|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细数近代欧洲五强争霸(1740-1945年)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细数近代欧洲五强争霸(1740-1945年)[第72页] |
作者:vinifera1001 |
首页 上一页[71] 本页[72] 下一页[73] 尾页[9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法国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一方面自然是这里离着法国南部很近,法国可以在英国的支援到达之前就发动进攻。除此之外,法国还是有更深的考虑。 梅诺卡岛也是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从西班牙那里抢来的,夺得梅诺卡岛之后,法国可以将次作为谈判筹码。 如果不行,法国可以将这个岛交给西班牙,从而换取西班牙加入法国与英国的战争。 为了进攻梅诺卡岛,法国方面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由于法国的海军实力确实无法与英国相比,所以法国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 法国方面从各个角度发出消息,法国准备进攻英国本土,不但在沿海准备舰队,还大张旗鼓的从法国南部调了一支部队北上,广泛宣传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 英国方面也确实被迷惑了一阵,等他们发现法国实质上是要占领梅诺卡岛时已经晚了。法国很快登上了岛屿,并且将英国的守军围困起来。 法国入侵梅诺卡岛引起了英国的强烈反应,5月17日,英国向法国宣战。 自从英法北美冲突以来,双方都在尽量避免战争的扩大,都只想在一定的限度内进行一番斗争之后,尽快议和。但是,显然这都并没有如双方所愿。 双方在外交战中,都在尽量争取盟友,然后寻求欧洲大陆局势的稳定,以此将战争保持在殖民地领域。 然而,为了逼迫对方尽快议和,双方也都在不断扩大战争范围:英国开始在欧洲近海领域到处搜捕法国船只;而法国作为制衡措施,也出动海军入侵了梅诺卡岛。 这就使得双方越走越远,以至于不能回头,尤其对于英国这种议会国家来说。 法国入侵梅诺卡岛的消息在英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对法国这个世仇的愤怒到达了极点。 纽卡斯尔自然不敢违逆舆论的风向。 对于一个议会的领袖来说,最难的事有两个:一个是说服群众息怒,让他们相信不要与自己的世仇开战;另一个是说服群众,让他们同意跟一个看起来与自己国家毫不相干的国家开战。 这一点,在以后会越来越明显。 因此,纽卡斯尔经过一顿猛如虎的操作之下,不仅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盟友,而且还要法国正面宣战了。 当然,最烦恼的还不是英国,因为毕竟英国还有一道海峡可以防守。到1756年 6月,纽卡斯尔公爵已经在考虑把欧洲大陆全部放弃给法国,而单枪匹马地和它打一场海上和殖民地的战争。 英国的海上舰队可以为英国保驾护航。 而英国的盟友普鲁士则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依靠。 |
腓特烈与英国签署《威斯敏斯特协定》时,与纽卡斯尔一样,并无改变联盟体系的意图,虽然他确实预想到条约的结果将是英国和奥地利的分道扬镰。 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最终目的是维持了欧洲大陆的和平,而这也正是法国想要的,因此不应该影响他与法国的持久联盟。 但是事态的发展显然让他失望了。 1756年5月,法国和奥地利签订盟约。当然,这个盟约也是一个防守同盟,不是对普鲁士的直接威胁。 但是,这显然不会让他心安。因为,从法国法国宫廷泄露出来的消息已经表明,法国、奥地利和俄罗斯三个国家正在商议共同进攻普鲁士的事。 在无忧宫中的腓特烈大帝,一直处于忧虑之中,他曾经幻想过无数种普鲁士遭受外部围堵的情况,其中最危险的就是英国、奥地利和俄罗斯三国共同对奥地利宣战,这种情况下,英国要对付法国,自然不会发挥很大作用。 因此,普鲁士要单独面对奥地利和俄罗斯,这也是腓特烈大帝要呕心沥血建立一支20万人大军的原因。 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现在他要面临着的是法国、奥地利和俄罗斯的三国大军。 怎么办?怎么办? 随着各种情报陆续到来,腓特烈逐渐看清楚了是事情的“全貌”:此时法国、奥地利和俄罗斯三国确实正在谈判,但是谈判并不顺利,也就是说奥地利想在今年发送进攻的计划肯定要失败了。 各国军队的动向也证明了这一点。 6月17日的情报显示:俄罗斯正在边境集中10万正规军和7万预备军。 7月16日:奥地利将匈牙利的部队调到了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 7月21日:俄国叫停军事动员,因为对普鲁士的进攻推迟到了下一年。 显然,法国、奥地利和俄罗斯三国的谈判虽然进展不顺利,但是起码奥地利和俄罗斯进攻普鲁士的决心并没有变。 此时,英国已经对法国宣战,法国虽然还没有希望攻击普鲁士,但是法国自然是希望攻击汉诺威,这个英国国王在欧洲大陆的属地。 届时,普鲁士是要根据《威斯敏斯特协定》对英国予以支持的。 一般情况下,像普鲁士这种习惯于两面三刀的国家自然是可以毁约,但是英国此时已经是普鲁士唯一的盟友,如果那时普鲁士不出兵,那么普鲁士将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但是普鲁士一旦出兵,也就是要与法国为敌,那么奥地利和俄罗斯自然是要跟上的。 显然,普鲁士已经掉进了考尼茨给他精心设计的险境。 留给腓特烈大帝的选择,不是不多,而是只有一个,那就先发制人,在奥地利和俄罗斯,以及法国都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率先出击。 整个针对普鲁士同盟,显然是由奥地利一手炮制出来的,普鲁士只有迅速的给奥地利致命的一击,迫使奥地利退出战争,才能获得一线生机。 因此,1756年8月29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率领大军过去了边境,再一次不宣而战。 七年战争,开始了。 |
十三、大战再起 (一)先发制人 腓特烈的出兵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 但是这里必须再强调一遍,普鲁士还是太脆弱,无论是他的领土组分布,还是他的地理位置,都让普鲁士及其统治者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 说白了就是缺少安全感。 不过,这也到不能全部归结于客观因素。要说起缺少安全感,整个神圣罗马帝国北部的小邦国都差不多。 归根结底,要不是腓特烈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突然开战,而且成为最大获利者,这一切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而且,这一次出乎意料的不只是腓特烈的突然出兵,更让大家意外的是腓特烈选择的对象——萨克森。 萨克森,我们是不陌生的。他的前任君主,就是那个拿一队精锐骑兵从腓特烈的父亲那里换了很多的青花瓷器那个“强力王”。 萨克森也参与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起初他是奥地利的盟友,但是看到法国和普鲁士拉起了针对奥地利的包围圈之外,也很快倒戈。 然而,萨克森的加入非但没有壮大联盟的力量,反而激化了联盟各国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联盟第一次分崩离析。 此后的萨克森很快再次倒戈,加入了奥地利一方对普鲁士开战,并计划与奥地利合兵一处直取普鲁士首都柏林。 无奈还没有动身就被坐守家门的普鲁士老将德绍亲王直接拿下,并很快被普鲁士逼迫投降。这也就最终导致奥地利不得不与普鲁士议和。 萨克森的表现,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扫把星,跟谁谁倒霉。 当然,腓特烈之所以占领这个没有招惹自己的小国,绝不是因为嫌它晦气,而是有着全面的战略考虑。 我们之前说过,经过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在腓特烈的赫赫战功下,普鲁士的国土由一个一字型变成了人字形,战略空间得到了扩展。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人字是比一字好了一点,但是也多出了一个软肋,那就是他的胯下。看一下地图就能明白,这个胯下正是萨克森。 凭借着胯下位置,萨克森往北可以直接威胁普鲁士首都,那里距离边界只有70公里,往东就则可以直接切断普鲁士与其新得到的西里西亚直接的交通下,可以说是掐住了西里西亚的脖子。 当然,除了作为威胁之外,他还是一个阻碍。由于萨克森的存在,普鲁士要进攻奥地利只能走西里西亚路线,而且会直接进入奥地利的腹地。不但物资运输难度较大,而且极其容易被切断包围。 相反,如果能占领萨克森,那好处实在太多了。 占领萨克森之后,之前的所有威胁全都没有了,而且这里就成了普鲁士军队的前哨阵地,往南可以直接进攻奥地利的北部领地——波西米亚,往西可以抵抗法国从西部发动的进攻。 除此之外,萨克森历代君主积攒的金银财宝也都成了普鲁士的军资,而萨克森的臣民也就要为普鲁士提供军人和税收了。 所谓百利而无一害。当然,萨克森一直老老实实的,并没有做出挑衅的举动,因此普鲁士如果擅自入侵萨克森肯定会招致国际舆论的不满。 好在,腓特烈哪会在乎这个! |
8月份,腓特烈在东普鲁士安排了2万人,防守俄罗斯,在西里西亚驻扎2.5万人,防守奥地利,然后自己亲率7万入侵了萨克森。 不出所料,萨克森的失败是很快的。这也正常,本来就没有多大能耐,而且还被来了一个措手不及。 萨克森选帝侯逃到了波兰,毕竟他本来也是波兰国王。而萨克森的一切,包括它那经过几代辛苦经营,被建造的美轮美奂的,被称为多瑙河上的佛罗伦萨的首都德累斯顿都成了普鲁士的囊中之物。 然后,所有能被卖钱的东西都被劫掠而走。 这都很正常,毕竟就是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不过,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的结束,毕竟我们的主人公腓特烈,从来都不是一个按常规出牌的人。换句话说,就不是个正常人。 因为,腓特烈在德累斯顿对王后都粗了。 原来,腓特烈在占领了德累斯顿后,很快就带着人冲进了皇宫。当然,我们不要误会,腓特烈对女人没有兴趣。 他是想去皇宫寻找萨克森与奥地利或者俄罗斯勾结要密谋入侵普鲁士的证据,就是要给自己入侵萨克森寻找正当理由。 然而,就在他冲进皇宫之后,没有随着离去的王后却挡在了腓特烈面前。腓特烈哪是个怜香惜玉的人,一把就把王后推开了。 别说在那个对贵族行为有着极高要求的年代,就是在现在,你对一个女士动手那都是很招人诟病的。 所以,腓特烈的此举在当时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强烈谴责。 不过,好在腓特烈对名声不太在乎。然而,腓特烈最终也没有找到他想找的东西。因为,当时的萨克森确实没有深入参与奥地利的计划。 没有办法,腓特烈只能伪造一个然后发布出去。只不过,大家都知道这是假的。对于腓特烈来说,这也不过聊胜于无的自我安慰罢了。 腓特烈并不是个在乎名声的人,他之所以会做出对女士动手的过激举动,显示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那就是腓特烈没什么素质,这是真的。 第二就是腓特烈高度的紧张。他没有丝毫时间可以浪费。 此时的腓特烈完成了自己计划的第一步,也就是占领萨克森。 他计划的第二步是从萨克森出发占领波西米亚。 第三步是从波西米亚和西里西亚两路出兵直捣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结束战争。 而这一切都需要在奥地利以及俄罗斯能够反应过来之前完成。所以,一刻都不能耽误。 截至此时,计划进展还算顺利。 但是还是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萨克森的不到2万人的军队并没有投降,而是退到德累斯顿郊外的皮纳尔山防守起来。 虽然这只军队无法对普鲁士的军队造成什么实质性威胁,但是待在那里总是让人不舒服。 不过,腓特烈并没有时间迟疑,他必须尽快行动。 于是,腓特烈的大军马上朝着波西米亚开进了。 |
(二)普奥首战 奥地利方面虽然一直进行肢解普鲁士的外交运作,但按照他们与俄罗斯的计划,最早也要在明年,也就是1757年才能发动战争。 因此,当普鲁士入侵萨克森的消息传到奥地利时,特雷西亚正带着家人在匈牙利的边界地区度假。 不过,奥地利也很快动员起来。怀着对腓特烈的厌恶之情,整个国家都开始捐钱捐物,特雷西亚把皇家马厩里的马也都贡献出来。 很快,奥地利就组织起了两支队伍,一支在摩拉维亚地区阻挡在西里西亚的普鲁士军队,另一支则来到波西米亚地区,阻挡来自萨克森的队伍。 而第一场战争就发生在波西米亚。 指挥波西米亚奥地利军队的是布劳恩元帅。布劳恩家族来自爱尔兰,当时的爱尔兰受英国统治。信奉天主教的布劳恩家族因为英国的宗教改革而被迫移居海外。他们在奥地利混得也很不错,布劳恩将军的叔父就担任过奥地利的元帅。 不过,布劳恩之所以能成为元帅,倒还真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 我们或许还记得,在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爆发时,腓特烈意图趁奥地利与法国鏖战时从背后袭击,当时的奥地利采取坚壁清野、骚扰普鲁士供给线的方式使腓特烈无功而返,而且折损数万军士。 而这一策略正是由布劳恩提出的。布劳恩擅长战略规划,而且为人沉着冷静,是一位出色的将才。 他于1751年成为波西米亚总司令,因此也就理所当然承担起保卫波西米亚的任务。但除此之外,他还有第二个任务,那就是救援被围困的萨克森军队。 萨克森的军队退守皮尔纳后,就开始和奥地利商议救援事宜,并最终商定了具体的营救时间和地点。 布劳恩将军打算绕过普鲁士的军力队伍,先将萨克森军队就出来,然后共同对付普鲁士。 因此,布劳恩没有在波西米亚首都布拉格驻守,而是帅军北上,也因此与腓特烈大帝亲自率领的军队碰了个正着。 七年战争中普奥第一战就要打响了! |
哪位大侠能给出个主意,我特别需要各种地图 |
首页 上一页[71] 本页[72] 下一页[73] 尾页[9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