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细数近代欧洲五强争霸(1740-1945年)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细数近代欧洲五强争霸(1740-1945年)[第71页] |
作者:vinifera1001 |
首页 上一页[70] 本页[71] 下一页[72] 尾页[9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蓬帕杜夫人登上政治舞台之后,曾经尝试跟腓特烈接触,但是腓特烈对这个靠做情妇上位的人根本不搭理。这也就是罢了,她还称呼蓬帕杜为裙子二世。 这都把蓬帕杜夫人气得不行!因此,蓬帕杜夫人一直积极的反对法国与普鲁士续约,而是支持法国与奥地利结盟。 要知道,法国和奥地利的第一次秘密谈判就是在蓬帕杜夫人的家里展开的。 作为路易十五情妇兼朋友的蓬帕杜夫人,自然没有少给路易十五吹枕头风。 我们都知道,枕头风是最厉害的风,不知道有多少王侯将相,就是因为枕头风而身败名裂。路易十五自然是不例外。 本来就看你不顺眼,你还不识抬举。路易十五下令尼韦奈公使立马回国,并且明确告诉普鲁士,两国不再续约。 腓特烈大帝就开始解释了。 在普鲁士看来,英国和法国虽然都在北美开打了,但是看得出两国都不想全面开战,尤其是不想再欧洲大陆开战。 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保证欧洲大陆的和平。 而普鲁士和英国的协定就是要保证欧洲的和平。 通过普鲁士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协定,奥地利如果擅自发动攻击,英国就会反击,而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也不能通过帝国去进攻法国。 这样,法国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保证安全。 这么说,确实没错。普鲁士在签订与英国的协定的时候,也确实是认为这个协定,跟普鲁士与法国的联盟并不冲突。 但是,法国不接受。 在法国看来,我想打或者不想打是我的事,哪里由得你来限定我的自由。 按照你的协定,如果我去进攻汉诺威,你不是要跟着英国打我吗? 法国这么硬气,自然是因为自尊心起了作用。 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现在法国手里还有一张牌,那就是法国与奥地利正在进行的秘密谈判。 这里就是说道考尼茨的优秀了。 |
@一带军师 2020-01-15 23:46:35 领导,更新啊!怎么吊胃口的。 ----------------------------- 我今天更新了,但刚发现被吞了。 |
在考尼茨的计划中,第一个关节是等待,等待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发生冲突。 这个看似靠运气的事,实际上很快就发生了,原因就是这两个国家可以发生冲突的地方太多。 当英国和法国发生冲突时,英国必然是要寻求奥地利的帮助的,因为一旦发生陆地战争,英国不是法国的对手。 奥地利的目的自然是跟法国结盟,但是在这一结果确定之前,奥地利不能与英国撕破脸。 因此,奥地利必须在于英国的谈判中,将失败的过错归因于英国。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奥地利在与英国的谈判中设置了两个关键的环节,那就是就是英国必须派兵到大陆。前面讲过,英国不会答应这一条件,谈判必然失败。 为此,英国就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此时英国的选择已经不多了,只有俄罗斯。 拿下俄罗斯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震慑法国,二是可以牵制普鲁士,这样也就缓解了奥地利的危机感,从而推动英国与奥地利的谈判。 而这就是考尼茨计划中最关键的一个圈套。因为,在整个欧洲,最风声鹤唳的不是法国,也不是英国,而是住在“无忧宫”中的普鲁士。 我们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讲过,普鲁士最害怕的就是俄罗斯。 在腓特烈大帝眼中,因为奥地利和俄罗斯一直联盟,英国和俄罗斯的联盟就是英国、俄罗斯和奥地利三国的联盟,而联盟要对付的就是处在圆圈中间的普鲁士。 普鲁士自然要想办法。 首先要想到的自然是法国。普鲁士迫在眉睫的是要与法国续约。但是,法国正如尼韦奈公使表现的那样,不急不慢。 而法国之所以这么淡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法国此时也正在跟奥地利秘密谈判。 我们都知道,手里有了保险之后,干事自然不着急。这就是考尼茨的高明之处,在英国和奥地利的谈判一结束,考尼茨立刻就转向了法国。 谁都知道,法国自然不会这么轻易的就跟奥地利这个世仇和解,但是这么做却给法国灌了迷药,让他不再只能依靠普鲁士。 法国这边不慌不忙,普鲁士这边却焦急异常。最终,普鲁士走向了英国,而这彻底伤了路易十五的自尊心。 而跟别的国家不一样,在法国,起码是这个时期的法国,国王说一不二。 很快,法国政府召开了国务会议,在会上路易十五闭口不言,但是大家都知道国王已经下定了决心。 自去年8月份就开始的法奥谈判加速了。 然而,这一项谈判,并不是一帆风顺。 |
在普鲁士那里吃了瘪的法国,并没有丧失理智,他不会在谈判中失去了基本原则。 奥地利一方想要的是法国在奥地利和普鲁士的战争中给与奥地利协助,事成之后会给法国补偿。 但是在法国而言,补偿并不重要,法国最需要的是奥地利在已经开始的英国和法国的战争中给予法国以直接的帮助。 但是,奥地利并不想与英国为敌,他只想打败并瓜分普鲁士,不想分身去对付英国。 这样的话,法国自然不同意。凭什么只是我为你干活,你却不为我出点力。 不过,这一争论没有持续很久。因为,奥地利方面最终亮出底牌,如果法国坚持不签订盟约,那奥地利只能回归与英国的联盟。 法国顿时傻了眼。原来,此时的法国手里已经没牌了! 最终到1756年5月1日,法国和奥地利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从查理五世起已经的斗了两个多世纪的世仇,法国和奥地利终于和解了。 这就是著名的外交逆转。操刀手——考尼茨,籍此名垂千古。 不过,对于奥地利来说,与法国达成和解仅仅是第一步,就最终目标来说,考尼茨的任务刚刚开始。 |
(五)大战再起 奥地利和法国的凡尔赛条约,确实改变了欧洲大陆的外交格局。 但是,对于奥地利来说,这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只是一个防守同盟条约,而奥地利是希望法国在肢解普鲁士的战争中提供直接而有效帮助的。 因此,奥地利视条约的签订为第一步。条约签订之后,奥地利立马开始跟法国商量共同进攻普鲁士的安排。 但是,法国对奥地利的提议并不感兴趣。 对于法国而言,虽然普鲁士“背信弃义”,但是只要稍微考虑一下国家利益,就不可能对直接进攻普鲁士有兴趣。 法国与奥地利和解,最根本的目的是在失去普鲁士之后,寻找新的同盟者,以此来保证自己在欧洲大陆不被英国的同盟者包围,从而可以使自己与英国开展海外的殖民地战争。 即使不考虑当前的英法殖民地战争,对于法国来说,瓜分普鲁士也不太符合法国的利益,因为这会极大地提升奥地利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地位,这显然对法国不利。 因此,法国方面表示,如果普鲁士率先发动进攻,那么法国自然会履行条约义务。如果奥地利方面要发动进攻性战争,那法国不会给予太多帮助。 此时的奥地利和法国的进一步谈判进展非常不顺利,上述考虑是其中一个,还有一个问题是奥地利想把俄罗斯拉进同盟,组成奥、法、俄三国同盟。但是,这只会使的进攻普鲁士的谈判更加艰难。 一直以来,俄罗斯都对普鲁士怀有敌意,但是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两家最终没有开战,而俄罗斯的统治者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对于奥地利来说,俄国是最天然的盟友。 因为俄罗斯虽然有庞大的军队,但是这只笨重的机器运转起来需要大量的金钱,而失去了英国这个大财主之后,奥地利是无法提供俄罗斯需要的补贴,奥地利只能指望法国能够提供。 另一外个方面的原因,是俄罗斯政局实在不稳定,其政策也很容易发生变化。 这倒不是说俄罗斯会反对奥地利入侵普鲁士,而是因为俄罗斯很容易与周边的三个大国发生冲突,那就是瑞典、波兰和土耳其。 一旦冲突爆发,俄罗斯往往无暇顾及奥地利的战争,这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已经表现出来。 另外,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国家都是法国的传统盟友,一旦开战,俄罗斯与法国的关系就会恶化,那么奥地利将左右为难。 因此,虽然俄罗斯方面一直有主动进攻普鲁士的意图,并且因此与考尼茨多有接触,但是考尼茨依然坚持必须先拿下法国。 |
不过,当英国和普鲁士的威斯敏斯特协定签订以后,考尼茨就已经与俄罗斯的接触。 我们都知道,英国与俄罗斯签订了津贴条约,规定一旦有人破坏德意志的和平,俄罗斯将在英国的金钱补贴下出动。 不过,签订这个条约,英国是为了对付法国,而俄罗斯的目标则是普鲁士。 也就是说,俄罗斯强调英国作为一个反普鲁士盟国是有价值的,这也是该条约活动俄罗斯能够活动女沙皇伊丽莎白批准的原因。 但是威斯敏斯特协定证明,英国作为一个反普鲁士的盟国是毫无用处,因而也就破坏了俄英联盟的政治基础。 俄国签订津贴条约是为了取得用联军进攻普鲁士国王的便利时机,而英国正是利用这一点与普鲁士达成了谅解。 对于俄罗斯来说,威斯敏斯特合约的签订,这一做法虽然保证了德意志的中立,但却使普鲁士可以放手地在德意志以外的地方展现它的侵略倾向。 普鲁士的扩张方向显然只有两个,一个是在德意志内部,一个是向东部,首当其战场的是波兰,也就是其矛头指向了俄国的利益。 也就是说,事实上,由于这个条约保护了普鲁士的后方,甚至鼓励普鲁士这样做。就像二战前的慕尼黑协定。 当得知英普的盟约后,女沙皇也怒火中烧。她指示大臣们为了削弱普鲁士的力量拿出办法并采取行动。 最终大臣们提出的建议包括与维也纳宫廷接近,以便通力合作直接进攻普鲁士;而且还提议要争取法国的好感,如果可能,还要争取法国保证不去阻挠反普鲁士的联合行动,并且对普鲁士力量的削弱处之泰然。 也就是说,鉴于英国的背信弃义,现在俄罗斯已经正式决定谋求与法国的和解。 此时,奥地利了显然了解这一切。 于是,考尼茨便及时地通知俄国说,英国和奥地利已经分裂,当威斯敏斯特协定传开后,他声称这个协定使俄国和奥地利对英国产生了共同的不满。 接着,玛丽亚?特蕾西亚于1756年3月13日又指示她的驻圣彼得堡的大使把奥法秘密谈判的消息秘密地告知女沙皇,并建议奥俄在取得法国同意的保证后,就向腓特烈发起联合进攻。 这个建议恰恰与圣彼得堡过去做出的决定不谋而合。 当然,这都不是什么巧合,而是经过奥地利方面的精密计算的。 |
这样就进一步推动了正在进行的、旨在削弱普鲁士国王势力的军事和外交准备工作。 经过一番沟通,在4月,也就是法国和奥地利的谈判已基本要结束的时候,俄国提出,如果奥地利愿意采取同样的行动,俄国将于1756年间出 兵8万进攻普鲁士,并保证一直打到奥地利收复西里西亚才住手。 对于奥地利来说,这自然也是外交的胜利。 但是凡事有利有弊。俄罗斯自然不会白干活,它希望在肢解普鲁士之后,自己得到波兰的一部分领土作为战利品。而这自然是法国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后续的奥、法、俄三国谈判进展异常艰难。 俄国要求得到500万卢布的津贴,法国则拒绝直接给予俄国任何津贴,只是答应通过奥地利给予一笔为数小得多的补贴。 而在其它问题上的交锋就更直接了,法国坚持要维护它与土耳其的联盟, 不承认把俄土战争问题包括在条约考虑的范围之内。 与法国的另外两个盟国瑞典和波兰,也有类似的困难;因为俄国一心想要 它的控制权扩大到这些国家。 考尼茨也产生了担心,俄国加入同盟可能会使英国和普鲁士引诱土耳其进攻奥俄两国,也就是从背后捅刀子。 除了土耳其之外,波兰也是个问题,如果波兰内部的反俄势力结成联盟,阻止俄国军队取道波兰进军,那么俄罗斯就很难在战争中发挥作用。 就这样,谈判艰难的进行中,仿佛根本就无法达成任何协议。 但是,外部世界正在风起云涌。 当第一次凡尔赛条约的条款传到伦敦时,纽卡斯尔认为最迫切的需要是成立一个与之抗衡的体系。 因此,他做出加倍的努力去争取俄国。这是当务之急,因为没有俄国,甚至连普鲁士对威 斯敏斯特协定的忠诚也是令人怀疑的。 但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 他在圣彼得堡获得成功的希望并不比在维也纳的大。 而此时,法国已经开始有恃无恐的向英国发动了进攻。 1756年4月,在法国和奥地利谈判已经取得实质性成果时,法国舰队决定发动攻击。 当然,法国方面自然也不是希望扩大战争,而是一方面迫于英国的压力(英国一直在搜捕法国的船只),必须采取一些行动才能平息内部舆论与压力。 另一方面,法国也是希望给英国一点压力,同时获得一些推动谈判的资本。 于是法国选择入侵了英国在地中海的岛屿梅诺卡岛。 (梅诺卡岛位置) |
首页 上一页[70] 本页[71] 下一页[72] 尾页[9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