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的皇帝(已完结)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的皇帝(已完结)[第3页] |
作者:衣赐履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09刘秀几次三番拒绝称帝,其实在等一个神秘预言(2) 冯异、寇恂发送文书汇报战果,将领们一起祝贺,乘机请刘秀称帝。将军马武首先说,老大您虽然谦恭退让,但国家宗庙社稷托付给谁?您应先即帝位,然后再讨论征战的事,像现在这个样子,咱名号不正,东闯西杀,到底谁是官军谁是贼呢? 刘秀好像吃了一惊,说,老马你怎么说出这种话?这是杀头的罪啊! 我虽然很喜欢刘秀,不过,听到他说出这样的话来,不得不承认,他也是影帝级的人物。实际上,我觉得就演技而言,刘秀比王莽还要厉害,因为王莽总给人一种“演过了”的感觉,但刘秀则基本上没有表演的痕迹,已臻化境。 “这是杀头的罪”,是指违反了谁的法令呢? 当然是玄汉皇帝刘玄的法令。 那刘秀正在干什么呢? 正在杀刘玄的将领,抢刘玄的地盘儿。呵呵。 政治高手就是政治高手,把如此搞笑的事搞得如此严肃。 刘秀返回蓟县,又派吴汉率领耿弇(读如眼)、景丹等十三位将军追击尤来变民集团,斩首一万三千余人,穷追到浚靡(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之北国界,不能再追为止。变民残部,散入辽西(辽宁省义县西)、辽东(辽宁省辽阳市),被乌桓部落(内蒙古西辽河上游)、貊部落(朝鲜半岛东北部,貊读如莫)抢掠击杀,几乎死尽。 刘秀回到中山(河北省定州市),将领们再次请求他称帝,他再次拒绝。 大军走到南平棘(河北省赵县南),将领们再次坚决恳请,他仍然不答应。大家没办法,正打算退出大帐,耿纯说话了: 老大啊,天下的士大夫舍家抛业,在枪林弹雨中跟着你闹革命,大家图个啥?不就图个你当皇帝,大家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么?你现在拖来拖去,不肯登上大位,我恐怕士大夫会发现,跟着你混没希望啊,忍一时可以,这要一直忍下去,大家伙儿可就一轰而散回家带娃去了! 耿纯的话说得如此诚恳,刘秀觉得时机可能差不多了,就说,让我考虑考虑。 耿纯说的真是太到位了,大家跟着你混,你不当皇帝,大家怎么升官发财?因此,让你当皇帝,不是为了你,是为了大家!刘秀当然觉得很爽。 到达鄗县(河北省柏乡县北。鄗读如浩),刘秀把冯异召来,打听各方军情。冯异说,刘玄马上就要完蛋了,大汉江山必定落在您的身上,你就从了大家,当皇帝吧! 这时,刘秀以前在常安(长安)学习时,同宿舍的儒生强华从关中(陕西省中部)拿着《赤伏符》(一种神秘预言书),千里迢迢,前来晋见。符上说: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几句谶语大概意思是说,刘秀发兵抓捕无道的人;四方云集,仿佛龙搏斗于郊野;高祖以来二百二十八年之际,轮到火德为主。有人解释说,四七二十八,是说,从高祖刘邦兴起到刘秀兴起,一共二百二十八年,正是“四七”的应验。我算了半天,也没算明白,本年是公元25年,刘邦是前202年称帝的,一共是二百二十七年诶。后来突然想到,有的专家学者可能解释错了,四七不是按乘法得出二十八,而是把四分成两个二,四七就是二二七,正好从刘邦称帝,到刘秀称帝,二百二十七年,哈哈哈。 大家乘机又进言说: 接受天命符瑞,以应顺人事为大,现在万里以外的符命,与大王的情况丝丝入扣,即便是周武王的白鱼之应(武王伐纣,在孟津渡黄河,有白鱼跃到船上,长三尺,身上有红色的字,述说伐纣的正当性,被认为是祥瑞),又怎能和这个相比呢?现在上无天子,海内混乱,符瑞的应验,一清二楚,应赶紧回应上天,以满足大家的愿望。 六月二十日,刘秀在鄗县南郊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建武,大赦天下。刘秀本年三十岁。 此时,天下有三个皇帝。其中两个号称汉朝皇帝,一个是玄汉皇帝刘玄,一个是东汉皇帝刘秀;第三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复姓皇帝,叫公孙述,本年四月份称帝,建立成家政府,年号龙兴。另外,本年正月,孺子刘婴被人立为皇帝,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刘玄派人给灭了;本年稍后,赤眉军又立了个叫刘盆子的当大汉朝皇帝,我们称他为赤汉皇帝;本年十二月,梁王刘永也称为汉朝皇帝,蹦跶了一阵子,我们称他为永汉皇帝。 那么,为什么刘秀称帝一拖再拖呢?难道他真的不想称帝吗?我们下回解释。 |
09刘秀几次三番拒绝称帝,其实在等一个神秘预言(3) 好,我们现在分析一下,刘秀为什么迟迟不接受大家的建议称帝?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刘秀究竟想不想当皇帝? 当然想啊! 那为什么大家五次三番劝他称帝,他就是不肯? 因为呀,他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 我们先摆一下都有谁劝他称帝哈 第一次是以马武为首的诸将劝。刘秀说,何将军出是言?可斩也! 第二次是到了中山之后,诸将再劝。刘秀再次拒绝。 第三次是到了南平棘,诸将再劝,刘秀又拒绝,然后耿纯出来说了一大堆,刘秀说,那我考虑一下。 这三次都被刘秀拒绝了。那么,此前也有人劝过他当皇帝吗? 有诶。 那刘秀拒绝了吗? 那得看是谁劝了。 去年(公元24年),灭掉郎汉皇帝王郎之后,护军朱祜(读如户)建议说,刘玄早晚完蛋,老大你有“日角”的相貌,这是上天的旨意(额角如果隆起,相术家称之为日角,是帝王之相。确实如此,我对着镜子照了半天,发现,真的没长“日角”,呵呵)。刘秀说,来人把朱祜给我抓起来。 实际上当然没抓,只是吓唬朱祜一下。 但是有个人一跟他见面就谈当皇帝的事,刘秀不但没有拒绝,而且经常彻夜长谈。这个人是谁呢? 就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 邓禹,不但是刘秀的亲老乡,而且,刘秀在常安(长安)学习的时候,邓禹也在那里,从那时起就跟着刘秀混,关系不是一般的好。因此,刘秀北上之后,邓禹一直追到邺县(魏郡郡政府所在县,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两人有一段对话。 刘秀说,兄弟你这么远前来,是不是想谋个一官半职? 邓禹说,不想。 刘秀说,那你有什么想法? 邓禹说,明公(对人的尊称)的威望和恩德能够惠及四海,而我呢,能够跟着你做一些犬马工作,以后在史书上能记上一笔而已。 这意思够明白了吧?你当皇帝,我当名臣,咱共同载入史册。 刘秀什么反应呢?史载“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看,刘秀不但没说邓禹说了该杀头的话,而且很高兴,俩人儿睡一间房,彻夜长谈。谈了些什么呢?邓禹劝刘秀要“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然后,“光武大悦”,让手下称邓禹为邓将军,经常和邓禹整宿整宿“定计议”。 看,刘秀不是不想当皇帝,也不是在所有人面前都装,在邓禹面前,他就很真实。 刘秀灭了王郎之后,到达广阿(河北省隆尧县东),打开地图,对邓禹说,天下的郡国那么多,如今,我只得了一个,你以前说我的德才是足可以平定天下的,为什么呢? 邓禹说,海内混乱,人们思念明君,就如婴儿想要母亲一样。兴大业得天下,在于德的厚薄,而不是土地的大小。 史载,光武悦。 你看,只要是跟邓禹谈当皇帝的事儿,刘秀一点都不遮着藏着。 但是刘秀正式称帝,群臣都来劝,为什么不见邓禹呢? 表面原因是,邓禹现在带兵在外,不在刘秀身边。实际上,这么大的事儿,邓禹作为刘秀的第一幕僚,亲信中的亲信,怎么可能不参与?! 我推测,邓禹不但参与了,而且做了非常关键的工作。 刘秀打算称帝的时候,地盘很小,只有现在的河北、北京一带,以及河南的一部分,在疆域上毫无优势。而同时存在的各种皇帝和左右观望实力强大的军阀有十来个,在此前后称了帝的有刘玄、公孙述、刘盆子、刘永、李宪等人,称霸一方的诸侯有西北的隗嚣、窦融,西南的延岑、现在山东一带的张步等人,变民集团更是数不胜数。 刘秀称帝唯一的优势是,他姓刘。但这个优势并不明显。为啥?刘玄、刘永也姓刘;孺子刘婴更是西汉的末帝,更有资格;王郎声称是汉成帝的私生子刘子舆,后来匈奴又扶起个皇帝芦芳,声称也是汉室宗亲,叫刘文伯。你看,虽然王莽末期,天下认为刘家才是天命所归,但这么多野心家都姓刘,这么一看,这个唯一的优势也不占优势。 那怎么办?怎么让刘秀比别的姓刘的更有竞争力?更被大家认可? 对!需要神秘预言,需要代表天命的“谶语”! 当年,王莽就是靠这东西夺了汉家天下的,这玩意儿,好使!用好了,能抵过雄师百万。 我们再看,刘秀是怎么登上帝位的: 刘秀把冯异召到鄗县,询问四方动静。 冯异说,玄汉政府已经有三个王反叛了,刘玄败亡,天下无主,社稷之忧,都在大王身上。应当听从众人意见,上为社稷,下为百姓。 刘秀说,我昨夜梦到骑着一条赤龙飞上了天,早上醒过来后,小心脏砰砰猛跳诶。 冯异赶紧叩头恭贺,说,这是天命啊!是上天认定你是真龙天子诶,心跳厉害,是因为大王您慎重的个性。 冯异就与诸将商定上尊号的问题。 而恰在此时,从长安来了个刘秀的老同学,儒生强华,带来那条著名的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条谶语,我们已经提过多次了,从史书上看,产生于王莽时期,正是因为这条谶语,王莽的国师刘歆改名为刘秀,想应这个景。之后,刘秀跟姐夫邓晨去拜访一个神人蔡少公,蔡少公说,刘秀当为天子。有人说,是国师公刘秀吧?刘秀说,怎么知道不是我呢(详见拙文《光武帝刘秀这一支源于一场意外的床事》)? 可见,这条谶语流传已广,刘秀是清清楚楚知道的。那他为什么不拿来用呢?因为自己把这条东西拿出来,既不够神秘,而且落人口实,所以先抻着,直到诸将都忍不住了,他不称帝不行了,再让一个基本不搭界的人献上谶语,增加天命归我的神秘感,用这种神秘感增加当皇帝的合法性,不要小看,在后面征服天下的过程中,这种合法性起到巨大的作用。比如上面提到的西北军阀窦融,他就认为刘秀是真命天子,虽隔万里,也要归顺刘秀,并且帮助刘秀灭掉了实力强大的隗嚣。所以,这个戏,必须得演足、演到位。 因此,我猜,邓禹西征关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找一个合适的人,带回这条谶语,这是奇功一件。 云台二十八将的排序,至少有两种,但不管哪一种,邓禹都位列第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一下《后汉书》,大家一定会发现,其中至少有两三位的功劳,即使没有邓禹大,也决不比他小,比如吴汉、寇恂、冯异等人,凭什么邓禹位列第一?而且刘秀一称帝,就立即封邓禹为大司徒,尽管他才二十五岁。为什么?就因为这个啊! 再啰嗦一句,刘秀对冯异说梦见骑着一条赤龙云云,谶语里有一句“四七之际火为主”,说是按照五行终始说,东汉是“火德”,崇尚红色,你看,与“火为主”和“赤龙”又对上了。你说这是天命所归,我也没意见;你说这是精心安排,我也不反对;你说这是天命所归加上精心安排,我表示赞同。 因为有这个缘由在,所以很多人说刘秀这人特别迷信,特别信谶语,这绝对是误读,以后,碰到合适的机会,我们讨论刘秀究竟是不是一个老迷信。 |
10玄汉皇帝刘玄:靠绿林军将领张卬称帝,被赤眉军将领张卬杀害(1) 公元23年初,绿林军推举刘玄为皇帝,二月初一,刘玄登上大位,号称大汉皇帝,我们称其为玄汉皇帝。此前,刘秀的大哥刘縯也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在商量立谁为帝的一次会议上,正当无法决议之时,将领张卬拔出宝剑,猛砍地面,表示就立刘玄为皇帝,谁再废话就砍了谁。于是,真的就这么定了,刘玄做了皇帝。 九月,王莽被长安豪杰杀死,大新朝灭亡。此时,天下虽然尚有不少割据武装,但皇帝就只有刘玄一个,直到本年十二月,算命先生王郎(刘子舆)在邯郸称帝,我们称其为郎汉皇帝。 公元24年,正月,当安抚黄河以北地区的玄汉政府大司马刘秀,迫于王郎的巨大声势,向蓟县(广阳郡郡政府所在县,北京市)逃跑的时候,玄汉部队已经接管长安,西屏大将军申屠建、宰相司直(宰相府执行官)李松,从长安到洛阳,迎接玄汉皇帝刘玄迁都。 二月,刘玄从洛阳出发。 最初,三辅地区的英雄豪杰,都号称自己是玄汉政府的人,诛杀了王莽,如此大功,大家都盼着能够封侯。当时,反莽阵营颇出了几个政治暴发户,有个叫王宪的,率领一帮乌合之众进入长安,自称是玄汉政府的大将军,一时间长安城里的部队全都归他调遣。等李松、棘阳(河南省南阳市南)人赵萌、申屠建等人到长安后,听说王宪不但缴获了玉玺不上交,还使用天子的仪仗,就把王宪给杀了。之后,申屠建对外宣扬说,三辅地区民风败坏,这帮刁民把他们的首领给杀了(意为王宪是被长安人杀掉的)。官员百姓一片恐慌,三辅地区各县聚兵自保,申屠建不能控制。 刘玄到了长安之后,下诏大赦,除王莽后代外,其他人都免罪,于是三辅才得安定。 刘玄一入长安,就能稳定局势,似乎并不是一个政治弱智诶。 长安城虽经战火,不过受损并不严重,皇宫里,除未央宫被烧毁,其他宫馆都还完好。刘玄就住在长乐宫(汉时太后寝宫),到前殿接见群臣。文武百官按照尊卑次序集合,庄严肃穆。刘玄哪见过这种场面?惊慌失措,大脑空白,手脚不知道往哪里放,干脆一头埋在双腿中间。稍后,有将领晋见,刘玄突然抬起头来问,你们抢了多少东西?快说! 左右的侍从官都是原来宫里的老人儿,听刘玄这么说,惊得眼珠子叮呤咣啷掉了一地。 刘玄好歹也是皇室宗亲,皇帝也做了一年多了,竟然如此不堪,实在是有点夸张。 李松与赵萌向刘玄建议,所有功臣都应当封王。只有朱鲔(就是力主要干掉刘秀大哥刘縯的那位,鲔读如伟)反对,他说,以前高祖刘邦与群臣约定,非刘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 封王诶!能封王谁还管高祖说过啥啊!根本没人搭理老朱。 刘玄先封了一堆宗室,然后又封了一堆非刘姓功臣: 其中,朱鲔为胶东王(首府郁秩,山东省平度市),卫尉大将军张卬为淮阳王(首府陈县,河南省淮阳县)。 所有人都兴高彩烈,只有朱鲔坚决推辞说,我不是刘氏宗室,不敢违犯王制。于是改任朱鲔为左大司马,宛王(首府宛县,河南省南阳市)刘赐为前大司马,让他们与李轶、李通、王常等镇抚关东(崤山以东)。又任李松为宰相,赵萌为右大司马,共同主持内政。 我有一个感觉,老朱坚决不当王,救了他自己一命。算起来,老朱是杀了刘秀大哥刘縯的原凶,但后来刘秀并没有杀老朱报仇。为什么呢?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此。老朱杀刘縯,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为了刘玄的政权稳定。而老朱坚持不当王,则说明他是忠于汉室的。刘秀是政治家,不是有仇必报的黑社会老大,最终放了老朱一马,这是大格局。 刘玄对政事兴趣不大,但对男女之事非常喜欢,右大司马赵萌有个闺女,被刘玄收做夫人,非常宠爱,政事儿就交与赵萌办理,自己日夜与一众老婆们饮酒取乐。臣下奏事,刘玄常常因喝高了,没法接见,有时实在推不掉,就让侍中(宫廷随从)坐在帷帐内答话。臣子们一听,这特么不是皇上的声音啊,出来后都抱怨说,现在成败还不可知,为何放纵成这个样子! 刘玄还有个小老婆姓韩,绝对的女汉子,酒量堪比打虎英雄武二爷。有一次韩美女陪刘玄喝酒,有人奏事,韩美女立即发飙说,瞎了你们狗眼,没看见皇上正和老娘喝酒吗?专门拣这个时候来奏事,是不是想死?! 然后跳将起来,抄家伙把书案砸了。 这、这……也许是真的?哈哈哈 接着讲。 刘玄的老丈人赵萌大权在握,非常嗨,想干嘛就干嘛,尽享权力的快感。有官员向刘玄反映赵萌太过放纵,没想到刘玄大怒,拔出剑来就要砍这个官员。于是,没有人敢再讲话。有个侍中不知怎么得罪了赵萌,赵萌要杀他。刘玄亲自求情,赵萌竟然不给面子,还是杀了。 军师将军李淑上书规劝,刘玄又大怒,下令将李淑逮捕,扔进大狱。自此以后关中离心,四方纷纷叛变。将领们独断专行,随意赏罚,各自安置自己的亲信来担任州牧郡守,竟然出现一个州好几个州牧,一个郡好几个太守的情况,搞得大家不知道该听谁的。 本年年底,据守濮阳(东郡郡政府所在县,河南省濮阳市西南)的赤眉军打算进攻长安。 刘秀则趁这个机会,派前将军邓禹西行入关,打算收渔翁之利。 公元25年年初,赤眉军抵达弘农(河南省灵宝县东北)。刘玄派讨难大将军苏茂堵截,大败。三月,玄汉政府宰相李松,率军与赤眉战于蓩乡(河南省灵宝县北。蓩读如卯),又大败,死三万余人,李松弃军逃走。赤眉推进到湖县(河南省灵宝县西)。 六月,刘秀称帝。 六月二十五日,邓禹在安邑(河东郡郡政府所在县,山西省夏县)击溃玄汉泚阳王王匡部,王匡等人逃回长安。 玄汉政府卫尉(皇城保安司令)大将军淮阳王张卬与诸将商议说,赤眉旦夕就将到此,长安眼看就要完蛋,咱不如率军抢劫长安,返回南阳,再把宛王刘赐等人的兵收拢,实在不行,咱再当强盗去算了。 申屠建、廖湛等都赞成,就一起去劝说刘玄。 刘玄同意张卬等人的建议了吗? 我们下次再讲。 |
继续。 10玄汉皇帝刘玄:靠绿林军将领张卬称帝,被赤眉军将领张卬杀害(2) 刘玄这皇帝还没当过瘾,岂能去当强盗!对张卬等人一顿臭骂,张卬等不敢再说(你看,刘玄其实没有那么脓包)。 张卬、廖湛、胡殷、申屠建等与御史大夫隗嚣合谋,准备在立秋大祭那天,劫持刘玄,逃往南阳。消息泄露,刘玄便称病不出,召见张卬等人,打算诛杀。隗嚣鬼精鬼精的,觉得不对,就没入宫(这个隗嚣也是一代枭雄,后来盘踞西北,成为刘秀的劲敌,我们以后再讲)。刘玄可能犯了强迫症,非要等隗嚣来了再动手,就让张卬等人在外面等。结果张卬、廖湛、胡殷也觉得不对劲儿,跑了,申屠建傻呼呼还在等,刘玄发现再不动手就都跑光了,于是把申屠建杀了。张卬、廖湛、胡殷率军反攻皇宫,天黑时,烧门而入,宫中一场混战,刘玄大败。 第二天一早,刘玄率妻子车骑百余辆,前往新丰(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投奔老丈人赵萌。 本来,刘玄派遣王匡、陈牧、成丹、赵萌屯兵新丰,李松屯兵掫城(临潼县北,掫读如邹),阻击赤眉。现在,刘玄又怀疑王匡、陈牧、成丹与张卬同谋,就同时召见他们。陈牧、成丹先到,即被斩首。王匡得到消息,吓个半死,率军跑回长安,与张卬等会合。李松、赵萌率军攻打王匡、张卬等,打了一个多月,王匡等败走,刘玄回到长安。 外敌还没动手,自己人先打个乱七八糟,真所谓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打破的。 八月,赤眉到高陵(陕西省高陵县,长安东北方向),王匡、张卬等投降。赤眉进攻长安东都门,李松出战,不但死了两千多人,还被赤眉捉了活的。李松的弟弟李况是城门校尉,大开城门,迎赤眉入城。 九月,赤眉进入长安。刘玄单骑逃走。 这一段非常混乱,事件也混乱,时间也混乱。比如,赤眉三月就要入关,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直到八月才到高陵。然后,李况开了城门,这就应该是进城了,突然来了个九月 才入城。咱也别细抠了,知道大致情形也就行了。 早在公元23年年底,刘玄称帝不久,首都还在洛阳的时候,赤眉的首领樊崇曾经带着二十来个人,到洛阳归顺玄汉政府。结果刘玄只给他们封为列侯,却不给封地。樊崇一气之下,又带人跑了。但当时跟他一起到洛阳的刘氏宗亲刘恭则留下来了,封为式侯,当了侍中(宫廷随从)。本年(公元25年)六月,赤眉立刘恭的弟弟刘盆子为汉朝皇帝,刘恭就让人把自己捆起来,直接进监狱等候处理。刘玄焦头烂额,哪有功夫搭理他啊,刘恭就在狱里呆着。等到听说刘玄大败,逃出长安了,刘恭就打狱里出来,追上刘玄,一起逃到渭水河畔。右辅都尉(西长安市民兵司令)严本怕放跑了刘玄,没办法向赤眉交待,就把刘玄护送到高陵,名为保卫,实则软禁。 玄汉政府文武百官,全都投降赤眉,只宰相曹竟拒绝,被杀。 还记不记得曹竟?刘秀之所以能去安抚黄河以北地区,逃离玄汉政府险境,就是靠曹竟、曹诩父子俩给刘玄吹的风。 九月六日,东汉帝刘秀,下诏封刘玄为淮阳王(首府陈县,河南省淮阳县)。诏书说,无论官民,胆敢杀害刘玄的,罪同大逆。谁把刘玄安全送到东汉政府,封爵列侯。 赤汉皇帝刘盆子也下诏说,如刘玄肯降,就封他为长沙王(首府临湘,湖南省长沙市),期限二十天,过期不再受理。 刘玄估计没脸去见刘秀,毕竟杀了人家的亲大哥嘛,就派刘恭去向赤眉请降,赤眉派右大司马谢禄前往受降。 十月,某日(估计找黄历挑了一个适合投降的日子,呵呵),刘玄脱了上衣,光个膀子,跟着谢禄到长乐宫,将皇帝的印绶献给刘盆子。赤眉将领对刘玄一片责骂,在大殿之上就打算砍了刘玄。刘恭、谢禄为刘玄说情(谢禄能为刘玄说情,说明刘玄还是颇有点感召力的),诸将都不答应,令人把刘玄拉出去。刘恭追上前去,大呼说,你们如果要杀圣公(刘玄字圣公),那就让我死在圣公前面!说完,拔剑就要自杀。赤眉首领樊崇等把他拦住,也就赦免了刘玄,封为畏威侯。刘恭再次拒理力争,说你们说封长沙王,现在却只封侯,你们岂能如此言而无信?在刘恭的质问下,樊崇等人还真封了刘玄为长沙王。此后,刘玄就依靠谢禄居住,刘恭也加以卫护。 对于刘玄,刘恭能为他去死,曹竟誓死不降,连赤眉将领谢禄也为他说话,他应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似史书上写得那么不堪。 从王莽时期到赤眉入主长安,长安的老百姓算是倒了大霉了。王莽当了皇帝,搞得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人心思汉;等玄汉来了之后,还不如王莽,人心思莽;赤眉来了之后,比玄汉还糟糕,人心又思玄汉,于是,三辅(大长安地区)地区就有豪杰打算把刘玄救出来。 本年十二月,张卬听说之后,深以为虑,就找到谢禄说,现在各营统帅多想夺取圣公,一旦失去了圣公,大家合兵向你进攻,你就是自取灭亡了。谢禄听得一哆嗦,就派亲兵带刘玄到郊外去牧马,密令亲兵把刘玄绞杀了 正是这个张卬,当年以剑砍地,立刘玄为帝;现在又是他,把刘玄害死。 又是刘恭,晚上偷偷收了刘玄的尸体。刘秀听说之后,下诏令大司徒邓禹将刘玄葬于霸陵(陕西省西安市东,汉文帝坟墓所在)。 原刘玄的中郎将宛城人赵憙将要出武关(陕西省商南县西南),在路上遇到刘玄的亲属,全都光着脚,饥饿困乏。赵憙拿出自己的全部财物粮食给他们,护送他们前行。宛王刘赐得到消息,派人迎接,送还故乡。 刘玄的三个儿子,后来都被刘秀封侯。 这个赵憙,有必要讲一讲。大家记不记得,我在《昆阳大捷:刘秀究竟有没有那么神勇?》一文中,推断刘秀是这次战役的领导者之一,但不是唯一主导,甚至,刘玄等人攻克宛县之后,派部队援救昆阳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果然,《后汉书·赵憙传》载: 王莽派遣王寻、王邑率兵出关,刘玄就拜赵憙为五威偏将军,让他协助诸将抵拒王寻、王邑于昆阳。光武破了王寻、王邑,赵憙负了伤,有战功,回来后拜为中郎将,封勇功侯。 看,昆阳之战,并不是刘秀一个人的功劳,人家刘玄是出了兵的。 也就是说,史家为了突出刘秀,把别人的功劳通通划拉掉了,但《赵憙传》里不小心又给透出来了。 |
11放牛娃刘盆子:真特么倒霉,被逼当了皇帝,推都推不掉!(1) 要说每个中国人都有皇帝梦,估计有些夸张,但真给个皇帝做做,估计拒绝的人也不太多。然而,还真有这么一位,硬是让人逼着当了皇帝,推都推不掉啊! 公元25年,六月,赤眉军进抵华阴(陕西省华阴市),随军有一位齐地(山东省)的巫师,经常组织跳大神之类的活动,祭祀城阳景王刘章。一天,跳大神的又热热闹闹跳了一回,然后有如鬼魂附体,大喊说,景王发怒了,要当就当天子,为什么当盗贼! 这话引起一片嘲笑。但说来也怪,凡是嘲笑巫师的,全都生了病,为此全军震惊。 城阳景王刘章就是在吕后去世之后诛灭吕氏时立下大功的朱虚侯刘章,后来被文帝刘恒封为城阳王。刘章死后,齐地人民就为他建立庙宇,祈求降福。 于是,有人劝赤眉首领樊崇等人说,现在将军你拥有百万之众,西进长安,却连个尊号都没有,一直被人视为盗贼,这样岂能长久?现在,不如找一个刘氏宗亲立为天子,再以天子的名义驱驰天下,谁敢不服! 樊崇等人认为有理,而跳大神的也越跳越欢,大军到达郑县(陕西省华县),樊崇等商议要立一位刘氏子弟为皇帝。 当初,赤眉刚刚兴起时,有次经过式县(山东省兖州市),把故式侯刘萌的三个儿子抓了丁,跟着部队前行。哥儿仨分别是刘恭、刘茂、刘盆子,老大刘恭比较有文化,学习过《尚书》。公元23年,刘玄称大汉皇帝,向赤眉招降。樊崇当时觉得找到组织了,就带着二三十个人到洛阳归顺。玄汉皇帝刘玄给这一干人都封了侯,其中就包括刘恭,恢复为他老爹的爵位式侯,并且担任侍中(宫廷随从)。刘玄给樊崇等人封了侯但并没给封地,樊崇一怒之下,又带着人跑回赤眉继续闹革命,不过,刘恭没有跟着走,而是留在玄汉政府伺候刘玄。两个弟弟刘茂和刘盆子则一直跟着赤眉混,由一个低级军官刘侠卿管辖,负责放牛。 【放牛娃皇帝刘盆子】 此番,赤眉打算立皇帝,就在军中寻找景王刘章的后代,一下子找出七十来个,上下左右一扒拉,只有刘茂、刘盆子以及前西安侯刘孝血统最近。究竟立哪个好呢?有人出主意说抽签吧。大家觉得不错,一合计,有人说古代天子亲自领兵,称为上将军,于是找了三片木简,其中一片上写“上将军”三个字,另两片空白,然后把三片木简都放到一个竹筒之中。就在郑县北郊修筑祭坛,祭祀刘章。祭祀之后,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抽签选皇上仪式,不但所有的将军都参加,就连三老(乡村教育官)、从事(参谋人员)等人全都参加。刘盆子等三人被弄到台上站好,按照年龄大小抽签。刘盆子年纪最小,最后抽,那哥儿俩都抽了空白签,于是,写着“上将军”的签归了刘盆子。皇上选出来了,将领们呼啦啦全部向刘盆子叩头称臣,场面热烈。放牛娃刘盆子刚十五岁,披散着头发,赤着双脚,破衣烂衫,没见过这场面,被吓得哇哇大哭。二哥刘茂对他说,赶紧把木简收好!也不知道刘盆子听成啥了,反正把木简放到嘴里一阵乱咬,然后扔掉了。 刘盆子可以算得上是“悲催帝”之一了吧,呵呵。既然是赤眉军立的大汉皇帝,我们称其为赤汉皇帝。此时,天下有四位皇帝:玄汉皇帝刘玄,东汉皇帝刘秀,成家皇帝公孙述,赤汉皇帝刘盆子。 刘盆子当了皇帝,分封百官,封徐宣为宰相,樊崇为御史大夫,逄安为左大司马,谢禄为右大司马(就是后来负责接受刘玄投降的那位),其余的全被任命为卿、将军。 史书上要突出赤眉军没文化,故连官员的设置都非常简陋。樊崇是赤眉的首领,但由于没读过书,没文化,故任其为御史大夫,而徐宣以前是狱吏,还懂点《易经》,故被推选为宰相。 刘盆子的皇帝做得如何?下次再讲。 |
@ybx58 2021-05-18 16:27:38 谢谢大作。 ----------------------------- 欢迎! |
接着讲 10玄汉皇帝刘玄:靠绿林军将领张卬称帝,被赤眉军将领张卬杀害(2) 刘玄这皇帝还没当过瘾,岂能去当强盗!对张卬等人一顿臭骂,张卬等不敢再说(你看,刘玄其实没有那么脓包)。 张卬、廖湛、胡殷、申屠建等与御史大夫隗嚣合谋,准备在立秋大祭那天,劫持刘玄,逃往南阳。消息泄露,刘玄便称病不出,召见张卬等人,打算诛杀。隗嚣鬼精鬼精的,觉得不对,就没入宫(这个隗嚣也是一代枭雄,后来盘踞西北,成为刘秀的劲敌,我们以后再讲)。刘玄可能犯了强迫症,非要等隗嚣来了再动手,就让张卬等人在外面等。结果张卬、廖湛、胡殷也觉得不对劲儿,跑了,申屠建傻呼呼还在等,刘玄发现再不动手就都跑光了,于是把申屠建杀了。张卬、廖湛、胡殷率军反攻皇宫,天黑时,烧门而入,宫中一场混战,刘玄大败。 第二天一早,刘玄率妻子车骑百余辆,前往新丰(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投奔老丈人赵萌。 本来,刘玄派遣王匡、陈牧、成丹、赵萌屯兵新丰,李松屯兵掫城(临潼县北,掫读如邹),阻击赤眉。现在,刘玄又怀疑王匡、陈牧、成丹与张卬同谋,就同时召见他们。陈牧、成丹先到,即被斩首。王匡得到消息,吓个半死,率军跑回长安,与张卬等会合。李松、赵萌率军攻打王匡、张卬等,打了一个多月,王匡等败走,刘玄回到长安。 外敌还没动手,自己人先打个乱七八糟,真所谓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打破的。 八月,赤眉到高陵(陕西省高陵县,长安东北方向),王匡、张卬等投降。赤眉进攻长安东都门,李松出战,不但死了两千多人,还被赤眉捉了活的。李松的弟弟李况是城门校尉,大开城门,迎赤眉入城。 九月,赤眉进入长安。刘玄单骑逃走。 这一段非常混乱,事件也混乱,时间也混乱。比如,赤眉三月就要入关,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直到八月才到高陵。然后,李况开了城门,这就应该是进城了,突然来了个九月才入城。咱也别细抠了,知道大致情形也就行了。 早在公元23年年底,刘玄称帝不久,首都还在洛阳的时候,赤眉的首领樊崇曾经带着二十来个人,到洛阳归顺玄汉政府。结果刘玄只给他们封为列侯,却不给封地。樊崇一气之下,又带人跑了。但当时跟他一起到洛阳的刘氏宗亲刘恭则留下来了,封为式侯,当了侍中(宫廷随从)。本年(公元25年)六月,赤眉立刘恭的弟弟刘盆子为汉朝皇帝,刘恭就让人把自己捆起来,直接进监狱等候处理。刘玄焦头烂额,哪有功夫搭理他啊,刘恭就在狱里呆着。等到听说刘玄大败,逃出长安了,刘恭就打狱里出来,追上刘玄,一起逃到渭水河畔。右辅都尉(西长安市民兵司令)严本怕放跑了刘玄,没办法向赤眉交待,就把刘玄护送到高陵,名为保卫,实则软禁。 玄汉政府文武百官,全都投降赤眉,只宰相曹竟拒绝,被杀。 还记不记得曹竟?刘秀之所以能去安抚黄河以北地区,逃离玄汉政府险境,就是靠曹竟、曹诩父子俩给刘玄吹的风。 九月六日,东汉帝刘秀,下诏封刘玄为淮阳王(首府陈县,河南省淮阳县)。诏书说,无论官民,胆敢杀害刘玄的,罪同大逆。谁把刘玄安全送到东汉政府,封爵列侯。 赤汉皇帝刘盆子也下诏说,如刘玄肯降,就封他为长沙王(首府临湘,湖南省长沙市),期限二十天,过期不再受理。 刘玄估计没脸去见刘秀,毕竟杀了人家的亲大哥嘛,就派刘恭去向赤眉请降,赤眉派右大司马谢禄前往受降。 十月,某日(估计找黄历挑了一个适合投降的日子,呵呵),刘玄脱了上衣,光个膀子,跟着谢禄到长乐宫,将皇帝的印绶献给刘盆子。赤眉将领对刘玄一片责骂,在大殿之上就打算砍了刘玄。刘恭、谢禄为刘玄说情(谢禄能为刘玄说情,说明刘玄还是颇有点感召力的),诸将都不答应,令人把刘玄拉出去。刘恭追上前去,大呼说,你们如果要杀圣公(刘玄字圣公),那就让我死在圣公前面!说完,拔剑就要自杀。赤眉首领樊崇等把他拦住,也就赦免了刘玄,封为畏威侯。刘恭再次拒理力争,说你们说封长沙王,现在却只封侯,你们岂能如此言而无信?在刘恭的质问下,樊崇等人还真封了刘玄为长沙王。此后,刘玄就依靠谢禄居住,刘恭也加以卫护。 对于刘玄,刘恭能为他去死,曹竟誓死不降,连赤眉将领谢禄也为他说话,他应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似史书上写得那么不堪。 从王莽时期到赤眉入主长安,长安的老百姓算是倒了大霉了。王莽当了皇帝,搞得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人心思汉;等玄汉来了之后,还不如王莽,人心思莽;赤眉来了之后,比玄汉还糟糕,人心又思玄汉,于是,三辅(大长安地区)地区就有豪杰打算把刘玄救出来。 本年十二月,张卬听说之后,深以为虑,就找到谢禄说,现在各营统帅多想夺取圣公,一旦失去了圣公,大家合兵向你进攻,你就是自取灭亡了。谢禄听得一哆嗦,就派亲兵带刘玄到郊外去牧马,密令亲兵把刘玄绞杀了 正是这个张卬,当年以剑砍地,立刘玄为帝;现在又是他,把刘玄害死。 又是刘恭,晚上偷偷收了刘玄的尸体。刘秀听说之后,下诏令大司徒邓禹将刘玄葬于霸陵(陕西省西安市东,汉文帝坟墓所在)。 原刘玄的中郎将宛城人赵憙将要出武关(陕西省商南县西南),在路上遇到刘玄的亲属,全都光着脚,饥饿困乏。赵憙拿出自己的全部财物粮食给他们,护送他们前行。宛王刘赐得到消息,派人迎接,送还故乡。 刘玄的三个儿子,后来都被刘秀封侯。 这个赵憙,有必要讲一讲。大家记不记得,我在《昆阳大捷:刘秀究竟有没有那么神勇?》一文中,推断刘秀是这次战役的领导者之一,但不是唯一主导,甚至,刘玄等人攻克宛县之后,派部队援救昆阳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果然,《后汉书·赵憙传》载: 王莽派遣王寻、王邑率兵出关,刘玄就拜赵憙为五威偏将军,让他协助诸将抵拒王寻、王邑于昆阳。光武破了王寻、王邑,赵憙负了伤,有战功,回来后拜为中郎将,封勇功侯。 看,昆阳之战,并不是刘秀一个人的功劳,人家刘玄是出了兵的。 也就是说,史家为了突出刘秀,把别人的功劳通通划拉掉了,但《赵憙传》里不小心又给透出来了。 |
继续 11放牛娃刘盆子:真特么倒霉,被逼当了皇帝,推都推不掉!(2) 放牛娃刘盆子当了皇帝,还是归低级军官刘侠卿管,每天早晚按 惯去叩拜刘侠卿。刘盆子觉得当皇帝没啥意思,总想跑外面找其他牧童玩耍,弄得刘侠卿经常威胁要揍他才管得住。樊崇等人也不再来问候。 九月,赤眉进入长安,十月,玄汉皇帝刘玄投降。 刘盆子入住长乐宫,三辅地区官民见又来个皇帝,怎么着也得表示一下啊。于是,各郡县和营寨的首领都派使节给新老大进贡(三辅,即大长安,包括京兆【首都长安市】,左冯翊【北长安市】,右扶风【西长安市】。当时三辅人民为了自保,都聚众屯居,构筑营寨),没想到还没送到皇宫,贡品就被赤眉战士们抢了。赤眉战士们觉得长安真是个好地方,没事干就出去抢劫。三辅地区官民一看,赤眉的路子不对啊,指望不上诶,于是,大家继续坚守营寨。 这里可以说明一个问题,赤眉虽然占领了长安,但是与长安原来的官僚体系及地方机构都没有搞好衔接。 腊祭这一天(两汉王朝,在“腊日”祭祀天上所有神仙,是一项重要节日),赤眉军举行盛大宴会,酒还没开始喝,群臣就开始斗殴,士兵们翻墙进宫,刀劈宫门,抢酒夺肉,互相残杀。直到卫尉(皇城安保司令)诸葛徲(读如题或迟)率军冲入皇宫,斩杀一百余人,才平息了骚乱。刘盆子被吓得几乎错乱,日夜哭泣,左右侍从官都很怜惜这位皇上。 刘盆子的大哥刘恭见赤眉军毫无军纪、毫无章法,琢磨着赤眉政权早晚完蛋,就秘密嘱咐刘盆子交出玉玺绶带,并教他练习辞掉帝位的话。 公元26年,元旦,刘盆子大会群臣,在大殿上,刘恭首先说,各位共同拥立我弟弟做皇帝,恩德深厚,但即位将近一年,天下却一天比一天混乱,我弟弟显然不是当皇帝的料,恳请大家准许他退位,当个老百姓就行了,至于皇帝,还请大家另选贤能! 樊崇等见刘恭如此说话,就道歉说,这都是我们的过失。 刘恭则坚持请求允许刘盆子退位。 有人发话说,立皇帝的事,是你式侯该管的吗? 刘恭一听,此言不善,起身离去。刘盆子跳下宝座,解下玉玺绶带放到地下,向着群臣一通叩头,边哭边说,现在虽然立了皇帝,可是大家的作风还是强盗作风,行为还是强盗行为,搞得四方怨恨,这全都是因为你们立我当皇帝立错了,请各位将军放我走吧,请贤明的人来当皇帝!如果一定要杀我来抵责,我无非一死而已! 说完之后,刘盆子继续号啕大哭。 樊崇等及朝会的数百人,听完刘盆子的话,也感唏嘘,于是大家离开座席,都向刘盆子叩头,表示皇帝还是你来做,我们以后不再抢劫就是了! 然后就有人把刘盆子抱起来,摁在宝座上,又把玉玺绶带挂他身上。刘盆子这个难过啊,又嚎又哭,但毛线用也没有啊,这个皇帝是推也推不出去啊! 朝会之后,将领们出宫,全都紧闭营门,不让战士们出去扰民。三辅地区百姓听说此事后,都称颂皇帝英明,大家又返回长安,街市恢复了热闹兴旺。 搞笑的是,刚过了二十余天,赤眉军又开始四处抢劫,三辅百姓都气笑了,你们这是引蛇回洞啊! 为了说明赤眉军不是天命所归,史家肯定对赤眉的暴虐有一定夸张。但我想,夸张并不厉害。为什么呢?就连刘秀这样的仁君的部队,抢百姓、屠城的事情也是家常便饭诶。可怜的刘盆子,别人恨不得为了当皇帝杀人放火,只有他,是想推也推不掉啊! |
上一回更错了,特此更正,重发。抱歉抱歉! |
比刘盆子更倒霉的皇帝 公元25年,正月,平陵(陕西省咸阳市西平陵乡)人方望见玄汉政府政治腐败、治下混乱,必败无疑,于是起了点小野心,他找到安陵(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安陵乡)人弓林等人,说: 前定安公刘婴,是汉平帝的后代,虽然王莽后来篡夺了帝位,但刘婴可是曾经货真价实的汉主诶。现在人们都说刘氏宗亲应当受命为帝,我想和你们共同来建立大业,立刘婴为皇帝,你们看如何? 野心家们立即一致同意。于是,他们在长安找到刘婴,将他带到临泾(甘肃省镇原县东南曙光乡),正式立为大汉天子。再由刘婴任命方望为宰相,弓林为大司马,一时间也聚集了数千党羽。 玄汉皇帝刘玄听说此事后,二话没说,派了一支人马前去讨伐,一击就溃,将刘婴君臣全部斩杀,刘婴享年二十一岁。 要说这个刘婴是真倒霉,他短短一生当了一次半皇帝,没过过一天顺心日子,没说过一句硬话。 刘婴本是汉宣帝刘病已的玄孙,公元6年,汉平帝刘箕子去世,王莽说刘婴命好,最适合当皇帝,然后就把两岁的刘婴立为皇太子,称号为“孺子”。 :一直到王莽篡汉,刘婴也没能正式登基,还是皇太子的身份,但名义上他是大汉的元首,所以,我说他这是当了半次皇帝。 公元9年,王莽万事具备,自己要当皇帝了,于是将五岁的刘婴改封为定安公,采邑一万户人家,土地一百里。王莽又把大鸿胪(藩属事务部)官署作为定安公住宅,设立警卫,派人监视。严禁任何人甚至奶妈跟刘婴说话,一个五岁的孩子就这么被软禁居住。一直到长大成人,刘婴都不能叫出牛、马、羊、鸡、狗、猪的名称。说来也怪,王莽后来把长子王宇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刘婴。 公元25年,刘婴终于又被推出来当皇帝,虽然没几天就被灭掉了,但这次,应该算是当了一回吧。 |
谢谢 |
晚上发文 |
12公元25年—26年: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之收宗室、用干部(1) 公元25年到公元26年,既有大事,也七零八碎发生许多小事,不少都是那种拿出来讲撑不起来,跳过去又有点可惜的东西。我前前后后扒拉来扒拉去,发现这些事实际上碎而不乱,甚至可以说相当完美地体现了刘秀的用人策略。这个实在太重要了,实际上,以绿林军为班底的玄汉政权已经几乎统一了半个天下,赤眉军刀锋所及更是所向披靡,但最后胜出的却是刘秀。 为什么?从根子上说,就是用干部上的格局不同。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宗室 降中山王刘茂 公元25年,七月,刘姓宗室刘茂在京县(河南省荥阳县南)和密县(河南省密县)聚集兵众,自称厌新将军,攻下颖川(河南省禹州市)、汝南(河南省平舆县西北射桥乡),部众达十余万人。刘秀派骠骑大将军景丹、建威大将军耿弇(读如眼)、强弩将军陈俊攻打刘茂。刘茂投降,刘秀封他为中山王(首府卢奴,河北省定州市)。 厚葬玄汉皇帝刘玄 九月,玄汉政府已经被赤眉军打得稀里哗啦,刘玄仓皇出逃。刘秀下诏封刘玄为淮阳王(首府陈县,河南省淮阳县)。诏书说,无论官吏或百姓敢有杀害刘玄的,罪与大逆相同;有把刘玄送到东汉政府的,封侯。后来,刘玄向赤眉投降,被原来的部属张卬等人杀害,刘秀派大司徒邓禹将刘玄埋葬。后来,又把刘玄的三个儿子刘求、刘歆、刘鲤,都封为侯爵。 作为刘玄的老部下,而且刘玄冤杀了刘秀的大哥刘縯,刘秀此举,让人觉得他忠厚仁爱、气度恢弘。 计杀真定王刘杨 公元26年,初,真定王(首府真定,河北省正定县)刘杨,制造谶文说,赤九之后,瘿杨为主。说起来挺搞笑,刘杨脖子上有一个赘瘤,正好应验,(西汉以“火”为象征,刘秀是刘邦第九代子孙。瘿在中医里指因郁怒忧思过度,气郁痰凝血瘀结于颈部,或生活在山区与水中缺碘有关的病。我理解就是所谓的“瘿瓜瓜”,民间俗称大脖子病,也就是说,刘杨有大脖子病。这句谶语的意思就是,刘秀之后,轮到大脖子刘杨当皇帝了)。刘杨就与绵曼县(河北省平山县)的变民集团暗中勾结,欲图大事。刘秀派骑都尉(骑兵总监)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前往征召刘杨。刘杨紧闭城门拒绝相见。 这个刘杨是谁?以前我们讲过的。公元24年,春季,刘秀还在准备攻打郎汉皇帝王郎的时候,这个刘杨率十余万部众,打算投靠王郎。刘秀派人拉拢刘杨,并且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当夫人,于是,刘杨转而支持刘秀。在后来消灭王郎的过程中,刘杨还是出了不少力的。此番,刘杨可能觉得封王封侯远没有当皇帝来得过瘾,所以也发了一个皇帝梦。 刘秀改变策略,派前将军耿纯持符节巡视幽州(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冀州(河北省中部南部),沿途慰劳各处的王侯。耿纯到达真定,住在招待所,邀请刘杨见面。耿纯的老娘跟刘杨家沾点亲,所以刘杨没有怀疑耿纯。刘杨带着一大帮随从去见耿纯,自己进入耿纯住所,几个兄弟领兵守在门外。耿纯恭恭敬敬迎接刘杨,又表示怎么能让刘杨的兄弟站在外面呢,赶紧都请进来啊!等刘杨的兄弟们进屋之后,耿纯一声令下,埋伏在边上的甲士跳将出来一顿乱砍,全部诛杀,耿纯提溜着刘杨的脑袋出来,刘杨的士兵当即投降。于是,真定震动,举城皆服。刘秀考虑到刘杨毕竟还没有谋反,就封他的儿子刘德继任真定王。 刘秀实在太厉害了。对刘杨,说杀就杀,绝不手软;对刘杨的儿子,居然还封为王,刘秀的心,不是一般的大。 |
欢迎 |
有红包诶 |
12公元25年—26年: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之收宗室、用干部(2) 为什么宛王刘赐只封了侯? 公元26年,四月,大司马吴汉攻打宛县(玄汉宛国首府,河南省南阳市)。宛王刘赐带着玄汉皇帝刘玄的妻子儿女到洛阳投降。刘秀封刘赐为慎侯(公元23年,刘玄放刘秀北上安抚黄河以北地区,刘秀才算逃离险境,时任玄汉政府宰相的刘赐是出了力的)。刘秀的叔父刘良、族叔刘歙(玄汉元氏王)、堂兄刘祉(玄汉定陶王),全从长安来到洛阳。四月二日,刘秀封刘良为广阳王(首府蓟县,北京市),封刘祉为城阳王(首府莒县,山东省莒县);又封已故大哥刘縯的儿子刘章为太原王(首府晋阳,山西省太原市)、刘兴为鲁王(首府鲁县,山东省曲阜市)。 五月十九日,封堂叔刘歙当泗水王(首府凌县,江苏省泗阳县。此时凌县属汉帝刘永)。六月十五日,封刘歙的儿子刘终当淄川王(首府剧县,山东省寿光市南。此时剧县属张步)。 这里有必要讲一下,刘良抚养过刘秀,封王也就罢了,刘歙、刘祉和刘赐都是玄汉政府的王,从史书记载上看,刘赐曾经力挺刘秀北上,其功劳远大于其他两位,但刘歙、刘祉都封王,而刘赐并没有封王,为什么?我曾经在《大哥刘縯被杀,刘秀侥幸逃脱,司马光为何要隐去刘秀真正的救命恩人?》一文中推测,刘秀能够北上,刘赐起的作用恐怕不是很大,起关键作用的其实是刘玄的宠臣、尚书曹诩(刘秀大量贿赂曹诩,让他在刘玄耳边吹风),此处,刘赐没能封王,进一步印证了我的推论。 本年十二月三十日,刘秀下诏:凡被新王朝政府撤销的刘姓皇族的侯爵(公元10年),一律恢复故有封国。 宗室太重要了。特别是在西汉末年,推翻王莽新朝之后,民间普遍认为天下是刘家的天下,姓刘,是有天然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基本上,当时有实力或野心争夺天下的人,绝大部分都姓刘,或者假装姓刘(王郎、芦芳)。反过来说,当宗室归附刘秀,刘秀得到的不仅仅是这些人,而且得到这些人的地盘、人马和影响力。 |
用干部别具匠心 我们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用干部就是关键因素。我们看看刘秀是怎么用干部的。 以谶语用干部? 公元25年,六月二十日,刘秀称帝,任命三公。 此时,时任前将军邓禹正在河东郡(山西省夏县)一带作战,七月一日,刘秀派使者持符节任命邓禹当大司徒(宰相),封酂侯(酂县,即萧何的采邑。酂读如矬),食邑一万户。 又商议选任大司空(最高监察长),七月七日,刘秀凭《赤伏符》上说的“王梁主卫作玄武”的谶文(神秘预言。谶读如衬),任命野王县(河南省沁阳市)令王梁为大司空。之后,又打算按照谶文中的话任命平狄将军孙咸代理大司马。封王梁为大司空也就罢了,封孙咸为大司马,将领们一下子炸了锅了,纷纷表示,孙咸有什么功劳竟然可以封为大司马?群众反对声音太大,刘秀没办法,于七月十二日任命吴汉为大司马。 这里有必要啰嗦几句。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刘秀这个人比较迷信,喜欢用谶文来使用干部。王梁任大司空就已经不妥了,居然又让一个什么孙咸代理大司马,真是太迷信了话义爬书上巡视组的人。 实,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刘秀并不怎么信谶言,他更多的是利用谶言。本年,六月二十日,因为《赤伏符》上的“刘秀发兵捕不道”,刘秀称帝,七月初任命百官,同是《赤伏符》上的关于王梁和孙咸的谶言就不算数了?关于这哥儿俩的谶言如果是假的,“刘秀发兵捕不道”又岂能当真?所以,刘秀必须要任命王梁和孙咸。好在王梁也位列云台二十八将,有一定的功劳,反对声音小一点,而孙咸的功劳估计实在提不起来,所以将领们反映很大,刘秀也就没有坚持,而是任命吴汉当大司马。如果刘秀真的是个老迷信,又岂能遂了大家的意?对吧? 那么,刘秀究竟迷信不迷信? 咳!中国人极少有彻底的无神论者,刘秀当然也一样,对待谶言,能用则用,半信不信,用不上就算。 |
12公元25年—26年: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之收宗室、用干部(3) 功臣全封侯 博士丁恭表示这样不妥,他说,在古代,分封诸侯不过百里。树干(中央)强壮,树枝(地方)弱小,这样天下才能治理。现在给一个侯爵就封四个县,不合规定。 刘秀说,古时候,国家灭亡全是因为昏庸无道,哪有因为功臣封地过多而亡国的! 我猜,这个时候国家被祸祸多年,人口凋敝,估计四个县的户数也并没有太多。 刘秀让功臣们自己表态,想封到哪里,大家伙儿都想要富庶的地区。而河南郡(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太守颍川(河南省禹州市)人丁綝(读如林或嗔)只请求分封到自己老家。有人问他原因,丁綝说,我这个人能力弱,也没有战功,能够封个乡侯或亭侯也就心满意足了。刘秀听从他的意愿,封他为新安乡侯。 东汉的侯爵与西汉不同,西汉侯爵虽然也有封地户数的差别,但在名称上是没有分别的,而东汉的侯爵则分为三等:一等称县侯,采邑一个县或数个县;二等称乡侯,采邑一个乡;三等称亭侯,采邑一个村落或数个村落。县侯当中,大县侯位比三公,小县侯位比九卿。乡侯、亭侯,位比中二千石。 小时候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曹操上表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当时觉得特别牛,原来,只是个低级侯爵啊。 刘秀命郎中魏郡(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人冯勤主持分封诸侯事宜。冯勤估量每个人功劳的大小,综合考虑封地的远近、土地的肥沃程度,力争公平,分封之后,大家都很服气。刘秀认为冯勤有才干,将尚书诸事都交给他负责。以前的惯例是,尚书郎(宫廷秘书署助理)出缺,由尚书令史(二百石低级官员)按年资依次递补。刘秀开始命地方政府推荐的“孝廉”当尚书郎。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刘秀的大舅子、阴乡侯阴识,就是刘秀说的“娶妻当娶阴丽华”的那个贵人阴丽华的哥哥,因战功应当增加封地。阴识磕头辞谢,说,有战功的兄弟们太多了,我是后宫的亲属,封地就不要再增加了,天下人知道这事儿,就会想,是不是我得到封地是因为我是你大舅哥的缘故。对我指指点点也就罢了,怕的是别人觉得你是任人为亲啊。 刘秀以为然。 老阴家人真不简单。 另,光武封功臣最大的一个特点,非刘姓不封王,他最终胜利了。而上来就给大家封王的那些政治势力,很快就纷纷湮灭了。 一句话赢得死忠粉儿贾复 公元25年年底,玄汉皇帝刘玄被赤眉将领杀害,但是玄汉政府还有不少将领各据一方,各自观望,盘算着下一步跟谁混。公元26年,三月许,刘秀召集将领们商议出兵的事,说,郾县(河南省郾城县)最强,宛县(河南省南阳市)其次,谁去把这俩地方搞掂? 执金吾(首都洛阳警备区司令)贾复说,我去打郾县。 刘秀笑着说,执金吾攻郾县,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大司马吴汉去打宛县。 于是,贾复攻陷郾县,又向东攻打淮阳,太守暴汜投降。 贾复打仗非常猛,也位列云台二十八将,我们看一下他是怎么跟定刘秀的。 公元24年,贾复跟着玄汉政府汉中王刘嘉混,当了个校尉,眼见玄汉朝廷政治混乱,就建议刘嘉图大事。刘嘉一看这小子野心不小,估计以后弄不住他,就把他推荐给正在安抚河北的大司马刘秀。公元25年,四五月间,贾复同五校变民集团在真定(河北省正定县)交战,身负重伤,生命垂危。刘秀大惊,说,我之所以不让贾复率军独当一面,是因为他轻敌,果然如此,我丧失了一员大将!听说他妻子怀有身孕,如果生下女孩儿,将来我的儿子娶她为妻;如果生男孩儿,将来我的女儿嫁给他。不要让他为妻子儿女担忧。 结果,贾复的伤势不久竟然痊愈,在蓟县追上刘秀,两人见面大为激动。 倘若你是贾复,病愈之后,是不是要死心塌地跟着秀哥混啊?这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皇帝的,得多生儿女,随时可能要指定儿女亲家,呵呵。 一般而言,本事大的将领脾气也大,有的可能还特别喜欢耍横惹事儿,管不好,就可能出大乱子。 下一回,我们讲刘秀是怎么驾驭这帮猛人的。 |
继续 13公元24年—26年: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1)——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刘秀非常善于收拢人,不但收宗室、收能人,连仇人他也收。这些人一般脾气都比较大,不大听招呼。那么,刘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也没什么特殊的,找一些“混不吝”来管。这些“混不吝”可是真“混”,他们连刘秀本人都“不吝”,其他人还敢如何! 我们先讲刘秀收杀兄仇人。 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公元25年,七月二十九日,刘秀来到怀县(河内郡郡政府所在县,河南省武陟县),派遣耿弇(读如眼)、陈俊在五社津(河南省巩县西北黄河渡口)屯驻,防备荥阳以东的变化。命吴汉率领建义大将军朱祜(读如户)等十一位将军包围洛阳。镇守洛阳的这位爷,就是刘秀的杀兄仇人——玄汉政府左大司马朱鲔(读如伟)。 前面我们多次讲到朱鲔,就是他鼓动玄汉皇帝刘玄诛杀刘秀大哥刘縯的。虽然现在玄汉政府摇摇欲坠,但谁都可以投降刘秀,只有朱鲔不可以投降。 洛阳城坚,围了几个月硬是没拿下来。廷尉(司汉部长)岑彭曾经当过朱鲔的部下,刘秀就派他前去劝降。朱鲔站在城墙上,岑彭就在城下当当当说了半天。朱鲔说,兄弟啊,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关键是当年大司徒刘縯(刘秀的大哥)被害时,我是主谋之一诶,刘秀北上,又是我力劝皇上(玄汉皇帝刘玄)别放他走,我罪孽深重,哪敢投降! 岑彭返回,向刘秀汇报。刘秀说,举大事者不忌小怨,朱鲔现在如果投降,官职和爵位都可保全,怎么会治他的罪呢!有黄河作证,我决不食言! 以黄河为证,估计是说,如果我食言,就被黄河淹死。 岑彭又去见朱鲔。朱鲔并不打开城门,而是城上垂下一条绳子,对岑彭说,如果你说的是真的,请用绳子上城。岑彭抓住绳子就要往上爬,朱鲔觉得看来是真的,就答应投降。九月二十六日,朱鲔让人把自己五花大绑,跟岑彭一起到河阳(河南省孟县西。刘秀于八月到达河阳)。刘秀亲自为朱鲔松绑,嘘寒问暖,又让岑彭连夜送他返回洛阳。第二天早晨,朱鲔带领全体官兵出城投降。刘秀任命朱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朱鲔后来当到东汉政府的少府(宫廷供应部长),爵位世代相传。 十月十八日,刘秀进入洛阳,临幸南宫,于是定都。 还记得李轶吗?朱鲔和李轶共同劝玄汉皇帝刘玄诛杀刘縯,但刘秀计杀李轶,却放过了朱鲔。为什么?我以为,朱鲔虽然是杀刘縯的主谋,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各为其主,无可厚非,不是人品上有问题。而李轶则不同,最初,李轶与刘秀商议造反,一起举事,好到可以穿一条裤子。但当他们与绿林军联合之后,特别是绿林立了刘玄当皇帝之后,李轶发现刘縯、刘秀兄弟情况不妙,失势了,前途黑暗,聪明如李轶,立即改换门庭,攀了新的高枝儿,这些倒也罢了,关键是这厮还伙同朱鲔陷害刘縯,这就是典型的品质问题了,这是历代帝王都最不能容忍的“不忠不信”诶。现在,刘秀为了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洛阳,放过了朱鲔,但我想,如果守洛阳的是李轶,情况一定不同。尽管如此,刘秀能够放过杀害哥哥的主谋,而且后来真的没有秋后算账,这个格局、气度实在是了不起,绝非朱元璋之流可比的。后来曹操放过杀子仇人张绣,恐怕是受到了刘秀的影响。 柏杨先生评论:刘秀留下千古名言:追求伟大目标的人,不会牢记小小怨仇。对于敌人,最上等的策略是消灭他。如果不能,便应该包容。刘秀是一个政治家。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英雄很多,政治家却很少。帝王群中,恶棍林立,政治家尤其寥寥可数……政治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化敌为友,只有半吊子家伙,才确信他的钢刀万能。 |
13公元24年—26年: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2)——监察干部都是混不吝 公元24年、25年、26年,刘秀各任用一位“监察干部”,特别是最后那位,直接任命为最高监察长(大司空),这哥儿几个,个人操守没得说,个个都是黑包公,谁的账都不买,对,就是谁的账都不买,包括刘秀,其他干部再牛叉,又岂敢造次? 第一位,祭遵 公元24年,刘秀尚未称帝,身份还是玄汉政府的大司马,正在安抚(其实就是招降纳叛)黄河以北地区。有一次,家里有个小厮犯了法,军市令(军法官)颍川(河南省禹州市)人祭遵,招呼都没打一声,竟然把这个小厮杀了。刘秀大怒,打狗还要看主人呢!特么的把这个祭遵给我抓起来!主簿(主任秘书)陈副劝他说,老大你天天给将领们讲,部队要守纪律,纪律这根弦松不得,要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现在人家祭遵依法依纪办事,甚至碰到你家的人也毫不回避,这正是符合你的要求,贯彻你的指示诶!刘秀气撒完了之后,想明白了,不但放了祭遵,还封他为刺奸将军。然后,刘秀对众将说,你们都给我听好了,我家里的小厮犯法,这个祭遵竟然把他杀掉了,一点没给我面子,你们如果违法乱纪,被祭遵这小子给撞上,谁也甭找我,找我我也管不了。 :这个祭遵也是云台二十八将里的。用这样不讲情面的人当刺奸将军,众将当然会收敛。《后汉书·祭遵传》里说,祭遵极为清廉自律,是个没把柄的人,打仗还猛,公元33年死于军中,刘秀为他办丧事用了太牢的标准,极尽哀荣。一方面,是刘秀与他感情比较好,另一方面,则是要让群臣向祭遵看齐啊。政治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都释放出某种信号,有心人读懂帝王心,升迁之路也就会相对平坦一点。 第二位,杜诗 公元25年,冬季,刘秀派侍御史(执法监察官)河内(河南省武陟县)人杜诗,安抚洛阳。有个将军叫萧广,部下为非作歹,祸害百姓,他不但不管还挺得意,觉得倍儿有面子。杜诗就劝萧广约束手下,萧广哪把这个小小的侍御史放在眼里,根本不搭理他。不料,这个家伙虽然叫了杜诗这么有诗意的名字,做起事来可一点诗意也没有,直接派人抓了萧广砍了脑袋!然后,奏报刘秀。刘秀接见杜诗,赐给他木戟(一种卫队前导用,象征刀斧的武器),还升了他的官儿。 这是一种官场风气的引导。别的人看到这个情况,就要掂量一下,自己如果为非作歹,要犯在祭遵、杜诗这种人的手里,能不能活着出来。《后汉书·杜诗传》里还记载,杜诗居然还是一位很牛的工程师,能够制作用水力推引活塞的鼓风机,用来吹炭炼铁铸农具,使用劳力少,功效大,百姓都认为很方便。你看,彼时如果中国人对工程师重视一点,说不定我们早就出了瓦特了,呵呵。 第三位,宋弘 公元26年,二月十九日,刘秀任命太中大夫(中级国务官)、京兆(陕西省西安市)人宋弘代替王梁当大司空(最高监察长)。这个宋弘,也不简单,他在哀帝刘欣、平帝刘箕子时代,做过侍中(宫廷随从),王莽时代,当过共工(就是汉朝时的少府,宫廷供应部长)。赤眉军攻入长安时,派人征召宋弘,宋弘躲不过,跟着他们走,走到渭桥上,纵身一跃,直接跳河了,后来又装死,才逃得一命。 刘秀曾经向宋弘了解国内有哪些贯通广博之士,宋弘便推荐了沛国(首府相县,安徽省淮北市)人桓谭。刘秀任命桓谭为议郎(参议官)、给事中(御前监督官)。桓谭不但通晓经书,还是个音乐家,弹得一手好琴,刘秀非常喜欢,每次宴会都叫桓谭弹琴助兴。估计桓谭擅长的是下里巴人爱听的流行音乐,不是儒家推崇的雅乐,宋弘知道后,非常不爽。有一次,桓谭又进宫为刘秀表演,表演结束,宋弘派人把桓谭叫到大司空府,自己穿戴朝服,坐在高堂之上,待桓谭进来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大概意思是你应该用《雅》《颂》这样的圣人之乐来辅佐君王,却偏偏为皇上演奏郑、卫淫声(我经常想,《雅》《颂》这样的雅乐,得有多难听啊!真想听听“郑、卫淫声”究竟能把人带到多深的沟里去,呵呵。),你这哪里是忠正之士所为?你如果不改,看老子怎么办了你!桓谭吓得六神无主,叩头如捣蒜,跪了好久,宋弘才放他走。 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宋弘这哥们儿不但管臣僚,连刘秀他也敢管诶! 骂完桓谭不久,刘秀又大会群臣,又叫桓谭弹琴。桓谭左右一扫,不好,宋弘也在座!桓谭这个难受啊,弹也不会琴了,高高兴兴的“郑、卫淫声”,基本上让他弹成哀乐了。刘秀纳闷儿,就问桓谭,你这弹得什么乱七八糟的?你跟我这儿弹棉花来了!桓谭还没回答,宋弘起身,摘下官帽(意思应该是我宁可官儿不做了,也得说下面的话),向刘秀认错说,我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够以忠正之节引导君王,可是现在他叫朝廷沉迷于郑、卫淫乐,这是我的罪过。刘秀一听这话,立即敛容正色,向宋弘道歉,让他重新戴上官帽。此后,还把桓谭的给事中给撤了。 又一次,刘秀设宴会集群臣,发现御座旁边换了新屏风,屏风上面画着许多美女。估计美女确实很美,席间,刘秀回过头看了好几次。不料,旁边的宋弘突然很严肃地说,皇上,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秀说,讲啊,有什么话你直说。 宋弘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刘秀真是个人物,立即让人把屏风撤了,笑着说,我听到你的意见就服从,也还算过得去吧? 宋弘说,陛下道德进步,臣高兴得不得了。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很明显,就是讽刺刘秀不修德行,是个好色之徒,呵呵。我们不去讨论“好德”与“好色”是不是就这么水火不容,我们只说,刘秀用这么个“混不吝”当最高监察长,其他臣僚恐怕想出幺蛾子也得暗自先掂量掂量吧? 最难得在于,宋弘即使得罪刘秀,刘秀也不怪罪。实际上,也正因为刘秀允许宋弘得罪他,宋弘们才敢于得罪他吧。后世有这种气量、格局的,恐怕也就只有唐太宗等不多的几位吧。 |
@西风罗杰 2021-05-25 15:21:35 顶 ----------------------------- 谢谢! |
13公元24年—26年: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3)——最高监察长差点成了刘秀的亲姐夫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老公死了,刘秀想给她寻个好的,便与她谈论朝廷群臣。公主说,宋公一表人才,既有威严,人品又好,我看在朝里面,算得上是No.1。 刘秀说,哦,他啊,包在我身上。 于是,刘秀把宋弘叫过来,让老姐躲在屏风后面,然后对宋弘说,俗话讲,富贵换友,发财换妻,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我们的最高监察长宋弘正色说,我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忘,共患难的妻子不可抛(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哈,这两句是出自这里诶)。 刘秀回头,对公主苦笑说,老姐啊,搞不掂诶。 宋弘让人钦佩。刘秀更让人钦佩。实际上,这几位爷都是在公元24年到26年任用的,刘秀之后还擢升了一些铁面无私的正派官员,对刘秀朝的吏治清明、外戚收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以后我们碰到了再讲。 我有时想,幸亏湖阳公主没嫁给这个宋弘,刘秀不过是看了几眼画着美女的屏风,宋夫子就来了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万一湖阳公主嫁过去了,想和宋夫子行个周公之礼,宋夫子会不会说,吾不好色,岂能为此淫行!呵呵。或者,紧闭双眼,默念五经,应付了事……呵呵 |
阅读有红包哈哈哈 |
14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七十高龄老汉火箭擢升为“副国级”干部(1) 最初看到公元25到26年这一段时,感觉就是事儿特多,好多东西还特碎,我来回琢磨,发现这些碎片其实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刘秀的用人思路。饶是如此,当我看到刘秀在战火熊熊、火苗子恨不得要燎了他胡子的情况下,居然专门派人去寻找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汉,然后又直接擢升到三公级别的高位时,不禁纳闷,刘秀这是玩儿得哪一出呢? 我们细细道来。 公元25年,九月十九日,刘秀签发了一份非常奇怪的干部任职命令: 名冠天下,应当受最高的奖赏。现任命卓茂当太傅,封为褒德侯。 为什么说这道人事命令很奇怪?原因有二: 第一,正在天下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需要的是能玩儿命的将领,而这个卓茂只是个儒生,且只当过几年县令这个级别的小官儿,却一下子被任命为三公级别的太傅; 第二,任用干部,虽然提倡不拘一格,但问题在于,这位卓大爷都七十多了诶! 只有姜太公的年龄,没有姜太公的能耐,刘秀这是要干什么? 我们先介绍一下这位卓大爷。 【卓大爷】 卓大爷是宛县(河南省南阳市)人,史书说他宽厚仁义,性情恬淡,为人坦荡,乐守圣贤之道,言行在清浊之间不偏激(行己在于清浊之间)。这个人脾气好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活了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父老乡亲全都爱戴他。卓茂在西汉哀帝、平帝时当密县(河南省密县)县令,把百姓真当亲儿子亲闺女对待,推行仁政,教化人民,口无恶言,谁提起这位父母官,都得双手竖大拇哥。密县上上下下没人欺骗过他,不是不敢骗,而是不忍骗,瞧这人品! 什么叫“行己在于清浊之间”?我们举个例子说明。 有一回,一个老百姓控告亭长(基层公务员,大约负责乡村治安一类的工作,高祖刘邦就是亭长出身)接受了他送的米、肉等礼物。 卓茂说,是亭长跟你要的?还是你求他办事儿送给他的?又或是你们平时关系不错的人情往来呢? 那人说,是我自己送给他的。 卓茂说,既然是你自己送给他的,为什么还要控告他呢? 那人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会让老百姓不畏惧官吏,官吏也不会向老百姓索取财物。而现在我畏惧这个亭长,所以才送东西给他,而他也接受了,所以我来报告。 卓茂说,兄弟啊,你还真不懂事诶!人之所以能群聚抱团儿生活,却没有乱成一锅粥,区别于禽兽,就在于人讲究仁爱礼义,知道互相尊重。而你偏偏不在乎这些,难道你能像野兽那样远走、像禽鸟一样高飞,不在人间生活吗?官吏当然不应当凭权力强行索取礼物。这个亭长一向表现不错,你送他一些东西,正是礼义的体现啊。 那人说,既然如此,法律为什么又明文禁止呢? 卓茂笑说,律设大法,礼顺人情。现在我用礼义教诲你,你不会怨恨;如果我用法律制裁你,就可以让你手足无措。就在这个衙门内,往小了办,批评教育一下也就行了;往大了办,就可以要你的命。你回去好好想想吧! 于是,告状的人心悦诚服,屁颠屁颠回去了,被告的那位亭长听说后,对卓茂感恩戴德。 这个就是“行己在于清浊之间”,呵呵。显然,卓茂在处理事务时情法不分,整个儿一个和稀泥。听起来似乎有理,然而又有点强词夺理。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就这个事儿而言,卓茂的处理方式成本最低。卓茂几句话,将一个官民纠纷化解于无形,但代价却是法律被侵蚀,腐败滋生,最终会极大地增加社会成本。 我的一个感觉,中国的人情社会,几千年来就是这么形成的,许多行为,说是违法就是违法,说不违法就不违法,没有清晰的界限,在情与法之间,有一片灰色地带。就如卓茂的“行己在于清浊之间”。我们既可以说这是人生的智慧,似乎也可以说,这是模糊不清、孕育麻烦的温床。有句话叫“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我认为一定有人在河边走一辈子鞋也不会湿,但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在河边行走,先是湿了鞋,然后洗了脚,最后干脆就跳河里游泳去了。“行己在于清浊之间”,永远只是一个最高标准。就如明太祖朱元璋告诫群臣,你们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就如同一口井,你们勤勉俭朴,这口井永远不会干。是的,朱皇帝说的是真漂亮,根本没有任何人能够反驳,但官员们是人啊,是好逸恶劳的人啊,他们,他们根本做不到啊!不对,有一个人做到了,这个人叫海瑞。不过,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就只有海瑞一个做到了。 卓茂做官时,发生很多神奇之事,我们下回再讲。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