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一板一眼说西汉(原创连载,不断更新)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一板一眼说西汉(原创连载,不断更新)[第6页] |
作者:旧时艳阳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第四十节 中行说投匈奴 汉文帝刘恒收到了匈奴冒顿单于的 ,信中说:“前些时日因为小吏而毁坏了我们之间的合约,所以罚右贤王(指的是公元前177年右贤王侵略河南之地,被灌婴击退),然他向西进攻月氏国(首府在今甘肃省张掖市),承蒙上天的垂爱,我军将士精良,兵马强壮,夷平了月氏。楼兰(今新疆若羌县)、乌孙(今天山山脉北部,)、呼揭(今阿尔泰山山脉一带)及附近的二十六国,已经全部归附于匈奴。习惯骑马射箭的人民已经并为一家,北部已经平定。我愿意休兵养马,放弃往日的不愉快,修复之前的合约,安定边民,像过去一样,使少者得以成长,老者得以安宁,世世代代平静安乐。我们不了解皇帝陛下的意思,所以派郎中系虖(通‘乎’)浅奉书求见,并献上骆驼一匹,可骑乘之马两匹,可驾车的马八匹。皇帝不想让匈奴接近边塞,也请下令让吏民远离边塞居住。” 刘恒收到冒顿单于的信后,召集群臣商议是打还是和亲,公卿大臣们都说:“单于最近攻破了月氏等国,声势正盛,不可进攻。且即使夺得了匈奴的土地,那里是低洼盐碱之地,不能耕种居住,和亲最好。” 刘恒同意,命人给冒顿单于写了回信,信中说:“汉与匈奴约为兄弟,所以赠送给单于的礼物向来厚重,但违背盟约抛弃兄弟之亲者,常在匈奴。右贤王的事,发生在大赦之前,请不要再深究了。单于如果能够按照书中所说,明确告诉诸位官吏,使他们不背弃盟约,我们也将信守盟约,如单于书中所说那样。来使说单于亲自指挥作战,统一国家有功,苦于用兵。特别送给绣夹绮衣、长袄、锦袍各一件,比疏(古人辫发上的一种金属饰物)一个,饰有黄金的腰带一个,黄金做的带钩一个,绣十匹,锦二十匹,赤绨、绿缯各四十匹,派中大夫意、谒者令肩送给单于。” 不久(公元前174年)挛鞮冒顿去世,年六十一岁,他的儿子挛鞮稽粥继位,称为老上单于,他也是匈奴的第三任单于。 新单于初立,按照传统,刘恒挑选了一位翁主(亲王家的女儿)要嫁给稽粥为单于阏氏,并派宦官中行说陪同前往匈奴,留在匈奴服饰翁主。中行说是燕国人,中行为复姓,年龄不详,大概是当年为了生活所迫,进宫做了宦官,他接到要到匈奴生活的命令后,很不情愿到苦寒之地生活,他向上请求留在京师,但朝廷强迫他前往。中行说抗不过命令,他不得不去,他转而对朝廷充满怨恨,说:“如果必须派我去,为将会成为汉朝的隐患。”中行说和翁主到了匈奴之后,就投靠了稽粥单于,深得单于的信任。 稽粥单于喜欢汉朝的丝织品和食物,中行说对单于说:“匈奴人数抵不过汉朝的一个郡,然而之说以能这么强大,是因为穿衣饮食和汉朝不同,无需仰视汉朝。今单于改变习俗喜欢汉朝的东西,汉朝馈赠他们的十分之二,则匈奴就会尽归于汉了。请单于把汉朝的丝绸等衣服让士兵穿上,在草丛荆棘中奔驰,则衣服必被割裂,用以证明这些衣服不如匈奴的毛毯皮袄坚实耐穿;把汉朝的食物统统丢弃,用以证明不如奶酪可口美味。” 稽粥单于照做。中行说又教单于身边的人写字记数,来记载人口和牲畜的数目。 汉朝写给单于的书信,用的是长一尺一寸的木牍,开头说:“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然后送一些物品及客套话。中行说让稽粥单于用长一尺二寸的木牍回信,印章和封条都比汉朝的又宽又长,言辞傲慢,开头说:“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及赠送礼物及一些客套话。 汉朝的使者有说匈奴风俗轻视老者,中行说责问汉朝使者说:“汉朝习俗戍边的将士将要出发时,他们的亲人是不是把不舍得吃的美食美酒送给将士们?” 汉使者回答说:“是。” 中行说说:“匈奴人以作战作为职业,老弱之人不能战斗,所以把肥美食物给健壮者让他们保卫家园,如此父子各得保全,何以说匈奴人轻视老者呢?” 汉使者说:“匈奴父子同住一个帐篷,父亲死了,儿子就要娶他的后母为妻;兄弟死了,活着的兄弟就要娶了他们的妻子为妻。没有服制、和朝廷礼仪。” 中行说反驳道:“匈奴的风俗,吃牲畜的肉,喝它们的奶,穿它们的皮;牲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所以事情紧急就练习骑马射箭,事缓时就安乐无事。匈奴限制少,简单易行;君臣关系纯粹,可以持久。一个国家的政事就和一个身体一样。父兄死,则妻其妻,担心的是种姓的灭亡。所以匈奴虽乱,必立本宗的后代。今汉朝虽然宣扬不取父兄之妻,亲属则日渐疏远且互相残杀,以至于改换姓氏,皆是此类事情啊。且礼仪过于繁琐,上下之间互相怨恨;而极力营建房屋,劳民伤财。所以要尽力耕种土地、种桑养蚕换取衣食,修筑城郭用以防卫,所以才会在紧急时不熟悉战斗,在平时疏于作业。你们居住在土屋子里的人,不要再喋喋不休了,衣冠楚楚又有多大用处!” 从此之后,汉朝使者想辩论的,中行说制止道:“汉使毋须多言,希望汉朝送来的丝麻和谷物酒曲,数量充足就行了,务必尽善尽美,何必多说呢?如果送来的齐备完好就算了,如果粗制滥造,缺斤少两,则等到秋季的时候,就派骑兵践踏你们的庄稼了。” 在中行说的教唆下,稽粥单于对汉朝的好感日渐减少,仇恨感日渐增多。中行说又带稽粥单于窥视边界要塞,图谋不轨。 |
第四十一节 晁错议移民戍边 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第三年(公元前176年-公元前174年)的一天,一只鸮(xiāo,猫头鹰)突然飞进了他的房间,落在了座位旁边。楚地人叫鸮为“服”,是不祥之鸟,贾谊认为长沙低洼潮湿,生活在这里,自己的寿命不会长,因此他感怀自身的境遇,写了一篇赋,名为《鵩鸟赋》,此赋借与鵩(fú)鸟问答以抒发了自己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脱。 不久,刘恒思念贾谊,征召他入京。贾谊到达长安时,刘恒正在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接受神灵赐福。刘恒感怀鬼神之事,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详细的加以了讲述。两个人谈到了夜半时分,刘恒兴趣浓厚,不觉在坐席上向前移了移,以便能听得更仔细。贾谊谈完后,刘恒感叹道:“朕好些日子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贾生,今天看来,还比不上啊。”贾谊对于刘恒没有向他征询治国安邦之策,而追问鬼神之事也颇感意外。唐代李商隐有诗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刘恒很喜欢也是最小的儿子(四子)、梁王刘揖,刘揖本人也非常喜欢读书,刘恒就任命贾谊为梁王的太傅,让贾谊好好辅导刘揖,教他成败得失的道理。贾谊到了梁国(首府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后,又向刘恒献上了著名的《治安策》,指出了朝廷与封国之间、汉朝与匈奴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种种矛盾,并富有针对性地一一指明相应对策和补救措施。特别是针对诸侯国强盛的情况,贾谊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把诸侯国化整为零,逐渐分化,减少诸侯国的势力。但他的这篇《治安策》并没有引起刘恒的足够重视。 可惜的是,梁王刘揖在公元前169年不幸坠马而死,他没有儿子。当时梁国国土面积比较大,北到泰山,西到高阳(今河南省杞县西南高阳镇),有大城四十多座,刘恒在贾谊的建议下,改封淮阳王刘武(刘恒次子)为梁王。 贾谊认为刘揖的死亡,自己作为太傅也没有尽到责任,常常伤感落泪,一年多之后(公元前168年),贾谊也去世了,年三十三岁。 匈奴在中行说的怂恿下,不断攻击汉朝的狄道县(陇西郡治所,今甘肃省临洮县)等处。太子家令(管理家事)晁错向汉文帝刘恒上书,对匈奴和汉朝的优势和劣势做了比较,并写道:“今胡人、义渠、蛮夷,归顺者多达数千,他们的饮食等生活习惯、所擅长的本领等和匈奴相同,如果发给他们盔甲、衣服、劲弓、利箭,再交给他们一些边郡的良马,派熟悉他们习俗、得到他们拥护的将领率领他们,在陛下的圣明领导之下,把他们团结在一起。艰难险阻之地,派这些人进攻;平地通畅之地,以汉的轻车、材官进击。两军交相呼应,各用所长,加之我们的众多部队,此乃万全之策。” 刘恒对晁错的建议非常赞同,专门给他回了 ,以示赞许。 晁错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我们对他作一简要介绍。晁错出生于公元前200年,是颍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刚开始他在轵县(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南)向张恢生学习申不害和商鞅(二人均为战国时法学家)的刑名之学(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当时他的师兄弟里还有洛阳的宋孟和刘带。晁错以文学被任命为太常掌故(太常属官)。 晁错为人刚直不阿,严厉苛刻。当时刘恒征求天下能通晓《尚书》之人,听说齐地有一位叫伏生(原秦朝博士,上文讲过)的精通《尚书》,但当时伏生已经九十多岁了,经受不了旅途的颠簸,不可能到京师长安去了,刘恒就命令太常找人去到齐地,向伏生当面学习。太常选中了晁错,派他向伏生学习《尚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晁错学有所成,辞别伏生,回到了长安,上书刘恒,汇报了自己的学习经过及心得体会,并对《尚书》进行了一番夸赞。刘恒很高兴,任命晁错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又任命他为博士,后再被任命为太子家令。因为晁错能言善辩,得到太子刘启的宠信,在太子家被称为“智囊”。 晁错认为迁徙百姓巩固边防,并鼓励他们农耕,因此他上书说:“胡人不在一块固定的土地上生活,他们居无定所的生活习惯容易扰乱边境。胡人吃肉饮用奶酪,以野兽的皮毛为衣,没有田宅城郭用来居住生活,如飞鸟走兽游走于广阔的田野,见到草水肥美的地方就停下,草尽水竭则转移。以此看来,漂移不定,不时来不时去,就这就是胡人的生活习惯。如今胡人在边塞附近的数个地点放牧打猎,或到燕、代,或到上郡、北地郡、陇西郡,趁机侦察边塞守卫力量,防守力量薄弱,他们就进攻。陛下如果不发兵救援,则边民绝望而有投敌之心;如果派兵救援,兵少了不当用,兵多了,从远方征调的军队刚抵达,胡人则已经离开了。如果留守在那里,费用耗费巨大;如果撤走,则胡人就会再来。如此连年累月,则造成中原贫苦而民心不安。 “陛下忧虑边境,派遣兵将来治理边塞,这大有裨益。然而令远来之兵守卫边塞,一年一轮换,过于频繁,他们不会深入了解胡人的特长,不如派人长期居住,举家从事农作,用以备边。农闲之时建高城挖深沟,多备雷石,布铁蒺藜,在城内再造一城,两城相距一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河之道,规划建立城邑,城中居民不下千家,城周围设置陷阱,竹篱笆插在陷坑内。提前建造好房屋,准备好农具,然后招募有罪之人和免除刑罚需要服劳役之人;或者招募平民,赐给他们封爵,免去全家赋役迁居边塞。发给他们冬夏服装,供给食物,直到他们能自给自足为止。 “边塞之民,利禄不厚,不能使他们甘心久居危险之地。能驱逐胡人侵略者的,把所截获的一半牛羊等给予他们,由县官按等价值的金钱发给被掳掠的百姓。如此的话,乡里百姓就会互相支援,和胡人拼死搏斗。他们并非德义高尚,而是要保全亲戚,也利用他们取得财产。和东方将士不熟悉地势、心里畏惧胡人相比,战绩会相差万倍以上。陛下在位之时,迁徙人民充实边塞,使远方的百姓没有了屯戍之事,塞下的百姓父子相保,没有了被俘获之患,利于后世,为圣明之君,这样做和秦朝的做法相比,有天壤之别。” 刘恒看过后,很欣赏晁错的这项建议,于是命令招募民众前去到边塞定居。 为了解决边塞的粮食问题,晁错建议百姓直接把粮食送到边塞,以送粮食的多少来封给相应爵位的高低。刘恒也予以采纳。 晁错建议采取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既充实了边塞人口,又化解了民众的怨恨,一举两得,为上策。 |
第四十二节 冯唐智谏刘恒 公元前166年冬季,匈奴单于挛鞮稽粥率领十四万人的强大骑兵部队,攻陷了汉朝的朝那县(今宁夏彭阳县西)、萧关(今宁夏固原市东南),杀死了北地郡(今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都尉孙卬,掳掠了大量的人口和百姓。然后直抵彭阳县(今甘肃省镇原县),出奇兵烧毁了回中宫(今陕西省陇县西北),伺候已经在雍县(今陕西省凤翔县)、甘泉县(今陕西省淳化县)出现,甘泉县在京师长安西北不足二百里处。长安城内顿时被紧张气氛弥漫,刘恒命中尉周舍和郎中令张武担任将军,征调兵车一千辆、十万大军在长安周围布防,防备匈奴。 刘恒又任命昌侯卢卿为上郡(今陕西省延安市)将军,宁侯魏遫(chì)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将军,拨付他们军队,驻守三郡。刘恒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准备亲征匈奴,群臣急忙劝阻,但刘恒不听。群臣又请薄太后出马,薄太后态度坚决,刘恒这才打消了亲征的念头。他任命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又任命成侯董赤和长安内史栾布为将军,反击匈奴。挛鞮稽粥在塞内居留了一个多月,看到汉军准备充分,他就率军撤退,汉军追击到塞外后不敢深入,立即撤回,无所斩获。 刘恒巡视郎署(郎是禁卫官,有“议郎”“侍郎”“郎中”等),刘恒问郎署长冯唐道:“看您年纪不小了,您家是哪里的?” 冯唐这时候大概五十多岁,他回答说:“臣的祖父是赵国人,到父亲时迁徙到了代国。” 刘恒曾经做过代王,听说冯唐来自代国,他又问道:“朕为代王时,朕的尚食监(主管膳食的官)高祛(qū)多次给我提起赵国大将李齐非常有能耐,和秦将王离战于钜鹿(今河北省平乡县)城下。直到今天,我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想起高祛之言,您了解李齐吗?” 冯唐回答说:“李齐作为将军,还比不上廉颇和李牧(两个人都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呢。” 刘恒闻听,一拍胯骨,说道:“遗憾啊!我得不到像廉颇和李牧这样的人为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还担忧匈奴吗!” 出乎周围人意料的是,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廉颇和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刘恒一愣,继而发怒,起身回到了宫中,过了好一会儿,他的怒气才消,命人把冯唐召来,责怪冯唐道:“明公为什么当众羞辱我,不能单独对我讲吗?” 冯唐赶忙道歉说:“鄙人不知忌讳。” 刘恒这时候主要忧虑的还是匈奴,他问冯唐道:“明公为什么说我得到廉颇和李牧也不能用?” 冯唐回答说:“臣听说上古君王派将军出征,会亲手去推车轮,说‘城门之内,寡人负责;城门以外,将军负责。’军功大小,赐爵高低,皆有将军决定,回师后奏报即可,此并非虚言。臣的祖父说李牧守边时,军中市场上得来的收入全部用来犒赏将士,全由李牧说了算,朝廷不予以干预,朝廷只颁发委任状,命令他成功即可。所以李牧才能尽其所能,挑选军车一千三百辆,擅长射箭的骑兵一万三千人,受重赏的勇士十万人,北逐匈奴,破东胡,灭澹林(少数民族名),西边对抗强秦,向南支援韩、魏。当时,赵国几乎就要成为霸主。后赵幽王继位,他的母亲是卖唱家的女人,听信宦官郭开谗言,杀害了李牧,命颜聚顶替了李牧的位置。所以后来导致兵败,赵国被秦国所灭。今臣听说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魏尚,把军市上得来的收入全部给予士卒,拿出自己的私钱,五天杀一头牛,宴请宾客军官及属员。所以匈奴远避,不接近云中郡的边塞。匈奴曾经进攻一次,魏尚率人马抵抗,杀死众多匈奴人。魏尚的士卒都是平民家的孩子,他们从田地里进入军营,不了解军中的法令,只知死战,斩杀俘虏敌人,向将军府报功的时候,哪怕有一点点不符合事实,执法官就用法令惩罚他们。赏赐还没有施行而执法官的法令先到。臣以为陛下赏赐太轻,处罚太重。而且魏尚报功的时候,数目只差了六个敌人的首级,陛下就命令执法官,削去了他的爵位,罚他做苦役。所以据此判断,陛下得到李牧也不会用他。臣愚昧,犯了忌讳,死罪!” 刘恒认为冯唐说的很有道理,大喜,当天就命冯唐持节赦免了魏尚,恢复了他的云中太守之职。刘恒又拜冯唐为车骑都尉(掌管车骑士),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这里说的冯唐就是典故“冯唐易老”里的冯唐,他以后的事迹我们以后再讲。 |
第四十三节 申屠嘉封相 匈奴不断的攻打汉朝的边塞,屠杀和俘虏官员百姓及牛羊等牲畜,云中郡和辽东郡(今辽宁省辽阳市)损失最大,多达万人以上。汉文帝刘恒对此忧心忡忡,因为匈奴行踪不定,且实力强大,和亲仍是最佳方案,于是公元前162年夏季,他派使者向匈奴单于挛鞮稽粥修书一封,建议消除嫌隙,和平相处,并互相赦免投靠到对方的人。 挛鞮稽粥复信,同意和亲。刘恒又下令不准接纳投降的匈奴人,匈奴人不入塞,汉人也不准出塞,违者杀头。顺便交代一句,一年之后(公元前161年),挛鞮稽粥去世,他的儿子挛鞮军臣继位,为匈奴的第四任单于。 丞相张苍推荐别人任中候(官名),但此人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汉文帝很生气,责备张苍用人不当。公元前162年八月二日,刘恒以张苍有病为由,免去了他的职务。丞相之位空缺,因为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德才兼备,自小寄人篱下,深知民间疾苦,因此刘恒准备任命窦广国为丞相,但他思考良久,自言自语说:“这样做的话,恐怕天下人会说我偏私”,终于作罢。 现御史大夫申屠嘉(申屠为复姓),当年以强弩手的身份跟随刘邦打天下,逐渐升任为队长,又跟随刘邦攻打英布有功,被任命为都尉。惠帝刘盈时期,被任命为淮阳(治所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太守,刘恒继位后,封申屠嘉为关内侯,食邑五百户,后又升迁为御史大夫。这时候高祖时期的大臣已经所剩无几,活着的也没有担任丞相的合适人选。因此,刘恒封申屠嘉为丞相,封故安侯。 太中大夫邓通当初由父亲资助,到宫中做了郎官,因他善于撑船,被任命为黄头郎(船夫,戴黄帽)。刘恒也免不了喜欢迷信、登天、长生这样的古代帝王通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刘恒曾梦到自己想要登天,但却不能上去,他非常着急,正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黄头郎推了他一把,把他推上了天,他回头观看,见这个黄头郎的上衣系于臀部革带之下,刘恒记住了这个黄头郎的特征。刘恒梦中乐开了花,梦醒后他来到了未央宫苍池的渐台上,寻找和梦中相似的黄头郎,他看见邓通,其衣后穿,就如梦中所见之黄头郎,刘恒召见邓通,问他的姓名,邓通回答说他姓邓名通。“邓”和“登”的读音相似,刘恒非常高兴,从此对邓通非常宠信。邓通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交际,即使刘恒赐给他假期,他也不外出。刘恒赏赐给邓通数十万钱,把他提拔为上太中大夫(郎中令属官)。 刘恒有次趁空闲时间到邓通家游玩,但邓通没有其它技能表演给刘恒看,他只有使尽浑身解数,溜须拍马,讨刘恒欢心。刘恒让女神相许负(女)给邓通相面,许负给邓通相面后说:“此人日后会因为贫困被饿死。”刘恒很吃惊,说道:“能给邓通富贵者在朕,为什么会说他贫困?” 为了不让邓通日后贫困,刘恒把蜀郡严道(今四川省荥经县)的铜山赐给邓通,让他自由开采,然后铸钱,称为“邓钱”。吴王刘濞封国内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也有座铜山,刘濞也集结了一批人,私自开矿铸钱,称为“吴钱”。“邓钱”和“吴钱”都在全国流通,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这里顺便交代一下女神相许负。许负出生于公元前221年,字莫负,她擅长易学,精通相术,曾为许多王公贵族相面,预言非常灵验。得到汉高帝刘邦赏识,受封“鸣雌亭侯”,成为古代少数的女性列侯之一。许负曾经预言当今皇太后会贵为天子之母,也得到应验。许负堪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女神相。 丞相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从不私下接受别人的拜见、请托。有一天申屠嘉入朝,邓通站在刘恒身旁,对申屠嘉傲慢无礼。申屠嘉向刘恒汇报完工作,说道:“陛下宠爱某人,就给予他富贵,无可厚非,但朝廷的礼仪,不能不严肃。” 刘恒自然知道申屠嘉所指,制止他道:“丞相毋须多言,我私下处理这个问题。” 申屠嘉散朝回家后,决心给邓通个教训,让他长长记性,他端坐府中,命人拿文书传召邓通到丞相府中,如果邓通不来,立即斩首。邓通接到命令后,大为恐慌,他急忙入宫觐见刘恒。刘恒对他说:“今尽管放心前去,我一会派人把你召回来。” 邓通来到了丞相府,他摘下帽子,赤脚入内,叩头请罪。申屠嘉看见邓通进来,他一动不动,没有回礼,然后斥责邓通道:“朝廷是高皇帝建立的朝廷,你邓通只是一介小吏,也敢在大殿之上态度不恭,这是大不敬,论罪当斩。来人,拉出去斩了。” 邓通被吓得魂飞魄散,他拼命磕头求饶,额头都磕出了血,但申屠嘉不为所动。刘恒这时候也预料到申屠嘉已经给邓通以颜色了,因此他派使者持节到丞相府召邓通,并对申屠嘉说:“他是供朕取乐的臣子,明公把他放了吧。” 申屠嘉不过是要教训一下邓通,自然不想真的把他处死,因此使节到来后,他也把邓通放了回去。邓通到了宫中后,委屈的抹着眼泪对刘恒说:“丞相只差一点就把我给杀了。” 刘恒哈哈一笑,安慰了邓通几句。 |
第四十四节 细柳营 绛侯周勃的次子周亚夫为河内郡(今河南省武陟县)太守,河内人许负(女)曾经给他看相,说:“明公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官至将相,执掌朝政,贵不可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又九年之后会被饿死。” 周亚夫听许负,笑道:“我的哥哥(周胜之)已经继承父亲的侯爵,如果他死了,他的儿子会继承,为什么说我能封侯呢?既然如您所说我会成为重臣,又何说饿死呢?请明示。” 许负指着周亚夫的嘴说:“脸上的竖纹直达嘴边,这是饿死的面相。” 过了三年,果然应验。绛侯周胜之娶了汉文帝刘恒的次女昌平公主为妻,但他们的关系并不和睦,又因为周胜之犯杀人罪,被处死,绛国被废除。刘恒感念周勃的功劳,想从周勃剩下的两个儿子—周亚夫和周坚中选择一个贤能之人封侯,很多人都推举周亚夫,于是刘恒封周亚夫为条侯(条县在今河北景县南)。 公元前158年冬季,匈奴单于挛鞮军臣撕毁和约,派六万骑兵南下,三万军队攻击西汉上郡,三万军队攻击云中郡,烧杀抢掠,汉朝损失惨重。军情传到了长安,刘恒任命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率军进驻飞狐(今河北省涞源县南);任命原楚国丞相苏意为将军,率军进驻句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将军张武进驻北地(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阻击匈奴。又任命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进驻细柳(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渭河北);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灞河畔);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拱卫长安。 刘恒决定亲自劳军,当他到达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时候,长驱直入,将帅列队迎送。但当刘恒到了细柳军营的时候,望见把守军营的士兵身披铠甲,兵刃在手,弓弩上弦,拉满了弓,对准了他们。天子的先导部队到了营门后,不能进入,先导说:“天子马上就到!” 军门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号令,不听天子之诏。” 先导部队回禀刘恒,刘恒亲自到了营门,也无法进入。刘恒派人持节,传召周亚夫说:“朕欲劳军。” 于是周亚夫下命令说:“打开营门。”但他并没有亲自出营门迎接刘恒。 营门守兵对皇帝的卫队说:“将军有约,军中不能纵马驰骋。” 于是刘恒用手拉着马的缰绳,慢慢前行。将要到军中大帐的时候,周亚夫手拿兵器,在帐外迎候,他拱手作揖道:“甲胄之士不行跪拜之礼,请允许臣以军礼相见。” 刘恒深受触动,脸色变得严肃,用手扶了一下扶手,以示回礼,然后派人传话致歉道:“皇帝敬劳将军。” 礼节已毕,刘恒等人离去,走出营门之后,随从大臣们这才敢大喘了一口气,他们对于周亚夫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对待皇帝大为惊恐。刘恒对他们说道:“难得啊,此乃真将军也!刚才霸上、棘门军营如儿戏一般,如果匈奴发动突袭,他们的将领必被俘虏啊。至于周亚夫,哪敢进犯呢!” 刘恒赞叹良久。过了一个多月,汉军抵达边界,匈奴已经远离边塞,汉军回师。刘恒任命周亚夫为中尉,守卫京师。 唐代诗人胡曾有诗云:“文帝銮舆劳北征,条侯此地整严兵。辕门不峻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 |
第三十五节 贾谊作《过秦论》 刘恒对国家大事越来越熟悉。有一天朝会的时候,他问右丞相周勃道:“全国每年判决的案件有多少?” 周勃一听就懵了,这么具体的问题,他记不清,回答不上来。 刘恒又问道:“每年钱粮收支多少?” 周勃又回答不上来,大庭广众之中,周勃惭愧加紧张,汗流浃背。(成语“汗流浃背”出自此) 刘恒又拿同样的问题问陈平,陈平回答道:“各有主管官员,他们掌握详细数据。” 刘恒又问道:“主管官员是哪位?” 陈平回答道:“陛下如果问刑狱之事,应该问廷尉;如果问钱粮之事,应该问治粟内史。” 刘恒接着问道:“每件事都有主管官员负责,哪你有负责什么呢?” 陈平回答道:“臣罪该万死!陛下不嫌弃臣不才,把我放到了丞相的位置上。丞相的职责是:对上辅佐天子,协调君臣关系,顺应四时,下遂世间万物的运转规律。对外镇抚四夷诸侯,对内亲近团结百姓,使各级官吏各司其职。” 刘恒对陈平的回答很满意。 周勃感到很惭愧,散朝走出大殿后,他责备陈平道:“明公平时不单独教教我。” 陈平笑着说:“明公身居相位,难道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如果陛下再问长安城内有多少盗贼,难道明公也要勉强回答吗?” 周勃这时候才明白,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远不如陈平。这时候也有人劝周勃说:“明公诛灭了诸吕,立代王为帝,威震天下,而明公得到了厚厚的赏赐和尊贵的地位,如果长此下去,则就会大祸临头了。” 周勃恐惧,为自己的安危担忧,就向刘恒提出辞呈。刘恒批准,免去了周勃的右丞相之职,废掉了左右丞相的设置,只设置丞相一职,由陈平任丞相。 当年刘邦去世后,南越武帝赵佗就躁动不安,开始骚扰长沙国,图谋中原,吕太后派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当时是夏天,南方天气潮湿,部队水土不服,发生了瘟疫,死伤不少人,不能翻过大庾岭。一年之后,吕太后去世,周灶也率军撤回。赵佗用重金收买了闽越国、西瓯国和骆越国的国君,让他们服从自己的领导,于是越发骄横,出行和汉朝的皇帝一样的排场,分庭抗礼。 刘恒认为南越距离遥远,不宜用兵,决心以怀柔手段解决南越的问题,他命人整修了赵佗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的祖坟,派人守墓。刘恒又派陆贾(公元前196年五月,陆贾曾经出使南越)出使南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赵佗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撤销了武帝的称号,归附汉朝。 刘恒听说河南郡(郡府洛阳)太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又与故秦朝丞相李斯是老乡,还曾经跟随李斯学习过,就征召吴公进京担任廷尉一职务。吴公向刘恒推荐说自己的属下贾谊,虽然年轻,但通晓各家之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刘恒就征召贾谊入京,任命为博士。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公元前200年,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以能背诵诗书和善于写文章而闻名河南郡。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听说他后,便把他召到门下做事,非常欣赏他。 刘恒任命贾谊为博士时,贾谊当时二十岁出头,在诸位博士中是最年轻的。每次刘恒召集博士们议事,诸位老先生不能表达尽的意思,贾谊都能一一接续,并且老先生们都认为贾谊表达的就是他们要说的意思。博士们都夸赞贾谊的才能。刘恒很高兴,超规格提拔贾谊,一年之内就把贾谊提拔到了太中大夫(三级官员)的位置。贾谊为人善于学习,他得知御史大夫张苍精通《左传》后,就拜张苍为师,跟随张苍学习《左传》。 贾谊认为汉朝已经建立二十多年了,目前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应该更改正朔,把每年的一月作为第一个月,改变官服颜色,用以区分官员的级别,修订官员名称,振兴礼乐。于是他草拟了礼仪和法令制度,建议崇尚黄色,以“五”为吉数,重新确定官员名称,大幅度改变现有制度。但刘恒刚登基,不敢马上改变现有制度。 贾谊又提出来让居住在京师遥控指挥封地事务的列侯们到封地就任。刘恒采纳,正准备实施,恰好曲逆侯、丞相陈平(公元前178年十月去世,年龄不详)去世了,就暂缓实施。等处理完陈平的丧事后,刘恒下令说,除在朝廷任职和特别批准外,列侯统统返回封地,留在长安城的,派遣嫡长子前去。 陈平去世后,丞相之位空缺,刘恒又重新启用周勃为丞相。 贾谊又作了名篇《论积贮疏》和《过秦论》。《论积贮疏》中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其中的名句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等等。 《过秦论》名气更大一些,是当代中学生必须篇目,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希望汉朝借鉴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改革制度,为长久的统治地位奠定基础。《过秦论》中的名句有:“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等等。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