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中国禅宗演义(老帖新发)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中国禅宗演义(老帖新发)[第8页] |
作者:四川红尘洗梦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欢喜无量2018 2022-05-11 10:43:18 祖师西来何意?庭前柏子树。其实这个问题万物皆可答。 当然这个回答中只回答了佛性的一个面向,用六祖的话是何期自性本自俱足。当然何期还有另外清静,不动摇,不生灭,能生万法。 有个偈:我今正是渠,渠今不是我。与这个祖师西来何意?庭前柏子树或麻三斤,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是应照一切的,我对应万物,是渠,是树,是花,是石头,是任何一样东西。但不能说树就是我,因为万物才是我。所以祖师西来何意,是万物皆可答。 很多公案,他回答的只是佛性的一个面向。这样你就好理解了。 如偈: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这个偈在说你要放松,无我,达到天人合一,你就是上面的感觉了。就在讲要放松,空性是无忧无虑,行云流水般,无限放松的。 祖师西来何意全面含义即:无思安详。这是最简要的回答。 —————————————————————————— 首先谢谢朋友交流。 针对朋友的留言,我作点自己的回复供朋友斧正。 1、朋友说“祖师西来何意?庭前柏子树。其实这个问题万物皆可答。当然这个回答中只回答了佛性的一个面向,” 请问朋友,庭前柏子树这个回答中,没有回答出的佛性的别的面向是什么? 2、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六祖的这个话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如果学人据此认为有个本自清净的自性、有个本不生灭的自性、有个本无动摇的自性、有个能生万法的自性可期可证可得,那么学人一定会被明眼宗师棒喝的。 禅,那是绝对不允许学人执滞于任何一人一物一机一境的,哪怕这个一人一物一机一境再高深莫测再奇妙独特再奥妙无穷再气象万千,你都不能执滞于此,你如果执滞于此,那么一定会被这个一人一物一机一境所缠所迷所缚所惑的。 所以,随说随扫,就成为禅最根本的特征之一。 所以,任何一个禅师在说法时,都会做到随说随扫的,即便是我佛如来也不例外。 我们可以来看看佛经中知名度非常高的《金刚经》。 哪怕我佛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他照样会在经中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哪怕我佛如来已经登峰造极无可复加,但是他依旧会在经中说“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我佛如来尚且如此,后来的禅师们同样继承了这点,我们随便看看任何一本禅宗典籍,里面凡是学人认为有个佛可求有个道可得有个境可期,都会被师父棒喝的。所以禅师才会斩钉截铁的说道:“佛来亦不著。” 所以,我们学禅之人,切忌不要死在句下。 3、朋友说“祖师西来何意全面含义即:无思安详。这是最简要的回答。” 观朋友此语,窃以为朋友没有明白祖师西来意之意旨。禅,是活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是说似一物即不中的。所以学人切忌不要死在句下。 无思,思也。 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请朋友不吝指正。^_^ |
@欢喜无量2018 2022-05-11 10:50:18 长一点的回答是:灵佑回答说:“就是念想无思的神妙,返照思后的灵性,常住无穷,思是本源,一切事物不过是它的产物,理和事和合为一,这就是真正的佛性。 ----------------------------- 沩山灵祐禅师道:“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朋友把沩山灵祐禅师的原话和你的话语对照下,是不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啊。^_^ |
@欢喜无量2018 2022-05-12 09:25:29 佛性无思安详 无思是指头脑中没有念头,但有觉知 坐到更深都寂寂,无数雪花落天窗。这句偈,你体会一下是不是只剩下一个觉知了。我已说了是最简的,后面灵佑的返照思后的灵性,常住无穷。这个灵性就是指觉性。知道自己有念了,马上觉知掉,仍回到空性中。觉性常住。另外我觉得这个翻译一点也没不妥,而是很好。 你的“无思,思也”。说得太不正确,我知道你想表达的是觉知。 ----------------------------- 首先谢谢朋友交流。 1、朋友说“佛性无思安详”,朋友岂不知说似一物即不中之理。所以,我们如果遍翻禅宗典籍,就会看到禅师们对于佛性的诠释和理解,那是五花八门没有定式的。朋友如此定义佛性理解佛性,窃以为不妥。 2、朋友说“无思是指头脑中没有念头,但有觉知。”既然是无思,头脑中怎么还会有觉知存在?既然头脑中有觉知存在,又岂能是无思? 3、朋友说“坐到更深都寂寂,无数雪花落天窗。这句偈,你体会一下是不是只剩下一个觉知了。我已说了是最简的,后面灵佑的返照思后的灵性,常住无穷。这个灵性就是指觉性。知道自己有念了,马上觉知掉,仍回到空性中。觉性常住。” 我们可以来看看药山惟俨禅师坐禅公案,然后再和朋友的话语对照一下。 《五灯会元》:(药山惟俨)一日在石上坐次,石头问曰:“汝在这里作么?”曰:“一物不为。”头曰:“恁么即闲坐也。”曰:“若闲坐即为也。”头曰:“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曰:“千圣亦不识。” 朋友可以把药山惟俨禅师坐禅公案和你的话语对照下,当药山惟俨禅师在坐时,是不是如朋友所说只剩下一个觉知了? 4、朋友认为我的“无思,思也”,说得太不正确,认为我想表达的是觉知。 看来,朋友没有明白“无思,思也”的意思啊。 |
@欢喜无量2018 2022-05-12 09:27:49 这个祖师西来意,为什么是万物可答,你再读一下庄子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 首先谢谢朋友交流。 朋友认为这个祖师西来意是万物可答。 如果朋友认定祖师西来意是万物可答,那么这个祖师西来意同样是万物不可答的。 窃以为现在很多人学佛学禅容易执滞于文字表面,容易认死理。 比如佛有三十二相。经文中说佛有三十二相,很多学人就执滞于佛这个三十二相上不可自拔。 经文中说佛有三十二相,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佛只有三十二相吗?有三十二相就是佛了吗?而且我们更要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才是。 大珠慧海禅师道“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所以,不论是万物可答和万物不可答,这对于明眼宗师来讲,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不过,须得明眼人才能如此,不明眼之人,说什么迷什么,做什么执滞什么。 有人问赵州从谂禅师道:“狗子还有佛性也无?”从谂禅师曰:“无。”这人曰:“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甚么却无?”从谂禅师曰:“为伊有业识在。” 同样是赵州从谂禅师,有学僧问他道:“狗子还有佛性也无?”从谂禅师曰:“有。”学僧曰:“既有,为什么却入这个皮袋里来?”赵州:“为他知而故犯。” 所以,即便是同样一个问题,明眼宗师可以给出两个截然相反的回答。这就充分说明了“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所以,禅,是活的,学人一定切忌不要死在句下,不要认死理。 |
@欢喜无量2018 2022-05-12 09:45:07 我举例子六祖总结了佛性有5个点。但这个祖师西来何意?庭前柏子树。只答了佛性其中的一个面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空性应照一切,一切都是空性的化身。 很多公案偈都只着重展现了佛性的一个面,上面的例子无数雪花,是在表达一个觉,空手把锄头在表达一个放松。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是在表达人人都有空性,只是被染,移除无明,自性就能放光明。 ----------------------------- 1、朋友说自己举例子六祖总结了佛性有5个点。 若论佛性的特点的话,别说5个,即便是50个500个5000个都无法说尽啊。朋友更须知说似一物即不中啊。 就如我前面说的佛有三十二相。经文中说佛有三十二相,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佛只有三十二相吗?有三十二相就是佛了吗?而且我们更要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才是。 佛性之理亦如是。 2、明眼宗师要给你讲说佛性,要让你体悟佛性,岂有只给你展现佛性的某一面而不展现佛性的某一面之理,他要给你就是全部给你,否则就是不给你,而绝对不会出现如朋友所言的这面给你那面不给你。此所谓“吾无隐乎尔”也‘ 3、佛性就是佛性,岂有几个面之说。 |
@欢喜无量2018 2022-05-12 09:57:03 佛陀当然是没有说法了,佛陀是在讲空。空是那个什么也没有,更没有执着。 你的第二长段我只能说不要把空里的规则搬到有里来用,也不要把有里的规则搬到空里去。这句话很重要。我以前也这样混乱。 ----------------------------- 首先谢谢朋友交流 1、朋友说“佛陀当然是没有说法了,佛陀是在讲空。”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怎么没有说法呢?佛陀讲空难道不是说法吗? 2、从朋友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朋友对于空和有之领悟并不彻底啊。 朋友认为“空是那个什么也没有,更没有执着。”窃以为这是顽空,非佛家之“真”空。 朋友认为“不要把空里的规则搬到有里来用,也不要把有里的规则搬到空里去。”窃以为朋友把空和有对立起来了,还没有真正明白佛家空有之关系呢。 在这里我说下自己对于空有的一点浅见,不妥之处请朋友指正。 佛家除了说空,还说有,还说非空非有非有非空,还说即空即有即有即空,还说空有双亡,还说空有双遣,还说空有不二。到此地步,更是要有便有要空便空。到此地步,方和那个真正的空、有有少分相应。但是,即便如此,更须知有向上时节始得。 正当本人在这里口若悬河的说个不停时,忽地有人冲出一耳光扇过来道:“这世界本来清静如斯,何得在此聒噪。” 面对棒喝,本人一时无言以对,也只得捂着脸嚒囉而退,还这世界本来之清静。 |
@ty_144812882 2022-05-13 08:28:37 最近一直在学习洗梦老师的帖子,受益良多。就是人物太多了,之前除了达摩和六祖都没有接触过,所以后面感觉读着很吃力,散掉了。现在又从头开始,不知道洗梦老师有没有什么好的指点,比如我应该怎么读好一些。 ----------------------------- 首先谢谢朋友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这些粗浅的文字。 对于朋友的留言,我说点自己的看法供朋友参考。 1、对于拙作,有兴趣且有时间的话,那就从头往下看。空闲时间少的话,那就挑自己感兴趣的文字看。 对于拙作而已,从头一直往下看,对于禅宗史和禅宗师承来历,会有个全面的认识,有些公案的前因后果也看得明白。但是对于禅理禅法而言,任何公案想表达的内容都是一致的,所以,如果空闲时间不多的话,那就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公案看,只要用心看进去,同样会对禅理禅法有所了解和领悟的。 2、以前也和一些朋友交流过,本人一直建议初学者最好不要一来就看禅宗典籍,因为如果没有点佛学基础的话,看禅宗典籍会觉得很吃力,很多禅师的话语会无法理解。所以,本人常常建议初学者最好先去看看一些佛学入门书籍,比如《学佛群疑》之类的。这种佛学入门书籍,一般的寺院都有免费赠阅的。 另外,像《金刚经》《维摩经》《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法华经》《华严经》等等大乘经典,有空的话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挑点来看看,因为禅宗的许多理论和思想,都是来源于这些经典的。这些经典熟悉后,再去看禅宗典籍,就会顺畅多了,而且也更容易理解禅师的开示。 3、如果朋友在看书看帖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要及时把它弄懂,千万不要有什么顾忌。不懂之处,可以百度,也可以上论坛来交流,古代的那些禅师们为了佛法禅法,尚且可以依靠自己的双脚跋山涉水去四处参访,咱们现在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和天南地北的各路朋友进行交流,如此方便因缘,那就更应该随时交流以便把不懂之处搞懂了。 啰嗦几句,也不知这些文字对朋友有没有帮助。^_^ |
@普傻克星 你一个被神棍深度洗脑的鞋叫徒,也能妄言佛法禅法? |
@普傻克星 从头到尾问你禅宗问题,哪个禅宗问题你能应对,你除了扯淡,你还能干嘛? |
@普傻克星 纵观傻哥在论坛的言论,对于书本上能翻到的,网上能搜索到的,能有个思路可得的,能有个语路可入的话题,傻哥可以煞有其事的说上一通,但是一旦这个话语书本上不能翻到,网上不能搜索到,没个思路可得,没个语路可入,傻哥立马就不知如何应对了。 不信,没关系,马上试试不就知道了。 1、《五灯会元:南岳下四世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义玄禅师示众:“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 请问傻哥,如何是先照后用? 如何是先用后照? 如何是照用同时? 如何是照用不同时? 傻哥自称是学习禅宗的,又自诩同修外论坛佛法第一人,想必应该能回答这种禅宗典籍中的常见问题吧。 2、《五灯会元:南岳下十一世石霜圆禅师法嗣黄龙慧南禅师》:师室中常问僧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学者莫有契其旨。脱有酬者,师未尝可否。丛林目之为黄龙三关。 黄龙三关也是禅宗内非常著名的话题,而且本论坛也有师兄提出这个问题来交流,所以我也就黄龙三关来问问傻哥: 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 我手何似佛手? 我脚何似驴脚? 傻哥自称是学习禅宗的,又自诩是同修外论坛佛法第一人,想必应该能应对黄龙三关吧。 本人坐等傻哥的应答。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