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长篇连载——蒙古人建立的大元王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长篇连载——蒙古人建立的大元王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第22页] |
作者:凌峰公子2020 |
首页 上一页[21] 本页[22] 下一页[23] 尾页[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公元1279年正月,南宋崖山的行宫草木萧瑟,没有新年来到的欢乐气氛。 散布于海上的宋军细作,已然发现广西的蒙军自琼州海峡往东而来,张弘范已经引军自东向西往崖山而来,自粤北南下的李桓已经进驻广州。 崖山之上的张世杰似乎已经预见了自己和整个流亡朝廷的结局。 崖山银洲湖的海面之上,张世杰正在指挥着军兵在远洋的战船之上紧张忙碌着。此时,从崖山之上望去,脚下的数千艘战船,布满崖门之内的海面。张世杰正在指挥众人,将这些巨型战舰,全部以铁索相连。 数天之后,一座坚如磐石的“水上舟城”坐落于银洲湖的海面之上。 在这座水上坚城建好之后,张世杰吩咐众人以海泥涂抹船身,并周身挂满水桶。水寨四周,以长木抵御蒙军舟师的进犯。一切准备就绪,在张世杰的眼里,眼前的这座水上坚城,蒙军的舟师冲撞不动,火攻不动,就连海上的一般风浪,也无法动摇眼下的由数千艘战船相连的水上城池。 如此布阵,貌似一切都无懈可击! 此时,殿前统帅苏刘义却发现了问题。向张世杰言道:“将军建城海上,为何弃出海口不守?北军若以舟师堵塞海口,我军则进退无路。” 张世杰言道:“连年流亡海上,你不觉得累吗?这样下去,何时才是个头?” 苏刘义吃惊的说道:“这么说,你是打算背山面海一战了?那你有没有想过,若是战败,皇上该当如何?太后该当如何?” 对于苏刘义的问题,张世杰平静的言道:“皇上和太后会理解的,百官也会理解的,与每日担惊受怕相比,解脱了不是更好吗?” 苏刘义:“你……。” 见苏刘义说不出什么,张世杰便接着说道:“这或许是最好的结果吧。殿帅还是回至行宫,请太后与陛下移身海上吧!” 苏刘义道:“张枢密,你可要想好了。如此一来,所有的荣与辱,功与过,罪与责。在这场战争之后,都将归诸于你我的身上。后世之人,该如何评判我们这些人?亡国罪责,我等如何承担的起?” 张世杰闭目静听着崖山海面吹荡了千年的风声,静静言道:“眼下之事都已顾及不过来,身后之名,就随他去吧!如若不幸战败,以致亡国,那便让所有的罪责,都归于我一人之身吧!” 苏刘义听完张世杰所说,转身离开。回到了崖山的行宫之内,苏刘义将张世杰的意思尽数汇报给了杨太后。行宫之内的杨太后显示出了作为一个太后在最后时刻的刚强,向苏刘义言道:“就依张枢密所言吧!流亡了这么久,端宗皇帝如今也已经故去,我是真的累了!” 得到杨太后的首肯,苏刘义又奉命来到帝宫之内。 此时帝宫之内,左丞相陆秀夫正在教小皇帝赵昺读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陆秀夫一字一句耐心的教着,当小皇帝赵昺读到“齐家”之时,却突然不解的问道:“陆丞相,为什么我们一直生活在海上呢?我们的国,我们的家在哪里?我想回家。” 陆秀夫听完,眼睛红润的言道:“会回去的,一定会回去的!这大海的北方就是陛下您的国,您的家。陛下现在当学好为君之道,将来回去之后才能将整个国家治理好。” 小皇帝赵昺眨着明亮的眼睛高兴的说道:“陆丞相,你说的是真的吗?我不久就可以回家了是吗?” 陆秀夫神色凝重,但却异乎坚定的说道:“陛下您一定可以回家的,陛下您长大后也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君王。” 得到肯定的小皇帝兴奋的问道:“那陆丞相,朕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君王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陆秀夫一字一句的耐心教导着小皇帝。 不忍将这场教学打断的苏刘义最终还是用他那武官独有的粗犷声音让这场启蒙教学停了下来。 “禀告皇上和陆丞相,蒙军此时已由海陆三方,进逼崖山而来。张枢密请皇上,太后以及丞相等人即刻移身入海,与北军决战于大海之上。” 小皇帝听闻又要打仗了,吓得缩在了陆秀夫的怀里。陆秀夫怀抱着小皇帝安慰道:“陛下别怕,张将军会保护你的,老臣也会一直陪着你的。” 紧接着陆秀夫又向苏刘义问道:“太后同意了吗?” 苏刘义简单明了的说道:“同意了!” 听闻太后已经同意,陆秀夫便对小皇帝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收拾收拾,准备登舟吧”。 小皇帝懂事的点了点头。 随着皇帝太后以及文武百官相继登舟移驻海上,大批的将士和随行家眷以及内宫人员在数日间便已安顿于大海之上。 两两相对的崖山和汤瓶山上,张世杰重兵屯守,以护卫这海上坚城的砍柴取水之路,保证“海上坚城”日常生活的柴薪和淡水供应。而两岸之上的行宫千间,此时在张世杰的眼里似乎已经没什么用了。 此战,是决死之战。无论胜利与否,崖山之上的行宫都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一把火烧了它,反而能断了海上将士回归陆上的希望,激励将士殊死一搏的勇气。 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火之中,崖山之上的千间行宫,迅速化为一堆瓦砾。众人看着两岸之上的映天火光,应该已经知道这一切都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张弘范进军崖山 公元1279年正月十三,张弘范统率着三百余艘战船如期而至,没有丝毫犹豫的便封锁了崖门之外的珠江入海口。 七天之后,李桓自珠江口的北部与张弘范完成了对南宋海上朝廷的合围。当张弘范于珠江口看到张世杰如此布阵之时,已然看到了张世杰的结局。 自古以来,身临绝境而又战而胜之的除了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背水一战,鲜有成功的战例。张弘范清楚的明白,眼前自己的这位族兄,是既无项羽之勇,也无韩信之才的。最重要的是,自己也不是秦将章邯和赵将陈馀(yu)。 但为了避免无畏的牺牲,张弘范还是决定找人前去招降。而他第一个便找到了之前被他俘虏的文天祥面前。 然而,此时让文天祥去劝降,就犹如让张世杰投降一样困难。 对于张弘范要求文天祥劝降的事情,文天祥是这样回复张弘范的:“作为国家的臣子,如今不能守土抗敌,已经是负了国家。而今又有何面目去劝别人背叛自己的君王天下?” 文天祥的回答已经很明确了。劝降是不可能劝降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去劝降的! 只是张弘范仍旧不甘心的劝道:“让自己的国家和君王陪着自己一起殉葬,难道就是忠臣所为?” 文天祥不想和张弘范在关于忠孝节义的问题上再继续讨论下去。便从宽大的衣袖间拿出一纸诗文,放在了张弘范的面前,坦然的离去。 文天祥离去之后,张弘范将眼前文天祥留下的宣纸铺陈开来。一首七言律诗的最后两句,深深灼烧了他冷血的心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即使身死族灭,但保留一颗丹心光耀千古,这恐怕就是他们这类‘迂腐之人’的想法吧。”看完之后的张弘范在他的心里如此的盘算着。 “罢了,罢了,你们这类人理解不了我。而我也理解不了你们这类人。天敌的宿命在前世就已经种下,那便在这一世到此终结吧!” |
不愿再招降的张弘范指挥着蒙军的水师向南宋的水上坚城发动了攻击。然而,张弘范显然低估了南宋这座水上坚城的坚固程度。而他的舟船和南宋的战船相比,尚属于小巫见大巫那种。一番攻击下来,张世杰的水上坚城纹丝不动,而前去冲撞的蒙军战船,却被巨大的反作用力撞的粉碎。顷刻间便沉覆于澎湃的波涛之间。 正面攻击不行,张弘范便想到了三年前对战张世杰的那场焦山水战。看着张世杰的千艘战船以铁索相连,张弘范又想到了火攻。 在海风的鼓吹之下,蒙军阵营数十艘满载着火油和可燃物的小舟,顺着风向往张世杰的海上水寨喷吐着火舌而去。但是当船行至张世杰军阵之时,却并没有达到张弘范所预期的效果。 布满宋军船身的海泥起到了很好的防火效果;四周悬挂的水桶,起到了很好的灭火效果;伸出的长木,很好的抵御了火船的靠近。很快,蒙军点燃的舟船,便在张世杰的海上坚城前化为灰烬。 自信的张弘范又一次大失所望。 但张弘范能作为一方大将,统率大军前来作战,还是有其过人之处的。很快,细心的张弘范就发现,宋军的水师舰队虽然无懈可击,但宋军每日都必须前往崖门两边的山林之间伐薪取水。 想到这里,张弘范脸上提前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宋军水师致命弱点——没有什么能比断绝水源更能给张世杰以巨大的杀伤了。 …… 数天之后的一个夜晚,黑夜吞噬了星空,晚风拂过了山岗。崖山的山林绝壁之间,身着蒙军军服的数千士兵正在黑夜中摸索前行。经过数日的侦查,他们已经获知了海上宋军取水的水源所在地。今夜,他们的任务便是在无声无息之间,彻底断掉宋军的这赖以生存的水源通道。经过一夜血战,第二日的黎明,崖门两岸的崖山和汤瓶山之上,插满了蒙军的旗帜。 |
宋军二十万人赖以生存的淡水源没了。死亡的阴云开始笼罩在张世杰的头顶。 但张世杰不是引颈就戮之人,意识到危险之后,他即刻派大军去与蒙军争夺崖门和汤瓶二山。但张弘范对宋军水源的重视程度,远比他的族兄张世杰要高。此时,又怎能轻易让张世杰夺回。 接下来的几日里,蒙军再没有发动对张世杰的进攻。但是,随着宋军海上朝廷二十万人对淡水的不断消耗,宋军已经步入到真正山穷水尽的地步。 就在张世杰断水七日之后,一叶扁舟自蒙军阵营顺着海口的潮汐向张世杰的水上营寨涉水而来。 船上之人自称是张世杰的外甥,往宋廷劝降而来。 在张世杰的授意下,小舟顺利进入营寨,舟上之人顺利登上了张世杰的帅船。 自此人踏入张世杰帅船的那一刻,张世杰一眼便看出来这是自己多年未见的外甥无疑。三十多年前,时常跟在自己身后的外甥,即使三十多年后,他仍旧清晰的记得他往日的每一个神情,每一个动作。 张世杰的帅船之内,二人相继落座。来人言道:“一转眼,舅父南下已经三十多年了。外甥今日在这里拜过舅父了。”这个与张世杰在眉宇之间有些相似之人,在说完话之后,向张世杰恭恭敬敬的行了三个大礼。 张世杰搀扶起下拜之人,继而又对其言道:“我南下之时,你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少年,今日相见,你人已过中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那多年未见的姐姐,你母亲可好?” 说完之后,张世杰三十多年来少有提及的亲情在心中泛滥。 来人道:“母亲已经于数年前病故了,家母生前对舅父甚是挂念。舅父于三十年前孤身亡命南下,始终是母亲心头的一块心病。长夜念及,多伤感而泣。” 多年来,从未获知过家人的消息。今日由自己的外甥之口,方知从小照顾自己的姐姐早已离开了尘世,张世杰的心中百味杂陈,陷入到对往日亲情的回忆之中。 甥舅二人相见,亲情追忆完毕。由于二人的尴尬身份,场面又陷入到沉默之中。 最终,还是外甥先打破沉默:“舅父生于北方,长于北方,南国于舅父并无大恩。而今南国时穷,崖山之外,再无尺寸之地,舅父恩已报尽,为何要以死相抗王师?如若就此归降,舅父不仅得以重回故土,而且权势依旧,不是很好吗?” 外甥说完,张世杰沉默着。良久之后,张世杰起身长叹:“你的母亲已然离世,故土之地,再无故乡之说。舅父为将南宋三十余年,受庇佑于宋室,建功留名于宋室,宋之大恩,舅父今生唯有以死相报了。今日若是降了,是可以保全生命富贵,但宋室若是亡了,这生存富贵于我将百无一用。今日唯有为主一死,全我终身之志!” 对于张世杰所言,外甥又耐心的言道:“年前,宋室左丞相陈宜中逃亡占城,而今我军又执右丞相文天祥于军中,舅父你人员虽众,但可战之兵无几。况且今已断水数日,如此抵抗下去,又是何苦呢?” 从外甥的口中获知文天祥被俘,张世杰神色冷峻。不禁问道:“文天祥,降了吗?” 外甥感叹道:“他要是降了,今日来劝降的就不是我了。真不知道你们都是怎么想的。” 从外甥口中得知文天祥未降,张世杰在心中暗自感叹自己没看错人。随后便对外甥说道:“你还是回去吧,不要再来了,也告诉张弘范,不要派人来了。我意已决,誓死保全宋室。日后的战场之上,可是没有甥舅,兄弟可言了!” 张世杰说完之后,便吩咐军士将自己的外甥放归到蒙军大营。 舟上之人回到蒙军阵营,将情况一一向张弘范汇报。 招降的结果还是和张弘范预料的一般,既然如此,那就再没什么好说的了。 最后的决战,来了!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崖山——最后的决战 公元1279年二月初六清晨,黑云漫天,大风骤起,停战了数日的蒙军,开始大规模向宋军的水上营寨进逼而来。 崖山海面,小皇帝赵昺那体型巨大的帝舟被张世杰安置于“水上坚城”的中心,团聚在周围的则是随行的文官,宫人以及百官将士的家眷。而处于最外围的则是这三年多年,随同朝廷一同流亡至今,百战余生的无畏将士。 此时的南宋流亡朝廷虽有二十万之众,但是真正能参加战斗的不过数万人。而就是这数万人,因为连日来的水源断绝,他们在不得已饮下海水之后,如今已经是上吐下泻。 面对这最后的生死决战,张世杰做好了最后的殊死一搏。于是,在这惊涛骇浪的水面之上,宋蒙之间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如雨的箭矢在海面呼啸,漫天的炮火在海上飞窜。一艘艘战船被击沉海底,一个个将士被海浪吞噬,一片片海水被鲜血染红。崖山的海面之上,到处漂浮着阵亡者的躯体,支离破碎的船只残骸。其中有宋军的,也有蒙军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就在这东南沿海的崖山海面激烈进行着。 时至正午,漫天的黑云在大风的吹卷之下遮天蔽日而来,滔天的巨浪翻涌着整个海面。宋蒙双方的战船,都在这黑云笼罩之下的海面上接受着海浪的摧残。 双方从破晓时分,一直激战到正午,直到张弘范鸣金收兵之时,战争仍旧不分胜负! 面对如此风浪,由于张世杰的整个舰队是连为一体的,他的稳定性想当然的比张弘范的舰队高一些。这是张世杰目前的优势所在。但这种优势很快就会转变成致命的劣势。 下午时分,海上大雾弥漫,吃饱喝足的蒙军舰队之中鼓乐声大起。对面的宋军水师不知何意。殊不知这是蒙军水师又一次发起冲锋的信号。 但蒙军水师的这一场冲锋,显然和上午有着明显的区别。只见此时的蒙军战船在冲锋之时,却突然升起了巨大的帷幔,将整个船身遮挡。宋军水师不明所以,将漫天的箭雨射向了渐渐逼近的蒙军战船。只可惜这漫天的箭雨,并没有对蒙军的水师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都被高高升起的帷幔,挡落在大海之中。 待宋军箭矢射尽,蒙军帷幔尽撤,躲藏于帷幔之中的蒙军已经冲至宋军的水寨之前。强行登船的他们,凭借充足的兵力和充沛的精力毫无悬念的击败了已经缺水数日的宋军。 张弘范所带领的庞大舰队,攻陷了张世杰水寨的西南一角。而他们夺下宋军战船的第一时间便是迅速砍倒飘扬在桅杆之上的大宋旗帜。 得益于张世杰水上坚城的稳定性,此时给了蒙军抢船登舟很大的便利。在宋军的营寨之上,蒙军如履平地。崖山海面的这场海战,俨然已经变成了一场“陆上”争夺战。 多年来,宋军唯一能领先蒙军的便是水战,如今的崖山海战,却偏偏被张世杰打成了一场陆战。曾经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此时在舟师相连的宋军水寨之上,纵横驰骋。反观早已因缺水而奄奄一息的宋军,却在蒙军的不断冲击下,变得无力招架,纷纷溃退。 随着后续蒙军水师还的不断到达。战场之上蒙军抢夺宋军的舟船,砍断宋军的军旗已经成了眼前战争的常态。眼看四周宋军战船之上的旗帜一面面的倒下,张世杰已经知道了此战败局已定。 战斗到了如此地步,张世杰嘶哑着声音一边做着最后的战事安排,一边手执利斧,大力劈斩着连接战船的铁索。 在张世杰的指挥之下,杨亮节和苏刘义被派往杨太后处,护卫杨太后突围。而张世杰本人,则是指挥着斩断铁索的舟师,往帝舟的方向而去。 此时,崖山的宋军水师,随着张世杰和苏刘义相继斩断铁索,接应皇帝和太后而去,宋军水上舰队已经处于失控的状态。 张世杰本想驾驭着战船冲至小皇帝赵昺处,直接带着小皇帝逃离崖山战场。但是此时的帝舟位于水寨的中心,四周被宋军自己的战船环绕。张世杰的战船根本无法靠近身处中央的帝舟。无奈的张世杰只能派轻舟穿梭于各大船之间,前去接应小皇帝脱身。 战场之上,宋军水师的战旗正在一片片的倒下。苏刘义的战船绕行良久,总算是来到了杨太后的御船之策。情急之下的苏刘义疾身登船。 “太后在上,今蒙军势大,我军已经不敌。末将奉张将军之命。特来护送太后离开。请太后速速随末将冲杀出去。” “皇上现在在哪儿?陆丞相现在在哪?”战况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杨太后仍旧在关心着皇帝的安危。 “末将来此之前,张将军已亲自前往帝舟接应陛下和丞相而去。想必此时,陛下和丞相已经在张将军的护送下离开。”苏刘义在炮火连天的海面之上,情急的向杨太后告知着。 得知小皇帝和丞相由张世杰亲自去接应。善良随和的杨太后也算是比较安心的。随后杨太后登上了苏刘义的战船,在杨亮节等人的护送下,一行数十艘战船,冲出了崖山海面的战场,消失在大雾弥漫的海洋深处。 杨太后此时虽然在苏刘义等人的护送下逃离了崖山战场,但张世杰对小皇帝的接应之路却不是那么顺利。张世杰的大船无法通达于帝舟之侧。他所派的小船在见到小皇帝之后,却并不能获取陆秀夫的信任。一度让眼前的局势变得失控。 以陆秀夫看来,眼下的时局到了如此地步,那是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想用小皇帝换乌纱的肯定大有人在。所以对于前来接应之人,他决然的做出了拒绝。 当张世杰获知了小皇帝未能前来的消息之后,他本想亲自驾小船前去帝舟。但此时的情况已经不同于前一刻了。 崖山的海面之上,宋军的旗帜已经所剩无几。帝舟的外围,已经尽数被蒙军攻占。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张世杰脸庞之上滑落出两行清泪。此战的失败,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皇帝陛下深陷的绝境,让他百死不足以赎其罪。但是,现在的悔恨,对于眼前的一切都无济于事。 无奈之下的张世杰忍着心中的巨痛,带领着残存的数十艘战船,逃离了崖山海面的战场…… |
西域三十六国游历中……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蹈海殉国 大战从清晨时分开始,战至傍晚。在这不到一天的时间,南宋的流亡朝廷便已经输掉了一切! 小皇帝赵昺的帝舟之上已经乱作一团,但作为左丞相的陆秀夫脸上毫无惧色。受惊的小皇帝则被一旁的宫人护在身侧。 时局至此,陆秀夫关心的向小皇帝问道:“陛下是害怕吗?” 小皇帝惊悚的点了点头。小小年纪害怕的样子令陆秀夫黯然落泪。 之后,陆秀夫对小皇帝言道:“陛下请等微臣片刻,微臣有事要向家人交代一下。马上就回来好吗。” 小皇帝继续惊悚的问道:“陆丞相,连你也要离开朕吗?” “不,臣马上就会回来。”陆秀夫说完,给了小皇帝一个坚定的眼神。 “好吧,陆丞相,朕还等着你回来教朕怎么当一个出色的君王。”小皇帝的一番童言,让周围还未逃离的宫人无不听之落泪。而陆秀夫没再说话,只是拜别小皇帝而去。 离去之后的陆秀夫来到了近在咫尺舟船之上,舟船之上,有他的家人。 在登船之前,陆秀夫顿了顿,还是从随行的军士手中,提着一柄利剑走上了船去。 之前由于陆秀夫不在,舟船之上的人都慌乱不堪而又不知所措。而今陆秀夫登船而来,他们终于在这连天的战火之中找到了主心骨。但是当他们看到老爷的手中提着一柄尚在滴血的利剑之时,他们已经明白了陆秀夫的意思。 在无言的沉默中,陆秀夫的家人相继走到了船舷之上。 陆秀夫背身沉默。而这一转身,也意味着永别。 面对着黑流涌动的海面,陆秀夫的家人陆续的从船舷纵身跃下,在激起少许的浪花之后,被无情的海浪吞噬。 听着身后落水的声音,陆秀夫眼角的泪水不断的滑落在甲班上,撕心裂肺的疼痛袭遍了全身。但渐渐逼近的蒙军喊杀之声,却提醒着他到了该了解一切的时候了。 陆秀夫带着泪水未干的眼角,重新回到了小皇帝的龙舟之上。 看着陆秀夫的归来,小皇帝的眼中露出了一抹亮色。挣脱宫人的手臂,奔向陆秀夫的身侧。 陆秀夫蹲下,而后跪在了小皇帝的面前。 小皇帝赵昺看着陆秀夫未干的眼角,用充满童真的语气,一脸关心的问道:“陆丞相,你哭了?” 陆秀夫面带伤感的说道:“臣,确实是哭了。” 小皇帝继而关切的问道:“陆丞相,你为何会落泪呢?你平日不是告诉朕,作为一个男儿,要坚强,不要轻易落泪吗?你看,朕都没哭!” 听闻小皇帝所言,陆秀夫痛心言道:“陛下贵为君王,当然不能轻易落泪。但臣作为大宋臣子,今日所流之泪,乃是为大宋三百二十年国祚就此断绝而流。” 陆秀夫所言,似乎让小皇帝意识到什么,而后小皇帝焦急的问道:“刚刚你走之后,他们告诉我,我们的国家马上就要灭亡了,这是真的吗?” 陆秀夫满含悲痛的说道:“陛下,确实是这样。” 亡国的消息再一次从陆秀夫的口中说出,小皇帝显然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只是略带失落的问道:“陆丞相,你不是说过要带我回家吗?现在国家就要亡了,我该怎么回家?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出色的君王应该怎么办?” 对于小皇帝所问的这些问题,陆秀夫不忍回答。但如今面临国破家亡之时,陆秀夫为了赵宋王朝最后的尊严,尽管有所不忍,但还是悲怆的言道:“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说完,陆秀夫伏地而泣。 “朕为国而死,是不是就是一个出色的君王?”小皇帝懵懂的再向陆秀夫问道。 这最后的一问,陆秀夫已然无法回答。 见陆秀夫落泪不答,小皇帝继而言道:“如果这样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君王,那就照你说的办吧。” 左右的宫人以及在场的官员听到他们的皇帝说出了如此让人泪目的话语。整个帝舟,已被亡国者的眼泪所浸染。他们想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但是他们又不知该如何阻止? 少时过后,陆秀夫起身,蹲在了小皇帝的面前,让小皇帝伏身在他宽广的肩背之上。待下皇帝伏稳,陆秀夫站起身来,背负着小皇帝娇小的身躯朝着帝舟的船舱外走去。 行至帝舟的船舷之上,陆秀夫解下随身的腰带,将小皇帝紧紧的绑缚在自己的身后。待一切准备就绪。陆秀夫轻声言道:“陛下,老臣现在带你回家。” “希望你不会怪我。”船舷之上,陆秀夫紧闭的双眼,流下了最后的泪水。 随后,在众多的宫人和官员的注视之下,陆秀夫纵身一跃,背负着小皇帝,也背负着他的信仰,跳进了汹涌的波涛,随之沉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陆秀夫这轻轻的一跃,便从此带走了一个时代! |
伊犁河谷…… |
赛里木湖,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
君相投海,被黑云笼罩了一天的海面,霎时间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一道道闪电带着震耳的轰隆之声,划过黑云弥漫的长空。崖山海面的战场之上,海面的火光和天空的闪电交相辉映。 看着帝国的丞相背负着自己的皇帝,纵身投向了大海之中。舟船之上的百官、宫人和士兵的信仰也随之崩塌。他们在这场战争中已经输掉了一切。但是他们的丞相和皇帝却用殉国的方式却赢回了尊严。 尽管他们此时已经败了,但是他们却选择和他们的皇帝与丞相一样,为尊严而战,为道统而战! 接下来,让所有此次参战蒙军震惊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战场之上,那些已经停止抵抗的宋人们,冷峻的脸上充满着无畏。在无组织,无命令的情况下,纷纷的纵身投向了大海之中,选择了追随自己的心中的信仰和图腾而去。 这悲壮一幕,让此次参战的蒙军,至死都没能忘怀! 百米之外,蒙军战船之上,张弘范和文天祥都看到了这一幕。 亲眼看着残存的帝国就此沉入海底,楼船之上的文天祥早已泣不成声。他多次想追着陆秀夫的身影,投入这无边的大海之中。但是却一次次的被张弘范所派出的人拦下。 战事至此,如张弘范所愿,他已经全歼了南宋最后的残余势力,为忽必烈立下了不世之功,他的名字将永远的载入史册,无论是褒是贬,但永远在最醒目的一页。 但是面对如此的结局,张弘范又实在是高兴不起来。他没有想到,战争是以这样的结果落幕。而这,已经超出了他作为人的心理承受范围。 第二日,大海之上,雷电交加了一整夜的狂风暴雨终于在清晨时分平静了下来。整个崖山的海面,到处漂浮着南宋殉国者的身躯,让周围的渔民都不得不为之叹息。 张弘范和李桓二人置身在这平静的海面之上,观瞻着大战之后的场景,不由得将目光投向了眼前的万里海疆。 张弘范一边享受着胜利的喜悦,一边叹息的说道:“这称的上是数千年来最为惨烈的一战了吧!” 李桓道:“惨烈与我们无关吧,毕竟我们是胜利者。” …… 数日之后,东南沿海,张世杰带领着他残存的部下在海上孤独的流浪着。连日来,他不断的在海上听到从崖山溃逃而出的军民讲述着那一夜的惨状。 皇帝和丞相殉国了,千千万万的宋室遗民也殉国了。而他,这个造成这一切的第一责任人竟然张还活着。对于张世杰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但只要一息尚存,就必须要继续战斗下去。这是张世杰和陆秀夫的约定,也是和文天祥的约定。随后,张世杰带着连日来聚拢的溃兵,再次返回到崖山海面。 短短几日间,这里已经物是人非。 海上的张世杰在大船之上设坛焚香,遥遥祭拜。情至深处,张世杰仰天恸哭。 江山易主,国破帝亡,还有什么能支撑着他继续坚守着心中的信仰! “对,杨太后还在,杨太后还在!”在崖山的海面之上,张世杰大声的呐喊着。只要杨太后出来主持大局,宋室就还有复兴的希望! 只是张世杰并没有兴奋多久,就被张弘范留在海上的偏师发现了。 崖山一战之后,张弘范不希望海上再有宋军的旗帜出现。 很快,蒙军偏师率领着不输于张世杰的战船,向飘扬着宋军旗帜的战船合围而来。张世杰率军迎战,结果再次损兵折将,引军遁去…… |
|
第一百一十八章 蒙元一统 茫茫大海之上,张世杰的船队毫无方向的飘荡着,正如他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再也找不到信心和目标一样。 就在张世杰意志消沉之时,另一支飘扬着南宋旗帜的船队奇迹般的和他们在海上相遇。而船首之人,正是数天前和他们失散的苏刘义等人。 海上相见,众人相拥而泣。但是当张世杰看到从内仓走出的杨太后之时,他的眼睛却不敢直面杨太后那焦急的目光。 那焦急的目光,分明是在船队中寻找陆秀夫和小皇帝的身影。张世杰不知道如何向杨太后交代,甚至连上前问安的勇气都没有。 看着杨太后的一步步走来,张世杰的头沉重的低了下去。杨太后似乎已经从张世杰的表情中发现了什么。仓惶问道:“张将军,皇上何在?陆丞相何在?” 张世杰此刻除了一脸的痛苦之外,一言不发。 “张枢密,你倒是说啊!”杨亮节也在一旁催促道。 仿佛经历了一万年之久,张世杰鼓起了勇气说道:“陆丞相和陛下蹈海殉国了!” 这短短一句话,已然用尽了张世杰所有的气力。 听完张世杰所说,杨太后瞬间感觉天已经塌了下来,以致于几度昏厥。而身旁的苏刘义也好不到哪里去。 待到杨太后从昏厥中醒来,张世杰,苏刘义、杨亮节跪倒在杨太后的身前言道:“今少帝蒙难,但宋室子弟仍旧遍布江南各地。愿太后随我等再择赵氏后裔,立为嗣君,再图中兴大业” 历经了两次丧子之痛,此时的杨太后已心如死灰。摇了摇头之后言道:“我忍死艰关至此,只为赵氏一块肉耳,今绝望矣!” 二十多岁便荣至太后,这对于杨太后来说是一种不幸。这意味着她在生命还未来得及绽放之时,便已经失去了丈夫。然而在这流亡的四年里,自己唯一的儿子也在那一场飓风中惊悸病故。他能坚持到现在,全凭丈夫度宗皇帝所遗留的帝昺血脉在支撑。但是现在,连这最后的血脉也不复存在。她的绝望,已经非旁人所能感知。 这世间,从来没有一种心情叫做感同身受! 见杨太后已经心如死灰,张世杰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是杨太后没有再给他机会。 海风吹拂着杨太后娟秀的长发,丝滑的衣袖在大海之上也随风摇摆了起来。她依旧有着当年入宫之时的美丽容颜。 “与其痛苦和绝望的活着,死亡何尝不是一种解脱。”杨太后自言自语的向舟船的边缘走去。 “不可啊!太后!”张世杰对于杨太后的决定大声的呐喊着。而杨太后的哥哥杨亮节更是起身前去阻拦。 对于二人的如此举动,海风吹拂之下的杨太后坚毅的说道:“张将军,请你尊重一个太后的选择,也尊重一个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女人地选择。” 随后,杨太后又将目光望向了正阻拦着自己的杨亮节,无力地言道:“我已经很累了!” 这毫无尘世眷恋的一声轻叹,是一个流亡太后不再对人世的眷恋。 杨亮节,最终还是侧身让开了挡在杨太后前方的路。 看到这一幕,张世杰和苏刘义所所率领的数十艘战船的军兵,皆在船头跪立了下来。张世杰以头伏地,不敢直视。当他再次抬起头来之时,杨太后那永远年轻的背影已经脱离了船体,正在急速的下坠。 待浪花散尽,杨太后自殉大海。 …… |
太后殉国,大海之上,苏刘义向张世杰问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张世杰道:“继续战斗下去吧!” 黯然悲痛之下,张世杰和苏刘义擦干了眼泪,离开了太后殉国的这片海域。 就在杨太后殉国,张世杰与苏刘义等人于茫茫大海飘荡的同时,张弘范在崖山海岸寻获一块巨型奇石。简单思索,张弘范命书法精湛之人于奇石之上刻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以此彰显自己的不世之功。而这十二个大字全部用醒目的汉字所写,实不知是在讽刺还是记功! 月余之后,张弘范带领着亡宋之师以及心如死灰的文天祥踏上了北上大都之路。 两个月之后,张世杰的船队又一次在海上遭遇飓风。身边的苏刘义劝其弃舟登岸。 暴风之中的张世杰言道:“那大陆之上,还有我们的落脚之处吗” 惊涛骇浪之中,苏刘义大声争辩道:“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该继续和老天爷做这无谓的抗争!” 然而,此时的张世杰来到了战船的风口浪尖,仰天大呼:“我为赵氏,仁至义尽。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当时不死,只望敌兵退后,别立赵氏后人以存社稷。今又遭此飓风。苍天啦!你如若真要亡宋,就把我一并带走吧!” 苏刘义,杨亮节见张世杰已再无生念,便带领着残存的舟师,在风浪中往岸边渡去。当离去的苏刘义再转身回望之时,张世杰的帅船已经被推至巨浪的顶端,在数十米的海浪中翻卷着。海浪一次次的拍打在木质的船身之上。片刻之后,张世杰那艘在巨浪中飘零的帅船,已经被海浪击打的粉碎! 随着张世杰的葬身大海,大海之上,最后一面大宋的旗帜不复存在。至此,蒙元帝国在忽必烈的领导下完成了肃清宇内,一统天下的基业。 公元1283年,已经对文天祥劝降四年未果的忽必烈,终于不再对文天祥的投诚抱有任何希望,最终将其斩首于大都闹市,成全了文天祥忠义的一生。 文天祥虽然就此离去,但是有一首《正气歌》却从此流传开来,在这世间永久的传唱: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余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公元1288年,云南通往四川的凌霄山上,崖山海战结束之后,又抵抗蒙军长达九年的凌霄城,在军民举城殉国之后,被蒙军攻破。陆地之上,大宋王朝的最后一面旗帜也落下帷幕。 日月无声,山河永寂,至此,大宋王朝永远走进了历史,蒙元王朝开始了又一次的历史轮回…… |
此帖,已完结…… |
首页 上一页[21] 本页[22] 下一页[23] 尾页[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