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13页]

作者:云淡心远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下一页[14] 尾页[7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飘飘的樱花 2020-03-22 19:00:37
    给楼主提个建议:历史写成故事性当然好,但是不要流于低俗,少用自创的顺口溜,不严谨,也降低了文学性,读者更关注的是内容的走向与情节发展。
    -----------------------------
    谢谢你的建议。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NO.40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安禄山的心态。

    在京城的那段日子里,他虽然貌似镇定,还到处伸手要官,但他的内心却是极其缺乏安全感的。

    实际上,他一直战战兢兢,度秒如年,生怕杨国忠会对自己下手。

    因为,他的军队远在范阳,京城是杨国忠的地盘,他在这里就相当于大白鲨在陆地——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毫无疑问,在长安多待一天,他就会多一份危险!

    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早点回家。

    回去就是喝洗脚水,也比在这里喝李隆基的御酒强!

    即使在回到老巢范阳之后,安禄山依然还是有些心神不定。

    因为他知道,尽管这次他得以全身而退,但杨国忠这家伙是属王八的——咬住了就不会松口,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果然,没过多久,杨国忠的报复就来了。

    此事的导火线是陈希烈的辞职。

    之前陈希烈曾和杨国忠结盟一起排挤李林甫,本以为杨国忠上来后他的日子能好过些,没想到却失算了——杨国忠竟然比李林甫更霸道,对他更无礼,他心灰意冷,便主动请求辞去宰相职务。

    李隆基对尸位素餐的他也早就看烦了,很快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该起用谁来代替陈希烈呢?

    本来李隆基看中的是兵部侍郎吉温。

    但吉温是安禄山的人,杨国忠当然要坚决反对。

    他推荐的是吏部侍郎韦见素。

    最后还是李隆基作出了让步。

    毕竟,已经年满七十的他对朝政早就失去了兴趣,他需要依靠杨国忠来处理繁杂的政务。

    就这样,韦见素成为了新的宰相。

    而美梦成空的吉温则大受打击。

    事实上,他的厄运还没有结束。

    杨国忠对他的打击还在继续。

    作为一个睚眦必报的人,杨国忠对自己的政敌从来都不会心慈手软。

    不把吉温置于死地,他绝不会收手!

    虽然治国水平不行,但搞阴谋他还是有两手的。

    听说河东太守韦陟和吉温关系不错,他便决定从韦陟身上找突破口。

    杨国忠先是让人举报韦陟贪污腐败,有严重的经济问题,接着又放出风声说御史台即将对他立案调查。

    韦陟闻讯大惊,慌忙向好友吉温求助,给他送去了大量财物,想通过他攀上安禄山,让安禄山为自己说话。

    这一切,当然逃不过早就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盯着他们的杨国忠的眼睛。

    证据确凿,无可抵赖,吉温只能低头认栽。

    很快,在杨国忠“不管涉及到谁,不管地位多高,不管功劳多大,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的亲笔批示下,吉温从中央大员一下子被贬到了澧阳(今湖南澧县)长史,接着又进一步被贬为高要(今广东高要)县尉。

    唐代的岭南被视为蛮荒之地,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去那里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地狱。

    吉温当然也是这么想的,他一路拖延,速度比跛脚的蜗牛还慢,到了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就再也不肯往前走了。

    这正好又被杨国忠抓住了把柄。

    他立即派大理寺官员前去查办,干脆将吉温整死在大牢里。

    吉温是安禄山最亲信的死党。

    连小弟都罩不住,让安禄山这个做大哥的面子往哪儿搁?——注意,不是路边“大哥你这咸鸭蛋多少钱一斤”的那种大哥哦。

    他恼羞成怒,上表为吉温诉冤,说这是杨国忠故意陷害。

    然而吉温受贿的事铁证如山,李隆基也不太好回护,只好扯点什么“公开公平公正”之类的套话应付安禄山。

    这下安禄山更受不了了。

    什么公开公平公正,根本就是公开公然公告地打他安禄山的脸!

    
    另外,今天刚从出版社得到的消息是,南北朝前期的这本书预计下月会出版。出版社定的书名是《彪悍南北朝之枭雄的世纪》。
    @奇正2019 2020-03-23 11:49:28
    顶!历史总是重复,只不过换了时间地点人物
    -----------------------------
    是啊。
    @wangmingsong2011 2020-03-24 21:56:42
    野心和现实的境况都在不断的逼迫着,不对,不是逼迫,是催促着安禄山进行彻底的反叛。
    -----------------------------
    是的。
    另,好久不见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NO.41
    更令安禄山无法接受的是,失去吉温这个自己安插在中枢的耳目后,他一下子成了失去导航信号的飞机——完全没有了方向。

    因为他再也无法了解朝廷高层的任何内幕信息了!

    他无法确定杨国忠会在何时对他动手,无法确定杨国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动手,但有一点他是可以确定的,杨国忠肯定会对他动手。

    怎么办?

    想来想去,他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发制人!

    如果杨国忠再这样咄咄逼人,就只能提前反了!

    暴风雨即将来临,而皇帝李隆基对此却依然一无所知。

    事实上,他一无所知的东西还有很多。

    这两年,他很少关注朝政,所得到的为数有限的信息也大都是经杨国忠过滤和美化过的。

    在这方面,杨国忠的原则是:好消息再小也要报,坏消息再大也不报,好消息至少要放大十倍报,坏消息要用反义词转化成好消息再至少放大十倍报,事故要改成故事再报,笑话要改成神话再报……

    比如,前段时间唐军在与南诏的战事中多次失利,前后战死以及感染疫病而死的士兵多达二十万,但身兼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却不仅隐瞒了战败的消息,反而还谎称大捷。

    总之,李隆基每天听到的不是亩产万斤就是日进万金,不是天降的祥瑞就是天大的喜事,不是形势一片大好就是一天更比一天好,这让他感到无比自豪,忍不住自己都佩服自己:好食材是不需要多少调料的,好领导是不需要多少努力的。只要有颗聪明的心,何必样样事必躬亲?看我日日玩乐夜夜笙歌,照样各条战线高奏凯歌!……

    在和高力士的一次闲聊中,他得意洋洋地地说:朕已经老了,现在把朝中政事都交给宰相,把边防军事委托给诸将,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然而高力士却忧心忡忡:臣听说云南屡屡战败丧师,边将又拥兵太盛,陛下该如何防范他们?一旦出问题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怎么能说高枕无忧呢?……

    这话让李隆基感觉大倒胃口,仿佛在享受美味的时候突然吃到了一只苍蝇:你不要再说了,让朕再想想吧!

    一般来说,领导说“让我再想想吧”就意味着他不会考虑这件事。

    李隆基当然也是这样。

    因此没过多久,高力士忍不住又再次旧话重提。

    那一年夏秋之际,关中连续暴雨——是那种从不知道休息的劳模级别的暴雨,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很多田地都被水淹了。

    李隆基担心水灾会影响农业收成,杨国忠却找来了一株颗粒饱满的谷穗,对皇帝说:陛下您看,雨水虽然多,但庄稼长势依然很好啊,这就像陛下您年龄虽然大,但您的身体依然很好依然能征服世界征服女人是一样的道理……

    功夫不负马屁人,李隆基放心了。

    杨国忠也放心了。

    可扶风(今陕西凤翔)太守房琯偏偏在这个时候跳了出来,报告说辖区内受灾严重。

    杨国忠不由大怒——解决不了问题,还解决不了提出问题的你!

    他立即下令御史对房琯进行立案调查——罪名是什么没有记载,不过若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的话,个人估计应该是传谣:官场不是法外之地,请谨言慎行,做到不造谣,不传谣,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这下,所有人都识相了,再也没人敢上报灾情了。

    可雨毕竟不是人,不懂什么识相不识相,还是一直在下,而且越下越大。

    李隆基不由又再次担心起来。

    有一次,看着窗外的瓢泼大雨,他对身旁的高力士说:大雨为什么老是下个不停呢?你帮我分析分析看。

    之所以他会这么说,是因为古人通常认为灾害性天气是老天对天子犯错的惩罚。
    @奇正2019 2020-03-25 11:51:37
    以前有个电视剧刘威演的唐明皇,就有大暴雨杨国忠拿来籽粒饱满的稻穗糊弄李隆基
    -----------------------------
    是的,这个事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
    @wangmingsong2011 2020-03-26 00:46:40
    善始善终难啊,搞了个善始恶终。
    善始,玩出来一个开元;恶终,闹出来一个安史。
    安禄山失去了吉温,失去了对中央政策、皇帝态度的了解和掌握,再也拿不准下一次皇帝召他进京,是要安抚,还是听了杨国忠的话要灭他。只能不断的加速造反进程。
    -----------------------------
    是啊,杨国忠搞掉吉温后不到一年,安禄山就造反了
    @江东一户侯 2020-03-25 16:44:29
    @云淡心远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多谢老朋友打赏
    @andytom1 2020-03-26 13:10:27
    一个太监知道的比皇帝都多,一个太监都比皇帝看得通透。。。这个开元也是前人打下基础为主,明皇名不符实。
    -----------------------------
    早期其实还是很不错的,后期确实犯了很多错。
    这种早年英明晚年昏庸的人物,历史上有很多。
    @ciwill 2020-03-25 19:11:16
    每看必顶!
    -----------------------------
    多谢老朋友支持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NO.42
    高力士直言不讳地说:自从陛下把朝政委托给宰相以来,赏罚没有章程,法令不能贯彻,以致老天YJ不调……不……阴阳失调,臣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李隆基沉默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

    他在想什么呢?

    也许是这样的:

    我何尝不知道杨国忠有很多缺点,可是他的优点也不少啊,不仅会做事还会来事,不仅对我驯服还能让我舒服,不仅会搞钱还会搞女人(这一条就算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

    李隆基的想法到底是什么,我们不知道。

    但杨国忠是怎么想的,史书却有着明确的记载。

    据说他曾经对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本是寒门子弟,只是因贵妃的关系才有了今天,不知以后的事会怎样,估计不会留下什么好名声,不如及时行乐吧。

    这样一个人执政,当然不会有长远的打算。

    这样一个人掌权,毫无疑问是国家的不幸。

    就和新冠病毒在感染人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什么行政级别、地位高低一样,杨国忠在做事情的时候也绝对不会考虑什么治国安邦、强军富民。

    事实上,他每天关注的只有两件事:

    一、吃喝玩乐,穷奢极欲。

    二、争权夺利,干掉政敌。

    在他心目中,此时最大的政敌当然是安禄山。

    他时时刻刻都用放大镜盯着安禄山的一举一动。

    公元755年二月,安禄山又有了新的动作。

    他派副将何千年入朝,奏请用三十二名蕃将代替汉人将领。

    李隆基的态度还是和原来一样,对这个看起来明显不合理的要求,他依然没有片刻犹豫就答应了,马上命令有关部门发出委任状。

    刚当上宰相不久的韦见素得知此事后深感不安,对杨国忠说:安禄山向有异志,现在又有这样的行为,可见反状已明。明日咱们一起去面见圣上,我一定会竭力进谏,如果圣上还是不允,请你务必继续劝阻。

    杨国忠同意了。

    第二天两人刚见到皇帝,还没等开口,李隆基就已经猜到了他们的来意:你们二人此次入宫,是因为怀疑安禄山吗?

    韦见素直截了当地说安禄山反迹已露,劝皇帝收回成命。

    听了他的话,李隆基显然很不开心,脸一下子拉得比扁担还长。

    诸葛一生唯谨慎,杨国忠一心唯马屁。

    在他看来,再重要的事也没有皇帝的脸色重要。

    见皇帝生气了,他害怕惹得龙颜大怒祸及己身,马上就做了缩头乌龟,硬是把想说的话和想放的屁一起全都憋了回去,一时间憋得脸红脖子粗嘴巴里一股浓浓的氨水味——可见昨天晚上他吃的肉有点多。

    李隆基问他:小样……不……小杨,你有什么看法啊?

    他却顾左右而言他:陛下,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

    他一怂,韦见素势单力薄,反对自然就无效了。

    三十二名蕃将的任命书最终还是发了出去。

    然而顽强的韦见素还不愿放弃。

    一计不成,他又生一计。

    几天后,他再次联合杨国忠一起找到了李隆基,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臣等认为不如召安禄山入朝为相,将他管辖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分开,另外任命三人为三镇新的节度使。此可谓两全其美之策,若安禄山忠于国家,他也没有吃亏;若他真的图谋不轨,则可以将反叛的威胁提前消除……

    李隆基当时觉得他们说得似乎挺有道理,便同意了。

    可等诏书草拟好后,他又有些犹豫,便没有把诏书发下去,而是先派心腹宦官辅璆琳前往范阳,名义上是赐给安禄山南方产的名贵水果,实际上却是想去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异心。
    @奇正2019 2020-03-27 10:45:22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
    -----------------------------
    这首歌实在是太洗脑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NO.43

    情商极高的安禄山当然不可能不知道皇帝派辅璆琳来的用意,因此表现得极为恭敬,在辅璆琳面前言必称“圣上”,每讲一段话都至少要引用十八句皇帝语录,同时出手也特别大方,给辅璆琳馈赠(贿赂)了大量金银财宝——价值之高足以让他进入当年的福布斯富豪榜。

    辅璆琳乐得合不拢嘴,回去后便秉持着“有多大屁股,穿多大内裤;给多少钱财,办多少事情”的公平交易原则,在给李隆基汇报时对安禄山大加美言,还拍着胸脯保证说安禄山绝对忠心,绝无二心。

    这下李隆基彻底放心了,便马上让人把杨国忠、韦见素二人召来:朕已经决定了,安禄山还是留在范阳为好,东北奚、契丹二虏,都需要他去镇抚。朕一直推心置腹地对待安禄山,他肯定没有异心。这一点朕可以亲自为他担保。你们以后再也不要为此担忧了。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李隆基确实老了,糊涂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和贵妃耍”的他如今除了贵妃的姨妈期还记得很牢以外,其他几乎什么都不知道。

    他既不了解市场的菜价,也不了解长安的房价;既不了解安禄山的想法,也不了解杨国忠的心思!

    事实上,在杨国忠看来,他和安禄山早已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只要安禄山还活着一天,他就会一天不安心!

    而现在,安禄山不仅安然无恙,而且依然深受信任,依然手握重兵,他怎能不感到恐慌?

    狗急了会跳墙,兔子急了会咬人,杨国忠急了会……

    他干了这样一件令人目瞪口呆的蠢事:

    大概是为了早日拿到安禄山谋反的实锤、以便置安禄山以死地,杨国忠悍然决定将行动升级。

    公元755年四月,他突然命人包围了安禄山在京城的宅邸,逮捕了安禄山的门客李超等人,交给御史台讯问。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他从这些人口中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随后,恼羞成怒的杨国忠下令将李超等人全部秘密处死。

    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与宗室女荣义郡主订了婚,此时正住在京城,得知此事后他第一时间就密报给了父亲。

    安禄山闻讯大为震惊。

    这次抄他的家,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不好意思串词了,应该是:

    这次抄他的家,究竟是皇帝的意思还是杨国忠的擅自行动?

    他无法确定。

    难道皇帝真的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他还是无法确定。

    难道皇帝马上要对自己动手了?

    他还是无法确定。
    ……
    总之,对这件事,他心里有着太多的疑问。

    曾经给他提供过无数可靠信息的吉温已经不在了,现在京城发生的这一切,都只能靠他在遥远的边地凭借有限的信息自己琢磨。

    然而他绞尽脑汁——把脑子几乎都绞成豆腐脑了,却依然确定不了此事的性质。

    世界上的事,越是不确定,往往越是危险——正如我们越是不确定新冠病毒的特性,它对我们就越是危险一样。

    安禄山这次也是这样。

    正是因为不确定,他最终决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

    算了,乱麻解不开,可以用快刀;问题想不明,干脆就造反!

    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

    从此,他态度大变。

    之后再有朝廷的使者到来,他都称病不再出去迎接,会见使者时,他的表现也非常傲慢,不仅毫无人臣之礼,还常常把军队召集起来,全副武装,如临大敌,一副向朝廷示威的样子。

    这年六月,是安庆宗与荣义郡主大婚的日子。

    李隆基亲自下诏,召安禄山回长安参加婚礼,但安禄山却以身体不佳为由拒不奉诏。

    儿子结婚都不肯出面,这显然太不合常理了。

    就连一向对安禄山信任有加的李隆基也感觉到了有些不对头。

    然而还没等他想明白,安禄山就又有了新的动作。

    
    公元750年的唐朝(安禄山起兵五年前)
    @wangmingsong2011 2020-03-30 22:13:26
    北方草原民族的疆域,这个我一直好奇南边到哪里,历代都可以记载的很清楚,北边……这个能很清楚么?
    安禄山要做什么,很明显了。毕竟杨国忠的“狼来了”戏码,李隆基一次可以不信,但不敢保证他次次不信呐。
    我偶尔会陷入一种似杠非杠的状况……(总杠的原因是与本帖无关的历史人物,想不明白)
    “称病”的问题上,我觉得他可能还真就有点冤,虽然没有司马师那么冤,但还是挺冤的。毕竟是真有病。
    四月,朝......
    -----------------------------
    是的,所以很多人认为,安禄山某种程度上是被杨国忠逼反的。如果换了不是杨国忠,安禄山可能不一定会反,至少不会在李隆基生前反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NO.44
    安禄山上表说要给朝廷献三千匹马,每匹马配两名马夫,由二十二名蕃将护送入京。
    消息传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河南尹达奚珣认为这很可能是个阴谋。

    他立即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折:

    安禄山此次名为献马,其实是陷阱;这六千人名为马夫,其实是武夫,也就是说他是想趁机偷袭长安!陛下千万千万不能答应,就算安禄山真的一定要献马,也必须要等到冬天再说,且无需派军队护送,到时只要沿途各地的官府供应差役就可以了。

    被他这么一说,李隆基也对安禄山这一举动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他在这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敏感时刻兴师动众地献马,实在是有些居心叵测!

    此时辅璆琳受贿的事也被人揭发了出来。

    这下,李隆基终于彻底明白了。

    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被安禄山忽悠了!

    看来此人确实有异心!

    他勃然大怒,随即找了个借口杀掉了辅璆琳。

    可反迹已现的安禄山该怎么处理呢?

    李隆基用他因很久不用而堆满了灰尘的大脑苦思冥想,总算想出了一个计策——设法把安禄山诱至长安除掉,提前解决掉这个威胁!

    这年八月,他派宦官冯神威前往范阳,一面按照达奚珣所说的那样阻止安禄山送马,一面又再次盛情邀请安禄山来长安:朕最近特意为你量身定制了一个全新的温泉池,十月在华清宫等你,一定要来哦。

    但这种小儿科的伎俩,怎么可能骗得了以狡诈著称的安禄山?

    冯神威宣旨的时候,安禄山表现得异常傲慢,甚至连跪拜接旨的表面文章都不愿做,而是一直翘着二郎腿大大咧咧地斜坐在胡床上,直到最后才仿佛有屁要放那样略微抬了抬屁股、欠了欠身子,漫不经心地问了句:圣上安稳否?——那语气,就像买菜的大妈问菜贩“青菜新鲜吗?”一样随意。

    接着,他对李隆基的邀请作出了回复:马不献亦可,十月灼然诣京师!——马不送也行,十月我会昂首挺胸地到京城来的!

    说完,他命左右将冯神威带下去,安置在宾馆——不,应该叫隔离在宾馆,因为之后除了房间里随处可见的蟑螂,他没能再见到任何一个活物。

    几天后,冯神威便被打发走了,临走连照例应该有的献恩表也没得到。

    然而此时的冯神威已经根本顾不上这些礼节了。

    他虽然名字很神威,但实际上却很没种——毕竟是个太监嘛,早已被安禄山表现出来的架势吓得屁滚尿流,一回到京城他就哭哭啼啼地向皇帝告状:臣差一点见不到陛下!呜呜呜呜呜呜……

    随后他把自己在范阳的悲惨遭遇一五一十全都告诉了李隆基。

    而李隆基对这些细节倒并不十分在意。

    他感兴趣的只有安禄山的这句话:十月灼然诣京师!

    安禄山真的会来吗?

    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

    会。

    只不过不是以李隆基想要的方式。

    事实上,就在李隆基充满期待地等着安禄山入京的时候,安禄山也在为自己起兵作着紧锣密鼓的准备。

    为了保密,他只和自己的两个心腹谋士严庄、高尚以及将军阿史那承庆三人一起密谋,其余将佐全都蒙在了鼓里。

    将士们只是感觉到自从入秋以来,伙食标准似乎高了很多——从以前的一荤三素变成三荤一素,军事训练也频繁了很多——从以前的三天一次变成了一天三次。

    没人知道这是为什么。

    不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加餐。

    很快,谜底就揭晓了。
    @wangmingsong2011 2020-04-01 13:32:21
    加餐和加练的事情上,怕还真不是没人知道为什么。反而是全体心里一惊,卧槽!
    古代军队,老兵油子的数量应该超出我们现代人的想象,尤其是募兵制的战斗部队,敢打敢杀的队伍,里面的老兵油子懂的应该很多很多。
    也许他们在交谈中提及酒肉加餐频繁,训练强度猛增的时候,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他娘的,又要打仗了。这酒肉给的慷慨,训练练的要命,看架势,这他娘的绝对是场硬仗。弟兄们保重啊!
    另外,安禄山献......
    -----------------------------
    王兄分析得不错。
    安禄山献马这件事,确实有点蹊跷。不知王兄的想法是什么?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ciwill 2020-04-02 21:16:00
    顶帖,我只能顶帖学习!
    -----------------------------
    多谢老朋友一直以来的支持
    @奇正2019 2020-04-03 11:19:10
    皇帝现在还在抱着幻想,幻想破灭的时候狂躁,瞎指挥
    -----------------------------
    是啊。李隆基和他的儿子犯了太多的错误。否则安史之乱不会延续这么长的时间。
    @wangmingsong2011 2020-04-03 17:09:44
    “狼来了”听多了,狼来了就不信了。
    李隆基一辈子经过的事,最暴力的形式也就是宫廷政变,禁军武装冲突。骨子里不觉得外镇敢造反。这是李隆基一辈子的经验,已经成了思维定式,基本改不了。何况他现在已经老糊涂了?
    安禄山先收拾河东,不得不说是很精明的一招。
    河东节度使是他,但实际主持工作的是杨国忠的人——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李隆基之所以自信安禄山不会反,河东节度使实权在杨光翙手里,应该是个......
    -----------------------------
    分析得非常不错。佩服。
    @武汉李云龙 2020-04-04 22:58:51
    打进长安,去喝杨贵妃的洗脚水,兄弟们,跟我冲……
    -----------------------------
    哈哈
    @江东一户侯 2020-04-05 10:02:22
    @云淡心远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多谢老朋友打赏
    @好猫不一样 2020-04-06 10:27:37
    支持一下
    -----------------------------
    谢谢支持,欢迎常来
    @落叶阔叶林 2020-04-07 01:06:59
    楼主加油!
    -----------------------------
    谢谢,我会用心写下去的
    @bin5104 2020-04-07 06:34:29
    顶后细读.
    -----------------------------
    谢谢支持,欢迎常来
    @liuyeping22 2020-04-07 16:09:53
    安禄山在反叛的第二年就生起病来,如果不是被杨国忠逼的,安史之乱会不会胎死腹中?
    -----------------------------
    有可能。
    @autud 2020-04-07 04:57:33
    武周-中唐生育率断崖,安史之乱,和后面的五胡乱华,
    是三部曲
    -----------------------------
    安史之乱后面的五胡乱华?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NO.46
    直到十一月十五日,也就是安禄山起兵后的第七天,各地的告急文书来得比老皇帝的小便还要频繁,李隆基才如梦初醒,不得不接受了残酷的现实:看来安禄山是真的反了!

    他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大臣们全都忧心忡忡,只有杨国忠一人得意洋洋——我之前说过多少遍了,你们不听,你看现在不是应验了嘛!看看,这就是先见之明!这就是神机妙算!古有西周姜太公,今有大唐杨国忠……

    这样的想法让他自我感觉极其良好,信心也跟着极度膨胀。

    他仿佛看见天空飘来十个字:有我杨国忠在,那都不是事!

    于是他拍着胸脯对皇帝说:陛下您放心好了,真正造反的只不过是安禄山一人,将士们一定不会跟着他的。臣可以保证,不超过十天,安禄山的首级就会被送到陛下面前!

    这话让李隆基听了非常顺耳——是啊,我开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在我的统治下,国家富强,百姓康乐,天下民众肯定人人都会抱着“纵做鬼,也幸福”的心态努力报效朝廷,拼死反抗叛军!无论是谁造反,都不过是蚍蜉撼树、蚂蚁挡路、中国足球队想夺世界杯——完全是不自量力!

    因此,听了杨国忠的发言,他忍不住频频点头:杨爱卿所言甚是!

    由于继位四十多年来一直顺风顺水,加上周围无数马屁精日复一日的赞美——甚至连他放个屁都会马上有人作诗夸奖“高耸龙臀,洪宣宝气。臣立下风,不胜馨香。日月星辰,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屁”,李隆基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自负,对自己拥有的能力也是非常自负。

    在他的心目中,自己不是人,是神,而神是从来都不会犯错的,是从来都战无不胜的,有问题的只可能是别人。

    然而正是因为他这种心态,让他在安禄山叛乱后连续冤杀了高仙芝、封常清两位盖世名将!

    高仙芝出身将门,其父高舍鸡本是高句丽人,入唐后先后在河西(治所今甘肃武威)、安西(治所今新疆库车)等地任将军。

    高仙芝自幼在安西军中长大,深受边塞军人的熏陶,精于骑射,刚猛果决,但内心剽悍的他外形却非常俊美,是名副其实的花样美男。

    二十多岁时,他就因为父亲的功勋而被授为游击将军,之后先后在田仁琬、盖嘉运两任节度使麾下效力,却一直得不到赏识,郁郁不得志,直到后来夫蒙灵察主掌安西,他才时来运转,平步青云,不久就被提拔为安西副都护、四镇(唐朝在安西地区设立的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四个军镇,史称安西四镇)都知兵马使,成为安西地区唐军的第二把手。

    真正让高仙芝名扬天下的是著名的小勃律之战。

    小勃律位于今克什米尔西北部,本是勃律国的一部分,七世纪初期勃律国被吐蕃击破,分裂成了大、小勃律两个国家。

    小勃律地处要冲,位置极为重要,是吐蕃从青藏高原进入西域的唯一通道,因此无论对唐朝还是吐蕃,其地位都极为重要——唐朝要确保西域,就必须控制小勃律,而吐蕃若要觊觎西域,也必须先拿下小勃律。

    小勃律原本亲附唐朝,故而屡屡受到吐蕃的攻击,公元736年,吐蕃终于得手,迫使小勃律国王向吐蕃称臣,并迎娶吐蕃公主,之后吐蕃通过小勃律大肆向西域扩张,西域二十多个国家被迫臣服于吐蕃。

    这样的局面当然是李隆基所无法容忍的。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下一页[14] 尾页[7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6 18:10:13  更:2021-06-26 18:45:45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