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28页] |
作者:云淡心远 |
首页 上一页[27] 本页[28] 下一页[29] 尾页[7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平原_明月 2020-09-05 12:47:51 不认为房琯这思路有什么问题。隋唐和游牧民族骑兵打野战向来有这种做法。 杨素传里说: 先是,诸将与虏战,每虑胡骑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舆鹿角为方阵,骑在其内。 戎车就是战车,但不是远古马拉战车,士兵在车上作战。而是单纯的马车,拉的就是粮械。纯粹凑数,增加方阵的抗冲击性。房琯所用的牛车,也是这种性质。 野战时候,倘若战争一方拥有机动性和冲击力,另一方的应对惯常方法就是,放弃机动性,增...... ----------------------------- 有道理。 房琯本质上,是个书生,不是杨素这种天降神人狠人。 确实如此 |
刚从出版社得知消息,新版的杨坚大传已经付印了,顺利的话会在一个月内出版上市,书名变成了《彪悍南北朝之乱世终结者杨坚》。 另外,我的另外四本书《彪悍南北朝之十六国风云》、《彪悍南北朝之枭雄的世纪》、《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双雄会》、《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在当当出了套装,有兴趣可以去购买。 链接是:http://product.dangdang.com/29000948.html 谢谢大家。 新版的杨坚封面是这个样子的: |
|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06 郭子仪、李光弼带着唐军主力西撤后,史思明就像失去天敌压制的害虫一样再次肆虐起来,开始疯狂反扑。 一时间,河北各地到处人心惶惶。 关键时刻,一直在平原(今山东德州)坚持抗战的颜真卿站了出来。 得知李亨在灵武继位,颜真卿马上写了一道奏表,将其封藏在蜡丸中派人送到了灵武。 李亨为颜真卿的忠贞所打动,不仅加封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还给他写了一封诏书,勉励他继续为国尽忠。 接到诏书后,颜真卿立即命人将其传谕附近的河北诸郡以及河南、江淮等地。 这些地区的人这才知道年富力强的太子李亨已经成了新皇帝,人心又重新振作起来。 但人心毕竟代替不了实力。 在史思明的猛烈进攻下,以地方武装为主的河北唐军在抵挡了一段时间后开始逐渐顶不住了——九门(今河北藁城西北)、藁城(今河北藁城)、赵郡(今河北赵县)、常山(今河北正定)等河北中北部各郡县纷纷陷落。 随后史思明又领兵南下,与另一名叛军将领尹子奇合兵,进围河间(今河北河间)。 唐河间守将李奂一面率部死守,一面向周围各州郡求援。 颜真卿派部将和琳带兵一万两千人前往救援,却在半路中了叛军的埋伏,全军覆没。 最终河间城在坚守了四十多天后被叛军攻陷,李奂也被俘杀。 之后叛军又乘胜攻克景城(今河北沧州),进逼颜真卿所在的平原。 这次颜真卿的表现却与之前的大义凛然大相径庭。 由于麾下主力已在援救河间时损失殆尽,颜真卿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为了避免无畏牺牲(当然也可以说是为了追求苟且偷生),他决定不战而逃:宁为瓦全,不为玉碎。炒股要及时止损,守城要懂得舍弃。风萧萧兮易水寒,我颜真卿以后还会再回来! 就这样,叛军还没到,颜真卿就放弃平原跑路了。 他先是渡过黄河南下,之后又经荆州、襄阳等地辗转北上,于次年四月抵达关中,见到了皇帝李亨,被任命为刑部尚书。 失去了颜真卿这个精神领袖,河北南部各郡县群龙无首,很快就被史思明各个击破。 整个河北,就这样全部落入了史思明的囊中! 一个接一个的噩耗让李亨的心情无比低落。 之前他有多乐观,现在就有多悲观! 之前他抱有的希望有多大,现在的失望就有多大! 之前他说起慷慨激昂的大话来一套又一套,现在却恨不能找根绳子往脖子上一套! 他忧心忡忡地问李泌:唉,敌军如此强大,不知何时才能平定? 没想到李泌的回答却非常乐观:不出两年,天下就太平了。 李亨很不解:先生为什么这么说? 李泌解释道:我听说叛贼将他们所劫掠的钱财全部都运到了老巢范阳,这说明贼人根本就没有雄踞四海之志!立场决定下场,格局决定结局,像安禄山这种鼠目寸光的人,怎么可能长久! 接着他又进一步分析说:叛军中的骁将,只有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几个人。如果陛下命李光弼从太原进入河北,郭子仪从冯翊(今陕西大荔)进入河东(今山西西南部),那么史思明、张忠志必然不敢离开范阳,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开长安,如此一来,安禄山身边能打的,就只剩下一个阿史那承庆。然后陛下亲自坐镇扶风(今陕西凤翔),与郭子仪、李光弼轮流出击,叛军救头我们就攻击其尾部,叛军救尾我们就攻击其头部,让他们在千里长的战线上来回奔命,我军则以逸待劳,敌来就走,敌走就追,不攻城,不阻路,不到一年,敌军就会疲惫不堪。然后再命建宁王为范阳节度使,让他从塞北出击,与李光弼南北并进,直捣范阳。贼军被断掉了退路,必然军心大乱,到时我军再从四面合围洛阳,安禄山等贼首只能束手就擒! |
@平原_明月 2020-09-07 04:15:14 神奇的天涯。我的贴不见了两天,居然又被放出来了。抽风加删贴,怪不得一路糊比,服不起来的阿斗。 关于房琯我的想法很多。主要是能感觉修史者对某些历史人物有意无意的恶意,影响非常深远。 房琯是个读书人,抱着读书人普遍天下为己任的國士之心,一边会脚踏实地,干劲十足,一边又心高气傲,自命不凡。会在被人重视的时候为知己者死,又会在自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赌气撂挑子。他是个很真实的人。所以我一直...... ----------------------------- 有道理。确实刘裕的却月阵也是用的战车,对付骑兵效果非常好。但刘裕毕竟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经验非常丰富,而房琯从来没打过仗,也许设想是好的,但并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第一次交学费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房琯真的没水平,他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名望。无论是李泌这样的高人还是杜甫这样的小官都为他说过话。 |
@wangmingsong2011 2020-09-07 14:10:32 颜真卿的撤退,不是范跑跑的跑路。硬汉也得尊重下形式、局面。 李泌的献策,意图把安禄山叛军力量分别控制在范阳、洛阳、长安三个方面,首尾不能相顾。用两个都城和安禄山的老巢困住叛军,给安禄山做个大大的骨灰盒。虽然最后一定要扬了。 房琯……见仁见智了 ----------------------------- 是的,那时已经无力回天了,颜真卿的撤退确实也是明智的选择。 |
@jakac 2020-09-07 11:23:06 过来打卡 ----------------------------- 谢谢支持 |
@旧时艳阳 2020-09-07 12:45:31 @云淡心远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多谢老朋友打赏 |
@hz_ruany 2020-09-07 17:29:55 楼主何时更新?写得不错! ----------------------------- 后天上午继续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07 听了李泌的这番话,李亨心头的阴影顿时如秋天的蚂蚱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忍不住大声叫好:先生真乃神人也! 不过,尽管李亨对李泌极为看重,但有一个人对李泌却很是不爽。 此人是李亨的宠妃张氏。 说起来,张氏和李亨还是亲戚——她的祖母是李隆基生母窦氏的亲妹妹,她也因这层关系而被选入东宫,封为良娣——良娣是太子姬妾的封号,仅次于太子妃。 由于当时太子妃韦氏已被废黜,张良娣是太子众多姬妾中地位最高的一个,加上她性情乖巧,善解人意,因此深受李亨宠爱,无论到哪里,李亨都将她当成居家旅行必备,时刻带在身边。 从马嵬分兵北上灵武的时候,张良娣已经怀有七八个月的身孕,行动很不方便,但每晚睡觉的时候,她都要睡在外侧,让李亨睡在里面。 李亨很奇怪:你这是为什么呢? 张良娣回答:现在形势这么乱,殿下的卫兵又不多,万一发生不测,紧急情况下臣妾可以帮您抵挡一下——我这个大肚子能挡住的阴影部分面积还是很大的,这样您就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从后面撤离。 李亨听了非常感动——这个女人为了我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对她好! 抵达灵武不久,张良娣就生产了。 产后仅仅三天,她就强撑着虚弱的身体,摇摇晃晃地为前线将士缝制衣服。 李亨劝她不要这么干。 但她却不仅坚决不肯,还说出了一句楼主我小时候写“学雷锋做好事”作文时经常使用的经典台词:不,我要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李亨又一次被她的话深深地打动了。 如果那时有类似现在《感动中国》这样的评选的话,他一定会将张良娣评为感动大唐十大人物之首! 连颁奖词他都想好了:张良娣就像是我的内裤,虽然你们看不到她,但她真的很贴身很舒服,关键时刻还能保护我! 但后来发生的事证明,张良娣的这些举动就和楼主小时候在“学雷锋做好事”时做的好事一样——比如三天两头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很大程度上是在作秀。 这一点从下面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 当时太上皇李隆基派人送给张良娣一个镶满了名贵珠玉的马鞍,李泌对皇帝李亨说:如今正是国家危难之际,大家都在过紧日子,良娣还是不要用这样奢侈的东西为好。不如把上面的珠玉拆下来,将来赏赐给有战功的将士。 按照张良娣之前表现出来的那种深明大义、大公无私的人设,李亨本以为她对此应该会是极力赞成的。 不料这回张良娣的反应却令人大跌眼镜。 她阴阳怪气地对李泌说:大家乡里乡亲的,何必这样呢!——她和李泌都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算得上是老乡。 但李亨最后还是听从了李泌的劝告,耐心地做张良娣的工作:先生这是为了国家好…… 最后张良娣只能无奈地同意。 只不过,她嘴里说的是“好的”,但心里想的却是“妈的”! 从此,她和李泌就结下了梁子。 她发誓:滴水之仇,必将涌泉相报! 好在,皇帝李亨对她还是很不错的,甚至还曾打算把她立为皇后。 没想到这事竟然又被李泌搞黄了。 那次,李亨对李泌说:良娣的祖母是昭成太后(李隆基生母)的妹妹,太上皇非常怀念她。为了告慰太上皇之心,朕打算立良娣为皇后,你觉得怎么样? 然而李泌却马上就表示反对:陛下在灵武是为了国家才不得不继位的。我觉得像册立皇后这样的家事,还是等太上皇回来后再决定吧。 李亨觉得有道理,便再次听从了李泌的意见。 |
@奇正2019 2020-09-09 09:52:00 神一样的人物,数次插手肃宗家事竟如鱼得水 ----------------------------- 确实很传奇。 |
@东园来风 2020-09-09 10:07:30 好在李泌淡泊名利。 ----------------------------- 是的,如果不是他在收复长安后及时离开,被张良娣和李辅国陷害也不是没有可能。 |
@巴蜀湖 2020-09-10 13:48:23 写的不错! ----------------------------- 谢谢夸奖,欢迎常来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08 平心而论,李泌这么做其实是出于公心。 毕竟,李亨是非正常继位的,过早地立皇后会给天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当皇帝那是形势所迫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不得不从权,立皇后可没完全必要这么猴急! 但张良娣却不会这么想。 在她看来,李泌就是在成心跟她做对! 此后,她对李泌更是恨之入骨。 李泌是聪明人,当然不会不知道张良娣的心思。 不过,他对此似乎毫不在意,依然是该吃吃,该喝喝,该剪指甲剪指甲…… 但嫉恶如仇的建宁王李倓却看不过去了,他私下对李泌说:先生凡事都经常为我着想,我无以回报,想为先生除掉一害。 李泌很奇怪: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蟑螂?不知你要除的是哪一害? 李倓咬牙切齿地回答:张良娣! 李泌连忙阻止:建宁王千万不要冲动。这不是你该说的话,今后不要再提了。 实际上,李倓之所以如此痛恨张良娣,除了李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早就看出张良娣这个人用心险恶居心叵测,有废掉皇嗣广平王李俶、立她所生儿子李佋为太子的企图! 为此,年轻气盛的他经常在父亲李亨面前直言不讳地揭发张良娣的狼子野心。 李亨当然不会相信。 在他眼里,张良娣只会撒娇,从不撒泼,有才有貌,德艺双馨,政治意识强,床上花样多,无论哪个方面都是完美的,都是绝对不能被质疑的——就和物理学中的牛顿三大定律不能被质疑一样。 因此,李倓的话非但没起任何作用,还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他的父亲李亨对他越来越反感,张良娣则对他越来越恼火。 最终,张良娣痛下决心,决定要除掉李倓这个惹是生非的家伙。 这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 因为她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她有一个强大的盟友——李亨的心腹宦官李辅国。 李辅国这个人其实之前已经出过场了,他跟随李亨多年——早在李亨当太子时他就是李亨的贴身侍从,在马嵬驿之变和北上灵武等一系列改变李亨命运的事件中,李辅国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李亨继位后,李辅国更是深得信任,掌握了宫禁大权。 见张良娣极其得宠,随时有可能登上皇后宝座,李辅国便主动向她靠拢,两人结成了同盟。 双贱合璧,对付区区一个李倓,自然是不在话下。 两人一个在伺候李亨睡觉时吹枕边风,一个在伺候李亨如厕时吹厕边风,抓住一切机会在李亨面前攻击李倓,说李倓对自己没当上元帅怀恨在心,企图谋害哥哥广平王李俶,觊觎太子之位。 一边是自己的儿子,一边是自己的宠妃和心腹宦官,该站在哪一边呢?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问题。 但对李亨来说,这根本不是个问题。 他勃然大怒,没给李倓任何申诉的机会,马上下诏将李倓赐死。 我个人觉得,李亨之所以会这么做,除了张良娣的诬告,也许还因为他本人对李倓也抱有戒心——李倓这个人能力太强,锋芒又太外露,很不安分,他担心会在将来惹出麻烦,甚至造成动乱。 在李亨心目中,不安分的除了李倓,还有另一个宗室——他的弟弟永王李璘。 前面说过,李隆基在逃亡路上曾封李璘为江陵(今湖北江陵)大都督、山南东道等四道节度使,受封后,李璘动作极快,马上就赶赴江陵上任。 当时江淮的财赋大多通过江陵中转,那里的府库中存有大量钱粮,有钱好办事,李璘到任后立即拿出一大笔钱财,招募了数万兵马。 |
@奇正2019 2020-09-11 15:54:29 李白是不是该出场了? ----------------------------- 且听下回分解 |
@ty_虺虺 2020-09-12 11:51:58 支持楼主,安史之乱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太大了.我个人认为可以排到历史事件的前三位.拿人的一生比喻一下中国l历史,安史之乱就像人40岁左右生的一场大病.病虽然挺过来了,人的心气和观念却再也没挺过来.完全转向了,这段历史再怎么仔细研究和重视都不过分. ----------------------------- 是的,我也有类似的看法。所以才起大变局这个贴名。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09 有钱,有兵,有武器,还有号召力(李璘是正宗皇子),在这样的乱世,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却不干点大事,就好比一个长得天香国色又有满腹才华的名校海归美女博士在菜场里每天给顾客刮鱼鳞——实在是有些暴殄天物。 李璘手下的一些野心家趁机劝他割据江南,甚至逐鹿天下。 李璘有没有同意? 这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李亨下旨要求李璘返回蜀地的时候,李璘不仅拒不奉诏,还浩浩荡荡地率大军沿江东下,大有夺取江东之势。 李亨闻讯大惊,连忙封侍御史高适为淮南(治所今江苏扬州)节度使、南阳太守来瑱为淮西(治所今河南汝南)节度使,命他们与江东(治所今江苏苏州)节度使韦陟一起联手对付李璘——淮南节度使、淮西节度使都是首次设立,可见本来安史之乱前只在边疆设立的节度使此时已在内地遍地开花。 李璘军虽然声势很大,但毕竟大多数人马都是新招募的乌合之众,而且在这时候搞分裂也很不得人心,因此在政府军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军事攻势面前很快就土崩瓦解了,李璘本人也在逃亡的路上被擒杀。 李璘死后,他的党羽大多被抓捕问罪,其中就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著名诗人李白。 李白那段时间本来隐居在庐山,永王李璘盛情邀请他担任自己帐下的幕僚,为自己出谋划策,一直心怀建功立业梦想的李白当即欣然受命,随永王一起东下,途中还写下了十一首热情洋溢的组诗《永王东巡歌》,歌颂永王的功绩,抒发自己的抱负。 其中有一首是这么写的: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诗中他把自己比作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的东晋名相谢安,谈笑间就可以让强虏灰飞烟灭,由此可见他的志向有多么远大!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志向远大的人很多,但没实现志向的人更多。 很不幸,李白也是其中的一个。 他不仅没能成就“谈笑静胡沙”的佳话,反而成了个笑话。 因为他上的是贼船——永王被定性成了反贼! 李璘兵败后,李白也被下狱。 在狱中,李白想到了自己多年前的好友高适。 公元744年,时年44岁的李白从翰林待诏的职位上被李隆基赐金放还,在洛阳结识了33岁的杜甫,之后李、杜结伴而行,途中又遇到了41岁的高适,三个当时都怀才不遇的大诗人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诗酒唱和,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一段传奇。 杜甫晚年在《遣怀》诗里深情回忆了三人同游的场面:……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可见那时三人的友谊是非常深的。 但十几年后他们的境遇却大不相同。 高适因曾劝阻李隆基不要分封诸王到各地而得到了李亨的赏识,如今已是坐镇淮南的平叛主帅,而李白却成了参与反叛的阶下囚。 为了保命,李白发挥自己的特长写了首诗《送张秀才谒高中丞》,托人送给高适。 诗中李白不仅对高适大加赞颂“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几个月前他还在诗中吹捧永王李璘是贤王,现在却把李璘称作妖氛,李白的脸变得也够快的),还委婉地表达了求救之意: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在这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也许一行眼泪就说明了一切! 这话看起来似乎什么也没说,但其实什么都说了。 他相信高适会懂的。 然而他错了。 高适似乎根本没懂,或者假装根本没懂。 总之,他没有任何的反应。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李白大受打击。 我把你看得如此重要,你却把我当成了长江里的一泡尿——有没有都无所谓! 太伤自尊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后来有个比高适更重量级的人物——郭子仪为他说情,李白最终还是得以免于一死——只是被流放到了夜郎(今贵州桐梓)。 而几乎就在李白倒霉的同时,与他和高适曾经一起同游的杜甫也遭遇到了厄运。 |
首页 上一页[27] 本页[28] 下一页[29] 尾页[7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