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34页] |
作者:云淡心远 |
首页 上一页[33] 本页[34] 下一页[35] 尾页[7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wangmingsong2011 2020-12-09 12:20:05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 是的,据说杜甫写的石壕吏就是反映的这个时候,郭子仪退到洛阳后到处拉壮丁参军 |
@ciwill 2020-12-09 12:42:38 顶贴来了 ----------------------------- 多谢老朋友支持 |
@奇正2019 2020-12-09 17:59:18 此时没有最烂,只看谁更烂!史思明在忙着当皇帝吧 ----------------------------- 是的,史思明在忙着解决安庆绪 |
@添牙海角牧羊人 2020-12-09 21:09:34 面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袭击,恐怕受过义务教育的我,也未必能比当时的士兵们冷静(那怕是万分之一)!逃离险境是人类求生的本能(虽然他们逃得有些远,有点乱)!!! ----------------------------- 确实如此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云淡心远 |
|
如需签名书,可到我的微店购买:https://weidian.com/?userid=1342620913 |
相传杜甫的石壕吏,创作的背景就是邺郡兵败后,郭子仪退守洛阳,到处拉壮丁征兵的事。 石壕吏 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另外,杜甫的新安吏似乎也以这一时期为背景。 新安吏 作者: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44 他当然并没有闲着。 得知唐朝大军全军溃散的消息后,本来已向北撤退的史思明欣喜若狂,马上停止后撤,率部重新回到了邺郡城外,随即扎下营寨。 显然,他是在等着安庆绪与他接洽,兑现让位的诺言。 可安庆绪却紧闭城门,完全没有任何反应。 他现在似乎有点想反悔了。 毕竟,当皇帝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更何况,唐军退走后,他还在郭子仪的军营中一下子搜罗到了六七万石粮食,邺郡城内已经不缺粮了。 他偷偷与自己的死党孙孝哲、崔乾祐密谋,想要把史思明拒之城外。 可他麾下的大多数将领却纷纷表示反对:史王救了我们,我们怎么能背信弃义呢? 这样一来,安庆绪更没主意了。 让位吧,自己心里那一关过不去;不让位吧,又怕史思明那一关过不去。 怎么办呢? 他左右为难,六神无主,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史思明倒并不急——至少看起来不急——他每天在营中小酒咪咪,小菜吃吃,小电影看看,小游戏玩玩,小麻将打打,小姐姐抱抱,小日子过得写意得很。 但邺郡城内的不少文武官员却非常着急。 他们知道,就凭安庆绪现在的实力,要想和史思明对抗,等于是用三轮车与大卡车对抗——完全是自取灭亡!如果再这样拖下去,一旦惹恼了史思明,不仅安庆绪本人会倒霉,还会殃及他们这些池鱼! 高尚、张通儒对安庆绪说:史王远道而来,解了我们的围,我们不应该这么冷落他,得出城去当面致谢才行啊。 安庆绪也想试探一下史思明的态度,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你们想去就去吧。 高尚、张通儒就这样来到了史思明的军营。 史思明对他们盛情款待,席间说了很多掏心窝的话,讲到动情处甚至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把高、张两人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两人走的时候,史思明又给他们每人送了一份厚礼。 回去后,他们自然要为史思明说好话。 然而安庆绪却依然在犹豫。 三天后,见安庆绪还没有动静,史思明又秘密约见了安庆绪的心腹安太清——脑子活络的安太清此时已经暗中投靠了史思明。 安太清自告奋勇,表态愿意去做安庆绪的工作。 应该说,安太清的任务完成得还是不错的。 安庆绪考虑来考虑去,最后终于硬着头皮给史思明写了一篇表文,表文中他的态度颇为谦卑,不仅向史思明称臣,还再三邀请史思明解甲入城,说他愿意亲手奉上皇帝的大印。 收到表文后,史思明很开心,但嘴上说的却是:何必如此! 之后,他将表文向全军将士展示,所有人都高呼万岁。 当然,安庆绪耍的那点小伎俩是不可能骗得了史思明这样的老狐狸的——就像一年级的数学题不可能难得了博士生一样。 史思明是绝不可能进城的。 因为他知道,如果真的像安庆绪提出的那样“解甲入城”——解除武装后进城,肯定只能是自投罗网! 他怎么可能自投罗网? 他只会让别人自投罗网! 于是他给安庆绪回了 ,写得非常诚恳。 信中他先是深情回顾了他和安庆绪之父安禄山之间“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偷过羊、一起分过赃”的深厚情谊,接着盛赞安庆绪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德智体美样样棒,学校里面五道杠,思想前卫又开放,即使比起尧舜来也不遑多让”,最后又明确表达了他对安庆绪继续担任大燕皇帝的支持:我愿与你约为兄弟之国,一起鼎足而立,一旦有情况就互相支援,你若身陷危急,我必以命相抵。如果你要向我称臣,我是绝不敢接受的…… 看了这封信,安庆绪又是高兴——有了史思明的表态,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皇位了;又是感动——没想到史思明的气量这么大!看来自己之前是有些多心了! 人一感动,就容易冲动。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安庆绪主动提出,愿意与史思明歃血为盟。 史思明同意了,挑了个好日子,邀请安庆绪一起定盟。 |
@wangmingsong2011 2020-12-11 15:38:33 看到安庆绪这一波操作,感觉万分荒诞……感想如下 设: 我拿着一把有六发子弹的手枪指着云真人,云真人架着弹药充足、种类繁多的“机枪、迫迫迫击炮”瞄着我。(黑云寨的谢宝庆表示:非常专业!) 此时我说:“真人,你把枪炮收了,我就投降。有话好说……” 请问: 如果你是李云龙……额,对不起。如果你是云真人,你会怎么做? A讲条件?二营长意大利炮呢?开炮!(豪横!) B费什么话,开火...... ----------------------------- 王兄好久没出手,一出手就是精品。 这个比方打得确实非常形象。 |
@奇正2019 2020-12-13 21:09:31 这个史思明太狡猾,一般人还真不是其对手!大唐气数未尽,幸有郭子仪和李光弼 ----------------------------- 是的,剑桥中国史说,如果不是史思明被他儿子杀了,他说不定真有可能推翻唐朝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45 这一天,安庆绪带着文武大臣和三百名亲兵,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史思明的大营。 史思明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随后让那三百名亲兵在帐外等候,自己亲切地牵着安庆绪的手,一起进了大帐。 安庆绪知道,今后自己能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基本上取决于他取悦史思明的程度,所以,在这个时候,自己高不高兴不重要,史思明高不高兴才重要。 为此,他先是酝酿了一下情绪,硬是挤出了两滴眼泪,接着又满怀深情地说出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台词:小弟我才智不足,不仅丢失了东西两都,还陷入了敌军的包围,幸亏大王你不忘太上皇的旧情,不远千里赶来救援,小弟我才得以死里逃生。这样的大恩大德,小弟终生都难以报答。 史思明重重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很对,我确实没有忘记你父皇对我的恩情……所以我今天要为你父皇报仇!你身为人子,却杀父篡位,丧尽天良,为天地所不容,还有什么资格活在这世上! 安庆绪大惊。 再看史思明,却见那一秒钟前还如春风般温暖的面孔竟然一下子变得如秋风扫落叶般的冷酷无情,令人不寒而栗! 还没等安庆绪反应过来,他已经被史思明的左右按倒在地,随后与他的四个兄弟一起被砍掉了脑袋。 与此同时,跟安庆绪一起前来的文武大臣也都被史思明的军队控制住了。 对这些人,史思明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有打有拉,区别对待。 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等人平时骄横跋扈,民愤极大,被斩首示众;而张通儒、李庭望、安太清、田承嗣、薛嵩等人则被他纳入麾下,授以官职。 做完这一切后,史思明才率军入城,打开府库赏赐将士,接着又派人分赴各地,接收了原本安庆绪所辖的全部州县。 由于安庆绪原本就不得人心,这一切并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局势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之后史思明命儿子史朝义留守邺城,自己则率军返回了老巢范阳。 公元759年四月,史思明在范阳正式称帝,国号仍为“燕”,同时改范阳为燕京,将其定为自己的都城。 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一直坐镇于燕京,一边巩固新生的政权,一边等待合适的机会。 他并没有等待多长时间。 不久,他就听到了一个他希望听到的消息——他最忌惮的对手之一郭子仪被免职了! 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邺郡一战以多打少,最后的结果却是一败涂地,朝野上下一片震动,李亨更是大为震怒。 原本以为平叛已经胜利在望,没想到却是这样令人失望! 毫无疑问,如此重大的失利,一定要有人要为此承担责任。 这个人,当然不可能是鱼朝恩——毕竟,李亨将其视为耳目,谁也不可能自己挖去自己的耳目。 而且,既然是耳目,该处理谁自然要听耳目的意见。 甩货也许有点难度,甩锅这玩意谁不会呢? 鱼朝恩毫不犹豫地把所有责任一股脑全都推到了郭子仪的头上。 李亨本来对郭子仪就非常猜忌,现在自然也就就坡下驴,马上下诏免去了郭子仪的军职,遣使将其召回长安。 郭子仪担任朔方军主帅多年,很受将士爱戴,因此听说他要被调走,将士们全都不约而同地走出了营门,挡住了道路,流着眼泪请求郭子仪留下来。 郭子仪骗他们说:我现在是去为朝廷的使者饯行,不是要走。 将士们这才让出了一条通道。 郭子仪立即策马挥鞭,头也不回地疾驰而去。 |
@liuyeping22 2020-12-14 11:45:24 安庆绪真是长了颗猪脑袋,还是应该说他阅历太浅。 ----------------------------- 安庆绪本身确实能力不强啊。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典型 |
@添牙海角牧羊人 2020-12-14 18:47:59 “安史之乱”终结者史朝义出场了! ----------------------------- 史朝义要成为主角,还得等两年 |
@奇正2019 2020-12-14 21:56:24 李亨是不是快退场了? ----------------------------- 快了,不过史思明比他更快 |
@wangmingsong2011 2020-12-15 12:56:22 史思明选择了,不讲武德、偷袭!偷袭一个不懂事的小屁孩。 ----------------------------- 不讲武德,偷袭,耗子尾汁。 好熟悉的语言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46 之后李光弼被任命为新的朔方节度使。 本来李亨还想封李光弼为兵马元帅,但李光弼很识趣地表示,兵马元帅一职最好由亲王担任,自己当副手就够了。 这正中李亨的下怀。 他当即改封赵王李系(李亨次子)为元帅,李光弼为副帅。 不过,李光弼接掌朔方军的过程并不顺利,甚至还差点闹出过兵变。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他和前任郭子仪在治军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 郭子仪为人仁厚,治军相对比较宽松,除了打仗出不出力会管,其他几乎什么都不管;而李光弼性情严肃,作风极为严谨,除了晚上做不做梦不管,其他几乎什么都要管。 他一上任,就连续发布了多条军令,大力整顿军纪。 这让之前一向自由惯了的朔方军将士感到极不适应,很多人都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 朔方左厢兵马使张用济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时张用济正率部驻在河阳(今河南孟州),他是个直性子加暴脾气,从不掩饰对李光弼的不满,逢人就要大发李光弼的牢骚:一天到晚这个要求,那个要求,我看李光弼这小子就是个混球! 这天,李光弼召他到洛阳来议事。 张用济知道李光弼对自己印象不好,生怕他会借机对自己下手,便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面集结麾下部队,一面又联络了一批与他交好的朔方军将领,跟他们商议说他打算带兵去洛阳,驱逐李光弼,迎回老上司郭子仪。 时任朔方都知兵马使的仆固怀恩连忙阻止他:邺郡兵败,郭公确实负有一定责任,所以朝廷才罢免了他。如果你赶走李将军,强行迎回郭公,那就是谋反!反而会害了郭公! 其他将领也纷纷表态,对他这种危险的想法表示反对。 张用济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停止了行动。 也许是为了抗议李光弼,他并没有马上应召去洛阳,而是直到数日后,才大摇大摆地来到了李光弼的营中。 没想到李光弼竟然以他来得太晚、违反军令为由将他斩首示众。 显然,李光弼可能已经听说他曾密谋兵变,所以才故意小题大作,对桀骜不驯的张用济痛下杀手,以此来震慑三军。 张用济死后没过多久,仆固怀恩也来了。 李光弼请他入座。 两人刚讲了几句话,屁股还没坐热,就听有人来报外面来了五百名胡人骑兵。 李光弼尚未来得及反应,仆固怀恩已经来到门口,用手指着这些骑兵厉声斥责:我不是叫你们不要来的吗?你们为什么不听呢?…… 谁都看得出来,这一幕是仆固怀恩故意安排的,他这是在向李光弼示威! 一向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李光弼怎么可能忍得了这个? 当然忍得了。 他虽然眼里容不得沙子,可他的脑子里又没有进水。 因为李光弼知道,仆固怀恩不是张用济,此人在朔方军中的地位仅次于郭子仪,且又因出使回纥之功而深受皇帝宠幸,是绝对不能得罪的。 故而他非但没有发怒,反而还笑着说道:部下跟随主将,也没什么不对啊。 接着他又命人拿出酒肉款待这些将士。 就这样,李光弼恩威并用,软硬兼施,总算是勉强镇服了朔方将士的心,从此再没人敢随便违抗他的军令了。 然而他的心中却依然并不轻松。 他一直在担心一个人——史思明。 在他看来,目前的平静只是暂时的,史思明是一定会卷土重来的。 这事儿,就相当于某些女人不规则的大姨妈——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你只知道它随时都有可能会来! 果然不出他所料。 没过多久,史思明真的来了! |
@奇正2019 2020-12-16 23:27:11 继续!顶 ----------------------------- 多谢老朋友支持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47 公元759年九月,得知郭子仪被免职、朔方军人心不稳的消息后,史思明大喜,随即命小儿子史朝清留守范阳,自己与长子史朝义、大将令狐彰、周挚等人一起领兵南下,直扑汴州(今河南开封)、洛阳。 此时李光弼正在黄河沿线巡视防务,闻讯立即赶赴汴州。 驻守汴州的,是时任滑汴节度使的许叔冀——就是那个当初对张巡见死不救的家伙。 李光弼问许叔冀:你能否替我坚守十五天?十五天一到,我一定率大军来救! 许叔冀人怂嘴不怂,胆小口气大,马上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 得到肯定的回复后,李光弼立即赶回洛阳组织防御。 然而这次史思明的推进速度实在是快——他前脚刚走,史思明的大军就到了。 许叔冀能顶得住十五天吗? 当然不可能——不要说十五天了,一天都不可能——否则他就不叫许叔冀了。 事实上,与叛军刚一交手,他就本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的人生信条,迅速带着部下投降了。 史思明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汴州,随后马不停蹄继续西进,兵锋直指洛阳。 汴州的过早陷落,彻底打乱了李光弼的战略部署。 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洛阳是很难守得住了。 他随即召集东京留守韦陟等洛阳主要官员,一起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李光弼先问韦陟:贼军乘胜而来,气焰正盛,我军不宜速战,坚守才是上策,但洛阳无险可依,无法久守,不知韦公有何良策? 韦陟提议退守潼关。 李光弼摇了摇头,否决了他的提议:我觉得不妥,现在暂时撤退肯定是要的,但也不能退得太深,倘若无故弃守五百里,敌人的气焰势必更加嚣张(政治因素也不能不考虑啊,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当初高仙芝、封常清之所以掉脑袋,就是因为一下子退到了潼关)。 当然,括号里的话他没有说出来。 接下来他又继续侃侃而谈:我认为不如转移到河阳(今河南孟州),与北面的泽(泽州,今山西晋城)、潞(潞州,今山西长治)战区相呼应,形势有利就主动出击,不利则依城固守,这样一来,史思明必然不敢西侵。韦公啊,若论朝廷礼节,我不如你,但军旅之事,你不如我。 韦陟听了很不舒服——你都有主意了还要问我,这不是明知故问么?还有,你这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秀优越感?你不就是一介武夫么?在老夫面前摆谱,实在是太离谱了! 不过,他到底是老江湖,虽然心中非常不满,嘴上却什么都没说,脸色也一点都没变。 但兵马判官韦损此时却跳了出来,质问李光弼:洛阳是帝京,怎么能轻易放弃? 李光弼忍不住笑了——是看见傻子的那种笑:若要守洛阳,那么汜水关(即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崿岭(今河南登封东南)、龙门(今河南洛阳南)等要地都要重兵把守,你身为兵马判官,你倒是说说咱们有这么多兵力层层布防吗? 韦损无言以对。 随后李光弼开始有条不紊地分派任务。 他让韦陟带着洛阳的全部官员及其家属向西往关中方向撤退;河南尹李若幽负责疏散百姓,让他们全都出城避难;同时命部队迅速集结,带上洛阳城内的全部重要物资往河阳转移。 显然,他准备留给史思明的,只是一座空城! 很快,洛阳军民按照李光弼的安排开始有序撤离。 李光弼亲自领五百名骑兵殿后。 那天日暮时分,其他人都已经撤得差不多了,李光弼正准备出发,探马突然来报,叛军前锋已经逼近了洛阳东门外的石桥! |
@wangmingsong2011 2020-12-18 14:48:27 其实从安史之乱起,李光弼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直揪住史思明的头发,狠劲打”的那个人。现在这……不是李光弼的责任,但李亨以及宦官们太坑,他李光弼也带不动。 ----------------------- 要不是李亨和鱼朝恩等人拖后腿,他对付史思明很有一套的 |
@wanganwa 2020-12-18 13:58:33 顶楼主 ----------------------------- 多谢老朋友支持 |
@奇正2019 2020-12-19 22:41:55 李光弼明知故问,最后还不忘秀自己一把,发现没有,李光弼和史思明极其相似,李光弼这波操作和上回史思明计杀安庆绪简的套路直就是如出一辙!只不过是以成败论英雄 ----------------------------- 有道理。 不过,我个人感觉从史书的记载上来看,李光弼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似乎不如郭子仪,说话似乎和我一样,容易得罪人。 |
@二十八楼主人 2020-12-20 13:50:34 唐的衰落,无法简单归咎于李隆基的荒唐和安禄山的反叛,从大时代的观点看,就是庞氏骗局玩不下去了。 ----------------------------- 是的,有深层次的原因。 我在帖子里也写过,到李隆基时期,初唐时的很多制度已经不适用了,社会矛盾尖锐,所以亟需变革,而李隆基一直只是修修补补,最后造成矛盾大爆发,中晚唐也还是修修补补,没有太好的制度性变革,最后导致了五代十国这样的大乱世 |
@ty_Molly681 2020-12-20 18:23:42 看完了,赶上了大部队,楼主辛苦了 ----------------------------- 谢谢支持,我会继续用心写下去的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48 将士们慌忙向李光弼请示:咱们怎么走?是改走北门还是跟以前一样从石桥走? 李光弼斩钉截铁地回答:走石桥! 他命令部队点起火把,大摇大摆地从东门通过石桥,向北进发。 叛军见唐军队伍齐整,戒备森严,领兵的又是大名鼎鼎的李光弼,顿时如同鬣狗见了狮子一样——根本就不敢逼近,只敢远远地尾随在后,眼睁睁看着李光弼从容进入河阳。 唐军离开后,叛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东都洛阳。 由于担心李光弼会出兵从后面发起攻击,身为大燕皇帝的史思明并没有入住洛阳皇宫,而是一直驻军于洛阳东郊的白马寺一带严阵以待,同时还在河阳南面修筑了一座月城(半圆形的城池),以防备李光弼。 接下来他当然也不会继续西进。 有李光弼在他的背后,就相当于有一把枪顶在他的脑后——让他时刻都无法安心! 他无论如何都要先把李光弼解决掉,否则他根本不可能睡得了好觉! 因此,在洛阳略作休整后,史思明马上带领大军扑向李光弼所在的河阳。 河阳城跟一般的城不一样——它不是一座城,而是包括了南城、中潬城、北城三座城池,故也称为河阳三城。其中南北二城分别位于黄河的南北两岸,中潬城则修筑于黄河中的沙洲上。 三城之间有浮桥相连,称河桥或河阳桥(南北朝末年东西魏曾在此地大战,史称河桥之战,本人作品《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双雄会》对这一战有详细描述,有兴趣可以看看)。 很快,一场大战在河阳城打响了。 不过,由于曾经在太原见识过李光弼守城的厉害,这次史思明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先派骁将刘龙仙带着五十名精锐骑兵到河阳城下骂阵,企图激怒李光弼,诱使他出城野战。 刘龙仙自恃骁勇,态度非常嚣张。 他歪着脖子,斜着眼睛,还在马上跷起了二郎腿——一只腿几乎架到了马脖子上,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而他骂李光弼的话更是极其不堪入耳——不要说正常人了,即使是瘫痪了二十年的瘫子也会被他气得暴跳如雷! 但李光弼却对此始终置若罔闻,脸上始终带着一丝蒙娜丽莎般的微笑。 直到身边的将士们全都义愤填膺,全都把拳头捏得咯咯作响,他才轻描淡写地开了口:谁能干掉此人? 仆固怀恩马上请战:我去! 李光弼没有同意:此非大将所为。 左右随即推荐了偏将白孝德。 李光弼问白孝德:你需要多少兵马? 白孝德回答:我一个人就够了! 李光弼对他的勇气大加赞赏,却还是坚持要他带兵出战。 白孝德只好说:那就带五十个骑兵作为我的后援团吧,另外,到时请大军一起帮我擂鼓助威。 随后白孝德左右手各持一支长矛,策马出城,缓缓而进——那样子,似乎不像是去单挑的,倒像是去单位的。 城楼上的仆固怀恩见状对李光弼说:这事肯定成了! 李光弼笑着问道:还没交手呢,你怎么知道? 仆固怀恩也笑了:看他那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就知道他肯定是万无一失。 之后,两人和城上所有人一样,又继续把目光聚焦到了白孝德身上。 随着白孝德和刘龙仙的距离越来越近,他们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 随着白孝德和刘龙仙的距离越来越近,刘龙仙也注意到了白孝德。 不过,刘龙仙是叛军中著名的勇将,见来的只有一个人,根本没放在眼里,连架在马脖子上的脚都没放下来。 等白孝德走近了,他才定了定神,打算把脚放下来,准备迎战。 没想到白孝德却笑着朝他招手示意。 刘龙仙很迷惑:这人到底是谁啊?我好像不认识啊?…… 他满腹狐疑,只好停在那里,看白孝德到底想干什么。 |
首页 上一页[33] 本页[34] 下一页[35] 尾页[7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