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4页] |
作者:云淡心远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7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gfty2012 2019-12-24 12:46:40 楼主,你之前的书现在哪能买,我想买一套 ----------------------------- 当当京东天猫都有啊,搜云淡心远或彪悍南北朝就可以了 |
|
@花落凤凰城 2019-12-24 17:12:17 个人认为,安史之乱,的确是李隆基的错,但是,杨贵妃也起了不好的作用。 ----------------------------- 是的,李隆基的责任肯定是最大的。 杨贵妃似乎对政治根本就不关心,对朝政根本就不参与。 |
@skyer5654 2019-12-24 15:22:39 地图错了,青海河湟谷地是唐朝的 ----------------------------- 安史之乱前河湟地区一直是属于唐朝的,安史之乱后逐步被吐蕃占据,唐末张议潮又光复了河西地区。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3 公元736年十月,李隆基和他的朝廷在东都洛阳办公。 原本他计划到来年春天再返回长安,但那段时间不知是他心中有鬼,还是真的有鬼,反正他感觉宫中似乎在闹鬼,住着很不安稳,便召集三名宰相商议,打算提前回去。 没想到张九龄、裴耀卿两人都表示反对,理由是此时正是秋收季节,皇帝车驾出行会影响沿途百姓的收割。 这让李隆基的心中很是不爽。 他是一天都不想再呆在这闹鬼的鬼地方了,就是回去住长安的公厕也比住洛阳的宫殿强! 然而考虑到张、裴二人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因此他一时也不好发作,只好不了了之。 善于察言观色的李林甫当然不可能看不出皇帝的心思。 但当时他却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是在事后才偷偷找到李隆基,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长安和洛阳,都是陛下的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何必要挑什么日子?在臣看来,即使是真的妨碍秋收,那也不碍什么事,把沿途百姓的租税免掉不就可以了吗?臣请求陛下马上向百官宣布,即日启程西行。 他的这番话,如冷空气吹散雾霾一样一下子吹散了李隆基心头的疑云。 李隆基当即下令依计而行,顺利返回了长安。 从此,李林甫给他留下了极为良好的印象——论文才,也许十个李林甫也不如一个张九龄,但要论头脑灵活、善于变通,恐怕一百个张九龄也不如一个李林甫! 而不久发生的另一件事,让李林甫和张九龄在他心中的地位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那时原河西(治所今甘肃武威)节度使牛仙客刚被调任朔方(治所今宁夏灵武)节度使,继任者见河西仓库丰盈,装备精良,便向上奏报牛仙客治军有功。 李隆基派使者前去核实,发现确有此事。 这让他龙颜大悦,便在朝会上提出想给牛仙客加个尚书的官衔,以资嘉奖。 张九龄马上站出来表示反对:不行。我朝立国以来,一直都是卸任的宰相或德才兼备、名扬中外的人才能担任尚书一职,牛仙客只是边疆小吏出身,把他提拔到这样重要的岗位,有损朝廷的声望。 见他言辞激烈,李隆基只好退了一步:要不,给他加个封爵总可以吧? 然而张九龄还是坚决不同意:封爵是用来奖赏有功之臣的,牛仙客作为一个边将,充实武库、修备军械本来就是他份内的事,陛下如果要犒赏他,可以赏赐给他财物,裂土封爵,恐怕不合适。 李隆基知道张九龄向来以直臣自居,只要他认为不对的事就一定要争到底,比楼主的老婆还难缠(希望她没看到),无奈只好沉默不语。 不过看得出来,他很不开心。 但李林甫却很开心——皇帝和张九龄闹得越不开心,自己离间他们的机会就越大! 因此,散会后他没有走,而是单独留了下来,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皇帝的支持:牛仙客有宰相之才,做尚书有何不可?张九龄只是一介书生,不识大体。 李林甫的话,比激光制导导弹还要精确地击中了李隆基的心。 事实上,李隆基对张九龄的牛脾气早就有些受不了了,只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明君的形象,加上朝中需要张九龄这样正直而又博学的臣子来装点门面,才不得不勉为其难地忍着。 但饭吃多了,总需要排泄;火忍久了,总需要发泄。 现在,在李林甫的煽风点火下,他决定不再继续忍下去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爆发神经病! 于是,在第二天的朝会上,便有了下面的这一幕。 |
@qdyzc0913 2019-12-25 11:44:14 大变局 这个书什么时候可以买到? ----------------------------- 这个才刚开了个头,书写完出版,我觉得最起码要到明年年底吧 |
@平原_明月 2019-12-25 08:33:01 李隆基早年是张九龄的粉丝。 张九龄做宰相的这段时期,就是李隆基的脱粉过程。 偶像这种东西,只能远观,就算帅成肖战的模样,近看还是嫌弃门牙大。 ----------------------------- 有道理。 |
@pprzj2018 2019-12-25 11:31:35 中晚唐的历史写的人确实不多。 藩镇割据、宦官之乱、党派之争,晚唐三大毒瘤。 ----------------------------- 藩镇割据、宦官之乱、党派之争,晚唐三大毒瘤。 确实如此。 |
@奇正2019 2019-12-25 08:46:57 历史上奸臣整忠臣的放法真是如法炮制 ----------------------------- 李林甫的手段,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算得上是非常高明的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4 当时李隆基旧话重提,再次提出要给牛仙客加封爵。 张九龄当然还是坚决反对。 李隆基顿时勃然大怒:难道什么事都要由你作主么? 张九龄之前从来没见过皇帝发这么大的火,连忙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解释:陛下不嫌弃臣愚钝,让臣忝居相位,因此遇到有不合适的事,臣不敢不尽言。 李隆基冷笑道:你嫌弃牛仙客出身寒微,那你倒是说说,你自己又出自什么名门? 这正好戳中了张九龄的痛处。 他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来自偏远的岭南,凭借过人的才华高中进士,后因得到宰相张说的赏识,才一步步做到了宰相。 而当时由于科举制度尚在草创阶段,多数官员都是靠拼爹入仕的,朝堂上崔、卢、李、郑、王、裴、薛、柳、韦、杜、杨等高门大族的子弟比比皆是,比如和张九龄同为宰相的裴耀卿就来自河东望族闻喜裴氏。 和他们相比,张九龄的出身可谓低到了尘埃里! 因此,李隆基这句话说得非常重,非常不友好,非常不符合他的身份,似乎根本不是皇帝在训话,而是泼妇在骂街:你张九龄有什么资格说别人,也不撒泡那什么自己照照! 张九龄很难堪。 但倔强的他却依然不愿让步,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臣来自岭南蛮荒之地,不如牛仙客生于中原。但臣毕竟出入台阁、执掌诰命多年了,而牛仙客只是边隅小吏,目不识丁,如果让他在朝廷身居高位,恐怕难以胜任。 李隆基被他气得血压飙到250,嘴唇发乌,根本说不出话来。 朝会只能再一次不欢而散。 李林甫心中暗喜——他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当天他又给皇帝带去了这样一句话:只要真有才识,何必拘泥于词学!再说,天子想要用人,用谁不可! 这正是李隆基最想听到的,尤其是后半句。 天下是朕的天下,用谁当然要朕说了算! 其实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的。 因为这就意味着随心所欲地处理政事,意味着置各项制度于不顾,意味着要把国家的治理原则从之前的法治变成彻底的人治! 但此时的李隆基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只觉得李林甫处处维护自己,是那么的贴心;而张九龄却处处为难自己,是那么的闹心! 就这样,在李林甫的支持下,他不顾张九龄的再三反对,断然下旨封牛仙客为陇西县公,封邑三百户。 经过这一事件后,他对李林甫更加信任。 李林甫当然也更加注意。 由于他善于从各种渠道捕捉皇帝的信息、揣摩皇帝的心意,因此几乎每次他提出的意见与李隆基的想法都像两个模数相同的齿轮一样完全契合。 这让李隆基感觉到无比的轻松,轻松得仿佛脱离了牛顿第一定律,神一般地悬浮在了空中…… 他觉得李林甫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首席宰相人选! 如果他是番茄,那么李林甫就是鸡蛋;如果他是电脑,那么李林甫就是windows系统;如果他是超跑,那么李林甫就是4涡轮增压16缸发动机…… 与此同时,张九龄在李隆基心目中却从洗脸毛巾变成了抹布——地位一落千丈。 不久,李隆基干脆找了个理由,将张九龄和裴耀卿两人一起罢免,同时起用牛仙客为同书门下三品,入阁拜相。 李林甫则出任中书令,成为继张九龄之后的新任首席宰相。 但以后发生的事,却证实了张九龄对牛仙客的看法。 牛仙客确实无法胜任宰相这一职位。 他虽然善于带兵,但由于不识字,对朝中大事根本无法裁决,无论别人向他请示什么事,他的回复都是同一把万能钥匙:按照规定办。 甲:大人,这个罪犯怎么判? 牛仙客:按照规定办。 乙:大人,这个人任什么官? 牛仙客:按照规定办。 丙:大人,大事不好,尊夫人昏过去了,怎么办? 牛仙客:按照规定办…… |
@毕昭 2019-12-26 12:44:27 大神新作吗,必须要顶 ----------------------------- 谢谢支持 |
@我爱拱券 2019-12-27 12:33:06 楼主写的好啊····但是你那几本书的设计都不咋地啊,有点LOW了 ----------------------------- 封面是出版商定的啊。 |
@奇正2019 2019-12-27 17:22:56 牛仙客,高仙芝!大唐的大官都喜欢用仙字做名字呀 ----------------------------- 王仙童,牛仙童、郭仙舟…… |
@wangmingsong2011 2019-12-27 17:46:25 按规矩顶 ----------------------------- 王兄好久不见 |
@海州书生 2019-12-28 20:36:21 很多大唐节度使是士兵推选出来的,干不好,士兵们同样能把他们赶下台。算不算一种萌芽状态的普选?领先西方一千年。 ----------------------------- 中晚唐的节度使是高危职业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5 这样一来,唐初建立的集体宰相制度几乎沦为了摆设。 朝政大权落到了李林甫一个人的手里。 为避免御史台的谏官说三道四,影响自己随心所欲地行使权力,李林甫在刚出任中书令不久就召集所有谏官开会:如今明主在上,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只要跟着走就可以了,根本无需多说! 谏官们全都面面相觑:谏官的职责不就是提建议吗?不让说话,那还要我们这些谏官干什么? 干什么? 装门面的。 当然,李林甫不可能这么直说,而是为他们找了个参照物——宫门前做仪仗的骏马。 他用手指了指门口的仪仗马:诸位看到这些马了吗?如果它们好好地站在那里,不乱动,不乱叫,就可以吃到上好的食料,享受上好的待遇,但要是有哪匹马敢乱叫一声,就会立即被赶出去! 之后,多数谏官都领会到了李林甫的谈话精神,自觉向仪仗马靠拢,成为了合格的仪仗官。 只有一个叫杜琎的愣头青不信这个邪,居然上疏妄议朝政,结果第二天他就被逐出了京城,贬到外地去当了个小小的县令。 这下,再也没有一个人敢提意见了。 朝堂上一片和谐,李林甫一言九鼎,就算他说大便是香的也没人敢说一个不字。 可在几年后,李林甫却遇到了新的挑战。 他的最佳拍档牛仙客病逝了,新上任的宰相李适之不买他的帐! 和李林甫一样,李适之也出身于皇族,而且与皇帝的关系更近,更根红苗正。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祖父为唐太宗的长子——废太子李承乾。 自出仕以来,李适之历任左卫郎将、秦州都督、河南尹、御史大夫、刑部尚书等要职,在当时颇有名望。 他认为自己无论是出身还是学问、无论是尿酸还是血压都比李林甫高,当然不甘心屈居于李林甫之下。 因此,他在入相以后便常常在明里暗里与李林甫对着干。 李林甫对此心知肚明,但表面上却始终不动声色,始终对李适之客客气气。 在一次闲聊中,李林甫对李适之说了这么一句话:华山底下有金矿,只要开采,国库就不缺钱了,皇上好像还不知道…… 言者装着无心,听者却真的有意。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适之如获至宝——当时由于李隆基生活极其奢靡,加上边疆上又经常用兵,国家的财政一直非常紧张。 他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邀功好机会,便马上将此事奏报给了皇帝。 李隆基听了也很兴奋,连忙召见李林甫,想与他商议开采事宜:林甫,华山有金矿,你知道吗? 没想到李林甫却是一脸凝重:其实这件事臣早就知道了,但考虑到华山是陛下的王气所在,臣觉得不宜开发,所以一直没有上奏。 李隆基听了不由连连点头称是:看来还是爱卿想得周到! 与此同时,李适之在他的印象中却大打折扣——比起李林甫,这人做事显得很是粗疏啊。 他当即召来李适之,毫不客气地说:今后你再想要奏事的时候,一定要先与李林甫商议,不要再如此轻率了。 李适之知道自己被耍了,但一时却根本无从辩解,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脸红得仿佛误闯女厕所被抓一样。 这下,他终于见识到了李林甫的厉害。 此人实在太阴险太狡猾,指望自己能斗得赢他,简直比指望中国足球队拿世界杯冠军还要不现实! 他认清了,也认命了。 他不想干了,也不敢干了。 不久,他就找了个理由,主动申请辞职。 |
@奇正2019 2019-12-30 16:51:41 这个李林浦真厉害,记得到唐肃宗才扳倒 ----------------------------- 李林甫在安禄山起兵前两年(公元753年)就死了,唐肃宗是在公元756年才在灵武上位的。 |
祝大家元旦快乐 |
@任立建 2020-01-01 21:38:11 我 ----------------------------- 谢谢支持 |
@autud 2020-01-02 20:14:50 关于李隆基杨贵妃安史之乱 其实说来话长, 本来李隆基儿子不少, 后来武惠妃武云儿不仅争宠还坑害皇子, 一下挑起谋反坑死了三个皇子, 李隆基对武惠妃彻底失望,于是选秀, 选出来杨玉环, 但是武云儿武惠妃不干,一番操作把小三定成了儿媳, 结果又把自己亲生儿子坑了。 ----------------------------- 按照正史的记载,应该是武惠妃死后,杨玉环才进入李隆基的视线的。 初,武惠妃薨,上悼念不已,后宫数千,无当意者。或言寿王妃杨氏之美,绝世无双。上见而悦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为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娶左卫郎将韦昭训女;潜内太真宫中。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任立建 2020-01-02 23:57:44 才看的钱穆大师的中国近代政治得失,其最为推崇汉和唐的制度,里面说到唐后期混乱像安史之乱等,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唐当时太强盛了,若不愿意当兵,都给胡人钱让代为服兵役,遇到有野心的,一旦掌握兵权,就会带来无尽灾难 ----------------------------- 其实唐朝到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有些制度就开始跟不上了。唐朝后期一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些顽疾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
@奇正2019 2020-01-03 08:39:23 这个人的确是奸臣中最成功的一个 ----------------------------- 可惜他死后还是被清算了。 |
@海州书生 2020-01-03 19:28:52 各种冲突贯穿大唐后半身。 ----------------------------- 是的,晚唐是五代乱世的前奏 |
@江东一户侯 2020-01-04 11:19:48 @云淡心远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多谢老朋友打赏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7 不过,李林甫虽然私心很重,但一般情况下,他并不随意乱来,处理政事大多遵从法度,办事井井有条,在他担任首席宰相的这段时间,朝政还是相当稳定的。 《旧唐书》记载说:(李林甫)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李林甫自从担任宰相以来,一举一动都遵循法令,无论是贵族还是士人,没有不按照规定晋升的。因此他执政近二十年,摄于他的威名和权力,朝野上下对他都很敬畏。 正是凭借这种无人能及的权谋水平和无比出众的行政能力,李林甫深得李隆基的信任,担任宰相长达19年之久。 他不仅是唐朝任期最长的宰相,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宰相之一。 晚年的李隆基和李林甫的关系已经达到了“你办事,我放心”、“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的程度,李隆基一度甚至还有过彻底放权给李林甫的想法。 史载他曾对高力士说过这样一番话: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如今朕打算将政事全部委托给李林甫处理,你认为怎么样? 高力士连忙劝谏:国家大权千万不能随便给别人,一旦对方威势已成,再想收回来可就麻烦了! 李隆基听了很不高兴,脸色马上就阴沉下来。 高力士见状连忙磕头谢罪:臣说错了,罪该万死!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李隆基沉迷于杨贵妃的温柔乡中不可自拔,对朝政的态度类似于一头闷头吃草的驴对《彪悍南北朝之十六国风云》的态度——完全没有任何兴趣,具体的政务只能倚重宰相李林甫来处理。 此时的大唐中央政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李隆基卿卿我我,李林甫忙忙碌碌,朝臣们唯唯诺诺,没人敢唧唧歪歪…… 这就是安禄山崛起时的历史背景。 事实上,之所以这几年安禄山的升迁速度会比近几年我们这里的房价上升速度还快,也与李林甫提出的一项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唐朝自立国以来,一直都有出将入相的传统,边将如果才兼文武又立有大功,往往就能进入中枢当宰相——唐初名将李靖、李勣就是这样的典型。 而现在李林甫为了长期把持手中的权力,避免有人和他竞争,当然不希望这种事发生。 思来想去,他想了个办法——重用寒人蕃将。 唐朝宰相大多出自皇亲国戚或高门大族,寒门出身的人当上宰相的可谓凤毛麟角,而胡人为相更是从未有过先例,如果对方既是胡人又是寒门,那就相当于在其通往宰相之路的大门上不仅装了C级防盗锁还加了把一百位数字的密码锁——亿无一失,固若金汤,彻底杜绝了对方成为宰相的可能性。 显然,那些寒人蕃将不管有多大的功劳,不管有多大的能耐,都绝对无法入朝为相,都无法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 因此,他对李隆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选用将领,臣认为最合适的莫过于贫寒的胡人,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骁勇善战,而且由于出身寒门,在政治上孤立无援,不会拉帮结派,陛下如果能诚心厚待他们,他们一定会为朝廷尽死效忠。 李隆基觉得他说得颇有道理,当场便同意了。 可以说,这一政策几乎是为安禄山量身定做的。 他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平卢节度使。 此时的安禄山雄心勃勃,踌躇满志,一心想着再进一步。 很快,他就又找到了一个表现的机会。 这次,他以狗拿耗子的精神向朝廷举报了一起科场舞弊案! |
@Ridiculogical 2020-01-06 16:26:16 官职升的快,野心也一起变大了 ----------------------------- 是啊,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7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