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5页] |
作者:云淡心远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7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
@奇正2019 2020-01-06 20:55:09 要开始写安禄山了 ----------------------------- 是的,前面介绍的是安禄山崛起的时代背景,现在该继续把注意力集中到安禄山身上了 |
@任立建 2020-01-06 23:27:17 姓李的人真多啊 ----------------------------- 是啊,李姓本就是大姓,又是唐朝的国姓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8 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以万计,登第的有六十四人,其中位居榜首的是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张奭(shì)。 一时间舆论哗然。 因为大家都知道,张奭是个出名的纨绔子弟,钱包鼓鼓,智商全无,从来不读书,这样的人要是能当上状元,那母猪都能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了! 显然,这必定是主考官吏部侍郎宋遥和苗晋卿在讨好张倚——因为张倚那时是皇帝面前的红人。 有人将此事告诉了安禄山,安禄山立即向皇帝实名举报。 李隆基命人将入选的六十四人全部召来,让他们在自己面前重新考试并当场交卷。 张奭如便秘般憋得脸红脖子粗,然而憋了半天却连一个屁也没憋出来——最后他交的是白卷! 堂堂的大唐状元,选的竟然是这种货色? 丢脸都丢到脚后跟了! 李隆基不由雷霆大怒,当场下令将宋遥、苗晋卿和张倚等人全部贬官。 而安禄山则凭借这次检举,给皇帝留下了不畏权贵、仗义执言的良好印象。 不过,安禄山也知道,这种事毕竟只能偶一为之,作为一名边将,要想继续平步青云,最重要的还是军功。 为了钱财,骗子可以不要脸皮;为了军功,安禄山可以不择手段。 他经常派兵主动骚扰契丹和奚人——今天去烧一堵围墙,明天去杀几头牛羊,后天去抢几个花姑娘…… 契丹和奚人果然被激怒了,先后杀掉唐朝送去和亲的公主,宣布与唐朝决裂,对唐朝边境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报复性的进攻。 这正中安禄山的下怀。 早有准备的他立即发兵还击,一次又一次地击败对手,随后一次又一次地给皇帝报捷,并一次又一次地献上俘虏、珍宝等各种战利品。 见捷报来得比大姨妈还要频繁,李隆基非常开心,觉得自己没看错人——看来安禄山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啊,东北边境有了他,从此朕可以放心了。 与此同时,宰相李林甫觉得安禄山既是胡人,又是寒门,只会作战,不会作文,完全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寒人蕃将标准,当然也乐得将其作为典型,多次在皇帝面前为安禄山说好话。 于是,在当上平卢节度使仅仅两年后,安禄山又再进了一步——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同时继续兼任平卢节度使。 公元747年初,李隆基又任命安禄山兼任御史大夫,并频频召安禄山入朝觐见,以示恩宠。 随着接触的增多,李隆基对安禄山的好感也越来越深。 因为他觉得,和朝中那些正襟危坐、严肃刻板的大臣相比,这个人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正如玛丽莲梦露有一种天生的性感,安禄山有一种天生的幽默感。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在场,绝对不会冷场;无论什么情况,只要安禄山出声,绝对不缺笑声。 他是个330斤重的大胖子,肚子大得能垂到膝盖,但在李隆基面前跳胡旋舞(当时极为盛行的来自西域的一种舞蹈)的时候,却迅疾如飞,无比灵巧。 有一次,李隆基指着安禄山的腹部问:你这肚子里都装了些什么啊?怎么会这么大! 安禄山恭恭敬敬地回答:这里面没有别的,只有一颗忠心! 李隆基被他这个既诙谐又机智的回答逗乐了。 哈哈,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三百多斤! |
今天早上发的确实有点问题,谢谢@平原_明月指出。 现在发修改后的。 |
NO.18 按照唐代的制度,凡经科举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等程序录用的候补官员,要想正式入仕,还需经过最后一道程序——铨选。 据说那次参加铨选的候补官员以万计,入选的有六十四人,其中位居榜首的是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张奭(shì)。 一时间舆论哗然。 因为大家都知道,张奭是个出名的纨绔子弟,钱包鼓鼓,智商全无,从来不读书,这样的人要是能被选为第一,那母猪都能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了! 显然,这必定是主考官吏部侍郎宋遥和苗晋卿在讨好张倚——因为张倚那时是皇帝面前的红人。 有人将此事告诉了安禄山,安禄山立即向皇帝实名举报。 李隆基命人将入选的六十四人全部召来,让他们在自己面前重新考试并当场交卷。 张奭如便秘般憋得脸红脖子粗,然而憋了半天却连一个屁也没憋出来——最后他交的是白卷! 李隆基不由雷霆大怒,当场下令将宋遥、苗晋卿和张倚等人全部贬官。 而安禄山则凭借这次检举,给皇帝留下了不畏权贵、仗义执言的良好印象。 不过,安禄山也知道,这种事毕竟只能偶一为之,作为一名边将,要想继续平步青云,最重要的还是军功。 为了钱财,骗子可以不要脸皮;为了军功,安禄山可以不择手段。 他经常派兵主动骚扰契丹和奚人——今天去烧一堵围墙,明天去杀几头牛羊,后天去抢几个花姑娘…… 契丹和奚人果然被激怒了,先后杀掉唐朝送去和亲的公主,宣布与唐朝决裂,对唐朝边境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报复性的进攻。 这正中安禄山的下怀。 早有准备的他立即发兵还击,一次又一次地击败对手,随后一次又一次地给皇帝报捷,并一次又一次地献上俘虏、珍宝等各种战利品。 见捷报来得比大姨妈还要频繁,李隆基非常开心,觉得自己没看错人——看来安禄山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啊,东北边境有了他,从此朕可以放心了。 与此同时,宰相李林甫觉得安禄山既是胡人,又是寒门,只会作战,不会作文,完全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寒人蕃将标准,当然也乐得将其作为典型,多次在皇帝面前为安禄山说好话。 于是,在当上平卢节度使仅仅两年后,安禄山又再进了一步——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同时继续兼任平卢节度使。 公元747年初,李隆基又任命安禄山兼任御史大夫,并频频召安禄山入朝觐见,以示恩宠。 随着接触的增多,李隆基对安禄山的好感也越来越深。 因为他觉得,和朝中那些正襟危坐、严肃刻板的大臣相比,这个人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正如玛丽莲梦露有一种天生的性感,安禄山有一种天生的幽默感。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在场,绝对不会冷场;无论什么情况,只要安禄山出声,绝对不缺笑声。 他是个330斤重的大胖子,肚子大得能垂到膝盖,但在李隆基面前跳胡旋舞(当时极为盛行的来自西域的一种舞蹈)的时候,却迅疾如飞,无比灵巧。 有一次,李隆基指着安禄山的腹部问:你这肚子里都装了些什么啊?怎么会这么大! 安禄山恭恭敬敬地回答:这里面没有别的,只有一颗忠心! 李隆基被他这个既诙谐又机智的回答逗乐了。 哈哈,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三百多斤! |
|
@平原_明月 2020-01-08 10:46:34 这段写错了。这不是科举舞弊案 而是铨选舞弊。 科举和铨选完全不是一回事。 唐玄宗后期,科举是礼部主持,铨选是吏部主持。 铨选是唐代入仕最难的一道关卡。科举考试,捐纳,前资,并不能保证做官,文官要经过吏部,武官要经过兵部的铨选,吏部铨选考身言书判,长得不好看不行,说话声音不响亮不行,字写的不漂亮文章不华丽不行,不熟悉律法不行。 很多人靠过科举,二十多年也过不了铨选,当不上官。 ...... ----------------------------- 受教了。非常感谢 |
@奇正2019 2020-01-08 09:49:30 据说大唐的科举是最难的,整个唐朝出的进士才一百多人还是三百多人,记得不准确,所以说,李白杜甫等没必要纠结 ----------------------------- 是的,唐朝时科举考试才刚发展不久,分明经科和进士科,进士科最难,明经科较易,因此唐人有谚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三十岁考上明经科,已算是年老,而五十岁登进士第,尚属年轻。 根据历史记载,大唐朝近三百年,进士开科264次,录取进士不足7000人,平均每科仅录取进士26人。 |
@deathlight 2020-01-08 15:50:04 肃, 代 宗还不如 玄宗的能力, 大唐的衰落 是 多方面的,气候,以及经济布局等。即使节度使,潘镇 横行,对 外作战也不差。安禄山其实处在 一个节点上,自身被高尚等一些野心家忽悠了,他根本没有称雄的本钱。他对 江淮的经济,西北的军事实力 都没动摇,自身地区的世家其实都巴不得他早点玩完,内部也矛盾重重。失败 是必然的。 ----------------------------- 是的,安禄山的失败是必然的。他本人的眼光、战略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问题,犯了很多错误。同时,唐朝从玄宗到肃宗也犯了很多错误,否则也不会是后来的那种局面。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19 这样一个开心果,对正沉迷于享乐的晚年李隆基来说,显然是极其配胃口的。 因为他现在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只有快乐。 而安禄山就是那个可以给他带来快乐的人。 天上掉下个安禄山,似一朵重云刚出岫。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搞笑程度超一流…… 他甚至把安禄山当成了居家旅行必备,只要安禄山人在京城,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是要带着安禄山这个搞笑担当——就跟我们现在出门总是带着手机一样。 这样一来,君臣之间的关系自然越来越亲近。 安禄山也抓住机会,大表忠心:臣只是个蕃戎贱臣,主上却对臣如此宠遇,臣没有什么可以报答,只能以死相报。 应该说,后来他的确做到了“以死相报”——只不过死的是无数百姓。 为了取悦皇帝,安禄山甚至装忠诚到了痴愚的程度。 一次安禄山入宫的时候,太子李亨也在。 但他只是拜了皇帝,对太子却没有行礼。 左右连忙提醒他,让他赶紧拜见太子。 然而安禄山却依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表情一本正经得仿佛领导在作报告:臣是胡人,不懂朝中礼仪,臣只知道汰渍洗衣粉,有汰渍,没污渍,但太子是什么?臣真的不知道。 李亨很尴尬。 李隆基见状解释道:太子是朕的接班人,朕百年以后,他就是你的君主。 安禄山脸色变换的速度比红绿灯转换的速度还要快——他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同时扑通一声跪下,一边不停磕头,一边连连谢罪:臣愚钝,一向只知道陛下一人,不知道还有太子,罪该万死…… 李隆基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胡人虽然闹了个大笑话,但有一说一,没有不懂装懂,看来倒也是个实诚人!尤其是那句“一向只知道陛下一人”真的是太实诚了! 不过,安禄山的这番表现尽管大大地取悦了皇帝,但毫无疑问也大大地得罪了太子。 然而有一个人,安禄山是万万不敢得罪的。 杨贵妃。 他知道此时的杨贵妃宠冠后宫,傲视群雌,虽然没有皇后之名,地位却等于是后宫之主。 为了巴结贵妃,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请求比他整整小了16岁的杨贵妃认他为干儿子。 这样的行为,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肯定是不可思议的,但发生在安禄山身上,却如鸡司晨猫叫春狗吃屎那样的自然。 因为这完全符合他的人设——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胡人。 在人们的印象中,安禄山这个人似乎从来不知道任何规则,从来没有任何条条框框,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无所畏…… 因此,李隆基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想不到,朕年过花甲,居然又再次喜当爹了——杨贵妃是干娘,他当然就是干爹了。 此后每次入宫觐见,安禄山都先拜杨贵妃,再拜皇帝。 李隆基很纳闷:你这次序是不是搞反了啊? 安禄山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们胡人都是先母而后父。 这下李隆基释怀了:原来如此啊。 他非但没有觉得安禄山失礼,反而觉得这家伙做事处处都跟常人不一样,一会一个神转折,一会一个脑筋急转弯,真的是太好玩了! 到了安禄山生日那天,李隆基特意给他过生日,还赏了他大量礼物。 三天后,杨贵妃又再次召他入宫,按照胡人的风俗给他做三日洗儿之礼,洗完后又用一个丝绸做的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L号的巨大的襁褓把他包起来,让五十八个宫女抬着他在宫中游乐(注:人数是我估计的,人少了怕抬不动)。 李隆基开始不知道这件事,后来听到宫中的喧笑声,忍不住出去看热闹,这才明白原来是贵妃和安禄山在闹着玩。 不过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还乐得腰都直不起来,又赐给安禄山一大笔洗儿钱。 |
@ty_奇奇434 2020-01-10 15:02:51 大唐盛世,走向没落,实在是令人叹息啊! ----------------------------- 是啊,唐玄宗李隆基要负很大的责任 |
@ciwill 2020-01-10 18:27:21 天涯抽了,好多天没有看到提示更新了,顶帖党 ----------------------------- 多谢老朋友 |
@任立建 2020-01-11 12:02:14 张九龄这个名字起的真好啊 ----------------------------- 有个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也叫张九龄 |
@9夏光年 2020-01-11 13:27:58 顶贴收藏 ----------------------------- 谢谢支持,欢迎常来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20 举行了这种所谓仪式后,安禄山出入宫廷的次数自然就更多了,也更随便了,经常与杨贵妃等人一起进餐,一起游玩,一起打闹,有时甚至通宵不出。 这样一来,难免生出了各种流言蜚语。 然而李隆基对此却并不在意。 宰相肚里都能撑船,他作为皇帝,肚里应该至少能开航母才行,什么东西容不下? 更何况,这事就算是真的,那也不影响什么,既不影响太阳的照常升起,也不影响贵妃的风情万种,更不影响他的身体健康——可能对他的身体还有好处…… 他反而对安禄山越来越器重。 公元748年,他赐给安禄山免死铁券。 两年后,他又加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 异姓将帅封王,这在之前的唐朝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要知道,战功远在安禄山之上的初唐名将李靖、李勣,封爵也只不过是国公而已! 有了好马要配好鞍,有了王爷的头衔当然要配气派的王府。 李隆基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亲自给安禄山在宫城南面的亲仁坊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命有关部门在那里给他修建新宅,还亲笔批示了营造原则八字方针:但穷壮丽,不限财力——只要求壮丽到极点,即使花掉再多的钱也没关系! 之所以要这么做,他的理由很简单:胡人眼光高,别让他笑话我! 宅邸建成后,果然极其奢华,很多装饰用的器具甚至比皇宫用的还要高档! 安禄山搬家的那天,李隆基本来的计划是要去打马球,但在接到安禄山的上表后,他马上改变了行程,亲自到安家捧场,同时命宰相李林甫、陈希烈和大臣们也都一齐前往。 君相齐临,高官满座,这是何等高的规格,这是何等大的荣耀! 之后李隆基又经常带着杨家兄妹一起莅临安禄山家中,与他一起饮宴玩乐。 见皇帝对自己如此宠幸,安禄山趁机请求由他兼任河东(治所今山西太原)节度使。 对他有求必应的李隆基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此时的安禄山,俨然成了李隆基手下的第一红人! 不过,虽然他在皇帝那里可以予取予求,但有一个人却始终令他充满畏惧。 此人就是宰相李林甫。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安禄山自恃有皇帝做靠山,目空一切,趾高气扬,对李林甫这个一天到晚笑眯眯、其貌不扬干巴巴的老头并没有放在眼里。 直到发生了一件事。 那一次,安禄山与李林甫在政事堂商谈有关事宜。 李林甫发现安禄山神色极其傲慢,言谈很不礼貌,牛皮乱吹,唾沫乱飞,便决心给他点颜色看看。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指责安禄山。 他依然面带微笑,依然语气温和,只是在中途假装有事,让人召御史大夫王鉷过来。 见王鉷在李林甫面前毕恭毕敬,走路时是低着头碎步小跑诚惶诚恐一副小学生见老师的样子,奏事时是趴在地上战战兢兢一副大气都不敢出的样子,安禄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为他知道,王鉷是当时著名的酷吏,身兼御史大夫、京兆尹等二十余个重要职务,经办过无数起大案要案,以手段狠辣、冷酷无情而著称,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害人不计其数! 这样一个让朝臣们畏之如虎的狠人,居然对李林甫畏之如虎! 能让孙悟空不敢造次的,只有如来佛;能让王鉷如此服帖的,只有李林甫! 可想而知,李林甫有多么厉害! 安禄山就这样被震住了。 从此,他在李林甫面前再也不敢如此无礼。 而随着与李林甫交往的增多,安禄山越发感觉到此人的深不可测。 |
@奇正2019 2020-01-13 08:37:56 这么多宰相,有名的很多,但是在奸相中,估计老李是最成功的一个 ----------------------------- 是的,李林甫玩心计的水平确实出神入化 |
@长星2016 2020-01-12 17:53:56 jjkkk ----------------------------- 多谢老朋友支持 |
@任立建 2020-01-13 16:11:17 终于更新了 ----------------------------- 正常都是每周一三五更新的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21 安禄山在范阳,自认为天高皇帝远,干了不少不法之事,本以为应该没人知道,但李林甫却往往在与其交谈时不经意中说出来,而且说得比现场直播还要形象,比刑事案卷还要细致:去年的二月三十一日,你是不是抢了一个良家妇女,名叫×××?她二姨的儿子的婶娘的侄子的舅舅的外甥的叔叔的侄女的表姐是不是也叫这个名字?……还有,你在范阳××街××号的宅子里的第三进的西边第二个房间里靠北边墙壁放的五个柜子的从上往下属第二个柜子里的第三层抽屉里放的那个尺寸为4.5*4.75*4.999色号为RAL1021的宝物是违禁物品,你知道吗?……还有你在范阳以北××里处的××山的西面第×个山谷里的第×个山洞中偷偷设置了一个违规的武器仓库,里面有刀××把、枪××支、弓××张、夜壶××只、杜蕾斯××盒…… 即使是在滴水成冰的寒冬,他这些话也能让安禄山惊出一身冷汗。 显然,他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李林甫! 而更令安禄山觉得可怕的是,很多时候他内心的想法从来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李林甫却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显然,他的任何心思也瞒不过李林甫! 从李林甫那里出来的时候,他连脚都是软的,是扶着墙出来的。 他手里扶的是墙,心里服的是李林甫! 当然,李林甫也知道,一个人如果光吃泻药不吃补药身体是吃不消的,对别人如果光示之以威不施之以恩别人也是受不了的,因此他对安禄山经常也有温情的一面。 有一次冬天,安禄山前来汇报工作,李林甫见他衣衫有点单薄,嘴唇有点发紫,讲话有点哆嗦,显得有点怕冷,便马上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他的身上。 这让安禄山很是感动。 从此,安禄山无论什么场合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人面前都从不直呼李林甫的名字,而是尊称他为“十郎”——李林甫在家中排行第十,而“郎”在唐朝通常是奴仆对主人的尊称。 由此可见,安禄山对李林甫有多么尊敬! 朝中有李林甫这样的人物在,安禄山当然不敢掉以轻心。 在回到范阳后,他便派自己的心腹部将刘骆谷常驻京城,以便了解朝廷的动态——更重要的是,了解李林甫的动态。 每次刘骆谷从京城回来,安禄山问的第一句话总是这样的:十郎说了什么? 如果李林甫称赞他,他就会眉开眼笑;如果李林甫说要他注意点,他就会眉头紧锁:哎呀,我死定了! 事实上,李林甫之所以能收服安禄山,除了以上的手段,还有利诱。 两人有不少共同的利益。 比如在太子的问题上,两人的立场就相当一致。 前面说过,安禄山为了向皇帝表忠心,曾故意对太子李亨无礼,得罪了太子,这让他常常担心以后李隆基死了,李亨上台后会对自己实施报复。 而李林甫也有同样的担心。 比起安禄山,他和太子之间的积怨更深。 此事还得从多年前说起。 李隆基最初所立的太子其实并不是第三子李亨,而是他的次子李瑛。 但后来随着其母赵丽妃的去世和武惠妃的得宠,李瑛的太子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武惠妃经常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怂恿皇帝废掉李瑛,改立自己所生的寿王李瑁。 李林甫是靠着武惠妃的暗中帮助才当上宰相的,当然也站在武惠妃这一边。 然而由于当时的首席宰相张九龄的坚决反对,李隆基一时拿不定主意。 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 武惠妃心急如焚。 怎么办? 总不能啥也不做,等天上打雷把李瑛劈死吧? 于是,她做了一件傻事。 |
|
@江东一户侯 2020-01-15 10:22:09 @云淡心远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多谢老朋友打赏 |
@wangmingsong2011 2020-01-15 12:04:11 胡萝卜加大棒,现代人我们可能见得多,觉得稀松平常。但,只能说,这个道理古今同。 ----------------------------- 恒古不变 |
@ciwill 2020-01-15 12:49:23 顶帖党 ----------------------------- 多谢老朋友支持 |
@长星2016 2020-01-15 17:10:01 顶帖 ----------------------------- 多谢老朋友支持 |
@奇正2019 2020-01-16 00:24:21 这里才发现李林甫是军统的头子 ----------------------------- 李林甫确实擅长掌握各种情报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22 武惠妃偷偷派自己的心腹宦官给张九龄传话:只要你这次肯帮我,我一定会让你长期担任宰相。 可她错了。 蒙脱石散对腹泻患者也许是有效的,但对便秘患者来说,却不仅无效,反而有极大的害处;她这种方式对李林甫这样的人也许是有用的,但对张九龄这样的人来说,却不仅没用,反而有极大的反作用。 张九龄非但不领情,还勃然大怒:武惠妃,你真是狗眼看人低,别自己是个蛆,就以为全世界是个大粪坑! 随后他将武惠妃的这句话原原本本都告诉了李隆基。 后妃明目张胆地和宰相串联,这显然极大地触犯了李隆基的忌讳。 此后,李隆基虽然对武惠妃还是那么宠爱,但却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 就这样,凭借武惠妃的乌龙助攻和张九龄的临门一脚,李瑛算是涉险过了这一关。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张九龄就罢相了,李林甫成为了新的首席宰相。 失去保护伞的李瑛,顿时变得和失去顶梁柱的房子一样脆弱。 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当然不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在他的策划下,武惠妃对李瑛发动了致命的一击。 她假称宫中发现了盗贼,命人召太子李瑛以及与太子关系亲密的鄂王李瑶(李隆基第五子)、光王李琚(李隆基第八子)立即入宫平叛,同时却又派人告知李隆基,说李瑛会同李瑶、李琚三人发动武装兵变。 李隆基赶紧派人前去查看,果然发现李瑛等人全副武装出现在了皇宫。 捉奸在床,人赃俱获,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李隆基终于再也遏制不住他心中的怒火了。 盛怒之下,他下令将李瑛等人废为庶人,接着又将三人赐死。 不知是不是因为做了亏心事,武惠妃不久也去世了。 之后李林甫多次劝李隆基立寿王李瑁为太子,但李隆基却一直犹豫不决。 毕竟,李瑛死了,按照原则,应该继位的是他的第三子忠王李玙,而不是第十八子李瑁;且李玙的长子李俶(chù)是他的长孙,聪明仁爱,颇受他的喜爱;且李瑁小时候一直由宁王李宪(李隆基的大哥)抚养,感情深厚,而李隆基对宁王这个本来可以当皇帝的人(李宪曾经被唐睿宗李旦立为过太子)内心一直是十分猜忌的…… 他思来想去,始终无法做出决定。 最后还是高力士一锤定音:只要依年龄大的立,谁会有意见呢? 就这样,时年28岁的忠王李玙(六年后更名为李亨)被立为了新的太子。 这显然是李林甫所不希望看到的。 他一直是寿王李瑁最坚定的支持者,也一直是新太子最坚决的反对者,将来李亨继位后,他会有好果子吃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这成了李林甫的一块心病。 从此,他一直处心积虑地想要废掉李亨。 不过,由于李亨为人极为低调,做事极为谨慎,从不多喝一口酒,从不乱泡一个妞,他在之后几年时间里竟然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李林甫决定改变策略。 踢球,如果中路打不开局面,那就改从边路攻击;整人,如果本人找不到破绽,那就改从家人入手。 李林甫瞄准的突破口,是太子的小舅子韦坚。 韦坚出身于关中望族京兆韦氏,为人精明能干,在江淮转运使任上政绩突出,为缓解当时的财政紧张问题出了不少力,很得李隆基的欢心,因而被加封为散骑常侍,同时又兼任了水陆转运使等多个重要官职,加上他又与当时和李林甫搭档的另一个宰相李适之打得火热,一时间在朝中炙手可热,大有入相之势。 李林甫对他非常猜忌,便用明升暗降之计,推荐他担任刑部尚书,同时免掉了他其余的所有职务。 韦坚因而对李林甫恨之入骨。 和韦坚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时任河西、陇右节度使的大将皇甫惟明。 |
|
因春节临近,本帖将暂停更新。预计于2月5日左右恢复更新。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
@Ridiculogical 2020-01-17 14:24:39 拜个早年 ----------------------------- 多谢 |
@ciwill 2020-01-17 17:46:26 致意楼主! ----------------------------- 多谢老朋友 |
@只为看贴不回贴 2020-01-19 14:02:26 有书了吗?这个好看 ----------------------------- 这个帖子才刚写了两三万字,出版还早。 不过另外几本书《彪悍南北朝之十六国风云》、《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双雄会》、《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都出版了,当当京东天猫都有售 |
@奇正2019 2020-01-18 23:44:54 楼主新年快乐!哈哈!给楼主拜个早年, ----------------------------- 多谢老朋友。也给你拜个早年 |
@wangmingsong2011 2020-01-20 20:56:09 拜个早年! ----------------------------- 谢谢,也给王兄拜个早年 |
@长星2016 2020-01-21 10:48:31 拜个早年 ----------------------------- 多谢老朋友。也提前祝你新年快乐 |
@任立建 2020-01-21 22:24:49 有武汉的朋友吗?? ----------------------------- 应该有吧。希望能早日平静下来。 |
@平原_明月 2020-01-23 03:13:04 上月出来一个比较有趣的爆料,宇文邕尸骨测的的Y染色体,与之前复旦测的拓跋氏后人隋朝元威的Y染结果一致,同为C3*-DYS448del. 符合众多样本所证实的核心鲜卑父系。 之前考证宇文鲜卑的来源一向根据【魏书】所说,被认为是匈奴种。原来魏书真是高齐在人身攻击对家是“尔乃:)蛮:)夷”。 ----------------------------- 是啊,按照魏书记载,传统上都认为宇文部是鲜卑化匈奴人。 |
除夕的祝福必须送给武汉的同学们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希望能平安渡过难关! |
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安康 |
@任立建 2020-01-27 23:06:43 上来看看 ----------------------------- 多谢老朋友关注。预计2月5日左右恢复更新 |
@江东一户侯 2020-01-29 19:09:23 @云淡心远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多谢老朋友打赏。祝新年快乐 |
@奇正2019 2020-01-29 21:11:20 楼主新年快乐 ----------------------------- 多谢老朋友。也祝你新年快乐 |
@长星2016 2020-01-31 16:42:19 上来看看 ----------------------------- 谢谢。过五天来看,应该会有更新了 |
@一笑而过不是输 2020-01-31 23:28:59 记号。。。有趣 ----------------------------- 过奖,我会继续用心写下去的 |
@海州书生 2020-02-03 17:33:43 后半生走下坡路,醉生梦死得过且过。 ----------------------------- 是的,唐朝的后半生确实一直在走下坡路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
NO.23 皇甫惟明是太子多年前的老友,与韦坚的关系更是好到了可以“剔牙不捂嘴,放屁不脸红”的程度。 他对李林甫的专权也极其不满,便借着入朝报捷的机会,委婉地劝李隆基罢免李林甫。 没想到他的这番谏言很快就传到了耳目众多的李林甫那里。 犯林甫者,虽远必诛! 李林甫当即下了决心,一定要设法把此人搞下去。 他命自己的心腹御史中丞杨慎矜密切监视皇甫惟明及其好友韦坚等人的一举一动。 很快,他就有了收获。 杨慎矜发现,这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韦坚先是与出游的太子李亨在大街上会面,接着又在一处道观里与皇甫惟明碰了头。 至于他们说了什么,由于当时没有窃听器,没有人知道。 李林甫也不知道。 不过,在他看来,他也不需要知道这么多——就像一个人要开车,并不需要知道汽车发动机里的曲轴是什么材料用什么工艺生产出来的一样。 他先是授意杨慎矜上表弹劾韦坚和皇甫惟明,理由是韦坚作为外戚,不应与边将交往,随后他又亲自出马,将此事定性为韦坚和皇甫惟明勾结,企图发动政变,密谋拥立太子提前上台。 果然,这触动了李隆基最敏感的神经。 老女人最忌讳的是别人说她老,做小三的最忌讳的是别人说小三,当初通过政变上台的李隆基最忌讳的是别人搞政变! 他当即勃然大怒,下令将韦坚和皇甫惟明两人逮捕下狱,严加审查。 李林甫命杨慎矜、王鉷等人成立专案组,指示他们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不,没有证据也要创造证据,务必将此案办成铁案,务必把太子给拉下马! 然而他的如意算盘却落了空。 原来,李隆基在冷静下来后,觉得此事还是不宜搞大。 毕竟,他已经很老了,不想再折腾了,也经不起折腾了——废立太子这件事不仅费神费脑费精力,还费儿子,他已经经历过了一次,实在没有精力再来一次了。 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把韦坚和皇甫惟明贬官赶出京城,让他们失去搞政变的本钱,借此警告一下太子就算了吧。 于是,他下诏以钻营跑官的罪名将韦坚贬为缙云(今浙江丽水)太守,以离间君臣的罪名把皇甫惟明贬为播川(今贵州遵义)太守。 本来此事也就算过去了。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李隆基想大事化小而韦坚的家人却偏偏要无事生非。 半年后,韦坚的两个弟弟又上奏为自己的哥哥鸣冤——说韦坚没有跑官,还在奏章中把太子也牵扯了进去——说太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他们哪知道,皇帝之所以要处理韦坚,就是冲着太子来的! 好在李亨没那么糊涂。 应该说,他对自己面临的处境还是认识得很到位的。 他知道,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做对了,也许还有可能转危为安,做错了……人生有时候,是不允许做错的。 因此,他的反应非常迅速,甩掉自己的妻子比甩鼻涕还要快。 他不仅马上宣布和韦妃离婚,跟韦家划清了界限,还请求皇上千万不要因为这些人与自己的关系而破坏法规。 果然如他所料,韦氏兄弟的举动再次惹恼了李隆基。 给你们台阶下你们不要,偏要把自己放在火上烤,那好,我成全你们! 就这样,韦坚再被贬为江夏(今湖北武汉)别驾,他那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兄弟则被流放岭南。 之后,李林甫趁着皇帝在气头上,又把曾与他做对的李适之(当时李适之已辞去了宰相职务)也拖下了水,进言说李适之也是韦坚一党。 于是,韦坚又被改判为流放临封(今广东封开县),李适之则被贬为宜春(今江西宜春)太守,数十个与他们有关系的朝臣也都纷纷被贬谪。 不过,李亨总算是逃过了一劫。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竟然又再次被卷入到了漩涡之中! |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7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