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激扬唐朝:牛人们的精彩故事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激扬唐朝:牛人们的精彩故事[第5页] |
作者:青山万马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李世民认为山西资源丰富,不应该弃守,表示自己愿意带兵去打败刘武周。 危难见英雄,在己方屡屡受挫的情况下,李世民的话让李渊重拾信心,他调拨大量人马给李世民,唐军再次出征。 上次宋金刚打败了裴寂带领的部队,现在李世民来了,情况会发生改变吗? 事实证明,换帅有效。 李世民智勇双全,军事经验比裴寂丰富多了,遇到宋金刚部队后,李世民没有急着开打,而是先干了一件事:安抚百姓。 双方军队在柏壁(山西新绛一带)对抗,那时候兵荒马乱,老百姓为了自保都躲了起来,李世民带兵来到后,先派人安抚百姓。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唐军的控制区域内可以有安定的生活,因此很多老百姓来到唐军这边,农业生产得以恢复,百姓们上交了部分粮食,唐军不用再担心补给问题。 宋金刚当然不愿意看到唐军变强,他派兵去挑战,想破坏唐军的发展,但是李世民不给他机会,唐军前期以坚守为主,宋金刚求战不得,无可奈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了解宋金刚那边的情况,李世民有一次带人去前线侦察。 万万没想到,此行遇到了不小的风险。 李世民带着少量士兵在山头上观察,不料对手很警觉,宋金刚的士兵们发现了他们,围了上来。 敌人数量远多于己方,事态紧急。 这时李世民拿出了克敌法宝:高超的箭术。 只见他拈弓搭箭,一箭将敌人带队的军官射落马下,敌兵吓得不敢再追,李世民等人从容离开。 据史书记载,李世民的箭术非常厉害,后来当上皇帝后,他曾经对猛将尉迟恭说:“我拿弓箭,你用马槊护卫,再多的敌人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不过这时尉迟恭还不在李世民这边,他正在为宋金刚效力。 勇猛过人的尉迟恭,给唐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唐军和刘武周一方在多地对抗,李世民和宋金刚在柏壁对峙,唐将李孝基带兵前往夏县(山西运城一带),攻打刘武周的下属吕崇茂,眼看吕崇茂快垮了,宋金刚派尉迟恭带兵去支援他。 尉迟恭是初唐赫赫有名的武将,武艺高强,擅长用马槊,他带兵迅速赶到夏县,突袭李孝基部队的后方。 李孝基正盯着吕崇茂,没想到自己的后方会遭到攻击,李孝基大败。 事情到这还没结束。 做事需要有全局观,宋金刚注意到夏县的战事,李世民也在关注,得知尉迟恭袭击李孝基后,李世民马上做出了安排。 宋金刚需要有足够的兵力和唐军对峙,李世民估计尉迟恭部队很快会赶回宋金刚那里,特意派人去中途截击尉迟恭。 预判对手的行动很重要,李世民估计的没错,尉迟恭在打败李孝基后,马上原路返回,结果被李世民派来的秦叔宝部队截住了。 秦叔宝和尉迟恭都是猛将,不过秦叔宝是有备而来,尉迟恭吃了亏,战败而走。 经过这一轮交战,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但是唐军在物资补给方面远胜对手。 唐军安抚百姓,维持秩序,所以来唐军这边的百姓越来越多,百姓正常纳粮,唐军有稳定的物资供给,形成了良性循环。 宋金刚就差远了,他没有长期规划,靠抢掠筹集军粮,这自然难以长久,因此宋金刚急着找唐军决战。 |
晚上好,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
晚上好,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
对手希望你做的,最好不要去做,因为这是对手期望的。 李世民看透了宋金刚的想法,因此他选择坚守不战,时不时派小分队袭击对手,把宋金刚搞的不得安宁。 一天天过去,宋金刚前期抢来的粮食快吃完了,吃过亏的百姓躲了起来,宋金刚部队很难再抢到粮食。 人是铁,饭是钢。没粮食是撑不下去的,宋金刚只好撤军。 李世民等的就是这时候,立即带领主力出击。 由于吃不饱,宋金刚部队的状态已经下滑,很快被唐军击溃,唐军一路追击,一天追了一百多公里。 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一天跑一百公里是很累的,唐军人困马乏,有人提议歇一歇。 这也情有可原,但是李世民觉得不能给宋金刚喘息的机会,带头追击,唐军又追上去把对手一顿暴打,宋金刚带着最后的二万人马狼狈逃到介休城(山西晋中一带)。 到了介休城以后,宋金刚不想再跑了,他让部队在城外摆开了架势。 跑了这么远的路,双方都很疲惫,现在拼的就是意志力。 李世民先派李世绩带人出击。 李世绩,初唐名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李世绩起初在瓦岗军里任职,此人头脑过人,当时瓦岗军还在和隋军对抗,李世绩敏锐地看到了黎阳粮仓的重要性,劝李密派兵攻占了黎阳粮仓,然后对外发放粮食,引来大批人投奔瓦岗军,瓦岗军的规模得以迅速扩大。 不仅智商高,李世绩的情商也很高。 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被迫投奔了李渊,那时李密的很多地盘还在李世绩的控制下,李世绩也打算投奔唐军,但他没有把移交地盘的功劳占为己有,而是以李密的名义把地盘交给了唐军。 不夺他人之功,李世绩很大气,李渊得知实情后对他赞赏有加,这次讨伐宋金刚,李世绩就在李世民的队伍里。 李世绩奉命首先带队攻击,但宋金刚一方仍有一战之力,李世绩没有占到上风,宋金刚仿佛看到了翻盘的希望。 不过李世民没有给他机会。 在宋金刚部队和李世绩等人激斗之时,李世民带兵绕到敌人身后,发起突击,宋金刚部队腹背受敌,损失惨重,宋金刚本人落荒而逃。 宋金刚跑了,介休城里还有他的部分人马,在宋金刚离开后,尉迟恭成了最高指挥官。 纵使尉迟恭再勇猛,他们这点人也挡不住唐军,李世民有爱才之心,派人去劝降,尉迟恭就率众加入了唐军,唐军再添一员虎将。 这次大战直接扭转了局势,宋金刚的战败让刘武周损失了大量人马,他俩怕唐军打过来,相继逃走了,晋阳等地再次回到唐军手里。 |
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
晚上好,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
打败宋金刚和刘武周后,唐军的北面暂时安全了可以集中力量征讨潼关以东的割据势力。 隋唐实行两都制,长安是都城,洛阳是东都,两地都很重要,现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在唐军手里,唐军要想统一天下,占据洛阳的王世充自然就成了打击对象,李渊派李世民率领大军出征。 王世充心里也有数,他让族人分兵把守各地,做出了防御姿态。 一场关系天下大局的大战即将爆发! 万万没想到,开战后不久,李世民就遇到了危险! 像往常一样,李世民带着少量人马在前线观察敌情,不料偶遇了王世充的大队人马,王世充喜出望外,马上派兵围了上去。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李世民既然敢出来侦察,自然是有底气的,他又使出高超的箭术,连续射杀敌兵,并活捉了一个敌将。 以少打多还这么猛,这谁扛得住?王世充不敢再战,下令撤退。 从这次遭遇战可以看出,王世充的作战意志不够坚定,狭路相逢勇者胜,他在胆识方面似乎差了一点。 这次遭遇战也让李世民对敌人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天他就带着数万人马逼近王世充设防的慈涧,王世充没有选择开打,再次撤退。 在这次大战中,王世充犯了几个错误,他让族人分兵把守各地,导致兵力分散,同时他又不敢在外围和唐军开打,一步步退回洛阳,王世充步步后撤的行动打击了己方的士气,不少下属认为前途无望,纷纷向唐军投降,唐军轻松逼近洛阳。 当然,向唐军投降的人里也有一些投机分子,比如刘武周的下属寻相,刘武周败逃之际,寻相归顺了唐军,不久后他又跑了,这引起了唐军众将的疑虑,他们不再相信降将,把同样来自刘武周阵营的尉迟恭抓了起来,建议李世民处死尉迟恭,避免以后出乱子。 如果李世民听了他们的,大唐就少了一员虎将了。 凡事不可以偏概全,虽然尉迟恭和寻相以前都为刘武周效力,但寻相逃走不代表尉迟恭也想逃。李世民认为尉迟恭要是有这种想法,他早就和寻相一起跑了。 但是尉迟恭已经被唐军将领们抓起来了,下一步怎么办? 李世民决定以诚待人。 他放了尉迟恭,给他一些财物,对他说:大丈夫别为了一些嫌隙耿耿于怀,我不会因为流言蜚语谋害你,如果你真要离开,送你一些财物,不枉我们共事一场。 尉迟恭十分感动,表示愿意继续为唐军效力,一次误会得以圆满化解。 人无信不立,以诚信待人,才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事实证明,尉迟恭没有跳槽的想法,在不久后的一次战斗中,他立了大功。 当时李世民带兵和王世充一方激战,王世充这边也有高手,大将单雄信一马当先,拿着马槊直接冲向李世民。 马槊是一种类似长枪的兵器,隋唐时期很多将领喜欢骑着马使用马槊,单雄信就是个中好手,如果被他冲到李世民身边,李世民可能有危险。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单雄信的马槊虽强,但是尉迟恭比他更厉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恭策马狂奔,用马槊将单雄信挑落马下。 高手过招就是这么快,猛将单雄信的败退打击了王世充部队的士气,唐军乘机猛攻,王世充落荒而逃。 尉迟恭一战成名,但有人不服。 此人正是李世民的四弟李元吉。 李元吉觉得自己才是用马槊的行家里手,要和尉迟恭比一比,为了避免误伤,李元吉提议下掉马槊前端的尖刃。 没想到艺高人胆大的尉迟恭直接来了一句:我下尖刃,王爷就不用下了。 霸气侧漏。 李元吉不服,拿起马槊冲过来,尉迟恭用事实证明自己没说大话,他灵活闪避,李元吉屡刺不中。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为了让李元吉心服口服,李世民让他们再比一次,要求尉迟恭空手夺白刃,尉迟恭轻松夺下了李元吉手里的马槊,让李元吉惊叹不已。 |
上次的战败让王世充陷入了被动,他的地盘不断丢失,控制范围逐步缩小,为了自保,王世充派人去找窦建德求援。 当时窦建德占据了河北很多地方,实力强劲,考虑到唇亡齿寒的道理,窦建德决定带兵去救王世充。 这对唐军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要同时对付两个强敌,不过窦建德部队过来需要时间,在那之前,唐军和王世充又大战了一次。 双方军队隔河对峙,这次王世充下了血本,带出来数万人马,想搏一次。 李世民看透了对手的心思,先派大将屈突通带步兵攻击敌人,约定以放烟火为信号。 过河开打之后,屈突通点起烟火,李世民带领骑兵冲上来,和屈突通联手攻击敌人。 李世民打仗喜欢测试敌人的防御强度,这次也不例外,他带领骑兵冲锋在前,像一把尖刀一样打穿了敌人的防线。 这种打法很厉害,但也有不小的风险。 战场上很混乱,李世民在冲锋时和卫队走散了,只有下属丘行恭没有跟丢,王世充见状大意,马上派兵来追。 混战之中,李世民的马被射杀了,无法快速移动,敌人越来越近,情况危急。 这时丘行恭出手了,他例不虚发,先用弓箭把追兵一一射倒。 面对这样的神箭手,王世充的士兵们怕了,不敢追太近。 这时丘行恭把自己的马让给李世民,然后丘行恭拿着大刀在前面杀敌开路,硬是杀出了重围,保护李世民回到唐军阵中。 由此可见,唐军里有不少猛人,能在关键时候力挽狂澜。 在唐军的奋战下,王世充想扳回一局的计划落空了,在损失了数千人之后,王世充只好退回洛阳城里,无力再和唐军对攻。 王世充不敢出来了,这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唐军怎么攻进城呢? 洛阳城有完备的防御设施,王世充采取坚守策略后,唐军也难以攻进去,过了一段时间后,唐军里有人提议撤回去休息。 将士们都很辛苦,但是现在王世充手里只剩下洛阳城了,如果就此撤退,王世充可能东山再起,因此李世民坚持继续攻城。 与此同时,想支援王世充的窦建德部队也在急速赶来,窦建德带着十几万大军已经赶到了成皋(河南荥阳一带),距离洛阳只有一百公里左右。 自己带来这么多人,加上王世充的人马,窦建德觉得己方很有优势,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他特意写信给李世民,劝唐军退回关中,把河南的地盘还给王世充。 窦建德的到来出乎唐军的意料,李世民马上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对策。 一个强敌还没打垮,又来一个强敌,很多人产生了畏难情绪,建议撤退。 按常理来说,以一敌二的确有难度,但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李世民的下属薛收认为王世充快完蛋了,不能让窦建德赶到洛阳,一旦让他俩形成合力,打败他们的难度更大,不如先在成皋打败窦建德,只要窦建德败了,王世充肯定会投降。 李世民深以为然,唐军由此定下了一个重要战略:首先截击窦建德! 当然,王世充这边也不能不管,李世民留下屈突通等人围住洛阳,自己带领部分人马向东赶往虎牢关(河南荥阳一带),截击窦建德。 虎牢关是洛阳东面的咽喉要道,三国演义里的“三英战吕布”就发生在这里,数百年后唐军和窦建德部队又在这里展开了激战。 |
谢谢大家,你们的支持是我继续更新的动力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