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激扬唐朝:牛人们的精彩故事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激扬唐朝:牛人们的精彩故事[第7页] |
作者:青山万马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第5节 李世民手下有哪些人才? 李世民之所以能立下这么多战功,除了他的个人能力突出以外,他手下的人才也发挥了不少作用,这一节我们来介绍一下:李世民手下有哪些人才? 先从武将说起。 初唐著名猛将尉迟敬德,他是山西朔州人,少年时以打铁为生,后来去参军,因为打仗勇猛被刘武周看中,被刘武周拉拢过去,在他军中任职。 后来刘武周在唐军的打击之下,带着少数人逃往东突厥的地盘,尉迟敬德被抛弃了,面对唐军强大的攻势,他无力抵挡,就向李世民投降了。 李世民没有因为尉迟敬德来自敌军而怀疑他,而是对他十分信任,尉迟敬德十分感激,从此忠心地为李世民做事。 尉迟敬德武艺过人,不仅擅长使用马槊,而且在战斗中能巧妙的避开敌人刺来的马槊,每次打仗的时候,敌人用马槊刺他,都难以伤到他,反而被他夺去马槊,反刺敌人。 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也是用马槊的高手,听说了尉迟敬德的大名之后,有点不服,就找到尉迟敬德,要和他单挑,分个高下。 为了避免误伤,李元吉提出,双方各自把马槊上的刃去掉,只用竿子来比试。 没想到尉迟敬德艺高人胆大,直接说:“有刃也伤不到我,您不用去刃,我去刃就行了。” 太嚣张了,李元吉大怒,举槊来刺,然而多个回合结束之后,李元吉竟然真的伤不到尉迟敬德分毫。 当时李世民在旁边观战,就问尉迟敬德:“夺槊和避槊,哪个更难?”尉迟敬德说:“夺槊更难。”李世民估计想敲打敲打李元吉,就命尉迟敬德去夺李元吉的槊。 李元吉不甘示弱,跃马挺槊,直刺尉迟敬德,然而尉迟敬德在马槊使用上已经到了大师级别,不一会儿功夫,三次夺下李元吉的马槊。 李元吉也算一个骁将,但是遇到尉迟敬德,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尉迟敬德不仅马槊用的好,而且勇气过人,曾经做过万军之中取敌将之马的壮举。 那是在唐军和王世充对战的时候,王世充的侄子王琬骑的是隋炀帝的御马,那匹马很健壮,是一匹良驹,王琬骑着该马,在阵前来回炫耀。 李世民是爱马之人,看到之后,忍不住赞叹一句:“真是匹好马!” 没想到身边的尉迟敬德听到之后,直接请命,表示愿意去夺得该马。 李世民吃了一惊,但是他信任尉迟敬德,既然他敢这么说,应该有一定的把握,于是同意了。 于是尉迟敬德带上两个人,总共三个人,三匹马,直冲敌军! 当时的场面十分惊人,就像当年关羽单骑取颜良一样,众目睽睽之下,尉迟敬德冲到敌军阵前,抓住王琬,夺走了他的马,敌军有很多人,但没有人敢拦住他。 万军之中取敌将之马,如探囊取物尔! 接着来说李靖,他原名李药师,是雍州人(今天的宁夏、青海附近),他的名字和托塔天王一样,不过那是神话人物,而这位是战功赫赫的唐朝名将。 李靖出身官宦世家,他祖父当过刺史,父亲当过太守,他的舅舅更有名,就是隋朝猛将韩擒虎。 李靖身材高大,文武双全,韩擒虎很欣赏这个外甥,喜欢和他讨论军事问题,李靖经常能提出过人的见解,连名将韩擒虎都夸他说:“只有和李靖才谈得来孙子、吴起的兵法。” 不仅起点高,李靖的能力也很强,他起初在隋朝为官,由于办事得力,得到隋朝重臣杨素的欣赏,杨素甚至有一次摸着自己的位子说:“将来李靖会坐到这个位子上。” 个人条件优异,受人器重,李靖的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 然而世事难料,由于隋炀帝滥用民力,隋朝繁荣的局面急转直下,李靖的个人命运也变得前途未卜。 虽然局势动荡,但是李靖对隋朝还是很忠心的,当时李渊在山西北部对抗突厥,李靖奉命去前线察看,他发现李渊有推翻隋朝,统一天下的志向,立即赶往隋炀帝所在的江都(今天的江苏扬州一带),准备把这个情况报告给隋炀帝。 但是那时兵荒马乱,道路不通,李靖走到长安就被迫停了下来。 后来李渊率军攻下了长安,抓到了李靖,就准备把这个打自己小报告的人给斩了。 当时刀都快要架到脖子上了,生死之际,李靖对李渊大呼一声:“您发起义兵,是想为天下消除暴乱,为什么要因为私人恩怨杀壮士呢?” 死到临头还能说出这样有胆气的话来,是条汉子,李渊不由得一愣,开始有点欣赏他。 李世民知道李靖是个人才,赶紧为他求情,经过仔细考虑之后,李渊最终决定放了李靖,并让他做了李世民的下属。 |
谢谢大家,你们的支持是我继续更新的动力 |
晚上好,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
接下来介绍初唐名将徐世绩,他是山东人,家境殷实,为人豪爽仗义,乐善好施。 翟让组织瓦岗军的时候,徐世绩就去入伙了,从此一直在瓦岗军里作战,后来李密成了瓦岗军的领袖,徐世绩就在他手下做事。 徐世绩为人深明大义,从不贪功。李密向李渊投降之时,徐世绩手下还握有很多地盘,如果他以个人名义率众投降,以他带来的大量人口和土地,李渊必定会重赏他。 但是徐世绩没有这样做,而是以李密的名义献降表给李渊,徐世绩对下属说:“魏公(李密)已经归顺大唐,我所掌握的土地和人口,是属于魏公的,我如果自己去向大唐上表投降,就是为自己邀功,我耻于这样做,所以我决定把土地和人口情况报告魏公,让魏公献给大唐,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 李渊听说此事之后,大为感动,认为徐世绩非常忠诚。徐世绩归顺大唐之后,就长期追随李世民在外作战。 接下来说说大名鼎鼎的程咬金,他是济州人(今天的山东省西南部一带),是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将。 程咬金是隋末唐初著名猛人,传说他的“三板斧”很厉害,但其实他的惯用武器和尉迟敬德一样,也是马槊。 隋朝末年,天下动荡,为了保卫家乡不受盗贼侵扰,程咬金聚集了数百人,一起保护家乡,后来加入了李密率领的瓦岗军。 程咬金以作战勇猛闻名,当时李密在瓦岗军里选出八千勇士,分别由四位猛将统领,当作瓦岗军的精锐力量,而程咬金就是其中一个统领,可见他的厉害。 程咬金在战场上曾经做过一件事,霸气程度足以和夏侯惇拔矢啖睛相比。 那是在瓦岗军和王世充对战的时候,程咬金和裴行俨一起率军出击,裴行俨冲在前面,不慎中箭落马,王世充的士兵立即围了上来。 程咬金随后赶到,杀退众人,救起裴行俨往回走,这时王世充的骑兵追过来,一槊刺来,刺穿了程咬金的身体。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肯定是顶不住了。 然而程咬金的确是狠人,他竟然转过身来,发力折断了追兵的马槊,把追兵一刀斩落,此情此景,把敌人吓的不敢再追,程咬金于是和裴行俨安全的回到了军中。 后来瓦岗军被王世充击溃,李密逃走,程咬金等猛将来不及转移,被迫在王世充手下效力。 王世充心胸狭窄,喜欢搞武术,这让程咬金他们很看不惯,于是程咬金和秦叔宝等人找了个机会,临阵加入了唐军,王世充当然不甘心,但是由于忌惮他们的勇武,也不敢追击他们。 下面介绍秦叔宝,他是齐州历城人(今天的山东济南一带),武艺高强,曾经在隋朝名将护儿手下任职。 当时秦叔宝的母亲去世了,来护儿特意派人去吊唁,下属就问来护儿:“部队里其他人有丧事您都没怎么问过,为什么偏偏派人去慰问秦叔宝?” 来护儿说:“此人勇武绝伦,且胸怀大志,非一般人可比。” 后来秦叔宝加入了王世充的队伍,但是王世充虚伪多诈的作风让他很不喜欢,于是他和程咬金等猛将约好,在和唐军对峙之时,骑马从己方军阵里离开,离开百步之后,下马遥拜王世充说:“谢谢您的礼遇,但我们无法为你做事,就此别过。”王世充气的半死,但也不敢追他们,秦叔宝就这样加入了唐军。 接着来说初唐猛将罗士信,他和秦叔宝是同乡,武艺过人,他的经历和秦叔宝类似,起初也加入了隋军,在张须陀手下任职。 罗士信十分骁勇,加入张须陀的部队时才十四岁,虽然年纪小,但是积极要求参加战斗。 张须陀看了他一眼说:“你小子估计连穿铠甲的力气都没有,凭什么去杀敌?” 罗士信闻言大怒,穿上2件铠甲,带上弓箭,骑在马上耀武扬威,张须陀看他有两下子,特意准许他以后参加战斗。 不久之后,张须陀部队就遇到了敌人。 当时敌人阵型刚刚摆好,罗士信已经杀到眼前,一会功夫就刺倒多人,杀死一人,强悍的战斗力让敌人愕然不已,张须陀于是乘机率军进攻,大胜而归。 后来几经辗转,罗士信加入了唐军,多次立下功劳。 |
晚上好,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
接着我们来聊聊李世民手下杰出的文臣。 公元621年,当时还是秦王身份的李世民奉命出征,击溃窦建德部队,俘虏王世充,一举打败两大强敌,立下大功,唐高祖李渊非常高兴,给李世民封了一个前无古人的职位:“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地位很高,高于一般的王公,拥有自己的“天策府”,可以“自置官属”。 “自置官属”指的是李世民有权自己招揽人才,到天策府里任职,这一点非常重要,任何时候,人才都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从此李世民可以名正言顺的集聚人才。 李世民自然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很快招募了大批优秀人才进入天策府,当时的天策府可以说是“群星璀璨”。 文: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杜淹、虞世南等 武:尉迟敬德、李靖、徐世绩、程咬金、秦叔宝、候君集、罗士信等 这些人可以说是初唐时代的“全明星阵容”。 房玄龄,原名叫房乔,玄龄是他的字,山东临淄人,从小就聪明博学,熟读经史,18岁就成了进士,担任羽骑尉(隋朝的一种低级武官)。 李世民是在攻打渭水附近时遇到房玄龄的,当时李世民已经颇有名气,房玄龄认为他是一名英主,所以特地去求见他,两人一见如故,房玄龄从此在李世民手下任职。 房玄龄对李世民很忠心,他有三个优点。 一是为李世民积极招募人才。每次打了胜仗,别人都是急着去抢财宝,而房玄龄很有责任心,他第一时间去搜罗人才,为李世民充实人才库。 二是写文章厉害。房玄龄写文章,可以说是又快又好,每次让他写奏章,他都能迅速完成,而且言简意赅,都不用打草稿,这一点很厉害,连李渊都说:“房玄龄每次帮我儿子写奏章说事情,都能理解人心,看他的奏章,就算隔着千里之外,也像在面对面交流一样”。 三是擅长谋略。凡事谋定而后动,房玄龄头脑灵活,擅长谋划,但是有时因为想太多,难以决断。 这时就体现出李世民用人的高明之处了,每个人都是有长处有短处,李世民用人比较合理,尽量让大家扬长避短,当房玄龄犹豫不决的时候,李世民往往会把杜如晦请来,杜如晦擅长决断,把房玄龄的几个方案稍加分析之后,迅速选出最佳方案,这就是有名的“房谋杜断”。 杜如晦,杜陵人(今天的西安市附近),年轻的时候就博览群书,志向远大,做事果断,隋朝时曾经参加吏部的选拔考试,吏部官员觉得他很有才能,让他担任县尉,杜如晦见隋朝统治混乱,直接放弃了这个机会。 后来李渊拿下长安,李世民让杜如晦担任他秦王府的参军(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当时关中初定,人才紧缺,李渊为了派人去稳定各地,从秦王府里抽调走了很多人,杜如晦也在抽调名单上。 李世民因为自己的秦王府里已经被调走了很多人,所以再调走一个杜如晦,本来没有太在意,这时房玄龄发话了。 房玄龄说:“一般的人调走都不可惜,但杜如晦不一样,如果大王你一辈子只想守住封地,那要不要杜如晦无所谓;如果大王你想管理天下,失去杜如晦这样有才能的人就可惜了。” 这番话点醒了李世民,他立即上书,把杜如晦留在了秦王府。 长孙无忌,洛阳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由舅父抚养长大。 长孙无忌为人聪明,很早就认识李世民,两人关系很好,后来还结成了姻亲,长孙无忌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就是后来著名的长孙皇后。 李渊从太原起兵,大军在过黄河的时候,长孙无忌就来投奔了唐军,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一种处理文书的小官)。 之后长孙无忌长期跟随李世民作战,立下了不少功劳,逐渐成为李世民的心腹。 杜淹是京兆杜陵人(今天的西安附近),是杜如晦的叔父。 和杜如晦一样,杜淹也很有才能,能说会道,聪明过人,起初杜淹在王世充手下做事,很受王世充的器重,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王世充被李世民打败后,杜淹没有受到李世民的任用,于是他就打算去投靠太子李建成。 这事被房玄龄知道了,房玄龄知道杜淹是有才之人,怕他加入李建成阵营后,会提升李建成的影响力,赶紧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立即反应过来,把杜淹招募进天策府,让他担任天策府兵曹参军。 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今天的浙江慈溪一带),多才多艺,是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同时文学造诣也很高,因为文章写的好,很早就出名了。 虞世南还有个哥哥叫虞世基,起初哥俩都在隋朝任职,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但风格不同。 虞世基文章清劲,这方面超过虞世南,但虞世南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当时有人把他俩比作晋朝时同样以文章出名的陆机陆云兄弟。 兄弟两不仅文章风格不同,性格也有差别,虞世基善于察言观色,经常奉承隋炀帝,隋炀帝很受用,多次提拔虞世基,而虞世南虽然文章也写的好,但是他为人耿直,隋炀帝不喜欢他,所以虞世南干了多年还是个小官。 后来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政变,杀死了隋炀帝,虞世基也被杀害,虞世南几经辗转,加入了李世民的阵营。 |
大家晚上好 |
大家中午好 |
第6节 唐朝军队和突厥军队的交战情况 这一节我们来说一说唐朝军队和突厥军队的交手情况。 初唐时期,东突厥是草原上的一大势力,很多游牧民族在东突厥的控制之下,东突厥部队多次骚扰唐朝的城池,双方有过多次交手。 等到颉利可汗当上东突厥首领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颉利可汗是突厥人,但是他不是很看重本族人,而是重用其他游牧民族的人,同时他频频发动战争。 战争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这时遇到了极寒天气,大批牛羊在低温中死去。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牛羊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大批牛羊的死亡导致各个游牧民族食物短缺,颉利可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依然要求下面人上交大量财物。 人家本来就缺乏物资,你还要人家多上交,人家能不气吗?因此各个游牧民族心怀不满,东突厥建立的部落联盟隐隐有瓦解之势。 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不久之后,原本臣服突厥的回纥宣布脱离突厥的控制,颉利可汗闻讯大怒,派下属欲谷设带兵去平叛。 维持秩序是要用实力说话的,而双方的实力今非昔比,回纥一方以少胜多,击溃了欲谷设部队,颉利可汗在草原上的地位动摇了。 为了挽回颜面,颉利可汗又派侄子突利可汗带兵出征,结果突利可汗也被回纥打败,还损失了大量人马,颉利可汗暴跳如雷,把这个侄子暴打了一顿。 这让突利可汗怀恨在心,他也有自己的地盘和人马,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站到唐军这一边。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突利可汗一人,由于颉利可汗残暴不仁,很多人都想脱离他的掌控,原本臣服东突厥的契丹部落就投奔了唐朝。 这样下去,颉利可汗就要垮台了,他十分害怕,主动派人去和唐太宗李世民联系,表示愿意交出梁师都,希望唐军把契丹部落还给自己。 梁师都是占据朔方城的一个小军阀,他仗着突厥的支持,一直和唐军作对,现在颉利可汗想用这个棋子作为筹码,换回契丹部落。 李世民会怎么回应呢? 对唐军来说,梁师都就是嘴边的肉,随时可以拿下,不需要颉利可汗“交出来”,因此李世民干脆利落地拒绝了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管理混乱,唐军也有所耳闻,在东突厥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他们难以给予梁师都有力的支援,这是铲除梁师都的好机会。 因此李世民决定立即解决梁师都这个割据军阀。 |
晚上好 |
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李世民先派人送去文书,劝梁师都投降,但是梁师都油盐不进。 这就没办法了,文的说不通,只好来武的了,唐军多次进攻梁师都的地盘,并对梁师都一方使用离间计。 梁师都一方的地盘太小,被唐军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快瓦解了,梁师都的大将也背叛了梁师都,梁师都一方风雨飘摇,李世民估计他们很快会崩盘,派将领刘兰成和柴绍带兵出征,去攻打梁师都所在的朔方城。 梁师都自然不会束手就擒,他一方面派兵出去虚张声势,一方面赶紧向突厥求援。 梁师都垂死挣扎,不过他的招数全部被唐军看穿了。 面对梁师都的虚张声势,唐军将领刘兰成沉住气,没有贸然出击。 双方对峙了一天,梁师都心虚了,在夜幕的掩护下撤退,刘兰成看准时机带兵追过去,一举击溃了梁师都部队。 梁师都自己的人马败了,那么他指望的突厥援军在哪里呢? 他们来不了了。 突厥的确派出援军来帮梁师都,不过他们还没走到朔方城,就被柴绍这一路唐军截击,突厥援军直接被打跑了。 自己打了败仗,援军也没了,梁师都陷入了绝境,他的族人献城投降,唐军顺利收复朔方城。 梁师都的倒台让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少了一个帮手,屋漏偏逢连夜雨,颉利可汗又收到一个坏消息——下属们造反了! 原本向突厥臣服的薛延陀部落摆脱了突厥的掌控,其他一些部落纷纷效仿,宣布脱离突厥,认薛延陀的首领夷男为新的可汗,夷男不想公开和颉利可汗叫板,推辞了。 |
第7节 贞观之治开始了 玄武门之变结束后,李世民的政敌们都倒台了,唐高祖李渊让李世民当上了太子。 以前李建成那帮人那么针对自己,按照一般人的逻辑,现在李世民胜利了,当然要狠狠报复李建成的下属们。 但是李世民没有这么做,他有很多过人之处,其中之一就是果断起用人才,即使对方以前和自己作对,李世民也没有揪住不放,比如对魏征。 我们都知道魏征是著名谏臣,经常对李世民提各种意见,其实魏征起初是李建成的下属,以前帮着李建成谋划怎么对付李世民。 现在李建成已死,他的这些下属们也就失势了。 李世民早就听过魏征的大名,打败李建成后,李世民特意找到魏征,怪他教唆大哥对付自己。 看上去是要秋后算账,大家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 万万没想到,魏征还是一如既往的直爽,他痛快地答复到:“要是太子听我的,就没有今天这些事了!” 言下之意,要是李建成采纳自己的建议,李世民未必能赢李建成。 在己方失势的情况下,魏征还能不卑不亢地说出这番话,李世民觉得他是条汉子,考虑到之前是各为其主,李世民没有追究魏征的责任,而是起用了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广阔的胸襟,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李建成以前有很大的势力,现在他虽然死了,但是和他有关联的人有不少,一些人为了领赏疯狂举报李建成的下属们。 这样会扩大打击面,影响稳定,李世民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马上下了一个赦免命令,对和李建成有关联的人既往不咎。 赦免命令下达了,但执行起来却打了折扣。 某一天,魏征奉命出去巡视,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李志安。 李志安和魏征以前都是李建成的下属,二人算是老同事,不过现在二人处境大不相同,李世民欣赏魏征,任命他为谏议大夫,而李志安因为自己是李建成下属的身份被抓了起来。 此时魏征如果选择明哲保身,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事。 |
晚上好,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
自己顶一下 |
如果选择明哲保身,那就不是魏征了! 在路上偶遇被押送的李志安,魏征立即站了出来,以谏议大夫的身份放了李志安等人。 魏征的理由是:朝廷对李建成的下属已经下了赦免命令,如果地方官员再抓他们,朝廷的信誉何在? 应该说魏征的做法是符合大局的,李世民得知此事后,更加欣赏魏征。 公元626年,李渊正式将皇位传给儿子李世民,李世民成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 出人意料的是,很快就有人来挑事了。 当时东突厥在草原上有一定的势力,李世民登基后不久,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就带兵来到长安附近的渭水,想占点便宜。 唐朝皇帝刚刚换人,内部还不稳定,颉利可汗想乘机捞点好处,但他也不了解唐朝内部的准确情况,为此他派下属执失思力前往长安,一探虚实。 来长安见到李世民后,执失思力宣称突厥派来了百万人马,想吓住唐朝君臣,以便多捞点好处。 吓唬人的把戏对胆小者可能有用,李世民久经沙场,深通谋略之道,执失思力这点把戏在他面前就是班门弄斧。 面对执失思力咄咄逼人的态度,李世民毫不客气地回复到:“你我双方有约在先,现在你们违反约定深入我方腹地,你还敢在这吹嘘兵力?我要处死你!” 一听要杀自己,刚才还气焰嚣张的执失思力立即怂了,马上求饶,最后被李世民下令抓了起来。 执失思力回不去,颉利可汗就得不到关于唐朝的第一手情报,唐朝这种强势的做法震慑住了对手,接下来李世民要亲自来会会颉利可汗。 |
当时留在长安的唐军人数的确少于突厥部队,但是示弱只会助长敌人的气焰,因此李世民想了个计划。 他只带了房玄龄等几个人出发,各自骑马来到渭水边,和颉利可汗隔河对话,数落颉利可汗违背约定,妄自挑起战争的行为。 看到李世民带了几个人就敢过来,颉利可汗已经是吃了一惊,不久之后,唐军主力赶到,唐军军旗招展,军容十分威武。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战,李世民故意扣下执失思力,让颉利可汗摸不清唐朝内部情况,然后李世民只带数人前来,颉利可汗看他那么放松,认为唐军准备好了大量兵力。 所以经过这两步,颉利可汗已经心虚了,这时唐军主力赶到,向对手显示己方的兵力和精良的装备,颉利可汗在气势上已经输了,更不敢开打,不久之后,颉利可汗主动求和,双方在渭水结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是唐军运用巧妙的策略震慑住了对手,为唐朝积累实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提升己方的实力才是王道,为了提升军力,李世民开始亲自教卫队射箭。 要知道李世民的箭术是很厉害的,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大家都很高兴,李世民还会奖励成绩优秀的学员,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气氛很融洽,但是有人觉得这样不妥。 有些官员对李世民说:“皇上和这些人在一起练箭,如果其中有人拿着弓箭乱来,可能出事啊!” 这也是为李世民的安全考虑,但是李世民认为自己以诚待人,没必要连自己的卫队都怀疑,坚持和大家一起练箭。 以诚待人是团结队伍的法宝,这事传开之后,卫士们很感激李世民的信任,军人们刻苦练武,唐军的战斗力逐渐提升。 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有人却对李世民的用人不满了。 提出不满者,正是李世民的叔叔——李神通。 前文介绍过李神通这个人,李渊起兵进攻关中之时,李神通起兵积极响应,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少功劳,现在李世民重用房玄龄和杜如晦,把他俩排在李神通前面,李神通不高兴了,当众嘲讽房杜二人不过是做文字工作的,凭什么排在自己前面? 神通是李世民的长辈,也是有战功的将领,这个问题要是处理不好,会影响团结,因此李世民没有打马虎眼,认认真真地给李神通解释了一番。 |
晚上好 |
今天是周末,祝大家周末快乐 |
为了挽回颜面,颉利可汗又派侄子突利可汗带兵出征,结果突利可汗也被回纥打败,还损失了大量人马,颉利可汗暴跳如雷,把这个侄子暴打了一顿。 这让突利可汗怀恨在心,他也有自己的地盘和人马,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站到唐军这一边。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突利可汗一人,由于颉利可汗残暴不仁,很多人都想脱离他的掌控,原本臣服东突厥的契丹部落就投奔了唐朝。 这样下去,颉利可汗就要垮台了,他十分害怕,主动派人去和唐太宗李世民联系,表示愿意交出梁师都,希望唐军把契丹部落还给自己。 梁师都是占据朔方城的一个小军阀,他仗着突厥的支持,一直和唐军作对,现在颉利可汗想用这个棋子作为筹码,换回契丹部落。 李世民会怎么回应呢? 对唐军来说,梁师都就是嘴边的肉,随时可以拿下,不需要颉利可汗“交出来”,因此李世民干脆利落地拒绝了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管理混乱,唐军也有所耳闻,在东突厥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他们难以给予梁师都有力的支援,这是铲除梁师都的好机会。 因此李世民决定立即解决梁师都这个割据军阀。 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李世民先派人送去文书,劝梁师都投降,但是梁师都油盐不进。 这就没办法了,文的说不通,只好来武的了,唐军多次进攻梁师都的地盘,并对梁师都一方使用离间计。 梁师都一方的地盘太小,被唐军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快瓦解了,梁师都的大将也背叛了梁师都,梁师都一方风雨飘摇,李世民估计他们很快会崩盘,派将领刘兰成和柴绍带兵出征,去攻打梁师都所在的朔方城。 梁师都自然不会束手就擒,他一方面派兵出去虚张声势,一方面赶紧向突厥求援。 梁师都垂死挣扎,不过他的招数全部被唐军看穿了。 面对梁师都的虚张声势,唐军将领刘兰成沉住气,没有贸然出击。 双方对峙了一天,梁师都心虚了,在夜幕的掩护下撤退,刘兰成看准时机带兵追过去,一举击溃了梁师都部队。 |
不好意思,由于网络原因,中午发的那一段没有发上去,现在重新发一下 |
为了给李神通答疑解惑,李世民给出了3条解释: 一、李神通当初的确起兵响应了李渊,但也有自保的因素在里面。 二、李神通既有功也有过,比如打仗输给窦建德和刘黑闼。 三、房玄龄等人为打仗和治国做出规划,功劳在李神通之上。 这三条一出来,李神通无话可说,将领们心服口服,一次风波就这么被化解了。 李世民不仅深通用人之道,在对待农民起义军的问题上,他和隋炀帝杨广也有显著的不同。 杨广对起义军是一味地镇压,结果起义军是越打越多。 李世民是亲身经历了隋末战乱的人,对起义军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他对官员们说:“人们之所以去投奔起义军,主要是因为赋税和徭役任务重,加上一些贪官搜刮钱财,老百姓的温饱得不到保证,所以他们才去加入起义军,我会减轻赋税和徭役任务,起用清官,让百姓们吃得饱吃得暖,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参加起义军了。” 什么叫高手?能看穿事情本质的人。李世民从根源上解决了起义军的问题,从此唐朝的治安越来越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实力越来越强,那么老对手东突厥怎么样了呢? 自从上次渭水之盟后,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很是骄狂,他多次对周边挑起战争,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正当颉利可汗穷兵黩武之际,他的人马遇到了极寒天气,大批牛羊在低温中死去。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牛羊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大批牛羊的死亡导致各个游牧民族食物短缺,颉利可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依然要求下面人上交大量财物。 人家本来就缺乏物资,你还要人家多上交,人家能不气吗?因此各个游牧民族心怀不满,东突厥建立的部落联盟隐隐有瓦解之势。 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不久之后,原本臣服突厥的回纥宣布脱离突厥的控制,颉利可汗闻讯大怒,派下属欲谷设带兵去平叛。 维持秩序是要用实力说话的,而双方的实力今非昔比,回纥一方以少胜多,击溃了欲谷设部队,颉利可汗在草原上的地位动摇了。 为了挽回颜面,颉利可汗又派侄子突利可汗带兵出征,结果突利可汗也被回纥打败,还损失了大量人马,颉利可汗暴跳如雷,把这个侄子暴打了一顿。 这让突利可汗怀恨在心,他也有自己的地盘和人马,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站到唐军这一边。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突利可汗一人,由于颉利可汗残暴不仁,很多人都想脱离他的掌控,原本臣服东突厥的契丹部落就投奔了唐朝。 这样下去,颉利可汗就要垮台了,他十分害怕,主动派人去和唐太宗李世民联系,表示愿意交出梁师都,希望唐军把契丹部落还给自己。 梁师都是占据朔方城的一个小军阀,他仗着突厥的支持,一直和唐军作对,现在颉利可汗想用这个棋子作为筹码,换回契丹部落。 李世民会怎么回应呢? 对唐军来说,梁师都就是嘴边的肉,随时可以拿下,不需要颉利可汗“交出来”,因此李世民干脆利落地拒绝了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管理混乱,唐军也有所耳闻,在东突厥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他们难以给予梁师都有力的支援,这是铲除梁师都的好机会。 因此李世民决定立即解决梁师都这个割据军阀。 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李世民先派人送去文书,劝梁师都投降,但是梁师都油盐不进。 这就没办法了,文的说不通,只好来武的了,唐军多次进攻梁师都的地盘,并对梁师都一方使用离间计。 梁师都一方的地盘太小,被唐军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快瓦解了,梁师都的大将也背叛了梁师都,梁师都一方风雨飘摇,李世民估计他们很快会崩盘,派将领刘兰成和柴绍带兵出征,去攻打梁师都所在的朔方城。 梁师都自然不会束手就擒,他一方面派兵出去虚张声势,一方面赶紧向突厥求援。 梁师都垂死挣扎,不过他的招数全部被唐军看穿了。 面对梁师都的虚张声势,唐军将领刘兰成沉住气,没有贸然出击。 双方对峙了一天,梁师都心虚了,在夜幕的掩护下撤退,刘兰成看准时机带兵追过去,一举击溃了梁师都部队。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