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本义》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本义》[第24页]

作者:天行健1927
首页 上一页[23] 本页[24] 下一页[25] 尾页[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再说六路大军伐吴的情况。
    晋太康元年(吴天纪四年,公元280)正月,安东将军王浑兵出横江,进攻吴国江西的各个镇、戍(军事据点),所向披靡。吴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等被王浑的军威所震慑,率军前来投降。
    龙骧将军王濬和巴东监军唐彬率水军从成都顺流而下,首先进攻建平(今重庆市巫山县北)。吴建平太守吾彦早已把城池修缮得非常坚固,防守非常严密,王濬屡攻不下,只好留下一部分军队把建平围住,自己和唐彬继续东下。2月,王濬和唐彬攻克了丹阳城(今湖北秭归东),擒获了吴国的丹阳监盛纪。而他们再往前进军时,却遇到了严重的障碍,因为早在8年之前,吾彦已经在秭归一带江中的险滩要害之处用铁锁横断了江路,又制作了许多一丈多长的铁锥暗放在江中,以阻挡船只。羊祜生前曾抓获了吴国的间谍,已经从间谍口中知道了这件事,所以王濬事先还是有思想准备的。他作了几十个大木筏,每个有一百多步见方,在上面安置草人,披着铠甲,拿着武器,从远处看宛如活人一般。选择水性好的士兵推着木筏前进,木筏碰到铁锥,铁锥就扎在上面。又制造了大的火炬,长10多丈,宽数十围,灌上麻油,放在船的前头,遇到铁锁就点燃火炬去烧,铁锁在须臾之间便被烧断。清除了铁锥和铁锁之后,船只再往前行进便没有障碍了。接着便攻下了西陵(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郊),杀了吴国的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和宜都太守虞忠。然后又攻克荆门(今湖北宜昌东南)、夷道(今湖北枝城巿)二城,杀了吴国陆抗的长子夷道监陆晏。
    杜预率军向江陵进军,派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军西上,攻克了许多城邑。又派遣牙门将周旨、管定等率奇兵800人泛舟在夜间渡江,袭击乐乡(今湖北松滋东)。他们为了从心理上震慑敌人,打出许多旗帜,在巴山上到处点火,鸣金击鼓,高声呐喊。吴乐乡督孙歆非常吃惊,给江陵督伍延写信说:
    “北来诸军进军迅速,乃是飞渡长江啊!”
    乐乡一带吴国的军民望风而降,投降的有一万多口。周旨把军队埋伏在乐乡城外,孙歆并没有发觉。这时王濬也率兵到了乐乡附近,孙歆派遣一支军队出城去迎击王濬,大败而回。当他们退回城内时,周旨等率领伏兵也混水摸鱼地进了城,吴军竟没有发觉。他们到了孙歆的帐下,一直进入帐中,活捉了孙歆,然后押着孙歆出了城。这时孙歆真像作了一场恶梦,不知眼前的事是怎么发生的。从此便在晋军中流传着“以计代战一当万”的谚语。王濬乘孙歆被擒,城中军心浮动的时候,一举攻占了乐乡城,杀了陆抗的次子吴水军都督陆景。
    杜预的军队到了江陵一带,吴江陵督伍延见晋军来势凶猛,便派出使者到杜预军中,假意来联系投降事宜,企图拖延时间。等杜预按照约定率军要入城时,伍延却在女墙③上列兵抵抗,箭头像雨点一般从上面射了下来。杜预指挥将士猛烈攻城,一举将江陵城攻下,斩了伍延。几乎是和这同时,晋平南将军胡奋也攻下了公安。
    在晋军强大攻势的震慑下,从沅水和湘水以南直到交、广二州,吴国的守军和地方官员纷纷投降。自晋军出兵以来,共斩、获吴国的都督、监军14人,牙门将、郡守等120多人

    这时朝臣们都认为伐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应该休整一下,不能再轻易地前进了。而司马炎却认为不能至此半途而废,必须继续打下去,一定可以取得全胜。在朝臣当中,只有张华和司马炎的意见相同,主张要一鼓作气,把战争进行到底。一向反对伐吴的军事统帅贾充在前方更对伐吴缺乏信心,他听说张华主张继续打下去,感到非常气愤,向司马炎上表说:
    “吴国不可能一举平定了,到了夏天,江淮流域便要发生水灾,疫病便会发生,现在应该把各路军队都调回来,以后再作打算。张华主张继续打下去,是丧军误国的谬论,腰斩张华也不足以谢天下。”
    司马炎看过贾充的表章,给他下答诏说:
    “这是朕的主意,张华不过是和朕的意见相同罢了。”
    荀勖听说司马炎不同意贾充的意见,向司马炎启奏说:
    “贾充的意见很对,应该认真考虑,不应该再继续打下去了,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司马炎并没有理睬荀勖的主张,下诏命令前线诸将帅继续进军。诏书说:
    “王濬、唐彬已经攻克了乐乡,杜预、胡奋已经攻克了江陵、公安。下一步王濬和唐彬要会同王戎共同攻取夏口、武昌,然后顺流而下,直趋秣陵(建业)。杜预应该留在荆州,镇抚零陵、桂阳、衡阳等郡。大军过后,荆州南境即可传檄而定。杜预等各分出兵力,以补充王濬、唐彬的军队。太尉贾充从襄阳移屯项城(今河南沈丘),指挥诸军。”
    杜预在荆州,也召集诸将商讨了军情。有人也认为:“百年的贼寇,不能一下子把他完全打败。春水就要上涨,军队难以在南方久驻,应该等到冬天到来以后再大举进兵。”杜预说:
    “战国时,乐毅凭借济西一战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如今我军军威大振,好像是破竹子,几节竹子都迎刃而解,不用再费气力便可以把整个竹子破开了。”
    恰好杜预在这时接到了司马炎的诏书,命王濬等继续东下,杜预留在荆州镇抚各郡,并且分兵给王濬。杜预便按照司马炎的诏命,分出一部分兵力给王濬,同时给他写信,敦促他继续进军。信中说:
    “足下既已摧毁吴国的西部地区,就应该直取建业,讨伐长期盘据在江南的贼寇,解救吴人免遭涂炭,然后凯旋回京师,也是旷世的壮举啊!”
    王濬读了杜预的信,心中非常高兴,便率领军队继续进军。
    王戎率军进至武昌外围,不久王濬的军队也赶到了。王戎派遣参军罗尚、刘乔,会同王濬合攻武昌,吴国江夏太守刘朗偕同驻守武昌的虞昺(丙,bǐng)等部投降,王濬和王戎兵不血刃便占领了武昌和夏口

    再说吴主孙皓,在建业听说江西的晋军在王浑的率领下横扫吴国的各镇、戍,怕他们杀过江来,命丞相张悌督率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等率军三万过江去迎击。
    张悌等率军到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沈莹对张悌和诸将帅说:
    “很久以来晋国便在蜀地扩建水军,企图灭亡我国。如今出动倾国之师大举入寇,东西万里互相呼应,益州之兵全部浮江而下。我国的上游诸军从来没有什么戒备,名将都已死去,镇守在那里的都是一些小将,恐怕江边诸城都是保不住的,晋国的水军必然就要打到这里来。应该积蓄力量等待他们前来,和他们决一死战。万一能够取胜,就可以保住江西,上游虽然失守,还可以去收复。如今渡江迎战,并没有胜利的把握,若是被敌人打败了,则大事去矣。”
    张悌听了沈莹的话,苦涩地摇了摇头,用无可奈何的口吻说:
    “吴国将要灭亡,这是人们不论贤愚全都知道的,而且也不是事到如今才知道。恐怕蜀地之兵来到这里,我军的将士们一定要恐惧,军心一涣散就不可收拾了。现在应该过江拚死一战,如果战败了,共同为社稷而死,也就不会有什么遗憾了;如果能够取胜,北方的敌人被击退,就可以使士气大振,然后乘胜南返,在中途迎击蜀地的敌人,就不难把他们击破了。若是按照明府君的想法去作,恐怕士兵会逐渐逃散,坐等敌人到来时,君臣只有全部投降,没有一个人为国家死难,不是一种耻辱吗?”
    3月,张悌督率诸军过了江,把晋国的城阳都尉张乔包围在杨荷桥(在安徽和县东南)。张乔只有七千士兵,无力抵抗吴军,便紧闭营门,挂出白旗,派人到吴军中要求投降。张悌接受了他的投降。诸葛靓认为张乔是伪降,主张把他们都坑杀了。张悌没有听从诸葛靓的话,对张乔千方百计地进行抚慰,带领他的军队继续进军。
    晋安东将军王浑命讨吴护军张翰和扬州刺史周浚前来迎击张悌和沈莹,在版桥(今安徽含山北)一带和吴军结阵对峙。沈莹率领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的五千丹阳勇士几次攻入敌阵,都没有取胜,只好退了回来。吴军士气沮丧,在退兵中争相逃奔,秩序大乱。晋将薛胜、蒋班在后面乘乱追击,刚刚投降过来的张乔又在阵中倒戈,率领自己的队伍进行堵击,吴军被杀得土崩瓦解,溃不成军,将帅已经控制不住局势了。
    诸葛靓见势头不妙,率领五、六百人夺路退走,并且命人招呼张悌赶紧共同退走。张悌坚持不退,诸葛靓心中十分焦急,骑着马飞速地跑到他的跟前,拉着他的胳膊说:
    “巨先,国家的存亡有大数,岂是你一个人能够扭转的,为什么要自己去送死呢?”
    张悌流着眼泪说:
    “仲思,今天是我的死期到了。我少年时在襄阳,就为你家丞相(诸葛亮)所赏识,常恐死而不得其所,辜负了名贤的期望。如今应该为社稷殉难,还要逃到哪里去呢?不要这样拉着我了。”
    诸葛靓只好流着眼泪放开了他,匆匆驰去。张悌跨着战马,手舞宝剑,向晋军杀了过去,跑了一百多步,便被晋军杀死了。孙震和沈莹也在战斗中阵亡,晋军大获全胜,一共斩下吴军的首级7800多个
    张悌的话出自裴注所引晋人习凿齿的《襄阳记》,《资治通鉴》亦引用。诸葛诞一支与诸葛亮同为诸葛丰之后,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为同一家族,只是亊奉的国家不同而已,所以张悌对诸葛靓称诸葛亮为“你家丞相”。但也有的学者认为“你家丞相”是指诸葛恪,可备一说。
    晋将周浚打了一个大胜仗,士气大振。扬州别驾何恽对周浚说:
    “如今吴国已呈土崩瓦解之势。我们应该急速过江,直指建业,突然兵临城下,就会夺取胆气,可以不战而胜。”
    周浚很同意何恽的意见,但他说:
    “我们受王安东(王浑)的节度,凡事不可擅自作主,应该向他请示一下。”
    何恽说:
    “王安东这人很不明智,不知道掌握战机,只知道小心谨慎,不愿意承担过失。如果向他请示,他必然不会答应。”
    周浚说:
    “军中自有法度,岂能擅自行动而不向主帅请示呢!”
    于是只好向王浑请示,而王浑却答复说:
    “我受诏命督率诸军,只是让我们在江西抗衡吴军,不可轻进。你们扬州人虽然英武,岂能独平江东!如今违抗朝命而进军,胜了没有太大的功劳,若是万一不能取胜,罪过就非常严重了。头些日子接到诏书,命王龙骧受我的节度,等到他向建业进军时,我可以给你们安排船只,我们和他一同过江。”
    何恽说:
    “王龙骧从巴蜀顺流而下,战胜了万里的贼寇,取得了卓越的功勋,却还要接受别人的节度,没听说竟会有这样的事。而且用兵的要领是审时度势,战机成熟就要夺取,这就是所说的‘受命不受辞’(在原则上接受命令,不必接受具体的指挥)。现在过江必然要获取全胜,有什么可以疑虑的?如果因为疑虑而放弃了成功的机会,就不能算是智;明知可以取胜而不去干,就不能算是忠;鄙州上下都认为这是莫大的遗憾啊!”
    但无论何恽怎么说,王浑却坚决不同意马上渡江作战。
    不久王濬就从武昌顺流而下,向建业进军。吴主孙皓听说王濬的大军前来,非常恐慌,赶紧派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一万人去迎击。张象率船队到了前方,一见王濬军容非常强大威武,兵甲满江,旌旗招展,将士的铠甲被太阳照射得光芒闪烁,耀眼欲眩。他被这阵势吓住了,哪里还敢接战,竟望旗而降了。
    吴主孙皓听说张象率水军不战而降,晋军正顺流而下,向建业逼近,急得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这紧急的局面。殿中近臣亲侍数百人跪在地上叩头说:
    “北军一天比一天逼近,而将士都不想抵抗,陛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孙皓听了这话,感到摸不着头脑,忙问:
    “为什么?”
    大家回答说:
    “都是岑昏的缘故。”
    原来这岑昏是孙皓的嬖臣,为人奸险,善于阿谀奉承,何定死后最受孙皓宠爱,位至九卿。好谗害大臣,更好怂恿孙皓兴发劳役,朝野上下无不对他恨之入骨。现在孙皓已经到了万般无奈的时候,为了平息众怒,保住自己的宝座,只好说:
    “如果是这样,也只有杀了岑昏,以谢国人了。”
    话音刚落,这些愤怒的人们立刻跑下殿去杀岑昏。众人走了以后,孙皓又后起悔来,赶紧派人去追回成命,但已经来不及了,岑昏已被愤怒的人群杀死于家中。不过到了这种时候,除掉了一个残民祸国的侫臣,对整个局势又有什么补益呢?
    且说吴国徐陵督陶濬,率兵7000人到广州讨伐郭马。走到武昌(今鄂州),听说晋军发动了大举进攻,急忙引兵东返,回到了建业。孙皓马上召见了他,向他询问在路上有关晋国水军的见闻。陶濬回答说:
    “从蜀地下来的船只都很小,我们可以集合两万大军,乘着大船去迎战,自可将晋军击退。”
    孙皓听了这话,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之火。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欲知吴军能否扭转乾坤,请接看下回。

    ?羽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
    ?一个帐篷为一落。
    ?女墙:城上高出来的墙,供瞭望和射箭用。
    张悌生年史无记载,网络上的百科条目定为公元236年,并无根据,实为学术上的轻率。习凿齿《襄阳记》谓其“孙休时(235-246)为屯骑校尉”,则悌不可能生于236年明矣。悌应生于200-205年左右,孩童时应该在襄阳(隆中离襄阳也不远)见过诸葛亮。元代学者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曰:“丞相,谓诸葛亮也。…余谓张悌襄阳人,盖亮在荊州识之于童幼也。”胡说甚是。

    第九四回 一片降幡出石城
    三分天下归晋国

    话说陶濬说晋国水军没有大船,是因为吴国的谍报失灵,其实王濬的水军中有大船,只是陶濬和孙皓不知道罢了。孙皓马上下诏集合两万水军,交给陶濬指挥,准备乘坐大船去迎击晋军。但在军队出发的前一天晚上,集合起来的士兵几乎都跑光了。
    第二天早上,陶濬进宫向孙皓报告昨夜士兵大量逃跑的情况。孙皓平时性情很暴烈,但这时却没有发火。在瞬息万变,特别紧迫的局势面前已经失魂落魄,不知所措,没有心情再责备别人了。陶濬退出去之后,他思潮起伏,百感交集,给舅舅大司徒何植写了 说:
    “过去大皇帝(孙权)以神武的谋略,率领三千士卒①,割据江南,席卷交、广,开拓了宏伟的基业。原想把福祚传之万世,不想到了孤即位之后,皇朝走上了穷途末路。孤继承了祖业,不能怜恤黎民百姓,却使他们流离困苦,难以生存。孤实在是犯了太多的错误,违背了天意。对那些暧昧不明的变化,反而称为“祥瑞”,致使南蛮叛乱,出兵征讨未能平定。
    听说晋国的大兵,从巴蜀顺流而下,虽然竭尽全力出兵迎击,而我军却被摧毁,节节败退。张悌一去不返,损兵折将超过了半数。孤甚为惭愧和惆怅,现在心里很不是滋味。接到陶濬的报告说:‘武昌以西,完全失守。’失守不是因为粮食不充足和城池不坚固,而是因为兵将不愿意作战罢了。兵将不愿意作战,怎么能怨他们呢?乃是孤的罪过啊!
    上面的天象屡次出现变化,下面的士民不断地发出愤怒的怨言,看到这种情势,孤知道国家已经危如累卵了。吴国怎么会结束得这么快啊!这不是上天让吴国灭亡,而都是孤所招来的啊!瞑目归于黄泉之下时,还有什么面目见到‘四帝’②呢!希望您能尽量地献出嘉谟奇计,飞笔告知。”
    大约是应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说法吧,孙皓在亡国的前夕对自己的罪过有了一定的反思。尽管还认识得极不深刻,总算有了一些醒悟,可惜已经为时过晚了。但事到如今,何植读了御札以后,还有什么“嘉谟奇计”可献呢!何植现在所想的不是怎样挽救国家的危亡,而是如何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准备向晋国投降了。
    王浑在长江对岸,因为没有接到诏书,逡巡不敢过江,而王濬和司马伷顺流而下,已经离建业不远了。吴国的大司徒何植和建威将军孙晏等,为了身家性命的安全,都过江向王浑交出印绶投降。吴主孙皓在束手无策的绝境中,采纳了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的意见,派出几名使者,把降书分别送到王濬、司马伷和王浑的军中,把玺绶送到司马伷那里。孙皓又向诸将分别发出书信,命令他们停止抵抗,投降晋国。书信中说:
    “孤以无德之身,忝自继承了先人的遗业。在位多年,政教不修,使百姓长期过着困苦的生活,横遭涂炭,致使现在归附了有道的明君。社稷倾覆,宗庙无主。孤感到无限地惭愧,真是死有余辜。
    孤自念为人空泛浅薄,才能低微,素质不高,窃据了皇帝的尊号,实在很不称职。自从居住在宫室以来,一直患有重病,计谋不足,考虑事情不够全面,朝政多有荒废。身边的小人乘机作祟,奸计横流,忠良被害。孤因为愚昧而无所察觉,受了他们的蒙蔽。孤辜负了诸君,但事情已经不可挽回,如同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如今大晋平定四海,勤劳国事,务求拔擢贤良,正是英俊之士施展才能的时候。昔日管仲是齐桓公的仇敌,齐桓公却用他为相;张良、陈平离开楚国,进入汉朝为臣;舍弃荒乱的君主,投靠开明的王朝,并不算是不忠。不要因为更换朝代,改变年号而妨害你们的志向。孤鼓励你们的选择,尊重你们的行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有投笔而已。”
首页 上一页[23] 本页[24] 下一页[25] 尾页[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6 18:10:13  更:2021-06-26 18:53:19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