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本义》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本义》[第23页] |
作者:天行健1927 |
首页 上一页[22] 本页[23] 下一页[24] 尾页[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且说晋武帝司马炎,一面作伐吴的准备,一面也没有忽略解决树机能的问题。晋朝建立之后,这始终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树机能姓秃发,是河西鲜卑人。这个部落在汉魏之际从塞北迁到河西,游牧于今甘肃、宁夏、青海一带。晋国建立之初,树机能在河西起兵反晋,声势浩大,震惊了晋国朝野上下。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六月,晋秦州刺史胡烈前往征讨,在万斛堆战败,胡烈本人也战死了。司马炎又以尚书石鉴为行安西将军,杜预为秦州刺史,继续讨伐树机能,仍然没能取胜。晋泰始七年(公元271),北地郡胡人起兵反晋,和树机能联合,晋凉州刺史牵弘前去征讨,被围困于青山(今甘肃庆阳境内),牵弘兵败身亡。到了晋咸宁三年(公元277)三月,司马炎为了解除伐吴的后顾之忧,派平虏护军文鸯督率凉、秦、雍诸州之兵讨伐。文鸯是文钦之子,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当年曾吓得司马师眼珠突出,这次率大军讨伐树机能,把树机能打得大败,鲜卑和各种少数民族部落20万口前来投降。但树机能并没有彻底崩溃,仍然率领余众盘踞在河西。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六月,凉州刺史杨欣和树机能的党羽若罗拔能等大战于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杨欣战败死于阵前。 因为树机能久为边患,仆射李憙(西,xī)向司马炎上表指出: “树机能在河西作战已经多年,是朝廷的大患,必须出兵征讨,解除伐吴的后顾之忧。” 司马炎看过表章之后,在朝会上和文武官员商议。多数人认为: “出兵是一件大事,必须慎重从事。从目前的动态来看,树机能不会发动一场大的军事行动,所以不足为虑。” 不想到了第二年,即晋咸宁五年(公元279)正月,树机能竟大举出兵,攻陷了武威。 加急的战报从凉州传到洛阳,司马炎到这时才后悔了,觉得如果事先听了李憙的话,主动地去征讨,就不会出现这么被动的局面了。他在朝会上忧心忡忡地对文武官员说: “谁能为我讨伐树机能,打通凉州呢?” 文武官员面面相觑,都默不作声。只有小将司马督马隆说: “陛下若能任用臣,臣能够讨平树机能。” 司马炎说: “卿若是一定能够灭贼,怎会不任用呢?只是要看卿的方略如何而已。” 马隆说: “陛下若能任用臣,应当允许臣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组织军队。” 司马炎说: “可以。你就说说怎么办吧!” 马隆说: “我要求用重赏的办法招募勇士三千人,陛下不必问他们从哪里来,我率领他们鸣金击鼓向西方进军,凭借着陛下的威德,何患丑虏不灭呢!” 司马炎说: “好!就按照你的办法去干吧!” 于是便命令主管官员,从国库里拨出一笔款项和一批物资,让马隆悬赏招募勇士。公卿们有不少人向司马炎进谏说: “洛阳的六军人数众多,州郡的兵也不少,都可以任意调用,不应该再设立什么赏格来打乱常规了。马隆这个小将是胡说,不要听他的。” 而司马炎却不听那些反对意见,坚决支持马隆的作法。许多人在下面议论说: “树机能不是好对付的,多少名将都死在凉州,马隆这个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把讨伐树机能当作儿戏,真是太可笑了。” 马隆写了许多告示,张贴于各地。告示上说: “招募到凉州讨贼的勇士,赏赐若干,不论何人都可以应募,经过测试择优录用。” 告示张贴出去以后,前来应募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的成分非常复杂:有的出于营伍,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是亡命之徒,有的是从主人家逃出来的奴仆或私人部曲,马隆都不加过问。选用的标准是:能拉开四钧的弓和九石的弩②,才可以入选,所选的都是身强体壮、气力过人的汉子。马隆选取了3500人以后,便说:“足够用了。”便不往下进行了。然后又去拜见司马炎,要求带领这些人到武库中选取武器,司马炎也慨然应允了。马隆下殿不久,御史中丞匆匆地跑上殿来,向司马炎启奏说: “马隆率领勇士们到了武库,和武库令争吵起来了。” 司马炎赶紧命内侍把马隆召上殿来,很严厉地对他说: “卿的要求朕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要和武库令争吵?” 马隆说: “臣接受了西行讨贼的重任,武库令却把魏朝时期遗留下来的腐朽的武器给我们用,而这些东西已经不能再用了。他这样作,不是陛下起用臣去灭贼的本意啊!” 司马炎听了这话,便把武库令叫来训斥了一番,命令他说: “要允许马隆带领勇士们随意挑选最精良的武器。” 武库令只好唯唯从命了。马隆率领手下的勇士们到武库中选好了称心如意的武器之后,司马炎又拨给他三年的军粮和军用物资,并给他军中的将吏赐以封爵,对士卒都优加赏赐。马隆便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率领这批精兵,大张旗鼓地向凉州进军了。 |
这年夏天,吴国的广州发生了郭马的叛乱。郭马本来是合浦太守脩允的部曲督。脩允奉诏调任桂林太守,因为有病不能马上到任,先住在番禺治病,派遣郭马带领五百士兵先到桂林郡去。不久脩允死在番禺,按照惯例:脩允所统率的军队应该分给诸将,而郭马、何典、王族、吴述、殷兴等督将早有在广州自立的念头,他们不愿意把军队分开,想要乘机发动叛乱。这时正值吴主孙皓命广州督虞授核实广州户口,老百姓认为这是朝廷要征兵征粮的信号,群情浮动不安。郭马等人便乘机对百姓进行恫吓,说朝廷核实户口之后,就要大量地征兵征粮了,煸动百姓和他们一同造反,大批百姓参加了他们的军队。叛军攻杀了广州督虞授,郭马自称安南将军,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殷兴自称广州刺史,吴述自称南海太守,何典进攻苍梧郡,王族进攻始兴郡。 原先吴国流传着一种谶语说:“吴之败,兵起南裔,亡吴国者公孙也。”孙皓相信了公孙氏灭吴的说法,而对于“兵起南裔”却不以为然。从文武官员直到士兵,凡是姓公孙的,孙皓都把他们迁徙到广州,不让他们住在长江流域。郭马起事以后,这些被流放的姓公孙的人纷纷参加到造反的队伍中去。等到孙皓听说了广州发生叛乱的消息,不禁大惊失色地说: “天亡我也!” 8月,孙皓以执金吾滕脩为镇南将军,领广州牧,命他率领万人从东道的海路出发,到广州去讨伐郭马。郭马杀了南海太守刘略,驱逐了广州刺史徐旗,声势日益浩大。孙皓又派徐陵督陶濬率兵7000人从西道进军,会同交州牧陶璜共同讨伐郭马。 这时吴国内有广州叛乱,外有强敌晋国虎视眈眈,可以说是处于危机四伏、风雨飘摇之中,已经到了灭亡的前夜了。而吴主孙皓对于国家的处境仍然毫无清醒的认识。郭马叛乱的消息虽然吓了他一跳,但不久便置之度外,不大去想他了,仍然是整天处于昏昏愦愦,朦朦胧胧的状态之中。他听说有一种菜,俗名鬼目菜,生长在工匠黄耈(苟,gǒu)家中,攀依着枣树生长,长1丈多,茎宽4寸,厚3分。又有一种菜,俗名买菜,生长在工匠吴平家中,高4尺,如枇杷形,叶是绿色的。这两种菜都很罕见,孙皓命东观令③查阅图书,知道鬼目菜在书中称为芝草,买菜称为平虑草。孙皓认为这两种菜的出现都是吉祥的兆头,便任命黄耈为侍芝郎,吴平为平虑郎,都佩带银印青绶,地位相当于九卿。 孙皓酗酒成性,每次宴会群臣,都逼着大家痛饮,不喝得酩酊大醉不算罢休。设置黄门郎10个人,不允许他们喝酒,让他们在宴会上侍立,观察群臣的言论和行动,称为“司过之吏”。宴会结束之后,他们便要向孙皓报告群臣的过失,凡是用不正常的眼光邪视皇帝的,有不敬表现的,说话不检点的,都予以检举,轻则受到训斥,重则或流放,或服苦役,或打、或杀,决不轻饶。还把水引入皇宫的水道,孙皓对某个宫人不满意了,就命人扔到水中淹死。凡是触犯孙皓的大臣,有的被剥去面皮,有的被砍下脚,有的被挖去眼睛,各种酷刑都用尽了。对于孙皓的这些极端残暴的表现,人们无不触目惊心,恨之入骨,因而上下离心,谁也不肯为孙皓尽力报效。语云:“伴君如伴虎”,而孙皓岂止是虎,简直是个恶魔了。吴国的文臣武将们无不认为仕途艰险,不如当个平民百姓还安全一些,但谁也不敢提出辞官的要求,只好每天战战兢兢地干下去了。 |
再说晋国。接替羊祜镇守荆州的杜预,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祖父杜畿,在魏文帝曹丕时官至尚书仆射,监造楼船,试航时因风沉船溺死;父亲杜恕,在魏官至幽州刺史,护乌桓校尉。杜预从年少时起就很好学,常常说: “一个人生在世上,立德是难以作到的,立功和立言是差不多可以作到的。” 他的父亲因为和司马懿不和,晚年被免官贬为庶人,迁徙到章武郡(治东平舒,今河北大城),在那里忧愤而死。司马昭当政时,杜预娶了司马懿的女儿、司马昭的妹妹安陆公主为妻,从此才受到了重视,官运亨通起来。杜预遍读群书,学识很渊博,和贾充共同修订过律令,杜预还为之作了注解。由于他知识丰富,被人称为“杜武库”。他的名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一直流传到今天,和《左传》一起流传而不朽,俗称《左传杜注》。他接替羊祜坐镇荆州以后,积极地修缮营垒,制造武器,训练士卒,为伐吴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吴国的西陵督张政,是吴国的名将,据守着荆州的要害地方。杜预调集精兵去突袭西陵,张政因为事先没有什么准备,在作战中失利,伤亡惨重,还有很多人被俘。张政觉得因为没有准备而战败是可耻的,便没有及时地向孙皓报告伤亡的情况。杜预为了离间张政和孙皓的君臣关系,促使孙皓把张政调离西陵,便使用了反间计,把俘虏的吴兵都交还回去,并给孙皓写了 ,说明了交还俘虏的数目。孙皓读信之后,怒不可遏地说: “原来张政是一个无能的将领,竟被杜预俘虏了这么多人,还不如实地向我报告!” 便下诏把张政调回朝中,以武昌督留宪接替他作了西陵督。杜预的作法使驻守在西陵一带的吴军的士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的统兵将领的素质也不如从前了,对以后的伐吴是非常有利的。 再说益州刺史王濬,听说朝廷中的群臣多数人不主张现在就发动伐吴的战争,心中非常焦虑,便派出参军何攀带着他的表章出使洛阳。何攀入朝拜见了司马炎,奏报了益州的备战情况,同时把王濬的表章呈递上去。司马炎展开观看,只见表章中说: “臣常常探询吴国的舆论,荆、扬二州的人无论贤愚,对于孙皓的倒行逆施,没有不叹息和怨恨的。看来时机已到,应该赶快出兵伐吴。如果现在不去伐吴,形势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假如孙皓早日死去,吴国再立一个贤明的君主,文武官员各得其所,吴国就要成为一个强大的敌人了。 臣在益州造船已经七年,船只每天都有腐朽的。又加臣已经年过七十,不知什么时候便会死去。时机一错过,事情就难办了。我恳切地希望陛下切不可失去伐吴的良机。” 司马炎看了王濬的表章之后,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伐吴的事情确实是不能再拖了。但在朝会上和群臣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仍然有很多人反对立刻出兵伐吴,特别是贾充,荀勖等一批重臣反对最力。司马炎觉得:这样一个重大的战事,人心不齐是不好的,所以又有些犹豫了。 恰恰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安东将军王浑的表章从寿春传过来了,内称: “孙皓有出兵北上的迹象,吴国的边境地方戒备森严,望陛下关注事态的发展。” 贾充、荀勖等反对伐吴的大臣们便利用这个机会向司马炎启奏说: “吴人已经在边境上行动起来,我们要避开他的锋芒,在这个时候出兵伐吴,是非常不利的。” 于是司马炎便改变了主意,决定暂缓伐吴,等到来年再说。 王濬的使者何攀正在洛阳等待消息,听说皇帝作出了暂缓伐吴的决定,心中非常焦急,赶紧上书说: “孙皓只是虚张声势,他是不敢向我发动进攻的。他们在边境上集结军队,正是我们一举歼灭敌人的好机会,前去袭取是非常有利的。” 司马炎看过了何攀的表章,心里七上八下的,仍然难以作出大举伐吴的决断,这件事也就暂时搁浅了。何攀在洛阳停留了一段时间,并没有得到出兵伐吴的准确消息,只好回益州向王濬复命,王濬听说皇帝态度暧昧,心中甚为焦急。 且说坐镇在荆州的镇南大将军杜预,密切地注视着边境上的动静,也很关注着朝廷中的消息,听说司马炎已经把伐吴的计划搁浅了,心中很着急,因为他觉得现在伐吴的时机已经成熟,不能再拖延了。于是马上写了一道表章,通过驿传传送到洛阳。司马炎正在宫中和中书令张华下围棋,内侍呈上了杜预的表章,他马上停止下棋,置棋局于不顾,打开表章观看。只见表章中写道: “自从闫七月以来,吴贼只是在边境地区严加戒备,并没有自下游逆流而上,入寇淮南和襄阳的迹象。从道理和形势来推测,贼人已经计穷力屈,必然要据守夏口以东来苟延生命,不会空其国都以大军西上。而陛下听信了一些错误的意见,便放弃了伐吴的大计,纵容了敌人,养痈遗患, 实在是太可惜了。如果出兵会招致失败,那就可以不出兵;而如今战争的规划非常完善牢靠,如果能够成功,则可以开创太平的根基,不成功也不过是耗费一些时日,为什么不可以干一下呢!若是拖延到来年,天时人事会发生变化,臣恐怕那时便要更难了。现在已有取胜的充分把握,并没有战败的危险,臣对此看得很清楚,不敢以暧昧不明的见解招致不良的后果,望陛下明察。” 司马炎把杜预的表章交付朝臣讨论。朝臣中以贾充、荀勖为首,阻力仍然很大。司马炎又拖延了一个月,没有下诏表态,杜预为此非常着急。正是:众口纷纭莫一是,君王明智也彷徨。欲知司马炎是否决计伐吴,请接看下回。 ①户曹:掌管民政的行政机构。 ②30斤为钧,4钧为石。 ③东观是保管图书档案和撰修国史的机构。 |
第九三回 杜武库再次请战 司马炎六路兴兵 话说杜预在荆州传送表章后,一个月没有接到皇帝的答诏,心中甚为焦急,又再次上表说 “原先羊祜没有广泛地和群臣商议,而是秘密地和陛下定下了伐吴之计,所以在朝臣中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凡事应该权衡利弊,如今伐吴之利有十分之八九,而它的害处只是十分之一二,顶多是没有功效而已,并不能招致什么失败。如果一定要让群臣谈论必然灭吴的道理,要求他们都同意伐吴,那是办不到的;因为这个计谋不出于他们自己,功劳也不在他们身上,每个人都以过去的失言为耻辱,现在都不得不继续坚持已见而已。 自从入秋以来,讨贼的规划和形势多有暴露,现在若是中止不干,孙皓会因为恐惧而迁都武昌,大力修筑江南各城的防御工事,把居民都迁徙到远方,使我军既攻不下城池,在田野中又找不到粮食。那么明年再出兵伐吴,或者就来不及了。” 杜预的表章传入宫中的时候,司马炎又是正和张华下围棋。他马上停止下棋,仔细地阅读着表章,然后又交给张华看。张华看过之后,推开棋局说: “陛下圣明有武略,国富民强;吴主荒淫暴虐,诛杀贤能;如今前去讨伐,可以不劳而定,望陛下不必犹豫了。” 于是司马炎便下了大举伐吴的最后决心。以张华为度支尚书,负责筹划和供应前方的粮草。贾充、荀勖等人听说司马炎决计伐吴,又竭力进行劝阻,司马炎大怒,下诏进行斥责。他们只好免冠谢罪,不敢再进行阻挡了。 这年是晋咸宁五年,(吴天纪三年,公元279)。十一月,司马炎下诏,出动20万大军,大举伐吴。分六路出兵: 镇军将军、琅玡王司马伷出涂(除,chú)中(古涂水流域地区,今安徽合肥、全椒、江苏六合一带); 安东将军王浑出横江(今安徽和县东); 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今湖北鄂州市); 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汉口); 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今湖北荊州市); 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王濬和巴东监军唐彬从巴蜀顺流东下。 司马炎命太尉贾充任大都督,作全军的统帅,授以符节、黄钺、羽葆①、鼓吹、中军步兵一万人,骑兵二千人,以及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参军等官属,可以说是够气派的了。贾充对于司马氏篡魏是大有功劳的人,是司马昭和司马炎的心腹重臣,尽管他在伐吴的问题上始终和司马炎唱反调,这次司马炎还是给了他很大的面子。但贾充对伐吴始终是缺乏信心,唯恐大功不成会承担责任,接到诏命后马上上表辞谢;而司马炎不允,贾充不得已,只好接受了符节和黄钺。司马炎又以冠军将军杨济为副统帅。贾充和杨济率中军驻守在襄阳,作为这次出兵的大本营。 |
再说西征的马隆,这时正在凉州和树机能作战。树机能等以上万大军凭险拒敌,他们或者设伏兵在后面切断官军的退路,或者凭借险要的地势在前面对官军进行堵截;而由于马隆所率的士兵个个膂力超人,英勇善战,到处都给敌人以重创。因为山路狭窄,马隆命人制成了一种特殊的车,上面有一个扁形的车箱,可以蔽风雨,捍卫矢石,在狭窄的山路上行走非常方便,在宽广的地方又可以作为军队的屏障,作战时且战且前,从车箱中向外射箭,敌军应弦而倒。马隆在凉州转战千里,所在克捷。在武威、鲜卑大人猝拔罗、且万能等率领一万余落②归降。马隆又督率归附的没骨能和树机能大战,把树机能杀死,余众完全归降,至此凉州便被平定了。 自从马隆西行之后,就和朝廷断绝了音信。有人说马隆的军队已经被树机能消灭,司马炎非常担忧。不料马隆派出的报捷使者忽然在夜里到来,司马炎看了报捷的表章,真是喜出望外,不禁拍手大笑。第二天早朝时,司马炎向群臣通报了马隆平定凉州的消息,并说: “过去若是听从你们的话,不派马隆西征,便没有秦、凉二州了。” 于是颁下诏书,以马隆为宣威将军。司马炎又命朝臣们议论一下对马隆的将士给予爵赏的事。主管官员认为: “马隆的将士事先已经受到封赏,不应该再授与了。” 卫将军杨珧(姚,yáo)反驳说: “过去精选将士,稍稍赐以爵赏,是为了诱使他们参加西征。如今马隆以孤军取得全胜,西土得到了安宁,不应该因为从前有封赏而泯灭了以后的功劳,应该再进行封赏,以示恩信。” 司马炎听从了杨珧的意见,对马隆手下的将士又进行了封赏:有的赐给爵位,有的增加了食邑,有的加授官职。马隆攻灭了树机能,平定了凉州,给伐吴战争解除了后顾之忧。多年来许多名将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由这位小将解决了,可算是古代战争史上一个奇迹 |
首页 上一页[22] 本页[23] 下一页[24] 尾页[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