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中国青铜时代(pdf.转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中国青铜时代(pdf.转载)[第9页] |
作者:安昊儒 |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纸 过去一直认为,东汉宦官蔡伦是纸的发明者。但考古学打破了这个观点。在甘肃一座西汉文景时期的墓,发现了一幅纸制地图,原料为大麻。纸上用细黑线条绘制山、川、崖、路等图形。 |
蔡俊像 蔡伦的贡献在于他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不但用麻、破布、渔网,而且可用树皮为原料,开辟了木浆纸的先河,既降低成本,更提高了质量。 |
帛书信札(zhá) 西汉成帝(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甘肃敦煌甜水井悬泉置遗址出土 |
笔 毛笔在中国早已出现。到了秦朝,大将军蒙恬改进了毛笔的制造工艺。史载蒙恬南伐楚国,路过安徽宣城中山,发现那里的兔子毛很长,于是以枯木为杆、兔毛为毫,制出了第一批改良毛笔。 |
毛笔 西汉 山东临沂金雀山出土 |
汉代画像石上的人物,把笔插于冠,以备书写。 |
墨和砚台 秦晚期已出现了调制成型的墨丸,汉代已用松烟中的炭黑制墨。朝廷每月发给尚书令、仆、丞等官吏隃麋(yú mí)大墨一枚、小墨一枚。隃麋指汉代的右扶风隃麋县。这里自古就生长有茂密的松林,松龄较长,松树枝条中油脂含量高,适于烧烟制墨,因此在汉代成为著名的产墨区,以致到后世,“隃麋”成了墨的别称。 汉代的砚,就材料而论,除石砚外,还有陶砚、木砚、漆砚、漆砂砚;以形制而论,有圆形砚、板砚、三足砚、龟砚、博山砚等等。砚盖、砚身、砚足雕饰许多图案,日益趋向工艺化。 |
松塔形墨 东汉 宁夏固原西郊出土 |
石砚及研石 西汉 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 |
在纸发明之后,竹木简在当时仍是主要的书写材料,为了修改简牍的误笔,因而需要一种小刀,汉代称为“书刀”。这种书刀最初是用青铜制造的,后来改用铁制。汉代即用铁制的。 |
漆盒石砚 西汉 山东临沂金雀山出土 |
错金铁书刀 东汉 四川成都出土 上为书刀全器,右为铭文及图案细部。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发明王张衡 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张衡的地动仪究竟是什么样子,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 |
圭表·铜漏壶·日晷(guǐ) 古代制定历法,需要用圭表来测量。表是垂直于地面的标杆,以备在日光照射下投影;圭即水平标尺,用于度量日影的长度。 与圭表同时使用的还有漏壶。漏壶起漏后,壶内之水自出水管逐渐滴出,浮箭随之下沉,从而可根据箭上的刻度看出时间的变化。有些铜漏壶可以调节水的流量,以减少水量对水压的影响,使测时更为准确。 |
沉箭式铜漏壶 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 |
汉代的天文观测并未被皇家所垄断,民间也可进行,例如兴平汉墓规模不大,陪葬品亦不甚丰富,但出土了圭表等物。可见汉代民间也可参与天文活动。 |
日晷使用示意图 使用方法是将晷放正摆平,对准日出、日落时的太阳位置,以计算出当日的白昼长度。 |
日晷 内蒙古托克托出土 |
地动仪 东汉灵台遗址,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台。东汉和帝时期,张衡任太史令,接管灵台,见观象仪器陈旧,年久失修,他决定重新修造。 张衡还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地动仪的外面镶铸着八条龙,分别对着八个方向。每条龙嘴里都含有一个小铜球,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对着哪个方向的铜球就会掉落到下面的蛤蟆嘴里,发出清脆的响声,就可以方便人们记录地震发生的方向。 |
灵台遗址 |
地动仪模型及剖面图 |
秦汉的医学 张仲景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华佗是中国外科学领域开山式的人物。《导引图》让我们对中国古代的养生和体育健身有了一个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 |
简帛医书 秦汉时期,来往公函和私人信件多写在简牍和帛书上,在一些出土的汉代简牍上就发现过医药方面的记录。 考古人员在甘肃发现一座东汉时期的墓葬,墓主人是一位年逾七十的医学家,陪葬的是一些病方。这些病方写在木制的简牍上,内容颇为丰富,包括方剂三十六则,列举的药物有一百多种,所以又称《治百病方》。木简牍中又提到药物要用铜器冶合的要求,解释了为何出土的汉代医疗器具多为铜制品。 |
帛书《五十二病方》 西汉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 |
针灸画像石·针灸木人 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太子遽然倒下,一命呜呼。一个叫扁鹊的游方郎中听到太子的死讯,便到宫中为太子切脉,并为太子施行针刺,不久,太子就苏醒过来,服药后更坐起来了。 在出土的东汉时期画像石上,就刻着扁鹊针灸行医的故事图,画中的扁鹊被神化为鸟身人。 |
金医针 西汉 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 |
针灸画像石拓片(局部) 东汉 山东微山两城出土 |
针灸木人 西汉 四川绵阳永兴双包山出土 |
张仲景(上图像)与华佗(下图像) |
张仲景是东汉的名医,其成就集中在《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医书中。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从病理、疗法、方剂和药性几方面论述了伤寒病。《金匮要略》论的是杂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内科为主,也包括外科、妇科、皮肤科等。 三国蜀将关羽刮骨疗毒、谈笑风生的故事家喻户晓,为关羽刮骨的是名医华佗。 华佗在中国医学上的主要贡献是麻醉学。史书上记载,华佗发明了一种名为“麻沸散”的麻醉药物,他让病人以酒服“麻沸散”,待麻醉成功、病人失去知觉后,便为其动手术。 |
《导引图》 华佗不但发明了麻醉法,而且还编制了一套健身操五禽戏。华佗的弟子吴普平时坚持操练五禽戏,九十多岁时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好无损,而且身体有病时还依赖操练五禽戏而治愈。五禽戏可说是导引养生术的先驱。 中国古代的导引,是通过人的躯体与呼吸运动,达到强健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
帛画《导引图》(临摹) 西汉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 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描述运动姿态,如伸展、曲膝;第二类模仿动物,如鹞背、龙登等;第三类说明运动所针对的病症,如引聋、引项等。“引”就是用导引术来治疗某种疾病。 |
秦汉的乐舞百戏 “乐府”铜钟的余音能让我们感受秦朝的乐舞艺术,汉代的楚舞则可从出土的文物中窥见一二。各种高难度的杂技节目代表了汉代百戏艺术的最高成就。 |
“乐府”铜钟 乐府是皇家庆典和祭祀时管音乐的官署,过去以为乐府最早成立于汉代。 然而,秦始皇陵园遗址出土的一枚错金银钮钟,在钟钮的一侧发现刻有小篆字体“乐府”二字,证明了秦代已有乐府。 在古代,音乐根据演出场合和性质分为雅乐和俗乐。雅乐是古代祭祀天地、朝会、宴享时使用的正统音乐;俗乐是当时流行的民间歌舞。汉武帝大兴乐府,为宫廷搜集全国各地俗乐,使俗乐在宫廷中取得了地位。东晋六朝以后,把乐府所唱的诗称之为“乐府”,这样,乐府就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
乐府铜钟 秦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园遗址出土 |
奏乐木俑 西汉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 |
楚歌与楚舞 汉高祖刘邦是在楚文化的氛围中成长的。他周围的核心人物中,萧何、曹参、周勃、樊哙(kuài)等都与刘邦同为沛人,其他将相虽非楚人但亦多习楚风楚俗。正因如此,汉初从皇帝到将相多喜好楚的文化艺术,特别是楚之歌舞。 与楚歌相辅而行的是楚舞,其特点是飘逸、轻柔、敏捷、激昂,出土的汉代玉雕舞人许多都长袖飞扬,衣裙飘起,体态轻盈,婀娜(ē nuó)多姿。 汉代还流行过一种七盘舞。表演时先在地上排列盘和鼓,舞者舞长袖,在盘、鼓之上或盘、鼓之间跳跃徘徊,既有楚舞中飘逸、高雅的舞姿,又有杂技艺人准确跳跃、掌握身体平衡的技艺。 |
瑟 西汉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 |
玉舞人 西汉 广东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
彩绘陶舞俑 西汉 陕西西安白家口出土 |
陶俑舞者舞动长袖,把轻盈、舒展而柔美的长袖舞刻画得生动传神。 |
陶舞俑 汉 河南洛阳出土 |
观伎画像砖 东汉 四川成都扬子山出土 |
百戏艺术 百戏是汉代的表演艺术。用来表演百戏的马车,称为“戏车”,表演者在颠簸奔驰的戏车上表演各种复杂的动作,难度极高,惊险万分。 俳优也是汉代百戏的一种。秦时蓄养俳优之风很盛。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修离宫(国都之外的宫殿)数百所,倡优成千。俳优相当于现在的相声,表演者一般身材矮小,靠口舌之利,取悦观众,同时向皇帝委婉地提出忠告。俳优在汉代也很流行,常在家庭宴会中表演。 |
平索戏车画像砖 汉 河南新野樊集村采集 |
击鼓说唱俑及其面部特写 东汉 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 陶俑袒胸露腹,着裤赤足,左臂挟鼓,右手举槌,神态诙谐,动作夸张,一幅活生生的俳优说唱形象。 |
倒立是传统的杂技项目,汉代的倒立出现许多高难度的惊险动作。跳丸(抛球)也是中国杂技中的传统节目,出土的汉代画像中可见到有抛三、六、八、九丸者不等。 |
陶制饰物盒 汉 河南洛阳出土 三个俑的倒立造型组合巧妙,高难度之中显现了动作的优美。 |
汉代画像石上的跳丸飞剑叠案图 在画像石中,看到一个演员同时跳丸掷剑。丸、剑同掷,起落纷繁,节奏急促,表演难度极高。叠案,指桌子叠立数层。 |
陶戏楼 汉代的百戏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而是随观众的需要随处表演,主要在三种场所进行演出:厅堂、殿庭、广场。 但是在安徽出土的一件陶楼,二楼为舞台,三面封闭,一面敞开,分前台和后台。这个陶楼可能动摇了人们对百戏表演场地的看法。 |
|
绿釉陶戏楼及局部 东汉 安徽出土 |
博戏·投壶 博戏是古代的一种棋戏,在春秋战国之际已很流行,秦汉时期更深受王公大臣酷爱。 投壶是把箭矢投进壶内的游戏。汉以前,投壶只要求中的(dì)。到了汉代,技术高超的会把木矢改为竹矢,使之有弹性,竹矢入壶则反弹出来,然后接着又投。 |
绿釉陶六博俑 汉 河南灵宝张湾出土 六博是博戏的一种,是汉代贵族士大夫的重要娱乐活动。 |
投壶(画像石拓片) |
棋戏用的骰子 西汉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 经过刻意修饰,不仅抛掷时铿锵有声,而且还有欣赏价值。 |
绿釉陶投壶 西汉河南济源泗涧沟出土 |
围棋 东汉马融创作的《围棋赋》,词句中用战场来比喻围棋盘,用兵家战例来说明下围棋的方法,可知当时人们对围棋已有很深的研究。从出土的汉代围棋实物可知,当时的围棋与现代的围棋已很接近。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
《藏在文物里的中国史:秦汉》,上传完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