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深度讲解《中庸》《大学》精益。。。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深度讲解《中庸》《大学》精益。。。[第2页]

作者:独孤求败AH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我们承认身体的物质属性并且对此保持尊重呢。。。则接地气。。。人亲近。。。

    吃喝拉撒睡,人一天所作的很多这样的事,所有人都是差不多的。差多少呢?

    所以,看到这一点并尊重这一点,那就是‘德’呀。厚德,它可以‘载物’。就是物质愿意跟着你,或者其他人愿意把物质放在你这。。。因为他们相信你,知道你这个人尊重物质和珍惜物质,不会破坏浪费。

    所以,有德则人身归附。人身归附则可以占有土地呀。人多力量大嘛。有了土地呢,那也就间接有了钱财了,因为土地可以种各种庄稼植物,只要有土地粮食,人饿不死的了。有了钱财以后呢,你也就有用啦。

    之前孔子说过一句话,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那么,很多人,包括我,都奇怪这个取财的道是什么额?——现在这里就是明确的说这个取财的道理了。。。

    说,你先要尊重物质。。。人身那就是五行物质。。。间接的也在讲修身了。。。你对人的身体生命尊重。。。那人身都亲近你。。。人身亲近你呢,你自然就有了自己的军队啦。。。有了军队啦。。。那自然就占有了地盘和土地。。。然后呢。。。土地可以种植农业作物和其他用途,也就自然得了财物了。有了财物呢,你才能有用啦。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德是财的根本呀。。。你不尊重物质。。。那物质能留住吗?——最后都消散了。

    财者是表象表面的东西。

    外面表现的有德,内在却是求财。这样呢。。。就争民施夺。。。就是跟民争夺利益啦。而不是照顾贫穷贫困啦。

    所以,这样反而财聚,自己有钱了,民却散了;而自己没钱了,那也就是把钱都施舍给百姓了,人民就聚拢过来了。——这里呢一直在讲,如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个道,就是正道。不是邪道。后面有讲小人的邪道的。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所以呀,一个人说话,胡说八道,造谣生事,欺骗、撒谎的。。。这样的言语出去,一定也会听到这样的言语和遭到欺骗和撒谎等。。。

    ——钱财不正当的收入呢。。。就好像美国那个巧取豪夺的,吸血鬼一样的,也一定会不正常的输出。。。这是天道的报应呢。

    用常理说的话,就是你不正经得到的,你也不会珍惜。。。没有那种得来不易的成就感和幸福。所以,那钱出去的也快。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人命不常。。。行善则得,不行善则失去。。。魔道损身。

    跟老子说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句话的意思一样。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以善治国,虽不中,不远矣。

    亡人呢,就是寡妇。。。对亲属好,就是宝。因为丈夫死了嘛。

    拿这个红楼梦中的李纨可以说是典范。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秦誓》说,如果有那样一个臣子,好像没有其他的技能。。。其心好像很懒散的样子。。。但是呢,很包容的样子。别人的长处,好像当成自己的长处;人能学习圣人的,他心中也好之。跟自己说出口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实在能容,就能保我子孙黎民,而且也能产生利益呢。!

    打个比方,你这个人,啥也不会。。。但是呢,你尊重他人的长处和技能。。。你这个人呀,还是有能耐的。古时代来说,这个刘邦,打仗不如韩信,管理后勤和统筹不如萧何;出谋划策不如张良、陈平;但是呢,刘邦尊重他们这些人才。。。最后得到天下。
    能尊重这些人才呀,就好像自己有了这些才能一样。也能产生对自己的好处,对国家的好处。

    如果呀,人家有一些什么特长,你呢,很嫉妒它。。。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人家学习圣人,你故意的违背他让他不能学习。。。或者宣扬圣人的德行,而你违背诋毁它。。。这样的不能容人。。。则这样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一定会危亡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只有仁者呀。。。才能把那些不好的人,流放偏远的地区,不让他们待在人烟稠密的地方造成更大的坏的影响。

    流放四夷,就是蛮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这是发生在黄帝时期的事,大概是吧。

    不同于中国,为什么呢,中国咋的啦?中国就是礼仪之邦,至善之国呀。!所以要把这些不好的蛮夷,不遵礼法的,不守规矩的人给流放出去呀。。。这样剩下来的人才是‘’中国人‘’啊。

    所以说样就是:“只有仁者能爱护人,能讨厌人。”这是赞同仁者的行为。不仁者,当祸乱国家,所以要流放之。边缘化他们啊。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说,如果你见到了一个贤人,而不能举荐他当官。。。是你的过错。。。如果当官了还不能让他起到首先的作用,那也是过错啊。

    就好像你虽然用了他,但是放在不要紧的位置上,不重用。那也是过错。这里的‘命’我怀疑是一个错别字。但是呢,如果解释成‘命令’的命。也是正确的啊。

    前后文来说,这是骈文。。。

    见到不善的人而不能退走他,退走他不能让他远离,也是过错啊。(这是切合流放四夷的那个意思。)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这里的人,解释为普通大众,亿万百姓。。。

    百姓喜欢好呢,那无非是吃饱穿暖嘛。。。是不。。。

    所以,你如果喜欢死亡。。。讨厌人家的生存和生活。。。

    那就是拂人之性,灾难必将降临你的身体,而且是偷偷的,‘逮嘛’好像逮到一个机会,就把你弄死了。像贼一样。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所以君子有这个大道,必然是孝、忠、信才能到的。

    儒家为什么要讲孝、忠、仁、义,礼、爱、和、平这些东西呀?

    其实呀,这里面就有忍耐,就是锻炼你的心性。就是一种修炼呀。

    你真的做到了这些,那么自然也就接近大道了。但是看上去呢,你也没有出家,也没有去当和尚,当道士。所以,这样的路,叫做‘不修道而修道’的路,‘不修而修’的路。

    所以,你一旦做不好这个凡人。。。骄傲,安逸放纵,必然也就失去接近大道的机会啦。

    其实呀,你做好了这些后天的东西,那个先天的东西也就出来了。这是必然的。

    生财有大道。——君子不光是修炼有大道。

    还有这个生财,也有大道。。。

    这个大道是什么样的了?——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说挣的多,花的少。就是生之众,食者寡。(节俭的意思,中国人喜欢储蓄,其实是儒家的教诲。)挣钱快呢,用的慢。。。那样呢,这个盈余财物就多。。。那财物就恒足啦。

    如果跟地球上某个国家一样,寅吃卯粮,今天花明天的钱。。。那么明天花后天的钱,后天那该花哪天的钱呢?

    这就是朝不保夕,今不保明啦。。。所以,是危险的。糟糕的。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所以仁者呢,用财物来赡养自己。。。搞养生。。。搞这个长生久视之道。。。

    不仁者呢。。。铤而走险。。。专营机巧。。。就好像那个妓女一样,以身发财。。。所以世人恶之。

    你身体都坏了,要那么多钱以后有什么用呢?所以呀,悖而入者悖而出了。

    那不正确得来的钱,也不懂得珍惜,那就不正确的溜走啦。

    所以,凡是那些搞小动作得来的财物,别看很多很多。。。一不小心,就全都消失了。
    这就叫做‘本末倒置’了嘛。

    人死了,钱没花完。

    那就留给别人花了。

    魔道损身呀。。。以身发财。。。男就盗,女就娼,败坏了社会风气。。。违背了根本秩序。

    所以这样的,虽成必败。。。因为违反了大规律了。

    闹市取金,那金子0手中还没拿热乎呢,人就被抓了,消失了。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人呀,千万不要短视,不要偏视,要全视。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孟献子说:养马乘车的人,不去考察鸡猪这些动物的事。。。只要管好马(这些交际)就行了。。。

    家里有地窖能存储冰块的,(那就是巨富之家了。古时代只有王公皇帝之类才能存冰块,所以是很少的。)连牛羊都不用养了。。。只要管理好国家就行!

    有一百乘马车的国家,不养那些喜欢聚财的臣子。。

    与其有这些臣子呀,还不如有贪污的臣子。。。这话呢。。。很奇怪。。。但是呢,意思还是明白的。。我们心里打一个问号,被吸引的接下看下去

    因为呀。。。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最后抛出了这个论点:国家不应该以利为利,而要以义为利呀。。。!

    我们说那个“褰矩之道”是转圜的,是绕圈的。不是直接的。小人呀,爱财是直接的。

    喜欢钱财呢,就去抢了:闹市取金,不见其人!

    大人呢,先有人,后有土,有土则有财,此治国有利之道也。

    这是正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

    说这个,如果有那种只想着挣钱的官员呢,还不如有贪污的官员。。。这话太奇怪了。

    我们详细的来分析一下吧。

    聚敛之臣呢,就是跟百姓争夺利益的臣。。。

    盗臣呢,就是偷偷摸摸的拿百姓钱财的臣。。。

    这里的意思,前面一种不如后面一种。。。为什么呢?

    明德嘛!

    你前面这样光明正大的跟百姓争夺利益。。。。还不如后面这种偷偷摸摸的。。。为什么呢,这样明摆着争夺利益,是对百姓的淳朴的道德风气最大的破坏呀。!

    人只见金不见人了。。。这才是最大的破坏呀。!所以呢,如期有这样的臣,不如有那偷偷摸摸贪腐的臣。至少。。。人民的淳朴的人心还不会被破坏。

    而一旦上升到公然公开的争夺民利的程度呢。。。那百姓的心就会不淳朴了,被破坏啦。。。这样破坏力很广大。因为人民都清楚贪污的官员是坏的,但是这种公开的聚敛之臣呢,如果久了,就会影响所有人民,最后呢,反而不认为这有什么坏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都下滑了,见坏不坏了,那才是最大的危险,就会形成群盲的‘共业’了。共业这是佛经里的话。),那整个社会人心都被污染了,破坏了。你说那个毁人的程度,有多厉害啊!

    所以,你看,少部分人贪腐,那是偷偷摸摸的,大部分人不赞同,不会遭到污染和破坏。

    但是这个聚敛之臣呀,公然的破坏人民的淳朴和这个仁道。这就危害太大了。所以整个中国古代呀,都重农轻商。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现代呀,也看到了,没有商业,确实是一个国家的弱点。但是呢,如果杜绝不了这种公开聚敛的危害,那就不能得到正确的商业模式。而正确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有土则有财。这个土,如果只理解成土地呢,那就只重农业啦。但是啊,我讲真一点,生意生意,你这个‘’意‘’如果不生,那就发不了财。所以这个土,还是意土的意思。

    所以,这个君子取财的道是多么的重要呀。那就是中国未来的‘’商业基础”啊!!
    你喜欢‘’生‘’还是喜欢‘死’?

    是一个分歧。也是正确的商业道和非正确的商业道之间的区别。

    我们今天非常的接近这个点。。。

    学西方资本,还是自创体系!!?

    有这个分歧啦。你要看明白了这个大学,你就懂啊。。。应该自创。搞一套跟西方那个商业模式完全不同的正确的商业模式。

    亦有利也。

    谁说君子就穷酸嘻嘻的!那是一种误解啊。
    你喜欢‘’生‘’还是喜欢‘死’?

    是一个分歧。也是正确的商业道和非正确的商业道之间的区别。

    我们今天非常的接近这个点。。。

    学西方资本,还是自创体系!!?

    有这个分歧啦。你要看明白了这个《大学》,你就不会不懂啊。。。应该怎么样?——搞一套跟西方那个商业模式完全不同的正确的商业模式!!

    亦有利也!!

    谁说君子就只是穷酸嘻嘻的!那是一种很大的,浅陋的误解啊。
    你喜欢‘’生‘’还是喜欢‘死’?

    是一个分歧。也是正确的商业道和非正确的商业道之间的区别。

    我们今天非常的接近这个点。。。

    学西方资本,还是自创体系!!?

    有这个分歧啦。你要看明白了这个《大学》,你就不会不懂啊。。。应该自创!——搞一套跟西方那个商业模式完全不同的正确的商业模式!!

    亦有利也!!

    谁说君子就只是穷酸嘻嘻的!那是一种很大的浅陋的误解啊。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说掌管国家,但是只盯着钱,只喜欢钱的人。。。必然是小人也。。。

    我记得明朝有一个皇帝。。。这个皇帝呀,国库中几千万两的白银,他不高兴。。。他要给自己弄一个小金库。。。天天就喜欢挣钱。。。然后数钱才开心。。。

    说这样的人,必自小人矣!因为他不懂或者说不喜欢公道取财的方式,只喜欢那个私人取财的方式。喜欢那个过程。整个国家都是你的了,你还喜欢那个额?就很奇怪。

    我们今天,全世界商业,主要是西方人的体系,私人取财。。。没有看到公道取财,君子的取财方式。所以,这就需要中国人去努力啦。

    中国也有儒商,也有侠商,也有义商。这些,只有中国才有。!是完全不同于西方那一套只顾私人的观念的。

    这样的小人掌管国家,灾害并至呀。。。所以明朝是一个非常乱的历史朝代。

    虽然有几个善者呢,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无可奈何呀。。

    好像袁崇焕一样,挽不回来。那明朝的人只喜欢空谈误国,喜欢聚敛财物。

    东林党巧舌如簧,造谣、欺骗、撒谎。

    忠贤党呢,又暴虐无道,奢侈跋扈,只有名声好听,‘忠贤’嘛。这名字白叫了。

    所以,两边都不是好东西。所以做明朝的忠臣就很难啊。

    虽有善臣,无力回天额。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最后点出命题,什么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那个‘道’?!!!

    就是这句话——以义为利也!!

    易经中说:利者,义之和也。

    不生不得啊。

    从重于身,爱护于物,散之人民,可得也。!!!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首先,命和性是两种东西。一般把命呢,看成是腹部的能力点。把性,看成头部的能量点。

    所以,性心命,三个东西,首先名词要了解。

    性就是人的性格,心就是人的思考和这个境界。。。

    一般来说吧,副元神住在头部,主元神住在心部。道书上把副元神泥丸宫内的身叫做‘元神’把住在心桃部分的叫做‘识神’(太乙金华宗旨语)

    那么, 其实腹部还有一个神。

    这就是三体了。

    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第一句很难。

    修炼界,把性命双修的功法看成高级的功法。为什么呢?因为头和尾巴都很重要啊。

    一个呢,是神。。。一个是形体。

    形体是你修行的一个载具,你要是形体留不住了,那你就没时间修炼了,就没有那个载体修炼了,因为有这个载体,才有迷。

    修性的东西呢,比较偏重于思考。。。修命呢,就有动功啦。。。

    好像武术里面的这个心法和外在的动作。。

    心法保证你的思想不出偏差;动作锻炼你的肉体达到健康。

    所以,性命双修呢,一般看成是上乘的功法。圆满的。没有缺陷的。

    这里介绍一个性、心、命三个名词,我们再来看这一句话的,那就简单了。
    天命之谓性,

    天命是啥呢?

    天呀,就是天心。天心到这个命就是腹部,就是性。

    率性之谓道,上头了,那就是道。所以你看菩萨、佛祖,脑袋上一个大圆。那个圆有啥稀奇呢?

    修道之谓教。——你修道就是教。

    所以,儒家也有儒教。

    这个儒教。。。很不好理解。我们都觉得儒家都是一些读书的秀才,跟宗教有啥关系呢?

    哎,它真的就是宗教。不然也不会说佛教道教儒教了。。。

    儒教是从儒家的教义里来的。修道才有宗教。不修道那就么有啦。
    那么也就是说,儒家是可以修道的啦。

    这一点让人如梦方醒啊。

    都以为儒家都是一些书呆子。。你说这个东西能修道?


    如果不能修道,那这个教就不是对的啦。。。那儒教说了这些年,那就错的离谱了。

    但是呢,一直没有见到儒教的这个修道的方法,不急,我们来把它说出来。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道,就是率性之谓道。。。我们人呀。。。本性是根本不可能放弃和离开的。

    一个人性格很难改变

    经验可以累积,办事方式可以老到,但是那个性格很难忽然改变的。。

    因为这个东西跟人的神魂有关系。。。所以,率性,每个人都有。不可能丢弃的啊。

    有的人天性就仁慈,有的人天性就暴戾。生来就注定的啦。

    所以君子对看不见,听不见的东西都保持警惕。。。因为隐藏的东西看不到,微细的东西呢很难被看到。。。所以,君子慎独也啊。

    为什么呢。。。之前我们讲过大学,那么这一句话是不是有些熟悉呀?哎,就是。。。同样的,

    君子慎独。。。为什么要慎独呀。。。就是一个人带着,跟社会脱节。。。容易否定自己的欲望。。。容易不诚于己!

    所以要谨慎的对待一个人呆着的时候。

    我们一但自欺,就会欺人。就会产生问题。。。然后问题就生出来的了。。。各种看不到听不到的。。。就变化去的了。

    那么诚意正心,这里呢,讲一个率性的问题。

    我们经常说这个‘’明心见性‘’。

    所以你看。。。这个三体。就都讲到了。中庸讲这个率性。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那么性怎么率呢?——是不是任性?不是。。。

    率,是很自然的。。。叫率性。

    他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些感情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了,又符合这个节,这个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恰到好处的意思。就能达到人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中呀,是天下的大本啊。。。为什么呀。。。我们在大学里面讲过。。。公道和私道。。。

    那么谁来权衡呢,就是这个‘中’!

    所以,是天下之大本。做到了这个‘中’也就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所以是天下之大本。

    我再说明白一点。。。其实呀。就是你的眼睛。。。

    你看。。。就是看。没有偏见的看,就是中。这里不是说观念。就是你直接的看。不做任何想法的看。就是‘中’。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为什么这么看重这个‘和’啊?——因为是人和啊。

    人和是比天地都重要的。对于管理国家来说。

    所以是天下之达道。不过呢,要注意呀,只有和平的时候,那是人和至上。

    如果是战争时代呢,又变了,人和垫底。就好像那个刘备,总是颠沛,是三国最后才发迹的。——孔子的说出来的东西呢,多半也是这种和平时代的社会管理思想,而不是战争时代的东西了。这个要注意。(不然他怎么打不过盗跖呢?)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我们能有中,致力于保持这个中道和人。

    那么,天地都各就其位啦。。。所以人和是天地之中的。

    人不和呢,天地不就位。

    这个话说的很奇怪。其实呀。。。人要是不和,天崩地裂的。!

    只有人和,万物才能有序生长呀。不然不就打仗了嘛。那草木都遭殃了。
    我刚才提到了一下这个‘和平的和’就是人和的和。

    为什么呢?

    我们打仗,是读孙子十三篇的。

    我们要是人和呢,就读鬼谷子十四篇。

    这个东西有什么讲究吗?——有!

    你看,你玩麻将牌,十三章上手,十四章和牌。不是‘胡’啊 ,是‘和’!!

    现在中国的那个麻将牌的玩法,我看倒有点凌乱和失传了,倒是日本那边,有完整的整个的‘和牌’的这 个章法。

    咱们,要和呀。所以,它就不是战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什么是中庸呢!?——到了这个千古难题。。。

    说白了,就是心猿意马要栓闹。

    看西游记,里面讲,心猿意马。。。猴子呀,那是上蹿下跳的,野马呀,来往驰骋的。

    没有一个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这个中庸,就是中而不用。那不是没用啊,而是不用,那么什么时候用,我下面再说。首先要明白,中庸,就是吧心猿意马都管好了,管好了,才有秩序的去起用。!
    小人反中庸,小人是肆意野心的。。。

    很放肆。。。我们总是可以碰到这样的人。不管我们的修养有多高。。。总是会碰到那种完全不顾后果的,随意言行和十分狠厉的这么一些人。。。

    这些人呀。。。那一样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心意散乱,纵放。。。完全没个规矩。很粗野,不讲道理的。没有斯文,不听教化啊。

    那是地狱道嘛。
    就是说,小人的心和意都是缺乏管束的。。。他们无所顾忌。。。死后也没好下场。。。

    儒家有一个名词叫‘做人’!

    这是个很奇怪的词啊。。。大家都是人嘛。。。为什么要‘做’呢!?是不是!?

    你仔细想想,为什么要‘做’人!!

    因为你要是管不好自己的心意。让他们放纵了。。。那你就是没做好人!!

    不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规矩成不了方圆。

    那最后,你道德败坏了。也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啊。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我们这个社会呀,是一个群体的,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啊。。。

    是很多人 。。。不是你一个两个人。。

    所以,你如果言行完全的不顾这个社会的公序良俗的。。。那就会破坏这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们每个人呢,如果放纵了一点心意。。。那这个社会整体就混乱几分。

    如果约束了自己的心意。。。那整个社会都会变得有秩序起来。!

    所以,你要是喜欢当小人,你以后也就没有在良好的社会中生活的机会啦。

    你喜欢混乱嘛。你就肆意放心的那样。。。你要是喜欢有莫有样,有秩序的良好和谐 的社会呢,就要中庸一点。管好自己的心,还有意。
    那么,上面了,中庸,怎么样起用呢!?

    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啊。。。不是空的理论是有作用的。

    就好像那个机巧的秘诀一样。这点秘诀很重要。

    就是‘君子时而中’!

    小人呀。。。分化两边。。。走极端的。。。!

    君子呢,在中间。。。但是呢,你如果永远不动,你也没用啊。。。

    那么, 怎么用,不是从空间上去用。。。小人是从空间上去用的。。。它是器化的。

    好像鸟和兽一样,天上飞的就在天上飞,地上走的就在地上走。所以是禽兽!。

    君子呢,不是从空间上去器化自己的。

    而是按时变化的。!!

    你们看过老子很孔子的说话吗?——庄子里面的故事,说孔子去请教老子,最后说到,顺时而变。。。老子就点点头。

    那意思,孔子你得到承认了。

    一个人,如果不通变化,那就是死的。通了变化呢,那就是活的。

    所以,君子不器。他不是工人,也不是农民,也不是商人,也不是官员。

    但是呢,如果有需要呢,一时是工人,一时是农民,一时是商人,一时是官员。

    所以,君子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用,却有大用啊。

    这就是‘庸’的意思。能力都包含着,没有具体的表现。

    好像0,看起来最小。可是所有的数字都从这里面去生发出来的。没有它包容不了的。

    所以,君子时而中也。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所以,君子今天在天上飞,昨天在海里游,大前天在地上走。。。他没有一个固定的状态。。。

    他不是器化的东西。

    是按照时势去变化的。。。

    打个比方啊:说一个屠夫,一个农民,一个卖鞋的,一个卖豆子的。。。这些人最后占领了一地方叫做蜀国。

    你看,这就说着很稀奇。。。

    其实呢,放下屠刀那就不是屠夫,农民出山呢,就是诸葛丞相了,卖鞋的不卖鞋了,卖豆子的也不卖豆子了

    所以,这个道理看上去很浅显。。。其实是中国独有的智慧。

    西方吧,他总是给你一个标签:你是什么什么职业。。。

    就算玩个游戏吧,它也给你安排什么什么职业。。。

    中国没有这个概念。。。

    需要什么,这个时间点干什么好,干点什么。。

    所以,中国人那个江湖观念是没有逻辑标签的。。。所以现代的一些游戏做不好我感觉有点被西方带歪了的意思。
    你一旦明白‘君子时而中’呢,也就掌握了中庸的核心心法啦。

    别人问你,你是干什么的呀?!

    我一般不回答。。。或者呢,随便敷衍一下,或者呢,就说点笑话和假话。。

    我说我是拯救地球的,你信吗?

    所以,你肯定不信啊。你就觉得我是一个农民,一个什么什么。。。给我贴一个你认为的那个标签。

    所以,我不想跟人交流。

    现代人的思想都器化了。很难碰到那种真正的有智慧的人啊。

    你要是问我现在干点什么——我可能会回答你。

    那么这是两个问题嘛。完全不同的意思。所以大家要清楚。
    总结起来呢,就是君子时而中,小人器化而走两极端。
    那么,君子控制好自己的心和意。。。时而有选择的用之。。。

    这是至道啊。。。这样的人,是自由的,是有道的,快乐的。

    你要是器化了,就成为了一个机械的螺丝钉,保管你挣多少钱,你的心灵都不会满足。

    因为你已经不率性了,已经远道了。当然,人不会完全的失去道。只是感到压抑难过。

    所以看到这一篇的人,想一想我的话。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些好的反思和不错的灵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中庸呀,是宇宙最大的大道了。。。可是民很少有保持长久做到的。。。

    各方面因素都有。。。。。。
    孔子呀,从自己的时代的角度和人民的现状,说,我孔子这么颠沛流离,这是道不行呀。。。

    但是呢,也没有办法去改变。。。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这个有智慧的人啦,总是想过头,愚蠢的人呢,总是不去想。。。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吧,时而中呀。。。虽然环境注定了,但是总有你可以干的事的。

    可是呢,这个有想法的人,总是容易犯想太多的毛病;没有头脑的人,总是犯这个不去想的毛病。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孔子的所处环境,道啊,不明啊,大部分人民都不是中庸的。。。

    贤者呢,总是过分的想要明。。。

    不肖者不及——总是过分的不去明。

    说这个贤人做的太好,不肖者做的太不好。那个社会更是明暗落差大。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这句话就要深入啦。。。很有内涵的。

    大学里面,讲这个食色。。。食色,性也。

    讲这个恶恶臭、好好色是诚意。!(就是不违反人的本能)

    那么,不都吃饭喝水呀。。。却很少明白食物的味道,这话不是古怪啦?

    其实孔子这里是一个谜语啊。
    因为食色,性也!!

    跟吃东西有没关系?!

    率性,道也!!

    是不是切题啦!
    如果我问你:好吃的东西是啥?

    你可能说出一些。。。

    但是呀。。。这些是永远‘好吃’吗?

    你试着连着吃一个月看看!!

    保管再好吃,你也会吐啊。

    所以,什么是‘’好吃‘’,什么是‘不好吃’?!

    这并非外在的东西决定的。!

    而是一个变化的结果!!

    你吃了苦药,你再吃糖,就觉得好吃!

    你吃了酸的,再吃辣椒,就觉得解酸。

    五行五味,何为主导?

    所以,吃东西呀。。。都是今天吃萝卜,明天吃豆腐,后天吃肉,大后天吃鱼。。。

    所以你说你吃饭,你了解什么是好吃的了吗?!

    孔子说这个比喻,意思就是 ,你吃饭都是要换来换去,随性而吃的,为什么生活和人生不都这样而活呢啊!?这就是‘时而中’!

    简单的比喻,不简单的道理。
    所以,好吃的东西那你的感受,不是真实存在的。

    你要是跟人说,什么什么最好吃。。。一定有人反对你。

    因为呀,让你吃一个月,你也吃腻了,看到就反胃,保证,这个时候,你就不会说什么什么最好吃了。而是换一样东西了。

    那你的话还作数么?

    所以,孔子的意思,就是既然感官都是会变化的,你要执着外在的这个什么是最好吃的,这个命题干什么呢?

    你要执着这个器化的东西干什么呢!?

    内在的感官感受的变化,才是主导嘛。——)所以,君子时而中。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这个孔子的牢骚和感慨啦。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舜帝有大智慧呀。。。

    舜帝好学发问,而喜好查探细微的细节消息。。。而且还做到了隐恶扬善。。。让大家只接触正能量。。。

    太过极端东西呢,都不用来作为标准,比如公司里最厉害的销售骨干和最不行的,那个都不作为标准,取那大多数中间的,作为标准。这是大多数人的正常标准啊。

    这样才成为的‘舜帝’啊!!孔子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咳咳。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大家经常说,我懂,我知。

    孔子现在提出来了,什么是真的智慧?

    让你进入一个陷阱罗网之中。。。则根本感觉不到危险。莫之其【辟】就是偏僻偏驳的意思。

    你都掉落到这个器化两极的陷阱里啦,你还惘然不觉的啊!
    人都说自己知,但是呢,对保持中庸之道,很难维持一个月。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颜回做人呀。。。总是练习这个中庸,时而选择用之,得到一个好处,则必然记载下来。。。不会丢失了。

    所以,你看,颜回的练习中庸,就是这样的勤奋还有上心。

    那么, 颜回呢,就是箪食瓢饮的那个。

    中庸之道,非穷非富,但是大环境不行的情况下,道之不行的情况下,学中庸之道的人,总是比较贫穷的。所以,孔子又说另外一句话:君子固穷啊。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就是天下国家的财富都可以给它平均,高爵厚禄也都可以推辞。。。白刃都不怕。。。

    中庸,你要用‘能’去做你就做不到啊。。

    为什么呢?

    中庸是非能的啊。。。你一‘能’,你就器化了嘛。

    有的人总是说自己的‘特长’_我能打球,我能跳远,我能玩游戏,我能干什么干什么。。。你一旦这样,你就非中庸啦,这个时候,你就‘能’啦。就‘用’啦,其实就是器化了。

    中庸是不可‘能’的。

    你可以干这件事,但是呀。。。你不能器化。不是职业,不是‘能’。你只是在那个时间干那个事而已。

    我们打个比方,就是你在玩游戏,没有什么目的,就是在玩游戏。

    很多人玩游戏是为了显摆自己的能 。。。。这就不是中庸。

    你不玩游戏了,你去吃饭喝水了,你怎么不说你能啦!?

    你去睡觉了,你去上学啦。。。你去考研啦。。。你去公司上班做项目啦。。。这个时候,你说能吗?

    你觉得你‘能’啦,那恰恰,你的能力被限制了范围,缩小了可能性。

    这个时候,其实你‘无能’啦。

    也就是你把你脚下站的那块土地看成是有用的,把你脚下没站到的土地看成是没用的那样的愚蠢啦。!
    其实就是你在某个时间这样干了而已。

    没有器化,没有标签。

    所以,你要悟这个‘能’呀。

    你打球打得好,可能呢,打一辈子的球。

    如果这件事是你喜欢做的,那还好过一点。如果不是你喜欢做的。

    你想想意义在哪?

    其他的事也是一样的,读书的。。。工作的。。。

    什么是‘我在生活’‘我在工作’和‘我需要工作’、‘我有工作’、‘我能工作’

    那个 意思一样吗?

    你是自由的?还是器化的。
    所以,中庸呀,比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这些三件事还不容易做到。很难理解。

    因为这三件事虽然都是高大上的清高的事。。。了不起的伟大的勇敢的。。。

    你看,你推辞高官厚禄

    你不怕刀剑,是勇敢

    你平均国家天下的财富。。。

    这三件事,都是能力可以做到的。。

    可是呢,中庸,不是能做到的。

    中庸,那是‘无能’才能做到的。

    很神奇是吧。
    那么,我们讲一下,什么是能。。。

    能呀。。。是千万种无穷尽种的。。。

    有的人能做这个,有的人能做那个。。。但是我保证的说——没有人能做所有的 工作和事情的。

    你懂英语,你懂法语吗?

    你能打球,你能种田吗?

    你会裁缝,你会做手机吗?

    你会写小说,你会编程吗?

    当然,这里列举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三百六十行,无数的能力。。。没有说一个人全都会的啊。。。

    那么, 能到底是什么呢?

    恰恰,能,是一种可能性!!
    你把时间投入进去。。。你练习打球,十年,你就会拉。

    你练习种田三年,你也不错啦。

    你练习编程几年,也不错啦

    。。。。

    所以,你投入时间,才会这个技能。。。

    那么能,其实就是时间也。

    所以,这个万能。。。是在时间的可能性中。而不是那种一点技能。。。

    所以,中庸才是万能!!!

    非能是能!

    非空是空。

    非无是无。

    所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的道理都是可以类推的呀。

    中庸,不可能也。
    再说:

    庸是能

    色是空

    有是无

    哎,这比前面的好。
    所以,这里讲的是最高级的学问

    中国人呀,特别读书读傻的,读死书的。

    那种记忆硬背的。

    他不懂什么是‘随机应变’

    这个‘变化’。

    人事物都在变化。你不变化。

    所以,孔子讲变化。最高的学问,那都是同变化。

    所以,‘君子时而中’,同其变化而用。则道不穷也。

    道不穷,则行矣。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强者?

    子路这个人是比较喜欢打仗的。所以问这样的问题了。

    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之强,还是北方之强? 。。。还是问强者该干些什么?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一个人有宽恕有柔顺,不报复无道,这是南方之强。(这样的强很忍耐。有至德。)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穿着甲胄,拿着刀剑,死了也不讨厌,这是北方之强。

    人多北方之强,少南方之强。

    所以,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明显,老子认为,能打赢别人只是有力量的人,只有“宽柔以教,不报无道,这样的有道德者,才是‘强者’。

    很明显,老子认为的‘’强者‘’跟我们一般人认为的强者很不一样。

    其实孔子也是这样想的,只不过呢,孔子没有明白的说出来。而是让子路自己去思考找到标准答案。。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素隐行怪——就是说平常的生活,日常的言行叫做‘素隐’把这些忽略掉,甚至人为的粉饰不去说它。。。但是行为呢却很奇怪。。。表现的很奇怪,跟别人不一样,博眼球,要关注,要名声。

    后世呢,有记述有记载。。。这样的行为,我不去做(孔子说我不去做。)

    孔子讨厌这个沽名钓誉或者故意的博眼球博名誉的这种行为,他是不回去做这样的事的。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遵守道义而行,半途而废这样的事我是不能去做的。

    君子依靠中庸之道理而行事,就算从小到死世人都没有知道,不出名,那也不后悔。

    这样的品行,只有圣者能做到。(老子曰:常乃容,容乃公。此其意也。)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君子的道呀,需要耐心和隐忍。那不是飞扬跋扈,跳脱的。。。

    ——夫妇的愚蠢呀,圣人可以看到。。。(这是说阴阳不和谐,所以说愚蠢。)

    这里的‘及其至’啥意思了?——我告诉你,就是止于至善的那个意思。

    儒家的东西里面也是有很多的‘密码’的。就跟达芬奇密码一样。需要人为的去破解啊。

    五伦,是夫妻之伦,父子之伦,兄弟之伦,君臣之伦,朋友之伦。

    其中又以夫妻之伦为首。为什么呢?——阴阳和,则天下和。

    阴阳乱,则天下乱。

    所以,孔子说你做到了孝道这个最大的明德。接下来呢,就是做到‘夫妻和谐’这个最大的阴德。

    所以,其实都有一层逻辑的。明德就是人家能看到的。你在社会上,这个孝不孝,能看到。但是呢,夫妻关系,躲在自己家里的事,家长理短,人家看不到。所以呀,是阴德。

    所以,孔子真实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然好好的说着中庸之道,为什么要扯到夫妻关系呢。还不止呢,后面还有很多讲夫妻关系的。
    男人和女人之间,互相很不了解。所以说呀,就算圣人,对于异性,也搞不懂。!

    女人心,海底针呀!

    所以,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夫妻不和谐,不像话,我讲真一点,你这个房中术不会,交合的心法不对,就是不肖了。因为一定是糟糕的。男女相克,那就男女都不肖。所以这个是一个谜题啊。

    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到了夫妻相合的时候,不想克了,止于至善,那就是相合了。虽圣人,也难以全部的清楚那个道理和技巧。所为学无止境嘛。

    夫妻之间,也是很深奥的。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遗憾什么呢?遗憾的是,天地虽大,但是人不懂法天像地的交合之道呀!!——这同样是谜题,所以孔子是隐晦的在说。

    《钟吕传道集》中说,天地日夜交合。就是转换物质。。。虚实转换。白洞黑洞,一个往外喷物质,一个往内吸物质,没有停下来的。
    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所以,君子说宏大的东西,天下承载不了。

    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条件越具体细微,越是难以破解。比如我说,我今天还没吃早饭,你怎么破这句话?你破不了。太细微真实了,没有破绽!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孔子引述诗经中说的,鸟在天上飞翔,鱼在潭中跳跃。

    一在天,一在地。。。考察天上地下的道理。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君子的道呀,是从夫妻关系开始的。(就是阴阳和谐,这是很重要的。古代宰相主要的职责就是保持阴阳和谐。当然,很多宰相未必懂。也未必做得到。)

    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这个‘至’你看,就有讲究不是。。。什么需要你考察天地呢?——当然是考察天地交合的这个原理和道理啦。不然你如何做到和谐呀?

    所以,那个彭祖说:不懂交合之道的,吃再多补药也没做用啊。

    孔子说:这就是修身的道。

    可惜千古以来,很少有人能看破这个儒家的谜语啊。
    都说修身,但是怎么修,没人真的清楚明白。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接着孔子告诉你说,你为了修道呀,跑到深山老林的寺庙道观里去,当那个和尚,当那个道士。。。!!


    道呢,是不远人的。是要传人的。你倒好,特意的往人少的地方跑。——你为了道而远人,那是大道吗?——等于说,那是大乘吗?是可以广泛的吗?!!

    还是小家子气呢啊?!——所以孔子这话说的很明显,要修道,就走大乘,在家修,不要扣扣搜搜的,神神叨叨的。搞得非常化。

    儒家修道,那就是‘常道’是常态化的。是光大化的。在家修。

    你离开人越远,你离道就越远。我之前跟人说,你不要跑,不要逃避,你跑到山里面,烦恼是没有啦,但是那个菩提和公德也没有啦。

    你要做好,就是在世俗中去做,去做好,去影响。去改变世界。不要当逃兵。
    如果我们父亲做好父亲的根本义务,孩子做好孩子的义务,(父父子子)

    丈夫做好丈夫,妻子做好妻子(服服气气)

    兄长做好兄长,弟弟做好弟弟(兄兄弟弟)

    君主做好君主,臣僚做好臣僚(君君臣臣)

    朋做好朋,友做好友。(朋朋友友,朋者,义以和利也;友者,情以助学也。)

    则我们的社会自然就五伦五行稳定和谐。那整个都稳定和谐啦。

    那么,百工就绪,农民做好农业,工人做好工业,商人做好商业,官员做好管理,军人保卫好国家。这就是修道!!

    这就是大乘!!——那整个社会不仅国家稳定安泰,连人的内心也在修道升华了。!

    ——所以,大乘之道是很奇妙的。

    我记得我之前,跟一个寺庙的佛友谈论儒家的道理,
    开玩笑的说,我是修儒家的。。。我说,大家都当了和尚,谁去生孩子呀?传宗接代呀?!

    哈哈,还说,如果美国人打进来了,我们怎么办呀?!

    所以你看。。。美国人打进来了,我们有军队呀。!

    我们的军队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存在,不是为了欺压别人的。

    所以我们的出发点正确,那就正确。就好像佛教道家的那个护法,有人破坏佛法,那护法就得出手干事呀,不可能干看着吧?!

    所以,这就是我说的大乘的意思。大家各行各业做好自己的事,在这个世俗中,做好自己的社会职责,那就是修炼,那就是修炼!!!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接着孔子继续引用诗经中的话语说道:砍树砍树,其道不远。

    那啥意思呢?——你看,西游记里面,就有个樵夫。。。天天砍树。。。神仙在傍边,那也不去跟着学,为什么呀?他有个老母在堂嘛。

    所以,你看,其实讲孝道。我们还是复制一段原文来看更直观好了。
    正观看间,忽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语,急忙趋步,穿入林中,侧耳而听,原来是歌唱之声。歌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美猴王听得此言,满心欢喜道:"神仙原来藏在这里!"急忙跳入里面,仔细再看,乃是一个樵子,在那里举斧砍柴。但看他打扮非常:



    头上戴箬笠,乃是新笋初脱之箨。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绵捻就之纱。腰间系环绦,乃是老蚕口吐之丝。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搓就之爽。手执衠钢斧,担挽火麻绳。扳松劈枯树,争似此樵能!

    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那樵汉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不当人!不当人!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说出神仙的话来?"樵夫道:"我说甚么神仙话?"猴王道:"我才来至林边,只听的你说:'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樵夫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不期被你听了。"猴王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尘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猴王道:"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但望你指与我那神仙住处,却好拜访去也。"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这是西游记第一回《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讲孙悟空渡过两重大海,从东胜神洲到了西牛贺洲。到处访道。

    碰巧听到这个砍柴的樵子在唱神仙歌,这歌怎么唱呢?——"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孙悟空立马就悟了“奥,原来啊神仙在这里。”!

    猴王道:"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

    所以,樵夫说:"不当人!不当人!(为什么不是‘’不当人子‘’呢!?因为他要当人子尽孝道,这才是神仙成仙的方法。其中有忍耐有辛苦有付出。)

    我之前呢,只看到了‘黄庭’!但是呀,我漏掉了这个‘孝道’。

    而且呀,这人虽然砍柴,虽然养老母,不修道。。。但是呢,好像跟神仙关系还不错(就是菩提老祖啦)

    这菩提老祖,特意的交给他唱歌!

    哎,我之前都没有想进去。

    所为宰相的门人三品官。这砍柴的,跟祖师都到了这份交情上了。那当个神仙,还不是轻轻松松了?!!

    所以,你看。。。樵子砍柴奉养老母,不能修道。可是呢,那神仙已经看得起他了,甚至看上他了。只要他什么时候愿意呢,比如这个老母老死了。哎,那这个时候,他再跟着菩提老祖修道,那老祖肯定愿意教他。那他不是就修成了吗?

    那你说一般的人,那老祖能收吗?——老祖都不愿意教你。可是呢,这老祖能看得上这个砍柴的,就是因为这人是个孝顺孩子呀。!

    所以,孔子说的话,就是这样的一个谜语啦。
    这孩子不自私,不为了自己成道,把自己该尽的责任给抛下了。

    咱们说三家三教。常年争来争去,说哪一家最伟大呀?!

    照我说,就是儒家儒教。!

    为什么呢?——你看吧,全天下的男人女人都去当和尚道士了,那人种也没啦。

    全天下的人都不管世俗生产生活,还有这个保家卫国了。。。那敌国很容易就侵犯进来了。

    你对照一下泰国这个国家。。。投降是常态的。因为没有抵抗力,甚至没有抵抗的观念。

    所以,儒家伟大就伟大在这个地方。在日常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辛苦和忍耐的。那没有轻松的。所以,在家的人,其实也不轻松。也不松懈啊。不比那个在山上的寺庙的道观里轻松!
    有了这个儒家儒教的根基。然后你再有道家道教和佛教佛家做一个左右辅助,那这个社会就很好啦。

    道家可以拨乱反正在后。。。佛家可以劝善化人在前。

    那整体和谐。出了问题也有办法挽回来。!

    整体社会管理和功效就完美啦。!
    所以三家虽然一贯,但是呢,还是有一个为主导的。这个主导的,就是儒家儒教。!

    我这里说的明白不?清楚吧?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所以孔子说,这个孝子,离人离道就不远啊。

    我们拿着木头柄的斧子(父子)砍木头呢,还很迷惑的看待它。。。觉得离开道很远。。。其实呀,人是看不明白啊!孔子说你手上拿的,跟你砍的,那是一个东西!

    道不远人,你为什么要远人呢?!跑到山上去嗯!?——孔子就是这个意思。
    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所以君子以人管理人,以人的道德感化人,把人的毛病和坏处都改变了,才停止。

    ——这才是大乘了。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忠恕的品行,并不违背道多远,其实就是近道的意思。

    ——如果对自己施行不愿意的,也不要去施加给别人。

    那什么事是不愿施加给自己的呢,就是死亡,灾祸,欺骗、抢夺,欺负等等这些事啦。

    你这样做呢,就是 修道了。跟道差不远啦。虽然暂时没有成神仙,可那个菩提祖师早就上上你了。毕竟是会成道的。!
    可那个菩提祖师早就眷顾上你了。把你当一个道材了,毕竟是会成道的。!
    这就是‘不修道而有道’、‘不修道而成道’、“不修道而得到”。

    深邃奥妙也。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孔子说,君子的道,有四条。我一条也没有做到。(当然,谜语里面不是这样的意思。因为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但少了夫妻。所以这是一个谜语啊。下面再说。)

    他说,“君子之道”有四种,人格有四种标准;“丘未能一焉”,你看孔子的谦虚!他说,我啊做人做一辈子一样都没有做到。哪四种?

    “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他说我不是个孝子,真正做到做人的、儿子的本分,孔子说我很抱歉、很遗憾,我没有做到。因为孔子父亲早死,他是个孤儿,母亲后来死了,非常痛苦,又穷苦,有个哥哥还是跛子,还要他十二岁就要开始做事,养哥哥养姐姐,所以他讲“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其实他并不是不孝,父母早过世了。

    “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让我好好做人家一个大干部、高级干部,我没有做到,很抱歉!怎么说呢?鲁国叫他做了三个月的司法行政部长,他上来把鲁国第一名人“少正卯”就杀掉,因此引起大家政治上的攻击、排挤他,三个月就下台。他想为鲁国真正做一点整顿文化,治国平天下,他结果做不到,因此他只好离开自己的国家,周游列国,所以他觉得“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他说我也够不上,没有做到。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就是兄弟之间,他的兄弟、一个哥哥,后来靠他,年轻时候他什么事情都干过,也给人家干过收税捐,跑去打工、收税、什么都搞过。他哥哥后来又早过世,他说我没有尽到对哥哥好好地伺候的责任。

    “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对朋友之间呢?他说我也有遗憾,没有做到。“先施之,未能也。”这句话很严重,他的好朋友很多,卫国的蘧伯玉就是他的好朋友,齐国的小矮子宰相、历史上的贤宰相晏婴是他的好朋友,但是后来齐国大臣叛变、亡的时候,晏婴受难的时候,孔子没有办法救,那心里非常痛苦!他说我的朋友,“先施之”,我怎么先施之?我接受朋友的好处太多了,朋友布施给我的太多了,朋友没有困难,我先能够布施给朋友的他说我做不到啊!他一辈子穷,只能接受人家的好处多,他说人家没有给我好处、我先能够给人家好处我做不到噢!

    所以都很痛苦!孔子的痛苦,一个人真正反省自己,你们还年轻不知道;到了几十岁,反省自己,家庭、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稍稍有道德修养的人,这种遗憾就来了,对朋友帮不上忙,那个心里无比的痛苦!

    ——这一段话是复制网友的解说,我也不知道是哪位网友写的啊,写的挺好啊。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孔子在反省自己,也是谦虚的说自己没做到。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

    孔子说,庸德的行为,庸言的谨慎。。。有所不足(啥不足呀?!其实就是缺少了夫妻关系,这个叫不足。。。是不是啊?——你说到了其他的四个人伦关系,偏偏不说夫妻人伦关系,只说四德,不说五德。那不是很奇怪吗?我们来详细分析就是啊。)

    这个不足之处,就是要莫问,而自我勉励。

    我不敢说尽。(古代,余就是我,予也是我的意思啊。)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为什么余不说尽呢。。。因为呀。。。

    夫妻关系是用来行的,不是光说不练的。

    你光说,那说着好听,做来不会啊。

    不给力啊。

    所以,要言行相顾。没做到的,也不要去说,人家说你吹牛啊。你做到了,再说。

    说了呢,也要自己去更加做到。——君子说话不会很粗糙的。随便说的那样子了。
    这就是"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缺了这个关系,你的道就不是完全的。所以要深自勉励。

    夫妻乃是五伦之首(不是我提倡的啊,古代就是这样认为的。)

    有父子、君臣、兄弟、朋友这四德,但偏偏少了夫妻关系,你说没有谜语我都是不信的啊!
    其实孔子呀,真实的意思是说:君子的五德里面其他四德我都做到了。。。偏偏有一德我没有做到,那就是夫妻之德。

    你们细品,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啊?

    这个‘丘未能一焉’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才对呢啊?!——才更符合五伦的体系和逻辑呢啊?!

    哎,就是这样。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你要是真的看懂了古文,发现里面到处都是联通的机关。

    真的会看,就会破解这一套机关的。

    很多书里面都有串联的机关,一旦破解开,那个书就产生了一种化学反应神奇的变化,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对我们的现实生活。

    所以,永远不要小看我们的祖宗留下的这些古典书籍,是很神奇的一种存在了。!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9 10:11:33  更:2021-06-29 10:13:43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