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第21页]

作者:耿家强1
首页 上一页[20] 本页[21] 下一页[22] 尾页[6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8月06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16)他们为什么反对哥白尼?

    哥白尼关于地球绕太阳旋转的革命性理论颠覆了一千多年来的科学与宗教智慧。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大多数科学家都拒绝接受这一理论,即使是在伽利略利用望远镜得到了那些划时代的观测结果之后,依然如此。他们的反驳不仅仅是出于神学观点。观测证据支持一种与之竞争的宇宙论,即第谷的“地缘日心说”。
    2011年,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向730千米外的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发射了一束中微子。研究人员在测定中微子飞行时间时发现,中微子的速度不知为何似乎超过了真空中的光速。科学界对这一惊人结果有何反应呢?
    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放弃确立已久的爱因斯坦学说(即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他们认为一定是研究人员的测量结果出了问题(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现在,想象我们处于400年以后的未来,那时爱因斯坦的观念已经被取代;科学家早已用实验证实,中微子的确能够超光速运动。如果我们那时回顾今天的物理学家,会如何解释他们不愿接受这一证据呢?我们会因此断言21世纪的物理学家顽固不化、不愿接受新思想吗?或者说他们这样做是出于非科学动机——一群保守的爱因斯坦主义者恪守着传统和权威的规定?
    我们希望今天这些“顽固”的科学家能够得到更公正的评价,因为他们不愿放弃合理的结论(即使这些结论最终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是有科学根据的,而不仅仅是出于一种顽固的偏见。
    这类故事在科学史上并不少见。19世纪的天文学家认为,银河系构成了整个宇宙,他们分析了仙女座星系的首批图像,确信自己看到的是一颗恒星,其周围是一个初生的太阳系,而我们现在知道,仙女座星系其实是一个包含上万亿颗恒星的遥远星系。同样,爱因斯坦曾确信宇宙是静态的,因此在他的方程中引入一个宇宙学常数以使宇宙保持静止。这两种看法都是合理的,但都是错误的。正如在《环球科学》2012年第7期上,麻省理工学院的戴维?凯泽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安吉拉?N.H.克里杰在《错误推动科学革命》一文中所说,本身是错误的,但同时能够有效推动科学进步的假说,是可能存在的。任何事在事后来看总是更清楚。
    当然,对于超光速中微子案例,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后见之明。但我们的确知道一个著名的、已知结局的故事,即哥白尼和他的“日心说”理论。哥白尼认为,地球每天自转一周,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今天所有人都接受这一理论。哥白尼体系直接挑战了人们长期持有的信念,这一信念在公元2世纪由天文学家托勒密写入其著作《天文学大成》中,即太阳、月亮和恒星围绕静止于宇宙中心的地球旋转。
    1543年,哥白尼在《天球运行论》中提出了他的革命性思想,当时有许多科学家阅读了这部著作并钦佩不已,科学家为之作注,并用它改进自己的天文学预测。然而,即使到了57年后的1600年,放弃地球静止这一信念的、真正意义上的天文学家两只手就能数完。大多数科学家仍然倾向于似乎已是常识的“地心说”。我们在谈论日出日落时,似乎也在赞同这一学说。
    “日心说”宇宙论遭遇的僵局,有时会被认为是科学家固守偏见。这一僵局最终被伽利略打破。1609年,伽利略组装了一架望远镜,开始观测恒星、月亮和行星,结果发现“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是错误的。在1609年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天文学家仍然有令人信服的科学理由来怀疑哥白尼。他们的故事生动地表明,研究者可以有很好的理由来抵制革命性观念,甚至是那些最终被证明非常正确的观念。

    (17)第谷的新宇宙论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提出了一种看似很有力的怀疑理由。他于1588年提出了一种不同的地心理论,即“地缘日心说”,这个理论有两大优点:它符合我们对世界如何运作的深刻直觉,与已有数据的吻合程度也比哥白尼体系更好。
    第谷是一位杰出人物。他建造了一座城堡式的天文台,开展了庞大的研究计划,其预算堪比美国航空航天局,配备了最好的仪器和最优秀的助手。正是由于最终采用了第谷的火星数据,约翰内斯?开普勒(第谷的助手之一)才算出了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形。在证明第谷对于天文学的重要性时,哈佛大学的历史学家欧文?金格里奇常会提到阿尔伯特?库尔修斯于17世纪中叶编撰的资料,其中集合了自古以来所有的天文学数据——从这些资料可以发现,两千年来有价值的数据大多数都来自第谷。
    哥白尼体系的精妙打动了这位成就极高的天文学家,但在某些方面也使第谷感到困惑。困惑之一是,无法解释地球为什么会运动(牛顿提出的引力理论可以给出很好的解释,但第谷生活的年代距离牛顿物理学的诞生还有一个多世纪)。地球的尺寸已为人们所知,这样一个直径数千千米、布满岩石和泥土的球体的重量显然十分巨大。在街上推动一辆负载货车尚且困难,什么力量能够推动这样一个物体绕太阳运转呢?
    相比之下,恒星和其他行星的运动则很容易解释——自亚里士多德时代以来,天文学家一直认为,天体是由一种地球上找不到的、特殊的以太物质构成的。这种物质会自然地快速旋转,如同你不拉货车它就会停止,都是很自然的事情。第谷说,哥白尼体系“巧妙而彻底地避免了托勒密体系中一切多余或不和谐的内容……但它为地球这个笨重、怠惰、不适合运动的东西赋予了与以太天体一样快的运动速度”。在这方面,古代天文学家和现代天文学家有共同之处,后者为了解释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假定宇宙在很大程度上由“暗物质”或“暗能量”所构成,这与我们已知的任何东西都不相同。
    哥白尼体系中的恒星同样令第谷感到困惑。托勒密说,恒星天体“大得无法度量”,因为我们观察不到恒星的周日视差——当恒星从地平线升起,越过头顶又从地平线落下,地球观察者与恒星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发生变化时,恒星的位置和外观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由此可以推出,地球的直径与恒星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托勒密写道,地球“就像一个点”。
    哥白尼知道,我们甚至连周年视差——地球沿轨道公转引起的恒星相对位置的变化——也检测不到。假设地球果真绕太阳旋转,却不存在周年视差,这将意味着,恒星间的距离非常大,与之相比,地球公转轨道(哥白尼称之为“大圆”)的直径可以忽略不计,“就像一个点”。于是,宇宙的尺寸将被重新定义,变成了——几乎令人无法置信的——“无法估量的广大”。
    不仅如此,第谷很清楚,哥白尼的假说不仅对宇宙尺寸的认识有深远影响,对单个恒星的尺寸也是如此。我们仰望夜空时,单个恒星看起来有固定的宽度,托勒密和第谷都曾测量过。我们现在知道,这些遥远的恒星实际上是点光源,我们看到的宽度是光波通过圆孔(比如望远镜或虹膜)所产生的结果。
    但在当时,天文学家们对光的波动性一无所知。第谷用简单的几何学计算出,如果恒星间的距离像哥白尼所说的那样遥远,那它们的尺寸则必须有“大圆”那么大。即使是最小的恒星也会使太阳相形见绌,前者之于后者就如同一个葡萄柚之于一个点。这同样很难让人相信——第谷说,如此巨大的恒星是荒谬的。正如历史学家阿尔伯特?范?海尔登所说,第谷的“逻辑无可挑剔,其测量也无可指责。哥白尼主义者能做的无非是不得不接受这一论证的结果”。
    面对着似乎无可辩驳的物理证据,哥白尼主义者并未放弃其理论,而是被迫诉诸神的全能。“俗众初看起来荒谬不经的这些观点,不应被轻易地指责为荒谬,因为神的智慧和威严其实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理解的范围,”哥白尼主义者克里斯托弗?罗特曼在一封给第谷的信中写道,“你可以将宇宙想象为浩瀚无垠,将恒星想象得广大无边,但这仍然无法与无限的造物主相比。人们认为,国王地位越尊贵,其宫殿就应越加宏伟,才能配得上他的威严。那么,你认为神的宫殿应有多宏伟?”
    第谷并不为这类论证所动,而是提出了自己的宇宙体系:太阳、月亮和恒星就像托勒密体系描述的那样围绕静止的地球旋转,而行星就像哥白尼体系描述的那样围绕太阳旋转。这种“第谷体系”保留了“地心说”的优点,因此不需要解释笨重而怠惰的地球是如何运动的,也不必因为周年时差的缺失得将恒星假设为非常遥远、巨大——在第谷体系中,恒星就处在行星外面,尺寸也相当合理。但就行星而言,第谷体系和哥白尼体系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于是,第谷体系也保留了哥白尼体系在数学上的优雅,第谷认为这种优雅避免了托勒密体系中一切多余和不和谐的内容。
    伽利略用望远镜观看天空时,发现了大量与托勒密的古代宇宙论直接相抵触的现象。他看到木星有卫星,证明宇宙可能有不止一个运动中心。他还观察到金星有位相,表明它围绕太阳运转。然而,这些发现并没有被当作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证据,因为它们与第谷体系完全相容。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8月06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16)他们为什么反对哥白尼?
    世界信仰百科(26-10)2020.0806。星期四,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6才能把信给你……
    -----------------------------------------------------------------------------------
    111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8月07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18)200年的论据

    17世纪中叶,哥白尼、第谷、伽利略等先驱均已逝世,意大利天文学家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出版了一部著作,对各种宇宙论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评价,名为《新天文学大成》(追随托勒密那部伟大著作)。里乔利考察了支持和反对哥白尼体系的众多论据,以及涉及天文学、物理学和宗教的论据。但里乔利指出,有两个主要论据构成了反对哥白尼体系的决定性证据。这两条论据都源自第谷的观点,都要到几百年后才能得到明确的答案。
    第一个论据是,里乔利认为旋转的行星应该会使抛射物和下落的物体发生某些改变,而在现实中却无法检测到这些改变。第谷曾经认为,旋转的地球会使抛射物的轨迹偏离直线。然而直到19世纪,法国科学家伽斯帕-古斯塔夫?德?科里奥利对这种效应做出完整的数学描述,这些偏离才被观测到。
    另一条是第谷提出的关于恒星尺寸的论据,里乔利用望远镜观测了恒星尺寸,并对第谷的结果做了更新。(第谷从未使用过望远镜。)里乔利设计了一种可重复测量恒星直径的流程,结果发现恒星看起来比第谷设想的还要小。但望远镜也增加了对周年视差的灵敏度,却仍未检测到周年视差,这意味着恒星必定比第谷认为的还要远。最终的效果是,恒星必定像第谷所说的那样巨大无比。
    里乔利抱怨哥白尼主义者诉诸神的全能来回避这个科学问题。作为一名耶稣会教士,里乔利几乎不可能否认神的能力。但他仍然拒绝接受这种解释,他说:“即使这种错误陈述无可辩驳,它也无法让更严谨的人满意。”
    由于缺乏确凿的科学证据,哥白尼学说中,关于宇宙和恒星尺寸的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说法,无法被证明是正确的,因此,哥白尼学说迟迟不被接受。1674年,英国皇家学会实验馆长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承认:“地球是运动还是静止仍然是一个问题,自从哥白尼提出这一问题之后,现代最优秀的天文学家和哲学家为之殚精竭虑,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人能够确切证明地球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到胡克的时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接受了哥白尼的学说,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仍然面临着科学难题。直到1838年,弗里德里希?白塞尔才记录下了令人信服的恒星的周年视差。大约在同一时间,乔治?艾里就恒星为何看起来比实际更大这一问题,第一次给出了一种完整的理论解释,斐迪南?莱希则首次成功检测到因地球自转引起的落体偏离。当然,牛顿的理论——不适用于第谷体系——早已回答了第谷提出的“笨重、怠惰”的地球如何运动这一问题。
    然而,回到伽利略和里乔利的时代,那些反对哥白尼学说的人,也有一些基于科学的相当合理、清晰且有观察依据的有利论据。虽然事实最终证明他们错了,但这并没有使他们成为糟糕的科学家。事实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他人的激烈争论提出严谨的反驳意见,一直是科学研究中的挑战和乐趣。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8月07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18)200年的论据
    世界信仰百科(26-10)2020.0807。星期五,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7你的山哥
    --------------------------------------------------------------------------------------
    111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8月08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22,1478,托马斯?莫尔 (1478—1535)57岁,英空想社会主义236
    托马斯?莫尔:信仰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
    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名著《乌托邦》作者托马斯?莫尔,是英国人。家强在本章分13节:(1)托马斯?莫尔人物简介和生平。(2)莫尔的思想影响。(3)莫尔的婚姻家庭。(4)莫尔的律师生涯。(5)莫尔的政治生涯。(6)莫尔的学术著作。(7)莫尔的王室法官工作。(8)莫尔的反对离婚。(9)莫尔的信道而死。(10)莫尔的总结评价。(11)莫尔的大众文化。(12)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中的伦理思想。(13)凤凰涅磐--托马斯?莫尔的慨然赴死!

    (1)托马斯?莫尔人物简介和生平

    托马斯?莫尔(1478年2月7日 — 1535年7月6日),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册。
    人物成就
    托马斯?莫尔,曾当过律师 、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1886年,在莫尔去世三百多年后,被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庇护十一世册封为圣徒,在1980年与主教费舍尔一起被John Paul II尊为守护上帝的殉道者。尽管他不是一位正统的天主教信徒,他非常罕见地获得了左右翼的一致推崇:左翼发现了他的共产主义理想,右翼发现了他的对天主教的忠诚。他在英国历史上最伟大100个名人中评选中名列第37位。
    生活背景
    托马斯?莫尔约于1478年2月7日出在英国伦敦一个不太显赫的富有家庭。莫尔幼年丧母,由父亲带大。他的父亲约翰?莫尔曾担任过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勤俭持家、正直明达的人,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这对莫尔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的欧洲,拉丁文被视为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证。因此,幼小的莫尔被送入了伦敦的圣安冬尼学校,学习拉丁文。十三岁时,父亲将他寄住在坎特布雷大主教、红衣大主教莫顿的家中作少年侍卫。莫顿是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机智过人、谈吐优雅,曾担任过英国的大法官,对此莫尔在《乌托邦》中专门做过描述。从他那儿莫尔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影响。这位主教对聪明好学的莫尔极为赏识,常对朋友夸奖说:“我的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名人”

    (2)莫尔的思想影响

    1492年,莫尔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在这里他又学习了希腊文,这使得他可以尽情地阅读柏拉图、伊壁鸠鲁、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作品。其中,尤其是柏拉图的思想对莫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的评论家中有人干脆将《乌托邦》称为柏拉图《理想国》的续篇。在这里,他还学习了不少人文主义学科,并与在此任教的著名人文主义者科利特、格罗辛、林纳克等人有很深的交往。他还对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庇科(1463-1494)的作品很感兴趣,曾将他的作品《十二把利剑》译成英文。这些人文主义者,以及后来莫尔所接触的欧洲大陆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约1466-1536)都对莫尔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位坚定的人文主义者。
    老莫尔认为儿子从事古典创作没有什么前途,便逼他改学法学。1494年他被迫离开了牛津大学,进入了新法学院学习法学,后又在林肯法学院攻读英国法,在法律方面的苦心钻研,使他的知识更为丰富,也培养了他的现实主义态度。1496年2月,莫尔被获准进入林肯法律协会,1501年成为外席律师。他有着广泛的好奇心和惊人的工作能力,在从事法律的研究和实践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文学的爱好,以各种文学形式,包括戏剧和诗歌,磨练自己的才能,以求笔锋的自由流畅。
    十六世纪初期的英国,虽然表面上相对平静,实则蕴含着矛盾与危机。此时,王权已经对贵族(无论是新贵族,还是那些旧贵族)和教会势力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农民和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的确是“宁可要秩序,也不愿意要自由”,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王权的维护者。而且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有着属于本阶级的特殊利益,从十五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正是由他们发起的。在欧洲大陆上,由马丁?路德发动的代表着下等阶级利益的宗教改革,以及由此而激发起来的各阶级反抗压迫剥削的斗争风起云涌,虽然也波及到了英伦三岛,但宗教改革在这儿却完全改变了方向。
    尽管如此,不同阶级之间,乃至统治阶级内部的磨擦和斗争却几乎一直没有停止过。同时与罗马教廷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有一系列纠纷。这便是莫尔所处的英国的历史背景。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8月08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22,1478,托马斯?莫尔 (1478—1535)57岁,英空想社会主义236
    托马斯?莫尔:信仰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
    世界信仰百科(26-10)2020.0808。星期六,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8以“革命”的名义
    -------------------------------------------------------------------------------------
    111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8月09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3)莫尔的婚姻家庭
    世界信仰百科(26-10)2020.0809。星期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9,。,1949年,新中国在战火中巍然崛起。
    --------------------------------------------------------------------------------------
    111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8月10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6)莫尔的学术著作

    约在1513年至1518年间,莫尔用英文和拉丁文写了《国王理查三世本纪》,这是英国历史学的第一篇名著,虽然没有完稿,但对后世产生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理查三世》就是以莫尔的这本书为蓝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暴君的形象。
    《乌托邦》一书是莫尔的不朽之作,它的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年至1516年出使欧洲期间,用拉丁语写成。书中叙述一个虚构的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一词来自希腊文,意即“乌有之乡”。莫尔第一次用它来表示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莫尔说,“乌托邦”是南半球的一个岛国。在那里,社会的基础是财产公有制,人们在经济、政治权力方面都是平等的,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公民们没有私有财产,每十年调换一次住房,穿统一的工作服和公民装,在公共餐厅就餐,每人轮流到农村劳动二年,官吏由秘密投票方式选举产生,职位不得世袭。居民每天劳动六小时即能满足社会需要,其余时间从事科学、艺术、智慧游戏活动。没有商品货币关系,金银被用来制造便桶溺器。乌托邦人也奉行一夫一妻制和宗教自由政策。莫尔的结论非常明确:私有制乃万恶之渊薮。私有制使“一切最好的东西都落到最坏的人手中,而其余的人都穷困不堪。”因此“只有完全废除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莫尔在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问题。
    莫尔赞扬岛国的贤明制度,实际上是批判欧洲,特别是英国都铎王朝的君主专制制度。莫尔生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代,他在“乌托邦”这本书中批判了新生的资本主义关系,描写了人民的痛苦。
    他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揭露圈地运动的结果说:“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那儿的贵族豪绅,乃至主教圣人之流……不让任何人在庄园上耕种,把整片地化做牧场,房屋城镇都给毁掉了,只留下教堂当作羊圈……佃农从地上被逐出,他们的财产被用诡计或压制的方式剥夺掉。有时他们受尽折磨,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家业。那些不幸的人们想尽办法,只有离乡背井了……等到他们在流浪生活中把卖来的钱花得一干二净,他们就只有盗窃,受绞刑的处分,否则就是挨家沿户讨饭了。”莫尔“羊吃人”的名言成了当时民歌中经常引用的佳句,他那对圈地运动的详细描写成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叙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野蛮方法时所引用的生动素材。当然,处于那个时代的莫尔还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也无法指出实现理想制度的真正途径,他的乌托邦只是一个空想而已。

    (7)莫尔的王室法官工作

    亨利八世表面上非常欢迎人文主义的做法,令莫尔也很受鼓舞,他曾创作过一首长诗《献给英国最光荣和最理想的国王亨利八世加冕纪念日》,而且,莫尔反对新教的主张与亨利八世最初对待宗教改革的态度相吻合,再加上莫尔本人的声誉,亨利八世决意把他召入宫廷工作。1518年莫尔被任命为王室申诉法庭庭长,枢密顾问官。1521年任副财务大臣,并被封为爵士。1523年经大法官托马斯?沃尔西提名,莫尔被选为下议院议长,1525年受命为兰开斯特公爵领地大臣,1529年又取代沃尔西成为英国大法官,这是英国仅次于英王的第一号要人。莫尔平步青云,声望日重,国王对他极为推重,不拘礼节地约他一同进餐,还和他一起研讨数学和天文学,可是莫尔对此并不感到荣幸。有一次人家祝贺他受到国王的宠爱,他回答:“假使我莫尔的人头真会让他得到一座任何一个无足轻重法国城池,这颗头准得落地。”莫尔深知亨利八世的为人是反复无常和冷酷无情的。
    当时欧洲正值宗教改革运动蓬勃开展的时代。亨利八世开始是反对路德的改革主张的,曾写了《保护七项圣礼》的小册子。以论战回应马丁路德关于天主教会罪恶的囚禁。莫尔是宗教改革的坚定反对派,他帮助国王进行撰写。当遭到路德的回击时,莫尔以卡利尔莫?劳山的笔名写了《回答路德》一文(1523年),反唇相讥。1526年他又在一个《书信集》里对路德的全部教义进行抨击。在双方的论战中混杂了很多对人身攻击的过分侮辱 ,这进一步加深了莫尔为乌托邦中所描述的秩序和纪律而奋斗的信念。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8月10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6)莫尔的学术著作
    世界信仰百科(26-10)2020.0810。星期一,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10在激情燃烧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111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8月11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8)莫尔的反对离婚

    但是英国的宗教改革势在必行,国王亨利八世的离婚案加速了改革的进程。1502年 ,亨利的哥哥──阿瑟去世,亨利变成英国王位的法定继承人。并在1509年娶了他哥哥的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天主教双王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的女儿。亨利八世娶妻的意义是为了维持和西班牙的同盟。亨利也发现到他正爱着凯瑟琳。儒略一世宣布圣经里面并不允许一个男人和他哥哥的妻子结婚。(这是根据《利未记》第20章第21节)这个宣布有一部分是照着凯瑟琳的声明,她的第一次婚姻并未圆房。多年来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的婚姻进行得是很顺利的,但是凯瑟琳一直无法帮亨利八世生个儿子做王位继承人。亨利后来迷恋于凯瑟琳皇后的一位宫女── 安妮?博林。在1527年 ,亨利命令自己的枢机主教 沃尔西向教皇申请离婚。但根据圣经的禁令,教皇克雷芒七世拒绝让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离婚。1529年 ,亨利把沃尔西撤职,由托马斯?莫尔继任此一职务。此时陷入爱河的亨利开始相信新教徒所说的教皇只是罗马的主教而已,因此教皇无权管理全部的基督教教会。由于亨利八世在宗教改革问题上突然改变态度,这就注定了莫尔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冲突。莫尔依旧笃信天主教,在1529年至1533年间,莫尔发表了七本辩论的小册子,第一本也是写得最好的一本名为《论异端问题的对话录》。
    身为大法官的莫尔,在公开场合仍然以国王代言人的面目出现,但他深知他和国王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1530年英格兰的贵族和高级教士联名写信给教皇,要他宣布亨利八世与安妮的婚姻无效,莫尔未在信上签名,他认为凯瑟琳应是国王真正的妻子。他反对在英国进行宗教改革,尽管他也曾对天主教的腐败现象加以抨击,但他主张天主教内部改良,主张用全教会代表会议来限制教皇权力。他认为欧洲应由一个统一的教会来维系,以减少战祸。
    莫尔于1532年毅然辞去大法官职务。亨利对于莫尔的不为己用和辜负信任,深感恼怒。但莫尔不愿抛弃自己的信仰以换取亨利的开恩,继续坚持自己虔诚的天主教信念。1533年莫尔写了两本替自己辩护和反驳异端的著作。这时已是流言四起,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加到莫尔的头上。莫尔凭着其崇高的声望和敏捷的辩才,保护了自己。

    (9)莫尔的信道而死

    1533年,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离婚后与安妮?博林结婚。莫尔拒绝参加安妮?博林的加冕典礼。次年,议院通过《至尊法案》,宣布亨利八世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全国臣民都要宣誓承认,莫尔拒绝宣誓因而被关进伦敦塔。
    在被囚禁的日子里,莫尔写了《耶稣受难史》,但写到圣餐制的设立时,由于狱中没有精确的参考资料而辍笔。他又另写一部著作,题为《快乐对苦难对话录》,书中点缀着不少圣经的训诫和幽默的趣闻轶事,其中有些情节带有自传性质。
    在狱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三次拒绝宣誓,由于他坚不吐露拒绝宣誓的理由,所以无法审判定罪。在狱中 托马斯?莫尔曾与朋友诺福克有一段经典的对话:
    诺福克∶在英国,谁不服从国王,就没有好结果。莫尔∶我已经再三思索考虑了,但是,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诺福克∶托马斯,我怕你将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莫尔∶自由的代价的确很高。然而,即使是最低级的奴隶,如果他肯付出代价,也能享有自由。
    后来亨利八世的检查官作假证诬告莫尔说过“议会无权宣布亨利八世为教会的最高首领”的话。尽管莫尔据理抗辩,可是陪审团还是一致裁决他“有罪”,应处死刑。在审判他的法官中有新王后安妮?博林的父亲、哥哥和叔叔。
    莫尔被判定为叛国罪,国王将肢解刑从轻改为斩刑。当莫尔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声说:“求天主保佑我的亲朋,免邀此种恩宠。”这句诙谐语是对亨利八世专制暴虐的嘲讽。在临刑前的五天时间里,他写好了一篇漂亮的祈祷词和告别信。1535年7月6日他走上断头台,临刑前还幽默地对司狱长说:“请帮我上去,至于下来,我自己安排好了。”第二天,莫尔的头被悬挂在伦敦桥上示众。这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10)莫尔的总结评价

    伊拉斯莫在莫尔生前和死后都有文字记载这位好友,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莫尔的评价。伊拉斯莫在写给德国人文主义者乌尔利希?冯?胡登的信中,把他的这位伦敦朋友奉为欧洲知识界的楷模。按照伊拉斯莫的描述,莫尔中等身材,白皙的皮肤,浅蓝色的眼睛,生性愉快,衣食朴素,天生爱好友谊,爱好趣味横生的幽默,异国的物品和珍奇的动物也是他特别喜爱的,他有着即席应对的辩才和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在宗教方面他虔诚而不迷信。
    莫尔的噩耗传来,伊拉斯莫为这样一位他赞扬备至的人的死去而深感悲痛。“他的灵魂之纯洁胜过白雪,在英国从来没有过象他这样的天才,而且将来也不可能再有”,伊拉斯莫把他誉为“适合于任何时代的人”。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8月11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8)莫尔的反对离婚
    世界信仰百科(26-10)2020.0811。星期二,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11经过革命洗礼的年轻人,
    --------------------------------------------------------------------------------------
    111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8月12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11)莫尔的大众文化

    托马斯?莫尔
    ? 在1966年英国电影《四季之人》中,由保罗?斯科菲尔德扮演。
    ? 在2006年连续剧“都铎王朝”)中,托马斯?莫尔由谢洛美?诺咸出演。
    ? (12)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中的伦理思想
    ?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     托马斯?莫尔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文主义者,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始人,他的名著《乌托邦》是这一理论的第一部代表作。莫尔在该书中结合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真实地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广大劳动群众的痛苦生活,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者的血腥罪恶,并且通过对一个虚构的“乌托邦”岛国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他的理想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卓越设想。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初期,就深刻地看到了它的许多矛盾和弊病,预见到了万恶的私有制社会必将为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公有制社会所代替,从而为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先躯作用。
    ?     莫尔在《乌托邦》中不但设想了理想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而且还提出了与这一制度相适应的伦理道德思想。莫尔在此提出的伦理道德思想虽然还带有明显的空想的成分,还存在着大量的宗教和禁欲主义的描写,但其中也包含着许多合理的思想和天才的预测,这些思想和预测所代表的已经不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而是早期无产阶级对未来社会的道德要求,正因此,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重新回顾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关于未来社会伦理道德的论述,对于我们明确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莫尔对未来社会的理想描述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的基础上的。莫尔用大量篇幅揭露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圈地运动”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刻苦难。他愤怒地指出∶“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啦。”“羊吃人”这就是莫尔对当时英国状况的形象概况。莫尔对穷苦的劳动人民予以深切的同情,他用悲愤的笔触写到∶在社会底层的那些种田的、拉车的、做零活的、赶货车的、干苦工的,他们终日胼手胝足象牛马一样地劳作,可是他们的生活连牛马都不如。微薄的工资难以糊口度日,一当繁重的劳动耗尽了他们的精力,老病交加穷苦潦倒的时候,国家忘恩负义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悲惨地死去。而那些高居于社会之上的贵人却向公蜂一样游手好闲,靠对穷人敲骨吸髓的重重盘剥,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莫尔认为,这种极少数人享乐,大多数人痛苦的社会是不公正的,它完全违背了人类的道德。他借乌托邦人之口针锋相对地提出,人人都有过快乐生活的权利,人类的全部或最大的幸福就是快乐。莫尔明确地把追求快乐当作社会的道德准则,他说∶“我们的全部行为,包括甚至道德行为,最后都是把快乐当作目标和幸福的。”(《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75页)莫尔的以上论述鲜明地表达了穷苦劳动群众要求过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0年08月12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11)莫尔的大众文化
    世界信仰百科(26-10)2020.0812。星期三,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13358-1.shtml
    12有着无比虔诚的信念和价值追求。
    --------------------------------------------------------------------------------------
    111
首页 上一页[20] 本页[21] 下一页[22] 尾页[6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5 20:20:35  更:2021-07-05 20:23:3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