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宋朝那些人儿》三百载爱恨情仇 一千年世道轮回(300万字长篇连载)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宋朝那些人儿》三百载爱恨情仇 一千年世道轮回(300万字长篇连载)[第129页]

作者:司马寻欢
首页 上一页[128] 本页[129] 下一页[130] 尾页[1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007-开科取士只为天下治
    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正月,距他登基才刚刚过去三个月。
    赵光义就做出了新年的第一项重大决定:开科取士!
    一朝天子一朝臣,只能新人换旧人。
    即位之初,留任太祖朝的满朝文武,甚至对他们加官进爵,都是基于政治平稳过度的需要。但要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怎么可能指望这些前朝老人呢?只能大量起用新人,而且必须是自己信得过的新人才行。
    对向来善于笼络人心的赵光义而言,选官用人最好最快的方式就是通过科举选拔。
    宋太宗赵光义对大臣们说: 现在我大宋朝疆域辽阔,需要任用的官吏增多,我想通过科举广求俊杰贤才,来补充现在的阙漏不足。虽不敢希望从十人中得到五个贤德的人,只要能得到一两个也可以使政治清明了。
    于是,在公元977年,举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科举考试,秉着“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全国的学子不问年纪老少,不问家庭出身,不问贫富贵贱,只要你自己觉得有真才实学,皆可报名,先在各州参加省试。
    经过这一层选拔,被各州道推荐进京考试的贡士有5300多人。宋太宗无比重视,任命太子中允张洎、右补阙石熙载试进士, 左赞善大夫侯陶试诸科, 户部郎中侯陟监督。
    经过礼部复核后,奏上合格的贡士名单,宋太宗亲自临讲武殿,出题复考,命李昉、扈蒙按照考试结果分列三等,张榜公布。因为是宋太宗登基后的第一次,此榜史称“龙飞榜”,张榜之日,举国震惊。因为此榜一出,就敲响了大宋王朝文人治国的大鼓,宋代的科举制度改革由此起步,影响深远。
    这一榜确实不简单。
    前三名是:状元:吕蒙正,榜眼:李至,探花:温正舒。
    还有:王化基、臧丙、马汝士、王沔、张宠、陈恕、宋泌、吕佑之……张齐贤。
    请记住这些名字,因为他们将在太宗神宗两朝频繁出现,大放异彩,这些人中大部分都做到了省部级如知制诰、尚书这样的高官,其中吕蒙正、李至、王化其、张齐贤最后都官至宰相,他们凭自己的才干,书写了大宋精彩的厉史。
    这一次科举,是宋朝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大扩招,共录取进士109 人,两天后,考试其他诸科,共录取207人,赐进士及第。这三百多人都是正常渠道录取的。
    除此之外,宋太宗又命令礼部调阅太祖朝历年的考试档案,把连续考了15次都没考中的考生184 人,一并赐为进士出身。连考15次,相当于从赵匡胤建立大宋时就开始参加科举了,几乎一次没落。只要坚持就有意外惊喜,宋太宗给了读书人坚持下去最大的动力。
    《九经》科有七人没被录取,宋太宗怜悯他们年事已高,特赐同“三传”出身。读书并非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同样可以,从此多了很多头发白的考生,就是从宋太宗时期开的先例。
    此次科举,扩招人数大大超出宋太祖之前的历次科举,一共录用了五百多人。
    宋太祖在位十六年科考十五次,科举虽然几乎每年举行,但要求苛刻录取人数极少。大多数年份都是七八个人,十来个人。后期扩招的年份也不过才30多个。而太宗的首次科举一年就超过了太祖朝历年总和。
    如此井喷式的扩招,开启了宋朝高考的疯狂模式,从977年到992年的16年间,太宗共举行科举考试八次,共录取6692人,比整个唐朝录取进士6637还多了几十人。虽然宋朝后期将科举定为三年一次,但平均每次录取的人数却大大飙升,跟咱们这些年提高高考录取率相同,宋太宗时期平均录取人数为186人。真宗时虽然略有下降但平均也有147人,仁宗时再创新高平均351人。
    文人士大夫的幸福时代,从宋太宗朝代开始了。
    公元977年的这次科举,人数众多是第一个特征。待遇极高是第二个特征。
    这五百多人都享受了极高的荣誉,宋太宗不但给每人赏赐了一套新衣服,还在在开宝寺设宴,无论是帷帐、用具、餐桌上的酒和菜都是皇家招待大臣的最高规格,宴会之上,宋太宗即兴赋诗两首,赐给了他的第一批天子门生。
    古代的科举相当于咱们今天的高考,考的好只能说明你读书厉害,并不能证明你当官就一定行,所以,宋太祖时期的十五位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名字都是我们比较陌生的,如杨砺,张去华,周立舜,马适,苏德祥,李景阳,刘察,李肃,刘蒙叟,柴成务,安德裕,张拱,刘寅,安守亮,宋准,王嗣宗,你认识几个?
    连研究宋史的专家对他们都很陌生!因为他们当官的起点都极低,一辈子也没进到大宋的权力核心,几乎全都默默无闻,宋太祖赵匡胤虽然自称重文抑武,但他生前却是没给读书人什么机会。
    但宋太宗就不一样了,大宋多名相,如王安石、司马光、文天祥、寇准、晏殊、苏辙……等等,这些连老百姓都耳熟能详的人都是科举选拔出来的。这些人之所以能在宋朝快速做到宰相,就是宋太宗给了难得的机会、待遇和高起点。
    在这些官员离京到地方赴任之前,宋太宗又专门亲自接见了他们,每人赏赐二十万钱,让他们置办行装,并临别赠言说:“你们是天子门生,是代表朕行使权力,到了地方之后,要一心为百姓谋福,发现问题,不用层层上报,特事特办,立即直接上报给我”。
    这相当于给了这批人直通皇帝的特权。这些人一下子就变成了皇帝宋太宗的学生,尊敬老师,随时给老师汇报情况,是这批学生多么求之不得的事啊,所以宋太宗的实际控制一下就从开封覆盖到了全国各地。
    这些人里,宋太宗授予进士第一、二等与《九经》为将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同出身进士以及其他诸科一并送到吏部,而且一律免选,优先注册,优先任用。这样的安排,是历朝历代所没有过的,真是盛况空前。这批人最初的官职比太祖时平均升了二到三级。
    宋太祖建隆三年的状元马适,从史书上都查不到官职的小科员做起,11年之后才当上通判,而太宗朝的状元当官的起点就是通判,少奋斗十年。
    宋太宗首届科举人才辈出,除了少数人进了中央之外,更多的“龙飞榜”进士走向了全国各地,任职各州,担负起执政一方的重任,如吕龟祥(知寿州,今安徽寿县)、韩国华(知泉州,今福建泉州),很多很多。
    这个吕龟祥很不简单,这一榜的状元宰相吕蒙正是他的亲侄子,而另一个侄子我们更熟悉,他就是宋太祖一朝的宰相吕余庆。吕龟祥的孙子吕夷简、韩国华的儿子韩琦在几十年后真宗,仁宗朝都走上了大宋帝国的权力中枢,成为一代名相。
    兴国寺门前有一副对联: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风凰池。凤凰池即指中书省,从宋太宗时中了状元在当朝就能当上宰相,中了进士大多能混到省部级,这是宋代文人士大夫进士及第之后快速升迁的真实写照,因为整个宋朝共有宰相135人,进士出身的111人,占82%,比例极高。
    太平兴国二年的这次科举取人多、用人骤,让朝中大臣极为震惊。宰相薛居正等人连连上书说: 这次科举取士,录取的人太多了,大大超过太祖时的人数。而且用人太快,刚刚录取,没有一点实地执政的经验,便任要职执掌地方大权,恐怕不太合适啊”。
    意见确实是对国家对皇帝负责任的意见,但太宗却没法听到心里去。他的本意就是要兴文教、抑武事,就是换自己人替换前朝官吏,从而使自己牢牢地把握地方,所以怎么可能听取薛居正的建议呢,只是呵呵一笑了之,心想,你薛居正很快就会明白我这什么要这样做了。
    因为宋太宗确实没说假话,录取这么多人,确实是因为国家需要。大宋灭荆南,得到3个州;灭湖南,得16个州;灭后蜀,得46个州;灭南汉,得60个州;灭南唐,得30个州。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公元976年时,大宋共有州297个,县1086个,太祖一朝共取进士188人,平均每州不到一个。所以,宋太宗即位时,面对的是一个州县官吏大量空缺安插自己人的情况,补充大批天子门子替换之前的官吏是迫切之需。
    通过科举扩招,到太宗朝末年,全国各地的地方官员,基本上都是宋太的天子门生了。宋太祖时老百姓刚从五代十国的乱世走来,崇武精神还是比较浓烈的,虽然也慢慢开始重视读书,但毕竟没看到读书的实际好处,所以积极性并不是那么高。
    宋太宗这次科举之后,情况就发生质的变化。老百姓们,特别是贫穷人家,终于看到一条光宗耀祖改变命运的阳光大道,从此开始,科举成为最能激发古人勤奋读书的字眼。无论风霜雨雪,严寒酷暑,总有读书人心无旁骛,埋头苦读。
    为了给平民百姓树一个可以学会的榜样,宋太宗煞费苦心的选定了一个人,不但让这个人在这届的龙飞榜榜上有名,后来还把他一步步提拔到了宰相的高位上。
    后来的事实证明,宋太宗确有识人之明,这个人的能力和才华以及他的传奇经历堪与苏轼文武并称,他也将在太宗朝为咱们上演一幕幕精彩大戏。
    这个人是谁呢?
    他凭什么就入了宋太宗的法眼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明天分解!
    《宋朝那些人儿》有声版已在喜马拉雅更新啦!
    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来听听,比看书更有趣,内容更精彩!

    https://www.ximalaya.com/youshengshu/26566048/
    电脑上直接点链接就可进入。手机端APP可以直接搜索:宋朝那些人儿
    特别方便,还请天涯的各位大侠点点订阅,发条好评,多多支持!
    
    感谢各位大侠捧场,赵光义时代,大宋依然精彩
    008-龙飞榜上有个张齐贤
    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这个人就是宋朝的一代名相:张齐贤。
    虽然他现在的知名度不高,但历史对他的评价却是出其的高,张齐贤宦海沉浮出将入相,史称“四登两府九尚书,晚年三公享寿福”,如果单论才干,他远胜赵普,位列大宋宰相之首,因为他是文武全才,十项全能,样样精通。
    清朝号称“帝师元老”的朱轼曾发出感慨:”古所称才士者,齐贤盖其人欤?”意思是,古代所称有才干的士大夫,如果张齐贤是第二的话,还有谁敢当第一呢?此话还真是问的到位,即使又过了几百年的今天,依然找不到能与张齐贤相并论的人才、大才、全才的宰相级人物。
    一代名相张齐贤的家族出身并不好,我们只知道他的父亲叫张金仁,祖上再无可考了,父亲就是山东菏泽普通的一介布衣,张齐贤三岁时,他的父亲在后晋朝的战乱中不幸身亡,被母亲带着逃难到河南洛阳。
    少年时家境孤贫的张齐贤,却是个刻苦学习志向远大的孩子。
    五代十国那个乱世,做个文弱的书生,对于死了父亲家境贫寒的张齐贤是走不通的。所以他书也读了,武也练了,年纪轻轻就成了一个武功高强的游侠。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张齐贤“体质丰大,饮食过人”。高高大大,特别能吃,成了张齐贤身上最鲜明的标签。
    从小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从小到大仿佛就没吃饱过的张齐贤,肚子很饿的感觉伴随了一生,常常叹息一饱难求,每日能填饱肚子成了他年轻时最大的人生理想。
    有一日,洛阳村中有个大户人家大办丧事斋僧布道,张齐贤混在人堆里蹭了一顿免费“大餐”,仅吃个半饱的他意犹未尽,见屋外悬着一张生牛皮,趁着没人注意就顺回了家。回家后,他将整张牛皮胡乱切了一锅煮下,等不及煮熟也没办法在意味道如何,就被张齐贤吃了个精光。
    吃白食的机会毕竟不是天天有的,经常被饿的眼冒金星的张齐贤,只能东游西逛想办法找东西吃,一旦遇着别人家有红白之事,他逮着机会就卷起衣袖热情帮忙,然后厚着脸皮凑上去“打打秋风”,趁便吃顿饱饭。
    为了饱着肚子活下去,张齐贤胆子不小,他凭着一身本领,故意出没在强盗横行的地方,还时不时的来个黑吃黑。司马光在《涑水纪闻》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还是个年轻秀才的张齐贤在一个乡村野店投宿。一群打家劫舍的强盗正在店里有酒有肉的海吃海喝,其他人怕惹事都纷纷逃散了。唯独张齐贤不以为然,不仅没逃,反而大胆的走到强盗面前。拱手说道:“小弟家贫致饿,能否求得一饱?”
    这群强盗们很是诧异,打家劫舍这么多年来终于遇到个胆大的了,高兴的说道:“秀才能够屈尊,有何不可?只是我辈都是粗人,还怕你见笑?”说着,就让了座儿给他。
    张齐贤边吃边说,“为盗之人并非庸碌之辈,皆世之英雄,不过一时流落草莽而已。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个豪爽之人”
    说完,只见他举起盛满酒的海碗,连干三碗。拿起一只猪腿,如狼似虎地啃了起来。强盗都看呆了,相视而言说,“真乃宰相之才,他日若当上宰相,别忘了我们这些江湖中人啊。”
    强盗说完后,还纷纷拿出金银财宝赠送于他,张齐贤毫不推辞的受领了。
    没想到,还真被这群强盗的预言说中了,张齐贤后来确实当上了大宋的宰相,而且这一当就当了21年。
    司马光写的《涑水纪闻》与《资治通鉴》不同,其实就是个本私人笔记,被称为史学界的小说,小说界的正史。但笔记毕竟不是正史,所以咱们不强求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管真假,最起码我们能得出张齐贤不但饭量大,胆量也很大的结论。
    时间飞逝,张齐贤就这么一事无成经常饿肚子的混到了35岁。人到中年的他,终于在洛阳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贵人: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76年,赵匡胤西巡来到洛阳。皇帝西巡的消息传到了张齐贤的耳朵里。
    就在皇帝的一行人马从张齐贤面前经过时,衣衫褴褛的张齐贤居然胆大包天,挺身向前将皇帝的御驾拦了下来,大声说到要给皇帝献计献策。
    赵匡胤寻声望去,看到的张齐贤,虽是衣衫褴褛,但人高马大身材魁梧,胆敢拦自己的驾,看来绝非普通的乞丐,既然说要献计献策,那就先听听也无妨。所以,就命从人将他带到洛阳的行宫,和颜悦色地问他有何治国安邦的良策。
    没想到张齐贤却卖起了个关子,并不直接作答。他嚷嚷着肚子饿极了,没力气说话。赵匡胤捻须暗笑,命人端来两大盘牛肉和酱肘子,张齐贤也顾不得矜持和礼数,直接下手,抓起来就吃。
    显然,张齐贤是有备而来,并不是来骗吃骗喝的。只见他双手并用,一只手往嘴里塞肉,一只手在地上指指画画。于是治国安邦的十大良策就这么被张齐贤一条条的说了出来。
    第一条:如何攻取北汉的并州和汾州
    第二条:如何使全国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第三条:如何封赏朝中的有功之臣和同姓之王
    第四条:如何大兴文教开创敦厚笃实仁义孝道的民风
    第五条:如何举用贤明选拔人才
    第六条:如何建立太学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第七条:如何改革土地制度推进藉田制以增加赋税
    第八条:如何对各极官员进考核以选用良吏
    第九条:如何推进以法治国慎重刑狱
    第十条:如何惩奸除恶使大宋的政治一派清明
    ……
    当然,如果宋太祖不加以阻止的话,估计张齐贤还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说下去,为了能多吃一会,张齐贤是边吃边讲,淘淘不绝。
    宋太祖赵匡胤一边听一边思考,觉得其中的四条说的比较务实,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合情合理可以分解执行的具体方法,连声称好。没想到,张齐贤坚持己见,认为这十条每条都很好,要求太祖全部采纳,按条实施。
    宋太祖大怒,自己当皇帝这么久,还从未见过如此狂妄之人,有个性可以理解,但如此恃才傲物实太过张扬,就命令卫士把张齐贤手里的肘子给夺了回了,把他轰出了行宫。
    站在一旁忍着没笑出声的赵光义,从此就记住了这个狂人张齐贤。
    太宗即位后的首次科举,看到张齐贤也在各州道报上来参考名单之中,心想张齐贤是有真才实学的,如果他考的好,把他列为状元也不是没有可能,即使考的差了点,也要把他列为进士一等。
    但赵光义并没把这个心思透露给负责此次科举的官员,考试结果出来后,张齐贤排在几十人之后,如果按照太祖朝的录取人数限制,张齐贤别说是状元了,而是直接被淘汰出局。
    宋太宗很不高兴,于是趁着扩招的机会,大幅度的增加录取名额,并皆授予通判这样的高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张齐贤的缘故。
    张齐贤是有宋代一代最著名的宰相之一,贫寒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朝中比较重要的所有官职,文武兼备,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历经太祖太宗神宗三朝,为相21年。
    他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他本人极富传奇色彩,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咱们以后都会逐一讲到。今天就让他先亮个相,就算提前做个预告吧。
    寒门学子宜苦读,终有鱼跃龙门时。
    不问英雄出何处,位及人臣未可知。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宋太宗选定张齐贤这样一个出身贫困,既无背景又无资本的一介布衣做为榜样。对全天下所有的贫穷百姓是一个莫大的激励。自此寒门学子终于有了一条出将入相的通道。
    当然,兴文教抑武事是宋太宗通过此次科举释放的明确信号,是大宋朝的国家大计,当然不会为了某个人就做此决定这么儿戏,只不是张齐贤如此典型,借用张齐贤的传奇在民间传播口碑扩大重文轻武的影响力而已。为了迅速开创文治新时代,一年后,宋太宗赵光义又推进了一项重大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强调他力推文治的态度。
    那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呢?
    这项工程对大宋的后世子孙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明天分解!
    《宋朝那些人儿》有声版已在喜马拉雅更新啦!
    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来听听,比看书更有趣,内容更精彩!

    https://www.ximalaya.com/youshengshu/26566048/
    电脑上直接点链接就可进入。手机端APP可以直接搜索:宋朝那些人儿
    特别方便,还请天涯的各位大侠点点订阅,发条好评,多多支持!
    

    009-宋太宗为何重修崇文院
    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太宗下令重修崇文院,也就是宋朝的国家图书馆。
    虽然图书馆是个外来词汇,但图书馆在我国的历史却很悠久。只是没叫“图书馆”,而是以什么府、什么阁、什么院等相称罢了。
    比较有名的像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隋朝的观文殿,唐朝的集贤书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七阁等等。都是各朝中央政府藏书的地方,也可以说是皇家图书馆。当然糨面向特定官僚阶层,并不对一般的平民百姓开放。
    宋朝的崇文院,其前身是从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沿袭下来的三馆———昭文馆、集贤院、史馆,是国家藏书、修史的重要文化机构。
    唐代官府藏书以开元时最盛,多达八九万卷。但经过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乱,官府藏书散失殆尽,仅剩下残书数千卷,不及开元时十分之一。
    到了五代时期,全国分裂、政局动荡、经济调敝,岁无宁日。都忙着统一天下抢地盘,读书兴教的事,却是不大顾得上的,到了宋朝建立,也就这么沿袭了下来,一切因陋就简。
    历史上著名的昭文馆、集贤院、史馆三馆馆舍,其实在开封城右长庆门东北角几十间小屋里。
    这些房屋大多始建于后梁时期,已经使用了四五十年,又处于低洼之地,局促狭小,甚至不能蔽风避雨。周边环境也很差,朝夕喧哗,吵闹的根本没办法正常办公。
    宋太祖虽然喜欢读书,但他本质上是一个武人;建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忙于军务无暇顾及其他,对三馆的重视自然是谈不上的。宋太宗虽然也生在军营,但他本质上是一个文人。太宗即位以后,他心里明白,从武上超越哥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唯有从文入手。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大宋建立之初,三馆藏书仅一万二千余卷。统一战争的过程中,对那些割据政权的书籍极力保护,派人负责运送到开封。公元963年平定荆南,收其图书以充实三馆,公元965年平定后蜀,特派右拾遗孙途吉前往收集图籍,得书一万三千卷。灭南唐派遣太子洗马吕危祥,到金陵去收其书籍,得书二万余卷,都运回了开封。
    宋太宗曾说“夫教化之本, 治乱之源, 苟无书籍, 何以取法 ?”
    所以他即位后下诏广开献书之路,广收天下图书。到这时已有八万多卷,三馆的书就初具规模了,已经赶上了盛唐时期的藏书,但令人尴尬的是,这几十间小破房子已经容纳不下了。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到三馆看了看,他看到是一个空间小、位置差、环境乱的三馆,大宋帝国的国家图书馆却是如此形象,确实有失体统。喜爱读书重视文教的赵光义不无愧疚地说:“这样简陋的地方,怎么能够储藏天下的图书,怎么能够请到四方的优秀人才呢?”
    于是当天就下令,测量左升龙门东北车府之地为三馆的新址。
    这是后周时期殿前都点检办公的地方,太祖时改为车辂库,栋宇宏大;环境和位置都很不错。这次重建,布局由太宗亲自规划,图纸由太宗亲自设计,亲派得力的太监负责监工,加班加点,昼夜不息。其间,太宗多次到施工现场视察。又命令作园圃,种植树木花卉,引金水河水灌注园中。
    工程进行得很快,太平兴国三年春,新馆建成,“轮奂壮丽,甲于内廷”,不愧为宋太宗出手的杰作,确实比大宋的皇宫还要华美,宋太宗赐名“崇文院”。
    崇文院的东廊作为昭文书库,南廊为集贤书库,西廊分经史子集为史馆书库。三馆都迁移到崇文院了。
    西序开一便门通乾元殿,以便太宗随时光临。
    宋太宗在崇文院建成后,诏宰相薛居正、沈伦、卢多逊、亲王赵廷美、赵德昭等人, 第一批参观检阅,提提意见,加以改善,接着又召见刘鋹、李煜等前来观览。宋太宗心中颇为得意,就在崇文院中设宴款待这群大臣们, 尽醉而归。
    公元988年,端拱元年五月, 又在崇文院中堂建秘阁, 内诸司的舍屋惟秘阁最为雄伟,分三馆书籍万余卷置其中。
    宋太宗赵光义登秘阁见群书整齐,喜形于色,对侍臣说:“自丧乱以来,图书散失,朕即位之后,多方收拾,抄写购募,现在方达到数万卷,千古治乱的道理,尽在其中了。”秘阁收藏的奇书秘籍,一部分是从史馆分出的天文、占候、谶纬、方术、兵法等图书。一部分是“禁中之籍”,就是皇帝的御制诗文著作,以及御书的字或制作的图。
    太宗还多次下诏求书, 规定了具体的奖赏办法; 又派人到江南、两浙购募图书。献书及购募所得书, 均藏于崇文院内。
    三馆秘阁之外,太清楼、龙图阁、天章阁、清景殿、宝和殿也有藏书,这些图书大多是从馆阁抄出的副本。分散存书,以免遇有损失无法挽救,也便于皇帝在禁苑就近观览,所以馆阁中常有大批人抄书。所以在大中祥符八年三遭受火灾,藏书全部烧为灰烬,于是再从禁苑所藏的副本抄配齐备,没有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自宋太宗开始,宋朝对在三馆任职的官员也非常重视,称馆阁是聚天下贤才之馆,长育成就之地,是国家储オ之所。皇帝举行的后苑赏花等游宴,准许馆阁参加;每有书画之类的赏赐,也分给三馆人员,上已、重阳节还专门在瑞圣园赐宴,给予一定的荣誉。
    宋仁宗年间,王尧臣、张观、欧阳修、宋庠、宋祁诸人奉诏整理图籍,编撰《崇文总目》,著录四部图书共30669卷。其中每类图书皆有叙录,每种书皆有解题,是中国较早的解题书目。
    自五代到太祖朝,这么多皇帝都没重建三馆,直到宋太宗才重建,这本身就是天子尚文的一种最佳宣传。这是向天下士大夫昭示朝廷重视文教的治国方向。三馆以它丰富的藏书在推动北宋学术文化发展上起了很大作用,“名卿贤相,多出此途”。
    宋太宗在当上皇帝迅速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以后,首先从文化方面入手,科学扩招,重建国家图书馆。这些重大举措,让文人士大夫们如沐春风,开启了文人的幸福时代。
    北宋印刷术盛行,私人刻书也很容易,开封相国寺就出现很多书,并出售各种书籍,故下自平民学子,上至王公贵族都喜欢购书、买书读书在北宋迅速成为一种风尚。在朝廷的提倡和带动下,藏书之风日益兴盛。当时民间藏书家数以千计,有些藏书家藏书万卷,如如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就藏有文史书籍万余册。
    除了扩招和建院,宋太宗在文化政策方面,还启动了大规模的图书编纂事业。崇文院最大的贡献是编纂了四部系列的“类书”,成为宋太宗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一项突出贡献。
    那么这四部大书是哪四部呢?
    宋太宗为什么要组织编纂这么规模宏大的巨著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明天分解!
    《宋朝那些人儿》有声版已在喜马拉雅更新啦!
    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来听听,比看书更有趣,内容更精彩!

    https://www.ximalaya.com/youshengshu/26566048/
    电脑上直接点链接就可进入。手机端APP可以直接搜索:宋朝那些人儿
    特别方便,还请天涯的各位大侠点点订阅,发条好评,多多支持!
    
    010-宋太宗忙着编书为哪般?
    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宋朝的四部大书是指:《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除了咱们前面介绍过的《册府元龟》是在宋真宗朝编纂的,其他三部都成书于太宗朝。
    这四大部书是中国古代专业知识类典籍整合,以涉猎广泛、取材宏富著名于后世。明朱棣修《永乐大典》,清乾隆修《四库全书》,都是从宋太宗这借鉴的灵感,也让这三位皇帝在历史上多了一项重要的功绩和贡献。
    我们都知道宋太宗以“崇尚文史”著称于世,好学不倦是他鲜明的个性。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对臣下说过“联无他好,但喜读书”之类的话,其实这不是说假话。因为宋太宗每日“视事既罢,便即观书。深夜就寝,夕五鼓而起,盛暑昼日,亦未尝寝”。
    作为一个皇帝,能坚持每日读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崇文院重建之后,随着全国各地的民间藏书陆续充实,馆内藏书已接近盛唐,但宋太宗发现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战乱时,没书可读固然尴尬,但太平盛世,书多了也很麻烦,因为多了就既杂且乱,很多古书由于没有归类整理,有很多重复或错误的地方。检索和阅读都很麻烦。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3月17日,宋太宗下令李昉、李穆、徐铉等一帮文人开始编纂一部类书叫《太平总类》,之所以叫类书,就是指按照类别来编纂的图书。
    《太平总类》就是按照天、地、职官等,分成了55个大类,每个大类之下又分小类,有5000多个小类。在每个类别之下,把古书中有关这个类别的内容,抄写在每类之下。其实就是现在词典式的大百科全书,只不过是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而已。
    这部书规模宏大,有一千卷,大约五百多万字,历时六年多才编纂完成。
    宋太宗下令让崇文院每天送三卷到皇宫,他要亲自读一遍。当时的宰相宋琪说:“这部书太庞大了,一时半会读不下来的,陛下日理万机,每天还要读三卷书,是不是太辛苦劳神了”太宗皇帝说:“朕本来就喜欢读书,况且多读点书,总是有益处的,所以我并不觉得辛苦。这部书一千卷,我想用一年时间把它读完,想想那好学之士,读万卷书也不觉得辛苦。”
    这就是“开卷有益”这个成语的准确出处,主人公就是宋太宗赵光义。
    之所以能写进正史,就是因为这还真不是皇帝随便说说而已,而是正儿八经的真读,宋太宗赵光义坚持用了一年时间,把这部书通读了一遍。随后便赐名《太平御览》。
    其实作为一代帝王如果要树立一个好学的形象,方法还是非常多的,为什么偏要用寒夜苦读的办法来折磨自己呢?事实上宋太宗读《太平御览》,确实不是为充充门面,一目十行,“日览三卷”的。
    他是很用功极有心的读完了这部巨著“凡诸事可资风教者悉记之,及延见近臣必援引谈论,以示劝诫焉。”,他曾经深有感触地谈到读书的体会说:“大凡读书,须性所好,若其不好,读亦不入。”垂身示范,以身做则,这是宋太宗身上值得我们肯定的地方。
    宋太宗赵光义也确实用心良苦。
    《太平御览》参考整理的古书接近两千种,这是以前历朝历代都没有的,这些原本古书绝大部分今天已经失传了,所以此书保存了大量宋代以前的古籍文献,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与《太平御览》同时受诏编纂的另一本书叫《太平广记》,它是古代小说总集,收录的是汉魏到宋初的小说野史之类的杂书,按神仙、道术、报应等题材分为九十二类,把汉代至宋代文献中记载的相关内容抄录在每类之下。
    《太平广记》共五百卷,其中,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算是一部难得的趣味性百姓读物。应该算是现在网络上流行的盗墓、玄幻、灵异类小说的鼻祖,应该找来好好读一下。
    《太平御览》完成后,于是宋太宗下令从《太平御览》纂修中抽调李昉、宋白、徐铉等将近半数人力,加上杨徽之等共20多人重新编纂一部继《文选》之后的总集,叫《文苑英华》。
    该书上起萧梁,下迄唐五代,选录作家近2200人,文章近20000篇。其中唐代作品占十之八九,这是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第四部叫《册府元龟》,咱们之前重点介绍过,它并不是太宗朝编的,而是成书于真宗朝,是宋真宗继承父志,令十几名大臣,利用八年时间,完成了这部以“历代君臣事迹”为主要内容的一千卷的史学类书。
    此书原名《历代君臣事迹》。宋真宗在此书编修过程中,亲自审阅,也是要求“日进三卷”,一年读完,随后赐名《册府元龟》。这部大书的材料主要来源于正史,自上古至五代,一般不采用可靠性较差的野史笔记,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对于这四大部书,咱们现在多持肯定和赞赏的态度。但很长一段时间宋太宗赵光义急着编书的举措都是倍受争议的。
    据王应麟的《玉海》记载,四大部书的作者者是:李昉、扈蒙、李穆、汤悦、徐铱、张泊、李克勤、宋白、徐用宾、陈鄂、吴淑、舒雅、吕文仲和阮思道。后来有三人另有任用,就加了赵磷拨、王克贞和董淳补其缺。一共17人。除了宋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之外,有四人是后周旧臣,有八人是南唐降臣。
    就是因为这些作者的构成,所以很多人质疑太宗皇帝组织编纂大型图书,不单纯是搞什么文化事业,而是“居心不良”,是为了转移、消磨新征服的各国文人学士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这个结论现在已经不需要反驳了,因为历史自己已经证明这都是莫须有的猜测。从这些人后来在大宋的职务和待遇就可以看出来,宋太宗命令这些人编修类书,并不是为了防范前朝遗臣作乱的帝王之术,因为确实没有这个必要,编书只是宋太宗为了巩固大宋王朝所采取的一项积极措施。
    之所以多用前朝旧臣,是因为在当时那些亡国的大臣,大多是饱学之士能够胜任修书的任务。组织他们修撰类书,正是让他们人尽其才,更好的为大宋的文教事业服务而已。
    如果真怕他们在编书时瞎写瞎说,那干脆用自己人好了。所以用前朝的旧臣和老臣,也许反而能说明赵光义在这些件事上心里有鬼的可能性并不大。
    赵光义编纂类书是不是有私人目的和意图,也不用咱们替他否认。做一件事的目的本来就可以有很多个,不管什么考虑,最终结果是好的比什么都强。
    宋朝文人地位的提高,确实是从宋太宗时代开始的。但此消彼长,文人地位高了,武夫的地位自然就会下降,从太祖朝就开始的崇文抑武,被宋太宗又大力的向前推动了一把。
    相对文人,对待军人宋太宗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在中央集权的举措上宋太宗又会做什么样的动作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明天分解!
    《宋朝那些人儿》有声版已在喜马拉雅更新啦!
    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来听听,比看书更有趣,内容更精彩!

    https://www.ximalaya.com/youshengshu/26566048/
    电脑上直接点链接就可进入。手机端APP可以直接搜索:宋朝那些人儿
    特别方便,还请天涯的各位大侠点点订阅,发条好评,多多支持!
    
    没想到你们还在,感动中……
    011-崇文抑武再集权
    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在崇文方面的举措是非常到位的,无论是科举扩招,还是重修三馆,编修类书,都让全国人民看到新皇帝是一个爱读书重文化读书人。
    乱世用武,治世读书,读书就有出路,读的好还能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这已经成为大宋王朝普遍的社会共识。
    宋太祖时期为了避免“黄袍加身”的闹剧再次重演,通过杯酒释兵权将中央禁军的兵权收归皇帝一人,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请注意,收的是中央禁军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对守边将领的兵权是没有收的,宋太祖对守边将领采取了与中央禁军截然不同的措施。因为大宋并未实现全国统一,守边将领是否得力是否大宋全国的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守边诸将,宋太祖不但保留了他们的兵权,而且在经济上给予相当大的自由,部属州县财政收入不用上缴,全部自由支配,如果钱不够花,还允许边将自由贸易以牟取暴利,简称“回图贸易”。太祖严禁大宋官员经商贸易、削夺藩镇各种权力的同时,边将成了一个特权阶层。因为需要他们卖命守住大宋的边境。
    大宋建国之初,财力并不充足,又要将主要兵力集中在南方战场,所以,必须保证后院不起火,保证西北、北方边境不受外族入侵。腹背受敌的事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既要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儿吃草,只能由马儿自己想办法找草吃了。所以太祖允许了这个特权阶层的存在。
    大部分守边的将领还是能知进退守本分的,因为宋太祖有足够强大的驾驭能力。但时过境迁,宋太宗能驾驭这些前朝悍将吗?赵光义很清楚,既无这个能力也无这个自信。
    所以宋太宗登基之后,这个特权阶层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因为太宋担心的是边将一旦手握特权很快就会富的流油。经济强大了,武装肯定也随之强大,这跟太祖定下的“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大政方针明显是背道而驰的。
    谁能保证这些守边的悍将不会再来个“黄袍加身”的故事呢?
    太宋即位之初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就颁布诏令:从今以后,不管朝中大臣还是边关将领,一律禁止回图贸易以获取暴利,禁止与民争利。
    宋太宗登基时南方已经基本平定,只剩下福建的漳泉与吴越,这是不需要用兵就能解决的,当大宋“南方无战事”的时候,对北方边将的纵容也该画上句号了,边将的幸福时光到头了。
    当时李汉超镇守关南、马仁瑀镇守瀛州、韩令坤镇守常山、贺惟忠镇守易州、何继筠镇守棣州,负责防备北部的最大劲敌契丹;郭进镇守西山、武守琪镇守晋州、李谦溥镇守隰州、李继勋镇守昭义,负责防备与契丹结盟的北汉;赵赞镇守延州、姚内斌镇守庆州、董遵诲镇守环州、王彦升镇守原州、冯继业镇守灵武……,这些武将个个都很彪悍,都不是省油的灯。也许只有太祖才有足够的自信镇得住他们。
    必须要进一步削弱边将们的强大势力,在下诏严禁边将贸易回图之后,接着又下令禁止藩镇补亲吏为镇边守将,不许将自己的亲信随从安置在自己的地盘当一把手,如果缺员,要么从低级武将里选拔,要么由朝廷直接任命。
    这样,在地方节度使控制的区域各地官员不属于自己的亲信,这就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势力,防止了地方沆瀣一气可能出现的威胁。
    不仅如此,宋太宗还出了更绝的一招,让地方节度使可以将自己的儿侄上报中央统计造册,把这一百多人集中到京城开封,统一授予了殿前承旨这样的低级官职,看着是封官,实际上是把这些人当人质一样给控制了起来。有儿子在京城做人质,地方节度使即使有叛乱之心,也会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地方节度使虽然已经构不成什么实质威胁,但把威胁降低一最小限度也是应该做的事,安远节度使向拱、武胜节度使张永德、横海节度使张美、镇宁节度使刘廷让奉命进京。宋太宗说:“节度使的工作那么辛苦,不能再让你们这些德高望重的老一辈辛苦了”,就这么自然而然的,解除了他们的节度使之职。
    自从天雄军节度使李继勋也因生病的原因被免除节度使一职,宋太祖时期的同僚和将领,几乎都被从一线撤换下来,光荣退休了。虽然宋太宗没用酒,但达到的效果却和杯酒释兵权是一样的。
    在大臣的建议下,宋太宗对地方节度使来了个釜底抽薪:废除节度使统领支郡。太宗皇帝欣然下诏,命令全国三十多个州直属中央。没有了支郡的节度使,只剩下自己所在的那一个州了,但即使在自己的小州郡内也不能为所欲为了,权力被层层分割。实权都在知州、通判那里,军队没了,领地没了,权力没了,节度使还有什么?徒有虚名而已!
    地方节度使虽然已经构不成什么实质威胁,但把威胁降低一最小限度也是应该做的事,安远节度使向拱、武胜节度使张永德、横海节度使张美、镇宁节度使刘廷让奉命进京。宋太宗说:“节度使的工作那么辛苦,不能再让你们这些德高望重的老一辈辛苦了”,就这么自然而然的,解除了他们的节度使之职。
    自从天雄军节度使李继勋也因生病的原因被免除节度使一职,宋太祖时期的同僚和将领,几乎都被从一线撤换下来,光荣退休了。虽然宋太宗没用酒,但达到的效果却和杯酒释兵权是一样的。
    在大臣的建议下,宋太宗对地方节度使来了个釜底抽薪:废除节度使统领支郡。太宗皇帝欣然下诏,命令全国三十多个州直属中央。没有了支郡的节度使,只剩下自己所在的那一个州了,但即使在自己的小州郡内也不能为所欲为了,权力被层层分割。实权都在知州、通判那里,军队没了,领地没了,权力没了,节度使还有什么?徒有虚名而已!
    强干弱枝也罢,崇文抑武也罢,其根本意图均在于削夺地方势力,强化中央集权,全面提高皇权对国家的绝对控制。一个崇文抑武的新型国家政权初见端倪。
    宋太宗登基时大宋的南方并没有完全统一,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两个独立政权尚且存在:一个是漳泉,一个是吴越。
    因为这两个地方政权在大宋建国前后对大宋一直表现得相当归顺,所以在太祖皇帝有生之年并没有急着将其收入囊中。太宗皇帝即位以后,大张旗鼓地兴文抑武,彻底废除地方藩镇的各种特权,迅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漳泉、吴越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一向很识时务的两个君主争先恐后地往京都开封跑,而平海节度使陈洪进抢先将漳州、泉州两州的土地献给了赵光义。
    那漳泉地区的割据是怎样形成的呢?
    陈洪进为什么会主动献出漳泉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明天分解!
    《宋朝那些人儿》有声版已在喜马拉雅更新啦!
    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来听听,比看书更有趣,内容更精彩!

    https://www.ximalaya.com/youshengshu/26566048/
    电脑上直接点链接就可进入。手机端APP可以直接搜索:宋朝那些人儿
    特别方便,还请天涯的各位大侠点点订阅,发条好评,多多支持!
    
首页 上一页[128] 本页[129] 下一页[130] 尾页[1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2 14:46:29  更:2021-07-12 15:02:56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