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道德经》之我见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道德经》之我见[第2页] |
作者:rclzf2013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溯国学之渊源,还经典以本色! |
|
|
|
|
道是什么,就是事物的i演化途径、路线,那物发生,展开先得有空、无,物作为有与无就是一种互补,其次自身的阴阳作用,包括阴阳依存(互补)和阳阳转化(极而反)两个阶段,构成事物发展的具体路线,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这个过程就是道。 |
道作为事物运动的外在表现与物相始终。里格尔把形式与内容相剥离,把形式单独拿出来就成了他的世界精神,典型的食中不化,还自鸣得意。 |
说黑格尔食中不化,是指西方自笛卡尔已降的所谓的哲学家,都是借用北宋理学家的理,围着它在绕圈子,笛卡尔的理性,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理念,都是源自北宋的天理,但都没说清楚,而且被引入歧途,成了为上帝张目的工具。 |
乐与饵,过客止(有好玩、好吃的地方,过客会驻足)。这是人常有的作法,可渭具体的道。但这不是老子说的常道,常道是什么,是支配过客这么做的那种以不足(过客的好奇或欲望)就有余(乐与饵)和过客自身阳(好奇心或欲念)对阴(身体)的支配或调动,这种以不足就有余和物自身的阴阳作用才是老子所说的常道!因为这才是普遍的、对所有物及人都适用的。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
道是物的行止路线,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这一行止路线的构成要件:首先得有空,物无法立足也就谈不上行止。其次,与其外事物们作用,无论吸引还是排斥都影响它的行止。其三,最根本里白身的阳阳运动,它才是决定行止的关键。 |
老子的橐钥,恍兮惚兮,豫、犹、俨、涣...,谷神,等等,都是对事物阴阳运动(外部、内部)的形象化描述。 |
这样的阴阳运动是事物自在自发的活动,脱离了具体的物,这种运动就不复存在。它给人以老子描述的形象。但正是这个形象化的说法,忽悠得单向思维的西方智者去寻找这样的存在,千寻万觅找不着,就虚构一个上帝充数,把它作为事物运动的推动者。从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都提到老孑的事实看,正是老子的“道”让这些人神魂颠倒,掉进了坑里,以至西方的思想界至今还挣扎着出不来。 |
但这种单向性的执着,也就是沿着错误的方向走向极端却得出正果,科学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说明事物的阴阳运动的客观性,也就是物极必反法则的客观性。西方人用行动验证了反者道之动的远见和正确。当然,科学只能对世界作出局部的说明,与老子的道的全面性比,还不在一个档次上。 |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寂 兮 寥 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为 天 地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强 字 之 曰 道 , 强 为 之 名 曰 大 。 大 曰 逝 , 逝 曰 远 , 远 曰 反 。 故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人 亦 大 。 域 中 有 四 大 , 而 人 居 其 一 焉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这段是针对道的第一个层面-------空而言的,天地之间的存在,从大的层面来看,也就空、天体、地、人这么四部分,其中的空可谓大,无所不包,变动不止,远到充满宇宙,近到就在身边。四者的关系是,人在地上走,地顺天行,天与空相间,空则在自然变化中。这样达到了空间上的虚实全覆盖。 |
这种存在构成了万事万物的生存背景,万事万物就在这个背景下发生、成长,建立联系,构成一个实虚相间的网格化世界。 |
当然,这是瞬间观感。因为万事无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中。这种运动也是得空而入。所以对空有老子所说的“谷神”之说。 |
对空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后果,西医找不经脉就认为它不存在,就是空认识不足的表现。西方人在处理问题中的对抗性思维也是如比。 |
内经说“营在脉内,卫在脉外”,人体中,脉外的空隙形成卫气的输送渠道就是经脉,卫气行则显,不行则无,就象空中的航线,有飞机在飞它存在,不飞则看不到,道理是一样的。 |
打仗中国人讲究乘虚用奇,迂回穿播,西方人习惯火力平推,反映的也是对空的认识偏差所形成的思维惯性,具体就是中国人习惯于曲线思维和西方人习惯于单向线性思维。老子说“曲则金”,意义大了。 |
谈到老子就不能不淡谈西方的所谓哲学大师黑格尔。 |
西方人认为辨证法是黑格尔的创造,这并不是事实,事实是辩证的看问题的方法在老子那里己经出现,黑格尔研究过老子,那这种方法就不是他的创造。 |
黑格尔哲学的起点在于对“这个” 和“非这个” 的论证中,认为“这个”就包含着“非这个”这个对立面,即“有”就包含着“无”的存在,对“非这个”的感觉也就规定了“这个”的属性,这就冲塌康德设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壁垒。在此基础上黑格尔就展开了主体意识的辩证运动,人的意识是能动的,感性的否定是知性,知性的概念是客体和感觉之合,即概念是在感觉对客体的否定基础上的再否定。知性被理性否定,作为这个否定的否定的理念是知性和理性之合,理性被人类精神所否定,这个否定的否定是绝对理念。绝对理念才是终极存在,它支配着理性、知性、以至客观世界。这就是所谓的正反合的矛盾运动。 |
观察这个过程,它其实是个性与共性的矛盾运动,绝对理念最后成了所有事物的共性特征,辨证运动也戛然而止。如果以“这个”为起点走到绝对理念再从绝对理念回到客观世界然后再开始“这个”的上升过程实现循环,那才是彻底的辩证法。 |
还有这种把世界统一于共性的运动不是现实中的而思想上,与阴阳哲学中事物通过自身的阴阳而与世界相联系相比,它只是这一规则的一个特例,不具备普遍意义。 |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既不普遍也不彻底,显出其不是原创者、对老子的思想食而不化的尴尬。 |
黑格尔的正反合,实质上就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翻版,这是形式上的,在结论上提出的善和自由,也是对老子“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误读及对无为的发挥。 |
之所以说是误读,是老子的善是以更多的不善做分母的,而不是想当然的想善就能做到善,而且善在对立方的眼中是相反的。黑格尔的善是单向的,狭隘的,脱离实际的,是一种理想化的存在。老子的无为是在事物广泛联系的自然限制下的无奈之举,无为是为了避免冲突而不是让放纵带来更多的冲突。 |
哲学是为人全面的了解世界从而趋利避害,而不是为某种说教做注脚而误导大众,由此可以看出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格局与视野。 |
黑格尔哲学只是用外国人的视角对老子思想的解读,他既未吃透原意,更没有实现超越,反而把正确的东西引向相反的方向,给人展现出一个扭曲的世界。 |
顶起! |
谢谢鼓励! |
@wufuxing 2021-07-20 09:16:11 完全瞎说 ----------------------------- 呵呵,能不能具体点?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