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铁证如山:苏美尔人与中国人血脉相通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铁证如山:苏美尔人与中国人血脉相通[第2页] |
作者:ty_deqiang8341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再说说古滇国文物与三星堆文物的联系。 鎏金八人乐舞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晋宁县石寨山出土。滇族能歌善舞,鎏金八人乐舞扣饰反映的正是他们的一个乐舞场面。画面人物有明显的南亚或者西亚人特征,这时古滇国已经臣属于大汉,象是存在南亚或西亚人,由此联想,再往上推到夏商时期,三星堆的纵目人是不是就是这些人呢。一个由外族带领当地华族组成的王国,是不是夏王国呢? 这是西汉云南个旧出土的三支俑铜灯,注意一个细节,俑的眼睛,与三星堆纵目一样,眼睛水平方向一条棱线,这种眼部特征,在中国其他地方没有出现过,这说明什么,云南到四川有文化的专有属性,与中原不一致。是否与缅甸印度有关呢?想想青铜器制作、印章、文字、纵目面具、金杖、太阳轮。受外来文明影响的古巴蜀国就展现出来,古巴蜀就是夏的一支。 |
@北冥有熊0 2021-04-08 20:52:00 西方文明有个毛线印章。苏美尔有个毛线印章。往哪儿印?没有纸张没有绢帛。有印泥吗?西方造假太功利,别人有个什么自己也要弄一个,可惜弄得越多错的越多。造出来了才发现自己完全没有使用的土壤。那这东西又是因为什么诞生的呢! ----------------------------- 不知道你是书读的太少,还是智商低下,或者去医院看看心理医生。 |
@七尺小杨 2021-04-10 23:21:52 三星堆大立人,小腿上戴镯子,楼主可以看看。 ----------------------------- 谢谢!南亚的感觉。 |
地处内陆的三星堆 为何出现海贝? 对于商代的古蜀人来说,齿贝主要是充当对外贸易的手段,可以说是古蜀王国最高神权政体的“外汇储备” 1986年,大批海贝在三星堆出土。其中有一种环纹货贝,大小为虎斑贝的三分之一左右,中间有齿形沟槽,只产生于印度洋深海水域。 地处内陆盆地的三星堆,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多的齿贝?段渝认为,三星堆的海贝应该是来源于印度洋北部地区(主要是孟加拉国湾和阿拉伯海之间的地区)。史料记载,印度地区不仅自古富产海贝,印度洋北部还有以齿贝作为货币的传统。 “三星堆并非唯一出土海贝的地区。”段渝表示,云南大理鳌风山墓葬中出土的海贝,年代大约在春秋中期至战国初期;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海贝更多达14.9万枚,年代为战国末至西汉中叶;此外,云南大理、楚雄、昆明、曲靖等地,以及四川茂县、西昌等地,都有海贝出土。“将这些出土海贝的地方在地图上连接起来,正是中国西南与印度地区的古代交通线路——蜀身毒道。”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入市。”“蜀身毒道”因此得名,“蜀”为四川,“身毒”即印度。这条通道也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以成都为起点,经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从保山等地进入缅甸、印度,再从印度翻山越海抵达中亚,最后直至地中海东岸。 那么,三星堆出土的海贝是由云南各地转运而来吗?段渝认为,从“蜀身毒道”各地出土的海贝来看,三星堆的海贝年代在商代中、晚期,而其他地方最早为春秋时期,相距时间长达千年。因此,三星堆的海贝并非通过云南进入,应该是从印度地区直接进入古蜀。这说明,早在三星堆文化时期,古蜀文明与南亚文明已经有了文化交流。 三星堆出土的海贝数量不少,古蜀人用这些海贝做什么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华认为,当时海贝作为珍贵的物件,很可能被古蜀人用作货币。“海贝量少,不易得,便于储存,存放时间较长,同时方便携带,容易计量,这些都是能作为货币使用的特点。” 段渝说,不少历史文献表明,云南从汉晋至明清时期,在商道附近均使用贝币。《马可波罗游记》里也提到,昆明一带“用白贝作钱币,这白贝就是在海中找到的贝壳”,并指出,“这些贝壳不产在这个地方,它们全从印度来的。”以此推测,“对于商代的古蜀人来说,齿贝主要是充当对外贸易的手段,可以说是古蜀王国最高神权政体的‘外汇储备’。” 除了西面的印度洋,三星堆的海贝还来源于东面的南海。这些海贝通过广东、广西、贵州,到达四川,“这条道路在汉代是通畅的,往上追溯可到商代。”段渝说,广东、广西、贵州等地,现在都未发现商代时期的海贝,这些来自南海的海贝也应该是从南海直接进入。而在广东和香港地区,都发现了三星堆的牙璋,这说明三星堆文化在当时已经辐射到这些区域。 |
夏后有玄贝。不仅如此,在一些夏、商前期的墓中我们也发现了海贝的存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早在夏朝时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海贝。 海贝是生长在南方海域的生物,这些海贝最初只是以装饰品或食品的作用存在的,后来才发展为货币。这也是有关金钱的中国汉字很多都是"贝"字旁的原因,如赔、赚、赊、赠、赌…… 看到这里,是不是会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生长在海边的人岂不是会很富有? 那我这里告诉你,这样理解你就错了。 原因很简单,并不是所有的贝壳种类都能作为货币,当然,就算是作为货币的贝壳,也不是所有的海域都有,它们也只存在于某一个固定的区域。 举个简单的例子,地区一有一种贝壳,但是这种贝壳并不作为当地的货币;地区二没有这种贝壳,但是他们却用这种贝壳充当货币。这样一来,地区二就要从地区一进口了,也就很难产生非常大的贫富差距。 就像古代的暹罗的货币中就有一种贝壳在当地是没有的,必须要向孟加拉等地区进口。 即使在当地海边有当作货币的贝壳存在,都会有固定的机构或者人群所掌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寻拾,所以也不会有海边的人就富有这一说了。 商朝后期,自然物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商朝后期,人们将金银等贵金属从商品中游离出来,充当货币,最为出名的便是为"铜贝"(上面没有文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金属货币。从自然物货币到生产物货币,这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铜贝以及海贝按照其大小可分为"大贝"、"壮贝"、"么贝"、"小贝"、"不盈小贝"几种。 以下是《汉书·食货志》对这五种贝币大小的介绍: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么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十枚寸二小贝币为一串,二串为一朋,直一百。 海贝与铜贝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使用,一直到周朝。 由于天然贝以及铜贝有时供不应求,所以后来还出现了很多仿制的贝币,如骨贝、陶贝、玉贝、金贝、石贝…… 战国时期金属铸币的出现:铜贝蚁鼻钱 在周王中央集权逐渐被削弱一段时间里,诸侯国们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在楚国流通的"蚁鼻钱"(又称"鬼脸钱")。 蚁鼻钱使用木制模板铸造而成,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并且尖端常有一孔。与上面讲到的铜贝在形状上有一些相似,但是蚁鼻钱一面具有"行"、"忻"、"匐"、"紊"等近十种文字。 相比于无字铜贝,蚁鼻钱形状更小,而且更美观,最重要的是更轻,携带更方便。无字铜贝长1.5cm—3.0cm,宽1.2cm—1.85cm,而蚁鼻钱长1.2cm—1.85cm,宽0.7cm—1.2cm,重1g—4g。 除了蚁鼻钱外,在这段时期还出现了著名的刀币、布币、环钱。这四种货币正是先秦时期铸币的四大体系。 布币形为铲,最开始是装有木柄的銎,作为劳动工具使用,但是后来逐渐减小,发展到战国时期,成为片状的布币。 刀币在春秋时期是作为刀具使用的,发展到战国时期成为了一种货币主要在齐、燕、赵等国使用。 环钱(即圜钱),圆形铜片,中间有一圆孔,圆孔方便绳子穿扎,并且有一面带字,主要在战国时期的秦、楚等地流通,是后面提到的秦半两的前身。 秦灭六国,一统货币,推行秦半两 六王覆灭,四海归一。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不仅规定了"车同轨,书同文",而且还统一了度量衡以及货币。秦始皇废除了先秦时期的四大铸币体系,发布"以秦币同天下之币"的律令,推行秦半两钱。 《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中对秦半两有这样的记载: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据《汉书·履历志》中记载,在秦汉时期一两等于24铢,一铢等于16.14克左右。从这里我们可以算出一枚秦半两钱大概重8.07克。 秦半两在形状上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圆形圆孔变成了圆形方孔,这体现了人们当时天圆地方的思想。这种外圆内方的形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贯穿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直到民国初期为止。 印度洋沿海,掌控世界贸易的货币发行权,远古海贝作为货币,通行于南亚、东南亚、西亚、中国、东非。 中国夏朝把政治重心从南亚,迁移至中国内陆,作为货币也从印度洋的贝币逐步转为铜贝,最后至秦代统一货币为秦半两。货币的变迁,从侧面也能看出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从西亚出发至印度过渡,最后在中国成形。 |
这是巴基斯坦裔香港警员范业成(Ifzal Zaffar)与三星堆青铜像对比下。 |
|
哈拉帕印章与巴蜀印章从外形上及文字上都很相似,三星堆青铜像的眼部非常大,来自远古的眼睛崇拜,印度现在还存在眼睛崇拜,甚至其国旗中间图案就是一个瞳孔。三星堆大立人青铜像,其小腿上戴着镯子,明显印度风格,而且中文的镯字,右边就是一个蜀字,其来源非常清楚。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