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稻城海子山就是歷史上河源星宿海的真正所在地理考證, 兼論帝之下都崑崙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稻城海子山就是歷史上河源星宿海的真正所在地理考證, 兼論帝之下都崑崙[第2页]

作者:拯隨君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現在再看一遍【穆天子傳】中, 最後的這一段行程總結:

    “
    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陽紆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陽紆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自西夏至于珠余氏及河首,千又五百里。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于舂山珠澤昆侖之丘,七百里。自舂山以西至于赤烏氏舂山,三百里。東北還至于群玉之山,截舂山以北。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玉毋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毋之邦,北至于曠原之野,飛鳥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宗周至于西北大曠原,一萬四千里。乃還,東南復至于陽紆七千里。還歸于周,三千里。各行兼數,三萬有五千里。」
    “


    是否一切都很能夠吻合?


    這段周穆王西征行程, 相信會是這個樣子的了:

    



    周穆王從西北大曠原飛鳥解羽之地, 經七千里(約二千八百公里)路, 最後往東南方向返回河宗附近的陽紆之山。考量這段里程和方向, 穆王就很大可能繞過了祁連山, 經河西走廊折返回河宗地區。今天如果駕車從那曲經嘉峪關到蘭州, 總里程數超二千四百公里, 亦大致能夠與【穆天子傳】所記相符。

    穆王的這段西征歷程, 最終應該會是如下圖所示:

    


    最後, 還可以給周穆王這段歷程來個計數。

    雖然總結裡頭曾提及”三萬有五千里”, 但從宗周到西北大曠原是一萬四千里, 經七千里路折返到河宗地區附近的陽紆之山, 再過三千里返回宗周。 這段大回環, 總里程數其實只得二萬四千里。 那多出來的一萬里, 其實是文中所說的”各行兼數”所得。 穆滿在河宗/陽紆、昆侖地區, 都有在當地四處溜達遊覽的記載。 在西北大曠原要追鳥逐羽, 自然更要四處跑動。 這些數之不盡的遊覽行程, 就是文中的”各行兼數”所多出來的一萬里。

    而單以這個二萬四千里的大迴環, 再看【穆天子傳】中各段記錄與今天里程數所做出的一個對比:

    宗周至河宗三千四百里(約1360公里): 洛陽至蘭州現代車程約1000公里;
    河宗至西夏二千五百里(約1000公里): 蘭州至玉樹車程約1000公里;
    西夏至河首一千五百里(約600公里),河首昆侖地區行程共一千里(約400公里): 玉樹至海子山車程約800公里;
    昆侖地區至西王母三千里(約1200公里): 海子山至工布江達約 1300公里;
    西王母至西北大曠原一千九百里(約760公里): 工布江達至那曲約 600公里;
    從大曠原最後以東南方向返回陽紆七千里(約2800公里): 那曲經嘉峪關至蘭州約 2400公里;
    陽紆返回宗周三千里(1200公里);洛陽至蘭州車程約1000公里

    以上的各段現代車程里數, 整體而言都要比【穆天子傳】中所記要稍短。 但那些里數均是以現代公路條件下計算的。 周穆王年代, 道路條件不如現代, 自不然有很多地方要繞路而行。 所以, 上文中的這段里程對比, 就顯得合情合理。

    無論里程、方向、或各種地標, 【穆天子傳】中所記, 都能與圖中的這段行程完全相符。 本人現在確信, 【穆天子傳】的這段西遊歷程, 可以被正式破解了。

    對昆侖的地望所在, 現在又多了一個明証。


    稻城海子山所在的甘孜, 古代一般被稱為康區。

    正如"人"這舍名稱是源自伏羲一樣, 康, 這個名稱源由, 自然就是昆侖了。


    而歷史中一般亦被稱為衛藏的藏區, 藏這個名稱, 亦很明顯是源自"王母"。


    歷史的源流發展, 必定有一個合理的過程。 亦只有能解構的歷史, 才會是真正的歷史。



    @拯隨君 2020-07-26 16:07:26
    稻城海子山所在的甘孜, 古代一般被稱為康區。
    正如"人"這舍名稱是源自伏羲一樣, 康, 這個名稱源由, 自然就是昆侖了。
    而歷史中一般亦被稱為衛藏的藏區, 藏這個名稱, 亦很明顯是源自"王母"。
    歷史的源流發展, 必定有一個合理的過程。 亦只有能解構的歷史, 才會是真正的歷史。
    -----------------------------


    人皇伏羲制八輔、定九囿, 後世自然將伏羲、昆侖這種名稱帶去四處。


    後世別說西域地區有各種式樣的昆侖名稱, 南洋地區一樣有個昆侖國。


    但作為文明源頭的河源昆侖, 從來就只得一個。


    嘿嘿



    當然, 自民國以還的買辦集團, 要將中華歷史的真實面相"封印", 自然就要極力去將昆侖的真實面相掩蓋。


    又要嘿嘿




    本人非常歡迎正常交流討論, 但嚴禁各種形式的水軍操作, 莫謂言之不預也。




    本人對與水軍對話完全沒有任何興趣。


    尤其是那些只懂得攪轉貼做覆製機的, 說的是甚麼連他們自己都不明白, 更不會將時間浪費在他們身上。




    <伏羲九囿>


    晉朝時的【華陽國志】, 當中曾有以下一段記載:

    “《洛書》曰:「人皇始出,繼地皇之後,兄弟九人,分理九州,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輔。」”

    囿字的本義, 是牲畜養殖之地。 其意義, 可引申為經濟生發之處。

    按古籍記載, 伏羲氏兄弟九人, 分設九囿, 以理天下。 人皇伏羲居中昆侖, 節制其餘八囿。 而後世夏禹所定立的九州, 只是仿傚伏羲九囿, 在當時從新所劃下的地區。 很明顯, 禹所立的九州範圍, 已經不會是當初伏羲氏的九囿。 而更為後世的秦漢九州, 以及其後, 亦不大可能會與夏禹九州相同。

    【華陽國志】同時也提到:
    “華陽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 囿中之國則巴蜀矣。”
    “蜀之為國,肇於人皇,與巴同囿。”

    即表示, 在伏羲年代, 巴蜀之地同屬為一囿。

    我們現在知道, 橫斷山脈北坡的海子山地區, 就是真正的河源昆侖, 亦即伏羲九囿的中囿。 而梁岷之域巴蜀之地, 又是伏羲九囿的其中一囿。

    另外, 雖然穆滿得到河伯的接納, 河伯向周王出示了昆侖所在的地理資料, 穆王才可以順利拜訪昆侖, 正式成為天下共主。 但即使如此, 當穆王西行至面見王母時, 很明顯王母亦只以客禮平等相看待。 從這一小節, 可看出西王母邦在周初時候仍然保有的非凡地位。 如果說, 這個位於今天阿魯藏布河谷林芝地區、歷史淵源深厚並在後世演化成衛藏的西王母邦, 即伏羲年代的九囿之一。

    這一猜想, 是否合情合理?






    按以上情資, 不妨就去大膽猜想, 伏羲九囿的可能範圍:


    



    昆侖出六水,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

    【山海經·海內西經】:

    "
    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東北。西南流注南海厭火東。
    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東,又北,又西南,過畢方鳥東。
    "

    更有好些人將這說成是五色水。白:河水、弱水; 黑:黑水; 紅:赤水; 綠:青水; 黃:洋水

    這六條水道是甚麼, 現在也可以很清楚了。

    赤水: 就是今天發源於雲南的紅河。雲南大理一帶都是紅土;

    河水: 黃河。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後才帶泥而成黃色。在上游段,尤其是星宿海九渡地區是白水;

    洋水: 黃色水, 就是古代的金沙江, "金沙"兩字, 不可能是白叫的;

    黑水: 阿魯藏布江下游段。參考坤輿萬國全圖, 當年應有江源在大雪山一帶;

    弱水: 即怒江。怒江在雲南段, 水面可窄至不出十米, 稱得上是弱水;

    青水: 即蒼水、也就滄水。 瀾滄江在雲南也確實是綠油油一片, 滄江也不會是白叫的了。

    至於昆侖六水的流向, 可以參考坤輿圖:
    

    如坤輿圖所示, 金沙江在還未改道東轉滙入長江成為長江源之前, 是向西南流入孟加拉灣,
    大致能與【山海經】所述相符。

    當然, 也少不得要與今天的地貌去做出一個比較:
    

    雖然滄海桑田, 各水道流向變動甚大, 但【山海經】當中對各條水道源頭位置的描述, 還是依稀可見。



    黑名单 | 来自 天涯社区客户端 | 举报 | 114楼 | 埋红包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6)

    游必就士2018:
    2020-09-13 08:30:51 评论
    ??? 康泰《扶南传》:“恒水之源,乃极西北,出昆仑山中,有五大源,诸水分流,皆由此五大源。枝扈黎大江出山西北流,东南注大海。枝扈黎,即恒水也”。

    游必就士2018:
    黑名单 举报 2020-09-13 08:37:18 评论
    郭义恭《广志》曰:“甘水也,在西域之东,名曰新陶水,山在天竺国西,水甘,故曰甘水。新头河又西南流,屈而东南流,径中天竺国。自河以西,天竺诸国,自是以南,皆为中国,人民殷富。中国者,服食与中国同,故名之为中国也。”文中“新陶”、“新头”皆为印度的谐音。

    >>>

    這個水軍應該看不懂古文, 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轉貼的資料是甚麼意思; 它肯定完全不知道扶南是那一個國家, 否則不會送上這個詞條來為本帖撐場。 扶南就在今天的柬埔寨。 昆侖出水流入柬埔寨, 不就說明昆侖在橫斷山脈嗎?

    水軍以為我不知道在古代印度北部也曾經是華種人的地盤? 我那個"伏羲九囿想像圖"是要如何去理解的? 這位水軍想李代桃僵, 將古代在印度北部存在的華種說成是源頭, 去攪那些中國人西來說那套。不過還是要再多謝一次這位水軍, 他又送給了我多些文獻資料。

    這位水軍都可說得上是漢奸族中的豬隊友了。 他就是三國演義裡頭的夏侯恩, 先送寶劍後送人頭。上面兩個詞條雖說不上多大鋒利, 他送上這兩項資料後, 他的人頭也可以拿下來了。


    @拯隨君 2020-09-12 20:24:53
    昆侖出六水,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
    【山海經·海內西經】:
    "
    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東北。西南流注南海厭火東。
    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東,又北,又西南,過畢方鳥東。
    "
    更有好些人將這說成是五色水。白:河水、弱水; 黑:黑水; 紅:赤水; 綠:青水;......
    -----------------------------

    這幅圖應該可以更好:


    


    @拯隨君 2020-09-12 20:24:53
    昆侖出六水,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
    【山海經·海內西經】:
    "
    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東北。西南流注南海厭火東。
    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東,又北,又西南,過畢方鳥東。
    "
    更有好些人將這說成是五色水。白:河水、弱水; 黑:黑水; 紅:赤水; 綠:青水;......
    -----------------------------
    @拯隨君 2020-10-23 18:59:22
    這幅圖應該可以更好:
    
    -----------------------------

    上圖竟然遺留了最重要的那個名稱:


    



    @fossilcwh2016,


    這位朋友提出了不少意見, 可否讓我慢慢進行整理,,,



    有一點要先行說明的是, 文明的始源必需在一個資源充足的地方。 這點, 是本人在國觀版的古物帖學來的。 這絕不是本人所思考所得。 不是本人的先行發見, 本人絕不會據為己有。

    這也是一起首, 當本人要說昆侖時, 想到要從資源方面入手。

    至於後來能從【穆天子傳】和【山海經】去論證昆侖地望, 那已經是後話了,,,

    @拯隨君 2021-03-28 23:08:36
    @fossilcwh2016 ,
    這位朋友提出了不少意見, 可否讓我慢慢進行整理,,,
    -----------------------------

    先說與坤輿圖有關的問題。

    首先是坤輿圖中的崑崙。

    就正如要去理解中國一樣, 昆侖絕不是任何的一個點, 而應被看成一塊地域。

    坤輿圖上的崑崙, 看位置應該在今天的理塘縣城。

    如果參看【穆天子傳】和〈海內西經〉, 周穆王抵達河首後要向南行數百里才到昆侖。 而昆侖出六水、河水出東北角這些基本描述, 那昆侖在黃河源的南方還是一種很基本的事態。

    不過, 如果說坤輿圖中的崑崙, 是傳說中的昆侖墟, 我倒認為未必不是一件可能的事情。 理塘縣城有著成為一個墟集的所有條件。 即使是今天, 理塘仍然是當地的一個交通樞紐。

    所以, 昆侖作為一個地域, 現在我認為最大可能是橫斷山脈頂崗和南北兩端相連部份。


    @fossilcwh2016,

    其次是坤輿圖中的那個加湖。

    坤輿圖中蔥嶺一帶的內陸山嶺部份, 明顯可以看見其實不大準確。

    坤輿圖中<大流沙>三字所在地點, 我認為是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方的那一大幅沙地。

    而加湖, 其實最大可能是在芒康縣東南方的那一個同樣是四山圍繞的谷地。 那裡今天仍殘留著一個湖泊海子, 海子四周也是一大遍沙蹟地, 很明顯整個谷地也曾經長期被水淹蓋。

    


    這個地點就在 116樓大圖 黃色箭嘴附近。 其實跟朋友所說的也很近了, 昌都其實也很近, 只是在 116樓大圖 上方剛剛被截走。

    116樓 之所以將加湖的可能範圍放到這麼大, 除了不能排除加湖在大雪山西南方那個位置的可能性外, 最主要原因還是認為有須要將稻城南方的一大片土地也要納入昆侖範圍。 畢竟, 加湖不是本文的重點探討對象, 帶出坤輿圖中的加湖, 主要目的是要去說明, 該地的水系統曾出現過一場天翻地覆的變化。


    黑名单 | 举报 | 106楼 | 埋红包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2)
    fossilcwh2016:2021-04-06 12:25:21 评论

    楼主这个逻辑挺对的。就好像美国大陆上有很多地名就是照搬欧洲地名。比如纽约就是new york,新约克。等等。有一种说法,高加索山是昆仑的转音。这张说法楼主咋么看?吧
    fossilcwh2016:黑名单 举报 2021-04-06 12:23:44 评论

    楼主能详细解释下,康来自昆仑,藏来自王母的证据吗?否则容易被理解为一面之词的解读。王母的本意既然不是王的母亲,那么本意是什么呢?上古大部落比如昆吾等等演变路径成现在一些东西的?


    >>

    朋友問得好。

    像高(加索), 喀薩、喀什、曷剌... 等這些古今地名, 又或者唐朝時候建立黑衣大食的(呼羅)珊木鹿人, 這些名稱, 源頭當然只能追溯回昆侖了。

    至於康, 在語音上就等同昆, 是明擺著的事情。

    而王母, 坦白說, 本人以前曾必定看過西王母就是今天的西藏這種說法。不過也只是一句, 話那種事兒, 沒有任何解釋。

    現在除了【穆天子傳】的那段行程記載外, 還找多了另外一個佐證。

    【山海經·大荒西經】:
    "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

    戴勝是一種鳥類, 最大特徵是頭上頂著一個大冠。 雖然戴勝也不是西王母的專利, 東方同樣有以戴勝為標記的部族。

    但今天藏傳佛教的僧帽, 也很明顯就是源自戴勝:


    





    2. 再问一句,现在有地理研究表明稻城那里的地下表是沙土类的,可以证明几百年前还是大湖的这样的地理上的硬证据嘛?

    >>>

    @fossilcwh2016,

    如果說的是稻城縣城本身, 地質上是沙土層, 這點我沒有留意。

    不過, 星宿海從來並不在稻城縣城。 一就是海子山本身就是星宿海。 否則, 海子山北方的那塊同樣四山圍繞的平坦地塊才是曾經的星宿海。 那個平坦地塊, 如者星宿海, 是否也應該就是【山海經】裡頭的遙池?

    @fossilcwh2016 2021-03-28 15:05:16
    楼主这考证文章简直是如雷贯耳,技惊四座。
    刚一看结论,下意识的觉得楼主乱弹。因为和被教授的地理和历史知识大不一样。
    但仔细看下来,居然是资料详实严密,逻辑严丝合缝。
    被楼主说服了。
    原始文明之源,一定不会在沙漠、河滩三角洲,这条真的是绝对意义上的正确。
    红黄二色也是有趣的点睛之笔。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或许未来的人类文明源头重新认证就是从这帖子而起的呢。。。。
    ......
    -----------------------------
    3.我在想,南水北调西线是不是可以走这个河水之源的旧路。这样就把华夏源头重新架起来了。不管是实际意义上,还是玄学意义上,都非常重大。中国文明自明朝突然大坠,遥遥领先之势也被翻转。是否也和这星宿海黄河源头断裂在明朝左右(看坤舆万国图,那时候还在)有点玄学上的关系。

    >>>

    首先, 要為”玄學”這個名詞正名。 玄這個字的製造, 來自天文現象。 所謂玄學, 基本解釋其實就應該是天文學。 天文學的精髓是數理, 所以玄學的本質是天文數理。 這解釋了為什麼後世的所謂”玄學”, 常常與”天之數”這些字眼掛上。

    現代有多少中國人知道古代中國的天文數理? 現在我們對中華正統文化, 尤其是文字本身, 出現了不少曲解, 是百多年前開始那些貫辦蓄意篡改中華文化所令致。

    所以, 如果朋友想說的是命運這些虛空觀念, 不如去探討事情本質更為有益。

    例如, 帖文已引述明代是有記錄以來地震最頻繁的一個朝代。 發生這種足以改變分水嶺位置、地動山移式的地質事件, 必定也同時令致全球氣候作出重大轉變。 明中業後天災頻密, 自然也是明朝滅亡的其中一個因素。 至於明朝中後期西方代理人的所作所為, 那也是另一回事了。




    @fossilcwh2016 ,

    还有一个问题,楼主
    就是,既然在我们的时代,都能看到周天子传,是咋么走去昆仑的
    那么汉朝的时候,肯定也有周天子传参考。尤其是到了积石山后,要向西南走1000多里,是在周天子传里的,古人方位肯定是无比正确的,因为用星星定位。
    为什么会两眼一抹黑,找不到昆仑,。最后找到和田那里去。

    >>>

    【穆天子傳】應該是在晉朝時候出土的, 所以在秦漢件間應該沒有流傳。 這點不能怪責漢朝人。 然而, 這裡首先涉及一個在帖文曾題及過的歷史資料傳承問題。

    關於歷史傳承, 別說漢朝人有所缺失, 其實姬周本身就沒有能夠從商朝人完整傳承下來, 姬周本就沒有昆侖地理資料。 而秦漢也只是周文化的自然延伸。 武王克商, 在商人眼中周人本就是叛逆。 而周公東征, 更讓好些商朝核心部族與姬周結下不共載天之仇。 商朝人的好些資料, 甚至某些當代的先進科技, 我認為被某些商朝部族帶了去西域, 反而沒有在中國本部留傳下來。

    但這個問點, 其實也涉及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 即使漢朝人沒有能力找出黃河源, 但為什麼現代人卻仍然會如你所說兩眼抹黑, 錯認河源昆侖? 而且大眾流行通俗文化產品, 都併命將河源昆侖洗去大西北?

    學術界難道不會有人去認真探討古代 黃河源/崑崙 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昆侖出六水、【穆天子傳】等這些地理資料探索, 坦白說以現代人的資訊條件, 只要稍為認真爬疏, 不會有多大真正困難。 尤其是那篇《河源志》和【元史】的〈河源附錄〉, 敢問有多少普通中國人知道有這兩篇文字檔案的存在? 本人在沒有對這個命題進行探索前, 就從來沒有聽說過。 只要詳察《河源志》和〈河源附錄〉, 留傳下來的相關地圖, 是不可能再攪錯明朝之前的黃河源位置的。 我絕對不會認為只有本人才可以看得出來。我敢斷言, 是事實真相被蓄意隱藏了。否則, 那幅《大明混一圖》上的文字, 又可須要被遮蓋?

    那唯一解釋, 就是我們本身的中國歷史, 尤其是先秦時期, 被百多年前的那些買辦蓄意洗走了。

    現在一般的歷史教科書, 將先秦部份全都搬去了華北平原, 將中國表述為由華北平原上的一個小部落, 經三數千年的擴張達至今天的面相。 這種論點的基本, 其實是西方人所定調的, 西方人就是這樣去描述中國歷史, 只是一起首他們就連商朝都不願意承認(看出來了猫餌沒有?)。 百多年來”西方人”透過留在中土的買辦, 將這些傳銷騙語, 放進入中國人的歷史教科書裡頭。

    這個帖子其實並沒有真正完結, 還應要有最後一個部份, 是要嘗試去探索中華民族源流發展真實一面的。 但坦白說, 就正如那幅《伏羲九囿想像圖》一樣, 當中有很多都只能夠是猜想了。

    @fossilcwh2016 2021-04-21 11:09:23
    楼主。
    如果说数百年前的地震活动导致河源的从南向北的流向改道。
    那么也不可能是整条河道都消失不见。只可能是某些山峰隆起变化,阻断了局部的河道
    那么整条河道的遗址应该仍然存在。你看,哪怕许多万年前,青海湖东南侧的日月山隆起,导致青海湖不再注入黄河,仍然有部分河道残留,能让今人辨识。
    另外,青藏高原东部的所有河流都是西北向东南流。地势高低很明显。除非整个东部大变,否则很难相信会有一......
    -----------------------------


    這層留言確實問到去點子上。

    如果有留神, 應當看到, 今天的金沙江(包括支流雅礱江), 瀾滄江和怒江的主河道, 在青藏高原部份, 其實是在幾條南北走向的山脈中穿流而過。 在高原東部, 岷山、阿壩是高原上的一個天然屏障, 而高原部份再被這數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和巴顏喀剌所切割。

    黃河在阿尼瑪卿山部份, 本身就有大量從南方而來的支流; 例如發源於岷山的黑水河、和上文提到的達日河。 這表明在山脈之間高些高原上的坡面, 是一種南高北低的基本地勢。

    只要參看《大明混一圖》, 可以看見這些大量流入黃河段從南方而來的支流:

    


    我很相信那條達日河也在其中。 單以這幅圖, 這位朋友所說的河道走向相信已經機會不高。

    而且, 須要考量的還有《河源志》記述中各種的特殊地貌(如”兩山夾束”), 還有行程上的日程記載, 才可以去估量原有河道的可能走向。

    對這種星宿海斷流成因, 個人認為, 最大機會是玉樹一帶地區隆起所做成。 即使到了今天, 玉樹地區的增高速度仍然很令人注目。

    承如這位朋友所說, 河道改向往往會留下遺跡的。 從地質學上來說, 單以沖蝕痕跡是足以斷定曾經的水流方向。

    所以即使有些河段可能已經南北倒轉, 以往的沖蝕痕跡今天也已浸在水裡, 除非河水乾枯否則不易察看; 但應當還有些段落必然會露出地表的。 個人認為, 有兩個地段是最大機會能找出這些曾經的從南往北的水流沖蝕痕跡。

    第一個是從理塘西方那塊平坦地塊至北面的”九渡”那個山坳, 尤其是靠近”九渡”的一段山區。 這裡的水往東流後原應向北轉, 不過今天這裡的水不再流向北方。 但即使靠南部份成為今天的理塘河, 但靠北部份當會有曾經的河床露出地面。 而另一個就是玉樹和阿尼瑪卿山之間的一段山原面, 跟以上同理。

    當然, 這些也只能交給地質學上的專業人士了, 這也就是我說的學述界的集體雙眼抹黑。



    來了來了, 繞了這麼大的圈子, 原來就是那回事,,, 嘿嘿

    @fossilcwh2016 2021-04-27 11:03:29
    楼主你好
    从楼主你上一张图来看。仔细看了下
    南向北的直流,有几条河和现在一模一样
    从东到西,分别为
    黑河,白河,贾曲,
    最西边这块的星宿海汇聚的最大支流。(沙曲等)
    那个位置有可能当初大渡河最上游的那些曲并不流入南向的大渡河。
    (从严谨角度,楼主这个图的星宿海位置标错了,那个位置是星宿海西侧的群山,星宿海是一个囊状的暗黑色图形。)
    所以,给楼主提供另外一个可能性的判......
    -----------------------------

    這一段文字, 我也數不清用了多少個"可能"兩字。 一大串"可能"之後, 又大口一張, 去說出一番又與之毫無關連的論述。 這些論述毫無任何事實基礎, 更沒有任何推導過程, 就得出了一大堆自說自話的"結論"。

    這位人士認為靠近阿尼瑪卿山黃河南岸果洛地區的年保玉則就是"河源/星宿海"? 我現在想笑死。

    【元史·河源附錄】:
    “河源在中州西南,直四川馬湖蠻部之正西三千餘里,雲南麗江宣撫司之西北一千五百餘里,帝師撒思加地之西南二千餘里。”

    請你在以下地圖指出年保玉則如何可以在四川宜賓的正西方三千里(約一千二百公里里程), 又如何可以在雲南麗江西北方的一千五百里(約九百公里里程)。

    而且須要去將河源志中所描述的重要地標如"九渡"、"濁水之地"、"兩山峽束", 在地圖上如何從年保玉則抵達黃河。

    本人坐看笑話。


    在未解決以上這個問題前, 你不許在本帖再發出任何新的議題去塞進你的私貨。




    


    不是有一句老話, 假的真不了?


    一旦較真, 確實會是要了那些攪傳銷水軍的老命!





    <中華民族>


    <中>

    中字的象形, 是一支旗:

    

    當然, 這支旗只能是一支令旗。

    所以, 中字的本義是令旗所在之處, 就是發號司令的本部所在地, 亦即中央。


    <華>

    先前已說: 華者, 花也。 華字的象形, 是高大喬木上所生的花朵:

    

    華族, 就是花族, 一個花團錦簇的民族。


    <民>

    至於民, 這個字的出處其實不是一件好事。這是民字的象形:

    

    民字的象形, 是以一支尖物刺向一隻左眼, 即將左眼刺割。

    民字的出處, 理應是對曾經叛變的部族所施予的懲處。編戶齊民、齊民所止, 這些詞彙的原本意思, 當由於此。

    對自家的部族, 古代的用字是士。 後世將民作士, 士民並稱, 那是後話。


    <族>

    族字的象形:

    

    同樣是一支令旗, 但多了一支箭矢。 所以, 族是令旗所能發號司令的地方, 以箭矢能及之處為限。

    @漫观云扰 2019-08-20 10:40:57
    历史上甘肃地震频繁。我怀疑在当时,今天黄河在青海省的那一段是注入青海湖的。青海湖彼时水域相当广阔,但仍未与旧黄河相通。旧黄河的上游应当如我之前所说是庄浪河一溺水一疏勒河。后来随着地震频发,青海东南地形变化,青海湖水开始注入旧黄河,但彼时水量不大。真正导致黄河上游变化的,还是西域气候变化导致塔里木河、疏勒河、弱水隔断(可能还有地震原因),黄河的主要水量自此由今黄河青海段提供。
    如果历史文献......
    -----------------------------

    马鹊:2021-07-31 01:42:39 评论
    在泑泽汇聚后大部分往东流出。山海经除了两个明确指出的河源,还有一个不太明显的,西次三经中的轩辕之丘上的洵水南流注黑水,黑水与泑泽是互为上游的(看一下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所以轩辕之丘也算是一个源头。

    马鹊:2021-07-31 01:51:29 评论
    西次四经中河水的支流都是由西向东或从南向北流入河,而北次首经的支流都是从东往西流入河

    马鹊:2021-07-31 12:32:57 评论
    评论 漫观云扰:一看这个楼主用元朝的水系来定位昆仑山,那些资料再翔实也不用看了

    >>>

    @马鹊,

    山海經又何來”柏海”這個名稱?

    如何以今天的地理名稱去定位山海經所記, 是一個極大難題。 到目前為止, 沒有人能夠完全做到。

    歷史探索, 如何去還完曾經發生過的事件, 尤其是曾被人為遮蔽而湮沒的往事, 其實是一個科學命題。 須搜集各方證據(注意,是證據而非意見), 經慎密的邏輯思維去進行推導, 才可能得出一個最合理的說法。

    像你這種只懂穿鑿附會, 張嘴就來的貨色, 在天涯還見得少了? 碰瓷史籍資料去攪傳銷, 就更別要妄想。 你沒有看見樓上你的同道?

    不過既然你不去否定元朝(其實還有明朝)所記的資料,肯定了在元代時河源仍然在西南這個基本事實, 那本人就給你下一道題:

    如何從你口中的西北羅布泊河源, 到了元朝時變到去西南方的今天川西高原地區, 又如何到了清朝過後又變回到今天的清海地區。

    本人現在也給你納下一個帖規, 在你對以上命題進行一個合理的解答前, 你不能再開設新的議題。

    @漫观云扰 2019-08-20 10:40:57
    历史上甘肃地震频繁。我怀疑在当时,今天黄河在青海省的那一段是注入青海湖的。青海湖彼时水域相当广阔,但仍未与旧黄河相通。旧黄河的上游应当如我之前所说是庄浪河一溺水一疏勒河。后来随着地震频发,青海东南地形变化,青海湖水开始注入旧黄河,但彼时水量不大。真正导致黄河上游变化的,还是西域气候变化导致塔里木河、疏勒河、弱水隔断(可能还有地震原因),黄河的主要水量自此由今黄河青海段提供。
    如果历史文献......
    -----------------------------

    漫观云扰:2021-07-31 12:11:55 评论
    评论 马鹊 :所以今人一股脑认为古人的记录是错的,这种态度就是刻舟求剑,不尊重古人的探索。而且嘉陵夺汉这么重要的水系变化在秦汉地图上都没有反应出来,还顽固地用着今天的水系图。

    漫观云扰:黑名单 举报 2021-08-02 19:13:16 评论
    评论 马鹊 :他定位的只是元朝的昆仑山而已。至于汉朝的昆仑山,如果认为汉朝记录有错,那就没什么好谈的,汉朝人怎么就不可能沿黄河上去寻找河源?汉朝人有必要伪造河源位置?汉朝人怎么就到不了河源?汉武帝最远征伐到大宛,难道连河源在哪里都不清楚?一群后人在这里瞎怀疑,愚蠢至极。


    >>>

    @漫观云扰,

    你口中的”古人”, 是指漢朝人罷?

    常看見你在天涯月旦”文科生”,那你就用你的理性思維(如果你真的是一位理科生的話), 去解釋如何從羅布泊地底通水去甘肅。

    羅布泊海拔約 780米。 有學過物理的初中生都應該知道, 高水位入低水位出的這種物理原理常識。 那你就在這裡解釋, 如何可以從水平面 780米的羅布泊(水底更要低百數十米), 去貫入海拔兩千多米的共肅地區?

    蘭州海拔 1500, 銀川1000。 要從羅布泊經地底水倒貫入黃河,最少也要過了山西的河曲縣(海拔800)。

    既然你堅持張騫的潛行論正確, 那你就有責任要去推翻這個地球物理的常識。 本來在 49樓 就是用一個曲筆去點破。不過既然你冥頑不靈, 我也不再轉灣抹角, 是男兒漢大丈夫就不要遮遮掩掩、胡攪蠻纏, 請你對這個物理常識命題: 如何從低水位的羅布泊倒灌入去高水位的甘肅, 進行一個正面回答。

    張騫使西域, 主要目的是去聯絡西走的大月氏以夾擊匈奴。 那很明顯, 探索河源就只是一個附帶而非主要的使命。那個博望侯, 觀乎他的一生行事, 說得不客氣一點, 就是一個滿嘴跑火車的大忽攸。他沒有在漢朝被砍頭, 算是他的運氣。

    漢朝人連昆侖在那裡都不知道, 西南夷也不能打通, 以漢朝人的勢力所及範圍, 不知道也找不到河源有甚麼好奇怪?

    對你的最後一條質疑, 本文從漢代開始, 理順各朝各代對河源的論述, 並且一一指出他們為什麼是錯誤的原因。 本來,年代不同, 受資訊條件局限,前人不能釐清一些已散佚的往事, 不是一件多大的事情。 不過用你的邏輯, 那你就應該要去質疑, 為什麼漢晉之後仍在通行的潛行論, 為什麼會與他們的前人【穆天子傳】所記不符。


    我不明白你想爭辯甚麼, 因為你的議論往往都完全經不起事實的考證。

    以事實而非意見為基礎, 去推導一個理論當中的各種明細, 是一個理科生應具備的最基本思維。你以上的這一段文字, 有甚麼事實基礎去論證你的觀點?

    @拯隨君 2019-08-10 13:21:18
    〈漢代和現今的胡蠻攪纏〉
    今天的黃河, 源頭在青海唐古拉山與崑崙山之間地帶, 但這並不表示上古河源就須要是在同一地區。 今天將塔克拉瑪干沙漠南沿的一條巨大山脈錯誤地稱為崑崙, 主要是緣於漢代張騫被武帝派往探索河源時, 一個錯誤所做成。
    【史記《大宛列傳》】:
    "于窴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
    "而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窴,......
    -----------------------------

    在 49樓 早已說明張騫這個潛行論在物理上的不可能性。

    竟然到了今天, 竟然還會有人認為海拔 780米 的羅布泊, 可以從地下水道可以倒貫去千多兩千米的甘肅地區冒出。

    文首的標題, "今人的胡攪纔纏", 看來還是很有先見之明...


    @漫观云扰 2021-08-15 08:36:29
    又曰。張騫死後。漢使竆河源。河源出于寘。
    注意這裏的漢使可不是張騫,張騫死後,漢朝不斷地派出漢使出訪西域,甚至大宛、安息,難道他們也“錯誤”了?還有此處的“河”未必指的是黃河。所謂的“潛行論”,我也不懂,對此不置可否。我貼一段段玉裁對說文的注吧,以資參考:
    河水。各本水上無河字。由盡刪篆下複舉隸字。因幷不可刪者而刪之也。許君原本當作河水也三字。?者,篆文也。河水也者其義也。此以?釋形之......
    -----------------------------

    【史記·大宛列傳】:
    “
    初,漢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將二萬騎迎於東界。東界去王都數千里。行比至,過數十城,人民相屬甚多。漢使還,而後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黎軒善眩人獻于漢。及宛西小國驩潛、大益,宛東姑師、扜穼、蘇薤之屬,皆隨漢使獻見天子。天子大悅。
    而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窴,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云。
    是時上方數巡狩海上,乃悉從外國客,大都多人則過之,散財帛以賞賜,厚具以饒給之,以覽示漢富厚焉。於是大觳抵,出奇戲諸怪物,多聚觀者,行賞賜,酒池肉林,令外國客遍觀(名)[各]倉庫府藏之積,見漢之廣大,傾駭之。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觳抵奇戲歲增變,甚盛益興,自此始。
    “

    漫觀魂擾,

    史記又何來”張騫死後”四字? 恭喜你, 你現在成功進身為歷史發明家了。
    能否從物理上可以讓羅布泊經地下水湧出甘肅, 是一個科學命題, 解答只可能得以下兩個之一:

    (一)羅布泊可以經地下水湧出甘肅

    (二)羅布泊不可以經地下水湧出甘肅

    像這種只可能是兩者之一的命題, 你如何可以”不置可否”?
    你既完全不敢直接面對羅布泊能否經地下水湧出甘肅這種科學常識, 又不停東拉西扯去攪出多源論這些連你自己都不懂的偽命題, 現在又扯去如何為”河水”兩字進行定義這種虛妄議題。

    像你這種東拉西扯的滿嘴跑火車, 倒很符合你口中所經常月旦的”文科生”。
    而你先前又將羅布泊不能經地下水湧出甘肅作為前設。 很明顯你連甚麼時候須要用上前設都不理解, 單憑這點就可以斷言你不是一位理科生, 最少不會是一位合格的理科生。
    那就很奇怪了, 如果你真的不是一位理科生, 你為什麼又會在天涯經常去月旦”文科生”? 你在天涯這種舉動的目的會是甚麼?

    我讓你在這裡放肆, 就是想看清楚你在幹什麼。 如無意外, 你也應該是涯山之後無中國那種貨色了?

    @拯隨君 2021-07-25 14:03:40
    <中華民族>
    -----------------------------


    忽然有些滿嘴號火車的走出來, 是否因為要繼續掩蓋中華民族的本相?

    嘿嘿

    @漫观云扰 2021-08-23 10:06:08
    好大喜功的乾隆帝实际上以“致祭河神”为首要任务,探测河源则在其次。最匪夷所思的是,乾隆帝不仅盲目听信了阿弥达不负责任的汇报,还将此次考察结果纳入到“河出昆仑”、“重源伏流”的谬论中。纪昀受命编撰的《钦定河源纪略》也一味帮衬,并据卡日曲水色黄而证明:“大河灵渎,虽伏地千里,而仍不改其本性。”黄河源头的认知,在即将扫清“河出昆仑”、“重源伏流”的阴霾,最终迎来科学曙光的时候,突然又退回到了历史的......
    -----------------------------

    這個完全沒有任何理科思維、卻又經常在天涯去月旦”文科生”的漫觀雲擾, 他的漢朝河源論述(潛行論)完全破產後, 現在又去扯上清朝!

    漫觀雲擾(和他的團隊)無法否定(亦即變相認定)【元史·河源附錄】中所記下的地理考證, 就妄想將這命題政治化, 將河源昆侖考證與歷代帝主因政治動機所需而去對河源昆侖所作出的表述相提並論, 去得出每個朝代都有他們自己的河源昆侖這種偽命題。

    文首早已表達得非常清楚明白, 河源昆侖作為中華文明的總源頭, 永遠就只可能得一個。 本帖發展到此刻, 早已超越了單單對元朝資料的考證範圍。 由【山海經】的昆侖六水, 到【穆天子傳】的西遊行程記載, 到元代的《河源志》, 都將河首昆侖指向同一個地方。 這三大支柱為河源昆侖的位置地望認定, 有力地搭起了一個大框架。 要推倒本帖立論, 就須要同時將這三大支柱一併推翻。 正好相反, 每當發現都一份新資料, 都只為河源昆侖的地理認定加多一分力道。 無他, 就只因為真的就不會假的了。 同樣地, 無論那些買辦帶路黨, 即使如何去用力洗抹帶歪, 假的亦不可能就因此而變成真的了。

    本帖的三大支柱:

    


    大框架一旦確立, 就不會再容易倒下。

    @拯隨君 2021-07-25 14:03:40
    <中華民族>
    -----------------------------

    本來是去說中華民族的, 之後那些精日就急不及待跑出來跳腳。

    當然了, 將中華民族真正的一面隱去, 從來就是百多年來那些"精日"一直在做的事情。

    @拯隨君 2021-07-25 14:03:40
    <中華民族>
    -----------------------------
    @拯隨君 2021-11-07 18:17:25
    本來是去說中華民族的, 之後那些精日就急不及待跑出來跳腳。
    當然了, 將中華民族真正的一面隱去, 從來就是百多年來那些"精日"一直在做的事情。
    -----------------------------


    "欲亡其國, 必先亂其史"


    看看現代那些甚麼貨, 必須將歷史、尤其是中華民族的真正歷史一面, 去進行擾亂?


    @拯隨君 2021-07-25 21:43:17
    <中>
    中字的象形, 是一支旗: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當然, 這支旗只能是一支令旗。
    所以, 中字的本義是令旗所在之處, 就是發號司令的本部所在地, 亦即中央。
    <華>
    先前已說: 華者, 花也。 華字的象形, 是高大喬木上所生的花朵: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華族, 就是花族, 一個花團錦簇的民族。
    ......
    -----------------------------

    民族這個詞彙, 是由西方所引入的一種現代觀念。 不同的民族往往被帶上非此即彼的屬性, 你我分明。

    中國人有種族觀念, 一向自稱華種。 但中國人對華種內部各個不同族群之間的不同, 卻從來不會以”民族”去作出劃分。 一方水土一方人, 自伏羲九囿始,華種內部不同群落自然會各自演化生成各種不同的風俗, 而形成不同的各種族群。 對華種人內部的不同部族, 一向只會以”民風”、”民俗”這些不同風俗去劃分出不同的部落族群。 風俗, 才是華人種族內部不同族群的劃分依據。

    而華種人對外部不同種族, 會予不同的稱謂。 例如史書所記曾出現在蔥嶺東西兩傍的’塞種’, 他們就不是華種人。 另一個例子, 明史裡頭的”外國”傳所記載的國家, 也不會是華種人的政權國度。 華種人政權, 中國史書一律劃入”西域傳”範疇。 西域傳上所記載的國家, 除了極少數例外, 其實基本上都是華種人所建立的國度。 至於這些西域國家裡頭有否大量非華種族群, 那是另一回事。

    中國, 當然就是華種族群的中央國度。 而”中華”, 應理解為以中央國度為代表的所有華種族群。 人皇伏羲製八輔、定九囿, 人皇居中央昆侖, 伏羲九囿就是最早的天下九州。 最早的中國, 亦自然也就是昆侖。 昆侖衰落後, 中央向東移入赤縣神州。 赤縣神州就是紅土地, 廣泛分佈於雲貴四川湖廣地區。


    我們知道, 中華民族源自昆侖, 並自伏羲九囿始從昆侖向四面八方擴散。 後世所有華種各支族群的由來, 當可追溯至昆侖伏羲九囿。 一方水土一方人, 如果真的要替中華族群去做一個最簡單的畫分, 亦當從地理角度入手。

    要理解中華大地的地理分佈, 可看以下一幅圖像:
    


    今天往往常以秦淮一線, 將中國人粗暴簡單地畫分為南北兩屬。 但如果從自然地理條件, 真正能做出分界的, 其實就是以上圖中的那一條山脊線。 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這條從東北向西南方向延伸的巨大山脊線, 才是中華大地的自然地理分界線。

    在這條山脊線的北方, 氣候寒冷乾旱; 而在山脊線的南方, 正好相反氣候溫暖濕潤。 從昆侖向山脊線北方遷徙的, 可稱為高山或高原族群; 而遷徙往山脊線南方的, 可被泛稱為平原或丘陵族群。 一方水土一方人, 在寒冷乾旱地區居住的高原族群, 與在溫暖濕潤地區居住的平原族群, 生活 性自然大相廷徑, 因而產生不同風俗從而形成各式各樣的中華族群。

    這比起簡單粗暴地將中國人以南北畫分, 肯定要遠為優勝。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2-04-09 19:12:42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