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被疫情改变的人类历史——几千年来那些世界十字路口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被疫情改变的人类历史——几千年来那些世界十字路口[第3页] |
作者:唐岛渔夫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气吞万里如虎(五) 终究,罗马帝国对地中海西半部分,政治影响力已经无限趋近于零。这还不用说,基督教的宗教圣地罗马,早就已经陷于蛮族王国的汪洋大海之中。面对着周遭一群信奉曲解之后的圣经教义的蛮族异教徒,罗马教皇心里又会是什么滋味呢? 就这样,再过几百年,即便是今天的罗马帝国还存在。但一个只会说希腊语的,宗教上离心离德的,甚至是地盘越来越小的罗马帝国,还能撑得起罗马帝国这个天字第一号的金光闪闪大招牌吗? 查士丁尼一世简直不敢想象。 人的眼界越低,他所看到的视野越小;反过来讲也城里,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越狭小,那么这个人的眼界只会越来越低。从参加革命就一直在地中海东部这块土地上明争暗斗的查士丁尼一世,说到底只是看到了自己视野之内的这么一小块。 从空间上讲,帝国只是疲于应付来自于东边的萨珊波斯之患; 从时间上讲,帝国已经渐渐淡忘了地中海西部半壁江山的亡国之痛。 其实要知道,仅仅是在百年前,罗马帝国东西两部并立,区区地中海还不过是自家的游泳池。怎么时间来到今天,帝国高层的眼界,就只剩下了眼前和身边的这么一点破事了呢? |
气吞万里如虎(五) 终究,罗马帝国对地中海西半部分,政治影响力已经无限趋近于零。这还不用说,基督教的宗教圣地罗马,早就已经陷于蛮族王国的汪洋大海之中。面对着周遭一群信奉曲解之后的圣经教义的蛮族异教徒,罗马教皇心里又会是什么滋味呢? 就这样,再过几百年,即便是今天的罗马帝国还存在。但一个只会说希腊语的,宗教上离心离德的,甚至是地盘越来越小的罗马帝国,还能撑得起罗马帝国这个天字第一号的金光闪闪大招牌吗? 查士丁尼一世简直不敢想象。 人的眼界越低,他所看到的视野越小;反过来讲也城里,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越狭小,那么这个人的眼界只会越来越低。从参加革命就一直在地中海东部这块土地上明争暗斗的查士丁尼一世,说到底只是看到了自己视野之内的这么一小块。 从空间上讲,帝国只是疲于应付来自于东边的萨珊波斯之患; 从时间上讲,帝国已经渐渐淡忘了地中海西部半壁江山的亡国之痛。 其实要知道,仅仅是在百年前,罗马帝国东西两部并立,区区地中海还不过是自家的游泳池。怎么时间来到今天,帝国高层的眼界,就只剩下了眼前和身边的这么一点破事了呢? |
皇帝的心中,也要有诗和远方 |
气吞万里如虎(六) 退一步讲,如果尼卡暴动我查士丁尼一世一命呜呼,最后在史书上无非就是留下这么一行字——公元532年春,穷兵黩武的查士丁尼王朝末代皇帝,暴毙于内乱之中,终年五十岁,谥号“炀”。 想到这里的时候,查士丁尼一世终于想通了。 所谓想通了,就是一通百通。 他的眼前,豁然开朗。 他的人生之路,从未有如此清晰。 公元532年,尼卡暴动之后不久,查士丁尼一世主动向萨珊波斯示好,双方签订了一个叫做《永续和平协议》(Perpetual Peace)的停战条约。条约所约定的双方和平期限为五十年,并且为此,罗马帝国还付出了11000磅黄金的代价。 当然,这样的代价在当时皇帝的眼中,显然是值得的。 就这样的,这位能够操一口流利拉丁语的罗马帝国查士丁尼一世皇帝,终于有机会抬头看一下当时的地中海西半部分。 |
谥号“炀” |
罗马帝国的“东王”——阿卡迪乌斯 |
罗马帝国的“西王”——霍诺里乌斯 |
罗马帝国的“西王”——霍诺里乌斯 |
东西罗马,公元395年 |
气吞万里如虎(八) 当时帝国的政治中心在新罗马,经济中心在帝国东部,当然帝国东部在语言上也已经自成一体,通行希腊语;而当时帝国的文化中心与宗教中心则在西边。换句话讲,依然是哺育了拉丁语和基督教的旧罗马城为核心。这里,通行拉丁语。 这样把地中海东西两部分拆分下来,是符合对帝国国情基本现状认知的。 然而,狄奥多西一世确实没有想到,此次罗马帝国的东西拆分,将成为历史上几次拆分罗马帝国的一次绝唱。 倒霉,还是倒在了日耳曼人身上。 不过,说是日耳曼人的错,日耳曼人也冤得慌。 说这话,要追溯到近两个世纪之前。 公元350年,来自于遥远东方的神秘族群——匈人(Huns),同阿兰人(中国古书中记载的奄蔡)大战于顿河。此后,阿兰人迫于压力西迁。继续向西挺近的匈人,于公元四世纪末进入南俄草原,击败了盘踞在这里的东哥特人。 东哥特人被慑服,同时也惊动了西哥特人,于是西哥特人也开始西迁。 |
两个世纪前,来势汹汹的匈人 |
汪达尔王国 |
气吞万里如虎(九) 西哥特人只是带头人,由此而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持续发酵,大量生活于北欧西欧丛林中的日耳曼人,踏上了西迁和南下的漫漫征程。他们的背后是杀人如麻的匈人,他们的面前则是温暖而湿润的地中海岸。 蛮族们一旦觉醒,则势必要改天换地。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杀入罗马城,这个标志性事件动摇了西罗马帝国的国本。八年之后的公元418年,西哥特人在高卢地区独立建国。 西哥特人,于是就成了日耳曼人入侵之后第一个在帝国境内建国的蛮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公元439年,阿兰人与日耳曼部落汪达尔人的联合政权汪达尔王国(Vandals Kingdom),在北非挂牌成立。 要说西罗马帝国的核心区,无非只有亚平宁半岛,高卢地区,伊比利亚半岛,以及北非。如今西哥特人拿下了高卢地区,紧接着又再接再厉,拿下了伊比利亚半岛。而汪达尔王国则一直盘踞在北非,声势也越来越浩大。 |
|
气吞万里如虎(十) 巅峰时期的汪达尔王国,于公元455年也反攻罗马成功,对罗马城实施了野蛮的杀人屠城。这一次,由于汪达尔人的下手太重,还在西方历史上永远留下了“汪达尔主义”这样的表示“破坏”和“野蛮”的代表性词汇。 最终,在汪达尔王国和西哥特王国这两个大号反贼的南北夹击之下,西罗马帝国的版图,被挤压到了亚平宁半岛以及亚得里亚海东岸。就在这仅存的一点土地上,西罗马帝国迎来了自己油尽灯枯的最后时刻。 公元476年,蛮族将领奥多亚克(Flavius Odoacer)发动兵变,废黜了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Romulus Augustus),西罗马帝国亡国。此后,奥多亚克宣称,遥尊罗马帝国东部皇帝芝诺(Zeno the Isaurian)为正朔,并且把西罗马帝国的徽章(insignia)转让给了东罗马帝国。 从此之后,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分彻底沦于蛮族之手。 此前的东西两罗马,只剩下了建都新罗马的这个缩水之后的“罗马帝国”。 毫无疑问,这个还健在的“罗马帝国”,只剩下了地中海东部的半壁江山。 |
奥多亚克时期发行的硬币 |
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向蛮族将领奥多亚克交出政权 |
末代皇帝交出来的罗马“鹰徽”,代表着西罗马帝国的终结 |
东罗马皇帝芝诺,在西罗马灭亡之后,就成了罗马帝国正朔 |
|
气吞万里如虎(十一) 对于地中海东部的罗马帝国来讲,从芝诺皇帝开始,一直到今天的查士丁尼一世,我们前文已经有所了解。那么西罗马帝国亡国之后的整个地中海西部地区呢? 毫无疑问,这里已经成了蛮族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角斗场。 西罗马灭亡后不久,公元493年,东哥特人杀入波河平原,并且进而占领了整个亚平宁半岛,东哥特王国宣布成立。 紧接着,一众日耳曼部落中的小强法兰克人强势崛起,在公元六世纪的时候将西哥特人的势力挤到了比利牛斯山以南,从而在高卢地区称霸。 所以,一直到查士丁尼一世转身向西看的时候,偌大一个地中海西半部分。伊比利亚半岛上是老牌的蛮族政权西哥特王国,高卢地区最强大的势力是法兰克人,亚平宁半岛上是东哥特王国,而在北非则是汪达尔王国。 那么如果站在查士丁尼一世的视角,向西遇到的一南一北两个拦路虎——首当其冲的就是汪达尔王国和东哥特王国。 |
六世纪早期的欧洲地图 紫色:东罗马; 棕色:东哥特王国; 红色(伊比利亚):西哥特王国; 白色(卡本半岛):汪达尔王国; 蓝色:法兰克王国(统一前) |
气吞万里如虎(十二) 如果能够一口气击败东哥特,拿下故都罗马自然好。然而,饭要一口一口吃,柿子也要先捡软的捏。经过周密的讨论和安排,查士丁尼一世以及他的高级幕僚们,制定了一个由东向西,先南后北的西征总方略。 所以,查士丁尼的西征,第一个敌人是北非的汪达尔王国。 实际上,汪达尔王国所占据的地区,跟七百年前的迦太基是同一个位置,也就是今天的突尼斯地区。 这个地方用嘴说起来很晦涩,我们不妨打开一张地图。 亚平宁半岛所处的位置,恰好在地中海的中央,也处于地中海气候带的中央。 站在古罗马人的视角。 往西,可以控制伊比利亚半岛;往东,可以控制巴尔干半岛,进而辐射土耳其半岛,也就是当时的安纳托利亚(Anatolia);往西南,由西西里岛出发,跳岛越过突尼斯海峡,就能抵达坐落在今天突尼斯的非洲最北端突出部的卡本半岛(Cap Bon Peninsula);往东南,扬帆远航,就可以到达埃及。 |
气吞万里如虎(十三) 由此可见,从亚平宁半岛到西西里岛,又从西西里岛到卡本半岛。 三者恰好连成了一条线,也就成了事实上的平分地中海的“大陆桥”。 所以,拿下汪达尔王国,从地缘上看也是必然之选。 然而,面对汪达尔王国,查士丁尼一世背后的帝国,却有非常不好的回忆。那是发生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前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海战,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东西两罗马合力共讨蛮族。 这场海战,被称为“卡本海战”。 在世界军事史上,又被称为欧洲版本的“赤壁之战”。 当年在公元468年,东西两罗马同时做好了战争准备。罗马两兄弟在征服汪达尔这件事情上达成了共识,双方准备倾其所有,一战而再定地中海。 于是,三国两方,会战于卡本半岛这个地方。 |
卡本半岛 |
气吞万里如虎(十四) 当时的情况是正逢初夏,地中海东风劲吹,所以东西罗马的联合舰队为防止提前被风吹上陆地,就把舰队抛锚停泊在了卡本半岛以西洋面上。汪达尔王国如临大敌,与东西罗马代表开始了艰苦的谈判,岂料五天之后,东风突然变成西北风,提前出海的汪达尔舰队从西方和北方掩杀过来。由于风向转为上风,汪达尔人采取了火攻的方式,而由于西北风大作,罗马舰队被风吹到了卡本半岛的西部滩头,无法动弹。这样一把火下来,罗马舰队的全部家当,被烧了个精光。 这是一场妥妥的山寨版赤壁之战。 那么我们知道,这场惨败仅仅八年之后,西罗马帝国灭亡。 所以,再次来到这个伤心地,不由得查士丁尼一世不费一番思量。 |
西方的卡本海战,就是山寨版的赤壁之战 |
气吞万里如虎(十五) 然而,所有的战术推演都只是假设,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 查士丁尼一世,应该感谢自己对使用贝利撒留的坚持。 征服汪达尔王国的战斗,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 贝利撒留于公元533年夏天对汪达尔王国发起攻击,仅仅是在第二年春天就拿下了蛮族人全境。汪达尔人最终投降了气势正盛的罗马帝国军队,而他们的国王盖利默(Gelimer)则做了贝利撒路的俘虏,从而被押回了帝国首都新罗马。 贝利撒留一战成名,在个人军事生涯中收获了极大的荣耀。 不过,属于贝利撒留的传奇依然还在继续。 公元535年年底,查士丁尼一世再次派出贝利撒留,率八千罗马子弟兵,从西西里岛登陆,进攻亚平宁半岛的东哥特人。经过一年的努力,神将贝利撒留于公元536年年底收复了帝国旧都和宗教圣地罗马城。此后,战局虽然出现反复,但贝利撒留依然临危不乱,于公元540年攻占了东哥特王国首都拉文纳(Ravenna)。 然而,就在贝利撒留节节胜利,就要拿下亚平宁半岛全境的当口。 查士丁尼一世,却十二道金牌从一线召回了贝利撒留。 |
贝利撒留征服汪达尔的战争地图 Map of the Vandalic War |
贝利撒留对亚平宁的初步征服 Map of the operations of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the war, showing the Roman conquest of Italy under Belisarius |
罗马人和哥特人的战斗场景 Gothic and Byzantine warriors in a later battle |
气吞万里如虎(十六) 一脸茫然的贝利撒留有点不知所措,他觉得只要查士丁尼一世再给自己哪怕一点点时间,自己就可以纵马挥师进入一马平川的波河平原。到那时,东哥特王国也就被彻底从地图上抹去了。 然而没有如果,满腹疑惑的贝利撒留还是遵从了皇帝命令,班师回朝。 即便如此,和贝利撒留一起回到新罗马城的,还有两个重量级的俘虏——东哥特国王维蒂吉斯(Witigis)夫妇。 即便如此,放眼整个帝国西方的罗马故土,贝利撒留已经初步打通了地中海“大陆桥”,并且还收复了已经陷于蛮族之手长达六十年之久的故都罗马。大半个地中海,又一次有成为罗马帝国内海的可能。 毫无疑问,这样的气势,堪比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北伐的“气吞万里如虎”。 |
油画——体恤下属的贝利撒留 Bélisaire, by Fran?ois-André Vincent (1776). Belisarius, blinded, a beggar, is recognized by one of his former soldiers |
公元540年,十二道金牌召回贝利撒留的时候,西征后的东罗马帝国版图 |
真正的气吞万里如虎原版——刘裕 |
明天开始讲下一个小节——大瘟疫 敬请关注! |
@神仙小布丁 2020-09-24 21:04:23 好文章 ----------------------------- 谢谢兄台鼓励,请持续关注渔夫后续! |
大瘟疫(一) 很多人传说,贝利撒留的突然被召回,是因为他犯了欺君之罪。 何为“欺君之罪”? 东哥特王国首都拉文纳被攻陷之前,以东哥特国王维蒂吉斯为代表的东哥特贵族们,曾经在大难临头的时候跑去找贝利撒留求和。而且,蛮族们还许诺——如果能够给东哥特人留一条活路,全意大利的东哥特贵族们都将尊贝利撒留将军为新国王,并且愿意为新国王上“西罗马皇帝”的封号。不过,机智的贝利撒留将计就计,最终趁机一举拿下了拉文纳,并且还俘虏了维蒂吉斯。 整个过程,从军事角度上挑不出任何毛病。 而且这个俘虏蛮族国王的收尾,更是同汪达尔战争交相辉映。 然而,如此操作,却在政治上犯了皇帝的机会。 消息传到新罗马城,查士丁尼一世感到了来自于背后的彻骨寒意。 |
东罗马版本的黄袍加身 |
大瘟疫(二)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并不假。 可是,如果贝利撒留起了反心,如果苦心孤诣打败东哥特,只是为东哥特的地盘上换一个新的蛮族大酋长,那么这种西征又有什么意义呢? 越想越后怕的查士丁尼一世,火速决策调回了贝利撒留。 事实上,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君臣之间已经心生嫌隙。 况且,查士丁尼一世绝对不是临时起意。 早在西征战事正紧的公元538年,查士丁尼一世就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太监纳尔塞斯(Narses),带着皇帝本人的意志登陆亚平宁。查士丁尼一世虽然一直在安慰贝利撒留不要多心,这只是皇帝帮助将军成功的常规操作。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我们的这位太监显然是起到了“监军”的神奇效果。而且耐人寻味的是,太监总管纳尔塞斯在此之前,在帝国高层扬名立万居然是因为擅长财务工作。 很显然,在皇帝本人的心中,一位忠心耿耿的太监,和一位刀马纯熟的将军相比,前者对自己的威胁要小得多。权衡利弊之下,将太监派往一线牵着将军,实在是一个天作之合。 这件事情,已经不仅仅是军事范畴的问题了。 |
太监监军,并非只有中国才有 |
大瘟疫(三) 贝利撒留可以委屈,也可以不服,但皇帝就是皇帝。 如此安排,你只能接受。 况且,在官方上,皇帝还是给了贝利撒留最好的凯旋礼遇。并且,老成持重的皇帝也懂得为这种形式诡异的撤军,找了一个最好的借口或者说台阶——两年前,长期征战于帝国东方的好连襟西塔斯,在一次对外作战中意外战死。与此同时,东哥特人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派人和萨珊波斯暗通款曲。蛮族说客对萨珊波斯的宫廷智囊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陈说了唇亡齿寒的朴素真理。最终,两下达成共识,萨珊波斯军队重返罗马-波斯的一线战场。 换句话讲,多年以前,帝国费尽心机买来的所谓《永续和平协议》,只不过是查士丁尼一世为保证自己西征大业的成功所交的“保护费”。让不让查士丁尼一世放心西征,完全要看波斯人的心情好不好。 如今八年过去了,波斯人眼看着罗马人在地中海战场上节节胜利,萨珊波斯的贵族们,难免有养虎为患的落寞感。如今东哥特蛮族说客远隔关山前来连线,只不过是给了波斯人一个最漂亮的撕毁协议的借口。 |
萨珊波斯的部队装备 |
大瘟疫(四) 所以在公元540年,罗马人和波斯人,战端再起。 于是,“地中海猛虎”贝利撒留,就这样被掰着脖子回首东向。 然而,令谁都始料未及的是,贝利撒留的回归,君臣之间互相猜忌,居然成了整个罗马帝国国运的转折点。 因为就是在第二年的公元54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瘟疫袭击了整个帝国。 根据生活于查士丁尼一世同时代的宫廷历史学家普罗科皮乌斯(Procopius)的记述,这次大瘟疫最早的一个确诊案例,被发现于今天埃及苏伊士附近的佩鲁西乌姆港口(Pelusium)。 五百年前的罗马帝国扩张时期,埃及早早被屋大维收入囊中,由此还诞生了凄美缠绵的埃及艳后的故事。而事实上,地中海北岸三个半岛,普遍缺乏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因此,要想维持一个环地中海的庞大的罗马帝国运转,埃及或者说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也就成了独一无二的“帝国粮仓”。 |
重新回到首都,流落街头的贝利撒留(右边。。。左边为贝利撒留之前的老兵,诧异中) Belisarius Begging for Alms, as depicted in popular legend, in the painting by Jacques-Louis David (1781) |
大瘟疫(五) 由于帝国粮仓的存在,才足以支撑整个环地中海地区出现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并且还要不断进行对外军事扩张的强大政权。对于以前的罗马帝国是如此,对于今天的查士丁尼一世,也是如此。 因此,从埃及港口出发的粮食,会不断被运送到整个罗马帝国境内各港口。 如此一来,埃及的港口出现大瘟疫,也就不可避免地迅速蔓延到了整个帝国。 然而,一直到今天,我们也说不清楚这场瘟疫究竟是何方神圣。 很多今天的专家说,其实这就是鼠疫,然而终究是缺乏证据。 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这场瘟疫的传播方式,一定跟海上船运有关系。 当整个帝国都不可幸免的时候,帝国的首都新罗马,迅速被病毒攻击了。 根据普罗科皮乌斯的记述,当时的新罗马城,每天都有一万个人死于瘟疫,这个死亡速度,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当大量死人事件像井喷一样出现的时候,办一场像样的葬礼,已经成了奢望。大部分人,也就是被草草就地掩埋。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坟墓,大量尸体被堆积到了大街上,这座环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城市,每天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死人的味道。 |
大瘟疫(六) 除了大量人口死亡之外,经济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广大帝国农村,很多地方已经成了无人村,因此而造成了大量田地荒芜。于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帝国粮食价格迅速上涨。那么瘟疫和饥荒接踵而至,最终造成了帝国国库被掏空。 有人问,西征时威风八面的查士丁尼一世王朝,难道就这么缺钱吗? 答案是,不仅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缺。 始于查士丁一世时期的休养生息,由于查士丁尼一世的连年对外用兵,其实已经消耗光了此前的几十年的财富积累。尤其是,不光穷兵黩武的灭国战争,还有内乱。一场尼卡暴动,将繁花似锦的新罗马搞了个破烂流丢。这样的首都,根本就不足以撑起帝国的脸面。所以,就在尼卡暴动之后不久,查士丁尼一世迅速开始马不停蹄的重建工作。 首都重建,需要银子的地方特别多,每一项都是价值不菲。 尤其是那个承载了上帝子民光荣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更是重建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来不得半点马虎。当然,如此工程,也成了首都财政的一个吞金兽。 这样一来,帝国的钱一定是不够用了。 |
横尸街头的查士丁尼瘟疫 |
恰逢中秋,国庆双节! 预祝帖子里所有的兄弟姐妹们双节快乐!心想事成! 预祝我们的祖国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试看未来之环球,必是赤旗之世界! |
大瘟疫(七) 那么瘟疫肆虐,经济下滑,国库已然出现巨大的赤子,这样的家底能够保证帝国正常运转尚且不够,又谈何赈灾呢? 所以,大瘟疫让这个外强中干的帝国,彻底现了原形。 而且搞到最后,就连那个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本人,居然也染了疫。 这件事情,发生在公元542年。 但是好在年届花甲的查士丁尼一世身子骨还算硬朗,不久之后,他居然神奇地挺了过来。但这件事情,瞒不过帝国上上下下的耳目,并且也被普罗科皮乌斯如实记载了下来。 普罗科皮乌斯这个人,早年曾经追随贝利撒留将军南征北战。因此,他基本上能够掌握比较一手的宫廷档案,而且还兼有自己的亲身见闻。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自己的笔触不被威权所限制所恫吓,普罗科皮乌斯索性搞了个阴阳历史。对外,有一个官方性质的伟光正高大上版本的历史,名叫《战争史》(History of the Wars);而在私下里,普罗科皮乌斯又偷偷搞了另外一本完全写实和白描的历史,名字叫做《秘史》(Secret History)。 这样的人写历史,今天的我们不愁找不到猛料。 |
普罗科皮乌斯的,伟光正版本的,东罗马历史书——《战争史》(History of the Wars) |
普罗科皮乌斯的,真实和暗黑版本的,东罗马历史书——《秘史》(Secret History) |
大瘟疫(八) 皇帝染疫,这件事好说不好听。 要知道原本罗马帝国算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皇帝就是皇帝,主教就是主教。然而当时光来到东罗马帝国,皇帝们渐渐开始进行集权统治,他们往往既是政治首脑,又兼任宗教领袖。 而无论什么事情上升到宗教领袖层面,就意味着神圣不可侵犯。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貌似强大的查士丁尼一世,居然也被瘟疫所击穿。这种偶发事件的隐喻,毫无疑问是非常可怕的。 不过,说来也是讽刺,瘟疫先是痛打罗马帝国,此后又救了帝国一命。 公元541年,贝利撒留率军东征萨珊波斯。 然而,大瘟疫之中的长途行军显然并不怎么高明,出发之后的贝利撒留有一天惊恐地发现,自己的部队居然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开始发烧。这样的仗,根本就没法打,就算是常胜将军都没有用。而且讽刺的是,波斯人看上去也并不怎么想长驱直入杀进罗马人的地盘,就算波斯人在战场上占了便宜都不例外。因为,谁都不知道占领罗马帝国的国土,究竟意味着荣耀,还是染疫。 |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大瘟疫时期的东罗马帝国惨状 |
大瘟疫(九) 公元542年,贝利撒留被调回首都新罗马。 公元543年,瘟疫的迅速蔓延,使得萨珊波斯也未能幸免于难。于是在病毒的一手策划下,剑拔弩张,刺刀见红的双方,居然实现了实质上的停战。 在此后的很多年中,罗马人和波斯人打打停停,实际上双方的刺刀见红,在戏谑的疫情面前显得极其滑稽。已经争斗了几百年的老对手,他们的战局走势已经完全被狞笑的病毒玩弄于股掌之上。 然而,东部战场上稍微缓了一口气,查士丁尼一世的内心又开始蠢蠢欲动。尤其是疫情连续折腾了几年,人们从最初的恐慌变成了后来的麻木,从最初的谈疫色变到了后来的习以为常。尽管感染人数还在不断攀升,但帝国经济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于是,尽管疫情依然在四处蔓延,但查士丁尼一世的西征又开始老调重弹。 在这位六旬老者的心中,始终还装着那个不可磨灭的光复故土之梦。 这一次,查士丁尼一世派出的西征军通摔死,又是贝利撒留。 这一年,是公元544年。 |
西方书籍中的插画,贝利撒留形象 |
大瘟疫(十) 这一年,是公元544年。 然而,此时此刻的贝利撒留,心中是带着一丝惆怅的。人到中年,他的言谈举止间已经少了很多当年的意气风发。而且,经过连续几年的大瘟疫,新罗马城中可供调遣的精壮兵源可谓捉襟见肘。遥想当年,八千罗马子弟横渡地中海登陆西西里岛,是何等的快意恩仇。落到今天的大军开拔,贝利撒留居然难以拼凑出一只总建制为四千人的西征部队。 这样的西征,从一开始就带着那么一点点悲壮。 重新登上亚平宁,战局的发展也是一波三折。 就在贝利撒留二次西征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546年,东哥特蛮族攻破旧都罗马城。这座千年古城,在罗马人手中得而复失。 转过年来的公元547年,贝利撒留指挥部队,拼尽全力再次光复罗马城。 但是,这种无休止的拉锯战,已经完全耗光了查士丁尼一世的耐心。 公元548年,查士丁尼一世下令,调贝利撒留回京城。 同一年,一代传奇皇后狄奥多拉驾鹤西游。 |
重新披挂整齐,继续西征大业的贝利撒留 |
大瘟疫(十一) 同一年,一代传奇皇后狄奥多拉驾鹤西游。 以狄奥多拉皇后为核心,因裙带关系聚集在一起的皇家创业故事,由此正式告一段落。失去了皇后狄奥多拉,当年查士丁尼一世麾下的连襟铁三角,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宣告解散。 在这其中,始终没有消失的,也就只剩下了查士丁尼一世心中的复国大业。时间不等人,人生已经步入暮年的老皇帝,必须要争分夺秒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好消息也是有的。 公元549年,肆虐八年的大瘟疫,终于被按下了暂停键。 八年之中,偌大个罗马帝国被折腾的奄奄一息,满目疮痍。往日繁华的都城新罗马,据统计损失了约20%的人口,几乎所有的家庭都遭遇了丧失亲人之痛。首都之外,大量的农村被摧毁,“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出现了大量大量的无人村。农村的人口损失,根本无法计数。粮食减产,税收困难,帝国的粮袋子和钱袋子双双告急。 罗马帝国的正常运转,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尽管如此,帝国的二次西征依然在进行之中。 |
在寝宫中的狄奥多拉 |
一代皇后,狄奥多拉,驾鹤西去 |
@剩土 这是一幅插图,描述了当时国王和王后在罗马的情景 |
大瘟疫(十二) 然而,在大瘟疫的背景之下,皇帝如此的执着,透着一股十足的黑色幽默。西征的口号,已经变成了一种负担,而不是荣耀;西征大业,已经变成了不得不完成的家庭作业,而不是壮怀激烈的正气之歌。 况且,即便是在已经“光复”的亚平宁故土上,皇帝派过去的官僚也并不怎么得人心。这些来自于新罗马的空降官员,对这些百多年前的罗马帝国第二政治中心并不怎么感冒。这些在首都锦衣玉食不学无术的大小贵族们,也根本没有跟老皇帝一样的家国天下之情。他们把这里当成殖民地——吃拿卡要,作威作福,他们的表现甚至还不如战争之前的那些无为而治的东哥特蛮族官僚。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东西罗马分离了近一个世纪,这些来自于东帝国的官员根本不会讲拉丁语。没错,当年的罗马帝国国语就是拉丁语,但在偏安一隅的东帝国疆域内,原来在民间普及的希腊语,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国语。 语言不通,又谈何文化与感情相通呢? |
查士丁尼的西征,可以打烂一个旧世界,却已经无力创造一个新世界 时移世易,属于罗马人的时代,已经远去了 |
大瘟疫(十三) 如此的一线实际,那位能够说一口流利拉丁语的老皇帝,根本无法掌控。 公元550年1月,罗马帝国旧都罗马城再次陷于东哥特人之手。 短短几年时间,这座闻名遐迩的罗马帝国象征,居然三易其手。 如此的反复争夺,也让这座古城残垣断壁,十室九空。 查士丁尼一世怒了,疫情结束,他要倾全国之力荡平亚平宁。 事情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复国不复国的问题,这已经成了皇帝的一个面子问题了。如果任由事态发展,皇帝的威信将会一落千丈,执政基础也会出现动摇。那么尼卡暴动的旧事,谁又能保证不会再次发生呢? 公元551年,皇帝的心腹太监纳尔塞斯再次披挂出征。 |
今天的东哥特王国首领,西奥多里克的陵墓风光。。。在今天的意大利,拉文纳 Picture of the Mausoleum of Theodoric the Great, in Ravenna, Italy |
鼎盛时期的西哥特和东哥特 紫色,西哥特 蓝色,东哥特 |
大瘟疫(十四) 公元551年,皇帝的心腹太监纳尔塞斯再次披挂出征。 这位一直在帝国高层负责财务工作的太监,手中拥有皇帝无上的信任,当然也拥有调动帝国财务的大权。虽然,他只不过是整个西征大业之中贝利撒留将军的备胎,但是他熟稔政治,也清楚自己的定位。 这一点,别人谁都比不了。 这一次出征,纳尔塞斯的大军,居然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三万人之多。 公元552年,罗马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东哥特国王托蒂拉(Totila)被杀。 同一年,罗马人利用伊比利亚半岛西哥特王国内乱之机,从北非登陆并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南岸。从而在形式上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 公元554年,亚平宁半岛全境光复。 帝国太监,为帝国的反攻复国大业,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东哥特国王托蒂拉时期的金币 |
托蒂拉在位期间,对佛罗伦萨的征服 Totila razes the walls of Florence: illumination from the Chigi ms of Villani's Cronica |
回顾一下目录 第一节 查士丁尼瘟疫——目录 ◇ 文盲查士丁 ◇ 宗教纷争 ◇ 妓女皇后 ◇ 连襟铁三角 ◇ 尼卡暴动 ◇ 气吞万里如虎 ◇ 大瘟疫 ◇ 君臣抱憾 |
君臣抱憾(一) 帝国在公元552年开始的一系列军事胜利,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回光返照。 到公元554年为止,查士丁尼一世背后的帝国版图,已经在帝国东半部分实现了对地中海的半包围;在西半部分,也已经控制了最西端的直布罗陀海峡。看上去只要是皇帝再努努力,向北跨海击败崛起中的法兰克蛮族,就可以在帝国的西半部分同样实现对地中海的囊括。到那个时候,皇帝穷尽一生想要实现的复国大业,才能算得上的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然而事实上,帝国已经再也无力继续西征。 皇帝本人清楚的很——帝国的国库,早就空了。 大瘟疫虽然暂时偃旗息鼓,但是在帝国的境外,病毒传播到了整个欧洲。谁都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还会卷土重来,捉襟见肘的帝国财政,需要留一部分卫生准备金,为即将到来的疫情二次来袭做准备。 |
公元555年时的东罗马帝国版图 查士丁尼一世和贝利撒留君臣联手的西征,已经接近重新实现罗马人对地中海包围 |
公元555年,欧洲的“国际形势”图 其实,罗马人还有非常好的机会,实现更大的反攻复国 |
公元555年,同时期的中国和东亚 |
嗯,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东罗马帝国的七旬老人查士丁尼一世,很头痛。。。 不拿着仅有的一点国库盈余去抗击疫情,反而要穷兵黩武实现罗马往日荣光; 不把自己的罗马人命当人命,更没有把新占领区的人命当人命。 |
君臣抱憾(三) 好在,我们的男一号查士丁尼一世是个足够聪明的人。 他早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到公元555年为止,帝国西线的战争就全部画上了休止符。 那么我知道,其实早在公元548年,查士丁尼一世就早早召回了贝利撒留。 被召回的贝利撒留,又在忙些什么呢? 正值人生壮年的贝利撒留,从此开始潜心神学。 在皇帝的授意之下,在名将贝利撒留的全程参与之下,极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准备重开基督教大公会议(Ecumenical Synods)。 那么,基督教大公会议,又是个什么营生呢? 其实这个话题前面已经讲过了。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范围内进行传播时,由于时间,地理,语言的不同步,不可避免会造成对于基督教原始教义理解的差异。更不用说,宗教同政治的结合,会反过来认证某个政治派别的合法性。这样,各路政治派别怀着各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就会利用国家或者政权机器,发动自己的百姓和子民,在宗教层面上坚持某些立场。这样,世俗世界的纷争,就会反过来再去撕裂神学世界。 |
晚年贝利撒留(流落街头,农民款待) The outcast Belisarius receiving hospitality from a Peasant by Jean-Fran?ois Pierre Peyron (1779) |
回顾一下目录 第一节 查士丁尼瘟疫——目录 ◇ 文盲查士丁 ◇ 宗教纷争 ◇ 妓女皇后 ◇ 连襟铁三角 ◇ 尼卡暴动 ◇ 气吞万里如虎 ◇ 大瘟疫 ◇ 君臣抱憾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