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连载《华夏英雄丝路情》汉、唐、宋、明、清惊世的英雄传奇(黄良浩原创)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连载《华夏英雄丝路情》汉、唐、宋、明、清惊世的英雄传奇(黄良浩原创)[第4页]

作者:天元地浩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打气!
    打气!
    打气!
    26《周亚夫平叛》(1)

    回头看看吴楚叛军,七国之乱刚刚爆发,吴王就带领大军渡过淮河,楚王想起被削藩之事,憋屈的慌,憋得他蛋疼鸟痒痒,一见吴王带头闹事,立即率兵响应。吴楚两军汇合,马上向西杀入中原,直冲向胖乎乎的梁国。

    吴王没有听恒将军的劝谏,并无绕过沿途城邑,他听闻梁国也肥得流油,不打白不打,打了也不白打(嘿嘿,我要打......打个劫,顺道劫......劫个色)。

    吴王一口咬向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即使梁军奋力抵抗,依然兵败城破。吴王大兴屠戮,一下子杀死好几万人。叛军乘胜挺进,攻势十分凌厉,一路上攻城略地,烧杀劫掠,这哪里是吴王呢?简直就是阎王!可怜,曾经富足的梁国,快成修罗场啦。


    梁王刘武十分恐惧,马上派六位将军反击,经过激战,梁军有两位主将被击败,士兵落荒而逃,向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溃退。

    (后续更精彩......)
    打气!
    打气!
    打气!
    打气!
    打气!
    打气!
    打气!
    26《周亚夫平叛》(2)

    梁王听闻周亚夫已经率军而来,就多次派人向他求救。周亚夫如今是太尉,三公之一,身份地位与梁王不分伯仲,而且有自己的策略,自然对梁王不理不睬。梁王十分窝火,派使者向亲大哥汉景帝打小报告,说太尉的坏话。

    汉景帝由于事先了解太尉的谋略,对于小报告也不在意,只是见形势危急,派人告诉太尉,让他尽量救援梁王。太尉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继续采取避战策略。周亚夫不但避叛军,还要避梁王,他率军跑到东北面的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城南昌邑附近),一边深挖战壕,一边高筑堡垒,任你梁王被打得臭猪头一样,我自安然不动,就是坚守不出。

    于是,叛军倾巢而出,全力围攻梁国都城睢阳。被逼急了,兔子都咬人,更何况是梁王呢?他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打起攻防大战。

    各位,这个张羽有些来历,他跟造反的楚王有不共戴天之仇,当初,楚王跟随吴王谋反,楚相张尚犯颜直谏,坚决反对谋反,结果惨遭楚王杀害,而张羽恰恰是张尚的弟弟,兄长被杀,仇深似海,还不跟你玩命呀!?

    于是,张羽跟叛军拼死搏杀,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多次击退敌人。而韩安国呢,他用兵沉稳,最擅长凭险据守,任你轮番猛攻,不论如何惨烈,一步不退,一寸不让。梁军全体将士誓死捍卫,加上坚城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占尽优势,这样才稍稍挫败了吴楚叛军。

    (未完待续......)
    打气!
    26《周亚夫平叛》(3)

    这个时候,北方战场出现转机。赵王见郦寄带兵出击,有备而来,又无法与其他叛军会师,他作贼心虚,只好引领人马退回赵都邯郸,幻想着匈奴人穿越长城来接应。谁知道,人家匈奴单于也不傻,探听到赵王畏缩,就不跟你玩了,根本没有任何动作。郦寄顺势挥师东进,把赵王团团围在邯郸城。


    汉景帝怕梁王有失,又明确获悉匈奴人没有犯边,于是,派人救助梁王。汉景帝在冤杀晁错之后,见吴王老贼竟然自称“东帝”,越发痛心疾首、悔恨交加,他也拼了。经过部署,汉景帝把驻守边关的李广调往梁国前线,这样一来,北方精锐的骑兵和车兵南下,开始驰援梁国。说起李广,他早在文帝时起就得到赏识。经过边关历练,李广更加勇猛,现在参与平叛斗争,他将一战成名。

    吴楚叛军在前方鏖战,逐渐放松了对后勤运输线的戒备。这对豪侠剧孟来说是个好消息,他的游侠们就方便行动了。经过多方努力,敌情传来,吴楚叛军的粮道果然在淮河、泗水之间。因为,由南往北是仰攻,叛军必须逆流而上,运粮比较困难,如果按邓都尉的话,只要截断淮、泗入口即可,那样叛军粮道必断,甚至可劫掠焚烧敌粮,稍候时日,敌人军粮一旦耗尽,他们打不死都得饿死。

    难怪周亚夫得到剧孟大喜,他曾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见《史记·游侠列传》)

    (未完待续......)
    打气!
    26《周亚夫平叛》(4)

    趁着叛军后防空虚,周亚夫出手了,他派轻骑兵弓高侯韩颓当等人去断绝吴、楚叛军的粮道。韩颓当是韩王信的后人,如今报效国家,洗刷先辈耻辱的时候到啦。结果,韩颓当果断出击,而且一击即中,点了吴楚的死穴,彻底断绝了叛军的粮道。

    如此一来,吴楚叛军会否垂死挣扎呢?最后的疯狂又将如何?且慢慢看来......


    回过头来说,吴楚兵马虽然日夜攻城,但是伤亡惨重,而且久攻不下。梁国都城固若金汤,叛军一口吃不下这胖子,骨头忒硬了。自从粮道被断绝后,吴、楚越打这米栗越少,人人都不得饱餐。

    吴王不敢绕过睢阳西进,怕被人断了后路,想偷袭雒阳的敖仓,又被荥阳阻隔,那里有大将军窦婴,他集结重兵,虎视眈眈,哪个敢去送死呢?倘若退向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粮草又丧失殆尽,眼看支撑不了几天。叛军只有垂死挣扎,最后去孤注一掷吧。

    哎呦呦,正好东北面有个昌邑,虽然太尉在此,但顾不了那么多啦,那里似乎孤立无援,拼死劫掠一番再说。于是,杀红了眼的吴军,听着肚子咕咕叫,杀奔昌邑而来。

    叛军一连几日叫阵、抢攻,太尉周亚夫依旧坚守不出,吴军没辙,只好搞夜袭。叛军在夜间骚扰,汉兵也有些惊乱,到深夜居然发生了“营啸”。

    (未完待续......)
    打气!
    打气!
    打气!
    打气!
    打气!
    打气!
    打气!
    打气!
    论坛又丢帖子啦!

    各位觉得如何?
    26《周亚夫平叛》(5)

    各位,营啸是一种异常的情况,表明军中有了骚乱。古代军营规矩法纪森严,不允许造谣滋事,连高声呼喊都是禁止的。可以理解的是,汉代军规有“十七条禁律和五十四斩”,士兵压力山大。由于太尉手下的汉兵长期防备敌人,高度紧张,遇到骚乱难免惊惶失措,可能由于误会,引发了小规模的骚动。

    即使这样,下面的声息都传到太尉的军帐前。但是,周亚夫不为所动,任你泰山崩于前都不变其色,更何况仅是小小的“营啸”呢?太尉始终高卧不起,过了不多久,一切就平复如初了。足见周亚夫沉着冷静,胆色过人。

    ......
    26《周亚夫平叛》(5)-2

    吴军又使出阴招,他们集结力量,冲向汉营的东南角,一时间人声鼎沸。但是,周亚夫却派人马守住营垒的西北角。敌人果然有诈,吴军直接冲击的是西北角,由于汉军有防备,叛贼无法得逞。吴军断粮多日,极度饥饿疲乏,只好大规模撤退。周亚夫一看情形,对手已经辙乱旗靡,正是反攻的大好时机啊!

    太尉马上派出精兵,奋力追杀叛军,可谓是追亡逐北,流血漂盾呀!结果,吴军惨败,死伤无数。如此一番,梁王也听到消息,他立即号令全军出动,猛冲吴楚大营!

    ......
    (为防止帖子丢失,只能一步一步测试......大家见谅,请保持耐心,坚持到底!)
    谨慎、乐观、耐心、坚持!

    呵呵,欢迎大家继续支持!
    26《周亚夫平叛》(5)--3

    汉军全面拉开大反攻的序幕,试想一下,不少封君列侯都背着无盐氏的高利贷呢,与其让“大耳窿”追债,还不如追杀你吴楚叛军呢,也好杀个痛快!于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封君列侯们更是带着“抢钱、抢粮、抢娘们”的杀气,一路掩杀过去,曾经不可一世的吴楚叛军全线崩溃,各自逃散。

    汉军这边勇士辈出,但是,所受封赏却各有不同。例如:灌夫带领一千人猛冲吴楚大营,他肩扛画戟,舍生忘死,不顾安危,奋勇杀敌,令叛军闻风丧胆。最后,灌夫立下军功,被封为中郎将。

    但当时的李广就有些鲁莽了,虽然,李广勇夺叛军的军旗,但是,他事后却私下接受了梁王的赏赐,犯了汉景帝的忌讳。结果,汉景帝老大不高兴,汉廷也就不再嘉奖李广了,这也是“李广难封”之尴尬的开始。

    ......
    (未完待续......)
    打气!
    打气!
    26《周亚夫平叛》(6)

    汉军大破吴楚反贼,天下大局已定。于是,汉景帝发布诏书,不但要全面围剿叛逆,而且,必须振奋汉廷的声威!

    讨逆诏书有如下策略:

    1、首先,声讨匪首吴王刘濞;向全天下声明汉廷的恩德,先帝汉文帝历来对诸侯王不薄,尤其包容吴王,即使吴王扰乱币制,包庇逃犯,都希望他改过行善,如今他却带头作乱,反叛汉廷,真是罪行滔天。

    2、其次,为了安抚其他诸侯,特意宣布战犯名单;战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济南王刘辟光、淄(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这样可以进一步孤立他们,令其无处躲藏。

    3、再者,为受害的臣民讨回公道;声讨反贼的祸害:他们残杀大臣与汉朝使者,强迫、胁持广大百姓,摧残、杀害无罪的人,烧毁民宅,发掘他们的坟墓,非常残暴。

    4、后者,号令天下人诛灭反叛的敌人;但凡参与反叛,并且俸禄在三百石以上的官吏不得赦免,一律都要处死。

    5、最后,号召天下将士继续进攻,深入敌境,可以计算军功,希望完全消灭残敌,壮大天下共击反贼的气势。

    诏书颁布后,汉廷还另外悬赏一千金,要取吴王刘濞的项上人头。

    此时此刻,反叛联盟已经土崩瓦解,汉廷军威所至,甚至震慑了远在浙江的东瓯小王国。

    那么,七国之乱的首恶们到底下场如何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打气!
    27《诛灭吴王》(1)

    汉兵一路南下追杀,吴楚叛军四散溃逃,简直就是豕突狼奔。吴王老贼白发苍苍,脸上还残留着血迹,头盔歪歪斜斜扣在脑袋上,一双老眼布满血丝,当初骄狂得不可一世的样子荡然无存,整个人狼狈不堪,越发显得苍老;经受沉重打击后,他还在苟延残喘,对于逃遁的生涯,竟茫然而不知所措,可谓:败走如丧家之犬,逃亡似漏网之鱼!到后来,他抛弃了大部队,只带上几千名强壮的士卒,连夜南遁,吴都广陵他也不敢回去了,径直越过长江,一直跑到丹徒去。在那里,刘濞勾结东瓯人,收集散乱的败兵,企图继续顽抗。

    当年,造反的英布接连遭到挫败,他竟然为了保住所得的财宝,抛弃自己的部队,几乎孤身南逃。结果怎么样呢?还不是让汉军派人给宰了吗?吴王与他有何异同呢?

    一来英布不能与士卒同生死、共患难,只顾亡命江南。你弃士兵如草芥,士兵就会视你如寇仇,结果,他连退守淮南都做不到,还想当皇帝吗?这无异于痴人说梦话。吴王又如何呢?他驱使将士卖命时,说得天下无敌,但不肯听从劝谏。一旦失败,就有心无力,同样抛弃大军,只顾逃亡。刘濞虽然杀入中原,但为了称帝与复仇,毫无远见卓识。兵败后,刘濞同样逃过长江,竟然要去勾结越人,继续顽抗。刘濞相比英布也好不到哪里去!

    二来英布只想保住自己的财宝,而刘濞却想保住老命,企图东山再起。失败之后,刘濞开出的空头支票,也就无法兑现了。两人只为权力和钱财而战,他们发动的是不义之师,又如何保得住不义之财呢?

    三来英布只顾个人利益,完全没有为天下百姓着想。而刘濞很虚伪,表面上对吴国百姓免税,却要驱使他们为自己当炮灰,完全是想作乱谋逆,不但欺骗了自己的民众,还要他们付出生命和鲜血作为代价,去帮自己夺位争权。可以想象,吴王失败后,很多吴国百姓就会家破人亡。

    (未完待续......)
    27《诛灭吴王》(2)

    英布和刘濞同样发动叛乱,同样想做皇帝,但是留给他们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再回过头来,说说楚王。楚王虽然狂妄自大,但见自家人马一败涂地,知道天下之大,逃无可逃,避无可避,便畏罪自杀了。

    汉廷哪里肯放过吴王这个罪魁祸首呢?很快,消息从江南之地传来,吴王与东瓯人在一起。既然悬赏千金要刘濞的项上人头,那就不介意向东瓯人展示好处。

    其实,东欧人也不傻,当初派兵一万,只是因为刘濞开出空头支票,如今老贼败逃至此,已是强弩之末,势穷力孤,他必定千金散尽难复来,谁还跟着老贼陪葬呀?更何况,刘濞的人头就价值千金,恐怕东瓯人窥视刘濞时,两眼都金光闪闪呢!

    于是,东瓯人设了一个局,好言好语诳骗吴王,请他外出劳军。老贼不知是计,就大摇大摆来阅兵,哪里知道这是在送死呢?毫无防备之下,刘濞被刺客用戟杀死了,然后,砍下头颅;他的人头让越人装着报送长安。这个奸诈的老贼,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可耻下场,一代奸雄就此惨淡陨落,化作污泥。

    (未完待续......)
    打气!
    27《诛灭吴王》(3)

    但是,吴王的儿子溜得贼快,刘子华、刘子驹两人继续南逃,跑到闽越去了,万万没有想到,这两个吴王余孽,日后竟挑起了东南祸事。祸根虽然种下,但也促使汉廷去努力,继续执行大一统的战略,那些都是后话了。


    吴楚首恶已经伏法,那么其他反贼呢?

    他们一个都跑不掉,没一个有好下场,还是先讲讲那个嚣张得蛋疼的胶西王刘卬吧,此人残杀了不少汉官,血债累累。刘卬贪暴轻狂,根本就没有战略眼光,他带领三个国王,在齐鲁大地发难,却打了一场窝囊仗。他们围攻齐国临菑(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居然三个月都打不下来,一步未离开齐鲁之地,根本无法援助吴楚,都是急功近利之祸。

    结果,栾布带着汉兵杀到,四个诸侯根本不是对手,他们望风而逃,手下的士卒早就听闻天子诏命:三百石以上谋反的官吏必须处死!于是,全军作鸟兽散,不打自溃。

    胶西王刘卬绝望自杀,他的太后、太子都死了。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全部伏诛。

    大家还记得那个“怪才”周丘吗?他虽然带兵挺进到城阳,甚至击败了城阳中尉的人马,但是,很快吴楚惨败的消息传来,周丘见大势已去,独力难支,只好退回下邳,谁知道遭到天谴,背疽病发的他,一命呜呼,可算是恶有恶报。

    (未完待续......)
    打气!
    打气!
    27《诛灭吴王》(4)

    栾布平定齐鲁诸侯后,立马回师,要解决赵王的问题。

    赵王刘遂退守邯郸,遭到郦寄的围攻,赵王也算是一块粪坑石,又臭又硬,他一直在顽抗,居然与汉军攻守相持,延续了七个月之久。后来,栾布奉命支援,汉兵两军合一,继续围城。过了不久,汉军引水淹灌邯郸,城墙毁坏,赵王刘遂穷途末路,只好畏罪自杀,邯郸的军民最终向汉兵投降。

    到此,长达十个月之久的“七国之乱”,最终全部被平定。虽然,历史教科书上说是三个多月,但那只针对吴楚叛军,由于叛乱七国中包含赵国,所以,应该按照十个月来计算。

    事后,栾布因为先破齐鲁,后平赵国,功勋显赫,被封为鄃侯。太尉周亚夫大破吴楚叛军,因为立下旷世奇功,被封为条侯。正是:临危受命出师壮,细柳精兵劲旅强。扫灭吴楚仅三月,亚夫英名汉世扬!(原创古诗《亚夫赞》)

    这次七国之乱对江淮地区造成很大的破坏,农田荒废,户口锐减,楚国损失了二三十万的精壮人口;吴国更惨,他们全国总动员,士兵加上民夫大约有超过三十万人无法回归故乡。

    除了战死、饿死、逃跑的兵卒外,吴楚叛军起码有一半人被俘或投降,太尉和梁王收降最多。乱世命如草呀,更何况是俘虏和降卒呢,多数人都不得归家,要么发配边疆,要么当了囚徒,承担徭役。

    这回,吴人也该清醒了吧,所谓数十年不纳税的好处,原来是要用倾家荡产和家破人亡的惨重代价来偿还的。

    (未完待续......)
    27《诛灭吴王》(5)

    但是,吴王的儿子溜得贼快,刘子华、刘子驹两人继续南逃,跑到闽越去了,万万没有想到,这两个吴王余孽,日后竟挑起了东南祸事。祸根虽然种下,但也促使汉廷去努力,继续执行大一统的战略,那些都是后话了。


    吴楚首恶已经伏法,那么其他反贼呢?

    他们一个都跑不掉,没一个有好下场,还是先讲讲那个嚣张得蛋疼的胶西王刘卬吧,此人残杀了不少汉官,血债累累。

    刘卬贪暴轻狂,根本就没有战略眼光,他带领三个国王,在齐鲁大地发难,却打了一场窝囊仗。他们围攻齐国临菑(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居然三个月都打不下来,一步未离开齐鲁之地,根本无法援助吴楚,都是急功近利之祸。

    结果,栾布带着汉兵杀到,四个诸侯根本不是对手,他们望风而逃,手下的士卒早就听闻天子诏命:三百石以上谋反的官吏必须处死!于是,全军作鸟兽散,不打自溃。

    胶西王刘卬绝望自杀,他的太后、太子都死了。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全部伏诛。

    大家还记得那个“怪才”周丘吗?他虽然带兵挺进到城阳,甚至击败了城阳中尉的人马,但是,很快吴楚惨败的消息传来,周丘见大势已去,独力难支,只好退回下邳,谁知道遭到天谴,背疽病发的他,一命呜呼,可算是恶有恶报。


    (未完待续......)
    27《诛灭吴王》(6)

    栾布平定齐鲁诸侯后,立马回师,要解决赵王的问题。

    赵王刘遂退守邯郸,遭到郦寄的围攻,赵王也算是一块粪坑石,又臭又硬,他一直在顽抗,居然与汉军攻守相持,延续了七个月之久。后来,栾布奉命支援,汉兵两军合一,继续围城。过了不久,汉军引水淹灌邯郸,城墙毁坏,赵王刘遂穷途末路,只好畏罪自杀,邯郸的军民最终向汉兵投降。

    到此,长达十个月之久的“七国之乱”,最终全部被平定。虽然,历史教科书上说是三个多月,但那只针对吴楚叛军,由于叛乱七国中包含赵国,所以,应该按照十个月来计算。

    事后,栾布因为先破齐鲁,后平赵国,功勋显赫,被封为鄃侯。太尉周亚夫大破吴楚叛军,因为立下旷世奇功,被封为条侯。正是:临危受命出师壮,细柳精兵劲旅强。扫灭吴楚仅三月,亚夫英名汉世扬!(原创古诗《亚夫赞》)

    这次七国之乱对江淮地区造成很大的破坏,农田荒废,户口锐减,楚国损失了二三十万的精壮人口;吴国更惨,他们全国总动员,士兵加上民夫大约有超过三十万人无法回归故乡。

    除了战死、饿死、逃跑的兵卒外,吴楚叛军起码有一半人被俘或投降,太尉和梁王收降最多。乱世命如草呀,更何况是俘虏和降卒呢,多数人都不得归家,要么发配边疆,要么当了囚徒,承担徭役。

    这回,吴人也该清醒了吧,所谓数十年不纳税的好处,原来是要用倾家荡产和家破人亡的惨重代价来偿还的。

    (未完待续......)
    打气!
    打气!
    27《诛灭吴王》(7)

    吴王老贼以为发动天下诸侯,三面围攻汉廷就可以获胜了吗?错!大错特错!当年薛公向刘邦说英布策略的时候就曾经指出,英布只是为了自己的富贵和权欲而谋反,完全没有为百姓着想,根本没有为后代考虑,所以必定失败的。

    如今,吴、楚、赵和齐鲁诸侯,意欲报复私仇于天下,都只顾争夺眼前的利益,置天下苍生于不顾,既不相互协助,又不安定大局,仅仅用金钱去利诱,不忠不义,无仁无道,后来利尽则逃散,他们从谋反开始,就注定难逃覆灭的厄运!

    虽然,吴王余孽在东南种下祸根,但汉廷铁腕平定七国之乱,七国封地都被废除,全部归入汉朝,由此拉开了汉王朝大一统的战略序幕,日后,梁国也被一分为五,再也没有诸侯能拥有吴楚一样的强势了,晁错虽然被冤杀,但他用独到的战略眼光,使汉廷的历史避免了倒退,不会沦落到春秋战国时分裂割据的乱局,晁错虽然一死,但他用一死警醒了后人,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维持江山一统,绝不容许诸侯坐大。

    汉代的海上丝路发端于南海,她是国家大一统的历史成果。当年,从吴楚削藩开始,到两粤覆灭为止,汉朝才完成统一大业。天南地北欢聚一家,那样才能利国利民,才能为后世开太平,才能为万国续海外邦交!

    (后续更精彩.......)
    打气!
    打气!
    打气!
    28《景帝有猛将》

    汉景帝初年,长期潜伏的诸侯王大乱终于爆发,吴楚七国叛乱中,赵王最阴险,他竟然想当汉奸,内外勾结,派使者去找匈奴人,希望人家入关,好来坐打太平拳;不过,匈奴单于也不傻,人家只当自己是打酱油的,路人甲一名,看看热闹再说吧。

    结果,汉朝派栾布围破了赵国,直到赵王自杀,人家匈奴连屁都没放一个;嘿嘿,死道友不死贫道,你们内讧,干我鸟事儿呀?

    在七国之乱的平叛战争中,出现了一位猛将,谁曾想过,他因抗匈战争而生,又因对匈作战而死,他的一生似乎都在和匈奴搏斗,只是斗不过自己的命运而已。

    他是谁呢?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李广是陇西的成纪人,他的祖先就是个猛将,谁呀?秦将李信是也!虽然,李信曾经做过楚军的手下败将,但后来也捉住了燕国太子丹。

    李广勤修苦练射箭之术:俺祖先是个猛人,俺要比他更猛!

    一个将军往往诞生于战争,战争又无情地锻炼一个将军,或许成长,或许阵亡,沙场可能是个悲壮的归宿,但退缩只会死得窝囊,向前冲锋吧,战场属于将军!

    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人从萧关大举入侵。残酷的战争来了,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心报国的李广来说,却是一个机会!

    李广以良家子的身份应征,参军抗击胡虏。为了大展身手,李广跃跃欲试,每次都使出浑身解数,凭借精妙的射术,让他能在百万军中射杀胡虏,挥洒自如,从容不迫。

    因此,战斗中李广斩获颇多,他因功当上了郎官、骑常侍,常常有机会伴随文帝射猎。李广往往施展勇力,格杀猛兽,他总是英勇超群!

    文帝心中大为欣赏;同时又发出了一声叹息:李广生不逢时啊,如果遇上高祖的时世,以李广的本事,封个万户侯又岂在话下呢?

    文帝这一句无意中的话,似乎给李广的一生定了调,“李广难封”的尴尬在冥冥之中成为了他的宿命,想封侯吗?这辈子都指望不上了......


    (后续更精彩......)
    打气!
    打气!
    @民族英雄岳飞 2020-02-13 11:40:47
    上资料顶贴:
    据《金史》志25《兵志》记载:『(金国女真兵)驯致极盛,乃自患其宗族国人之多,积其猜疑,卒自戕贼,遂致强本刊落,醇风锲薄,将帅携离,兵士骄惰。』经过几十年的频繁征战消耗,战死沙场的金兵金将累积起来有很多,老死病死的金兵金将也不少,死于内讧的金国良将同样不在少数,而贪图享乐且骄惰厌战的金兵金将则更加多。曾经骁勇善战的女真兵所剩无几,而女真本民族的人口本来就比较少,于是金国女真统治......
    -----------------------------
    谢谢您:@民族英雄岳飞
    送上原创古诗一首,和应兄弟您!

    中原大破金敌寇,

    武穆长缨锐封喉。

    欲捣黄龙方痛饮,

    谁患权位乱恩仇。

    十二令牌莫须有,

    多年战功毁重头。

    风波亭内千古恨,

    陵前长跪祸国侯。

    遗民泪尽苦相守,

    南安一隅为何由?

    鼓声不作刀弓断,

    兵将依恋苏杭楼。

    词宗盼问饭能否,

    皇宫却记暖温柔。

    陆翁悲愤命夕旦。

    孰思岳王救神州!?
    打气!
    打气!
    28《汉景有猛将》(2)

    汉景帝即位,李广当上了骑郎将。吴楚叛乱的时候,李广以骁骑都尉的身份从军,跟随太尉周亚夫参战。由于勇敢,李广夺取了吴楚反贼的军旗,威名显赫一时,但他抵受不住诱惑,竟然收了梁王私授的将军印,这事大犯忌讳,汉景帝当然不悦,没有给予李广任何封赏。

    李广后来出任上谷太守,是两千石的高官,而且李广勇悍,终日与匈奴作战,舍生忘死。

    典属国公孙昆邪向景帝哭泣,诉说爱才之心:李广的才气威名天下无双,如果让他终日与匈奴拼命,恐怕迟早会折损如此一位勇将啊!

    汉景帝把李广调往边地各郡,李广先后担任过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的太守,他一往无前,敢战善战,以勇力威名而震惊中外。

    后来,匈奴由上郡入寇,汉景帝居然派出中贵人(可能是宦官之类),来跟李广学习如何与匈奴打仗。这一来就莫名其妙了,打仗靠的是实战与锻炼,光靠观摩是学不会的,中贵人又不会什么葵花宝典之类的功夫,他来想唱哪一出呢?

    (待续......)
    28《汉景有猛将》(3)

    好死不死,这中贵人自作主张,也不跟着李广,自个儿跑出去,不知道是要游玩还是打猎。可此人运气不好,偏偏碰上三个匈奴人,反倒成了人家的猎物。双方立马开打,几个回合下来,中贵人被射伤,其他人全都成了箭下亡魂。这贵人肯定不会轻功,但却溜得奇快,逃回去找李广搬救兵。

    李广认为这三人必定是匈奴的射雕手,于是带上一百多骑兵,出发追杀而去。

    这三人步行了数十里,终于被李广追上,李广命令骑兵分开左右两翼,进行包抄,防止对手逃跑。自己则亲自上阵,来吧,看谁射谁的雕呢?

    李广抖擞精神,以一敌三,箭无虚发之下,射死对方两人,射伤并生擒一人。他们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

    李广刚把俘虏绑好在马上,突然间,看见远处有数千匈奴骑兵奔来。双方一见面,彼此都有些惊慌失措。匈奴人怀疑李广他们是来诱敌的,而汉军这边,除了李广都几乎吓尿。

    汉兵大惊之下,想立刻上马奔逃,希望能尽快返回军营。但李广立刻就制止了他们。

    (待续......)
    打气!
    28《汉景有猛将》(4)

    李广久经战阵,最有临敌的判断力,目前的风险不是遇到数十倍的敌人,而是自乱阵脚,仓惶逃跑;而且,最大的风险就在眼前,我方一旦逃跑,让敌人察觉,人家马上会追杀上来,一通乱箭,全部都会变成刺猬!

    现在,要稳住阵脚,还可以扮作疑兵,迷惑敌人,虽然是九死一生的豪赌,但是,总比落荒而逃,最后全军覆没要强吧。

    李广镇定地观察敌人,匈奴人也有恐惧,已经跑到高地上,去列阵观察了。这表明敌人不敢贸然进攻啊!

    李广下令:全体士兵前进!前....前进?没听错吧?这是在找死还是送死呢?不过,还是李广带的头,他从容淡定,纵马前行,他深知我退一寸敌进一尺的道理,这个时候豁出去了,哪里还有退缩的道理?

    其他士卒胆颤心惊地前进,但还没算完,李广又下令了:解开马鞍,下马休息!哇噻,大家伙的心都跳到喉咙啦,这是要集体自杀吗?还要玩什么心跳呢?

    不错,哥玩的就是心跳,俺们心跳的同时,匈奴人也是心如鹿奔,不是吗?对方人多,反而犹豫不决,他们跑到高地去,就是要多看看,看看附近有没有汉军的伏兵。

    (待续......)
    28《汉景有猛将》(5)

    一胆二力三功夫,懂吗?

    就在此时,匈奴阵中突然跑出一位白马胡将,那又是汉军的惊魂一刻,但李广把握战机,他立刻带人冲了上去,奔驰、弯弓、搭箭、瞄准,一切都那么娴熟,弓开如满月,箭发似流星,“嗖”的一箭过去,正正把胡将射死于马下!

    回来的时候,李广也不忘解鞍下马,说不定还哼哼小曲呢!

    匈奴人十分震惊,已经死了一个,而且还是当官的,谁还敢上?对方还有多少人呢?

    出于恐惧与担忧,匈奴人始终不敢来犯,直到夜半,匈奴人都以为路旁有伏兵,打不过就撒丫儿跑吧,最后,人家都惨淡地撤退了。

    李广他们得以全身而退,安全返回大营。汉兵没有一个人不佩服得五体投地的!

    汉景帝除了有武将对付匈奴之外,文官都有猛人,而且,专门是匈奴的克星!

    他是谁呢?

    (待续......)
    29《救援东瓯国》

    【东瓯赎罪】

    吴王刘濞伏诛,老贼的阴谋被解密了,他曾说南越国会出兵三十万相助,那都是谎言。你也不想想,南越王赵佗是何许人也,人精一个。吴王老贼最多买些海货把玩把玩,给不了赵佗什么好处,吴王在前面“抢钱、抢粮、抢娘们”,却让赵佗派兵跟在人家屁股后面,除了臭狗屁之外,啥都捞不到,还要倾国出师,那不找死吗?

    更何况,人家赵佗年事已高,他就认陆贾,就服汉廷,你吴王小辈算个球呀,让我老赵放着锦绣太平不要,去干掉脑袋的生意,图个啥?

    退一万步说,吴王悬了重赏都没用,越地藩王们也不傻,但凡有些斤两的都不会跟着瞎起哄,有逍遥王不当,去做“炮灰”,凭啥呢?你吴王还是省省吧,留着暧昧得蛋疼的眼神去勾引小弟好了。结果,南越王、闽越王鸟都不鸟吴王,只有东瓯王屁颠屁颠地跟着呐喊。而且,只是瞎嚷嚷,那一万人的东瓯军很狡猾,压根儿就没有打算过长江北上(他们这些伪粉丝,连啦啦队宝贝的热舞都懒得跳呢!)。

    即便这样,东欧王也做了谋反集团的从犯,一见吴王惨败,心里可是贼凉贼凉的。哇塞,三百石以上的谋反官吏都得死,那俺这个王还当不当了?

    好在,汉廷为了诛灭吴王,悄悄地向东瓯示好,伸出了纯金的橄榄枝,千金欲买吴王头,这可比吴王的空头支票来得实在!于是,以前说过,东瓯王策划了一场劳军,结果砍下了吴王头,不但得到千金,还因功赎罪,不被诛杀;庆幸之下,东瓯王得以全身而退,他带领军队返回王族故地东瓯国。


    (待续......)
    又丢了帖子!

    论坛有很大一个bug!

    28《汉景有猛将》(6--1)

    他是酷吏郅都,别号“苍鹰”!不但贪官污吏和邪恶权贵怕他,连残暴的匈奴人都忌讳他,一个个避之唯恐不及。

    郅都为人勇敢,有气力,不畏强暴,也无惧匈奴。汉景帝遣使持节拜郅都为雁门太守。

    匈奴人听闻郅都有节义,加上为人严谨,所以,胡虏估计雁门的防守十分严密。胡人又试着射郅都的人偶,但射不中,于是,更加把郅都当作心腹大患。郅都镇守边关的时候,北虏由始至终都不敢寇边。
    (待续......)
    28《汉景有猛将》(6--3)

    汉武帝开创出多民族共同发展的统一国家形态,与此同时,他用“汉”的名字,永远去命名一个民族——汉族,继而引领整个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长安的宫殿里,汉武帝陷入沉思,他的眉宇间充满勃勃英气,他用锐利的目光扫视天下,发觉依旧要面对北胡与南越的问题。他会如何着手处理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29《救援东瓯国》(1)已发布......(待续......)
    29《救援东瓯国》(2)

    东瓯离吴王领地较近,会稽郡就在浙江中、北部,而东瓯国在浙江南部,如果吴王发令,也许东瓯人会颇为忌惮。由于国小力弱,东瓯国多数受制于吴王,难免被裹挟,从而参加叛乱。如果想捞好处,也得不到什么,人家吴王还要照顾其他六个诸侯王,而且都是刘姓亲族,排队也轮不到东瓯王这个外人。

    东瓯人为啥不过长江呢?他们在地理上受到限制,要么穿过会稽郡,再到吴郡,然后,北上进入楚国领地;要么走江西的路,越过豫章郡,再取道淮南,之后才能渡过淮河。因此,所有造反诸侯里面,东瓯王离中原最远,即便想到梁国分一杯羹,也轮不上你。

    估计为了保全实力,观察局势,东瓯人都会留在江南。就算吴王刘濞想划江而治,人家吴郡、豫章都尽在掌握之中,用吴郡控制长江口,靠豫章封锁寻阳(今天的九江),长江防线就可以建立起来,那就没东瓯人什么事啦。

    即使吴王夺取中原,东瓯还是会呆在老地方,他们是越人。想当年,越王勾践也要争霸中原,但争得过来吗?最多就是打败吴王夫差。后来,春秋的越王后继者输给了楚国,江淮变为一家,越人只有避居江南,甚至逃入海上,他们历来都没有问鼎中原的实力。

    至于说到南越王,即便赵佗有野心,他也过不了长沙国这一关。以前,南越不就是攻打长沙国边邑吗?顶多入湖南闹一闹,越人一到岭北就不好办,他们的优势是打水战,楼船也开不过去,他们的步骑兵简直弱爆了,如何能进军中原呢?因此,越人只会割据一方,完全无力北伐中原。

    说了那么多,或许,有人会问:这东瓯王和闽越王是何许人也?

    (待续.......)
    29《救援东瓯国》(3)

    【东瓯求救】

    原来,第一代东瓯王摇和闽越王无诸都是“星后代”,那明星就是大名鼎鼎的越王句践。秦始皇统一百越之时,把两位“星后代”废为君长。很快,秦末大乱,天下皆反,无诸和摇跟随诸侯起义。秦亡之后,项羽并无给两位“星后代”好脸色看,就你俩,想当王?门儿都没有!于是,两位“星大爷”拒绝归附项羽。

    当汉王刘邦围攻项羽的时候,无诸和摇就率越人,从后面力挺汉朝,因此,江东也落入汉廷之手,霸王即使过了江,都难以卷土重来!

    汉廷也够意思,先后立无诸和摇当藩王,无诸为闽越王,摇为东海王,世人称为东瓯王。

    既然汉廷立了东瓯王,那他就不该跟随吴王造反,而后,设计铲除吴王就显得有些反反复复了,着实无奈;但在吴王余孽眼中,东瓯王绝对是镜子里的猪八戒!

    吴王的儿子刘子华、刘子驹逃跑到了闽越,刘子驹多次在闽越王面前说东瓯的坏话,大骂那位里外不是人的二师兄,时常劝说闽越去攻打东瓯,完全是要报复杀父之仇,发泄杀父之怨。

    (待续......)
    29《救援东瓯国》(4)

    到了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由于刘子驹长期煽阴风、点鬼火,闽越王终于忍无可忍,他派兵围攻东瓯国。这个东瓯国大概在今天北起温岭,南至温州的沿海地带。一条瓯江河从国中流过,东面就是大海,闽越兵可以水陆并进,两面夹击。

    东瓯王事先没有任何准备,一旦受到袭击,也就无力抵挡,他只好带领人马且战且退,最后,被闽越兵团团包围,军中粮食将尽,困顿不堪,就要打白旗投降了,但又心有不甘,于是,暗中派使者向汉廷求救!

    那么汉廷将如何处理这位“二师兄”呢?这要看汉武帝的智慧啦!

    (待续......)
    29《救援东瓯国》(5)

    【救援东瓯】

    很快,汉廷收到东瓯的告急文书。汉武帝当上天子不久,还要依仗大臣,他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天子首先问他的亲舅舅——太尉田蚡。田蚡一副自扫门前雪的态度,他找借口回避,说越人相互攻击乃是家常便饭,他们多次反反复复,不值得劳师动众去救援,况且昔日秦帝国已经抛弃了他们。

    中大夫严助并不同意,他反驳了田蚡。道理很简单,以前秦帝国连都城咸阳都抛弃了,何况是越地呢?秦帝国早已灰飞烟灭,如今,小国来求救,如果不理不睬,这会让人投诉无门,令小国寒心,那么汉王朝又何以做天下的万国宗主呢?(见《史记.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又何以子万国乎”)

    好一个万国宗主,此话很对汉武帝的胃口。其实,严助此人颇有才华,是个辞赋家,当初汉武帝召集百多人考核对策,其中严助的策论最好,因此任命他为中大夫。这个中大夫虽然只有一千石的等级,但却是皇帝的智囊,因此,汉武帝很重视严助,听从了他的建议。

    (待续......)
    29《救援东瓯国》(6)

    【智勇相救】

    那么如何救助东瓯呢?

    严助本是会稽郡吴县人,他知道吴王刘濞覆没之后,会稽郡归入汉廷,监管十分严格。

    于是,严助只有冒险一试,结果,郡太守以没有虎符、不合军规为由,拒绝发兵。但是,严助也不好惹,他祭出天子节的杀手锏,要杀鸡给猴看。好你个太守不听命,那就拿郡司马开刀,可怜那个管大头兵的老粗,成了严助的刀下亡魂。

    太守这猴子见到鸡都惨死了,几乎吓尿,他不敢再挑战天子的权威,因为,不服从天子节,就有欺君罔上的大不敬之罪。这等麻烦我一个太守惹不起呀,更何况,仅仅是兵发东瓯国,又不是像吴王老贼那样谋反,这风险断断不会比掉脑袋大,那就试试吧。

    严助命令一下,立刻发兵,从海路南下,十万火急地驰援东瓯国。

    (待续.......)
    29《救援东瓯国》(7)

    为何要走海路呢?原因有几点:

    1、一来可以指挥战船,南下到瓯江口,然后,沿着江河向内地挺进,这样走可以快速实施救援。而且,航行定位清晰,无须浪费时间去探路;同时,可以出其不意,有奇袭的效果,对敌人造成较大的震慑力。

    2、若走陆路南下,还要探路,更应提防敌人的伏兵。因为,闽越兵包围东瓯国人,单从外围突破,恐怕来之不及,救之不得。若你把时间浪费在陆路上,闽越兵发起急攻强攻,汉军还未到,东瓯王就会先挂掉。到时候,黄花菜都凉啦。

    3、从海上进军,速度快,兼且可以围魏救赵,逼近闽越沿海;若从海边登陆,还能直捣闽越的老巢,这个杀手锏威力更大,完全能镇住闽越王。他只有回师自卫,不得不解去东瓯之围。既可救出东瓯王,又能逼退闽越兵,甚至兵不血刃,便会不战而屈人之兵。


    严助这次进军声势浩大,闽越兵收到消息,当时就吓懵,人家还未杀到,就立马退兵了。汉廷军威难犯啊,谁敢抗拒呀?君不见吴楚叛军的下场吗?他们曾一度席卷中原,气焰是何等的嚣张,那吴王刘濞意气风发,妄称东帝,简直就是不可一世!

    (待续......)
    29《救援东瓯国》(8)

    但结果呢,汉军反击,吴楚逃遁,一触即溃,一溃千里,兵败将亡,身首异处,叛军的下场相当惨烈啊!

    吴王老贼的人头早就搬家到长安了,一个孤魂野鬼,好不凄凉!闽越王只是被吴王余孽煽动,才“抱打不平”,原以为这是助打太平拳,谁知道惹毛了汉家精兵,哪里有什么好果子吃,三十六计走为上。

    东瓯王得救了,他对汉廷千恩万谢。同时难免对自己的处境表示担心,想想闽越兵就后怕,他们人多势众,都是粗胳膊、大拳头的野蛮人。我东瓯民众打不起,更惹不起,那还躲不起吗?东瓯故地不宜久留。东瓯王立即上书汉武帝,请求将全体国民迁徙,归附入汉朝境内。

    汉武帝准奏了,于是,把东瓯民众迁徙到江淮之间,充实那里的人口,弥补以前吴楚叛乱所造成的民夫损失。从此,汉朝开始了经略东南沿海的行动,直到为海上丝路的首航扫清一切障碍!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30《闽越事变》

    【闽越阴谋】

    百越先人分布在浙江中南部、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其中,闽越人大多居住在福建,比起浙江和广东来说,那里相对贫瘠。因此,古代民风彪悍,可谓:穷山恶水出刁民,刁民狠勇喜侵凌。闽越国人口虽然不多,但是好斗,往往靠拳头说话。公元前138年,闽越人就曾经大举入侵东瓯国,结果,东瓯王像遇到瘟神一样,避之唯恐不及,全国民众都躲到江淮之间,这才免了杀身之祸、亡国之辱。

    但是,闽越王不安份,他没有消停,才过了三年,到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闽越王居然派兵攻打南越国的边境,小个子反倒来挑衅大块头了。

    从地理上说,南越国与闽越国接壤,边界北面有五岭的余脉,南面则是粤东的潮汕平原。一旦南越国受到侵扰,海外的商船就不敢北上福建,甚至连粤东沿海都不想去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闽越王在试探邻邦,先打东瓯,后打南越,他想干嘛?妄图称霸东南沿海吗?

    假如闽越王在陆上边境占了便宜,他就会得寸进尺。如果,闽越王派出战船,跑到珠江口来舞刀弄枪,那就不好办了。番禺是就在珠江口内,容易受到来自海上的侵扰。番禺是南越的商贸、文化 、行政中心,但是,当时的南越人几乎没有海防意识。后来,东越王就曾派战船到南越沿海,恐怕要揩油、打秋风。因此,对于闽越兵的试探性侵扰,不可不防呀!

    (待续......)
    30《闽越事变》(2)

    当时的南越王是赵佗的孙子——赵胡,他听闻闽越那个凶恶的邻居上门找麻烦,真是忧愤交加。南越国地广数千里,人口是闽越的两倍以上,并非无力一战,也绝不畏惧,只是先王赵佗与汉廷有约在先,归附汉廷之后,对于一切纠纷都不妄动兵戈,而且在汉五年,即大约公元前198年,汉高祖刘邦册封了闽越王。不管你闽越王獠牙有多长,拳头有多大,总有人治的了你,那还是找汉廷来解决吧。

    于是,赵胡向汉廷上书,汇报情况。书上说:南越和闽越本来都是汉廷的藩臣,不应该相互发兵攻击,可是如今闽越抢先动手,居然兴兵侵凌南越,臣不敢以暴制暴,反戈一击。唯有请天子下诏来解决问题。

    汉武帝收到报告后,觉得南越王有道义,守约法,决定为南越国主持公道。

    其实,汉武帝明白,这个闽越王有前科,是个侵暴劫掠的惯犯,上一回派严助发兵,就是要救援东瓯国,如今又来这么一出,实在闹腾,太不像话啦!

    严助上次回朝复命,早就对东南的纠纷有见解,经一事长一智,汉武帝怎么会不防备闽越呢?当初,把东瓯国人迁徙到江淮之地,就是要在浙南留出一个缓冲地带,不让闽越部队和会稽郡的守军发生直接冲突,希望息事宁人,化干戈为玉帛,造福地方百姓。

    (待续......)
    30《闽越事变》(3)

    可是,从当时形势上看,小小闽越国,北侵东瓯,南掠南越,的确霸道!好个闽越王,你到底想干什么呀?


    【杀闽越王】

    经过分析可知,闽越王郢恐怕有不轨之谋,他意欲兼并邻国,以壮大自己,向南控制海洋贸易之利;向北耍阴谋诡计,想偷袭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进而吞并会稽郡。难道他要做越王勾践第二,妄图称霸中原吗?

    (见《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今闽越王狠戾不仁,杀其骨肉,离其亲戚,所为甚多不义,又数举兵侵陵百越,并兼邻国,以为暴强,阴计奇策,入燔寻阳楼船,欲招会稽之地,以践句践之迹。”)

    这一回,汉廷无论如何都绝不姑息,更不会袖手旁观。这一回,汉朝要彻底清算闽越王,甚至不惜从陆上发兵。因为,汉朝海军还未壮大;上一回,严助大张旗鼓,从海路发兵,是要救急救难,从沿海火速驰援。但如今,闽越兵盘踞在八闽大地,闽越王很有可能躲入深山老林,不可避免要出动步兵。而且,要做好打山地丛林战的准备。

    按战略布局来说,豫章郡(约是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和会稽郡(大部分在浙江省中北部)最靠近闽越,当年消灭吴王刘濞之后,汉廷把两郡收入囊中,能够从北方、西方部署兵力,两面压制闽越。于是,汉武帝调兵遣将,他派大行王恢带兵从豫章郡出发,向东进攻;让大农韩安国由会稽郡出师,南下征讨。

    (待续......)
    30《闽越事变》(4)

    但是,福建省西部有座武夷山,它北牵会稽,东向闽越,南抚五岭,西连豫章,山势蜿蜒,险阻重重。闽越王打听到汉廷出兵的消息,他马上发兵,凭险据守,打算抗击汉军。

    闽越王郢有个弟弟,叫做馀善,虽然,汉兵还未翻过山岭,但是他觉得大事不妙。于是,馀善与国相和宗族的人一起密谋,他对众人说:闽越王擅自发兵攻击南越国,没有请示天子,所以汉军前来讨伐,那是要诛灭闽越王呀。汉兵大军压境,人强马壮,即使我们侥幸获胜,到后来,对手发兵只会越来越多,闽越不亡,战争不止。如今,只有杀死闽越王,向天子谢罪。如果天子听从,就可以罢兵,国家得以完整保全。倘若发生意外,天子对求和不予理会,那我们只有拼死力战,即使不能取胜,也可以逃亡到海外。

    众人齐齐称善,赞同这个方案。于是,馀善用鏦(短小的兵器)刺杀了闽越王郢,砍下了他的脑袋。馀善派使者带着郢的人头去见大行王恢。

    王恢认为汉军劳师动众,不过是要诛杀闽越王而已,而今他已人头落地,汉军可算是不战而胜,有莫大的好处,不值得再进军了。于是,王恢派人去通知韩安国,让他停止军事行动。

    (待续......)
    30《闽越事变》(5)

    王恢让人带着郢的人头,上报天子。汉武帝因此召回了两位将军,同时还下达指示,认为无诸的孙子繇君丑没有参与阴谋,可以立为越繇王。于是,派郎中将前去策立,让闽越的祖先可以被继续伺奉,保全了闽越王国。但是,馀善借着威势,在国内称王称霸,比闽越王郢更加凶悍。

    闽越国内有种风气不好,就是只崇尚强悍勇武,轻视弱者,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国度,越繇王丑实在郁闷,他眼见盗版王爷馀善横行无忌,俨然螃蟹一只,却拿他没法子。不少国人都当了馀善的跟屁虫,越繇王只好上报天子。汉武帝不想再动兵戈,要集中精力对付匈奴人;同时,认为馀善带头诛杀了首恶郢,算是有功之人,为了安抚他,决定册立馀善做东越王,与越繇王并立于闽越国内。

    谁知道,这个馀善比他哥哥郢更坏,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悄悄地蚕食了东瓯国的故地,势力在不断扩张,最终成为东南沿海的心腹大患。

    闽越的地理很特别,不论从陆路看,还是从海路看,它都刚好卡在会稽郡和南越国之间。如果收服闽越之地,那么东南沿海的航线就可以打通,从会稽乘船南下,只要沿着海岸线航行,可以先到闽越沿海停泊,补给淡水和食物,继而由向导带路南下,到达两粤交界的沿海地区。乘着东北风,便能抵达珠江口,番禺是天下间最大的海上贸易商都,停靠番禺后,那里珠玑、玳瑁、海贝、珊瑚应有尽有。沿着两广沿海,还能向西进发,抵达南越的象郡(今天越南北部),以及赵佗后来开拓的交趾、九真,海陆丝路都能向南延伸。如此一来,东北从华东出发,经过东海及台湾海峡,打通沿海丝路,西南最远可达北部湾海域,所有沿海地区,都会得益于海上丝路的发展。

    但是,闽越多变,往往事与愿违,南海丝路只能发端于两广沿海。到底还有什么变故呢?

    欲知后事如何?

    一切且看下回分解......
    31《百越之辩》

    当汉武帝派兵讨伐闽越王郢之时,淮南王刘安上书议论此事,由此,汉武帝更加关注东南半壁的局势了。总之,一旦得到东南沿海地区,就能开拓南海丝路啦!

    不过,这个刘安是谁呢?原来,他是淮南厉王刘长的长子,而这个刘长则是汉高祖刘邦的小儿子。但是,这新旧淮南王两父子不是什么好鸟,当时刘安脑后虽然未有反骨,却包藏祸心,而且,日后演变出谋反之心,藏也藏不住,必定昭然若揭于全天下。

    刘长有勇有志,可惜暴躁狂妄,嚣张之极,根本不给汉文帝面子,他私下立制,抗拒汉法,滥用私刑,残杀无辜的臣民。汉文帝六年,即公元前174年,刘长胆大包天,居然勾结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密谋造反起事。更离谱的是,刘长还私通匈奴和闽越,派使者相约对方,让他们一南一北分别带兵响应。

    结果,阴谋败露,刘长被汉文帝废除王号,流放到蜀郡去。刘长被装进囚车,一路上吃尽苦头,他生性桀骜刚烈,不甘受辱,结果绝食而死。

    因此,不明就里的老百姓还唱歌谣讽刺汉文帝,唱什么:“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见《汉书.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弄得汉文帝十分尴尬,后来,由于哀怜刘长的遗孤,把原来淮南王国一分为三,分别是淮南王国、衡山王国、庐江王国。刘安是刘长的长子,他受策封,继承淮南王王位。

    (待续......)
    打气!
    @ty_141595069 2020-02-26 23:47:47
    我参与了投票:大破匈奴的大将军卫青,你也来表个态吧~
    -----------------------------
    谢谢您对本文的支持,谢谢您投票给卫青!

    唐诗云:卫青开幕府,杨仆将楼船!

    欢迎您继续支持!
    31《百越之辩》(2)

    刘长力大骁勇,但刘安则喜好文墨,文才斐然,他写的《淮南子》是一篇传世巨著。虽然如此,但刘安此人虚伪,而且有着大奸若善的可恶。

    刘安对乃父刘长之死一直耿耿于怀,所以,一直都在伺机蓄谋造反。汉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公开造反,他还引诱天下诸侯,想让他们起兵响应。

    后来,吴王使者到了淮南,劝刘安造反,刘安居然想发兵进取中原。淮南国相设计让淮南王交出兵权,然后,突然倒戈,效忠于汉廷,使刘安的阴谋破产。刘安因此躲过一劫,但他不思悔改,一天到晚还是惦记着天子之位。

    等到汉武帝登基,刘安入朝朝见汉武帝,特意献上新作,以文章取悦汉武帝,从而获得武帝的尊敬和赏识。但是,这个不安份的刘安居然和太尉田蚡有一腿。田蚡奉迎刘安,借口说汉武帝无太子,日后帝位应属刘安无疑。这迷魂汤灌得刘安晕乎乎,居然暗中谋划叛逆作乱之事。


    淮南王刘安找到机会,他趁汉廷对闽越用兵,上书企图改变汉廷的策略,其中,少不了个人的图谋。因为,借用百越困局,刘安能混水摸鱼。那么,刘安是如何对百越论策的呢?

    (待续......)
    打气!
    打气!
    打气!
    31《百越之辩》(3)

    【论策议计】

    刘安的议论冠冕堂皇,但是观点陈腐,他一心要维系上古的诸侯制,巴不得时光倒流回东周列国时代。汉武帝成功平息闽越事变后,派严助回复淮南王刘安,一来一往的论述,引起了华夷汉越之辩。

    反方:刘安

    论述:

    一、假意赞颂汉武帝的恩德,暗地里套上所谓“德政”的紧箍咒,私下诘难对闽越用兵之事。数落越人不受教化,不行汉法,不可治理,因此,汉廷不必劳师动众。

    二、提出了复古的论调,按由近到远,根据不同的形势来决定如何归服伺奉天子。不外乎就是:“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见《国语·周语上》:“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把公卿、诸侯、诸侯臣属、蛮夷、戎狄人为地划分等级,区别对待,这个论调不利于国家大一统的发展。

    三、强调越地险恶,无法设置郡县,郡县制无法推行。

    四、说明征战越地的困难,不论天时、地利都让汉军处于劣势,战争伤亡必然巨大,毫无价值。

    五、列举刘安乃父刘长的战例,说当年居住在庐江郡内的南海王带领越人谋反,征讨后投降,仅仅数年又再作乱,即使是楼船水兵也伤亡过半。

    六、与越人作战,只会让边民受苦。

    七、越人如果要进攻中原,必须逆水行舟,中原进攻他们也该走水路。因此,只要禁止对方伐木造船,越人就无可奈何。

    八、越人士兵有至少数十万之众,中原要对付他们,必须派出五倍以上的军队,难度极大。

    观点:派一个使臣携带礼物前往越地,只需要方寸大小的印,一丈二尺长的印绶,就能镇抚越人,没有必要劳师动众,出兵远征。

    (待续......)
    31《百越之辩》(本章末)

    正方:汉武帝和严助

    论述:

    一、表面上感谢刘安的美意,表扬他的忠诚。但表明汉朝是天下的宗主,必须以战止戈,消灭残暴。

    二、揭露闽越王的阴谋,斥责他想偷袭浔阳(今九江市),焚烧楼船,吞并会稽郡。那不就是想当越王勾践第二吗?

    三、禁止百越之间相互兼并,防止闽越王独占百越之利。更何况如果放任闽越,会稽、豫章二郡就会越发危险。

    四、声明没有劳民伤财,仅仅是屯兵于边境,就让军威震慑敌人,结果,闽越王被杀,战争并无爆发,士卒毫发无损。

    五、此次行动让南越王感恩戴德,他表示愿意派人入朝,要报答天子。

    六、汉军不挫一器,不损一兵,使闽越王服刑受诛,南越王感受恩泽,可谓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这是天子施行仁义的深谋远虑。

    观点:万国宗主汉朝必然要主导百越发展的形势,无论用兵与否,百越都必须接受汉廷的约束。

    刘安得知回复后,假惺惺地赞许汉武帝,高度吹捧领导一番。但私下里,他却进一步密谋造反。严助低估了淮南王,还与他结交,为日后埋下祸根,当刘安因谋反自杀后,可怜的严助受到牵连,也遭到诛杀,落得可悲的下场。


    但不论如何,汉武帝通过刘安的书信,进一步认清百越形势,一切也在未雨绸缪中悄然展开,并不断地执行原有的计划。汉武帝下定决心,必须统一东南沿海,华夏大一统的趋势是历史潮流,谁都不能阻挡,海上丝路也必然得以开通!

    百越的事情算是暂告一段落了,但胡虏的麻烦却总是避不开,也无需回避,镇抚之策,文武之道而已!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打气!
    顶贴!
    打气!
    打气!
    32《张骞凿空》(1)

    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登位,他将开创一个新时代,那是华夏民族一个激情澎湃的时代。真可谓:汉军纵横大一统,武兴华夏骁勇名!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当时,汉武帝就是一位少年英主,他把敏锐的眼光首先投向塞北,因为,那里有中国劲敌——大匈奴。

    匈奴所控制的地域极其辽阔,左拥东三省平原,右抱中亚草原,北枕西伯利亚高原,南压长城边塞。

    自冒顿以来,匈奴在大漠南北跑马圈地,击破东胡,消灭月氏,攻克楼烦、白羊,收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而且把魔爪伸向西域,楼兰、乌孙、呼揭以及旁边二十六国尽为匈奴所有,诸多引弓小国已然并为一家,精锐骑兵达到三四十万之多。

    该杀的杀了,该灭的灭了,草原内外再无敌手,匈奴人傲然南望,哎呦呦,还有个白白胖胖的汉朝,不抢你的还抢谁去呀?

    狼性驱使匈奴一次次寇掠汉朝,北边百姓年年受害,似乎永无宁日。

    (待续......)
    32《张骞凿空》(2)

    汉朝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当忍无可忍之时,就无需再忍啦!因此,年轻的汉武帝决定要制服匈奴。

    经过了解,匈奴消灭月氏最为残忍,不但咔嚓了月氏王,还把人家的头颅做成镶金的大酒杯;每逢王庭宴会,这个曾经血淋淋的酒器就会拿来炫耀,大单于张开血盆大嘴,大口灌酒,从来都不担心酒杯上呻吟的冤魂,想想都恶心,看看都恐怖!

    要消灭匈奴,汉武帝觉得汉朝需要战略盟友,月氏对匈奴仇深似海,不共戴天,敌人的敌人或许就是朋友,应该联合月氏,共伐匈奴!

    不过,听说月氏已经向西逃走,如果通使月氏,必须经过匈奴领地,塞外茫茫,戈壁无边,使者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好吧,招募那些勇于报国的英雄吧!

    汉廷开始招募敢于出使月氏的人,一个平凡而又非凡的汉子出现了,他将登上历史舞台,演绎他的惊世传奇!

    此人名叫张骞,是汉中人,后来当上郎官。建元中,张骞应征,当上了大使,他带上堂邑氏甘父,从陇西出发,随行人员一百多人。这一年大约是公元前138年,张骞手执汉家使节,翻身上马,他的目光坚定而深远,望着遥远而未知的西方。然后,他回顾了一下故土的山水,一瞬间,他猛然转过身来,直视前方,他的面上英气勃勃,带着万丈豪情,策马奔赴远方。

    (待续......)
    顶!
    32《张骞凿空》(3)

    张骞一行人虽然十分低调,风萧萧兮西域寒,壮士一去兮何岁还;但历史将会铭记他们的英雄壮举,一切都将流传后世,以激励后人!

    张骞他们经过匈奴领地,好死不死,遇到巡逻的胡虏,不幸被匈奴人抓获,一行人全部被押送到王庭所在地。单于了解情况后,逼问张骞:“月氏在我的北面,汉朝人怎么可以去呢?我们如果要访问百越,汉朝肯答应吗?”

    短短的一句话,已经体现了匈奴单于的国际视野,秦王朝曾经面对北胡、南越的问题,汉王朝何尝不是这样呢?这大单于似乎猜到了什么,汉廷要联络月氏,想干嘛?如果,匈奴想联络南方百越,那又图个啥?

    秦国的范雎曾经定下远交近攻的策略,国际关系在上古时代十分微妙,结盟夹击,联手攻伐,这是家常便饭。

    你想想,这匈奴是抢银行起家的,一直以来烧杀抢掠,好事儿一件没干,坏事却做尽了,他抢人家的,也怕人家抢他的不是?

    于是,张骞他们被匈奴人当作俘虏,留在苦寒不毛之地。这一下子就留了十多年,虽然给了张骞妻子,还生了孩子,所谓的家却留不住他的雄心,没有国家,哪有小家呀?

    (待续......)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1-07-13 13:45:3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