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回顾宋元科技史,从宋朝水运仪象台和北司天监说起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回顾宋元科技史,从宋朝水运仪象台和北司天监说起[第4页] |
作者:大枫溪月1455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图17,胡夫金字塔北面的山坡清晰可见。 |
图18,这张图充分展现了,埃及的造伪者喜欢依山而建的情况。 |
图19,埃及有很多依山而建的伪作。 |
图20,这又是一个埃及旅游景点。准确地说,应该叫pian money的好地方。 |
图21,埃及的大山,足以应付伪作建造之需。这张图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荒漠山,还看到了大量的农田。敏锐的读者估计已经猜到了这意味着什么。伪埃及阿拉伯人真的是物尽其用,专门把景点设置在沙漠地带,这样沙漠的土地资源便能充分利用起来了。 |
此刻,再回到《希罗多德历史》上,现在的胡夫金字塔的情况和《希罗多德历史》的描述完全不一样呀,这是为什么呢?真正的胡夫金字塔不应该是有山,有水,有青草、树木,且是用了天然石材搭建而成的建筑么? 比如如下图这样: 图22 但很可惜,这些都是美丽的幻想。这些画固然精美,但只是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内容而已。 |
如果想不到什么了,我们不妨尝试加一些材料。 《大美百科全书》介绍道: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4~2502 22. 1)斯涅佛鲁(斯涅弗鲁)Snefru(Sneferu)2614~2591 23. 2)胡夫(齐奥普斯) Khufu(Cheops) 2590~2568 24. 3)勒捷德夫 Redjedef 2567~2560 25. 4)哈夫拉(谢弗伦) Khafre(Chephren) 26. 5)包夫拉 Baufre 2559~2535 27. 6)门托拉(麦色尔努斯) Menkaure(Mycerinus) 2534~2508 28. 7)舍普色斯卡夫 Shepseskaf 2507~2502 |
请回忆起《希罗多德历史》引文部分,里面可是有伊索的。请注意伊索是什么时候人,齐奥普斯又是什么时候人。 再请看牛顿《古代诸国修订年表》(The Chronology of ancient Kingdoms amended): 公元前838年,齐奥普斯(Cheops)统治埃及。他为自己的墓地建造了最大的金字塔,并禁止对先王的崇拜,意图自己被崇拜。 公元前824年,塞弗伦(Cephren)统治埃及,并建造了另一座大金字塔。 |
看到此处,相信有读者已经晕头转向,会想问,牛顿不是物理学家么,怎么研究历史去了?伊索不是前7世纪出生的人么,怎么胡夫跑公元前26世纪去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基本不做视频的原因,伪史案信息量过大,看文字尚且要发晕,就听声音或者看字幕,想不发晕是很难的事情。 《牛顿年表》中的塞弗伦即是《大美百科全书》中的谢弗伦,注意两者时间。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矛盾?我们只能理解为,西方造伪者发现中国历史过于悠久,伪造公元前838年,仍不足以和中国历史抗衡,便于19世纪伪造出了《古埃及王表》,又把时间提前了。 西方造伪者总是把牛顿的苦心当成了儿戏,非要跟牛顿对着干,结果现在好了吧,《希罗多德历史》的“事实”,他们也不放在眼里了。 现在,读者应该能多少体会到西方伪史有多么荒诞了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Khufu、Khafre二人的名字,是不是和Khan的英文名十分相似?我只能告诉你,瓦拉《希罗多德历史》、安尼乌斯《马涅托埃及史》里面是没有这两个名字的,这两个名字是牛顿以后的人加上去的。至于是谁加的,目前还在考据中。而可汗在英语中,一直是说Khan,基本没有变过。英国学者对元世祖忽必烈的称呼是Khubilai khan,转译回来,就是忽必烈可汗。 你觉得这是巧合吗?在鄙人看来,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阴谋。 图23,《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原版目录页截图 |
那么,瓦拉、牛顿、《大美百科全书》的作者,到底谁说的是真的呢?答案很残酷,都是假的。 齐奥普斯是瓦拉虚构的,胡夫不知是谁篡改的,我们只能确定,牛顿那时候,齐奥普斯还是齐奥普斯,到了牛顿以后,不知是谁,偷偷把齐奥普斯改成了胡夫。未必敢说百分百,但胡夫(Khufu)一名的命名灵感来源,大概率来自可汗(Khan)。 可既然没有胡夫这个人,胡夫金字塔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现在不妨接着回顾历史。 |
自我记号一下,今天继续更新胡夫金字塔的秘密。 西方人不是这么想篡夺文明吗? 让你篡夺。 把你全家家底都抖出来,看你们这些西方人怎么篡夺! |
我们现在不妨接着回顾历史: 1432年,安尼乌斯出生。 1455年,西方第一部印刷书籍《古腾堡圣经》开售。西方手抄本时代宣告结束。 约1457年,《希罗多德历史》写成。现在认为瓦拉“译”成《希罗多德历史》的原因是,瓦拉死于1457年,所以,这部作品至迟不会晚于1457年出现。 1474年,拉丁文版《希罗多德历史》出版。这本才是原版。这时候,安尼乌斯42岁。我们现在不知道安尼乌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了《希罗多德历史》,于是他写了《马涅托埃及史》。 |
1544年,德国制图家蒙斯特(Sebastian Munster)《宇宙志》(Cosmographia)出版。 1554年,法国画家所罗门(Bernard Salomon)《东方宇宙志》出版。 |
图24,左为蒙斯特制作,右为所罗门制作 |
图25,1572年,霍根伯格、布劳恩(Hogenberg&Braun,)画的两座金字塔,实际出自哪本书,河清未说明。这是人型雕塑第一次出现。 图26,图左,1572年,希姆斯科克(M. van Heemskerck),金字塔旁出现男子雕像;图右,1579年,赫尔弗雷希(Johannes Helfreich)制作,金字塔旁是半身裸女。 图27,1589年,索美尔(Jan Sommer)制作。 图28,出自1649年出版物,图片和索美尔画的基本相同。 图29,16世纪某本书插画,实际为想象图,作者不详。 图30,1612年出版物插画,作者不详。 |
图31,1615年 图32,1615年,英国学者桑迪(George Sandys)制作。图31和图32为同一个人作品,不知何故,出现了版本不同。 图33,1643年,波西米亚版画家霍拉尔(Wenceslas Hollar)制作。 图34,左为1653年,法国学者德·拉布耶勒古兹(F. de La Boullaye-Le Gouz)制作,右为1665年,法国学者蒙哥尼(B. de Monconys)制作。 |
图35,1665年,荷兰人,文学家、旅行家达佩尔(Olfert Dapper)《描述非洲》插图 |
图36,1676年,意大利人“埃及学之父”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所画两幅金字塔。本处“埃及学之父”为河清所说,不知意味着什么,现在的一般说法是,商博良是埃及学之父。 图37,1698年,荷兰旅行家布鲁茵制作。狮身人面像已经初具雏形。注意金字塔的排列关系,和今天的完全不同。 图38,1714年,此图和图37基本相同,说明图37和图38系鲁茵书籍的不同时期的出版物。 图39,1721年,奥地利·建筑家埃利亚赫(Fischer von Eriach)制作。 图40,1724年,德国地理学家豪曼(J. B. Homann)制作。 |
图41,1727年插图,实际出处未详。 图42,1752年著作插图(eleele供图) 图43,1752年著作插图(eleele供图) 图44,1755年,丹麦人诺登(F. L. Norden)《埃及与努比亚行记》插图,人面像接近真景,但无狮身。 图45,左为德农(1747-1825)《上下埃及行记》(Voyage dans la basse et la haute Egypte)插图,右为狮身人面像实景。 |
在看这些眼花缭乱的图时,不要忘了中间穿插的两件大事。 1728年,《牛顿年表》出版。 1820年,《都灵王表》(《古埃及王表》的一部分)首现。 |
最后是下面这张图,这应该是最为令人吃惊的图。 图46,《埃及描述》(Description de l'Egypte)插图 图47,谷歌地球实景 |
|
对比二者,竟发现图47和图46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难道拿破仑率领的法国科学团队曾见过胡夫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答案正如河清所说,一切纯属子虚乌有。《埃及描述》的这张插图被后人当成设计图纸了。 注意对比图46和图47,还是能发现很多差别的。比如现实场景中,植物可以生长的地方(绿地、农田等等)就在胡夫金字塔旁边,但在插画中,农田和胡夫金字塔距离过远。河清指出的狮身人面像的不同,也是一个问题。这些信息,告诉我们,法国科学团队根本没有见过胡夫金字塔,这张图真的是某个法国人的画作。 以19世纪,法国的科技水平和人文水平,想画出“胡夫金字塔草图”来,并非难事。19世纪以后的某个团队,再以“胡夫金字塔草图”为基础,制作出今日的胡夫金字塔等事物来,也并不是难事。 |
要知道,这个时间点,中国建成了多少东西。故宫,今天仍在。武当山,今天仍在。中国有很多实至名归的古建筑,不仅古,而且这些建筑的很多部分是用天然石材搭建而成的。 请注意了,这些中国古建筑使用的是天然石材,不是砖头,更不是混凝土。 武当山上的赑屃驮御碑长为5.3米,宽为2.36米,高为8.5米,重达102吨,为明代永乐年间作品。而这仅只是武当山景区的一部分内容而已。 这里就以故宫和武当山为例,和胡夫金字塔景点做个旅游上的比较。 故宫、武当山货真,胡夫金字塔假。 故宫、武当山够古,胡夫金字塔极新。 故宫、武当山多用天然石材打造,胡夫金字塔多用低质混凝土打造。 故宫、武当山规模宏大,胡夫金字塔属于小不点。故宫、武当山景点有多大,我这里是不好形容的,还真得走过才知道。 故宫、武当山旅游支出属于物美价廉;胡夫金字塔旅游支出属于费用高昂,且极不值。 简而言之,胡夫金字塔就是19世纪以后的人用低质混凝土打造的假景点。 到此,胡夫金字塔神话已彻底破灭,至于胡夫金字塔隔壁的小景点,我想我不说,诸位也该知道是什么时候,用什么建造的了吧? |
武当山一景 诸位,这些东西比不上胡夫金字塔那破烂? 这可是混凝土做的,而且是19世纪以后人做的! |
@渔来渔乐 2021-02-10 21:17:08 哈哈,轴承史?主要是两片圆铁,能镶嵌能相对运动的,就算它用猪油润滑,我都算它是轴承,可惜中国明代前,真没有。 中国要是有轴承,就会有四轮马车,就不会一直发展轿子,要8人16人的台 明白了吗,最简单的结构运用,中国没有,别吹多级联动了 ----------------------------- 货拿出来看!特指1500年前。 我这里是说的是宋元如何,你说19世纪,干我什么事? |
@渔来渔乐 2021-02-10 21:18:54 楼主,你只要明白一个事情,中国清代前,没有真正的四轮马车。 中国很早就有两轮马车 ----------------------------- 你也要明白一件事,英国,11世纪以前,还没建国。意思就是11世纪以前,这世上没有英国。大不列颠的那几个岛,是地理位置,不是国家名称! |
什么叫算法,就是大数据杀熟,就是换个概念来愚民。明天的XX篝火晚hui,就是很好的说明。 还不如清除规则,重新来过。 |
4 有些人担心混凝土问题会出了岔子,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混凝土问题恰恰是胡夫金字塔的致命硬伤。《希罗多德历史》是说,齐奥普斯(胡夫)建造金字塔用的是天然石材,因为天然石材不易得,便让亲生女儿去卖淫积攒天然石材。 为什么瓦拉会写卖淫这一节?这无非是作者的性情使然,真正的埃及君主是不可能让自己的女儿去卖淫的,他会直接选择打劫或者征收重税。如果不懂君主会采取什么手段敛财的话,问石崇便好了。 |
有些人担心混凝土问题,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顾虑者不懂建材的区别。 现代优质混凝土的组成部分主要有:粗骨料(碎石优,卵石其次)、硅酸盐水泥、砂、水、添加剂等。 福缅科团队在说胡夫金字塔时,说到的重要成分石灰石,其本质就是碳酸钙(CaCO?)。碳酸钙是水泥或者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混凝土不太了解的人,都忽略了粗骨料的存在。粗骨料相当于混凝土的骨架,可以极大地增加混凝土的寿命。没有粗骨料的混凝土,说不好听点,就是残次品。这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感兴趣的,可自行翻阅《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GB就是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意思,属于必须执行行为,若不执行,将面临处罚,甚至负刑责。所以,说金字塔的建筑材料是混凝土,是抬举它,而不是贬低它。 |
福缅科团队说胡夫金字塔建材时,说到了一个关键东西,便是毛发,这个毛发应该是羊毛等动物毛发,我的初步判断是,它是用来充当骨架的。金字塔用混凝土里没有粗骨料,埃及当地的工匠很聪明,居然想到了用动物毛发当混凝土的骨架,借以提高混凝土的良率、寿命等。这些问题看似复杂,但若从建筑材料角度去看,就简单多了。 其实,不论是什么混凝土,它的质量都是不如砖的,因为砖的制作工艺比混凝土复杂。烧砖的炉温如果再提高,砖头就会玻璃化。瓷砖就是这么来的。玻璃化需要1200度,可以想见玻璃化的成本有多高。 天然石材则优于红砖,因为天然石材是地球自身烧结而成,且用了几千度来烧。地球生产天然石材的工艺,可是比普通人生产砖头的工艺要高多了。红砖优于现代优质混凝土,现代优质混凝土优于金字塔用混凝土。 胡夫金字塔是用混凝土做的,而且混凝土用了什么材料,福缅科团队都告诉我们了,现在读者应该知道福缅科团队的作用了吧? |
其实,天然石材,人工就能做,把炉温提到1600度以上,让黏土变成玻璃即可。但这点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很多钱。我们很少看到有人使用玻璃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说白了就是玻璃成本高昂,一般人承受不起。所以就出现了一级一级退的情况,北京故宫、美国白宫用的主要建材是岩石,而一般人用不起岩石,便用砖头,砖头再用不起的,才用上了混凝土。不过实际的建材使用情况就比现在说的复杂多了。但再退,也不会退到使用砂浆混凝土作为建筑主要材料,因为砂浆混凝土实在是太烂了。 总而言之,不管是什么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成本和建筑材料的寿命是呈正比的,而减少建筑材料成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约成本。这个节约成本,说难听了,就是偷工减料。 现在,诸位应该知道修建那么大的金字塔会用混凝土了吧?说白了,还不是为了钱。如果当初就像中国修建武当山等处一样,用上石材,就不会惹出这么大的祸端来了。 |
红砖的寿命一般是70年左右,金字塔到现在,估计有百年寿命,为什么不会寿终正寝呢?答案也很简单,金字塔把单块混凝土的体积做大了,这样,外面的混凝土就起到了保护里面的混凝土的作用。 既然知道胡夫金字塔是什么做的,胡夫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也容易解了,就是像小孩子堆积木一样,一层一层往上堆,造胡夫金字塔的都不用搭架子,直接堆就行了。 至于加工等问题,比如抛光处理,交给别的人去处理即可。 |
图49 福缅科团队,还向我们提供一条证据,便是图49。这张图来自金字塔内部。首先,这张图大概给我们展现了金字塔混凝土的制作状况。在有些人看来,这张图不正好说明金字塔是真实存在的?这些人显然是又忘了《希罗多德历史》的存在。 这张图存在的合理解释是,制作金字塔绘画的人,一方面没有认真看《希罗多德历史》,以为金字塔即便是由混凝土制作的,也不会产生多大问题,另一方面,没有多少绘画素材,画手干脆就画身边的事情,也就干脆把混凝土石块的制作过程给画下来了。当然,一定的伪装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初学者在抄别人论文的时候,不会降重。 于是就有了图49,可图49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西史辨伪圈里可是有研究墨的高手濯塵齋,据濯塵齋了解,墨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如果图49真的来自几千年前,就会和中国出土文物一样,在露天环境下,早就碳化了,福缅科团队根本没有机会见到这幅画。 但如果这张画是19世纪以来的人画的,就很好理解了。可惜,福缅科团队没有意识到这点,不然拿这个画来好好做个碳14测试,将会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尽管胡夫金字塔的神话已经破灭,但细细深究进去,还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的。 |
粗骨料相当于人体的骨架,其他的,相当于人体的血肉。人体如果没有骨架,就无法支撑这个身体,粗骨料就是承担这个作用。 |
@渔来渔乐 2021-02-11 12:33:22 又来乱扯,金字塔的材料要是混泥土,拿一块,显微镜下要看的多清楚?还能有现在这么多争议 ----------------------------- 真的,你是不看帖子,就顾着评论的吗? 福缅科团队的截图没看? 人家就是用了胡夫金字塔的检材检测的,答案是混凝土! |
@高集村 2021-02-11 17:17:31 西洋音乐是定律是从中国音乐过去的,中国音乐始于伶伦,我是在<太阳与中医>中看到的,欢迎大家补充。感觉地月日的关系还需要从<周髀算经>等书来考证。 ----------------------------- 音乐是正解,但《周髀算经》远了。科技向来往后看,为什么要了解水运仪象台,得用行星陀飞轮来看?就是这个道理。 |
4 金字塔的混凝土疑问 有些人担心混凝土问题会出了岔子,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混凝土问题恰恰是胡夫金字塔的致命硬伤。《希罗多德历史》是说,齐奥普斯(胡夫)建造金字塔用的是阿拉伯山脉的天然石材,因为天然石材不易得,便让亲生女儿去卖淫积攒天然石材。 为什么瓦拉会写卖淫这一节?这无非是作者的性情使然,真正的埃及君主是不可能让自己的女儿去卖淫的,他会直接选择打劫或者征收重税。如果不懂君主会采取什么手段敛财的话,问西晋·石崇便好了。 有些人担心混凝土问题,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顾虑者不懂建材的区别。 福缅科团队通过化学分析胡夫金字塔的建材后,解释道:“金字塔当中的石头,钙、磷、钛、铝、钠等元素含量过高,而钾和二氧化硅含量低于天然石材。” 福缅科团队在说胡夫金字塔时,明确提到了胡夫金字塔建材的重要成分是石灰石,石灰石不是化学名称,石灰石如果用化学的话来说的话,便是主要由碳酸钙(CaCO?)构成的物质。碳酸钙是水泥或者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胡夫金字塔的建材,就是混凝土。 碳酸钙本身无法形成混凝土,需要经过高温,先变成氧化钙,氧化钙再掺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就又变成了碳酸钙。碳酸钙遇水和二氧化碳,又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碳酸氢钙,化学式如下: CaCO? + H2O +CO2 = Ca(HCO3)2 碳酸氢钙溶于水,于是混凝土遭到破坏。这也是现在的混凝土结构房子有无百年寿命的原理所在。 福缅科团队说胡夫金字塔建材时,说到了毛发,这个毛发应该是羊毛等动物毛发,也不排除是人的毛发。金字塔用混凝土中为什么会有毛发,不得而知。因为混凝土的核心成分是氧化钙、砂和水,毛发不是必要存在的东西。 金字塔用的混凝土的配伍关系如何,耐久度如何,这就是建筑学或者材料学上的问题了。希望将来有人能补上这个空白吧。 不过这些问题看似复杂,但若从建筑材料角度去看,就简单多了。 但有一点是不得不知道的事情。非洲是古老的大陆,非洲大陆上,石灰石很少,海里的石灰石很难采集, 碳酸钙这东西,主要是浅海生物留下的,经过一系列的历史、地理变迁,碳酸钙就到了陆地,被人用来作为材料使用。 金字塔等伪埃及遗迹用的是哪里的碳酸钙,又是什么时候用了这些碳酸钙,也是一个空白,需要后面的人去补充。 想知道碳酸钙是怎么被水和二氧化碳蚕食掉的,有一个直接的办法,就是去看溶洞。 图48,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赖源乡上村赖源溶洞 其实,不论是什么混凝土,它的质量都是不如砖的,因为砖的制作工艺比混凝土复杂。汶川重建的时候,一块砖就曾卖到几角钱。建筑材料一般是按1立方米算,感兴趣的可自行计算1立方米混凝土值多少钱,1立方米砖头又值多少钱。 烧砖的炉温如果再提高,砖头就会玻璃化。瓷砖就是这么来的。玻璃化需要1200度,可以想见玻璃化的成本有多高。 天然石材则优于红砖,因为天然石材是地球自身烧结而成,且用了几千度来烧。地球生产天然石材的工艺,可是比普通人生产砖头的工艺要高多了。 其实,天然石材,人工就能做,把炉温提到1600度以上,让黏土变成玻璃即可。但这点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很多钱。我们很少看到有人使用玻璃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说白了就是玻璃成本高昂,一般人承受不起。所以就出现了一级一级退的情况,北京故宫、美国白宫用的主要建材是岩石,而一般人用不起岩石,便用砖头,砖头再用不起的,才用上了混凝土。不过实际的建材使用情况就比现在说的复杂多了。 现在,我们能简单总结下建筑材料的优劣,玻璃最好,花岗岩、大理石其次,瓷砖再次,砖头再次,最后才是混凝土。 胡夫金字塔是用混凝土做的,而且混凝土用了什么材料,福缅科团队都告诉我们了,现在读者应该知道福缅科团队的作用了吧? 总而言之,不管是什么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成本和建筑材料的寿命是呈正比的,而减少建筑材料成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约成本。这个节约成本,说难听了,就是偷工减料。 现在,诸位应该知道修建那么大的金字塔会用混凝土了吧?说白了,还不是为了钱。如果当初就像中国修建武当山等处一样,用上石材,就不会惹出这么大的祸端来了。 红砖的寿命一般是70年左右,金字塔到现在,估计有百年寿命,为什么不会寿终正寝呢?答案也很简单,金字塔把单块混凝土的体积做大了,这样,外面的混凝土就起到了保护里面的混凝土的作用。 既然知道胡夫金字塔是什么做的,胡夫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也容易解了,就是像小孩子堆积木一样,一层一层往上堆,造胡夫金字塔的都不用搭架子,直接堆就行了。最底下的第一层堆完了堆第二层,由下往上,依次堆上去。胡夫金字塔本身就支持攀爬,这也在侧面说明堆积木式建造方法才是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原理。 看小孩子堆积木就知道了,小孩子在堆积木时,为了保证上面的积木不会倒下,就会让积木由低到高,由大到小,排列起来。说白了,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就是小孩子的堆积木游戏,只是这一次堆积木的是成年人,而堆的对象不是积木,改成堆混凝土块了而已。 从建筑学上说,制造高层建筑,用金字塔的方式来建造,是非常低级的方式。 如果小孩子搭积木游戏称得上高级文明的话,那人类发展到现在,就是极大的失败。 图49 至于加工等问题,比如抛光处理,交给相关专业的人去处理即可。 图50 福缅科团队,还向我们提供一条证据,便是图50。这张图来自金字塔内部。首先,这张图大概给我们展现了金字塔混凝土的制作状况。在有些人看来,这张图不正好说明金字塔是真实存在的?这些人显然是又忘了《希罗多德历史》的存在。 这张图存在的合理解释是,制作金字塔绘画的人,一方面没有认真看《希罗多德历史》,以为金字塔即便是由混凝土制作的,也不会产生多大问题,另一方面,没有多少绘画素材,画手干脆就画身边的事情,也就干脆把混凝土石块的制作过程给画下来了。当然,一定的伪装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初学者在抄别人论文的时候,不会降重。 于是就有了图50,可图50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西史辨伪圈里可是有研究墨的高手濯塵齋,据濯塵齋了解,墨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如果图50真的来自几千年前,就会和中国出土文物一样,在露天环境下,早就碳化了,福缅科团队根本没有机会见到这幅画。 但如果这张画是19世纪以来的人画的,就很好理解了。可惜,福缅科团队没有意识到这点,不然拿这个画来好好做个碳14测试,将会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尽管胡夫金字塔的神话已经破灭,但细细深究进去,还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的。 |
我就不明白了,放着那么多美好事物不去看,非要去看那破烂金字塔,有什么意思呢? |
故宫一角,即使是平常的道路也是用天然石材砌成的。 故宫一角,这张图上的瓦片可是经过玻璃化处理的瓦片,成本是很高的。 真的,中国如今伪史满天飞,被祸害成这样子,自己就不要负一点责任??? |
(2)开普勒第三定律:a^3/T^2 =k(德国·开普勒总结,最先) 以前的图,忘记改了。原文是改了,但图没改。 |
开普勒第三定律,西方学者据开普勒《世界的和谐》总结: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a^3/T^2 =k。 (1)单摆运动周期公式:T=2π√(L/g)【法国(荷兰)·惠更斯总结,其次】 (2)开普勒第三定律:a^3/T^2 =k(德国·开普勒总结,最先) (3)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推演:k=GM/(4π^2 ) (4)开普勒第三定律及公式推演:k=GM/(4π^2 )=a^3/T^2 (5)单摆长度L等于行星运行轨道的半轴长:a=L (6)M_2 g=(GM_1 M_2)/L^2 (英国·牛顿总结,最后) 由(1)T=2π√(L/g),推出1)T^2=4π^2·L/g 推出2)T^2=(4π^2 L)/g 推出3)T^2 g=4π^2 L 推出4)T^2/L=(4π^2)/g 由(6)M_2 g=(GM_1 M_2)/L^2 代入4),可得①T^2/L=(4π^2)/(GM/L^2 ) 推出②T^2/L=4π^2·L^2/GM 推出③T^2/L=(4π^2 L^2)/GM 推出④ T^2 GM=4π^2 L^3 推出⑤T^2/L^3 =(4π^2)/GM 推出⑥L^3/T^2 =GM/(4π^2 ) 由(5)代入⑥,即a^3/T^2 =GM/(4π^2 ) 由(2)代入⑥,即k=GM/(4π^2 ) 以上公式推导,已能说明带有单摆或单摆类似结构的擒纵系统蕴含了开普勒行星第三定律、单摆运动周期公式、万有引力定律。 |
5 拿破仑造了吉萨金字塔群? 胡夫金字塔位于经度:31.13°,纬度:29.97°地区,开罗市奈兹莱特拜特兰旁边。胡夫金字塔是吉萨金字塔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存俱存,一毁俱毁。不过,每当说起经纬度,便不免伤感,因为经度是耶律楚材发现的,纬度是一行发现的,耶律楚材是元朝人,中国科技也在元朝戛然而止。 胡夫金字塔究竟是谁伪造的?目前仍不得而知。范围应该限定于西欧人、伪埃及阿拉伯人。我个人觉得英国人嫌疑很大,因为拿破仑战败后,接下来的时间里,基本是英国掌控北非局势,英国人在埃及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但这仅仅是猜测而已,目前,真正的造伪者仍是一个谜,希望有谁能填补上这个空缺。 胡夫金字塔的建造上限时间则不会早于1809年,因为1809年是《埃及描述》问世时间,胡夫金字塔的建造者要想建造胡夫金字塔,就得按照《埃及描述》的蓝本来。 福缅科团队有段话颇有意思,内容如下:“埃及的100万奴隶如何用了很多年建造金字塔,如何使用不为人知的技术运送巨大的石块,这些都是假的。教科书当中这些描绘丰富多彩,但是,这一切都是虚构的,只是历史学家不想承认罢了。” 有些人觉得自己没有被当年或是现在的教科书所骗,尽管举出胡夫金字塔不是混凝土做的,而是天然石材做的便是了。一个武当山能找出那么多的人为加工过的天然石材来,就一个小小的胡夫金字塔,又不需要多少天然石材,拿出来便是。 货拿不出来,在那叫骂有什么意义呢? |
坊间现在有个说法,说是拿破仑伪造了胡夫金字塔,这显然是错误的。拿破仑确实组建过埃及科学团队,但埃及科学团队究竟在做什么,其实拿破仑并不很清楚。 1798年3月5日,拿破仑被任命为埃及远征军总司令;7月2日,拿破仑军团进驻埃及亚历山大港。 接下来的时间里,拿破仑仍在打仗。1799年7月25日,拿破仑仍和土耳其交火。8月22日从亚历山大港离开,10月9日在法国弗雷居斯海岸登陆。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就此成为法国的首脑。 在今后的时间里,拿破仑还在打仗,一直到滑铁卢惨败,拿破仑的戎马生涯基本到了尾声。 拿破仑如果真的有心经营埃及,拿破仑也不是拿破仑了,他就至少是秦昭王。 所以,说拿破仑伪造胡夫金字塔的人,都是不从政治学,政治人物的情感去考虑问题。觉得《埃及描述》是以拿破仑的名义出版的,那么金字塔就一定是拿破仑伪造的,这是有点可笑的。 |
我们在此不妨简单看看《拿破仑日记》,看看拿破仑的心路历程吧: 1798年 7月2日。 亚历山大的旧港…… 7月3日在亚历山大。 7月28日…… 我要把这个地方作为殖民地。我今年29岁,再过6年,不过是35岁。如果诸事顺利,6年工夫是足够打到印度的。 7月31日。治理土耳其人要用重典。我每天在开罗街上杀五六个人。我们从登陆至今,不能不用和平手段洗刷我们未到之前说我们暴虐的名声。到了这个时候,却又不然,不能不用强硬腔调令居民遵从。因为在他们看来,服从即是害怕。 8月22日在开罗。我要在开罗建设在埃及的科学与美术学会。 这个学会的主要目的是在埃及发展和鼓励学术。凡是法国军队的普通将官,都可以入会参加讨论,此会的作为是要公开发表的。 8月23日。埃及学会于新8月6日举行第一次会议,公民波拿巴提议讨论下列诸问题:一、现在烤法国军队所食的面包所用的炉炭,是否能改革以减省费用,或减省柴火?如果能减省,应用何种方法?二、埃及有无其它物质可以替代蛇麻(亦称酵母花)以酿造啤酒?三、有何最妙的方法可以滤清尼罗河水,使之适合作饮用水?四、埃及有何种原料可以制造火药?五、关于法律学、民事审判官、刑事审判官和教育诸问题,埃及所处的是何种情形?六、我们能对于以上诸事介绍何种于民众舆论的改革? 致函麦努将军:不要命令水兵向前。你要鼓励他们。你要根除他们相信英国人比我们强的思想。 10月18日。并无法国的消息…… 我不知道我将来能否再见到法国?如果能够再次见到,我的唯一奢望是要在德国,在巴威平原,打一个大仗,一个大胜仗,替法国一洗布伦之败的耻辱。此后我就要归隐过安静日子。 10月21日。土耳其军队向大马士革集中,据报有6万人。 1799年 1月8日在开罗。(命令)外科医生公民博乌过于胆怯,因为他认为有几个受伤的人得了传染病,他就不愿为他们治疗。这个人不配做法国公民。要让他穿上女人衣服,背上一块牌子,牌上写明他怕死,不配做一个法国公民…… 2月17日(按:谈约瑟芬外遇问题,不再摘录。) 3月8日拂晓。我命令守将投降,守将把送书人斩首,并不答复。7时,我军开火。我估计只要1小时,就可以破城。拉纳将军布置攻城。副军长尼特和德率领枪队10人冲锋。5时入城,大掠24小时,残忍无所不至。 3月11日,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病院,见图61。图为安托万·让·格罗斯(Antoine-Jean Gros)《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病院》(Bonaparte Visiting the Plague Victims of Jaffa)。 图61,《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病院》 |
5月28日在雅法。我军有14个人或16个人染上疾病。我召集医生举行会议,他们说生病的人当死于24小时之内。我决定等待24小时,不愿使他们落在土耳其人手中。土耳其人若是捉到他们,是要割他们的鼻子和耳朵的。过了24小时,生病的人只有一两个人还活着。我军开始出发的时候,他们是快要死的人。 6月15日在开罗。我进入开罗的时候,街上两旁的人极其拥挤。所有的伊斯兰教士骑着毛驴(因为他们的教祖喜欢骑毛驴),所有卫队巡警和阿布伯克、法迪玛和伊斯兰教所尊仰的圣贤的后裔,都来欢迎我。商人首领和可伯德教派的总主教在前,希腊军队在最后。 8月22日在亚历山大。今夜赶赴法兰西。 |
《拿破仑日记》的1798年7月2日至1799年8日22日部分,没有一处提到胡夫金字塔或者狮身人面像,这在侧面说明了胡夫金字塔或者狮身人面像在1799年之前,确实不存在。 《拿破仑日记》和拿破仑传记也告诉了我们一件重要的事情,拿破仑从来没有用过大炮去轰击狮身人面像的鼻子,这是谣传,不是历史。 看《拿破仑日记》,体会伟人心情,读者就知道拿破仑当时在忙什么事,革命、战争可是杀人越货的勾当,容不得半点马虎,哪有什么心情去伪造胡夫金字塔。埃及学会第一次会议的会议内容,如今也摘录出来了,认为是拿破仑伪造胡夫金字塔的,就请好好看看,看看拿破仑成立埃及学会的动机是什么。 现在看,伪史多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的办法来欺骗大众。 |
@平生居士 2021-02-11 19:38:49 那是1092年的一个春天… ----------------------------- 正是。 |
6 《希罗多德历史》中的阿拉伯是怎么回事? 回到《希罗多德历史》,相信有读者已经注意到阿拉伯山脉了。 我们来回顾下历史,能够对某地进行命名的命名者都是谁: 1. 强势国家 2. 曾经的强势国家 3. 曾经占有此地的国家 4. 本土较强势势力 |
罗马是罗马人命名的,从此就再也没有改过,这是曾经的强势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则是强势国家的自称。奥斯曼,是曾经的强势国家奥斯曼帝国的自称。瑞士、荷兰、比利时则属于本土较强势力。即便是拜占廷也颇有意思,这是德国人(神圣罗马帝国)首先对后罗马的称呼,受德国人(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许多人都把后罗马称为了拜占廷。至于拜占廷、后罗马指地中海地区的哪些位置,我想用不着我来多说了。 一个地方,而且是重要的地方,是不可能让一个无名小卒来命名的,它至少要是本土较强势力才能命名某地。如果是盛极一时的势力便更好了,这个势力是最有资格命名某地的。 回顾历史,就能发现,一个地理位置的命名,无非是以上四种情况。如果连本土较强势力都不算的话,就很惨,很容易被剥夺地理位置命名权,如美洲是美洲黄种人最先发现的,但因为美洲黄种人没资格和欧洲人叫板,就彻底失去了命名美洲的资格。日本的势力则较强,能和欧洲人抗衡,所以,日本这个名称才得以保留,不然就不知道叫什么了。 |
那么,阿拉伯山脉是怎么回事? 现在,我们来回顾下《希罗多德历史·第二卷》写了什么: 8 从赫里奥波里斯再向上走,埃及的国土就变得狭窄了。它的一面是阿拉伯山脉,它由北向南延伸,遮住了河流的一面;河流的另一面则是利比亚山脉。阿拉伯山脉绵延不断,一直延伸到所谓红海的地方…… |
这段是《徐松岩译本》的内容,在《王以铸译本》中,是写为“从黑里欧波里斯再向里面走”,说明《徐松岩译本》中的“再向上走”和地中海的地理位置是相对的。一个人从赫里奥波里斯开始,越往上走,离地中海越远。 赫里奥波里斯,英文名是Heliopolis。一般的说法是赫里奥波里斯即是今天的埃及开罗。本处对错,我们暂且不考虑,接着看《希罗多德历史》描述。河流的一面有阿拉伯山脉(Arabian range),河流的另一面有利比亚山脉(Libyan range)。 看《希罗多德历史》的上下文文意,就知道河流指的就是尼罗河。借助谷歌卫星地图(见图62、图63),我们就能知道《希罗多德历史》对于埃及地理环境的描写,是基本没有错的。阿拉伯山脉指的应该就是尼罗河东面、红海西面的山带。 图62 图63 |
纵观《希罗多德历史·第二卷》,你就能知道“阿拉伯”一共出现了26处,有阿拉伯山脉、阿拉伯湾、阿拉伯半岛、阿拉伯人、阿拉伯五个名词。 阿拉伯山脉、阿拉伯湾、阿拉伯半岛显然是地理名词。阿拉伯人则是指一个群体,阿拉伯则是指一个势力或是一个国家。 而《希罗多德历史》全书则有67处阿拉伯名称。看到此处,有读者应该能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了吧? |
回顾历史,阿拉伯崛起于7世纪,之后,阿拉伯占领北非、西西里岛、伊比利亚半岛等地,进入阿拉伯的黄金时间。瓦拉死于1457年,这时候,北非仍是阿拉伯的,君士坦丁堡刚沦陷4年。到拿破仑崛起,这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已经从全盛时期衰弱,所以,我们在《拿破仑日记》中看到拿破仑称开罗人为土耳其人,而不称阿拉伯人了。 假如希罗多德真是公元前5世纪的人,他从何得知阿拉伯?公元前5世纪,阿拉伯还没崛起,阿拉伯要到7世纪才崛起,时间相差了12个世纪,也就是说,两个时间间隔有一千多年。此时此刻,真希罗多德从何得知阿拉伯的?阿拉伯山脉、阿拉伯湾、阿拉伯半岛、阿拉伯人、阿拉伯又是以何种形式而存在的? 如果是1407年至1457年的人,见到阿拉伯山脉、阿拉伯湾、阿拉伯半岛等地,当然是把这些地方称为阿拉伯山脉、阿拉伯湾、阿拉伯半岛了,因为埃及、阿拉伯半岛等地是阿拉伯人的聚集地,这些地方已经是阿拉伯领土了。可这个事情,无论如何,都是阿拉伯崛起以后的事情,不可能是阿拉伯崛起以前的事情。因为阿拉伯崛起以前,人们都未曾听说阿拉伯人,更不要说以阿拉伯来命名阿拉伯山脉、阿拉伯湾、阿拉伯半岛了。 如果还不懂的人,可以假想一下,汉朝有蒙古一说吗?若有本汉朝的著作,如果把中国北部草原地带等地区称为蒙古高原,把居住在蒙古高原上的人称为蒙古人,那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蒙古崛起以后的人,决不可能是汉朝人。 这就是阿拉伯问题的严重性! 只有《希罗多德历史》是瓦拉假托希罗多德的名义写的,才能合理地解释一系列问题,包括“阿拉伯”怎么就能跑进《希罗多德历史》的问题。 既然《希罗多德历史》是瓦拉写的,又怎么能拿《希罗多德历史》来证明胡夫金字塔的真实性呢?这本身就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所以说,胡夫金字塔问题,狮身人面像问题,吉萨金字塔群问题,埃及问题,并不只有混凝土这么简单。埃及问题实在是不胜枚举。只是有些人陷进去深了,不愿承认这些事实罢了。 图64,仅供参考,不代表《新年表》作者意见。 图65,仅供参考,不代表《新年表》作者意见。图64和图65,较好地反映了15世纪的西方局势。 |
这张图又能说明问题,看利比亚所在位置,正好在埃及西面。 |
@渔来渔乐 2021-02-12 00:22:25 总之,你说金字塔是混泥土,那就是完全不懂,显微镜下,几十倍的放大,如果是混泥土,早看得清清楚楚了,明白吗? 要这么简单,你那一块金字塔的石头,验证 成功了,你马上就是亿万富翁,巨额奖金,历史学大牛牛,常青藤大学终身教授,各种全球历史学奖项的得主,你要是能去美国,还有各种金发女郎投怀送抱了。 能听得明白吗? ----------------------------- 听不明白。第一次知道混凝土和天然石材没区别。以后人人都能当地球了。 |
@渔来渔乐 2021-02-12 00:26:04 我就告诉你一条发财的捷径, 去,想办法证明金字塔的石块是混泥土, 只要你能成功,马上你就可以名利双收,还有美女。 如果按你说金字塔的石头是混泥土,那应该不难证明, 发财的机会就在你的面前 ----------------------------- 约瑟夫·戴维多维茨(Joseph Davidovits)、米歇尔·巴索姆(Michel Barsoum)、阿纳托利·福缅科(Anatoly Fomenko),这三人名头还不够? 他们都没发财,我发什么财? |
@渔来渔乐 2021-02-12 00:41:50 你要搞懂一件事,国外的教科书和中国的教科书不一样,不是政府指定编写的, 同时,历史学家也个独立的个体,有私立学校的, 同时,和国内不一样的是,这不是你历史学家承不承认的问题,懂吗? 科学试验都可以验证金字塔的石头是不是混泥土,轮不到历史学家不承认,能懂吗 金字塔的石头要是混泥土,整个远古史就要重写, 问题是,能让学院派历史重写的,那正是名利双收,美国常青藤大学,真的会拿钱...... ----------------------------- 约瑟夫·戴维多维茨(Joseph Davidovits)、米歇尔·巴索姆(Michel Barsoum)、阿纳托利·福缅科(Anatoly Fomenko),这三位都不是历史学家,而是科学家,而且是 全球顶级科学家。 看好了,米歇尔·巴索姆(Michel Barsoum)是谁! 11月11日下午,美国Drexel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杰出教授Michel W. Barsoum应纳米事业部黄庆研究员邀请访问宁波材料所,并受聘为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副所长王蔚国为Michel W. Barsoum教授颁发了聘书。 访问期间,Michel W. Barsoum教授做了题为From 3D to 2D: MAX to MXene: An introductory lecture 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MAX相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物理性能。由于这类材料在微观结构上具有特殊的纳米片层结构,其宏观上性能兼具陶瓷(低密度、高弹性刚度、耐高温、耐氧化等)和金属(抗热震、易加工、具有高的损伤容限、较高的热导率和电导率等)的特性,因此陶瓷界给予MAX相材这一族新型高温结构材料极大的关注。Barsoum教授还介绍了近期该小组在能源材料领域取得的突破性工作,详细介绍了通过HF腐蚀,有机溶剂,如DMSO插层剥离的方法将3D的块体MAX转化为2DMXene纳米片的工作。剥离后的MXene具有优异的电导率和比电容,用于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显示出了良好的倍率性能和法拉容量,又因其本征的耐氧化及耐腐蚀特性,做成器件以后使用安全性有望大幅度提高。Barsoum教授形象地称MXene为导电“粘土”、二维“金属”和亲水性石墨烯,并指出这些集透明性和导电性于一身的二维纳米片有望在光电子器件及透明导电薄膜领域获得更好的应用。与会人员还就MXene的电导率及透明性等问题与Barsoum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 报告会后,Barsoum教授参观了纳米事业部黄庆研究员的实验室,双方就下一步开展MAX相材料在核能材料方面的基础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确定了互访和交流的机制。 Michel W. Barsoum教授是三元层状陶瓷MAX材料研究领域主导者之一,近二十余年研究方向始终围绕该材料展开。Barsoum领导小组在MAX相材料的理论计算、新相探索、性能研究、制备加工和应用推广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通过Michel W. Barsoum教授的努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MAX相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目前,Barsoum教授主要开展MAX相材料在高温结构陶瓷、核能材料和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
@deutschkanton 2021-02-12 01:21:25 我还是想知道为什么中华文明突然沉睡了,是何等的宿命? ----------------------------- 不急,老哥,慢来,伪史和正史是一并搞的。 我们才是世界文明的鼻祖。 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是我们的先人定的。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