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第15页] |
作者:总老师麦加 |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金吾之叹 四 对史书上这类难以用现代物理学解释的事件,其实用不着大惊小怪。也许是因为五代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吧,所以据《旧五代史》记载,这个时代的不少大人物都是带着火光,或火灾前兆诞生的,如:李克用“是时,虹光烛室,白气充庭”, 郭威“载诞之夕,赤光照室,有声如炉炭之裂,星火四迸”(显然,这两位出生时,火已经着起来了);李存勖“紫气出于窗户”,石敬瑭“时有白气充庭”(这两位出生时,刚开始冒烟)。 后来的国学大师欧阳修老先生,可能比较具有维物思想,不语怪力乱神;或是认为,这些五代君主没有资格同宋太祖赵匡胤一样,享受“闹火灾”的待遇,便充当了一次义务消防员,在他的《新五代史》中,将这几次灵异火灾都给扑灭了。 不管朱温出生时有没有出现不明发光现象,他的童年都没显出什么过人之处,完全就是个患有多动症的淘气顽童,刁滑任性,整日舞棍弄棒,与群童打闹,在村中惹事生非。放在今天,就是一个天天让家长老师着急上火的问题儿童。身兼朱温的家长与老师的朱五经,不知是不是因为上火次数太多,或是别的原因,不数年后,便抛下妻子王氏和尚未成年的三子一女,一病身亡。 丈夫死后,朱家的家境越发困难,王氏只得带着孩子,前往砀山东面不到百里的萧县,投靠朱五经一个富有的旧日相识刘崇,为其帮工过活。王氏给刘家做饭、织布,朱温的大哥朱全昱(这个名字可能朱温发达后改的)给刘家种地,二哥朱存放牛,朱温放猪。 不过一个问题儿童,一般也成不了模范童工。朱家三兄弟中,只有大哥朱全昱是本分勤劳的农夫,放牛娃朱存和放猪娃朱温都性情粗暴,不爱劳动。尤其是朱温,顽劣不改,在新环境中,渐渐长成了一个身强力壮,却以狡狯好斗、游手好闲、人见人怕而闻名乡里的知名混混,人送外号“泼朱三”。 |
金吾之叹 五 刘崇虽然不是什么黄世仁之类的恶霸地主,但也不是开福利院的慈善家,当然不喜欢在家里养个光吃饭不干活的无赖,所以一旦看到朱温该工作时慵懒偷闲,或又在外边招惹事端时,就抡起棍子,给朱三品尝一顿棍子炒肉。只是每到这种时候,刘崇的母亲,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就往往站出来制止,还告诫刘崇说:“朱三可不是个平常人,将来肯定会大有出息,你要好好待他!”(要说这刘家老太太的眼光,也真不在三国许子将之下,她平时待这个“泼朱三”极好,据说常常亲自给他洗头梳发,视同亲孙。) 不过,这时并没几个人相信刘家老太太的眼光,我要是当时的刘崇,我也不信:大有出息?就那个泼朱三,也配? 不久后,朱三第一次显示了自己存在的价值。那时,随着大唐最后一个明主宣宗皇帝去世,时局越来越混乱。萧县出了一个名叫张占的土匪头,带着十几个土匪来刘崇庄上抢劫,谁料正当他们得手回归之时,撞上已经长成健壮勇武少年的朱温、朱存,让两兄弟打得落花流水。土匪们只好退赔全部脏物,向朱温叩头求饶,保证不敢再来冒犯,才得以仓惶逃去。 经此一事,朱家两兄弟在村民和刘崇眼中的形象骤然升高,俨然已成为混乱时局下,全村的保护伞。此后他们不用继续给刘家放牛放猪,而是操弄刀箭,发挥强项,入山林打野味,比以前自由舒心多了。如果日子就这么过下去,好象也满不错的,直到有一天的到来……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刚刚捕获了一批猎物的朱家两兄弟,前往宋州的集市贩卖。在唐朝,宋州是宣武镇所辖四州(汴、宋、亳、颍)中最大的州,总人口有八十九万多,放在同时代的欧洲,够得上一个中等国家的水平了(如在十一世纪以前,英国总人口一直不到一百万)。宋州的集市固然比不上长安的西市,但也是很热闹的,自然销售山货的好市场。卖完了捕到的猎物,手头赚到几个闲钱的朱家兄弟,乘着天色尚早,决定去城郊一座大寺游玩。 |
朱温老家的名特产:砀山梨。 在下十几年前头次尝到的时候,惊为极品。南北朝初年,很有商业头脑的刘宋北伐军主帅王玄谟,率军途经这一带时,命每家要上缴八百个大梨,极有可能就是砀山梨。 砀山梨现在市场上已经很容易买到,但似乎多为假冒,滋味一般。就像我们这里装运的本地香蕉,包装箱上印得都是“台湾香蕉王”。 |
金吾之叹 六 来到翠柏苍松掩影下的古刹,却发现今天有些异样的热闹。山门之前缓缓驶来两辆精致的香车,数十名衣着鲜亮的家丁、丫环在前后小心侍候着。素来没有敬上习惯的朱温并不在意,跃步欲进,几名家丁马上把他拦住:“哪来的野小子,想找打么?现在不准进去,须等我家刺史夫人和小姐先进香完毕,你们才能进去。” 朱温不悦,正有发作之欲时,却无意中听到一声少女胜似银铃的轻斥:“老爷不是让你们不要在外边欺人么?” 随着这一声宛若天籁的悦耳嗓音,老爹朱五经那本破旧的《诗经》上,曾经干巴巴的“窈窕淑女,君子好俅”,这时第一次物化成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肆无忌惮地闯入了少年朱温那尚未被美女滋润过的眼帘。 首先露出车帘的,是一只白嫩的小手,春葱般的葇荑纤指之上,可见一段羊脂般洁白的玉腕。可还没等朱温细细品味这双手的妙处,少女已经下了车,不见正面,只能从身后看见她身着锦绣粉袍的窈窕身段,和发髻之下几缕披肩的柔顺青丝。 正在朱温微感失落之际,却让他见到了终身难忘的销魂一刻:少女悄悄回过头,冲着他优雅的一笑,粉嫩的瓜子脸上,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清澈无瑕,胜过农夫山泉,精致的瑶鼻之下,嘴角露出浅浅的笑意,有点甜…… 难怪西方人将男女相爱,比喻成心灵被爱神丘比特的小箭射中,少年朱温感到自己的心脏似乎也中箭了,在那一瞬间仿佛停止了跳动,全身的感官似乎只剩下部分视觉还能正常工作。他望着那位富家小姐的方向,如痴如醉,全然没有没有注意到少女身旁一位中年贵妇的不悦神情。 少女进了寺,少女又出了寺,少女再次上了车,直到香车离去很久,朱温仍呆呆站着,并且不甘心地重重呼吸着周围的气息,希望能够再从中,捕捉到她留下的哪怕最后一丝淡淡芬芳…… |
金吾之叹 七 朱存发现三弟的傻样,不由讥笑道:“老三,发什么呆啊?你不会看上那个小姐了吧,那可是宋州刺史张蕤(读音:ruí“蕊”)张大人的千金啊?那门第,象你我这样的穷小子,就是爬上梯子再踮起脚,也够不着人家的地板,还是乘早死心了吧!” 不,不对,二哥,你忘记老父朱五经生前,曾讲过的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事了吗?光武发迹之前,也不过南阳一耕夫,少年时,他见到同乡少女阴丽华,一见衷情,从此爱慕难舍,后又到长安,看到执金吾出巡时豪华漂亮的排场,便发下誓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为达成心中的志愿,光武后来奋斗不已,果然娶到了阴丽华,更成就了一番千秋伟业! 燕雀岂知鸿鹄志,王侯将相有种乎?张家小姐,你等着我,终有一天,我要娶你为妻!你就是我的阴丽华…… 朱存吃惊地看着满嘴疯话的老三,只好苦笑着摇摇头:三弟这次病得不轻。 这是朱温这个五代头号情痴兼头号淫棍,一生情欲史的开端。很可能也是他从乡村流氓到天下枭雄,这一长篇励志史的起点。 目标是有了,但怎么去实现呢?找个媒婆去提亲?别说刘刺史那关,估计媒婆这关都过不去,毕竟人家也不想给自己的工作履历增加污点不是?以朱三现在这条件,如果去参加“非诚勿扰”,估计顶多到第二轮,台下的灯光就会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一样灭个精光。通过正常手段,娶到张家小姐的可能基本为零。 难度很高,高到几乎看不见一丝希望,如果是在下这类平庸常人的话早放弃了。但刘崇老母说得好,“朱三不是个平常人”,他从未被困难吓倒,现在没有,今后面对更多困难时也没有,仍旧满怀信心,时刻准备,等待着实现梦想的时机。 乾符二年,朱温二十三岁,王仙芝和黄巢在离他家乡不太远的滑州和曹州分别起义。两年后,朱温二十五岁,王、黄联军杀到了距离萧县不过百余里宋州,并且大败了官府的讨伐军主帅宋威。各种无法证实的小道消息,出现在了萧县的大街小巷与田野村庄,一个比一个更让人有“变天”的感觉,一些生活无着的平民,开始把参加“草军”看成一个有诱惑力的人生选项。 这其中无疑有朱温。当他听到西边宋州方向传来的各种消息时,多半比其他打算投奔“草军”的人更加心潮起伏。 因为他知道,在那里,有一个热闹的集市,有一所宁静的古寺,可能更有一个让他数年来一直魂牵梦萦的窈窕身影。 于是,朱温深藏着那个出人头地,娶张家小姐为妻的念头,说服了朱存,和自己的二哥一道离家出走。兄弟俩离开了萧县,奔往宋州,奔往黄巢的“草军”大营,奔向前方那不可预知的未来。 历史在这一刻被悄悄推动了,而推动它的最初原动力,也许就来自一个美丽少女,那无意间地回眸一笑…… (注:关于朱温认识元贞张皇后的过程,本文参考了曹书杰先生的著作:《后梁太祖朱温传》,可靠性不敢保证。据百度百科的说法,张皇后原名叫张惠,但在下查不到其原始出处,仅供参考。) |
朱温早年人生经历 |
@总老师麦加 2011-12-13 12:24:57 朱温早年人生经历 ----------------------------- 对不起大家,配图有错误,朱温排行老三,误写为老二。在下制图中竟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真是汗颜无地。 |
尚君长之死 一 这些天来,宋州城外越来越热闹,当然,来的不只是象朱家兄弟这样,揣着改变命运的理想,投奔“草军”的草民,还有赶来镇压草民,救援宋总司令的大唐正规军。 大唐的忠武节度使崔安潜,虽然和宋威共事的经历并不融洽,但在宋州告急之时,仍集合了手头忠武军全部精锐,共七千余人,由右威卫上将军张自勉率领,驰援宋州。 诚然,参加“草军”的人多是江湖草莽,但参加官军的人,也不见得就是守法良民。比如在张自勉带来的这七千忠武精锐中,就有一位校尉(校尉始置于秦,原为中高级军官,尤其象司隶校尉,地位更为重要。但后来这个职务象放弃金本位的纸币一样逐渐贬值,到唐代时只能算低级军官,按正常编制可指挥三百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营长)是王仙芝和黄巢的老同行,他便是未来的另一位知名人物:王建。 死后被谥为“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的前蜀国创建人王建,字光图,忠武镇许州(也就是当年曹操的大本营许昌,今天还叫许昌)舞阳县人。其父王庆原是乡里豪右,但后来遭遇变故而破产,所以王建虽然是“地主阶级”的出身,却是在 “无产阶级”的环境中长大的。因为没钱,王建自幼失学,终生斗大的字不识一筐,还比不上乡村穷教师的儿子朱温。不仅如此,青少年时代的王建,在偷鸡摸狗、不务正业方面的造诣,又大大超过砀山的朱三,在家乡,人送外号:“贼王八”。 如果说,在投军之前,宋州的“泼朱三”还只是具备了成为黑社会老大的潜质,那么许州的“贼王八”,早已是货真价实的黑社会老大了。他在许州和另一黑帮头目晋晖合作,建立了一个横行许州、蔡州的犯罪集团,以盗窃为集团的主营业务,如果条件合适,也不介意干点儿抢劫之类的其他业务,著名的小弟,有他的亲戚王宗裕、王宗寿等人。 后来,这个盗窃团伙很不幸地碰上了忠武镇的“严打”行动,团伙头目王建和晋晖都被抓捕,关进了许州的死囚牢。眼看掉脑袋在即,王建求救于狱中的牢头孟彥晖,发誓如能救他一命,日后必当厚报。孟彥晖也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便私自将王建与晋晖都给放了。 (注:没有证据证明孟彥晖是孟楷的族叔,故在下前文《数风流人物,还看盐贩》一节中,孟楷与林言的那一段对话,仅仅出自在下的想像。) |
@独孤慕雨 2011-12-15 08:57:20 燕雀岂知鸿鹄志,王侯将相有种乎?张家小姐,你等着我,终有一天,我要娶你为妻!你就是我的阴丽华…… 很难想象朱温一个扛锄头的农民会知道什么阴丽华!麦老师在这里处理的似乎稍嫌粗糙的,不过亦不影响本文的可读性! ----------------------------- 他的父亲朱诚好歹也是个知识分子啊,而且朱温似乎也没有真正扛过锄头种过地。 另外,在下也解释过了:这一段参考了《后梁太祖朱温传》,很有可能细节失真。关于金吾之叹可见于《北梦琐言》:“梁祖魏国夫人张氏,砀山富室女,父蕤,曾为宋州刺史。温时闻张有姿色,私心倾慕,有丽华之叹。”并非在下臆造。 |
@Lunter2009 2011-12-14 23:30:42 作者:总老师麦加 回复日期:2011-12-07 08:03:40 回复 @mz4413361 2011-12-06 11:16:45 楼主啊,你写的这么好,但是更新的这么慢,这样是不好地。古代是养贼不剿,拥兵自重。楼主可不要养文不更,拥文自醉呀。这么好的东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哈哈......楼主,顶你哦。...... ----------------------------- 谢谢提省,如今确实写出些毛病了,以后尽量注意吧。 |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