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第16页]

作者:总老师麦加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尚君长之死 二
    
    
    侥幸逃生的王建接受了教训,放弃盗窃这种不入流的小打小闹,改行当上了更有前途的盐贩子。有一段时间,在均州、房州一带的私盐市场上,“贼王八”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
    
    可惜,在大唐乾符年间,私盐行业遭遇的危机是全国性的,感到生意难做的王建,在武当山一个法名叫“处常”的和尚建议下,决定不贩盐了,回到许州,投身忠武军,结束了自己黑老大生涯(按说他在许州可是有案底的在逃囚犯,不知用什么办法销的案)。和他一起投军的,还有老搭档晋晖,以及王宗寿等小弟。
    
    由于王建“机略权勇,出于流辈”,再加上他与王仙芝、黄巢等老同行作战时,积极敢干,“从讨有功”,得到上一任忠武节度使杜审权的赏识,被“拨为列校”。此次,又跟随张自勉,救援宋州。
    
    于是,宋州城郊,战事再起。张自勉挥军破围,“贼王八”一马当先,王仙芝、黄巢联军列阵抵御,万箭齐发,王建所乘的战马中箭栽倒,但他跳起身再战,官军攻势不减,终于冲破了“草军”的阵列。这一仗,王仙芝和黄巢共损失两千余人,眼看官军的援军到达,攻下宋州的机会已经不大,两人解除了对宋州的包围,然而王仙芝向南,黄巢向北,继续各走各的道。
    
    据说在这次战斗结束后,王建把自个被射死的战马大卸八块,熬了一大锅马肉汤来慰劳跟着他的众小弟。当剖开马肚子的时候,发现有一条类似小蛇的奇怪动物,在战马的心脏附近蠕动(不知有没有哪位朋友懂兽医,马可不可能得这种寄生虫病?),让王建颇觉惊异,隐隐有天命在身之感。
    
    (注:王建以小校身份参与讨王仙芝,以及剖马见蛇的记载见《蜀梼杌》,后一条的可信度让人生疑,大家姑妄听之。)
    
尚君长之死 三
    
    
    宋州再战,官军虽然算不得大胜,但好歹也是这大半年来,长安的朝廷收到的第一条货真价实的捷报,可祝捷之余,在如何开展下一步行动方面,朝廷内部却吵翻了。
    
    宰相卢携认为,宋州解围后,张自勉的军队应该按照惯例,归“剿匪总司令”宋威指挥,以便统一事权。按世界战争史的一般经验来看,在一个战场只设一个总指挥,一般要好过权责不明的多人统率,卢相国的建议看来是有道理的。
    
    但卢相国的意见并未得到政事堂的一致赞同,反对者是他的对头,此时四个宰相中相对而言,为人最正直的郑畋。而曾多次弹劾宋威,并提议以崔安潜、张自勉来取代宋威、曾元裕的郑相国认为:张自勉已经得罪了宋威,如果让他归属宋威麾下,必定会被宋威谋害!(从后来宋威弹劾张自勉的事实来看,郑畋并没有低估宋总司令的人品,他确实记仇不记恩。)
    
    派系矛盾尖锐,两人各不相让,而第三号宰相王铎,见朝中还是田公公、卢携一派的势力更大,也见风转舵,附和卢携的意见。郑畋见连自己推荐入朝的王铎也站到了对立面,气得上表要求辞职,回浐川养病。
    
    可这种戏法人人会变,卢携、王铎也不示弱,同样上表请求免职。一时间,政事堂的四位同平章事,就有三个以撂挑子相威胁,中央政府面临着瘫痪的危险。
    
    没办法,僖宗皇帝只好暂停了他的心爱的马球,回来处理此事。毕竟在业余时间,他的岗位还是皇帝。李儇下诏:三个宰相的辞职申请统统不批准。然后和了一次稀泥:张自勉本人不用归并宋威麾下,但他的七千精兵要交给部将张贯,归宋威统一指挥,自己一个人回去许州就行了。
    
    就这样,张自勉打了胜仗,解了宋总司令的危,未闻奖励,却先被剥夺兵权。大唐朝廷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宋威的话:它确实赏罚不明。
    
    尚君长之死 四
    
    
    尽管大唐朝廷内部的黑幕重重,党同伐异,让郑畋之类比较正派的官员愤愤不平,几次想辞职不干,但后世钱中书先生说得好,当华屋高墙内的某些人想冲出去的时候,墙外还有更多的人正想冲进来呢。
    
    王仙芝,就是这些想冲进墙内的众多志愿者中,比较突出的一个。虽然上次在蕲州接受招安的活动,被黄巢破坏而遭到失败,但王大头领转行当国家公务员的念头,一刻也没有放松过。
    
    在与黄巢第一次分兵之后,王仙芝曾多次致信宋威,希望朝廷能再降旨招安,给他安排一份吃皇粮的工作。但王大头领显然拜错了码头,因为我们聪明的宋总司令,根据当前政局与战局的精确考量,已经明确一个信念:王仙芝只有活着并且继续当反贼,才能实现宋总司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一个变成了国家公务员的王仙芝,对宋总司令有害无益的。
    
    于是,王仙芝寄出的这些请降书信,全部都被宋威扣下,就像掉进流沙河的石子,连个泡也不见冒便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次宋州之役,王仙芝肯与黄巢合作收拾宋威,也不排除正是要报一报对这位“无德邮递员”的私怨。
    
    不过,王仙芝象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地盼望招安,终于还是盼来了一位“亲人”。宋州之役后四个月,王仙芝绕过宋威,与正在邓州的大唐招讨副使兼都监军(大致可译为“剿匪副总司令兼总政委”)杨复光杨公公接上了话,通过今天已经搞不清楚的的渠道,定下了再次招安的合作意向。
    
    对这一成果,王仙芝高度重视,为了表示自己投降的诚意,他决定派出以二把手尚君长为首的高级代表团,前去面见杨复光,商议受降封官的具体事仪。
    
    尚君长之死 五
    
    
    说起这位杨复光,也是一个大有来头的人物。他出身的杨氏家族,在大唐的权宦世家中属于百年老字号,论根基深厚,远非如今最得势的田公公可比:
    
    杨复光的名义曾祖父杨志廉,官至枢密使兼左神策军中尉,曾参与拥立唐顺宗为帝,为定策国老;杨复光的名义祖父杨钦义,官至左神策军中尉,是牛李党争中李党的政治盟友,有可能是名臣李德裕得以入朝辅政的幕后推手;杨复光的义父杨玄价,虽没有前两代这么辉煌的业绩,也官至神策军中尉,进入宦官最高阶层的“四贵”行列;他的堂兄杨复恭,前两年也曾干到左神策军中尉,但在宦官集团的内部斗争中,杨复恭不敌田令孜,又被挤下了中尉宝座,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杨氏家族数代的经营也非田公公轻易能够铲除,因此杨氏兄弟的位置仍然不低,虽处弱势,但也是宦官集团中能与田令孜对抗的一大派系。
    
    (注:杨复恭与杨复光只通过上一代的收养关系建立起来的虚拟亲戚,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杨复恭本姓林,籍贯不详,杨复光本姓乔,福建人。)
    
    一般说来,在体制内既得利益较多的人,总希望维持体制稳定,而既得利益较少的人,总有改变现状的渴望。作为著名宦官家族杨氏第五代传人中的佼佼者,杨复恭和杨复光兄弟对暴发户田令孜的当政都是非常不满的,但在与“田阿父”的正面对抗失利之后,杨氏兄弟只得“曲线救国”,从其它方面想办法。比如说,做出一件引人注目的实际业绩,就可以大提升影响力,重振杨氏家族的声威。
    
    撇开日渐昏馈的宋威,招降王仙芝,结束旷日持久的“剿匪”战争,这是多么重大的功勋啊!如能成功,显然会大大加强杨复光以及杨氏家族在北衙的发言权。再加上杨复光的为人,比较重节义,敢担当,属于唐代宦官中少数公忠体国的有识之士,对于这一既利国也利己之事,自然当仁不让。
    
    但另一面,这样的事如果让杨复光办成,肯定也会相应降低田令孜、卢携、宋威一派的地位,因此在成功之前,一定得保密,田公公等人如若提前得知,要搅黄这件事,有得是办法和手段!
    
    
    
    尚君长之死 六
    
    
    人算不如天算,尽管杨复光处处设防,这条绝密的情报,不知通过何种渠道,还是让宋威给知道了。这位在战场上已经越来越没用的总司令,此时反应却格外灵敏,他当机立断,派兵在中途设伏以待,将乔装改扮赶往邓州的尚君长一行人全部抓获,然后厚颜无耻地向朝廷上报:他在颍州打了大胜仗,生擒“草军”的副首领尚君长!
    
    发生这样的变故,杨复光当然不能不说话,他立即上奏,说明尚君长等人来商议投降的,并不是被宋威在战场上擒获的!可他原先为了安全而进行的保密工作,现在起到了反作用:皇帝李儇与朝中大臣都不知道他招降王仙芝事,墪是墪非一时竟辩不清楚。
    
    于是,李儇下诏,命侍御史(相当于中央检察院的检察官,从六品下)归仁绍负责调查这件事的真相。
    
    从刑侦角度来看,这件事似乎算不上什么疑案,要弄清真相并不困难:尚君长等十几个大活人都在宋威关押之下,假如他们确实是战场被擒,那时候又没有电话手机,他们自然不可能与相隔数百里外的杨复光串证;杨复光那里保存的与王仙芝往来密信又可作为物证;而颍州唐军有没有打胜仗更不难查清。
    
    但就这样一个低难度的案件,还是给我们的归检察官带来了不小的难题,难点不在于弄清事实真相,而在于如何摆平真相背后的利益博弈。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一点儿,就让在下来替归大人分析一下,在三个对局层面,“投降说”VS“擒获说”背后的力量对比吧。
    
    第一局,中原前线:“投降说”VS“擒获说”=杨复光VS宋威。虽然杨复光的位置也很高,但宋威毕竟是主帅,地位更高。杨复光有后台,宋威也有后台,而且更硬。因此,第一回合,“擒获说”1:0胜出。
    
    第二局,中央政事堂:谁都知道,当今头号宰相卢携是宋威的靠山,如果调查结果,让尚君长等人竟然不是被擒的,那肯定会得罪卢相国。而让尚君长“战败被擒”,则没什么事(没有证据表明郑畋与杨氏兄弟是一党,即使讨厌宋威的郑畋站在杨复光一边,那也一样,因为朝中郑相国的权势一直被卢相国压着一头)。因此,在第二回合,“擒获说”2:0再次胜出。
    
    第三局,大内北衙:杨复恭VS田令孜,这都不用说了,杨公公早就是田公公的手下败将,总裁判李儇也一直是偏向田公公的。至此,三个回合下来,“擒获说”3:0,获得压倒性的胜利!
    
    这样一算,对于尚君长,只能让他“战败被擒”,绝不能让他“投降”!
    
    @谁敢揍渊渊 2011-12-22  18:30:06
        怎么同样的内容发这么多遍?
    -----------------------------
    没有啊,虽是同一小标题,可后面带序号,内容也不一样啊。
    @Lunter2009 2011-12-23 12:40:40
        这个卢携在对待草军的策略方面上一错再错,也是李唐大厦倒塌更快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
    是可以这么说,所以等后来黄巢打下潼关的时候,田令孜才能把责任一骨脑地全推给卢携,逼得卢相国畏罪自杀。
    尚君长之死 七
    
    
    但话又说过来,政治这种游戏,常常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固然是田公公占上风,谁知将来会不会又变成杨公公得势呢(后来杨复恭果然咸鱼翻生了)?到时候如果杨公公记仇,只要略施眼色,就能让一个六品小官死无葬身之地!
    
    两难啊,这不是在逼一个好干部犯错误嘛!
    
    于是,经过一番调查核实,聪明的归大人来了一回“难得糊涂”,对于杨复光和宋威的两种说法,都用“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给糊弄过去,调查等于没调查。尽管尚君长等人如何下榻大唐牢房的具体途径不明,但他们还是必须享受“战败被擒”的待遇,用日式汉语说,就是“死啦死啦的”,反正造反的人该砍头,是遵照《大唐律》执行的,也不能算太冤。
    
    如此一来,归仁绍既充分满足了田公公、卢相国、宋总司令一派的实际需要,也没有过份得罪杨公公兄弟,钢丝走得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归大人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唐官僚,那高超的政客智慧。
    
    只是,大唐的中央政府,在玩童皇帝、弄权公公,以及这样一群聪明政客的领导之下,要作出一个真正利国利民的决定,难度该有多大啊!
    
    随着尚君长等人的人头,落地狗脊岭(长安市郊),王仙芝改行吃官家饭的美好愿望彻底破灭。在求招安的过程中,他不但一无所获,还失掉了两个最能干的部下:黄巢和尚君长。这可能是曾为生意人的王仙芝,平生最大的一笔亏本生意吧。
    
    感到被朝廷愚弄的王仙芝怒不可遏,决计报复。要进攻洛阳、长安,王仙芝一时还没有那样的实力,他决定南下,连克安州、随州,击败忠武、宣武两镇的特遣兵团,接替张自勉指挥忠武军的唐将张贯战败之后,从申、蔡两州之间的小道逃回。王仙芝接着又下复州、郢州,兵锋所向,直指荆南节度使驻地江陵府。
    
    @山路原无雨 2011-12-24  14:43:31
        写的不错,很精彩。但是看的那个累呀,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就这居然还有漏掉的。金吾之叹四,尚君长之死二,竟然没有?楼主在玩大家么?这可不好。
    -----------------------------
    见大家如此说,在下也看了一遍脱水版,果然重复错乱的一榻糊涂,真是难为朋友们了。
    
    不过,在下并没有重发过,比如那个“招甚鸟安 六”,虽然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七次,但发贴时间只有一个:2011-12-04 21:42:15。出现这种怪事,可能是天涯的脱水程序有误吧,待在下问问版主看。
    @Lunter2009 2011-12-23  17:00:02
        请问: 三国时代, 谋臣如雨; 五胡十六国时期, 也有张宾,崔浩这类高手.等级差一点的,也有谢晦,王买德等等,但是到了残唐五代十国这一段,怎么高明的谋士就明显少了很多呢?
    -----------------------------
    主要是五代本身的知名度就低,如朱梁的敬翔、淮南的严可求、湖南的高郁、荆南的梁震等,水平还是不错的。
    帝国反击 一
    
    
    此时的荆南节度使,名唤杨知温,他有一位老弟,就是那位因报导了蝗虫的“先进事迹”而名垂青史的长安市长杨知至。同弟弟杨市长一样,杨知温也是玩弄笔杆子的高手,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很糟糕。
    
    时值隆冬枯水季节,汉水又窄又浅,“草军”南下的动向已经很明显。杨知温的手下提醒他:王仙芝的人离江陵已经不远了,不能掉以轻心。但把乱世当成治世的杨大人仍然认为,这种论调充满失败主义情绪,属于妖言惑众,便丝毫不做戒备。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正月初一,江陵天降大雪,节度使杨知温正在与属下官员们欢庆新年之际,王仙芝的人马突然出现在城下,江陵外城因为没有准备,立即被“草军”攻陷,荆南军的将领们急忙退守内城,拼死抵挡。
    
    如此危急时刻,杨大人依然官架子十足,一直拖到黄昏,他才头戴乌纱帽,身披名贵黑裘皮袍,出现在了城墙上,仍是领导下乡视察基层的派头。此时,两军正在交战,不时有流箭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抛物线。
    
    老大,飞箭可不长眼睛啊!虽然说这年头死个把节度使,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你如果现在被一箭射死,会影响士气,说不定我们都要被牵连一起完蛋。于是众将连忙劝他:大人,咱还是换上铠甲如何?谁知杨大人没见过打仗,看到杀声震天的场面,竟象贵州的毛驴一样英勇,一点儿不害怕,反而情绪亢奋,吩咐笔墨侍候,当即赋诗一首,展示给左右,然后洋洋得意地接受手下幕僚们的肉麻吹捧,完全不知什么才叫当务之急。
    
    不过杨大人在秀文采之余,还是做了一件正经事:命一名使节潜出城,向北方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求救,王仙芝得到消息后,抽出一部份兵力北上荆门,阻止唐军可能到来的援兵,削弱了攻城力量。再加上打下繁华的江陵外城之后,王仙芝部众们对乘机抢一把的兴趣,大大超过了捉拿内城那个书呆子。结果,江陵的内城竟然一直没被攻破。
    
    得到急报,李福没有含糊,立即集合手头所有军队,南下救援。
    
    帝国反击 二
    
    
    李福和“草军”的交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一直是吃亏多,占便宜少,但这一次的情况有所不同:大唐朝廷为了应对中原“剿匪”的不利局面,刚刚从防备吐蕃人的边防要地凤翔镇,调来了一支大唐帝国境内,最精锐的王牌雇佣军。好钢,就将用到刀刃上了!
    
    荆门,两军遭遇。王仙芝的部下们发现:从以往很好欺负的山南东道军阵营里,突然蹿出了一群黑衣黑甲的骠悍骑兵。他们人数不多,不过五百余骑,但却像一阵疯狂的黑色龙卷风,以极快的速度和几乎无坚不摧的强度,刹时便横穿“草军”军阵,将其杀得七零八落。少数几个曾参加庞勋暴动的“草军”老兵,终于凭借昔日的可怕记忆,认出了这群恐怖骑兵的来历,惊呼起来:“鸦儿军!沙陀人!”
    
    他们的记忆没有错,这正是由凤翔将领李昌言率领的沙陀骑兵,不过,在当时威名赫赫的沙陀军中,只能算是一小支偏师,真正的劲旅尚未出场,关于他们的故事,不久将会提到。尽管如此,受到攻击的“草军”仍然招架不住,立即大溃!
    
    这只是一次小小的预演,直到黄巢最后失败,他们还将与这支凶悍的军队多次对抗,战绩几乎次次如此。
    
    再说王仙芝得知荆门阻击战失利,寻思好汉不吃眼前亏,便放弃对江陵内城的围攻,解围而走。为了出一出心头那口尚未完全发泄的恶气,王仙芝在走的时候还顺手给外城放了一把大火,将这座著名古城烧得面目全非。
    
    (据《资治通鉴》记载,这次大火和之前“草军”的劫掠,让号称有三十万户的华中大都会江陵府,人口减少了百分之三四十。但江陵如真有这么多民户,按每户五人的平均值计算,就是一百五十万人,它都超过长安、洛阳两大帝都了!且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江陵府包括所辖七县,在唐极盛时的天宝年间,也只有“户三万三百九十二,口十四万八千一百四十九”,《旧唐书》的数字也与此基本相同,不过是《资治通鉴》这条记载数字的十分之一。天宝以后,唐朝进入大乱三六九,小乱天天有的漫长衰退期,人口怎么可能出现这种爆炸式增长?所以,我们对古史中提供的很多数字,应该加上自己的分析,是不可盲目轻信的。)
    
    我还会回来的!王仙芝可能是这样想的,反正他与官军之间,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玩了两年多了,这次小挫和以往也看不出有太大的不同。王仙芝不知道的是,他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因为他的对手变了。
    
    
    帝国反击 三
    
    
    正月六日,东撤的王仙芝在申州(今河南信阳)城东,遭遇到了剿匪副总司令(招讨副使)曾元裕指挥的大军。
    
    尽管当初宋总司令曾对我们的曾副司令谆谆教诲,阐述了“剿匪”如果太卖力,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性,但前不久宋总司令对杨副司令兼政委的拆台之举,却已把他心中那点小九九暴露得淋漓尽致。想想宋威那言犹在耳的忽悠,再联系一下他劫持尚君长,谎报战功的实际作为,曾元裕可能已在心头狠狠唾了一口:靠!你不就是想一直把着招讨使的位子,始终趴在我们头上么?
    
    有理想有追求的曾副司令决定:不再跟着宋总司令的指挥棒傻转,要乘宋威不作为的时候,干出点儿实绩,去掉自己头衔前面那个碍眼的“副”字。
    
    就这样,失掉了得力副手,又刚刚打了败仗,而且掉以轻心的王仙芝,碰上了战意旺盛,精心设谋的曾元裕。一场大战下来,“草军”大败,阵亡达一万余人,被俘虏或招降之后,又遣散的部众也达一万人,王仙芝元气大伤,只得向东南方向逃蹿。
    
    曾元裕的这次胜仗,使得朝廷终于摘掉了宋威招讨使的帽子。前面说过,宋威的后台是田公公和卢相国,表面上看起来几乎是固若金汤。但如分析一下不难看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只是一时之间的利益交集罢了,并不是牢密结合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自沂州之战后,宋总司令长期的拙劣表现,既使大唐政府损失惨重,也让田令孜和卢携都脸上无光,前边之所以肯一直支持他,只是为了不让郑畋或者杨复恭的人上台罢了,并不是缺了你一个宋威,咱们就不开饭了。
    
    这下好了,曾元裕打胜仗了!要知道,在当初郑畋的弹劾对象中,也是包括了曾元裕的。于是,在长安各派系又一番明争暗斗之后,朝廷下诏:鉴于宋威久病不愈,国家体恤老臣,就不用他继续留在诸道行营招讨使的位子上呕心沥血了,还是会回青州好好养病,招讨使的职务由原招讨副使曾元裕接替,而张自勉则升任招讨副使(郑畋一派总算不是一无所获)。
    
    被降职之后的宋威心灰意冷,病情加重,几个月后便在青州呜呼哀哉。对于这个人,可以这么说吧:他曾经是一员良将……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2-11-05 01:21:5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