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第19页]

作者:总老师麦加
首页 上一页[18] 本页[19] 下一页[20]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unter2009 2012-02-02  11:00:12
    这种事李克用都带头干,这也是他后来难以严肃军纪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
    五代军队大多军纪不佳,而沙陀军的军纪之差,更是有口皆碑,毕竟这是一个武夫天下第一的时代,要一个强势群体自我约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

    而且这还是一个把下勊上当成惯例的时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话,放在秦始皇时代也许行得通,放在唐末五代纯粹就是一句狗屁,端着刀时刻准备着换老大的军士们大有人在,因此各镇节帅以至君主也不太敢加以约束,甚至他们必须迎合,或者乐于迎合这种作风,才能尽量活得久一点儿。李克用就属于乐于迎合的类型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既然追求长效益者反而会很快失败,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就变成了最合理的选择,能够在唐末五代这种超级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活出一片天地的霸者,肯定是最适合这个环境的物种。

    有不少观点认为五代缺少英雄,是“群驴时代”(柏杨语),在下认为这种看法失之片面,就像比较鲨鱼与狮子谁更厉害一样,没有考虑到它们活的地方完全不同。

    在下曾假想过,如果让三国群雄们生于五代会怎么样,如曹操,多半会在吕布袭占兖州后,被兴高采烈的部下们杀死(运气好点可以选择自杀),然后被砍下人头,去向新州牧报功;而刘备,考虑到他丧失根基,落荒而逃的次数,如果是生在五代,纵有十条命都不够部下砍的。
    @徐兆玮 2012-02-03  15:00:50
    作者:总老师麦加  回复日期:2012-02-03  12:50:15  
    五代军队大多军纪不佳,而沙陀军的军纪之差,更是有口皆碑,毕竟这是一个武夫天下第一的时代,要一个强势群体自我约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
    而且这还是一个把下勊上当成惯例的时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话,放在秦始皇时代也许行得通,放在唐末五代纯粹就是一句狗屁,端着刀时刻准备着换老大的军士们大有人在,因此各镇节帅以至君主...........
    -----------------------------
    徐兄说得有理,所以在下举的例子才是兖州兵变之后的曹操,而非赤壁大败后的曹操。
    让子弹飞 五


    段文楚命丧斗鸡台后不久,长安的朝廷接到了大同镇全体官兵的联名请愿书:请求任命李克用为新的大同防御使。

    按说在晚唐,兵变可谓多如牛毛,每年都要发生好几起,正常得都不具备新闻价值,所以这几年发生多数兵变,在下拙文中都没有提到。一般来说,大唐中央政府对此类事件的处理原则,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特别是对于实力雄厚的兵变者,朝廷大多都会采取绥靖政策,承认既成事实(如前文中提到的卢龙李茂勋)。

    正是有了这些先例“良好的”示范效应,李克用、李尽忠等人才心安理得的发动兵变。而得知大同方面消息后的振武节度使,即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大概觉得朝廷承认儿子当防御使是迟早的事,为了既得里子又得面子,也乘机向朝廷卖了一个不值钱的高姿态:“请求朝廷尽快任命新的大同防御使,如果李克用不听朝廷的话,臣将率本部兵马加以讨伐,绝不会为了爱一个儿子,而辜负国家的大恩!”

    谁知,一向对藩镇都比较温顺的大唐朝廷,这次却当了一回倔毛驴,竟然没有“尊重大同人民的选择”!大唐中央政府经过一番斟酌考量后,决定不批准请愿书,不承认李克用为大同留后。

    不久,朝廷的人事命令下来了:任命曾担任过大同节帅,作过李氏父子老首长的卢简方再次出任大同防御使。同时又派前防御使支谟的弟弟司农卿支祥前往振武、大同,告诫李氏父子:只要对卢长官保持过去的礼节,那么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朝廷一定会给李克用安排一个让他满意的新职。

    这下子,轮到李国昌为自己的表态后悔了:儿子眼看已经到手的防御使之位都没了,还谈什么“满意的新职”?朝廷那帮子大员们也真是,人家不过客套两句,竟然就当真了,这都什么智商啊?

    其实,朝廷的想法也是不难理解的。毕竟李氏父子,与其他藩镇那些兵变上台的骄兵悍将,如卢龙李茂勋之流不太一样:兵变前的李茂勋,如果去掉了卢龙将领的职务,那就是纯粹的光杆司令一个,即使当上了卢龙节度使,也只是有权位无根基,倘若某一天某个部下想取其而代之,他的失败可能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李茂勋当政时间太短,没有等到这一天,但他的儿子等到了);而李氏父子则不同,他们即使没有官方职务,仍然是沙陀部族的天然领袖。

    如果你知道几百年前十六国时代的故事,就应该了解这种身份是多么的让人不放心。当时称号建国的大半枭雄,都是凭借着部族首领的身份起家的。谁能预测:李国昌父子不会变成新的刘渊、拓跋珪?
    @赤炭火龙驹 2012-02-03  22:54:07
    @冬初阳 2012-01-25 17:08:19
    @徐兆玮 2012-01-23 20:57:43
    @Lunter2009 2012-01-23 20:04:08
    军国政治如果在中国有可能的话,也只是在春秋时期实行六卿制度并且频频称霸中原的晋国能看到有那么一点点的可能性. 胡化那么深的隋唐都没出现军国政治, 在五代十国就更不可能实现了. 不要小看儒文化,它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
    -----------------------------
    平均来看,五代各国的国力虽然不怎么样,而军力却普遍强悍,如果没有内部牵制,硬碰硬的较量,在兵力相当,甚至兵力稍逊的情况下,都能完胜鼎盛时期的辽军(如幽州之战、阳城白团卫之战等)。但这种强悍是以中原大地烽烟不断、尸横遍野、民不聊生的惨重代价来实现的,值得吗?

    更何况由于军阀间的勾心斗角、互争雄长,所谓没有内部牵制这一条也根本不成立,所以辽国唯一一次入主中原(虽然时间极短)就发生在五代。
    @ymfoever 2012-02-04  16:22:49
    能不能请麦老师帮忙释疑一下唐末五代最常见的几种地方割据官位——节度使,防御使,观察使,团练使,刺史的区别?有不少都是X州节度使,是不是实际的控制力和一个刺史差不多?
    -----------------------------
    简单来说吧,这几个职务可以分成两大类:观察使、刺史为文职,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为武职。

    唐代的刺史可以近似翻译为市长(在汉末、魏晋之时则翻译为省长更合适),级别从三品至正四品下;观察使最初相当于省纪委书记或省监察厅厅长,后来渐渐接近于省长(其实刺史在西汉初年出现的时候,也是监察官),品级一般为从三品至正五品,级别与刺史相近甚至稍低,但实权要高于刺史。

    在理论上,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与唐初的“某某道行军大总管”一样,均是临时性兼职,故而不设品级,也不会独设,类似魏晋南北朝时的“都督X州诸军事”。如后来朱温降唐后被授予宣武节度使,其实全职应是:宣武观察使兼节度使。一般来说,比较重要的藩镇观察使兼节度使,次之兼防御使,最不济的兼团练使。

    但在实践中,节度使等武职早己长期固定,很多都任职终生,在一些藩镇甚至是世袭职务。它的设置是历史上理论与实际脱离的典型事例。

    在古人行文中,对官职、人名、地名等的称谓并不十分严谨,常常会用到一些非正规的代称。例如:因宣武镇总部设在汴州,那么宣武节度使也可以叫作“汴州节度使”(比如白居易的诗作《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并不代表它的辖区只有一个汴州。
    @zhuxinming1990 2012-02-05 11:27:11
    @总老师麦加 2012-02-04 09:03:36
    @赤炭火龙驹 2012-02-03  22:54:07
    @冬初阳 2012-01-25 17:08:19
    @徐兆玮 2012-01-23 20:57:43
    @Lunter2009 2012-01-23 20:04:08......
    我想问一下麦老师:记得以前您以前说过,您认为春秋不是一个纯粹的乱世,是不是因为春秋时君臣关系比较固定?   
    -----------------------------
    按个人的看法,乱世的定义应该是混乱的,社会剧烈动荡,缺乏稳定性的时代。
    而春秋、战国的主要诸侯国,其寿命大多长得吓人:
    秦国,从非子到胡亥,易39主,立国超过六百年;
    晋国,从唐叔虞至晋静公,易40主,立国也超过六百年;
    姜齐,从太公至康公,易32主,立国也超过六百年;
    田齐,从田和至齐王建,易8主,立国183年;
    楚国,从熊骚至昌平君,易46主,立国超过八百年;
    赵国,从赵烈侯至代王嘉,易11主,立国181年;
    魏国,从魏文侯至魏王假,易8主,立国178年;
    韩国,从韩景侯至韩王安,易10主,立国173年;
    ……
    总的来看,春秋时的主要诸侯国的寿命都长得如同千年王八,战国时建国的诸侯国寿命短一点(这是从周天子承认其为诸侯算起,实际上赵、魏、韩、田齐的真正立国时间,都比上表要长得多),但即使是最短的韩国,其长度也后来三大乱世(三国、十六国、五代十国)中任意一段的总长,如果不是它们的政权内部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怎么可能做得到?

    因此,按在下个人观点,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稳定时期,不属于乱世。
    让子弹飞 六

    虽然自朱邪执宜东归以来,沙陀人在大唐享受到的待遇,远远高于给吐蕃人打工的时代,甚至还得到了列入皇家家谱的荣誉,但这些表面的东西,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亲密无间。根本原因,只是长安的新老板比逻些(今西藏拉萨,时为吐蕃的首都)的旧老板财大气粗,并且管理员工的CEO经验更丰富而已。事实上,论对沙陀人的信任,唐朝的皇帝从来就没有超过吐蕃的赞普,同样不能容忍他们脱离控制。

    另外,这年头兵变虽然很多,但大多不会把事做绝(如卢龙镇被赶跑的前几任节度使张直方、张公素等,都在长安养老),像李克用这样,得手后残忍杀害老长官的,暂时还无先例。

    段文楚那种骇人听闻的惨死,让朝廷和各藩镇节帅知道后,谁能不感到脖子后面那一股冷森森的寒气?如果对这样的行为完全听之任之,让它形成风气,谁知道下一个受害者是不是自己?

    正好,李国昌言不由衷的表态,又给了年纪尚轻,政治经验不足的僖宗皇帝一个误解,以为可以通过和平手段化解这个潜在危险。这种种考量,从皇帝赐给卢简方的诏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李国昌久怀忠赤,显著功劳,朝廷亦三授土疆,两移旄节,其为宠遇,实寡比伦。昨者征发兵师,又令克让将领,惟嘉节义,同绝嫌疑。近知大同军不安,杀害段文楚,推国昌小男克用主领兵权。事虽出于一时,心岂忘于长久?段文楚若实刻剥,自结怨嫌,但可申论,必行朝典。遽至伤残性命,刳剔肌肤,惨毒凭凌,殊可惊骇!况忠烈之后,节义之门,致兹横亡,尤悚观听。若克用暂勿主兵务,束手待朝廷除人,则事出权宜,不足猜虑。若便图军柄,欲奄有大同,则患系久长,故难依允。料国昌输忠效节,必当已有指挥。知卿两任云中,恩及国昌父子,敬惮怀感,不同常人。宜悚与书题,深陈祸福,殷勤晓谕,劈析指宜。切令大节无亏,勿使前功并弃。”

    如此一来,李氏父子,与李唐朝廷,彼此都不了解对方的底牌,这笔交易注定只能失败了。

    人情、面子,只不过是官场的润滑油,润滑油很重要,没有它,机器运转会很困难,但谁见过仅靠润滑油,就能让引擎发动的?对李克用来说,他不可能只为了给以前看着自己长大的卢首长一个面子,就放弃到手的大同,那样才真叫作“前功并弃”。

    于是,朝廷的这道人事命令,就像大多数联合国决议一样,让被执行方扔进了掷纸篓。进入大同境内的卢简方发现,自己“两任云中,恩及国昌父子”的交情如今完全派不上用场,连云州城都进不了,更别提上任了。想想段文楚的遭遇,他也不敢强闯,只得又退回原地待命。
    @Lunter2009 2012-2-4 12:32:00
    麦老师对我的一句话能给予这么详细的答复,我非常感谢!
    个人觉得阿保机和耶律德光的武功比之后世的阿骨打和铁木真还是要差一些的吧.
    -----------------------------
    那是肯定的,不过阿保机与德光武功不及阿骨打,更远不及铁木真的原因,也有一部份是他们遇上的敌人要比阿骨打和铁木真遇上的难对付一些。过份强调这一点或完全忽略这一点,都是不太妥当的。
    让子弹飞 七

    朝廷见李克用抗命,又想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新办法:将大同镇节帅的级别由防御使提升为节度使,调振武节度使李国昌为大同节度使,调未能上任的卢简方为振武节度使。你不让卢长官进云州也罢了,总不可能连你老爸来云州你都挡驾吧?

    内心希望朝廷服软,让他们父子两人能够各据一镇的李国昌接到诏书后大怒:这个朝廷,给根棒锤就当针,也太弱智了吧!再私下一盘算:如今朝廷调得动的军队大半受制于中原的“草贼”,就算我不接令,中央又能如何?

    既然面子与实利已不可兼得,那就舍面子而取实利也!激愤之下,一不做二不休的李国昌干脆杀掉朝廷派到振武的监军宦官,撕毁诏书,派人通知儿子李克用:我们造反啦!

    李国昌显然太冲动了,做事欠考虑。与朝廷摊牌,这意味着将很有可能,和目前潜在实力仍超过沙陀人百倍大唐帝国政府对抗,他们需要的只是防御使的委任状,并不是朝廷的讨伐军。即使对于骁勇善战,而且已经杀官夺城的李克用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好消息,而对李国昌在远方的几个儿子而言,则更意味着灭顶之灾的来临。

    综合各种史书的记载,李国昌的儿子应不少于九个,可知的有:李克恭、李克俭、李克用、李克让、李克修(存疑,另一说为克用堂弟)、李克宁、李克章、李克勤、李克柔等。在李国昌毁诏杀使的时候,至少有两个儿子,即克用的哥哥克俭与弟弟克让正在长安任职,其实也相当于人质。他们的住宅,位于长安城的繁华地段,东市旁边的亲仁坊,这还是当年朱邪执宜归唐时,宪宗皇帝亲赐的宅第。

    当振武李国昌谋反的消息传回长安,天子立即命巡使带兵夜围亲仁坊,抓捕李国昌的儿子。一番恶斗,李克俭被杀,当时正担任金吾将军的李克让虽不及三哥克用,但也十分骁勇,率十余骑死斗,竟乘乱冲出了长安城(大唐中央神策军的战斗力真够渣的,关上城门抓十几个人,如同瓮中捉鳖,都有本事让“鳖”跑了),夜投南山佛寺。不料却被寺中的和尚认出了他们的逃犯身份,这群出家人修身不修心,贪图赏金,便乘李克让疲累熟睡之机,将其杀死。(关于李克让被杀的具体经过,各种史料记载彼此矛盾,本说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中的推测。)

    两个月前,李国昌在上呈给朝廷的表文中说:自己不会爱惜儿子。这一条,他做到了。

    当然,李国昌承诺的另一半:不会辜负大唐的恩情,现在看来是不容易兑现了。他和儿子李克用已积极整顿军马,四面出击:

    @才到中天万国明 2012-02-07  17:18:23
    @总老师麦加 2012-02-06  08:44:15
    @zhuxinming1990 2012-02-05 11:27:11
    @总老师麦加 2012-02-04 09:03:36
    @赤炭火龙驹 2012-02-03  22:54:07
    @冬初阳 2012-01-25 17:08:19

    春秋战国还是封建体制下,自然国家稳定度高,但是这可不能说春秋战国不是乱世啊: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麦加兄你只看到几个大国稳定寿命长,没看到他们灭了多少小国,打了多少仗了。
    -----------------------------
    以春秋时代的时间如此之长(293年或367年,即使按短的说法,也超过了两汉、唐、明、清等著名的大朝代),国家又如此之多,才“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合起来看,好象不少,稀释一下,真不算多。何况那个时代被灭亡的国家,大多都极小,只相当于后来的一个县城,事迹在史书上,多数只有它被谁谁给灭了一条,稍微重要一点,有较说细记载的诸侯国,是很难灭亡的,它们存在的时间已经够说明问题了。

    而且即使是那些较重要的国家,平均来看它们的控制区顶多唐中期的藩镇相当(多数不及,但秦、楚等面积大国可以超过),我将它们等同来对比不算过份吧?

    据张国纲先生所著的《唐代藩镇研究》统计,从安史之乱结束后,到黄巢起义之前,即被认为是相对安定的唐中期的112年间,藩镇动乱就发生了一百七十余起,“变易主帅,有同儿戏”。这个密度比春秋如何?但没人认为这段时期属于乱世。
首页 上一页[18] 本页[19] 下一页[20]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2-11-05 01:22:05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