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第22页] |
作者:总老师麦加 |
首页 上一页[21] 本页[22] 下一页[23]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徐兆玮 2012-03-07 09:29:35 何不插播一下钱鏐吓退黄巢的传说。 ----------------------------- 会插的,但据各种史料综合来推理,那件事应该发生在黄巢北上,第二次进攻杭州之时,不在南下第一次杭州之日。 本文关于黄巢起义的内容,相当部份的依据来自《黄巢起义考》,故与《资治通鉴》和《新、旧唐书》的记载都有差异。 |
拙作《气吞万里-南朝第一帝刘裕大传》终于出版了,支持在下的朋友们请捧了场吧。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228878.shtml |
@徐兆玮 2012-03-08 17:17:20 上次陕北定边军的问题,不知出自何处,尚望楼主赐教。 ----------------------------- 回复徐兄,这确实是一个疑点,我只能作如下猜测:因《旧五代史》是宋人所编,中间又经历了不知多少次传抄,现在的版本是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摘抄出来的,因而这个地名可能是被传抄人用后来的地名给替换了。联系李国昌讨党项一事,这个定边只有解释为陕西定边才说得通。 其实这种事在古史中并不罕见,例如大部份史书中,都称王仙芝起事于长垣县,而在事实上,他起事的时候,唐朝根本就没有长垣县这个建制。 |
黄巢长征 五 越过仙霞岭之后,黄巢终于找到了战无不胜的感觉,率“草军”横扫兵微将寡的八闽之地,于十二月攻克福州,赶跑了唐朝的福建观察使韦岫,全取福建。 再说高骈自从把黄巢赶出杭、越之后,并没有马上追上来,他与他的后台卢相国一派,正与对头郑相国一派,积极发扬大唐官场自牛李党争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扯皮中去:卢携想让高骈接替曾元裕留下缺,郑畋反对;高骈、卢携主张与南诏和亲,郑畋反对;礼部侍郎崔澹借机弹劾高骈与南诏的外交失败,高骈上书抗辩…… 高大帅这么忙,自然暂时顾不上黄巢。再说了,在必要的时候稍微撂一撂挑子,就像辛亥革命时患“足疾”的袁世凯,可以乘机彰显自己的重要性,这也是政治斗争中的一种常用必杀技。 因此,尽管在这段时间内,造反同行们的境遇都比较糟糕,例如王重隐已经死了;徐唐莒大败于唐总监军杨复光,被俘杀;曹师雄则早已被高骈的前任裴璩所灭,黄巢并没能同他们会合,但在缺少大敌的福建,“草军”的实力仍大为发展,显出了空前良好的前景。 大概正因为真正有了据地一方甚至问鼎天下的可能性,黄巢开始考虑扩大“草军”代表面,争取更多支持,尤其是读书人的支持。他在军中提出了一个类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口号:“逢儒则肉,师必覆!”意思是说,如果碰上读书人就杀掉的话,军队肯定要失败。 这里的“肉”,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肉,并不是“肉食者鄙”的肉。不知为什么,网上有文章将“逢儒则肉”翻译成“遇上读书人要给他们肉吃”,也不考虑一下如果同后边的“师必覆!”连起来,意思就只能是:如果遇上读书人给他们肉吃,我们就输了! 当然,口号归口号,如果遇上不顺眼的读书人,就连黄巢自己都不太遵守这条规定。 如黄巢在福州时,得知当地有一位著名的隐士周朴,才学很高,曾多次拒绝福建观察使对他的招聘。黄巢一琢磨:这个人不肯为官府做事,那多半对官府不满,就有可能为我做事。便派人把他请来,想收为己用。 没想到周朴不干,还用特伤自尊的语气回答说:“我甘为处士,连天子的官都不去作,怎么可能跟随你一个盗贼?”黄巢听罢勃然大怒,他可不是汉光武,没有容人的雅量,一声令下,就把周朴给“肉”了,从而准确地证明了自己仍然停留在“盗贼”的级别。 |
黄巢中原突围到进军福建 |
@liujian2416 2012-03-09 14:01:41 向麦老师问好。不过有个疑惑,照老师这样敷陈下去,这五代史还不得写成2、3百万字呀。虽说我们有精彩的文章看了,是好事,就是怕老师精力不济,最后留个坑,嘿嘿,小人之心,休怪休怪。 ----------------------------- 嗯,这是写刘裕时养成的坏毛病,一不小心就事无巨细的扯太多,尽量注意,多踩刹车。 |
黄巢长征 六 黄巢在福建停留的时间也不太长。在长安朝廷中的吵架告一段落之后,高骈大有斩获,得授诸道兵马都统兼江淮盐铁转运使,又增兵权又得财权,心满意足之余,出兵入闽。黄巢一般不喜欢打硬仗,为了避开高骈,再加上他本来对地狭民贫的闽地也不是很满意,便于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初离开福州,转向西南。 接下来的数月间,黄巢转战于五岭南北,控制了岭南东道的大部份地区,声势越来越强大,兵力发展到十万以上。五月,黄巢大军进逼岭南都会广州,将其团团包围。 广州在唐代,是一个经济有些畸形发达的地方。一方面,这里仍然是中原士大夫心目中遍地烟瘴的蛮荒之地,开发程度尚低,本身的物产也算不上丰富,唐朝的多数官员往往只有在犯错误被流放时,才会和它亲密接触。但另一方面,由于所在地理位置较优越,广州已经成为天竺、波斯乃至大食商人们频烦往来的一处国际贸易中心,各种出产自异国的奇珍异宝都在这里入关,再辗转北上到长安、洛阳,极大地左右着对大唐帝国上流社会颇具影响力的奢侈品市场。 因此,大唐帝国在这里设置了相当于今天海关的市舶司,由宫里的宦官担任主管“市舶使”,对这一财源加强管理(管理即收费,自古以来都差不多),好让肥水尽可能多的流入皇家私囊。在这一点上,大唐皇帝与明朝后期那位放纵宦官遍地“开矿”的万历天子,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现在,皇帝的这个“钱袋子”就挂在黄巢的眼前,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伸手摘下来。 黄巢没有马上伸手,他感到凭借自身现在的实力,和对皇家“钱袋子”的威胁程度,应该可以迫使朝廷进行一次真正有诚意的谈判了。于是,黄巢让被俘的前浙东观察使崔璆,写信给困守在广州孤城内的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通过这条渠道替自己向朝廷叫价:只要朝廷实授他天平节度使,并且保留军队,衣锦还乡,那么他黄巢也就放弃进攻广州,实现与朝廷的和解。 就像当年的王僚与裴偓,生死悠关之际的崔璆与李迢对这件事也丝毫不敢怠慢,很快便将黄巢的要求传到长安。 这份上书抵达朝廷之际,终于在政事堂引起了一次空前激烈的争吵。争吵的两位主角,自然还是卢携卢相国与郑畋郑相国,他们自同堂为相以来,吵架已成家常便饭,一点儿不让人意外,但这一回他们吵出了新意。 郑畋是力主招安黄巢的,他分析说:“黄巢作乱,根本原因在于国家遭遇灾荒,大批饥民无以为生。而国家久不用兵,士卒都忘记了怎么打仗,而各地的藩镇节帅们,又都无心出力剿贼,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如对黄巢暂时包容,敷衍着满足他的要求,让其归于约束,不要攻城掠地。一旦丰年来临,他手下那帮子饥民自然会分崩离析,各自回家,到时,就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
@徐兆玮 2012-03-11 11:28:19 因此,我倒是觉得,细节描写多写一些挺好的。但是重细节也有一个合理安排问题。像十三太保的生平在这里就谈,为时过早,而且等于一下子把半个世纪后的事都交代了。其他的倒也罢了,李存勖和李嗣源是无论如何不应在这里就交待了一生并且定评的。虽说,信息发达,读者也很容易知道这些人物的结局、命运。但一开篇就交代并定评,使读者减少了随着作者讲述而感受这些人物的乐趣和动力。另外,预先交代结局也可以用隐晦的手法,如《..... ----------------------------- 徐兄说得是,不过我关于十三太保那一段,只是我发现似乎很多朋友都把“十三太保”当了真,所以写的一段说明性附文,不在正文范围内。现在来看,确实有点不妥。 |
黄巢长征 七 对此,卢携的看法恰恰相反,这既是因为“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更因为他在外藩有高骈这张曾屡败黄巢的王牌。这个时候招安黄巢,是何居心?摆明了不想让高骈立功,不想我们这一派人得势么!因此卢相国反对:“有高骈的将略无双,和麾下的精兵猛将,对付黄巢那个区区小寇,有什么困难的?怎么能自己示弱,沮丧了四方将士的报国热忱呢?” 郑畋不以为然,认为高骈这个人根本就三条腿的椅子,靠不住。两人越说越僵,勃然大怒的卢携狠狠一甩袖子,结果把办公桌上的一块砚台给拂到地上,摔成了几块,大家不欢而散。 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如果和今天台北立法院的议员们比起来,卢携和郑畋都算得上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和谐模范。不幸的是,这件高级公务员在国家机关吵架并破坏公物的事件,让已年满十七岁,开始发现自己崇高地位的僖宗皇帝知道了,他决定行使一下自己的权威,发怒说:“堂堂的宰相在政事堂骂街,怎么能当百官的表率?”随后将卢携和郑畋同时罢为太子宾客,另升重要性和能力都逊色得多的豆卢瑑、崔沆两人为同平章事,顶卢、郑二相的缺。(关于卢、郑二相被罢的时间和原因存在多种说法,此为其一) 李儇虽然同时罢免了卢、郑二相,但可能受田公公的影响,他内心对招安黄巢的观点还是更接近卢携的看法(所以数月后,卢携官复原职,郑畋继续下放锻炼),不想把天平给“反贼”。还在等待回复的黄巢,见朝议迟迟没有结果,并提出新的叫价:如果不给天平节度使的话,给个广州节度使(正式名称应为岭南东道节度使,即此时李迢的职务)也行。 前边也说过,广州是皇家重要的钱袋子之一,因此再次在朝议时被否决,经过大唐朝臣们一番低水平的讨论,朝廷再次授予黄巢一个很没诚意的官位:率府率(级别正四品,太子的侍卫官),并且仍是老一套,黄巢需解散军队,到长安上任。 假如你满腹才华,是业内的知名人士,踌躇满志地去某大集团应聘分公司经理(它们的大部份分公司经理水平都远不如你),面试末了,却只让你当一个后备仓库保卫组副小组长,你也不可能满意不是?更何况是脾气比大多数人都要坏的黄巢。 所以到当年九月,黄巢终于收到“率府率”的告身(即委任状)时,感到继科举落榜之后,他的自尊心再次被大唐政府残酷蹂躏了。大怒之下,黄巢立即下令进攻广州,激战仅持续了一天,黄巢军就将这座城市攻陷,并生擒节度使李迢。 |
首页 上一页[21] 本页[22] 下一页[23]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