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第29页] |
作者:总老师麦加 |
首页 上一页[28] 本页[29] 下一页[30]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冲天香阵透长安 一 十二月四日晚,由于派去增援前线的奉天神策军、博野军和凤翔军都已掉头回师,甚至还乘机打劫了田公公刚刚从长安市民中征募的新军,潼关失守的噩耗已被证实。 病急乱投医的皇帝李儇紧急下诏,任命黄巢为天平节度使。这道诏书如果是在一年前发出,还有可能发挥作用,可现在黄巢的势力前景正如乔布斯逝世前的苹果股票,牛得一榻糊涂,连整个大唐帝国都已纳入了他的企业兼并计划,怎么还可能接受这种廉价的被并购条款? 估计李儇连敢于去给黄巢传旨的使臣都没找到,这道圣旨很快不了了之。 第二天一早,李儇急召群臣议事。首相卢携又一次请了病假,没来,他力荐高骈,组织泗上、溵水防线,如今都已失败,而且后果极其严重,就算卢携什么病都没有,恐怕也没脸再来上朝了。他不来,对田公公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虽然长久以来,卢携一直是田令孜在外朝的坚定盟友,两人狼狈为奸多年,交情深厚。但田公公毕竟是一位坚定的实用主义者,岂能为交情所困?如果一个盟友已经不能为自己带来利益只能带来麻烦时,那他也只剩下被出卖的价值了! 于是,由田公公定调,众人添油,把廷议开成了卢携批斗会,将造成如今这大难的种种罪恶一骨脑地全推到卢相国身上,其余人等就都洗成无邪的小白兔了。李儇下诏,革去卢携的同平章事之职,贬为太子宾客,另提拔田公公推荐的王徽、裴澈二人为相。 忙完了不急之务的早朝刚散,城中就出现了谣言,说黄巢军的前锋轻骑已经开进长安了!田公公也顾不得核实情况,立即调来五百名神策军(看来如果执行的是逃跑任务,神策军的效率还是很高的),护送着皇帝李儇,福、穆、泽、寿四位亲王以数名嫔妃开金光门逃亡。 稍后,皇帝逃跑的消息传出,长安全城鼎沸,被放了鸽子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们震惊之余,连忙收拾细软,纷纷各自找地方逃蹿的逃蹿,躲藏的躲藏。 卢携没有走,势已至此,他自知罪大,天下已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了,当晚,他在自己的家中服毒自尽。不知对于这样的结局,他后悔过吗?从哀民疾苦为民请命的卢学士,到与权阉朋比为奸的卢相国,假如人生可以从头来过,他还会这样选择吗? 很快,这个全世界最大的都市,就陷入了无法无天的无政府状态,前方溃散下来的乱兵,与住在街坊中的市民一起,纷纷闯进皇家的宫殿、国家库房以及高官的宅第,在这些他们平日里从来进不去的地方哄抢财物。 其实到这一天的黄昏时分,真正的黄巢军前锋将军柴存,才率部到达长安。当然,这已经够快了,这时距离黄巢打下潼关才过去不到两天,而同样是这段路程,张承范走了六天。他们没有攻城,因为诺大的一个长安,现在只有城中劫财的乱兵,再无城头守卫的官兵。 |
@徐兆玮 2012-05-18 08:35:52 @总老师麦加 2012-05-18 07:28:06 冲天香阵透长安 一 1、十二月四日晚,由于派去增援前线的奉天神策军、博野军和凤翔军都已掉头回师,甚至还乘机打劫了田公公刚刚从长安市民中征募的新军,潼关失守的噩耗已被证实。 ●●●●●●●●●●●●● 麦加兄巧妙地躲开了张承范是否向李儇报信这个细节。但是在叙事上就未免存在缺环了。而且“掉头回师”和“潼关失守的噩耗已被证实”在逻........... ----------------------------- 这一节确实写得不够谨慎,报歉。 1、这个细节在下感到有些纪录有疑问,逻辑有漏洞,徐兄所言甚是。 2、如果把城墙以内算作市区面积来计算,长安肯定把同期的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甩在后面了。 3、有误,柴存进长安应该是十二月五日下午,请朋友们原谅并更正。 |
冲天香阵透长安 二 没有守城的,但有迎降的。几十名唐朝的文武官员,由左金吾大将军(正三品,级别与宰相同,但无实权)张直方带头,在长安东郊的霸上迎接黄巢。 张直方,原为卢龙节度使,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时让兵变给赶下台,逃亡到京城。朝廷在按照惯例“尊重卢龙人民选择”的同时,也给张直方安排了一个金吾大将军的虚衔,让他在长安每天喝茶聊天混日子。平平淡淡中,一转眼三十一年过去,小张熬成了老张,眼看离寿终正寝的日子也不远了,他却终于晚节不保,做了一个两头不讨好的贰臣。不管在把黄巢视为“巨寇”的年代,或是捧黄巢为“伟大农民领袖”的时光,老张永远是被批判的对象。 战战兢兢中,这帮唐朝降臣等待着塘报中时时提到的那个杀人如麻的“贼首”黄巢。他们首先看到的,是黄巢的亲兵卫队,这些“义军”士兵都披散了头发,用红缯扎头,身穿锦绣华服,手持明晃晃的刀枪,样子很像今天非主流的行为艺术家。 不一会儿,在这群“艺术家”的前呼后拥之中,出现了一顶黄金装饰的华丽大轿,黄巢高坐于大轿之上,以目空一切的眼光俯看前来向他献媚的大唐官员们。在他身后,身穿盔甲的大队骑兵、满载钱粮的辎重车辆,充满了大道,绵延出数十里。 昔日黯然离开的落第举子,今日威震天下的“义军”统帅,一股豪情在黄巢的胸中激荡:长安,我又回来了! 黄巢大军给长安市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良好的。“义军”副统帅尚让向前来围观大军进城的百姓们,发表了动听的演说:“黄王起兵,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决不会像李家皇帝那样不爱惜你们!” 更加难得的是,至少在刚进长安的那两天,黄巢大军并没有把爱民的承诺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他们慷慨地拿出了不少钱财,接济城中那些生活无着的贫民,仿佛一支真正的仁义之师。 总之,一切都显得那么完美,那么和谐,那么充满希望,就像飘扬在明媚阳光下的一个美丽肥皂泡…… 然而,比起“济贫”,黄巢士卒们更喜欢做的事显然是“劫富”。 于是史书记载,仅仅三天之后,长安市内因黄巢入城而暂时稳定下来的社会秩序再度被打破,“义军”们成群结对,开始大肆烧杀抢劫,让这座富丽繁华的帝都再次被恐惧和兴奋所淹没! 首先遭殃的,自然是皇亲国戚、高官显贵以及富绅豪商们。不过这和阶级感情没什么关系,主要是这些人的油水比较多,因为随着末来黄巢军处境的恶化,长安供应的断绝,这些“义军”的打击面会越来越大,逐步扩展至小康之家,最后连被他们救济过的贫民也难以幸免。 |
1975年时,画家张扬绘制的《黄巢进长安》 |
@徐兆玮 2012-05-18 23:05:19 @总老师麦加 2012-05-18 22:44:38 2、如果把城墙以内算作市区面积来计算,长安肯定把同期的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甩在后面了。 ----------------------------- 所言极是。 不过,人口上有准确数字吗?百万这样的虚数很多。 ----------------------------- 那个年代,要精确的人口统计数字恐怕不易,不象城墙的遗址,今天仍可精确测量。 |
@徐兆玮 2012-05-20 09:35:23 @总老师麦加 2012-05-20 08:48:42 1975年时,画家张扬绘制的《黄巢进长安》 -----------------------------...... ----------------------------- 没在画中,在史书中: “巢乘黄金舆,卫者皆绣袍、华帻,其党乘铜舆以从”(《新唐书》) “巢乘金装肩舆,其徒皆被发,约以红缯,衣锦绣,执兵以从,甲骑如流,辎重塞涂,千里络绎不绝。”(《资治通鉴》) |
冲天香阵透长安 三 平心而论,这个肥皂泡的破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黄巢没法让他的庞大军队在不劫掠的前提下,长期好好活下去。他对部下抢劫活动的默许甚至纵容,含有一定迫不得已的成份。 黄巢进长安时的军队数量,史书一般记载为六十万人,这个数字极可能来自高骈的牛皮,可靠度堪忧。但黄巢在天长时已有大军十五万人,从这里到长安的历程,是黄巢势力发展最黄金的时段,一路可谓气势如虹,势如破竹,投军的人应该非常多,又没打什么硬仗,其数量肯定已经大大膨胀。将六十万打个对折,黄巢到长安时有三十万人应该完全可能,甚至更多。这个数量,肯定远远多于随唐帝逃出长安的人数。 毫无疑问,黄巢带来的这几十万张嘴,都是要吃饭的。 长安所在关中地区,原本以物产丰饶著称,但随着历朝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人口不断增长,商业不断发展,城市化程度提高,关中粮食渐渐已经不能自给,不再是秦汉时代那个千里沃野的大粮仓了,这座帝都的锦秀繁华,必须建立东南藩镇源源不断地输血之上。从唐中期开始,平均每年需要从江淮运送漕粮约二百五十万石到长安,以供驻京城的中央禁军、百官士民所需。 如果在正常条件下,长安城发达漕运与商贸系统,是能够弥补本地产粮不足的。问题这只是一个脆弱的平衡,谁也没法担保这个世界不出乱子,一旦有意外发生,导致这条供应线运行不畅,长安很快就会发生粮荒,进而动摇长安朝廷的根基。 如在德宗贞元年间,由于战乱,关中各仓廪告竭,禁军骚动不安,德宗皇帝每天东望粮船,其焦心程度胜过了最纯情的琼瑶女郞。在得知漕粮终于运至陕州时,德宗李适竟对着太子李诵喜极而泣说:“我们父子总算又能活命了!” 而黄巢现在的处境,仅是表面辉煌而已,从经济实力上看,比当年的德宗皇帝还要糟糕百倍。黄巢虽然打下过不少地方,但基本如同猴子搬玉米,得一地的同时又扔一地。唐朝有近三百个州、府,黄巢在其势力最鼎盛的时候也仅仅控制了其中五个(长安、华州、同州、商州、邓州),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藩镇的地盘,而且保持时间不足一个月。如果靠这区区几个州府正常的税收,黄巢别说为了收买人心,一度还要赈济贫民,就连养活他手下的人,也根本不可能! 自“义军”进长安的那一天起,南方藩镇对关中的供应已自动中断,黄巢只好靠压榨部份向他臣服的北方藩镇来解燃眉之急。但这种办法不可能长久,一来,北方各藩不比南方各道,本身就没多少余财;二来,他们并没有被黄巢打败,仍手握强兵,一旦发现称臣于黄巢带来的成本远远高于收益,完全可以反正归唐。 当然,说责任不全在黄巢,不代表黄巢就没有责任。他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就一脚踏进了长安这个大陷阱,而且马上被这个陷阱的富丽堂皇炫得心醉神迷,从此停止了他拿手的流动战,安居这个大牢笼。 梦里不知身是客,反认他乡是故乡。 |
冲天香阵透长安 四 不知道是宏伟的大明宫、娇媚的三千粉黛,让黄巢丧失了评判得失的理性,或是他从来就没有过打天下的明确战略。总之,黄巢现在没有派人追击逃跑的李儇和田公公,让大唐的正统象征安然逃往巴蜀;没有出台整顿军纪、恢复治安、保障供应的任何政策;没有集中现有的优势兵力,开拓饷源地。他只有一件自认为最重要的大事要办:李家的皇帝赶跑了,该轮到自己做皇帝了! 十二月十三日,即进入长安的第八天,曾经的落第举子兼盐贩子黄巢,身着皂缯龙袍,登上大明宫含元殿正中的宝座,随着数百面战鼓一起敲响,一个新的帝国诞生了!由于黄巢是天平镇曹州冤句人,那地方在战国时代是古齐国的地盘,黄巢便定国号为“大齐”。又因为按五行理论,唐为土德,土生金,齐应为金德,故定年号为“金统”。 稍后,黄巢宣布:唐朝在今年初改的年号“广明”,乃唐去丑口,升起黄家日月(广字的繁体写作“廣”),预示了天意,是大齐朝的祥瑞(这种说法传出后,似乎连李儇都信了,他连忙将下一年的年号改为“中和”)! 自然,开国建基,封赏功臣也是一件少不了的大事,弟兄们跟着你黄巢打天下,最终目标可不是教科书上写的反封建,充当什么历史进步的动力,而是为了自己也能“封建”一把。 “义军”二把手尚让,担任为太尉兼中书令、老部下赵璋为太尉兼侍中,再加上降臣杨希古(唐尚书右丞,长安令杨鲁士之子)和崔璆(原浙东观察使,他在浙江为黄巢所俘,裹胁至今,另一说他未被俘,闲居长安,黄巢入京时投降),此四人都加授同平章事,为大齐朝的宰相; 黄巢的心腹将领孟楷、盖洪为左右仆射,知掌左右军事;费传古为枢密使、郑汉章为御史中丞;降臣张直方为检校仆射,仍然是个虚衔;皮日休(晚唐著名诗人,黄巢过江浙时被劫持从军)、沈云翔(唐进士,素以巴结宦官闻名,可能随张直方投降)、裴渥(当年曾招降王仙芝的前蕲州刺史)等为翰林学士;将军张言为吏部尚书等等。 除去了这一批中央首长,黄巢还任命了至少七位将军游弈使,里面有两个名字在后世广为人知。 那个最妇孺皆知的大名叫李逵,不过很遗憾,此李逵非彼李逵,他仅仅是与《水浒传》中那位梁山好汉黑旋风同名同姓而已,本身并没有什么显要事绩。所以在这些将军游弈使中,真正重要的只有一位,就是我们久违了的,即将成为新乱世第一代领衔主角的朱温。 |
黄巢的极盛时代 |
@张叁佬 2012-05-23 21:11:10 黄巢根本不可能在河南稳固下来的,打长安绝对明智,后期处理不善失败罢了 ----------------------------- 是的,不进长安,难保河南,但他不该把所有人带去长安。长安的唐中央政府非常虚弱,一击可破,不需全力。如果他留一半的力量在洛阳,忠武、河阳等镇他不难争取到,已经臣服于他的河中镇因处于两面夹击的态势中,当不致轻易叛离,如果他争取到这些地方,在长安不会象后来那么困难。 |
首页 上一页[28] 本页[29] 下一页[30]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