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第28页] |
作者:总老师麦加 |
首页 上一页[27] 本页[28] 下一页[29]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徐兆玮 2012-05-01 23:49:38 @总老师麦加 2012-05-01 23:31:40 从在下查到的资料看,组成溵水防线的各藩镇联军中,节度使一级的人物似只有齐克让一人,其他藩镇只抽出部份兵员参战而已。以感化出三千兵的例子来看,多数藩镇出兵并不多,在目前很粗略的记载中将他们忽略并不奇怪。 ----------------------------- 麦加兄忽略了。僖宗本纪记载:九月,......徐军已至河阴,闻许军乱..... ----------------------------- 回徐兄,一般认为,新、旧唐书的系年准确度是远低于通鉴的。 例如在《旧唐书僖宗纪》,也就是徐兄的引文,还有《新唐书黄巢传》中,时溥逐支详一事发生在广明元年(880)九月,而在《旧唐书时溥传》中,又将此事算在了中和二年(882),自相矛盾的程度很高。在《资治通鉴》、《新唐书僖宗纪》中,此事都发生在中和元年(881)八月(新旧唐书都在自打耳光),考证颇精的《唐藩镇年表》以及《黄巢起义考》也均采纳了中和元年八月的说法。 所以新旧唐书在年代上的错误,自然也造成了背景介绍的失真,其叙事的可信度不高。 |
回徐兄,第一、齐克让初在汝州之时,许州还没出事,他还不想东归。等他再次回汝州、洛阳时,东边的大道上应该已经是黄巢的西进军马,他是被赶着往西走的。第二、泗州位于淮河北岸,黄巢在九月击破曹全晸攻陷泗州,显然已经渡过了淮河。至于单身逃亡会不会被杀,那主要看个人的运气了,有薛能这样失败的例子,但也有之前张直方、张公素那样的成功事例不是? |
潼关之战 一 十一月十二日,冬至,黄巢的檄文就像这个冷酷的节令一样,带着刺骨的寒意传到了长安。当了七年快乐天子的李儇才仿佛猛然从梦中惊醒:原来帝国的根基,并不像自己原先以为的那样坚不可摧,天,难道快要塌下来了吗? 他连忙在延英殿召集群臣议事,豆卢缘和崔沆来了,首相卢携却称病躲在了家里。李儇看着这两位宰相泪流满面,哽咽不已,弄得群臣也不知如何是好。 还是田公公贴心,首先打破了沉默,他从容上奏说:“请迅速从左、右神策军中挑选弓弩手,臣愿亲率他们前往潼关御敌!”不愧是朕的“阿父”啊,果然于危难之际见忠贞! 不过,这么做真有效果吗?李儇虽号称昏君,但其人并不蠢笨,神策军能有多少斤两,他还是看得挺清楚:没钱的人是进不了神策军的,所以这帮兵大爷不是官二代,便是富二代,平日里坐领丰厚的军饷,骑着高头大马,在城中到处狐假虎威,却从不见他们训练。要让他们客串一下城管,抓几个小贩(盐贩除外),也许还能神勇一下,真正让他们和强敌打仗,那和让他们送死有多大区别? 于是,皇帝提出了疑问:“侍卫的将士们,从来没经历过真正的战事,恐怕挡不住黄巢吧?” 田公公是聪明人,当然不打算真跑去潼关“以身殉国”,他前边有意提出一个人人都看得出操作性不高的建议,就是在等李儇这句话。于是,他马上转口称赞道:“陛下英明,圣心远虑!如果不能在潼关挡住草贼,那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当年玄宗皇帝遭遇安禄山叛乱时,曾巡幸蜀地。” 此言一出,在场的两位宰相顿时心领神会,李儇即位以来的历史经验告诉他们:要避免犯路线错误,那最好是与田公公保持一致。于是他们添柴浇油,为“幸蜀论”增加火力。 崔沆的补充重点在说明局势的严重性:“当初安禄山攻潼关,只有五万人而已,根本不能同今天的黄巢相提并论!”豆卢瑑则应用辩证法,进一步证明了“幸蜀”必要性和可行性:“当年哥舒翰带着十五万人都没能守住潼关,如今黄巢有六十万大军(这个数字显然源自高骈的牛皮,黄巢军的真实人数应远小于此数),而潼关却不可能再凑出哥舒翰的大军了,如何守得住呢?好在中尉田公深谋远虑,如今三川节帅都是令孜的心腹,比起玄宗皇帝来,这次可谓早有准备了!” 李儇再一次震惊了,他发现今天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身边这班心腹和朝廷大员们。他们平日里一个个张口皇上圣明,闭口天下太平,还说就算有个把草贼作乱,也尽在掌握中。原先还以为他们就算说错,那也是受了前线蒙蔽,属于能力问题,不是态度问题。今天知道了,敢情你们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早算到会有这一天了! |
潼关之战 一 十一月十二日,冬至,黄巢的檄文就像这个冷酷的节令一样,带着刺骨的寒意传到了长安。当了七年快乐天子的李儇才仿佛猛然从梦中惊醒:原来帝国的根基,并不像自己原先以为的那样坚不可摧,天,难道快要塌下来了吗? 他连忙在延英殿召集群臣议事,豆卢缘和崔沆来了,首相卢携却称病躲在了家里。李儇看着这两位宰相泪流满面,哽咽不已,弄得群臣也不知如何是好。 还是田公公贴心,首先打破了沉默,他从容上奏说:“请迅速从左、右神策军中挑选弓弩手,臣愿亲率他们前往潼关御敌!”不愧是朕的“阿父”啊,果然于危难之际见忠贞! 不过,这么做真有效果吗?李儇虽号称昏君,但其人并不蠢笨,神策军能有多少斤两,他还是看得挺清楚:没钱的人是进不了神策军的,所以这帮兵大爷不是官二代,便是富二代,平日里坐领丰厚的军饷,骑着高头大马,在城中到处狐假虎威,却从不见他们训练。要让他们客串一下城管,抓几个小贩(盐贩除外),也许还能神勇一下,真正让他们和强敌打仗,那和让他们送死有多大区别? 于是,皇帝提出了疑问:“侍卫的将士们,从来没经历过真正的战事,恐怕挡不住黄巢吧?” 田公公是聪明人,当然不打算真跑去潼关“以身殉国”,他前边有意提出一个人人都看得出操作性不高的建议,就是在等李儇这句话。于是,他马上转口称赞道:“陛下英明,圣心远虑!如果不能在潼关挡住草贼,那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当年玄宗皇帝遭遇安禄山叛乱时,曾巡幸蜀地。” 此言一出,在场的两位宰相顿时心领神会,李儇即位以来的历史经验告诉他们:要避免犯路线错误,那最好是与田公公保持一致。于是他们添柴浇油,为“幸蜀论”增加火力。 崔沆的补充重点在说明局势的严重性:“当初安禄山攻潼关,只有五万人而已,根本不能同今天的黄巢相提并论!”豆卢瑑则应用辩证法,进一步证明了“幸蜀”必要性和可行性:“当年哥舒翰带着十五万人都没能守住潼关,如今黄巢有六十万大军(这个数字显然源自高骈的牛皮,黄巢军的真实人数应远小于此数),而潼关却不可能再凑出哥舒翰的大军了,如何守得住呢?好在中尉田公深谋远虑,如今三川节帅都是令孜的心腹,比起玄宗皇帝来,这次可谓早有准备了!” 李儇再一次震惊了,他发现今天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身边这班心腹和朝廷大员们。他们平日里一个个张口皇上圣明,闭口天下太平,还说就算有个把草贼作乱,也尽在掌握中。原先还以为他们就算说错,那也是受了前线蒙蔽,属于能力问题,不是态度问题。今天知道了,敢情你们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早算到会有这一天了! |
@徐兆玮 2012-05-02 11:30:45 如果我们承认李克让和齐克让事迹有被史家混为一谈的可能,就可以由此出发把8当时很多不能理解的事变得顺理成章。 1、溵水防线可能是由河南各道兵组成的,其中包括了齐克让的兖州兵,但不一定,总指挥也可能另有其人。溵水防线构成阻击黄巢北上的西段防线,东段则是东面副都统曹全晸的天平军(其实也很怪,按理说泰宁应该和天平同属东线,暂时将此问题放在一边)。溵水防线崩溃后有兖州兵东归的情况。 但是驻汝州的........... ----------------------------- 徐兄这个推测,在逻辑上非常合理,但鉴于史料证据匮乏,又偏离主流记载太远,只能存疑了。 |
潼关之战 二 李儇终于第一次对“阿父”表现出了不满,他没有接受田令孜出逃的提议,也没有理睬豆卢缘、崔沆两位宰相的附和,只是没好气地对田令孜说:“卿替我发兵,守好潼关!” 田公公没想到,一直以来都非常听话的李儇小朋友竟然不见棺材不掉泪,毅然否决了自己的建议。他可能没有注意到,自己一手带大的这个小皇帝已经十八岁了,按今天的标准也已是完全责任行为能力人,不可能永远是他手中的玩物。裂痕已现,李儇与“阿父”决裂的日子终将到来。 不过,田公公暂时还来不及考虑这么长远的事,黄巢大军将至,他总不能真的跑去潼关送死吧?于是,知道生命高于一切的田公公顾不得食言,向皇帝推荐了三位替死鬼:左神策军马军将领张承范、右神策军步军将领王师会,以及左神策军兵马使赵珂。 李儇这回再次接受田公公的人选,命三将把守潼关,即刻挑选兵马,准备出师;与此同时,李儇任命田令孜为左右神策军以及关中诸镇兵马的总指挥,负责协调各路军队,但又任命田公公的宫内政敌杨复恭为副总指挥,其用意不言自明。 接下来的几天,大唐帝国的局势持续恶化: 十一月十三日,齐克让奏报:黄巢军已进入东都境内,臣只能收兵退保潼关,在关外设营,但我军经历几次作战,辎重粮秣早已耗尽,附近州县残破,人烟绝迹……将士们各怀乡里,只怕稍有变化,便会四散崩溃,请朝廷尽快送粮食和援军来,晚了就来不及了! 十一月十七日,黄巢军进入洛阳,唐朝的东都留守刘允章投降,率领东都的百官前往城郊迎接拜谒,就像他们以往迎接天子出巡。在这些大唐高官的簇拥之下,黄巢的心情很好,马上找到了万人之上的感觉,他慰劳存问,不杀一人。“义军”军纪俨然,街坊乡里,秩序井然…… 十一月二十二日,黄巢大军攻陷虢州(今河南灵宝)。 证实了洛阳已失守的朝廷惊慌失措,一方面任命击球赌三川中球技垫底的左神策军将军罗元皋为河阳节度使,河阳紧挨着洛阳,朝廷希望他到任后能够从侧后反攻洛阳,拖一下黄巢的后腿;另一方面,承认既成事实,给忠武镇那两位造反派洗白,任命周岌为忠武节度使,秦宗权为蔡州刺史,指望用这种小恩惠,使身处黄巢背后的忠武军重新为朝廷效力。 当然,在如今这年月,下一道圣旨不难,让圣旨上的意思落到实处就不易了。河阳军与忠武军会不会出兵,就算出了兵,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些,都还是未知数。现在最要紧的是,赶快从左右神策军中挤出兵力,把守好保卫长安的最后屏障,天险潼关。 这看起来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养兵千日,为的就是用兵一时,何况神策军是大唐帝国待遇最优厚的部队,接受丰衣美食的高薪供养已有百余年,危机时刻,自然应当为国效力。然而,这件事的执行难度却超乎了想像…… |
@徐兆玮 2012-05-05 22:19:56 我很想看看麦加兄如何处理欧阳修和司马光对潼关城防正副司令张承范、王师会命运的完全相反的记载。 ----------------------------- 假如对同一史实,欧阳修与司马光的记录有出入,而且双方均没有很明显的逻辑漏洞的话,我更倾向于相信司马光的记录,因为平均来看,欧阳修在写史时的严谨度是不及司马光的。 就拿这次潼关之役的记述来看,《新唐书》中这样记述:“始,关左有大谷,禁行人,号‘禁谷’。贼至,令孜屯关,而忘谷之可入。”令孜虽然不是什么好同志,但他并没有亲至潼关,把没有防守禁谷的责任放到他的头上,其感情倾向过于明显,也不公平。 |
@贺兰山霸 2012-05-06 18:26:14 @徐兆玮 2012-05-03 18:06:38 蔡东藩说朱温在黄巢南下时留守山东,这个不知有何依据?----------------------------- 对哦,俺也有这个疑问 ----------------------------- 除掉小说外,在下没有发现可佐证朱温在黄巢南下时留在山东作战的记录,相反的记录倒是找得到,如《新五代史梁家人传》:“朗王存,初与太祖俱从黄巢攻广州,存战死。”所以,这种说法可能是一种讹传吧。 |
@lining_1115 2012-5-6 19:43:00 另外问下麦加兄,您所引用的这些藩镇的图片从哪里找的?我正在找相关的资料,望告之,谢谢! ----------------------------- 不好意思,大部份是在下根据史料记载结合谭版历史地图自制的。 |
潼关之战 三 十一月二十五日,有一个小人物终于虔诚地相信了:菩萨是会显灵的! 由于史籍上没有留下他的名字,在下姑且称他为张三吧。张三的这次顿悟,要从昨天清早说起。那时有精无力的太阳刚刚挤出地平线,放射出几缕清冷的白光,张三准时爬出肮脏简陋的窝棚,一手持打狗木棍,一手持破碗,开始他一天的工作。我想你们已经猜到了,张三是一个丐帮污衣帮弟子(如果唐朝有丐帮的话)。 他平常的工作技术性不强,基本上就是一面念着各位老爷心心好,一面伸出手中的破碗。不过根据以往经验,等那只破碗收回时,有九成的机率和它伸出时一样,仍旧空空如也,只有不到一成机会,能得到一些残羹冷饭,因数量有限,从来不曾填饱过辘辘的饥肠。因此张三常常在心头默默祈祷:让自己哪一天碰上个钱多人傻的阔老,一顿吃个饱! 话说张三发现今天似乎有点儿与众不同,自己身处的这条街一向是乞讨的黄金地段,以往业务竞争都很激烈,今天却一个同行也没见着。张三正纳闷,却见一个衣着光鲜的中年向他走来,没等他开口伸碗,那中年男子已然问道:“你想吃饱饭吗?”好运降临得太快,让张三几乎怀疑自己的听力,但现实美好的超乎想像,他被带进一处大宅院,桌上已经准备了一顿饕餮大餐,其食物之精美,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刚吃饱喝足,又有人安排他沐浴更衣,当漂亮的侍女用白嫩的小手为他换上华丽干净的新衣时,张三幸福地几乎要昏倒了,首次发现自己除了填饱肚子外还有别的生理需求。 换好衣服,那名中年男子又出现了,他问张三:“你是想过今天的日子,还是愿意回大街上要饭?”“当、当然是过现在的日子了。”“那很好,只要你做一件事,你就可以永远在这里享福了。记住,明天你去信章门外的校场参加站队,当上面的军爷点卯,叫到‘冒明’这个名字时,你就大声应到,知道了吗?” 张三记住了,虽然今天校场上人山人海的大场面让他很紧张,但他还是竖起耳朵,等着“冒明”从上面那位军官的口中喊出。 “丁悌!” “到!”旁边一人高声应到。 张三有些意外,这个名字他从没听过,但这个应到的声音他却特别耳熟,仔细一端祥,哦,旁边这位身披军服,看起来人五人六的家伙,不就是前天为了半块饼和自己打过一架的丐友李四么! 当然,我并不能确定当年的长安城中确有张三和李四这两位丐帮人士,但可以肯定,在那几天,类似于“冒明”和“丁悌”的故事正在长安批量上演。 要出征与杀人如麻的大魔头黄巢打仗了!这个消息一传入神策军营,便引发了巨大的恐慌,有门路的朋友都想方设法,避免被列入出征的名单。 应该说,凡是能混进的神策军领饷的仁兄,都是有门道的,但这次情况毕竟不同以往,是最高领导亲自点名的中心任务,所以经过一番空前激烈地“竞争下岗”之后,还是有二千八百名神策军士卒心不甘情不愿地领到了出战的命令(神策军纸面上有十万人,除去戍边部队和空饷,也应该有数万众,花了十多天时间,才凑出这点儿人,其动员效率之低,可见一斑)。 这些倒霉的士卒回家之后,往往全家一同抱头痛哭,状若生离死别。这时不知哪个聪明的家伙想出了办法:出钱找乞丐冒充士卒本人代替出征。办法好,众人自然群起效优,一时间,长安城中要饭的突然变成了就业市场上的抢手人才,供不应求,几乎要有价无市了。 只是苦了张承范、王师会、赵珂三位军方领导,他们是不可能找人顶替的。 |
潼关之战 四 此时,身在章信门城楼之上的张承范,望着城楼下这些不知从哪儿钻出来的张三、李四和王二麻子们,看着他们混乱的队列,以及对武器错误的执放方式,一股凶多吉少的凉气从头灌到脚。 没奈何,张承范只得壮起胆子,向前来送行的皇帝李儇哀告说:“听说黄巢大军有几十万人,正鼓噪西进,其势难挡。而我方在潼关之外,只有齐克让的泰宁残兵一万人,现在让微臣带这两千多人去守关,又不曾听说有粮草援兵的补充,仅靠这一丁点儿的力量来挡强大的贼兵,臣私下深感心寒!望着陛下督促各藩镇,速发粮草援兵,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李儇虽然变不出援兵来,但开空头支票的本事还是有的,对张承范安慰说:“爱卿只管出征,救兵马上就来了!” 十一月二十七日,张承范等三将率领这支七拼八凑的神策军抵达华州。意外的是,这居然是不见人影的一座空城,才出长安两天,张承范和他的士卒们,已经感受到了国之将亡那种绝望凄凉的气息。 原来,原华州刺史裴虔余刚刚升迁为宣歙观察使,因战祸临近,胆小的裴大人也不等后任到达交接,便独自溜走了。刺史逃走的消息传出后,城中士民误以为黄巢大军就要到达,惊慌之下,竟然举城逃亡,躲到附近的华山等山野间避难去了。 张承范也不再客气,直接闯进州粮库,幸运地在布满灰尘和老鼠脚印的库房中找到隔年陈米千余斛,他让士卒们每人带上三天的粮食,继续往东走。 十二月初一,张承范军到达潼关(从华州到潼关只有五十公里,在军情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他们竟也走了四天才到!)。他派人搜索周围的山林草丛茂密之处,找到逃难的乡民一百多人,立即全部抓了壮丁,命他们运石汲水,修缮工事,准备固守。 潼关,古称桃林塞,自古以来是防御关中的第一险要,诗圣杜甫在他的名篇《潼关吏》中赞曰:“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它所处的位置,北靠黄河,南依秦岭,在山与河之间有一块巨大的天然台地,称麟趾原。潼关初建时,本位于麟趾原上,过往行旅要经远望沟,过金沟,绕行一个倒几字形的大弯过关。大约在南北朝后期,由于水土流失和黄河的侵蚀冲刷,在黄河河岸与麟趾原之间形成一条新的,更便捷的东西大道,潼关城楼随之北移,控制新道,原潼关故道逐渐被放弃。到唐朝时,为便于管理,唐政府规定过往行旅只准走大道,禁止从金沟故道过关,金沟遂更名为禁沟。 当然,如果发生战争,敌军不可能遵守不从禁沟通行的交通规则,因此帝国政府又在禁沟两侧的高地上,修筑了长宽约11米,高约7.6米的防御性碉楼十二座,俗称“十二连城”,可居高临下,实现对禁沟的火力覆盖,从而严密封锁这条小道。 |
@徐兆玮 2012-05-09 21:23:15 黄巢能攻取长安,和安禄山、朱泚很不相同。安禄山成功是唐朝决策失误,哥舒翰军被歼,唐军在关中及其附近已经没有的成规模的军队了。朱泚那是突发兵变。这种情况下,长安失陷是很自然的事。 黄巢攻取长安和李自成攻取北京也不相同。李自成当时已经打败了明朝在关内的主力军,无论是四镇还是左良玉,基本都是李自成的手下败将,吴三桂部又被清朝牵制住,北京失守是无可避免的。 但是唐朝面对黄巢时,关中和西北各镇还..... ----------------------------- 锦上添花者众,雪中送炭者稀。估计是一到危急关头,唐中央已经难于有效调动关中各藩镇了。等后来黄巢的齐帝国建立之初,关中藩镇都暂时表示臣服(甚至包括郑畋当节度使的凤翔镇),可看出它们正待价而沽,后来重新回到唐阵营是因为黄巢的开价太低,而不是它们对李唐有多么忠诚。 |
潼关之战 五 潼关的天险不是吹的,但要守住一座雄关,险要的地理仅仅是一个有利条件,远远不是充分条件,其他一些因素欠缺可能更致命,比如说:粮食。 作为大唐帝国顶级的军事要塞,本应时时严加介备的潼关,如今却没有存粮。张承范军从华州只带了三天的粮草上路,现在已经是第四天了,自然,粮食已经吃完了。关外,一路逃至的齐克让军情况一点儿不比他们好,同样饥肠辘辘。这两支原本就没多少斗志的军队,此刻士气更低。 就在当天中午十二点左右,黄巢的前锋部队也到达了潼关,一场无可避免的战斗立即打响。开始时,齐克让倾尽全力抵挡,以寡敌众,可能由于黄巢军队的素质不高,他居然暂时顶住了黄巢军的攻势。但不久之后,黄巢亲自到达前线了,“义军”的白色旗帜汹涌而至,布满了原野,多得看不到边际,兴奋的黄巢军士们一齐欢呼,喊声惊天动地!齐克让又勉强招架了一阵子,战至酉时(下午六点),饥肠辘辘的泰宁军终于崩溃了。不愧是从溵水一路“转进”而来的部队,他们逃跑的技术非常专业,先点燃了自己的营垒阻挡追兵,然后才转身开溜。 往哪儿逃呢? 由于张承范的人已经把潼关的城门死死锁住,就算看见亲爹也不开门,这些地理知识过硬的泰宁溃兵们不可能走大路,便集体向左转,奔向禁沟故道。 人多果然是力量大,禁谷中,已经生长一百余年的灌木、寿藤,马上就让坚定的泰宁兵用他们无坚不摧的铁脚板扫荡一空。这条原本荒废已久,崎岖难行的小路,一夜之间便被溃兵踩成了坦途!难怪一千多年后一位文学家感叹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可能是因为比泰宁军晚到几天的缘故,关上的张承范和关下的黄巢,似乎都还不清楚关城的旁边有这么一条可绕过关城的“禁沟”,又或者他们全紧张过度而忙中出错,没想到这一点。虽然一万多人在他们眼皮底下钻进山沟,再一眨眼便人间蒸发了,但两人都没对这一诡异事件做出及时的反应。 也就是说:黄巢没有派兵追击溃散的齐克让军,乘机穿插到潼关的背后;而张承范也没有派人前往“十二连城”布防,锁死“禁沟”。 |
@徐兆玮 2012-05-11 22:52:38 觉得朱温集团奉行的是忘恩负义、阴谋戕害的“企业文化”,如谋杀李克用,攻打二朱等。这实非驾驭英豪之道。所以朱温集团内部一贯是自相残杀。 ----------------------------- 觉得徐兄多少有一点儿偏见,忘恩负义、阴谋戕害、自相残杀这些现象在唐末五代诸大集团中几乎是惯例,并非朱温集团专利。在一个彻底的乱世,不遵守丛林法则,是难以生存下去的。 杨行密在群雄中算是里面比较讲仁义的一个了吧?但他的最初就是靠谋杀长官起家,借吕用之诛秦彦、毕师铎取淮南,事毕立即杀吕用之,这多少有点忘恩负义吧?后来与自己曾经的二把手田頵、大舅子朱延寿、部将安仁义等人一决生死,这算不算自相残杀呢?朱温集团内部都没发生过如此级别的大规模内战。 |
自制地图:黄巢起义九 从天长到长安 |
@才到中天万国明 2012-05-10 12:08:31 从华州到潼关只有五十公里,在军情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他们竟也走了四天才到! ………………………………………………………………………… 看到这一幕倒是让我想起刘裕伐后秦了,如果说刘裕伐后秦拿下潼关攻克长安还是苦战,后秦还有可用之兵,唐末这简直是闹剧了。 ----------------------------- 和刘裕伐后秦的那次潼关战役比起来,这次潼关之战的水平要低很多,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守方的表现尤其糟糕。如果王镇恶、姚绍等人的水平是大学生级,那么黄巢军算小学生级,张承范的神策军算幼儿园级。 |
潼关之战 六 当夜,张承范知道黄巢即将攻关,为激励士卒死战,他把仓库里的所有东西以及自己的私财全拿出来,分赏给手下这两千多人,并上表说明前方的危急情况,再次向朝廷紧急求援:“臣离开京城已经六天了,甲卒未增一人,粮饷不见踪影!就在臣到潼关的同一天,巨寇黄巢也已到达,关外的齐克让军,因饥饿溃散,现已一个不存。臣现在只能用两千多人来抵抗六十万贼军!潼关失守之日,臣甘愿受鼎镬之刑(即下油锅烹死),但朝中谋大事的诸位国家大臣们,难道就不会为这种事感到羞愧?听说皇上身边诸臣正计划巡幸蜀地,难道没有想过,只要大驾一动,天下大势便去矣,四方必然土崩瓦解!臣现在以将死之身,说些掉脑袋的话:望中尉、枢密使还有朝中宰相们尽快拿出救急方案,马上增援潼关前线,那么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创建的基业还有可能维持,让黄巢继安禄山之后完蛋,也使微臣的死能比哥舒翰更有意义!” 就在双方的准备和失误中,十二月一日过去,潼关迎来了十二月二日的黎明。 天一亮,黄巢开始了进攻,关城外原有一道天然堑壕,黄巢军强征附近民伕挖石填土。张承范因为兵力微弱,不敢出击阻止,只在潼关城头用弓箭压制,结果从寅时战至申时,所有的库存箭矢便已用光(可见潼关平时的战备工作有多糟糕),只好改扔石块,对关下填壕工程的影响如隔靴挠痒,不多时,堑壕被填平。 入夜,黄巢军发动火攻,潼关城楼也被点燃。 就在张承范忙得焦头烂额之时,终于有人提醒了他:旁边有条要道“禁沟”,还没有设防呐!张承范大惊,急分兵八百,由王师会率领前去防守“禁沟”。但张承范没有料到的是,黄巢发现这个失误的时间比他早了一点儿,等王师会到达禁沟,黄巢派出的一支偏师已在尚让的率领下穿沟而过,到达潼关背后了! 十二月三日清晨,黄巢大军东西对进,夹攻潼关,关城上现在只剩下两千没有弓箭的弓箭手(这还没有考虑这些弓箭手的成色问题,想想张三与李四的故事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还能守住潼关,那就不是奇迹,而是神话了! 很快,守关唐军一哄而散,弃关而逃。守禁沟的将军王师会自杀了,张承范则没有兑现必死承诺,他脱掉将军服,换上平民的衣服,混在人群中侥幸逃生。尽管如此,比起当朝那些有事就当缩头乌龟的衮衮诸公,张承范仍算得一条汉子,他至少勇敢地战斗过了。 号称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潼关天险,仅仅将黄巢军队阻挡了不到七十二个小时。腐朽的唐帝国为历史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例证:如果人事足够差,那么任何天险都不堪一击! |
首页 上一页[27] 本页[28] 下一页[29]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