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连载)[第41页] |
作者:总老师麦加 |
首页 上一页[40] 本页[41] 下一页[42]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贺兰山霸 2012-08-19 09:07:07 @总老师麦加 2012-08-13 07:50:03 麦氏手绘:张惠 ----------------------------- 一直很好奇元贞皇后名字的出处,求解 -----------------------------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所以我在正文中并没有使用这个名字。 这些图是很久前画着玩的,不久前我那部靠交话费送手机得来的老手机丢失了,换了一部有拍照功能的,所以才把这些旧图发上来。 |
百都大战 四 攻城开始,李克用一如既往,冲锋在前,犹如一柄尖刀率先突破光泰门(长安禁苑东面北起第二门),攻入了大明宫旁边的皇家禁苑!禁苑,位于长安城之北,范围广大,“东距浐,北枕渭,西包汉长安城,南接都城,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三里,周一百二十里”,但其精确范围,今天尚不能确定,还有待考古学家们的研究,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黄巢的耳力没有问题的话,他应该已经能够听见东边沙陀军的喊杀声了!看来李克用攻城,也是利用了唐大明宫突出于主城外的特点,试图来次斩首行动。 飞矢流箭越过高墙,已经安居深宫近两年,未曾上过前线的齐帝黄巢知道危险已迫在眉睫,也急红了眼,亲自撸起袖子,指挥齐军布阵于皇家宫阙的琼楼玉宇间,利用每一间殿堂、每一条御道的有利地形,与突入的李克用军展开激烈巷战。但今天的长安,不是两年多前的潼关,他的“御驾亲征”也无法挽回败局了! 从卯时(早上5:00至7:00)激战到申时(下午15:00至17:00),李克用军的先头已占领望春宫升阳殿(位于大明宫正东),齐军在禁苑的防御再次溃败。虽心有不甘,但黄巢也只能重重地叹了口气:长安,我的帝都,终于还是要和你说再见了!随后,黄巢下令放火焚烧大明宫和周边禁苑,全军撤出长安,向蓝田方向突围。从广明元年十二月初到现在,黄巢占据长安共计两年零四个月。 从两军主要交战情况来看,黄巢在皇宫纵火的主要目的,应该还是利用大火阻挡追兵。当然也不排除他有“我得不到的东西,也不留给别人”这种恶劣想法,但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位于长安主城墙内的太极宫、兴庆宫等未受波及,从黄巢逃亡方向推断,他应该要路过兴庆宫。 而冲进城的各路藩镇军队们,也同样军纪败坏,抢掠、奸淫、烧杀这些传统保留节目,也不厌其烦地一再上演。想想看,一个完好的皇宫有什么用?只供皇帝一人享乐罢了,于我们有何干?于是,为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了在抢夺皇宫的珍宝和美女之后毁灭罪证,攻进皇宫的各藩军队也乐于见到大火漫延。没有一支打着大唐旗号的军队来拯救大唐的皇宫,甚至有人帮忙多添几把火,让它烧得更有效率,美丽的皇家园林,完全被烈焰与浓烟掩盖…… 黄巢起事以来,空前激烈的“百都大战”结束了,明眼的人都能清楚看出:输家是大齐,但赢家决不是大唐。 齐军逃离了长安,大明宫还在燃烧,这座已经渡过了二百多年风霜雨雪的华丽宫城,这座规模比明清紫禁城大四倍的巨大皇宫,这座曾见证过“万国衣冠拜冕旒”之盛世繁华的巍峨殿宇,就这样在熊熊的祝融之焰中大部份化为了灰烬,给后世留下的,只是断壁残垣,和野草漫漫。 如日之升,则曰大明,当这个名字就象征着无限荣光的建筑群消逝于世间,大唐皇朝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也如西落的夕阳,确凿无疑地,逝去了…… 日落长安,暮色苍茫,前路漫漫,来日苦长,闻者惊心,言者心伤,煌煌大唐,殒逝远方,群魔共舞,貔貅嚣张,生灵涂炭,神州血染,何求彝鼎,祭我国殇! |
附文:杨复光为收复长安所作的造捷露布 顷者妖兴雾市,盗啸丛祠,而岳牧籓侯,备盗不谨。谓大同之运,常可容奸;谓无事之秋,纵其长恶。贼首黄巢,因得充盈窟穴,蔓延萑蒲,驱我蒸黎,徇其凶逆。展鉏鹤以成锋刃,杀耕牛以恣燔砲,魑魅昼行,虺蜴夜噬。自南海失守,湖外丧师,养虎灾深,驯枭逆大,物无不害,恶靡不为,豺狼贻朝市之忧,疮磐及腹心之痛。遂至毒流万姓,盗污两京。衣冠衔涂炭之悲,郡邑起丘墟之叹。万方共怒,十道齐攻,伏九庙之威灵,殄积年之凶丑。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神资壮烈,天付机谋,誓立功名,志安家国。至于屯田待敌,率士当冲,收百姓十万余家,降贼党三万余众。法当持重,功遂晚成,久稽原野之刑,未快雷霆之怒。自收同、华,逼近京师,夕烽高照于国门,游骑俯临于灞岸。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烛。 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神传将略,天付忠贞,机谋与武艺皆优,臣节共本心相称。杀贼无非手刃,入阵率以身先,可谓雄才,得名飞将。自统本军南下,与臣同力前驱,虽在寝餐,不忘寇孽。 今月八日,遣衙队前锋杨守宗、河中骑将白志迁、横野军使满存、蹑云都将丁行存、朝邑镇将康师贞、忠武黄头军使庞从等三十都,随李克用自光泰门先入京师,力摧凶寇。又遣河中将刘让、王环、冀君武、孙珙,忠武将乔从遇,郑滑将韩从威,荆南将申屠悰,沧州将贾滔,易定将张仲庆,寿州将张行方,天德将顾彦朗,左神策弩手甄君楚、公孙佐,横冲军使杨守亮,蹑云都将高周彝,忠顺都将胡真,绛州监军毛宣伯、聂弘裕等七十都继进。贼尚为坚阵,来抗官军。雁门李克用率励骁雄,整齐金革,叫噪而声将动瓦,喑呜而气欲吞沙,宽列戈矛,密张罗网。于是麾军背击,分骑横冲,日明而剑跃飞轮,风急而旗开走电。使贼如浪,便可塞流;使贼如山,亦须折角。蹂践则横尸入地,腾凌则积血成尘,不烦即墨之牛,若驾昆阳之象。杨守宗等齐驱直入,合势夹攻,从卯至申,群凶大溃。自望春宫前蹙杀,至昇阳殿下攻围,戈不滥挥,矢无虚发。其贼一时奔走,南入商山,徒延漏刃之生,伫作饮头之器。 自收平京阙,二面皆立大功,若破敌摧凶,李克用实居其首。其余将佐,同效驱驰。兼臣所部领万余人,数岁栉风沐雨。既兹平荡,并录以闻。 |
中和三年唐军收复长安 |
大明宫地图,可以看出它的外围被禁苑包裹 |
“百都大战”示意图 |
曾经美轮美奂的大明宫 |
|
含元殿是这次兵灾之后,大明宫唯一幸存的主要建筑 |
@徐兆玮 2012-8-11 19:15:00 极大地夸张兵力是演义的常用手法,以便烘托气势,营造氛围,吸引读者。 看过《三国演义》,大家应该很清楚了。 ----------------------------- 传统演义不但喜欢夸张兵力,在夸张之后,又喜欢将这些兵力的作用无限缩小趋近于零,所以才又有了李存孝“十八骑取长安”这样的牛皮。 |
陈州之围 一 当各路唐军再一次涌进长安,迫不急待地享受胜利果实之时,黄巢正在逃往蓝田的路上。他回望西北,见雄伟的长安城廓越来越小,最终消失无影,难免潸然泪下,但他终于还是坚强地转过马头,一挥手,走!毕竟伤心总是难免的,又何必一往情深?长安没了,命还在,保住它才是目前最最重要的。 因此,黄巢下令,将军中所有值钱的东西,以及车辆辎重沿路抛弃,使出了曾多次让他绝处逢生的必杀技:银弹攻击。果然,尾追而来的唐军见有财可发,觉得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是一件光荣而正确的选择,便纷纷动手捡拾争抢,追击行动儿戏般地半途而废。 没有追兵,黄巢得以平平安安地入蓝田,翻越商洛山,出武关,再次回到了河南。虽然经过了关中的惨败,但此时黄巢的部众据说仍有十五万之众,这个数字也许有所夸张,但其实力较之河南的任意单个藩镇,仍算得一个庞然大物。 黄巢以老将孟楷为先锋,率一万精兵开道,进攻的第一个重镇,便是原忠武叛将,现任奉国节度使秦宗权的大本营蔡州。 从秦宗权以往蚕食淮南的业绩,以及将来扫荡中原的表现来看,秦宗权的蔡州军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实力不容小视,应该是块硬骨头。但谁知万事常有例外,偏偏这回老秦却像伦敦奥运赛场上的“刘飞人”一样,也不知是有意放水还是意外掉链子,他率军迎战孟楷,失利,接着就干干脆脆地开城请降,向黄巢称臣了。 黄巢很意外地得到了实力不俗的蔡州军相助,让齐军的声势有所振作,便命孟楷乘胜东进,进攻陈州(今河南淮阳)。他们没有料到,在那个地方,有个对他们很熟悉的旧交早就等着他们了,这个人便是现任陈州刺史赵犨。 赵犨,出身于陈州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军人世家,上推三代都是军官。大概受到家风的影响,赵犨在童年时,便是一帮男孩中的孩子王,打斗游戏中的大将军,邻里群童个个听其号令,不敢有违。王仙芝、黄巢初战中原时,赵犨已承父祖旧职,成为忠武军中一名中级军官,并曾率步骑数千奇袭,击败过王、黄的“草军”。等黄巢进长安,李儇逃山南,天下整个进入无序时代,乘此机会,陈州地方组织了数百人的民意代表团,前往许州拜见忠武节度使周岌,要求任命赵犨为陈州地区的军政主管官员。已经让蔡州秦宗权折腾得没了脾气的周岌,见无法控制陈州,自然也不想得罪陈州赵家,便顺水推舟,表奏赵犨为陈州刺史。 这个世界既然有人鼠目寸光,自然也有人思虑长远,比如说这位上任不久的陈州赵刺史。早在他上任之初,黄巢雄霸京都笑傲江湖之时,赵犨就对身边的人说出了他对时局演变的判断:“这一次黄巢如果不死在长安的话,他一定会向东逃蹿,陈州必当其冲。何况黄巢与我们忠武军几经恶战,早已结下不容化解的深仇大恨(这一条其实不太客观,同样系出忠武军的秦宗权,与黄巢的合作不也蛮愉快的?),我们不能不早作准备。” |
@徐兆玮 2012-08-24 14:57:57 麦加兄觉得,黄巢东下后的战略目的是什么? ----------------------------- 个人觉得此时黄巢的上策应是南下荆湘,那里藩镇较弱,刘巨容虽在荆门之役昙花一现,此后的表现都很一般,并不太难对付,而且他的旧将鲁景仁占据连州已有一段时间,在湘南有一定影响力,有一片现成的根据地。黄巢最强的对手李克用,其军以塞北人居多,如果南下荆湘水网密布、气侯湿热之地,可能会水土不服,影响战斗力。 而滞留在中原四战之地,围着一个坚固的陈州久攻不下,又久攻不懈,绝对是下下之策。 |
陈州之围 二 赵犨是个干实事的人,说到就要做到,在他的调配指挥下,陈州军民进行了全面的备战工作:一、动员民工,重新加固修整了城墙,并将护城河挖深挖宽;二、扩建兵工作坊,制作兵器,修缮铠甲;三、预先通过各种手段,在城中集中储备了大量粮食、草料,同时对城外实施坚壁清野,陈州周边六十里内,稍有余粮的人家,都要强制迁入城内;四、将青壮男丁组织起来,由弟弟赵昶、赵珝和儿子赵麓、赵霖(后改名赵岩)分别统领训练,编成一支赵家军,扩充陈州的武力。经过这一番艰苦努力,到黄巢逃离关中,降服秦宗权之时,陈州已经面目全新,被赵犨打造成一个异常坚固的军事要塞,远非寻常州县可比。 可惜这些情况,曾经挤跑了朱温的孟楷将军并不知道,可能也不屑于派人去打探一下。也许在孟将军看来,咱们虽然打不过李克用,但要对付其他藩镇,还不是绰绰有余?既然连强大的秦宗权都禁不住我轻轻一击,何况弱小的陈州赵犨呢? 孟楷率军继续前进,兵临项城(今河南沈丘)。在这里,他遇上了赵犨派来迎击的陈州军。孟楷阵前一端祥,嗬,敢情这些陈州兵老弱掺杂,且器械不精,衣甲不整,更加确信了自己判断的“正确”性。于是,孟楷毫不在意,下令攻击。陈州兵一触即退,孟楷立即追击,干净利落地冲进了赵犨设下的伏击圈,将尚让曾经在龙尾陂犯过的错误,又重犯了一遍。只不过,孟楷的运气更悲催一点儿,齐军大败之际,他逃跑未遂,被陈州兵生擒,随后又被赵犨下令斩首。 正等待着捷报的黄巢,突然听到前锋覆没,孟楷身亡的消息,勃然震怒!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踏平陈州,让姓赵的血债血偿! 黄巢率领全军进驻溵水,进逼陈州,并向秦宗权征调军队参战。由于兵力过于悬殊,赵犨没有轻率出击,将陈州军全部收缩进城,严防死守。六月,黄巢与秦宗权联军将陈州团团包围。为了防止赵犨突围逃走,以及外地军队来援,黄巢下足了功夫,他围绕着陈州城外文,足足挖掘了五道壕沟,让一只耗子也难以进出,然后倚仗兵多,从四面八方同时发起猛攻! 面对齐军如此气势汹汹的大规模进攻,要说陈州人那是扯谎:可不是,捅蜂窝了!咱们赵刺史也是,打这么积极干嘛,这下把杀人不眨眼的齐军全惹上身了! 赵犨见众人有所动摇,忙给大家打气说:“忠武军可一向以忠义闻名于世(那城外的秦宗权是怎么回事?),咱们陈州人更是出了名的骁勇善战,还怕黄巢的乌合之众吗?我赵家人数世食陈州俸禄,我早已誓死与陈州共存亡,生为大丈夫,就应当于死中求生,方显英雄本色!即使不能成功,必求成仁,为国而死,也比活着当盗匪的臣子好!”他不但有言,也有行,组织精锐的小队,多次潜出城袭击齐军,竟连连取胜。这下子,黄巢更加恼火,他干脆在城北大营修筑宫殿官署,以示打不下就不收兵的决心。 |
陈州之围 三 于是,黄巢在没有可靠根据地的情况下,就完全放弃了他最拿手的流动作战,死围陈州,同赵犨耗上了。大齐皇帝为何如此执着呢,他不知道自己正在犯兵家大忌吗?诚然,孟楷是最早追随黄巢打天下的盐帮老兄弟之一,是大齐朝的开国元勋,大齐皇帝的铁杆心腹,他这么简单就没了,是值得黄巢怒一怒的。 不过,即使对同样的事件,人的愤怒情绪也是可以根据愤怒对象的不同,时大时小的。如果孟楷是死在沙陀军手里,估计黄巢也没这么大的脾气:毕竟咱技不如人。所以当梁田陂之役战败,比孟楷官更大的赵璋被擒时,大齐皇帝的表现也很淡定,绝没有嚷嚷着非要找李克用单挑不可。 但你陈州赵犨算个什么东?就凭你,也配折我大齐军马,杀我大齐名将么?一个猎人,遇上老虎时逃跑不算耻辱,要是碰上只野猫也跑路的话,他还能在这行当混吗?正因为小小的陈州看起来很好欺负,所以黄巢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本钱冲冠一怒为老孟:为了我大齐的军威,为了我堂堂大齐皇帝的面子,在李克用那里丢失的自尊,至少得从赵犨身上找回来! 虽然黄巢的想法很尊严,但他的武力并不足以为他的尊严买单。陈州虽小,却像枚硬核桃,让齐军啃不动也咬不碎。而且别忘了,赵犨早已将方圆六十里内的粮食搜括一空了,时间稍久,十几万齐军的补给成了大问题。 虽然困难巨大,但发了狠心的黄巢不管:我不要存粮数字,我只要陈州,外加赵犨的脑袋! 枪杆子在手,齐军不可能坐等饿死,他们分出大量征粮小队四出侵扰,像无数蝗虫团队,在今天豫、鲁、苏、皖数省的广大地域内往来剽掠,然后将抢来的物资源源送往大营,维持对陈州的围攻。这一打,竟然持继了将近一年。在此期间,一则即使放在杀人如割草的唐末乱世,也格外骇人听闻的传言被记录到了史册上: 《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不约而同地记载:齐军在围攻陈州期间,由于关东的饥荒仍在继续,田野里没有禾妒苗,只有些饥民苟延残喘于残檐断壁之间,黄巢无法用正常方式为他的大军寻求补给,便干脆命士兵俘人而食。他们制作了一种特大号的石臼,直接将活人扔进臼中,连骨头一并捣成肉糊食用,还将这些加工点称作“舂磨寨”。 以上的记录如果属实,那么即使将此时的黄巢军称作禽兽集团,都是过份污辱了禽兽,但问题是,这些记载真的那么可靠么? 疑点一同样来自正史的记载,黄巢军在围攻陈州期间的缺粮程度远没有困守长安那么严重: “巢益怒,将必屠之,乃起八仙营于州左,僭象宫阙,列百官曹署,储粮为持久计。”(见《新唐书 赵犨传》) 那么黄巢储粮的实际效果又如何呢?“巢于郡北三四里起八仙营,如宫阙之状,又修百司廨署,储蓄山峙,蔡人济以甲胄,军无所阙焉。”(见《旧五代史 赵犨传》)。而且,直到黄巢被李克用、朱温等击败,从陈州逃走时,李克用缴获的物资中,食物仍然不算少:“获所俘男女五万口,牛马万余”(见《旧唐书 僖宗纪》)。 |
@Lunter2009 2012-08-26 12:36:47 @总老师麦加 2012-8-25 12:01:00 @徐兆玮 2012-08-24 14:57:57 麦加兄觉得,黄巢东下后的战略目的是什么? ----------------------------- 个人觉得此时黄巢的上策应是南下荆湘,那里藩镇较弱,刘巨容虽在荆门之役昙花一现,此后的表现都很一般,并不太难对付,而且他的旧将鲁景仁占据连州已有一段时间,在湘南有一定影响力,有一........... ----------------------------- 因为黄巢的想法与在下不一样,从齐军离开长安后到围攻陈州前的行动来看,他似乎想东归齐鲁,回老家去。 |
@帝乡王彦哲 2012-08-28 20:17:12 拜读了麦加老师的作品 很精彩~太巧啦 我也在写五代史 那个【唐亡宋兴一百年……激荡的五代史】是我写的 刚刚起步 需要多向前辈学习!! ----------------------------- 前辈不敢当,让我们互相学习吧。 |
陈州之围 四 当然,如果认为有饭吃的人就不会吃人,那也过于武断了,古往今来,反例多见。仅拿唐末五代来说,就有李克用的变兵剐食段文楚,赵思绾畅吃活人胆的滋补作用等多个实例,甚至到了二十世纪,还出现了乌干达的阿明、中非的博萨卡之类,虽贵为总统、皇帝,仍把食用人肉当成高档享受的重量级变态。 因此,个人认为,关于黄巢军大规模食人的记载,最不合理的地方不在于他们的缺粮程度并不严重,而在于疑点二:他们对人肉的吃法。 请大家设身处地想像一下:假如我们往那些传说中用于舂活人的特大号石臼中,投入一头无辜的活猪,它拼命挣扎,但无处可逃。随着巨大的石杵不断落下,凄厉的嚎叫很快消失,不过一会儿,活猪便化为了石臼的底部一摊模糊的肉糜。里面的成份,除了猪肉之外,还猪骨、猪毛以及猪粪、猪尿,散发着难闻的恶臭 老实说,我认为这不是在加工食品,而是在糟蹋食材。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吃人的事例并不罕见,但像黄巢军在围攻陈州期间,采用的如此超不科学的吃法,却仅此一例!稍后秦宗权的军队吃人方法,可是把人用盐腌制成肉干,其“合理”与“卫生”的程度超过黄巢牌人肉糊百倍。 好吧,你可以说:黄巢就是个超级大变态,他的手下也是一群超级变态,人家有粮不吃偏要吃人不说,还放着华夏饮食文化形成的众多烹饪方法不用,偏要吃那种让人作呕的人肉糊,你管得着吗? 是啊,我管不着,但即便如此,这种超不卫生的吃法,也必然会在短期内引发大面积疫病,让黄巢的军队迅速丧失战斗力,他对陈州的围攻就不可能维持三百多天,而他的失败也用不着等到李克用再次南下了! 综上所述,在下认为,关于黄巢军在陈州会战期间吃人的记载过份不合理,但要把这些记录仅仅说成是“地主阶级对农民起义的污蔑”,那也无法解释古史也曾记载过黄巢军一度秋毫无犯的事实。所以我猜想,这些记录可能出自当时产生的讹传,其真相也许是这样的: 据记载,黄巢在围攻陈州期间,倒驴不倒架,仍然要摆皇帝的排场。比如,黄巢军围攻陈州期间,黄巢在城北设立“八仙营”,竟不顾局势艰危,大建楼堂馆所,从大齐皇帝的行宫到三省六部长官的衙门,一个都不能少!另外,因陈州一地的粮秣不可能满足大军的补给需要,齐军四出强征粮草,其劫掠范围遍及河南,包括洛阳、许、汝、唐、邓、孟、郑、汴、曹、濮、徐、兖等十多个州府,才使得黄巢军“稍有刍粟”。 毫无疑问,不管是修楼盖房,还是输送粮草辎重,都是需要动员大批劳动力才能做到的,要干这些事,黄巢不可能只依靠自己的军队(否则他就别打仗了,比如在淮海战役期间,为了支援六十万解放军作战,动员了民伕五百多万),必然强征了大量的民伕当苦力,这比当食物更要紧。同时,黄巢虽搞到了一些粮食,但他肯定要优先保证军队的供应,战乱时代不比平时啊,地主家也没余粮,如果让民伕都吃上饭,估计也就剩不下什么了。 所以,我们不难想见,那些被齐军大兵从家乡强行绑走的民伕们,干得的牛马活,却未必吃得上猪狗食!如果有机会,他们不逃跑才叫怪事。 我们再来看史书描述的那种巨型石臼,它们虽然并不适合加工肉食,但假如就是用来杀人的,则明显透出残忍、高效等“优越性”。在下怀疑黄巢确实将这种东西造出来了,但目的不是吃人,而是杀人,用这种恐怖的杀戮方式来恐吓那企图逃跑的民伕(可能还有见大齐军中想散伙回家的军人,因为黄巢军征兵最快的阶段就是在河南完成的,这里离他们的家不太远):敢逃跑的,肉酱就是下场! 虽然齐军没必要,也不大可能把那些肮脏的肉酱当成食物,但别忘了,黄巢大营中还有大量挣扎于死亡线上的饥饿民伕,他们是很有可能不顾一切地去争食那些捣溶的人肉糊,以求延长数天性命的!齐军在陈州开设人肉加工厂的讹传可能就这样产生了。 但即便如此,它也是一幕浸透了血泪的人间惨剧! |
要用人肉充当军粮,合理的作法应该像秦宗权那样,杀死之后用盐腌制,以保证质量。将活人用巨型石臼舂烂的方法效率虽高,但极端不卫生,由此带来的疫病能够轻易使一支军队不战而败。赵犨的坚壁清野仅仅在陈州周边六十里范围内,黄巢打劫的范围有多大,看看下图就清楚了: |
而且,黄巢上一次经过河南在两年多前,且当年的黄巢军可是军纪良好。此后两年多,战事集中于关中,河南算不上连年战乱。另外,史书也提到,秦宗权控制的蔡州等地盘也为黄巢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补给。 |
@蝗虫满天 2012-08-29 14:33:32 楼主 不知道你怎样评价冯道这个人呢?历史上对他的不高,但是我就得他才是 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一个有操守的人。只是生于乱世,才被人误解 ----------------------------- 个人认为,冯道是个好人,也是个聪明人,经常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善事,作为中国第一个出版社的社长,对传统文化贡献很大。他能够在那个年代经历如此多次兵灾仍然好好活下来,并且在当时名声极佳,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但他也是一个软弱的人,每到关键时刻,还是将明哲保身放在了首位,论操守多少是有污点的。 他和王彦章可算是五代走两个极端的人物吧,一个只有冯道的民族没有脊梁,一个只有王彦章的民族则缺乏韧性,中华文明得以传承至今,两种类型的人都是不可豁缺的。 |
首页 上一页[40] 本页[41] 下一页[42] 尾页[2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