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雷电观点:疑三星堆遗址是禹都阳城启都夏邑也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雷电观点:疑三星堆遗址是禹都阳城启都夏邑也[第2页] |
作者:酒鬼醉客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酒鬼醉客 2015-10-17 12:25:57 启为什么被称为夏后,禹为什么被称为有夏氏,说句酒话,夏不就是代表炎热么?有夏不就是说他们所居之地,在九州之地的梁州么,,,嘿嘿,,, ----------------------------- @苜蓿09 2015-10-17 13:00:51 请教个问题: 古人最开始在南方,为何不最先开发南方,不最先在南方发展文明?为何人口不聚集在南方? 而到了唐朝,湖南那地方还是人烟稀少,发配犯人的地方? ----------------------------- 因为夏的衰败,现是东北方契民族胜了,后又是西北方的后稷民族胜了,春秋战国时楚文明扳回一点,三国后,两晋又是北方民族胜了,十六国时又各有千秋,南北朝到隋唐时,因隋灭陈和后梁后,政治中心在北方,西南便成了蛮荒之地,这样的解释可以么? 说到文明开发,去查查城头山遗址去~~~ |
@苜蓿09 2015-10-17 13:11:45 有没有可能,古人类受地球气候限制。一开始就是选择在冬暖夏凉的北维35度地区繁衍生息。 后来逐步向南向北迁徙呢? 原始人类首先遵循的是动物法则。 不同气候分布不同动物。人类这种体毛不多的动物,是比较适合分布在北维35度的。 脂肪厚,体毛多的企鹅北极熊,分布在寒冷地区。 汗腺发达,排热有效的动物分布在赤道南方。 人类就在北纬35度呢。 ----------------------------- 另外得将地质灾害考虑进去,地理大灾害是有一定周期的~~~ |
@酒鬼醉客 2015-10-17 12:25:57 启为什么被称为夏后,禹为什么被称为有夏氏,说句酒话,夏不就是代表炎热么?有夏不就是说他们所居之地,在九州之地的梁州么,,,嘿嘿,,, ----------------------------- @魔鬼筋肉猫 2015-10-17 16:02:15 曾经是住过梁州的 梁州在陕南,就是汉中 其实还有一个思路 作为帝都,各色人等都有 好比现在的北京,世界范围内的人都有 那么可以看看有些曾经作为都城的城市 是不是有各种民族就明白 ----------------------------- 禹在沒登大位前,他的氏族部落一定有封地,而且不可能是在舜都周边,这是常识,从禹领命治水时,他的级别是伯,就象周文王时的伯一样了,周武都在丰镐,商都在殷,禹伯封地就应该远离舜都,这才正常,不是么?舜将其子封于商,禹避商均于阳城就应该是远离河南商丘,回到他的封地去,故阳城在梁州的可能性最大。嘿嘿,梁州可不光是汉中哟,巴蜀皆属梁州哈~~~ |
@魔鬼筋肉猫 2015-10-17 16:25:11 @酒鬼醉客 啰嗦一句 请你看看阆中的彭城遗址、青龙堡遗址、铺岭上遗址等等 阆中是嘉陵江很重要的一个据点,不可能没有重器出现 只是时间而已 ----------------------------- 彭城遗址与同在阆中的兰家坝遗址、青龙堡遗址、朱家坝遗址一道,与成都十二桥遗址有着文化相似之处。十二桥遗址是十二桥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为商代至西周(公元前1700-前771年)建筑遗址。这些信息貌似比不过三星堆哟~~~ |
@魔鬼筋肉猫 2015-10-17 16:25:11 @酒鬼醉客 啰嗦一句 请你看看阆中的彭城遗址、青龙堡遗址、铺岭上遗址等等 阆中是嘉陵江很重要的一个据点,不可能没有重器出现 只是时间而已 ----------------------------- @酒鬼醉客 2015-10-17 17:48:23 彭城遗址与同在阆中的兰家坝遗址、青龙堡遗址、朱家坝遗址一道,与成都十二桥遗址有着文化相似之处。十二桥遗址是十二桥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为商代至西周(公元前1700-前771年)建筑遗址。这些信息貌似比不过三星堆哟~~~ ----------------------------- @魔鬼筋肉猫 2015-10-17 18:09:18 这些遗址,都有传承 因为断代的原因,动不动就是新石器时代 商周至西周时代 完全没有说服力 而且南方大量遗址只是粗略的进行了勘探 认为没有发掘的必要 丢一句话立一个碑就罢了 不否认不理睬 ----------------------------- 嗯,特别是长江流域与汉水流域和渭水流域,动不动就是什么伊洛的,完全没将尧之时洪水考虑进去,全凭汉时儒家学说而定地理历史,完全没道理,特别是每当华夏文明惨遇衰落时,总有一些自认学府九斗之士,为己之利,疑古问今,标新立异,坐收余利,见怪不怪也,不过他们真的没想到,《山海经》由于当时那些坐在庙宇之山的登徒子们,无人能懂,终逃过一劫也,给我们留下了“真实”的记载线素也,幸之~~~ |
在以往关于夏商分界的讨论中,一个默认的前提是,夏商周三代是不同的族群建立的王朝,它们只能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而一个王朝在同一时段上只能对应于一种考古学文化。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陶寺文化、王湾三期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等相关考古学文化的王朝归属,大都被认为是排他的。 既然是排它的,那么在那里找夏文化干嘛,不解,惑也~~~ |
考古学界关于夏文化的经典表述是:“‘夏文化’应该是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夏文化,也就是夏王朝所属的考古学文化”。“‘夏文化’是指夏代在其王朝统辖地域内夏族(或以夏族为主体的人群)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核心内容是关于夏王朝(国家)的史迹”。但对何为“夏民族”、“夏族”,却没有展开充分的论述。 众所周知,禹与契在尧舜时,就是不同的主体人群,到夏未时更是各有半壁江山,在灭葛、韦、顾,征昆吾后,更是雄据诸方,在商的老巢河南、山西一带找夏墟,能找到么?唉~~~ |
从对古典文献的梳理上看,夏族应该是以夏后氏为首的夏王朝治下众多氏族部落的统称。比照商周两个王朝的情况,其王都周围还居住着一批与两个王朝的王室同姓的贵族及其所属的氏族,如商都大邑商周围的‘多子族’,宗周地区内与周王同姓的……姬姓贵族”,甚至包括“商代甲骨卜辞中与‘多子族’对称的‘多生(甥)族’,以及西周金文所见与诸姬贵族保有婚姻关系的非姬姓氏族。所以按照商周两个王朝的氏族构成对夏进行考察,所谓夏族主要便是各个夏后氏的同姓及姻亲氏族,是他们构成了夏代国家的主体。要知根据文献记载,组织成夏代国家的那些氏族部落(即所谓‘夏族’)确实很难被编织进一个单纯的考古文化谱系。既然说夏已进入文明社会,一个已经进入文明的复杂社会是绝不会与一单纯的考古文化相对应的。这个道理,难道国内从事夏文化探索的考古工作者还不三思么?夏周边的昆吾、顾、豕韦、葛、以及禹时就有的皋陶、契、后稩、伯益、后羿、有扈、有缗、蜀、巴、庸等等诸候国,他们的地盘在那?为什么禹都的阳城,又非得在尧舜之地?五百年前,朱家还要分南京北京也~~ |
茂县营盘山遗址和金川刘家寨遗址均位于四川西北部岷江上游,地处川西北高原向成都平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经过考古发掘,发现了各类遗迹和遗物,年代约在距今5000年前后。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种种特征与中国西北地区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十分相近。从陶器的制法、装饰方法与风格、彩陶风格、器物类型,包括生业形态、生产工具都体现出非常近似的特征。之后的调查发现,在岷江上游分布着较多这类文化性质的遗址。因此,岷江上游应该是马家窑文化分布区。 最终把川西山区与成都平原联系在一起的是来自平原西北部的什邡。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什邡发现了成都平原最早的史前聚落桂圆桥遗址,该遗址第一期遗存年代介于营盘山文化与宝墩文化之间。桂圆桥遗址的发现使成都平原的古代文化向前推进了500年,达到距今5000年左右,也填补了位于岷江上游河谷地区的营盘山文化与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之间的缺环。目前的研究认为,成都平原的古代人群最初可能是从位于其西北方的岷江上游逐步迁徙下来的。 难道这群人就不能“问鼎中原”么? |
@德国鱼雷 2015-10-22 11:56:42 我来给楼主补充下: 1、三星堆城面积350公顷,二里头300公顷。目前全中国考古发现只有三星堆被认为达到5000年级文明,最保守估计也有4800年,早于中原二里头500-1000年。显示出三星堆 历史 更悠久,属于更富庶成熟的城邦。 2、国内主流认为二里头在夏王朝中晚期才建都,甚至有极端学者认为二里头城在商代才兴旺发达。考古文物风格中有三星堆的影子,到商王朝时期三星堆风格文物完全消失。 3、在远古时...... ----------------------------- 谢!兄台,酒鬼之疑不孤也,握爪!! |
@德国鱼雷 2015-10-22 12:23:03 无论是周朝人还是汉朝人,墓葬中超高频率的魂归西天、西王母、女娲的方位都指向西方,这是祖宗来自青海到甘肃东部一带的最大证据。 全中国最早的铜器出土于甘肃马家窑,距今5300年,古蜀国的文物样式和马家窑有继承关系,三星堆不是突然冒出来的,300-500年之后古蜀王蚕丛才始建三星堆城。 马家窑处于文明起源的十字路口:甘肃省临洮县。到青海、到甘肃兰州、到宁夏银川、到陕西关中平原、到四川岷山(古蜀王的故...... ----------------------------- 嗯,《山海经·五臧山经》其中唯一有“崇”字的山,就是《西次三经》中的首山“崇吾之山”,其地望是:“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遥(无辶旁)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嘕(应虫旁)渊。”。此地望在卫星地图中找,只有现今巴颜额拉山年保玉则一带符合,此山才应该是所谓的鲧伯的封地“天穆之阳”的“崇山”也~~~鲧禹族群完全有可能沿白龙江(酒鬼认为此江就是禹贡中的黑水。)而下到岷山川北一带定居。 |
今晨再读《墨子?非攻下》云:“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震。 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衹,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禹既已克有三苗焉,磨为山川,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则此禹之所以征有苗也。”这段话,特别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衹,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 酒鬼理解意思是:禹亲自把持着象征天帝某种器物令器,去征发有苗氏的。此器物如四电诱祇,上面有神像人面鸟身,若干美玉侍奉着,在战斗中用箭矢射了有苗部落的神器,有苗部落军队大乱,后就被打败。 这个“四电诱衹,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的东东是个什么东东?是这个东东么? |
这件人首鸟身像通高12厘米,二号祭祀坑出土,原铸于小型铜神树树枝端部。该像为平头顶,头戴頍,面带面罩,脸形方正,大耳高鼻,其双眼呈外凸状,与纵目面具眼球造型相类似。其鸟身较短,参考与之造型完全相同的同树另一枝枝端人首鸟身像,可知该像现残断的双翼原当呈宽展状,尾羽构型亦当为分叉相上下卷曲状。 这种人首鸟身像除见于小型铜神树外,在同坑出土的青铜神坛最上层的“盝顶建筑”上额正中也铸饰有此像。古人有“以上为尊”、“居中为尊”的说法。人首鸟身像出现在铜神树树枝端部与铜神坛顶部正中,显然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人首鸟身像所代表的,当是群神崇仰的天“帝”。那么,人首鸟身像指的是谁呢?不就是“大鸟王”帝颛顼么?“高阳乃命玄宫”造的“神坛”。见下图: |
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雕像群中,足以领衔群像的最高统治者非大立人像莫属,——不论是从服饰、形像还是体量等各方面看,这尊大立人像都堪称它们的“领袖”人物。以往殷墟出土的玉石铜人像与之相比,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雕像人像高180、通高260.8厘米,一号祭祀坑出土,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其双手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 他手中是否原本持(抱)有某种法器?有人认为是琮,有人认为是权杖,有人认为是大象牙,还有人认为是类似彝族毕摩(祭司)的神筒或签筒,也有人认为他是在空手挥舞,表现的是是祭祀时的一种特定姿态。 酒鬼常在想,如果他手用持的是下图那个东东,不就是活灵活现的大禹形象么? |
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 孙膑兵法?见威王》内中云:“尧有天下之时,诎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四。故尧伐负海之国,而后北方民得不苛,伐共工而后兵寢不起。……尧身衰而治屈,胥天下而传舜。舜毄讙收,方(放)之宗(崇);毄归(鲧),方之羽;毄三苗,方(放)之危。 亡有户(扈)是(氏)……中国。有苗民存为弘(强)。舜身衰而治屈,胥天下而传之禹。禹鑿孟门而通 大夏,斩八林而焚九□西。西而并三苗。” 联想到《淮南子》‘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囗囗、凿 齿、九婴、大风、封、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 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囗囗,断修蛇于洞庭,禽封于 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这段记载,意味深长也~~~ |
@瓦力看星空 2015-10-28 20:14:01 三星堆似乎没有任何文字资料出土啊? ----------------------------- 嗯,只有几个文字符号公布,却又有城,又有祭坛,还有那么多青铜器和玉器,铸像和刻画刻纹又那么成熟,所以酒鬼疑惑也,将年代定在商周,是否晚了点,那些青铜器的使用年代、铸造年代,真有这么晚么? |
@酒鬼醉客 136楼 2015-10-28 20:53:00 @瓦力看星空 2015-10-28 20:14:01 三星堆似乎没有任何文字资料出土啊? ----------------------------- @瓦力看星空 2015-10-28 21:10:35 嗯,只有几个文字符号公布,却又有城,又有祭坛,还有那么多青铜器和玉器,铸像和刻画刻纹又那么成熟,所以酒鬼疑惑也,将年代定在商周,是否晚了点,那些青铜器的使用年代、铸造年代,真有这么晚么? ————————————————— 似乎国内现在发现比殷墟更早的器物里还没有类似水准的青铜器,从这里看,定在商周个人觉得也有道理。 ----------------------------- 问题是青铜器是无法用碳十四来验明正身的,碳十四将三星推三四期文化层定在商周,只能证明其祭坑的最晚年代在商周,但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无论在数量还是水准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仅以殷墟的出土器物作为标准,那么殷墟为什么没有这么多青铜器? |
@瓦力看星空 2015-10-28 22:06:30 这个我没有仔细琢磨过,三星堆的青铜器似乎是另外一路,与商周风格都不同。我是觉得您似乎下了很多功夫,但是似乎不用非要把三星堆和夏或禹联系起来。 ----------------------------- 三星堆突然在上世纪横空岀土那么多青铜大件,在晋之前众儒们又一致认为禹是西夷人,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又注明“涂山”在江州(重庆),《山海经·大荒西经》又点明“天穆之野”在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竹书纪年》又言伯鲧封于“天穆之阳”;“羽山”、“会稽之山”均又记在《山海经·五臧山经·南次二经》上,三星堆又出土了代表至尊权力的金杖,中原夏文化发掘又乏力,现今已发现证明三星堆是四方有城墙的城池,这些东东摆在一个业余上古史爱好者面前,酒鬼能不将三星堆与禹联系起来么? |
@杜行1986 2015-10-28 23:08:08 一家之言。 ----------------------------- 雷己雷人。 |
@酒鬼醉客 2015-09-27 17:08:38 据说此文字是下图所印 见于,三星堆蝌蚪文考据:彝族是夏代的统治者_网易新闻中心 http://history.news.163.com/09/0810/11/5GBOLTRG00011247.html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彝族又是遗的谁的族? ----------------------------- @铁马冰河陆川客 2015-10-29 11:11:54 这类传世品可靠性欠佳,和某西方探险家在喀什市场上买的那两枚古罗马铭文金币一样无法佐证。 不过,酒鬼兄这么思考,还是存在文献上的可能性的。最后还是要看文物佐证。 ----------------------------- 嗯,民间藏品,可信度确实欠佳,酒鬼也是一时兴起,突发奇想罢,待三星堆王陵找到后,酒鬼相信夏的线索会浮出水面的。谢! |
@酒鬼醉客 142楼 2015-10-29 08:47:00 @瓦力看星空 2015-10-28 22:06:30 这个我没有仔细琢磨过,三星堆的青铜器似乎是另外一路,与商周风格都不同。我是觉得您似乎下了很多功夫,但是似乎不用非要把三星堆和夏或禹联系起来。 ----------------------------- @瓦力看星空 2015-10-29 11:13:33 三星堆突然在上世纪横空岀土那么多青铜大件,在晋之前众儒们又一致认为禹是西夷人,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又注明“涂山”在江州(重庆),《 ————————————————— 我是觉得尧舜禹只是传说,非要把三星堆往尧舜禹的传说上靠反而容易被误导,也许会忽视了三星堆真正的价值。 ----------------------------- 酒鬼在读高中时,历史老师告诉酒鬼,夏商周三代都是传说,但最近这三十几年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夏商周三代不只是传说,而且是信史。三星堆真正的价值就是探寻出谁是那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铸造了它们。 |
@瓦力看星空 2015-10-29 16:18:19 我认为夏依然存疑 ----------------------------- 那是君之事,不管酒鬼之意,随便也~~~嘿嘿~~~ |
@德国鱼雷 2015-11-03 11:03:31 先秦时代至3000年前的巴蜀文字,这些才是真家伙: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巴蜀图语其证明它跟汉字一样渊源流长,在出土的一些巴蜀印章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汉字。这些汉字跟巴蜀图语一同出现在印章上,似乎说明当时的巴蜀图语和汉字并没有完全隔绝。史传汉字是由夏禹和他的巴蜀妹子涂山氏带至中原的巴蜀图语演变而成的,这种说法虽然难以考证,却说明巴蜀图语与汉字之间可能有联系。1981年,荥经烈太乡战国墓葬出土的一枚印章上,印有汉字“百”;1992年什邡出土了一枚印章,印文为巴蜀图语,印背却印了四个汉字,其中可以明显看到“十”和“王”字;1998年,蒲江鹤山镇出土的一枚印章,上印“敬事”两字。如此之多的汉字同时出现在巴蜀印章上,引起了考古学家极大的兴趣,这些汉字似乎是被借用到巴蜀图语体系中的。战国时期的巴蜀印章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在古蜀开明王朝时期,汉字已经从中原传到了巴蜀,和巴蜀图语一起,成为重要的流通工具,并且出现了交叉使用的情况。 即然在战国时就出现了交叉使用的情况,那么巴蜀图语的又在那儿呢? |
@德国鱼雷 2015-11-03 11:06:44 三星堆民间造假文物文字,内地奸商和彝族人参与的成果: ----------------------------- 将三星堆出土的七个刻画符号,也打入造假行列,于心所忍~~~ |
@酒鬼醉客 2015-09-27 17:08:38 据说此文字是下图所印 见于,三星堆蝌蚪文考据:彝族是夏代的统治者_网易新闻中心 http://history.news.163.com/09/0810/11/5GBOLTRG00011247.html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彝族又是遗的谁的族? ----------------------------- @stonestarok 2016-03-09 21:59:44 我最近对象形很敏感,我猜图片的读法应该是顺时针,两人做爱--怀孕了--生了个小孩--为了小孩,两个大人打架了 ----------------------------- 很形象,不过;您真有灵感么??这个,酒鬼表示怀疑~~~哈哈哈~~~ |
@酒鬼醉客 2015-10-16 21:28:15 何谓“华”?因有“太华山”也。何谓“夏”?太华山之阳也。蛮夷猾夏,三苗与九黎跟华阳之间的战争也,,, ----------------------------- @pusu0802 2016-03-12 09:26:43 太华山在哪? ----------------------------- 《五臧山经·西山经》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自而在蓝田人的活动范围中去找也,证实也,是不是那么回事也,酒鬼说的不算,自儿认识的才算,不是么?~~~ |
@stonestarok 2016-03-11 21:59:10 @酒鬼醉客 如果天干=十兽,你的部分论点就可能是正确的。夏朝可能就是彝族人建立的。 ----------------------------- @stonestarok 2016-03-11 22:07:12 个人建议你找一下人类分子学的证据。复旦大学人类分子实验室的李辉的由南向北迁移学说也是对你论点一个有力支撑。陆路西南到西北;海陆从越南广东沿海北上。殷商=东夷? ----------------------------- 谢谢兄弟的建议,谢谢!但作为年过半白的酒鬼,对那个“人类分子学”,不感兴趣也,且不说那个学说才兴起半个甲子不到,其学说基础现才是在挖土方的时代,就建立起了用一个一百六十万年前后的化石标本,作为人类分子基因学的基石,这种方法是否符合对未来科学探研的精神,只说这个“人类分子学”理论的短板,就是在考古学上,依旧没找到从直立人到智人的进化过程,故,酒鬼还是相信《山海经》中的传说也,至于说到殷商是否是东夷这个话题,酒鬼个人认为,他们之间应该在文化上有种必然的联系,其理由就众所周知,东夷人的祖先为少昊氏。在《山海经·大荒东经》的“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旲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的记载中己点明少昊国在东,《左传》又载:“陶唐氏之火正契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也就是说商之祖契的封地正在东边,故,殷商发迹于东夷,这个应该是可以肯定的,至于说殷上商是蚩尤之后,还是少昊之后,酒鬼偏向于少昊之后也,原因就在颛顼帝身上,因为无论是从《山海经》还是从《竹书纪年》或《史记》中,都记颛顼帝为黄帝子之后也,《五臧山经·西次山经》中的“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也说明,少昊族也是从西边来到东边的,所以所谓的,东夷、南蛮,西戌、北狄的划分,并不是以人族来划分的,这四个名词应该是以地理形状来划分的,,, |
@stonestarok 2016-03-11 21:59:10 @酒鬼醉客 如果天干=十兽,你的部分论点就可能是正确的。夏朝可能就是彝族人建立的。 ----------------------------- 兄弟,在《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记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有“帝俊妻常业義,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这样的记载,酒鬼个人的理解为,无论天干还是地支,它们都应该创建在夏代,只是这两套记年体系,区别在,一个是以观察太阳在天体中运转为纪年的运算方式,釆用的是以地为五制的运算,另一个是以观察月亮在天体中运转为纪年的运算方式,釆用的是以天为六节的运算,故后来再殷商时才将两套体式,合而为一,创建了天干地支相合的“六十甲子”的纪年运算,也不知对否,但彝族人传承了夏天干的纪年体,酒鬼个人认为,相信度应该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也~~~ |
@平安繸 2016-03-12 16:42:00 在中国地面的叫“夏后氏”“夏后启”...... 。 嘿嘿! ----------------------------- 那在中东的地面上是叫“蝎子王”么~~~哈哈哈~~~天下九州,各有一君长也,在人皇时神州之地属柱州,是地之中也,“蝎子王”的神术均来于天下之中的昆仑也~~~气气你~~~哈哈哈~~~ |
@stonestarok 2016-03-11 21:59:10 @酒鬼醉客 如果天干=十兽,你的部分论点就可能是正确的。夏朝可能就是彝族人建立的。 ----------------------------- @stonestarok 2016-03-11 22:07:12 个人建议你找一下人类分子学的证据。复旦大学人类分子实验室的李辉的由南向北迁移学说也是对你论点一个有力支撑。陆路西南到西北;海陆从越南广东沿海北上。殷商=东夷? ----------------------------- @酒鬼醉客 2016-03-12 15:34:40 谢谢兄弟的建议,谢谢!但作为年过半白的酒鬼,对那个“人类分子学”,不感兴趣也,且不说那个学说才兴起半个甲子不到,其学说基础现才是在挖土方的时代,就建立起了用一个一百六十万年前后的化石标本,作为人类分子基因学的基石,这种方法是否符合对未来科学探研的精神,只说这个“人类分子学”理论的短板,就是在考古学上,依旧没找到从直立人到智人的进化过程,故,酒鬼还是相信《山海经》中的传说也,至于说到殷商是否...... ----------------------------- @stonestarok 2016-03-12 21:32:29 你的史学积累还是很丰富的,很佩服。我也读过袁珂版的《山海经》,自认不如你理解的深刻。不过,这本书解读一直是个问题,我不敢太当真。一来,很多时代混到一起,不知道应该如何;二来,从注解就可以看出里边存在很多假借(音同字异),有些像是直接音译,但是语言变迁很大,有些可能永久消失了,以至于译不出来;三来,它应该是很古老,可能老到一些地壳变动以前的事情。 我们不是靠这个混饭吃的专家,当然也不用非要...... ----------------------------- 兄弟,看得出,您也是一个爱好者也,酒鬼多说无益,请记住史在民间也,多读原文,按自儿的思维加上推理,再加上自儿的知识去读有些自认为可信的史籍,你同样会成为袁珂也,,,袁珂的神话版,不读也罢,,, |
@平安繸 2016-03-12 20:09:44 在中国地面的叫“夏后氏”“夏后启”...... 。是我的观念,我会写的。你文章的观点与我的猜想很接近了。区别就在“后”字上。 关于“昆仑”,哈哈!天下神人、神术“皆出昆仑” Very Good ! 中国人《山海经》里叫“昆仑”,《圣经》里叫“伊甸园”。 不是吗? 标记是:“四条大河,两颗神树。”巧合的很。 “蝎子王”没意思,搞半天还是个人。要搞,就搞清楚中国古人说的“上帝”。 传说:“伊甸园”中...... ----------------------------- 老兄大肚,原来也是同道中人,酒鬼这厢有礼啦~~~ 您的猜想是否是在夏王室前,曾经有过一个时代,也有过“夏”的称谓? 至于说到搞清楚中国古人说的“上帝”是什么?其实在《黄帝内经》和《春秋纬命历序》上,已经说得很清楚啦,《黄帝内经》称他们为“真人”,《春秋纬命历序》称他们为“天皇”,在酒鬼的认识中,他们就是来自于外太空的超极生命体也~~~ 关于“帝之下都”与“伊甸园”是否是记载的同一个传说,酒鬼个人认为应该是同一个传说,因为在这两个传说体系中,都同样记有一男一女两个人物为人祖,在《山海经》中有守护神开明兽,在《圣经》中有守护物基路伯,都跟四条大河的发源有关系,但它们是所记是否是同一地点,这个酒鬼就没搞明白啰,因为在《纬命历序》中言“天皇”有十二头~~~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华夏的“上帝”或许只是“天皇”兄弟十二组人中的一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华夏的帝之下都”也就有可能是这一组人在地球上的基地,而“犹太人的伊甸园”便有可能是另一组人在地球上的基地,故酒鬼读《山海经》不会在《圣经》中去找线索也~~~ |
@瓦力看星空 2015-10-28 22:06:30 这个我没有仔细琢磨过,三星堆的青铜器似乎是另外一路,与商周风格都不同。我是觉得您似乎下了很多功夫,但是似乎不用非要把三星堆和夏或禹联系起来。 ----------------------------- @酒鬼醉客 2015-10-29 08:47:36 三星堆突然在上世纪横空岀土那么多青铜大件,在晋之前众儒们又一致认为禹是西夷人,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又注明“涂山”在江州(重庆),《山海经·大荒西经》又点明“天穆之野”在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竹书纪年》又言伯鲧封于“天穆之阳”;“羽山”、“会稽之山”均又记在《山海经·五臧山经·南次二经》上,三星堆又出土了代表至尊权力的金杖,中原夏文化发掘又乏力,现今已发现证明三星堆是四方有城墙...... ----------------------------- @pusu0802 2016-03-12 22:19:48 这几天忽然觉得四川盆地这个地方似乎是个文明发祥地,正好看到你的帖子。 ----------------------------- 谢回复! |
@蜀中自有美景 2016-03-12 22:40:07 这是成都平原地形,大家看金堂沱江三峡堵上,有多大的水灾?当地传说也是古人开凿的这个峡谷。 ----------------------------- 仁兄何意?说的是,金堂沱江三峡,是在大禹治水时开凿的么? |
@黄帝之嫡 2016-03-13 13:01:54 三星堆在禹之前就有。绝对不是专家说的4800!而三星堆其实没有夏的影子,反其有炎黄时期的影子。 ----------------------------- 那仁兄认为三星堆应该在什么时代?您的意思是三星堆应该是炎帝或是黄帝时期的遗址,对么? |
@蜀中自有美景 2016-03-12 22:40:07 这是成都平原地形,大家看金堂沱江三峡堵上,有多大的水灾?当地传说也是古人开凿的这个峡谷。 ----------------------------- @酒鬼醉客 2016-03-13 16:48:18 仁兄何意?说的是,金堂沱江三峡,是在大禹治水时开凿的么? ----------------------------- @蜀中自有美景 2016-03-13 17:26:04 金堂沱江三峡,是龙泉山唯一出水口,也是龙泉山海拔最高点,人工开凿无疑。其他地区的洪水,过了汛期自然就消退。唯有成都平原这地形,峡谷开凿以前,平原就是个湖,遇洪水湖面会增大几倍,几年甚至十几年不退。传说鳖灵开凿,但不排除大禹开凿的可能。 ----------------------------- 嗯,成都平原的海拔数位在200米~750米间,而四川盆地的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在尧时的“洪水滔天”的时代,可以想想那个总面积约22,900平方千米的湖该有多大,古人完全有可能将它称为“西南海”。谢仁兄~~~ |
@黄帝之嫡 2016-03-13 17:46:19 至少在尧舜禹之前 ----------------------------- 兄弟,能否拿出点证据或证点,谢! |
@酒鬼醉客 2015-10-05 14:45:43 他们象么,,,, ----------------------------- @pusu0802 2016-03-14 09:50:04 青铜雕像的特点是瘦脸和高尖鼻子,这个应该不是黄种人的相貌,还不如埃及的雕像接近中国人的程度。 ----------------------------- 难道黄种人中就没有瘦脸和高尖鼻子的?下图这个老人是不是瘦脸?鼻子高尖否?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