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美国的故事,草根泥腿子的自由之路(高大上修正版,全景再生文明史)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美国的故事,草根泥腿子的自由之路(高大上修正版,全景再生文明史)[第2页] |
作者:曹立仁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27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曹立仁 2015-04-03 14:43:19 正文26 卡尔维特两次到纽芬兰岛进行调查研究,他最后的结论是当地太过寒冷,不是理想的殖民地。他之后又到过詹姆斯镇,但是移民当地必需要起誓言忠贞于抗罗宗信仰,这里又不适合他们这些公教徒,他最后选定切萨皮克湾边的一片土地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詹姆斯国王授予他一份宪章,他在1632年去世之后,长子西塞尔-卡尔维特继承巴尔的摩爵位,也继承了这份宪章。 ----------------------------- @公子弈心 2015-04-06 15:56:50 老师的帖子是我在天涯读过的最精彩的帖子。客观理性地陈述 历史 事实。我记得Dr Jones说,要寻找的是 历史 的Fact, 不是truth。之前我不怎么看煮酒的帖子,因为很多帖子用他们相信的truths来代替facts。还不如去看看其他论坛小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现在读者有点分流,我相信等到更至前版内容自然会合并。其实新版的加注内容真的非常好,有助于读者对美国 历史 的理解,特别是对没有看过或...... ----------------------------- Fact,是客观事实. Truth,其实是“无意义”,因为不同世界观,会有不同的“真理”。 中国愚民教育,灌输的就是唯物主义愚昧迷信世界观,完全无法把握世界,理性观测世界。 哥还看到恩歪哥津津乐道易中天的美国“三权分立”,这些某国愚民学者,走出海关就是个笑话。写个论文都是矛盾百出,因为整个世界观就是愚昧而矛盾精分的。 甚至哥都已经科普到这样,恩歪哥还在执迷不悟,还在思迷达学者易中天。 简单的事实,英文里从来就没有“三权分立”。那是中国愚民学者幻想出来的,海关外就不存在。 简单的事实,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和建国诸父建立的大国合一,合众国,是矛盾的。当然,唯物主义愚民也不知道啥叫矛盾。哥已经科普过,良好教育的建国诸父对三权分立不感兴趣,约翰-亚当斯说的三权分立,是说得马萨诸塞,佛吉尼亚这些共和国,而不是美利坚合众国。 其实已经在正文里都科普过这些,许多人还是自闭。因此必需重新科普。 太多,“反的”。 英美都没有某国愚民津津乐道的三权分立。英国是君王至尊,宪政体系的最高者是王冠。 米国是司法权至尊,宪政体系的最高者是联邦大法官。 啥?三权分立?各说各话?那是某国学者津津乐道的,三部门出现矛盾?互相撕咬,拳头大的说乐算。 马歇尔大法官,铸定美国宪政模式,那其实就是汉密尔顿呼吁的复核权。区别在于,汉密尔顿希望是总统拥有复核权,他向往西敏寺体系。总统终身制,就类似王冠。 |
@公子弈心 126楼 2015-04-07 14:36 @曹立仁 110楼 2015-04-06 16:35 @曹立仁 2015-04-03 14:43:19 正文26 卡尔维特两次到纽芬兰岛进行调查研究,他最后的结论是当地太过寒冷,不是理想的殖民地。他之后又到过詹姆斯镇,但是移民当地必需要起誓言忠贞于抗罗宗信仰,这里又不适合他们这些公教徒,他最后选定切萨皮克湾边的一片土地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詹姆斯国王授予他一份宪章,他在1632年去世之后,长子西塞尔-卡尔维特继承巴尔的摩爵位,也继承了这份宪章。 -----------…… ----------------------------- @nyjspj 2015-04-07 20:09:09 呵呵,我很不喜欢楼主那自以为是的劲儿。 但是这个文的原文,我看了点,还算不错。你说的不错。 但是这个板,开头就很张狂,不怎么样。 ----------------------------- 要学会有勇气面对“事实”,而不是这个人“很狂”,这个人是“万恶的台湾反动派”,这巴拉那巴拉。 记住哥科普的事实,中国是个奇葩世界,和外界隔绝,世界观就是愚昧的。什么易中天这些,也就是关起门大家自己瞎搞。“翻译”的什么“光荣与梦想”?有看没有懂的档次。 学会理解这个事实,传说中的美国,“没有”三权分立。 1. 美国不是愚民国家,三权分立?怎么运作?那就是一帮愚民自己吓唬自己。 2. 英国和美国甚至连“三权分立”这个说法都没有。中国是马克思的子孙,都是堆卢梭,孟德斯鸠那一脉的传承。顺着那条愚民暴民思路,走上唯物主义邪教道路,越混越傻。 记住,一个“万恶的台湾反动派,一个“很狂的人”,告诉农,米国没有“三权分立”,这就是个事实而已。 |
@理科生爱历史 2015-04-07 10:50:09 “英国是君王至尊,宪政体系的最高者是王冠。 ”这句话怎么理解,王冠拥有司法最终裁决权? ----------------------------- 在宪政体制上,王冠要恩准,国会通过的法案才能生效。所有法案都是如此。 米国是总统批准签署,国会法案才生效。总统可以否决,国会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权。国会和白房子是平行的,两边打起来肿摸办?仰望大法官作出裁决。因此米国是司法复核权最高,大祭司的档次。 君王国家就有这个好处,有个国王高高在上,俯瞰政治家的鸡争狗斗。不仅英国如此,泰国,日本也是如此,这样的国家有着非常强的凝聚力,君王就是大家仰望的最终力量。 英国首相组阁,是女王邀请他组阁。女王是“恩典的她,忠贞信仰的守卫者”。 苏格兰人就算要闹分裂独立的,也不会背叛王冠。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现在还在“恩典的她”之下。加拿大人要是像学洋基?分分钟啦。英国现在也不会出兵平叛,问题是,有国王,倍儿高大上。加拿大人就看洋基档次不够,国王都没有,简直是暴民群氓国家,嘿嘿。 |
正文27 根据英格兰普通法,马里兰殖民地理论上是一个“领主国”,就相当于英格兰的达拉谟主教辖区(注:达拉谟主教领地长期拥有自己的军队和法律体系,是个典型的封建领主国家,一直到1953年才通过法案,正式把领土主权转交给不列颠王冠。因此虽然英格兰国教是圣公会,但是巴尔的摩则可以把罗马公教立为马里兰国教)一样。根据马里兰宪章,巴尔的摩在他的领地里拥有“土地恩赏,收租,收税,收费,任命官员的权利”;巴尔的摩还拥有政治和司法的权柄,他还有权建立要塞,发动防卫性战争,封授骑士和其他荣誉抬头,建立和规划堡区和城镇,发放贸易许可证;他同时是教会的元首,可以建立和废弃教堂和其他教会机构;并且他的“丰富的权利,自由,豁免特权”是世袭的特权。也就是说,在他的领土主权边界之内,巴尔的摩就是中世纪领主一样的君王。 当然,这只是个理论,北美所有的领主殖民地,不论宾夕法尼亚,卡罗莱纳还是新泽西,都和马里兰一样,根本就没有发展成为中世纪的领主国,从一开始就是代议政治。 马里兰宪章里的一句话就已经在法律上否决了建立封建领主政治的可能性,所有马里兰臣民都享有“英吉利人的全部权利”。到1640年之后,英格兰长国会(注:1640-1648年间的英格兰国会被称作长国会Long Parliament,克伦威尔将军率领新模范军清洗解散了这个国会。)又一再通过法案清除英格兰普通法体系内残留的封建内容,因此封建领主国政治在理论上就没有实际可行性。 另一方面,我们仔细研究英格兰人殖民美国的初期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历史现象,这也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历史现象。有太多的事件,冲突和普通人的言行记录告诉我们,“列祖的传统”和“英格兰的法律”是这些普通男人和女人的信念,他们表现得无比固执顽强,不论最初的殖民地建立者们制定了如何周密的计划,这些“英吉利人民”最终都获得了话语权柄。马里兰的卡尔维特家族原本尝试在美国建立起一个完美的男爵领国,基于社会等级身份而不是基于财富治理马里兰,但是这种理念在北美是无法实现的。我们不要忘记一个基本经济事实,这里拥有大批土地资源,劳力和技能才是稀缺资源。要吸引移民来,你必需要给他们土地,他们就算作为一个契约奴隶到达马里兰,也会靠劳动获得自己的土地。这些拥有自己土地的自由农夫,他们只顺服于英格兰的法律和列祖的传统,他们不臣服于北美的任何一个人。庄园法庭(注:在封建领土内,王庭就是法庭,封建领主不仅在这里管理行政,也在这里颁布法令,判决案件。)很快就让位给选举产生的代言政府,圣玛丽就和詹姆斯镇一样,一直都只是一个小村庄格局。人们远离圣玛丽和詹姆斯镇,四散到内地深处,他们尊崇敬畏法律,但是他们也要求自己在法律的修改和制定上掌握话语权柄。 1639年,选举产生的马里兰大议会就召开了,这个相当于英格兰国会平民院的马里兰大议会比英格兰议会走的还远,议会在当时就通过法案,确定三年召开一次议会的原则。从人数上说,抗罗宗已经构成马里兰人口绝大多数,其中还有越来越多的清教徒,卡尔维特家族为领袖的大地主和抗罗宗议员之间的妥协就带来1649年的【宽容法案】,马里兰正式成为同一时期美国宗教宽容度最大的殖民地。根据这个法案,使用基于宗教信仰的敌意语言称呼别人成为司法标准上的冒犯罪行,也就是说,“异端,教宗徒,拜偶像者,清教徒,长老会,圆脑袋。。。”这些语言都成为冒犯性语言。当然我们必须要理解,所谓宗教宽容是一个演变发展的概念,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胆敢公开挑战三一神论,他还是会遭到迫害。有个不识时务的犹太人医生居然公开嚷嚷说,耶稣基督的神迹其实就是一些魔术而已,他就遭到逮捕。犹太人只要低调,不公开挑战基督教,在马里兰则可以顺利生活。 【宽容法案】为马里兰的繁荣发展带来宝贵的推动力,这里成为被清教徒迫害的各种非主流宗教信仰的乐园。当时贵格会还没有自己的殖民地,他们在英格兰和新英格兰都遭到各种迫害,卡尔维特家族把他们请到马里兰,并且为这批人作背书,他们都是“好公民和好农夫”。到1670年代,至少有19个贵格会的教会散落在马里兰各地。 除了公教徒,犹太人和贵格会这批在别处遭到迫害的宗教异见者之外,马里兰还吸引了荷兰和德意志来的异见者,在他们中间就包括奇特的拉巴地人Labadist。拉巴地原本是个学识渊博的耶稣会教士,他改宗抗罗宗开创这个奇特教派。1670年代来到马里兰的拉巴地人倡导公社的生活方式,同时倡导修道院式的苦修生活方式,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只有100多人,但是他们掌握着包括农业技术在内的许多高级技术知识,他们迅速在马里兰积累财富崛起成为英属北美殖民地最大的地主,他们还为马里兰提供了第一份准确测量过的地图。 马里兰殖民地就这样稳固地建立起来了。 切萨皮克湾殖民地的发展经验 和新英格兰比较起来,切萨皮克湾殖民地发展模式带来的定居者并不多,而且这里很快就形成贫富分化严重的精英寡头社会,切萨皮克湾渐渐形成体系内自我矛盾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是代议选举的自治政府,另一方面却剥夺了黑奴的人权,这个体系内的矛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流血战争的根源。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切萨皮克湾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发展经验。 烟草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革命的种子 马里兰定居者最初种植谷物,他们第一季收获就出现富足,向马萨诸塞出口粮食是马里兰的第一笔出口收入。但是农夫很快意识到,种烟草是比种粮食更赚钱的行当,大家就都转种烟草。马里兰出产的烟草品质很快和佛吉尼亚持平,只有在佛吉尼亚的某几个郡才能生产最优质的“真佛吉尼亚”烟草,烟草行业迅速成为这两个殖民地的单一经济作物。 事实上,如果以投资回报率来说,烟草种植园经过初期卖方市场期之后,和甘蔗种植园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烟草种植园的优势是投资门槛比甘蔗种植园低的多,劣势是市场容量比蔗糖种植园小太多。在发现蔗糖之前,西方人只能通过蜂蜜和果汁来获得甜食,蔗糖出现之后就变成西方人的日用消费品,拥有广阔市场。 对一个财力雄厚的英格兰风险投资者来说,投资甘蔗的回报率远远超过投资烟草。从1612-1614年间,西印度群岛吸引超过四万名英格兰移民,远远胜过切萨皮克湾。我们就来看看巴巴多斯,到查尔斯二世统治时期,这个只有166平方英里的小岛上已经布满175个大种植园,190个中种植园和1000个小种植园,当地有400个大户,另有1,300个自由民,2,300个契约奴隶和40,000个奴隶,总人口达到55,000,这一个岛的蔗糖出口价值就超过所有北美殖民地出口总值。 切萨皮克湾烟草种植园殖民地吸引的大多是靠自己的劳动发财致富的英格兰小绅士和农夫。烟草种植是一个投资门槛低,但是劳力密集,工艺复杂的汗水产业,还需要非常精细的规划管理。许多人种植几季烟草之后就抽干了土地养分肥力,导致烟草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直至土地完全荒废。烟草的种植,养护和采摘加工都需要大量劳动,而且还有许多小技巧,比如,烟草要用手指甲从顶部“采摘”。我们很容易在17世纪辨认一个北美烟草富豪和烟农,他的手指就和鲁尔夫一样是绿色的。 和英格兰比起来,这里的住房条件非常简陋恶劣,人们都住木屋子,这在中世纪后期就已经是英格兰穷人才住的房子。木屋子不仅容易滋生火宅,而且冬天更冷,夏天更热,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在夏天又促生疟疾,人口越多,蚊虫也就越多。这里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医生又少,许多乡亲们就被黄热,天花和白喉夺去了生命。 从身体健康条件来说,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情况要比新英格兰地区差的多。英格兰传统把21岁作为成年标准,在此前去世的就看作夭折,切萨皮克湾的夭折率将近一半。成年人的中间寿命只有43岁,有70%的人活不到50岁就去世了,只有6%的父亲能够活着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而在新英格兰地区,居民的中间寿命已经达到65岁。 这里的妻子们也非常辛苦,她们不仅要帮男人在烟草地里干农活,还要挤奶牛,制作奶酪和黄油,还要负责养鸡,家里的菜地也是妻子的责任。北美还没形成商品化市场,妻子们仿佛又回到中世纪初期的英格兰,她们要成为多样工作的巧匠。她们可以安慰自己的是,家人吃到的蔬菜品种要比英格兰故乡丰富,菜地里有各种美洲原产的豆类,还有各种南瓜。猪肉成为这里的肉食主要来源,妻子们不仅掌握各种料理猪肉的新技巧,还在玉米上面找到各种新奇而有趣的处理加工技巧。这里的妻子地位要比英格兰和新英格兰高,她们更像和丈夫同意举足轻重的事业伙伴,切萨皮克殖民地在法律上提高她们的遗产继承份额是对她们价值的公平回报。 |
正文28 尽管生活非常艰难,乡亲们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马里兰人和佛吉尼亚人的希望来自烟草,休格-琼斯牧师把烟草称作“我们的肉食,饮料,衣服和钱财”。(同名而已,不是日后威廉玛丽学院的琼斯教授。) 马里兰最初一批绅士家庭出身的“风险投资人”中仅有四个人最终获得成功,至少在佛吉尼亚和马里兰的初期发展阶段,鲁尔夫这样以农夫和契约奴隶身份来到美国的英格兰农民还是有着很多凭借自己的勤劳工作积累财富的机会,这里还没有形成阶级攀登的鸿沟。英格兰的政治决定带来一系列变化,触发大烟草种植园经济形成。 烟草价格在走过初期狂热之后在1629年的时候还能维持在24便士一磅,此后烟草价格一直比较稳定,直到1652年之后开始迅速下降,烟草价格在1669年降到2便士一磅,这带来后世常说的经济“泡沫”效应,烟草泡沫破碎触发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动荡。 1651年,英格兰议会通过重商主义的【贸易和航海法案】,打压荷兰的工商业发展,此后又在1660年和1663年追加更为严苛的规定。根据【航海法案】,只有英格兰和英属殖民地商船才能进入北美港口贸易,法案还明确规定包括烟草在内的一系列商品只能出口去英格兰。这个法案沉重打击烟草业价格,因为荷兰商人不仅出高价,而且是到美洲来买烟草。此后发生更麻烦的事情,英格兰国王为增加收入开始持续对进口的烟草增加海关税,这就带来烟草在市场价格上涨,这又限制烟草市场增长。在这样的沉重打击下,1670年代之后,烟草农夫只能获得一磅一便士的价格。 尽管价格在走低,佛吉尼亚和马里兰的烟草农夫数量则还在增长,烟草年出口量从1670年的20百万磅上升到1690年的41百万磅。随着烟草利润变得微博,切萨皮克湾殖民地也就丧失了推动下层农夫向上攀登社会阶梯的力量。这个时候一个自耕农就算种植10,000株烟草也仅能维持一家生活开支,一但有风吹草动就会负债。那些刚刚获得自由的契约奴隶处境更为艰难,虽然他理论上可以获得50英亩土地,可是那也需要一笔登记过户费用,还需要购买农具和烟草种子,烟草价格这么低,谁又愿意借贷给他呢?就算有人愿意借给他,他也根本无力偿还。这些刚刚获得自由的自由农夫就开始变成种植园里拿工资的雇工,或者成为雇农租种别人的土地。 没有财产也就意味没有选举投票权和政治话语权,这两个殖民地逐步进入精英大商人大地主统治时代。大地主把大片土地分租给雇农,还会用高利息借贷给急需现金周转的自耕农。通过门当户对的联姻,这些大地主家族进一步加大殖民地政治事务的话语权柄,他们往往能从总督那里获得许多好处。在马里兰,公教徒大种植园主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五分之四的马里兰土地归属于大种植园主,只有五份之一自由民有投票选举权,这意味着其余人都是雇农,切克皮克湾殖民地人口增长一直很缓慢,马里兰总人口要到1700年才突破2万5千人。佛吉尼亚基本也是如此,精英大地主占据一半土地。在精英大种植园下面是富庶的中型种植园主,他们中有经商眼光的人转向发展商业,兴办零售商店,还会为他的小种植园农夫邻居提供各种收费服务,比如他会提供烟草的货物仓储服务,也会收集大家的烟草统一卖给港口的英格兰商人。 这些精英大种植园和大商人们的财富积累扩张招来越来越多无地年青雇农不满,社会分裂对立的阶级敌意就这样渐渐形成,矛盾在威廉-伯克利William Berkeley(1605-1677)总督时代终于爆发。 威廉-伯克利其实是一个有愿景,也有才干的人,他的问题是太过牛津大学化。在英格兰内战前后那段时间里,两个阵营基本已经趋向显明,牛津大学毕业生,基本等于贵族圣公会忠君党人,剑桥大学毕业生,基本等于乡绅工商者清教徒国会党人。佛吉尼亚虽然以圣公会为国教,但是这里毕竟是美洲新世界,有着大批清教徒人口,佛吉尼亚也不例外。伯克利试图剥夺清教徒和贵格会选举投票权的作法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让他失去许多清教徒支持。伯克利很早就发现佛吉尼亚烟草经济单一性的问题,他认为佛吉尼亚繁荣发展的关键在于四个方向:多元化的经济,自由的贸易,紧密结合的殖民地社会,和远离伦敦的高度自治政府。他一直在试验寻找替代烟草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养蚕,种甘蔗,种葡萄,种柠檬。。。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他的种植园里作试验,很可惜,到他去世也没有找到成功的解决方案。 1644年原住民偷袭事件为他在殖民地赢得声望,当时据说已经90岁的白灵魂再次策划组织一场大规模突然袭击,鲍瓦坦人杀死了500多个白人殖民者。伯克利总督不仅指挥维吉尼亚民兵抓到白灵魂,而且通过军事压力和外交谈判和鲍瓦坦人取得和平。 1646年,佛吉尼亚和鲍瓦坦人签署和平条约,条约划定鲍瓦坦人的自治区界线,这也是美国最早一批原住民自治区。根据当时的条约,鲍瓦坦人必需每年向佛吉尼亚进贡一定数额的金钱,佛吉尼亚则负责保护鲍瓦坦人安全。在那个历史条件下,这是一个公平合理的安排。 英格兰清教徒革命的时候,伯克利宣称佛吉尼亚继续效忠于王冠,但是殖民地人根本不跟着他干。议会派遣一只小部队过来就掌握了佛吉尼亚和马里兰,他被迫下台回自己的种植园继续作试验。 斯图亚特家君王复辟之后,伯克利再度被任命为佛吉尼亚总督,可是这时候他的许多施政作为使得他的声望急速下降。伯克利强行推动法案,禁止任何人从事圣公会教义教规之外的异端教导,这就是在迫害清教徒了。他又否决了举办公立学校和推广教育的议案,他认为,免费的公立学校会教育出一些不三不四的脑袋瓜子,根本就是在培养目无权柄的乱民和异端,最终会毁灭这个社会。 英格兰革命是英格兰历史上惨痛一幕,无数朋友,甚至家人因为不同的宗教和政治理念而走上战场相互厮杀,最后获胜的清教徒将军克伦威尔不仅谋杀了国王,而且还建立起长期恐怖暴政统治。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之后,英格兰再没有爆发过内战,威廉-伯克利在英格兰内战结束之后总结教训,开始了他的佛吉尼亚政治改革事业。 伯克利总督的许多政策是逆当地主流民意而行的,他采取收买选票的办法打击异见者,拉拢支持者,操纵议会投票。作为一个总督,他原本就掌握很多特权,比如,他可以任命提拔某些人成为总督顾问进入上院,上院议员就和他本人一样,拥有一系列土地税务优惠特权,同样拥有类似的特权的公共服务职位,比如郡法官,地方警长,都是他可以用来收买支持者的职位。他还可以任命下院议员的亲戚担任地方警察,税吏和治安推事这些有声望的职位,他通过这些政治交易手段渐渐就操纵了议会,议会最后甚至通过法案修改佛吉尼亚选举制度,规定只有拥有土地的自由民才拥有投票选举权。这意味着原有选民中有一半丧失投票权,因为他们是无地的雇工或者雇农。 这种作法固然使得伯克利不用担心“暴民选举”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当他把体制内的民意表达道路堵死的时候,选举体制外的民怨就会积蓄成一股危险力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终真正领导发起暴民政治运动的人,并不是他担心的“缺乏良好教养的无知愚民”,而是个和他一个阶级的剑桥大学毕业生,而且还是他的亲戚,这个人就是内森奈尔-培根Nathaniel Bacon(1647-1676)。 |
正文29 培根造反和人民统治 培根出生于英格兰富商家庭,他有很多姐妹,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培根从小得到父亲宠爱。他在剑桥大学毕业之后考取律师资格,这是一个不错的人生职业道路。但是培根接下来就闯下大祸,他没有得到女朋友父亲批准,就私自和妻子举行婚礼。女方父亲以欺诈财产罪名入禀公堂,培根父亲给他1800英镑巨款让他远走美洲避祸,培根就这样逃到佛吉尼亚,他是伯克利总督妻子的表弟。 培根一到佛吉尼亚就在詹姆斯河边购买两个大种植园,他并且被任命为总督顾问成为议事会成员。有人认为从这个人事任命来看,伯克利总督此时已经年老智衰,失去了应有的政治管理才干和决策力。培根雇佣管家照看两个地处边疆地区的种植园,自己则住在詹姆斯镇上的豪宅里,从这件事情上看,培根非常热衷于政治事务。就像中世纪时代一样,贵族们总是住在西敏寺周边以便参与政事讨论一样,热心于公共事务的种植园主才会长期居住在首都詹姆斯镇上。 这场掀起无数腥风血浪的佛吉尼亚造反起源于1675年夏天的一系列冲突事件,当时居住在佛吉尼亚原住民自治区里的鲍瓦克人人数已经很少,总共只有3500人左右,而佛吉尼亚白人人口已经达到38,000人,还有2,500名非洲人。问题是美国原住民会因为战争,寻找猎物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迁移,这时候迁来三个原住民部族,他们和白人定居者之间有贸易,也会有纠纷,双方就这样又产生一系列冲突。 数以百计的贫穷无地白人殖民者到詹姆斯镇请愿,要求向这些原住民开战,驱赶这些原住民扩张殖民地疆域,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扩张战争获得更多土地。总督和议会都否决他们要求,在无地穷人和边疆地区种植园居民中,流言开始流传,流言控诉居住在安全沿海地区的富豪们根本不关心边疆人和穷人的安全和利益。 马里兰民兵和佛吉尼亚民兵联合进军原住民部落,原本双方约定要进行谈判解决纠纷,但是背信弃义的佛吉尼亚民兵居然杀戮了来谈判的五个酋长,这个作法招来原住民愤怒报复,至少三百多边境地区的白人遭到灭绝。这起事件表明,伯克利当时已经对民兵武装失去控制力,他事后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惩戒整顿措施。 伯克利不愿意对原住民发动战争,因为那意味着杀戮,也会破坏皮毛贸易商路,他认为应该加强防范,在边境建立一系列防守要塞,以防守战方式保卫佛吉尼亚,进而寻求和原住民取得谅解。1676年3月,议会通过征税法案,征税建立防御工事并加强民兵巡逻,但是西部边疆地区许多居民则认为被动的防御战根本不能保卫安全,更有一种流言说,这是海边富豪们的阴谋,他们要用征税的方式压垮西部人,用一个小种植园主的话说是“把我们所有的烟草都抢到他们自己的手里。” 1676年6月,又一起原住民袭击杀戮边疆居民的情报传来,聚集的五百多民兵愤怒了,培根带着一批白兰地出现在人群中央,他让乡亲们分享白兰地烈酒之后,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乡亲们的激情被点燃了,五百多民兵在培根率领下对原住民发动报复性打击。这是一场残酷的杀戮,培根率领民兵越过边境一路向南屠杀所有遇到的原住民,直杀到一个友好部落的村庄才折返回詹姆斯镇。这个时候詹姆斯镇上又召开了议会,议会通过一系列颠覆性法案,不仅限制总督权柄,而且还恢复了无地自由民的投票选举权。 培根率领哗变民兵回到詹姆斯镇要求总督赋予他佛吉尼亚民兵总司令长官职位,伯克利则怒斥他们作叛臣和哗变者,他将培根从议事会除名,并下令逮捕培根。但是伯克利根本没有可动用的执法力量,培根也拒绝拔剑和伯克利决斗,反而用火枪胁迫伯克利就范。伯克利不屈从于培根的胁迫,培根转而领兵进入议会,议会通过法案任命他作总司令,对原住民发动战争,这其实是一个未经总督批准的无效法案。 1676年7月30日,培根发表【佛吉尼亚人民的声明】Declaration of the People of Virginia,这是一份详细的对伯克利政府的控诉状,宣言控诉伯克利任人唯亲,处事不公,征税不公平,并且没有承担起保卫殖民地边疆地区臣民生命安全的总督责任。接下来,培根又发表更具有煽动性的【人民的宣告】Manifesto,宣告声称要结束富有“寄生虫”的统治,人民要将权力从有钱人手中夺回。所有印度人(美国原住民)必需撤离此地,否则就要遭到灭绝。 培根造反者此时已经夺取佛吉尼亚控制权,五百多贫穷农夫和契约奴隶组成的造反民兵对原住民发起更大规模血洗,甚至屠杀许多和佛吉尼亚处于友好关系的原住民部族。伯克利一面派人寻求支援,一面组织依旧效忠于政府的民兵和友好原住民战士发起反攻,佛吉尼亚就这样陷入内战状态。1676年9月,培根的军队攻入首都詹姆斯镇,无力抵抗的伯克利避走詹姆斯河彼岸,造反军队放火将詹姆斯镇烧为废墟。 1676年10月26日,培根病死于痢疾,继任者缺乏他的统帅领导能力,叛军军心涣散作鸟兽散,这场佛吉尼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叛乱在1000名王家红军装还没赶来之前就遭到镇压平定。 伯克利对造反者的处罚非常严苛,他剥夺了所有参与和资助叛乱者的土地,并且下令吊死23个叛乱者。佛吉尼亚民间流传这样一个八卦,据说查尔斯二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说,“这个老蠢货,他在那个一贫如洗国家里处死的人,居然比我在这里处死谋杀我父亲的人数还多。”这个民间八卦真实地反应了许多维吉尼亚人对这样严厉处置手段的看法,既然是“穷人愚民”,难道就不应该有点怜悯和恩典么? 培根造反是佛吉尼亚历史的一个重大事件,虽然大种植园主-大商人此后继续主导着殖民地政治,但是他们开始限制总督的权柄,有意识地将权力分配给有影响力,又有参政热情的大地主,以免再出现培根这样的造反领袖人物。上层精英也开始减少下层社会税率,以化解穷人怨气。在原住民问题上,他们也开始趋向于迎合草根民意,这也就意味着对原住民具有侵略攻击性。另外一个悲剧性后果则是,佛吉尼亚和马里兰开始立法限制殖民地里白人契约奴隶和无地自由民,而开始通过法案,正式将黑人奴隶制度合法化,并且大批引入黑奴。因为黑人奴隶比白人奴隶要顺服的多,不太会闹事,黑奴更没有英格兰法和英格兰传统的概念,切萨皮克湾殖民地从此加快走向种族歧视制度的脚步。 山巅的城市,清教徒的新英格兰 一个游客在21世纪走访佛吉尼亚的詹姆斯镇和威廉斯堡,当地人会告诉他,美国第一个成功永久定居点在这里,第一个代议制政府也在这里,这里才是现代美国文明起源地。也可能会有人笑着说,五月花号之所以被大肆渲染,是因为哈佛,耶鲁那些大学都在洋基那里,洋基掌握了话语权柄。但是如果把佛吉尼亚文化当作现代美国文明的起源主干,那么我们就很难区分不列颠文明和美利坚文明的不同特质。 最初的佛吉尼亚殖民者是由绅士-冒险家,无地自由民和契约奴隶组成,把他们联接在一起的是在新世界寻找更好的社会和财务状况的共同愿望。他们中的优秀者秉承英格兰的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传统,注重公平和自由,尊重敬畏法律公正,他们有意识地保留“共识政治”的英格兰传统建设他们的政府,他们的立法机构尽量顾全“平民福祉”commonwealth(注:我们会在美国建国之后的章节里具体讲述平民福祉,公众福祉和共和国,这三个中文翻译都来自同一个英文单词commonwealth。)的需求。他们开创的优秀传统很显然是美国文明一个重要内核,不论是在公共事务上,还是在私人生活上,这些传统包涵许多实用,温和和有创造力的因素,当然都是好的因素。 五月号代表的男人和女人则和他们非常不同,清教徒到新世界来主要不是寻找一个更好的世俗生活,当然,他们会把世俗生活富足和社会地位提升看作上帝的祝福和恩典,但是他们来到新世界的首要目的是要建立起地球上的“上帝的国度”。清教徒是一批理想主义者,宗教狂热者和乌托邦主义者,他们中的优秀者,我们也许也可以说,他们中的极端者,是一群根本不愿意妥协,极度的自义者,他们真诚地相信,他们在追随上帝的呼召和引导。因此他们会表现出惊人的精力,耐力和勇气。经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灌输,清教徒和他们的子孙显然组成美国文化传统的一条主干,在21世纪的时候,百分十以上的美国人血脉可以上溯到五月花号带来的第一批清教徒定居者。他们有创造力,但是他们又看重意识形态和理性;他们机智有趣,但是他们又可能固执而不屈服,甚至有时候会导致自我毁灭的危险。我们可以在许多美国人民身上看到这些特质,这些特质塑造成就他们,使得他们常常显得好斗,有时候会取得建设性的成果,偶尔会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但是也有些时候则会给这个社会和国家带来危险。 |
正文30 从最初开始,新英格兰就和欧洲人在西半球建立起的其他殖民定居地明显不同,新西班牙和詹姆斯镇的构成人口是桀骜不驯的男性冒险者,新法兰西和新尼德兰主要是怀着商业目的而来的皮毛贸易商人。建立起新英格兰第一个定居地普利茅斯的则是由妇女,男人和孩童们组成的家庭社区,清教徒来到新英格兰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社会。他们在这里建立起一个奇特社会,这是一个独立农夫家庭组成的自耕农社会,他们所建立的这个新英格兰社会就是美国文明的主流起源,清教徒的道德伦理传统为美国历史走向界定方向。 清教徒出埃及记 17世纪英格兰清教徒大规模移民美国在英格兰造成这样一个现象,有的地方整个村子的人都搬空了,有的镇子则是一个社区消失了,清教徒以一个一个社区的方式大规模流出英格兰的历史现象,有人称作清教徒出埃及记Puritan exodus。“出埃及记”(整体迁移)这个词来自圣经中的【出埃及记】,在埃及为奴的犹太人走出埃及,跋涉过旷野到达自由的彼岸迦南地,“清教徒出埃及记”的这个英文说法,形象而准确地描述了这个历史现象。造成这个历史现象的直接驱动力是斯图亚特时代英格兰日益激化的宗教矛盾冲突。 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确立的“合一但是不求统一”的圣公会改革原则在当时避免教会分裂和宗教战争,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同神学宗派冲突。我们以对圣公会的态度为依据标准,可以把清教徒分成两类,一类叫“朝圣者”,另一类则可以继续称作“清教徒”,因为后一类是清教徒的主流。 人们一般把朝圣者称作分裂主义者Seperatist,他们自己称自己作朝圣者Pilgrim,他们认为圣公会根本就是和罗马公会一样无可救药的“巴比伦的大淫妇”,这批自义的朝圣者有着强烈隐士情节,他们急于和圣公会“分别为圣”,按照自己的良心追求圣洁生活。他们不仅是最早一批公开脱离圣公会的英格兰人,他们也有着最强烈的动机离开英格兰这个“日趋堕落败坏的世界”,去外国寻找自由的生活。 清教徒和朝圣者不同,他们寄希望于“洁净”圣公会的努力,在英格兰宗教改革开始之后,他们中的有一小批人公开脱离圣公会,还有一批人则继续留在圣公会内。清教徒有强烈的入世情节,他们不愿意作这个世界的隐士,他们要在这个世界上“作盐作光”改变这个世界。在英格兰掀起腥风血雨的克伦威尔将军和新英格兰领袖约翰-温斯罗普都是这类清教徒的代表,温斯罗普告诉追随者们说,他们要在锡安山山巅作光照亮这个世界,他们要在新英格兰建立起一个圣洁的模范社会以影响旧英格兰。 斯图亚特家继承英格兰王冠之后,国王和清教徒矛盾日趋激烈。查尔斯一世(1625-1649在位)作为圣公会教会元首,公开反对包括“因信称义”在内的一些抗罗宗基要教义,清教徒(他们在议会里掌握很多席位)指控这位国王作“教宗徒”。(注:papist教宗徒是当年抗罗宗侮辱公教徒的说法,他们认为公教徒根本不是基督徒,而是被罗马教宗操纵的异教徒。Papist这个词来自拉丁文的“爸爸”Papa,这就是罗马教宗的正式名称。)1629年,查尔斯国王关闭国会,宣称他拥有上帝赋予的“神权”统治英格兰,他通过出售垄断经营宪章,征收海关关税等渠道征集资金。国王独断专行的作法直接引起一批乡绅不满,因为依据英格兰传统,乡绅们拥有通过国会平民院治理国家的权柄;国王的作法同时在经济上打击了工商业社区利益,而工商业社区正是清教徒重镇。雪上加霜的是,1633年,国王任命威廉-劳德成为坎特伯雷大主教,许多学者相信这个人士任命激发苏格兰长老会造反和英格兰清教徒革命,因为劳德非常憎恶清教徒,他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打压清教徒,致力于统一英格兰教会。数以百计的圣公会清教徒教牧人士被劳德驱逐出圣公会,劳德大主教还下令各地清教徒聚会敬拜都必需遵循圣公会礼仪,这些作法推动数以千计的清教徒逃往美国寻求宗教自由。 在英格兰内战爆发前的朝圣者和之后更大规模的清教徒移民行动背后,一批有实力的清教徒人士起到关键推动和支持作用,他们的领袖就是第二任沃伟科伯爵罗伯特-里奇Robert Rich(1587-1658),里奇家是崛起于亨利四世时代的同僚贵族,里奇在上层社会掌握着丰富的人脉资源,日后马萨诸塞,康乃狄克等新英格兰殖民地都是在他的影响力下获得宪章和许可证。(注:在西敏寺代议民主政治演变到“王在国会中执政”之前,英格兰经历过“王在同僚中执政”的贵族共和时代,因此英格兰贵族最初被称作同僚者(贵族)。) 沃伟科早在1612年就成为佛吉尼亚公司董事,他是一个探险家,是斯图亚特时代的雷利,和雷利不同的是,毕业于剑桥大学清教徒学院的沃伟科是虔诚清教徒,他在英格兰内战中出任议会军海军总司令长官。沃伟科和清教徒贵族和绅士朋友们合作致力改良英格兰,但是他认为应该同时在新世界建立一个抗罗宗殖民地,作为英格兰改良失败之后的备用计划。从1620年开始,他忙于在英格兰各地组织招募有志于殖民美国的清教徒,他的工作重点放在西国郡,东安吉利亚郡,东萨克森郡和伦敦这四个清教徒重镇。在沃伟科等人的幕后组织策划和支持下,在英格兰内战爆发之前,已经有数以万计清教徒远走新世界,他们中的一批人定居在日后的加拿大境内,绝大多数人则去了新英格兰。 朝圣者和五月花公约 五月花号是一艘排水量180吨的三桅武装商船,原本用于从波尔图到伦敦直接运输红酒,朝圣者雇佣这艘船运载他们去美国。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习惯上把五月花上的清教徒统称作朝圣者,但是严格地说,这102个人并不是一群人。绝大多数人来自伦敦,另有一部分则来自荷兰,他们原本是从英格兰移民去荷兰的。从宗教立场来说,他们中有一批是分裂主义者(朝圣者),另一批则不是分裂主义者。分裂主义者称他们作“外邦人”,这两批人之间的争执,就是西方文明历史第一部成文宪法【五月花公约】的起源。 (1955年复制的五月花2号,现在停靠在马萨诸塞的普利茅斯港。) |
正文31 真正的分裂主义者只有36人,他们通常称自己作“圣徒”,“圣徒”和66名清教徒构成五月花朝圣者。朝圣者从佛吉尼亚公司那里获得80,000英亩土地开发权,捕鱼权,贸易权,以及建立自治政府的权利。根据英格兰法律传统,佛吉尼亚公司基于宪章分割授予朝圣者的这一系列特权被称作“专利”patent,这份专利定明的朝圣者定居点是在哈德逊河谷,也就是日后纽约曼哈顿附近地区。朝圣者的资金来源除了自有资金之外,还得到伦敦清教徒工商业社区的风险投资,朝圣者在美国头七年的获利将成为风险投资的回报。 (【朝圣者登船】(1857),作者是Robert Walter Weir,画作现收藏于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博物馆) 1620年9月16日,朝圣者乘坐五月花号离开普利茅斯港驶向新世界,我们如果比较一下1609年的詹姆斯镇的首批定居者,就会发现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群人。朝圣者根本就没打算去挖黄金,他们举家移民开始新生活。他们携带了床铺,桌子,椅子等各种家具,还有狗,鸡,绵羊和山羊这些家畜和家禽,还有香料,鱼干,肉干等食物。还有包括从【突厥人历史】到【凯撒的高卢战记】这样的各类书籍。一位叫威廉-穆林思的老兄居然还携带了126双鞋子和13双靴子,他似乎对大洋彼岸的新生活充满向往和信心。令人伤感的是,他们一家三口都没有熬过朝圣者的第一个冬天。和其他朝圣者们一样,他在五月花号上已经写明遗嘱,将他的债务,股票和财产作了明确划分和规定。 五月花号在海上遭到冰川撞击导致结构性损坏,在此后的航行中一直不停地进水,这不但增大沉船危险而且导致船速下降。 1620年11月9日,船上的人们终于看到陆地,这里就是鳕鱼角。五月花沿着海岸向南驶向目的地,但是海风和潮流却阻挡着五月花前进。五月花号这样艰难航行两天还没取得多少进展,一批“外邦人”建议就在这里下锚建立定居点,但是却遭到“圣徒”反对,因为这里离目的地还有两百英里距离。此时有人发现佛吉尼亚给他们的司法文书在程序上不完整,这意味着这是一份无效司法文件,这也就意味着朝圣者不在这个专利状约束之下。可是如果这样,朝圣者就要面临更大的一个问题,一个之前没有人遇到过的问题。根据国家主权原则,王冠通过宪章赋予佛吉尼亚公司权柄,佛吉尼亚公司通过专利权赋予朝圣者权柄,在王冠主权界限之内,所有人都臣服于英格兰王冠,臣服于列祖的传统和英格兰的法律。可是如果在这里登陆定居,这里是英格兰主权边界之外的地方,他们根据什么获得权柄?他们又依据什么样的法律体系来管理这个社会?“外邦人”认为既然已经在佛吉尼亚主权边界之外,大家就可以“行使他们各自的自由,因为没人有权力可以管束他们。。。”,“圣徒们”则坚持认为,如果要保障这个社会的合一就必需要有一个政府。圣徒们效法上帝和以色列民的盟约起草一份文件,他们和外邦人约定以“过半多数”原则来决定这个盟约是否有效。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整体,只要有过半人认同这个盟约,所有人都必需认同服从。因为双方宗教信仰立场不同,圣徒们声称,就像当年那个“属灵盟约”使得他们在荷兰成为一个整体一样,这个“民事盟约”将使得他们在新世界建立起一个基于圣经教导的“公正而平等”的世俗政府。 1620年11月11日,朝圣者在五月花船舱里联名签署这份【五月花公约】。 奉上帝的名,阿门。我们。。。为彰显上帝的荣耀,拓展基督的信仰,并荣耀我们的国王和国家,将在佛吉尼亚以北建立第一个殖民地,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个公民政治团体。为保障我们间更好的秩序,为使前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我们将(在此之后)不定时聚会为这个殖民地的公众益处而制定,起草和圈定公正而平定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这些(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 所有41个“家庭的头”都签署了这份【五月花公约】,并且选举产生普利茅斯殖民地的首任总督,这个颠簸大西洋波涛上签署的文件成为西方文明史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如果我们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就会理解这份文件在西方文明历史的重大意义。它不是主人和仆人之间的,也不是国王和臣民之间的司法文件,它是一群自由民以平等的个人身份,以上帝作见证,联名签署的一个司法文件,这个文件则赋予他们建立政府,管理社会的权柄。 当时还是君权神授和国家主权理论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时代,这份文件之所以在西方世界赢得如此尊崇的地位,是因为它是日后崛起的“社会契约”理论的起源。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政府的合法性既不是来自于传统,也不是来自罗马教宗或者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膏抹封授,合法性来自于国民的“社会契约”。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这个历史事实,政治学的社会契约理论当时还没有正式浮现,托马斯-霍布斯的【利维坦】发表于1655年,约翰-洛克的【论公民政府】发表于1690年,而【五月花公约】则是制定于1620。 朝圣者在鳕鱼角附近下锚登陆,探险队进行探索发现工作,寻找适合的殖民定居地。他们发现了废弃的原住民村落,尸骨和坟墓,他们当时不知道,欧洲白人在五年前已经到过这里,他们带来了欧洲疾病,整个新英格兰地区90-95%原住民都死于这些欧洲疾病。 (红线内是佛吉尼亚公司宪章的殖民开发经营范围,这是一个从“海岸到海岸”的宪章。英格兰有着悠久法治传统,清教徒更是严格的律法主义者,作为英王臣民,朝圣者原本应该严格按照宪章规定定居殖民,但是一系列阴差阳错的事件交织在一起,朝圣者最后在普利茅斯公司的新英格兰地区下锚建立殖民定居地,五月花偏航带来一系列不曾预料的后续后果。绿色部分就是普利茅斯宪章的界线。) |
正文32 1620年12月11日,他们终于选定一处丘陵顶部作为定居地,这里的地形适于防守,也适于建设炮台,周边还有大片原住民已经开垦过的开阔农地。约翰-斯密斯船长测绘的地图把这里命名作“新普利茅斯”,朝圣者们就在普利茅斯开始建设他们的新的家园。 他们建立的第一个建筑是教堂,清教徒的教堂不仅比罗马公会和圣公会教堂俭朴,而且本身就是一个多功能建筑,清教徒社区实行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教堂也是教友们讨论公共事务的地方。但是这里很快就变成美国的第一所医院,因为人们先后病倒。朝圣者选择的这个远离目的地两百英里的地点其实是非常好的定居点,但是他们登陆的时机非常不利,当时是严寒的冬天,而且17世纪是地质历史上的小冰川期,气温比21世纪低的多。包括首任总督在内的一半朝圣者死在第一个寒冬里,只有50人活到第二年春天。在人力最短缺的时候,只剩下六个男人还有体力赶建房屋。 威廉-布拉福德被大家选举成为新任总督,他出生于约克郡富农家庭,并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他是自学成材的教会领袖,也是一位分裂主义者。布拉福德的领导力、信心和毅力带领众人走过最艰难的这段时间。卡尔文主义清教徒信奉上帝的全然权柄,他们认为一切苦难和死亡经历都有着上帝的安排和旨意,他们虽然不理解,很难接受,但是他们依旧要满怀信心和感恩地继续追随上帝的带领。 苏珊娜-怀特的丈夫和爱德华-温思络的妻子都死在普利茅斯第一个冬天,他们两人在1621年春天结为夫妻,温思洛们成为在美国本土结婚的第一对夫妻。(注:根据英格兰传统,男女正式结婚之后,妻子会改从夫姓,代表夫妻两人因着神圣的婚姻誓言而结成合一,直至死亡将合一分裂,因此温思洛夫妻就变成变成温思洛们。)印刷学徒背景的温思洛是普利茅斯殖民地另一位领袖,他负责外交工作,他和原住民酋长的友谊保障这个弱小殖民地安全。清教徒革命爆发之后,温思洛返回英格兰追随克伦威尔将军,最终在追击西班牙舰队的战舰上病逝,但是他和苏珊娜的孩子们则留在美洲生息繁荣,历史演变发展到21世纪,十分一以上美国人民的血脉都可以上溯到五月花号上的这批朝圣者。 1621年春天,朝圣者遇到一位叫史广多Squanto的原住民,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原住民像天使一样帮助看护朝圣走过最初的艰难岁月。史广多被英格兰人劫掠卖作奴隶,他曾经作为约翰-斯密斯船长的向导探索发现新英格兰地区,后来又被白人卖到西班牙作奴隶,他在一位善良神父帮助下再度逃到英格兰,最后一位英格兰探险船长把他带回故乡。因此他会说些西班牙语,而且会说英语,他还是一名基督徒,因为神父告诉他,根据西班牙法律,他只要成为基督徒就可以摆脱奴隶身份。史广多回到新英格兰却悲伤地发现,他的族人全部死于欧洲病,他变成一个漂泊者,直到遇到新来的朝圣者,他从此成为朝圣者一员,为他们和原住民交流作翻译。在民间传说里,是他教会朝圣者如何耕作农地,到那里去捕鱼。 1621年3月21日,马萨索一特访问普利茅斯议事会,双方在交换礼物之后进行和平谈判,马萨索一特是美东阿尔贡奎恩语族里“大酋长”的意思,唯有部落联盟的领袖才能获得如此的尊称。大酋长和朝圣者签订同盟条约,双方正式结为盟友,大酋长许诺说,周边顺服于他的部族都将成为朝圣者的朋友,大酋长同时还承诺了贸易专营权。 大酋长和布拉福德总督和温思洛等普利茅斯领袖长期保持着友谊,朝圣者认为,大酋长虽然不是基督徒,但是他是一个有荣誉的人,处事公正而且信守承诺。白人和原住民的纠纷有许多是因为小事误解引起,最终导致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比如,朝圣者探险队曾经采摘原住民谷物,因为他们误以为当地原住民都已经死亡。愤怒的原住民劫持了一名白人小朋友,他们认为这些白人根本就是不劳而获的窃贼。大酋长则愿意倾听朝圣者的辩解,朝圣者以赔偿方式避免了一场战争。 大酋长要求朝圣者出兵助战,14名白人民兵参加了普利茅斯第一场战斗,这是一场偷袭战,大酋长在白人火枪帮助下灭绝了敌对的强大部族。这场战斗胜利为大酋长赢得在当地原住民中的统治者地位,也为朝圣者赢得近四十年的和平和繁荣,直到大酋长去世。 普利茅斯向英格兰出口的第一船货物就价值500英镑,这相当于21世纪的7万多英镑,皮毛成为普利茅斯初期出口贸易的主要收入来源。友好的原住民不仅给朝圣者带来南瓜,玉米等各种“印度人谷物”种子,还教会他们用鱼类肥沃当地的沙质土壤以便于农作物生长。 1621年秋天,普利茅斯殖民地迎来第一个收获的秋天,原住民朋友和朝圣者一起载歌载舞,庆祝丰收,颂赞上帝的恩典和祝福。一般认为,这个丰收庆典就是日后美国感恩节的起源,当然,佛吉尼亚人往往会坚持说,詹姆斯镇的感恩礼拜才是美国感恩节的起源。 1621年11月,第二批37个定居者来到普利茅斯,他们中间就有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祖先,已经站稳脚根的普利茅斯开始吸收更多清教徒。 1622年7月,普利茅斯人得知大酋长和史广多被另外一个部落联盟大酋长俘获,普利茅斯派遣十个民兵出发救援,他们展现的战斗力震撼周边原住民部族,他们对盟友的忠诚更是赢得原住民敬重。大酋长和另外8个大酋长集体向英格兰王冠宣誓效忠,臣服于英格兰王冠。从此,普利茅斯就生活在一群和平的原住民当中兴旺繁荣。 在1636年之前,普利茅斯殖民地根本就没有任何成文法律,教会领袖根据圣经和英格兰普通法原则审理案子,清教徒妇女地位很高,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女人作陪审团的司法记录。年满21岁的男子就可以成为自由民享有所有政治权利,包括投票选举和出任公职的权利。外人要加入这个社区必需首先得到本殖民地自由民推荐,大法庭审核通过之后就可以成为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由民。后来随着“异端”增多,又增加一年的“等待期”以考核确定这个申请人的宗教信仰,并且明确禁止贵格会友成为普利茅斯自由民。 每年选举产生的“大法庭”由七个人组成,这是个法庭和立法议会的结合体,七人组成内阁,内阁和自由民选举产生的总督合作治理普利茅斯,他们会任命“警长”和“使者”负责日常行政工作。清教徒基于卡尔文神学理论建立起的这个大法庭和总督相互制衡的分权体制就是最初的分权制度,由于英格兰议会,佛吉尼亚公司和国王对这个殖民地长期不过问,这里实际上长期是一个共和国。 普利茅斯很快就发展兴旺分成好几个不同的郡,这里气候适宜,出产丰富,而且贸易收入非常好,因此普利茅斯迅速成为当时西方世界平民百姓最富庶安乐的地方。 第一代朝圣者家庭平均拥有7.8个孩子,第二代则有8.6个,到第三代又上升到9.3个,当地的夭折率非常低,婴儿出生到一岁之间是高风险期。营养良好和节制的生活方式带来长寿命,男人平均寿命达到69.2岁,超过55%的男人活过70岁,只有15%在50岁之前去世。女人的寿命偏短主要成因是生产期的死亡率比较高,当时的医疗条件还无法解决初生婴儿和女人生产高死亡率的问题。女人平均寿命是62.4岁,45%的女人活过70岁。当然普利茅斯人长寿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这里长期和平稳定,这使得大家不会过早死于战争的杀戮。 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历史并不长,菲利普国王战争爆发之后,弱小的普利茅斯被迫加入马萨诸塞,1692年8月的大法庭会议宣告普利茅斯殖民地结束。 仅有不到72年历史的普利茅斯殖民地成为一个永恒的传奇,后世出现无数关于这段历史的文学,影视和绘画作品。在当时,朝圣者为清教徒出埃及探明道路,他们在无意中选择了一片美洲东海岸最适宜密集人口发展的定居地登陆,这个选择影响美国文明历史的塑造。 朝圣者事迹不仅激发了约翰-弥尔顿,约翰-洛克这些学者,普利茅斯开创的政治制度直接就在美国各地得到复制,马萨诸塞,康奈狄克,罗德岛,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都按照这种模式建立起自治政府。 |
正文33 新英格兰,选民的自然遗产 清教徒以上帝的选民自居,他们相信,上帝对被拣选者总是有着无尽的恩典和供给。在后世形成的美国国境之内,清教徒选择的新英格兰是一块最适合密集人口定居的大片土地。 证据告诉我们,人类在户外华氏60-65度之间活动效率最高,户外温度处于38度时的夜晚室内则是人类脑力活动最活跃的地方。而且很关键的是,恒定的气候,或者剧变的气候都是不利的,理想的地方应该具有温和缓慢的四季演变过渡。新英格兰就是这样的一片土地,这里年均温度处于40-70度之间,并且有一个足够长的暖季供大量粮食作物生长,又有一个寒冷严酷的冬天,男人们必需为过冬储备很多食物。降雨量也令人满意,在“干种植”技术出现之前,小麦的理想生长环境是在10英寸到45英寸年降雨量区间,美国平均年降雨量是26.6,而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则是30到50一年,这是一个理想的小麦作物生长区间。从降雨量变化和气温变化为标准来说,新英格兰比欧洲任何一处都更适应农耕。诡异的是,居然没有别的国家挑选这里,而是相对后来的英格兰人拣选了这片土地。 后来的定居者发现,美国几乎能种植所有的农作物,而且通常还都是不错的种植环境。北美洲大陆中间地带具有全世界最适宜农耕的土壤,这片土地中只有40%是可耕地,但是却有着最佳的可耕地,自然运输和可开采矿产的组合。冰川期的冰川对新英格兰的地表和土壤形成很大影响,冰川作用使得一些区域成为裸岩,但是留下众多河流和肥沃沉积土。康奈狄克河谷很快被清教徒发现,这里成为新英格兰最肥沃的农耕地带。这里富庶起来之后就超越了定居地功能涌现出一批学院,大学和出版社。原住民朋友带给清教徒的“印度人谷物”简直就是上帝的礼物,玉米的亩产量比传统英格兰谷物高一倍,而且对季节变化依赖性比较小,甚至不需要精耕,不需要犁地就可以耕种玉米,连玉米杆都可以拿来作饲料。对于婴儿发展期的殖民地来说,这种廉价而又容易生长的谷物真是一个理想选择。当然,来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很快就会喜欢上火鸡,还有榛子,栗子,腰果和其他各种坚果,樱桃等各种浆果就不一一列举。这里的各种浆果原本都是采集的野生食物,清教徒要种植起来也非常容易。 随着欧洲人增多,这里的野生动物遭到大量猎杀。鹿和熊这样的大猎物并没有引起清教徒的兴趣,他们更热衷于捕杀鼬鼠,水獭,河狸,臭鼬,紫貂,海獭,貂熊这些小动物,因为它们的毛皮可以出口卖钱。鱼类和各种海食资源也非常丰富,新英格兰人一开始造船就开始发展捕鱼业,美洲东北海域是非常好的渔场,1672年出版的【新英格兰珍稀品】中列出了两百多种当地捕获的鱼类。 随着清教徒进一步探索发现,他们会发现无与伦比的矿产资源。我们可以把时间定在文斯罗普落锚之后的三百年,看看美国的发展情况。1930年,美国人口和土地面积都只占全球的6%,但是却产出全球70%的油,近一半的铜,38%的铅,42%的煤和锌,再加上54%的棉花和62%的玉米。 而最让初期新英格兰清教徒感到震惊的则是丰富的优质林业资源,这里的树木不仅材质好,而且易于砍伐。随着人口增长和造船业发展,17世纪初的欧洲已经出现林业资源稀缺问题,这造成燃材价格日趋走高,英格兰普通人家总是要非常节约地使用木材,安角Cape Ann定居点的法兰西斯-席金森牧师在1629年告诉我们,“。。。这里一个只有五十英亩土地最穷的农夫,点火烧的木材比许多英格兰贵族家庭还要多。对于热爱温暖炉火的人来说,这里是一个过好日子的地方。”美国第一位自然学者威廉-伍德从1629年到1639年间对这里的林业资源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他的【新英格兰的前景】中,伍德高兴地列举了这里所有的各种木材,当时造船业,家具业所需要的所有木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伍德还列举了制作木炭,染料和肥皂所需要的各类树木,他建议说,林业应该成为新英格兰发展方向。后人推测在17世纪初的时候,美国应该有822百万英亩森林,初期的美国可以说成是一个林业文明。在最初的300年时间里,美国人消耗了353百万英亩森林,拿着斧头的林肯和华盛顿的故事,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那个年代的美国男人总是在忙着砍树。 这里的环境也非常适合放养各种家禽和家畜,廉价而方便的养猪业迅速发展起来,猪肉成为新英格兰的第一批大宗出口商品,当然这里养殖的高大骏马也可以在西印度群岛卖到好价钱。 新英格兰丰富的资源和肥沃的土壤带来一个负面作用,如果对照同时期欧洲标准,新英格兰人太浪费了。清教徒领袖一再呼吁也没有扭转这个浪费问题,有一个基本而显然的事实,这里土地供应充分,而劳力却太少,两个因素合力带来“屠杀性”粗糙生产。许多地方的农夫根本不锄地,犁地松土的工作也非常粗放,大片土地里总是能生产出让农夫满意的产量。批评者说新英格兰农夫是“世界上最粗心,最无知的农夫。我不知道还有那个国家的农夫会这样不爱惜农地,会这样不爱惜牲畜。。。”18世纪之后,欧洲来的访客日渐增长,这些外国人也惊诧于美国农夫的浪费,虽然那时候新英格兰的土地供应已经开始稀缺。这种掠夺性耕作开采和粗放浪费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为一个美国文明传统。当21世纪的欧洲人不屑于,甚至愤怒于美国人浪费习惯的时候,他们或许不知道,美国农夫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 山巅的城市,神权统治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 五月花号朝圣者建立的定居地其实位于普利茅斯公司宪章的开发区域之内,普利茅斯公司早在1607年就曾派遣过殖民定居队伍在新英格兰地区建立过定居点,当时的发展目标是皮毛贸易,挖掘黄金和林业,这个殖民冒险事业坚持一年之后失败了。 朝圣者们取得成功经验之后,沃伟科鼓励多斯特教会清教徒移民美国,1623年,37个清教徒在安角登陆定居获得成功。 1624年,长期未能盈利的普利茅斯公司停止运作。 1628年,投资者集资成立马萨诸塞湾公司开发新英格兰,他们的宪章和佛吉尼亚公司的一样,理论上是沿着纬度线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海岸,当然我们知道,这两家公司都没有走到那么远。 1629年,350个清教徒带着大批物资在新英格兰建立起塞勒姆Salem定居点。这一系列成功给清教徒带来极大信心,他们开始采取更大规模行动。1634年,一个人在日记里写到,“这个夏天,至少有二十艘帆船载着两千个殖民者去了(新英格兰)。”他记载的是一场英格兰历史上到那时候为止最大一股移民潮。两万多清教徒在英格兰革命爆发之前奔赴新英格兰,这场大出走的主要领导人就是约翰-文思乐普,哈佛大学的文思乐普大楼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清教徒领袖。 约翰-文思乐普John Winthrop(1587-1649)出生于富庶乡绅家庭,父亲是非常成功的纺织厂老板,他和沃伟科有非常密切私人关系,两个人是邻居,而且是剑桥大学校友,他们是要好的朋友。他坎坷的早年人生经历足以让我们看到他是一个典型的清教徒:信仰虔诚,极度自义,从不妥协。他曾经因为坚持自己的清教徒观点而丧失司法界的高层职位,在先后埋葬两任他深爱的妻子之后,他在悲伤过后说,“经历过极度苦难试炼的人生是最甜蜜的,因为这是得救的凭据。”像克伦威尔将军一样,文思乐普热衷寻找上帝呼召的“应证”,一但他认定那是上帝的“确据”,他会表现出和克伦威尔将军一样惊人的冷酷和坚忍不拔。 1629年3月,国王关闭国会。这个事件使得许多清教徒对英格兰更加失望,曾经寄希望于改良圣公会的文思乐普在1629年7月加入马萨诸塞湾公司,股东们在普利茅斯殖民地经验之上修改马萨诸塞湾宪章,根据这份宪章,自由民选举产生的大法庭(注:也可翻译作大公会,这是行政,司法和立法三合一的政府组织。)一年召开四次,拣选新的自由民(教会会员),拣选行政管理官员,行政官员包括总督,副总督和十八位助手。大法庭是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法律,条例和行政机构组织结构,在“不与英格兰法律矛盾”的前提下,“惩戒,惩罚,赦免和统治”所有殖民地人民。这样的政治体系其实就是犹太人社区的传统政治体系,长老们组成公会仲裁纠纷,制定规矩,管理社区。 |
正文34 马萨诸塞湾殖民地一开始就是神权政治社会,因为自由民必需是“被拣选的”,也就是说必需是教会成员。当时移民美洲耗费巨大,缺乏资金的清教徒可以作契约奴隶移民美国,当他们服务期满之后会获得自己的土地。但是一个拥有自己的土地的人却不等于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因为他必需通过审核成为教会会员才具有投票和当选权利。这种规定就类似于犹太人社区,如果犹太人公会驱逐一个犹太人,这个人就不再被犹太人社区视为犹太人,他不仅失去在犹太人社区的公共事务话语权,犹太人社区也不再向他提供保护和救济援助。 根据这份宪章,马萨诸塞湾已经是一个自治政府,但是却还存在一个问题,因为这个自治政府之上还有公司董事会。文思乐普等人认为,所有大股东都必需移民美洲,这样才可以让自治政府完全切断和英格兰之间的关系。他迅速抛售一处地产获得5,760英镑现金,并且把所有流动资产全部入股公司,他的决心和效率赢得许多人仰慕和追随,一批大股东声称,只有在文思乐普领导下,他们才能移民美洲参加这个冒险事业。1629年10月,文思乐普当选为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 文思乐普展现杰出宣传和组织能力,在冬天里策划组织了最大规模,准备最充分的英格兰殖民队伍。他告诉清教徒们说,我们才是被拣选的民族,我们要在新英格兰建立起一个山巅的城市,照亮这个世界,引导英格兰回归正道。山巅的城市,也可以翻译作山巅的国度,这个概念对卡尔文神学体系的抗罗宗具有特殊意义。根据卡尔文主义系统神学,在新约时代,基督徒才是“真以色列人”-上帝的选民。山巅的城市原本是旧约时代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宗教改革运动时代,苏格兰长老会,英格兰的克伦威尔将军都致力于建立“新耶路撒冷”。“上帝选民”的宗教情节成为美国文明传统的一个因素,一直延续到21世纪。“美国例外主义”意识形态(注:美国例外主义,也有人翻译作美国卓异主义。这种理论认为美国是上帝拣选的国度,成为地球上第一个民主政治共和国,特别富庶繁荣,拥有“上帝的供给”,注定要成为世界的领袖,因此许多事情,只有美国才能做,也只有美国才会做。我们会在19世纪的历史中具体讲述这种理论。)的起源,就可以上溯到文思乐普的“山巅的城市”。 1630年的复活节,文思乐普率领七百多“选民”驶向新英格兰,就像克伦威尔将军一样,他认为他就是上帝拣选的新时代摩西,他将带领众人走出埃及进入应许之地。从这一天起,文思乐普开始坚持写日记。 (【约翰-文思乐普画像】,文思乐普后人在19世纪把这幅家传肖像画捐赠给美国古文物研究会American Antiquarian Society。文思乐普倡导的“山巅的城市”概念成为美国政治和文化传统,他被后人看作美国建国诸父中最伟大的一位。19世纪后半期开始,批判者指控文思乐普的不宽容和独断转型,美国历史对文思乐普的评价出现争议,但是整体而言,他依旧被视作建国诸父中的伟大者。) 清教徒选择在马萨诸塞湾和查尔斯河包围的一个半岛上建立定居点,这里只有一条狭长的通道和大陆相连,便于建立要塞抵抗陆上外敌袭击。一群富庶的清教徒把他们的镇子起名作波士顿,纪念他们在英格兰林肯郡的故乡波士顿,文思乐普占地六百英亩的“山巅农场“也在这里。但是议事会却投票决定把新镇New Town定为殖民地的首都,这场争执就是清教徒间的第一场议会政治斗争。 新英格兰是严格的神权统治国家,一切日常生活和行为举止都必需“合乎圣经教导”,当然,这里的圣经教导应该地写成“清教徒解读的圣经教导。”因为同样一本圣经,罗马公教,抗罗宗内部都有各种不同的解读,在许多问题上甚至会出现完全对立的理解。 有个叫托马斯-莫顿的富有绅士从佛吉尼亚移民普利茅斯,这位老兄不仅是圣公会会友,而且是“高派圣公会”的(注:圣公会内部有两派,高派圣公会注重传统的礼仪典章和圣礼,持守传统的上下尊卑等级,反对现代化的亲民时尚和民主的清教徒神学观。低派圣公会则接近清教徒,趋向平民化,简化教会仪式。),也就是“老英吉利人”,非常看重传统,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带有很强烈乌托邦主义情结。他的宗教立场和行为举止自然招致清教徒邻居反感,他骂清教徒作迦南人(因为清教徒称自己是以色列人),双方冲突日趋激化。 莫顿在自己家里竖起个80英尺高的巨大五月柱,邀请原住民朋友来家里载歌载舞过五月节,这件事情彻底激怒清教徒。五月节和五月柱Maypole起源于日耳曼蛮族时代,日耳曼人会在春天结束的时候竖起一根大柱子,献祭歌舞。这个习俗在中世纪就传入英格兰,在威尔士和西国郡地区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民俗。清教徒则极度排斥圣诞节,五月节这些起源于日耳曼蛮族异教崇拜的节日,清教徒称这些节日作“教宗徒魔鬼撒旦的谎言”。 普利茅斯总督布拉福德下令逮捕莫顿并把他押送上船驱逐出境,他回到英格兰之后出版【新英吉利人的迦南地】,并且起诉普利茅斯殖民地政府侵犯他的权利。这场官司就这样演变成英格兰国内清教徒和圣公会势力之间的斗争,等他终于打赢官司的时候,清教徒革命又爆发了,可怜的莫顿最后还是没有讨回公道。 性关系在新英格兰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同性恋行为会导致死刑。未婚小年青之间的“奸淫”还相对好说,可以通过罚款和结婚来逃避严厉刑罚。已婚者发生婚外性关系被称作“淫乱”,淫乱在1632年前会导致死刑,此后改为游街示众,并且要在衣服上绣上AD字样,意思就是淫乱者,这样的地方法律在新英格兰有些地区一直保留到21世纪。很严肃地说,美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至今还保留许多这样的法律,比如在有些地方,勾引他人配偶最高可能被判处终身监禁。 贵格会友不仅会被驱逐,大胆而固执的贵格会友还可能被吊死,一个牧师告诉会友们说,“这些异端把福音弄到蓝黑颠倒,我们就要把他们打到蓝黑颠倒。” 奇装异服当然遭到乡亲们鄙视,不过议会最终还是没有通过禁止进口的法案。不过长老们也有补救的办法,不仅对奢侈品加税,而且禁止穿着展现超过200英镑的奇装异服。 当然,如果你不是一个“异端”,普通农夫或者工匠在这里的生活还是很不错。新英格兰人口发展的比佛吉尼亚快的多,有两万多清教徒在1642年前涌入这里,塞勒姆发展成为最大城镇,波士顿则成为第二大城镇。种地是这里的主业,毛皮贸易并不发达因为这里的河流和毛皮商路不连接,新英格兰最早发展起来的是林业和造船业,到1632年,新英格兰已经完全不需要进口船只,他们开始接外来的造船订单。鞋匠和铜匠已经组成公会制定行业标准和价格。政府鼓励发展捕鱼业,渔夫们不仅免税,而且不用当民兵。 1651年的【航海法案】对新英格兰出口造成很大打击,这里木材质量很高,荷兰人很喜欢买这里的木材作船用桅杆。这个法案使得新英格兰丧失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西印度市场。不过这时候行业规模都不大,因此也没有造成毁灭性打击。 |
正文35 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一开始就制定法案强制教育,有公立学校和家庭教育两种模式可选择。1636年,大公会投票决议建立“新学院”,后来大家又把这里改名作“剑桥学院”以纪念他们的母校,因为清教徒领袖大多是从剑桥大学毕业的,那个年代的剑桥大学以马内利学院往往就被称作“清教徒学院”。1638年,受人尊敬的约翰-哈佛牧师去世,这位剑桥毕业生遗嘱里留下780英镑和400本书捐赠给学院,为了纪念这位牧师,大公会决议将剑桥学院改名作哈佛学院,这就是美国第一所大学的起源。这所清教徒大学成为美国最早的神学院,最早一批本土培养的牧师全部出自这里。当时大公会还建立一个“印度人学院”服务于原住民人群,可是一直不能招到足够学生开课,印度人学院在1693年关闭,初期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原住民都是哈佛学院培养的。 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是第一个两院制的政府,长老和长老拣选的总督和官员组成长老院,民意选举产生的代表则组成下院。这里的政府其实就是教会,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政府,新英格兰每个镇子上的“议事会”就是大家作礼拜的地方。 (麻省星汉镇Hingham上的老船教会于1681年建成,这所17世纪英格兰哥特风格的建筑是美国现存最古老的新英格兰教会建筑,当地人一般称这个老船教会old ship church作“老船会议室”old ship meetinghouse,因为当年教会就是镇子上的政府议会。这个教堂至今还是镇上居民作礼拜的地方,只是已经不再具有议会政府职能。) 从组织关系来说,理论上马萨诸塞湾殖民地不存在垂直上下管理的教会(政府)组织结构。清教徒建设新英格兰的政治理想是回归初期教会时代,他们废除主教制度建立起一个民主化的教会组织,每个镇子是一个“集会”congregation,每个集会选举产生他们的长老。在理论上,这个镇子的集会没有上级管理教会,清教徒认为耶稣基督就是每个镇子集会的领袖。这种组织方式被称作“公团主义”congregationalism,通常把北美的清教徒教会翻译作公理会。文思乐普这些清教徒领袖通过“共识”方式管理各地教会,必要的时候就会施加行政压力逼迫各地教会顺服。 新英格兰就这样建立成为一个神权统治共和国,圣经不仅是属灵指导,而且是政治和法律指导。比如,长子继承制在新英格兰消亡了,殖民地领袖教导说,要尽量追随上帝的律法,因此清教徒会把遗产在众多子女中平分,长子则多得一份家产。 清教徒在新英格兰建设“新以色列”的时候,英格兰陷入一场血腥残酷的宗教战争。坎特伯雷大主教劳德试图将圣公会祷告书强加给苏格兰教会的作法激起长老会反弹,誓盟运动不仅是苏格兰民族意识觉醒运动,也是民族国家挑战主权国家理论的第一场革命。美国独立革命前,苏格兰长老会会友在费城街头公开发出“没有国王,唯有耶稣是王”的造反宣告,其实只是长老会友的第二次大胆宣告而已。早在1639年,苏格兰长老会军队已经公开挑战苏格兰国王的权柄,颠覆国家主权神圣理论,此后一系列联锁反应带来“三王国战争”。 1642年,英格兰清教徒造反中断清教徒出流大潮,数以百计的清教徒从新英格兰回流英格兰追随克伦威尔将军作战。克伦威尔将军革命胜利给清教徒带来的喜悦并不长久,英格兰人民很快就不再支持这样的一个神权统治的共和国,在克伦威尔死后,懊悔的英格兰人民迎回了斯图亚特家的国王。 1660年的查尔斯二世复辟是新英格兰发展转折点,清教徒领袖最初希望来这里建立一个“纯洁”的榜样,进而帮助英格兰回归“真正”的福音。清教徒把查尔斯二世的胜利看作是“敌基督”的胜利,新英格兰的领袖们从此有了一个新的愿景,他们要在新世界建立一个全新的文明,一个基于他们信仰和政治理念的新文明。 为得到上帝的喜悦,文思乐普这批寡头领袖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马萨诸塞殖民地的“纯洁”,他们认为异端会把这个社会带向腐败堕落,因此理论上虽然是公团主义的组织结构,他们在实践中则会插手干预各地方教会事务,这就带来罗杰-威廉斯事件和罗德岛殖民地产生。 强迫的敬拜只会让上帝恶心,普罗维登斯殖民地的建立 罗杰-威廉斯Roger Williams(c.1603-1683)的历史评价随着历史发展越来越高,直到超越文思乐普,有人尊称他为第一位美国英雄。 威廉斯出生于裁缝家庭,从小跟随著名法学家爱德华-寇克作学徒长大。他在剑桥大学里就展现出语言学习天赋,他不仅精通拉丁文,希伯来文,希腊文,而且很快就能掌握荷兰语和法语。他日后回到英格兰就和约翰-弥尔顿作贸易,弥尔顿教授他最新的希伯来语研究成果,他教弥尔顿荷兰语。 最初文思乐普组成清教徒去美洲的时候,威廉斯并没有参加他们的行动,他更愿意留在英格兰改良圣公会。但是劳德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之后,威廉斯对圣公会放弃希望,他转变成一个分裂主义者去了新英格兰。 1631年2月,他到达波士顿接到担任波士顿牧师的邀请,但是威廉斯基于自己的观察谢绝了这份工作邀请。他此时已经阐明他的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分裂主义,政教分离和宗教自由。作为一个分裂主义者,他在朝圣者建立的普利茅斯受到欢迎,威廉斯作为牧师助手定居在这里。他也是在这里接触到许多原住民朋友,学习研究他们的语言,也向他们传教。 1632年12月,威廉斯发表论文宣称普利茅斯宪章和马萨诸塞湾宪章根本就是非法无效的,因为英格兰王冠没有权柄颁发这样的宪章。他论证说,英王必需首先要向美国原住民购买这片土地,然后才有权颁发宪章,威廉斯甚至公开指控当初颁发宪章的詹姆斯一世是“在撒谎”。 这篇论文之后,他和普利茅斯的关系走向紧张,总督布拉福德的日记说,“(威廉斯的)一些奇怪观点使得教会和他之间出现纷争。”马萨诸塞殖民地的塞勒姆则欢迎他,在前任牧师去世之后,威廉斯以暂行牧师身份管理带领塞勒姆。威廉斯引起文思乐普等长老们愤怒的观点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宪章合法性问题,第二个则是威廉斯的政教分离主张,威廉斯认为,各人应该本着自己的良心追随上帝,政府无权干涉宗教事务,因为那是每个人和上帝之间的“私人关系”。“在这个国家里,一个人只要忠实和保持公民的和平,他不应该因为他对上帝的良心问题而被骚扰,或者被询问,”威廉斯说,“强迫的敬拜只会让上帝感到恶心。” |
1635年3月,大公会传召威廉斯出庭接受审判,得到塞勒姆教会保护的威廉斯拒绝出庭。当时塞勒姆镇想要扩张领土,请求殖民地中央政府把一片土地割让给塞勒姆,但是大公会却回复说,在塞勒姆交出威廉斯之前,不会批准这个请求。塞勒姆认为这个要求侵犯塞勒姆教会的独立,因此拒绝再向殖民地上缴“奉献”(相当于世俗政府的税金),并且发信通告殖民地各镇控诉大公会的行为,大公会则宣布不允许塞勒姆镇代表出席下一届大会。塞勒姆的通告并没有得到各地同情响应,大公会又加大压力,威廉斯的支持率迅速下降,而这时候威廉斯又提出分裂主张,号召塞勒姆脱离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独立,这个分裂主张使得他的支持度暴跌。 1635年5月,大公会裁定威廉斯煽动造反罪名和传播异端罪名成立,通报宣称,威廉斯撒播“多元化的,新的和危险的观点。”大公会下令驱逐威廉斯出境,押送回英格兰,但是考虑到他当时身体有病,文思乐普同意暂缓执行驱逐令。文思乐普还给了威廉斯一个悔改机会,只要不再散播煽动性言论,就可以暂时居留。但是威廉斯拒不悔改,继续发表煽动性言论。 1636年1月,在执法警官到塞勒姆抓捕威廉斯之前,威廉斯带着一家人和小部分追随者,冒着大雪跋涉105英里投奔老友原住民大酋长马萨索一特。大酋长同情威廉斯的境遇,并且同意卖一片土地给他。可是普利茅斯当局警告说,那片土地属于普利茅斯宪章界线之内,这意味着普利茅斯有权抓捕威廉斯,并且将他转交给马萨诸塞。最后,威廉斯只好带着他的12个“充满爱的朋友”向北寻找土地,直到他遇到拿让根赛特部落联盟Narragansett大酋长,在这里购买土地定居下来。经历过这么多惊险曲折之后,威廉斯把这里命名为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意思就是“上帝的供给”,普罗维登斯农场日后和周边几个定居点合并是罗德岛州的起源。 罗德岛公民被称作自由民,新入籍者经过公民投票表决批准即可入籍。当时全体39个公民集体宣誓效忠的公约明确规定,政府只限于管理“公民事务”,不得介入宗教。罗德岛成为现代文明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分离的地方,公民权和宗教信仰完全分离,政府尊重保障人民的宗教自由。政府从一开始就遵循西敏寺体系民主传统,完全奉行多数表决民主原则。 (明信片上的“美国第一浸信会”,图片里的浸信会教堂建成于1775年,但是这个教会的历史则起源于1638年,因此人们把这个教会称作美国第一浸信会。到21世纪的今天,罗德岛普罗维登斯的浸信会友仍然在这里作礼拜,常青藤名校布朗大学在这里举行学年开学仪式。) 罗德岛成为新英格兰各地被迫害异端的避难所,应该是受反律法主义思想Antinomianism影响(注:反律法主义这个名词起源于抗罗宗宗教改革运动先驱马丁-路德,路德论证说,救赎只能来自于信心,而不能来自于善行,人类无论如何行善,都不可能达到上帝至公至善的完美标准,因此不完美的人类只能考信心接受基督的代死救赎。从因信称义的标准来说,抗罗宗都是反律法主义者,但是,许多教会还是会坚持各种外在的律法教条,规范约束教友,反律法主义者则反对外来强制力的约束,他们认为善行只能来自各人内心的良心驱动,而不能用强迫力量压迫他人“行善”。)罗杰-威廉斯转变成为浸信会友(注:浸信会和其他抗罗宗主流教会的关键区别是在于洗礼,浸信会友坚持说,洗礼应该根据希腊文原意,教友全身浸入水中,他们反对抗罗宗主流的点水礼洗礼。),他在自己家里开始的浸信会聚会是美国卡尔文主义浸信会的起源。追求俭朴生活的清教徒认为专门建教堂是追求虚荣,因此这个浸信会长期在会友家中聚会而没有建立教堂,第二任牧师布朗的子孙日后发展演变成为罗德岛望族。1764年创办的布朗大学虽然日后实现世俗化脱离浸信会,但是依旧保留着许多清教徒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它成为第一所不看宗教背景招收学生的常青藤大学,它甚至和普林斯顿大学一样,一直拒绝开设商学院和法学院。 |
正文37 罗德岛的繁荣和发展引起其他清教徒殖民地紧张,长老们担心这个“异端乐园”会成为病菌扩散源,康奈狄克,马萨诸塞和普利茅斯在1643年组成军事同盟性质的“殖民地邦联”策划用军事力量消灭这个英格兰主权界线之外的殖民地。为确保罗德岛安全,公民们派遣威廉斯去英国取得宪章。 1643年,威廉斯回到内战中的英格兰,他出版了【进入美洲(原住民)语言的钥匙】,这是一本介绍原住民文化习俗的书,还配有原住民交往用语字典。针对当时英格兰兴起的对美国原住民的负面成见,威廉斯在书里说“骄傲的英格兰人啊,不要自夸出生和血脉,你们的印度人(美洲原住民)弟兄和你们一样出生良好;上帝用同样的血造了你,他和所有人,(美国原住民)和你们一样睿智,公平,强壮和有感情。”这本书立刻成为畅销书,极大提高威廉斯的社会声望,最终帮助他战胜马萨诸塞湾公司代理律师的阻挠,从英格兰国会那里获得【普罗维登斯农场宪章】Providence Plantation Charter,这就意味着罗德岛处于英格兰共和国国家主权保护之下。 取得宪章之后,威廉斯在1644年出版【为良心的缘故而迫害的血腥理念】The BloudyTenent of Persecution for Cause of Conscience,在这本书里,威廉斯全面反驳清教徒传统解经,他从旧约和新约里找证据,论证政教分离才是合乎圣经的现代政府原则。威廉斯不仅建议在政府和宗教之间建立一座“隔离的墙”,他甚至说,整部新约圣经都没有拿刀剑逼迫人信基督的案例,拿刀剑逼迫别人信基督的君士坦丁比尼禄皇帝还要可怕,因为君士坦丁践踏了别人的“良心的自由”liberty of conscience。他解读“良心的自由”是上帝赋予所有人类的权利,因此政府必须宽容宗教,不论是抗罗宗,罗马公教,犹太教,突厥人的宗教,反基督的宗教,都应该宽容,因为政府无权剥夺“上帝赋予的权利”。 这个论文是威廉斯最著名的论文,我们在约翰-洛克的宗教宽容论述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里都能看到引用。这样颠覆性的论文一出版就在英格兰引起轩然大波,议会在论文出版一个月之后下令出版商焚烧所有存书。 当时奴隶制度已经渐渐兴起,新英格兰各殖民地都已经通过终身奴隶合法化的法案,威廉斯则在1653年推动罗德岛立法禁止奴隶制度。历史的走向实在是令人无法预测,50年后,罗德岛居然成为大西洋三角贸易商路上最大的黑奴中转出口地。 1676年的菲利普王战争是威廉斯最伤感的一段经历,他在原住民中一直有着尊崇声望,他也从来没有背叛过原住民,但是老朋友大酋长发动的这场战争却烧毁了包括他家在内的罗德岛殖民地,已经年过七十的威廉斯被迫带领罗德岛民兵为保卫家园而和原住民展开血腥残酷的厮杀。 1683年,罗杰-威廉斯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可以说,文思乐普是第一个伟大的美国人,他带给这个文明一个崇高愿景,他奠定美国文明的清教徒传统基础。威廉斯则是第二个伟大的美国人,他用自己的经历和言行告诉后来学习历史的人们,自由和宽容是何等宝贵。 马萨诸塞湾殖民地能够成功,新英格兰能够形成日后的特质,都离不开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美国拥有远离旧世界的自由,美国拥有广阔土地的自由。相比较而言,英格兰则没有这样的奢侈,这其实也是当初清教徒出逃的一个理由。当一个清教徒在鳕鱼角面对大西洋的时候,他能够感到安全,广阔的大西洋是一条护城河将他和旧世界隔离开来。他背转过身会看到一片广袤无垠的大地,没被探索过,没被开发过,几乎是荒无人烟的地方,他可以在这里进行自由的试验。一个人很容易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小片自由的空间,威廉斯可以逃出来,他没有必要像德意志,法兰西和英格兰的异端一样,要么遭到杀戮,要么被迫杀人,威廉斯有选择逃亡的自由机会,别的清教徒异见者同样如此。 托马斯-胡克牧师(1586-1647)认为对自由民资格的严格筛选是错误的作法,他主张不论什么宗派的基督徒都应该有投票和当选权利,他和马萨诸塞当局起了纷争。1636年5月,胡克和塞缪尔-斯通牧师带领近一百名清教徒出走,他们建立哈特福特镇,这就是康奈狄克殖民地的起源。1636年5月31日,胡克在哈特福特第一教会开幕礼拜上布道,他布道的主题是“权柄的基础是来自人民的自由共识。” foundation of authority is laid in the free consent of the people。1639年4月,公民们投票批准【康奈狄克基本法】Fundamental Orders of Connecticut成为本殖民地宪法,因此也有人称胡克为“美国民主政治之父”。 1636年10月,马萨诸塞爆发“反律法主义大纷争”Antinomian Controversy,反律法主义高举恩典神学和大公会起辩论,他们最终遭到驱逐。约翰-威尔莱特牧师(c.1592-1679)带领170多个追随者北上建立起艾克赛特镇,这里发展演变成为新罕布什尔殖民地。 到这个时候,北美革命时期的新英格兰殖民地都已经出现,它们是马萨诸塞,康奈狄克,罗德岛和新罕什尔。 自耕农的社会,清教徒的乌托邦 乌托邦主义这个名词来自托马斯-莫尔爵士的名著【乌托邦】,但是这个政治理念其实有着悠久的宗教和政治历史,人们至少可以在中世纪初期修道院身上看到乌托邦理想的影子。清教徒到新世界来建立“新以色列”,他们从一开始就怀着建立“人间天国”的理想。清教徒的新英格兰是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律法主义和市场自由基础上建立起的神权社会。 清教徒领袖有意识地要摆脱旧世界的“罪恶”,他们意识明确地避免旧世界等级社会的两个“罪恶”,一个是极少数大地主占统治主导地位,另一个则是遥远的中央政府对农夫们征收压迫性的税金,“公团主义”教会政府的理念就是抵制这两个罪恶的解决方案。 在切萨皮克殖民地,大地主拥有数千英亩大种植园,马萨诸塞湾大公会则明确拒绝这种现象。马萨诸塞和康奈狄克把土地分配给一个镇,镇议会再在镇民中分配土地,而且新英格兰的土地产权从一开始就是“完全所有”fee simple absolute,根据英格兰法律,这种土地所有权意味着清教徒农夫就像中世纪自由农夫一样不承担任何封建义务,他们可以出售,长出租或者短出租自己的土地,不受额外法规限制。 清教徒和同时期西方人一样信奉社会和经济等级差别,他们认为上帝把人造成不同的器皿,对每个人有不同的旨意和供给。“有些人作司令官和主人,有些人作听令者,或者仆人。”镇议会通常会把比较大片土地分配给教会(政府)领袖,但是所有家庭都会被分到土地,这样就建立起一个独立自耕农社会的基础,因为不论土地面积大小,每个自耕农在镇议会里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柄,拥有六百英亩农场的文思乐普和一个拥有五十英亩土地的农夫在议会选举的时候权利是平等的。 新英格兰基层政府掌握的政治权力比同期欧洲农村大的多,每年的镇议会选举产生下一年政府,镇议会同时也有权征税,制定本镇法令。有的镇子周边林地少,镇子就会立法限制伐木数量。从1634年开始,每个镇都在马萨诸塞大公会里有自己的代表,这些代表在大公会里维护本镇利益,限制总督和中央政府权力。 最早涌入新英格兰的两万民清教徒主要来自东安吉利郡,林肯郡和伦敦,当然还有英格兰南部的一些地方。他们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来自城镇,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以教会形式来的。当时劳德开始加强圣公会的统一工作,许多受迫害的牧师带领自己的“羊群”集体移民美国。清教徒称自己作绵羊,领袖称自己作“牧羊人”(牧师),清教徒通常称呼牧师作“可敬者”Rev.。之后也有法国于格诺教徒过来,但是他们人数很少,被融化到英格兰清教徒文化里了。 清教徒都居住在镇子上,议事会是镇上的宗教和政治中心,每个礼拜三的半天和礼拜天全天,乡亲们都要集中在这里作礼拜。清教徒礼拜时间很长,除了牧师布道之外,还会各种讨论和辩论,女人们也会参加各种辩论。能言善辩的安妮-哈琴森Anne Hutchinson就这样成为第一位遭到迫害的女性异见者,身为寡妇的哈琴森在1638年被教会驱逐,1643年,她和小女儿在纽约遭到原住民杀害。文思乐普把这起事件解读为“上帝的供给”,他说“美洲的耶洗别和她的种终于遭到上帝公义怒火的灭绝。”(注:耶洗别是圣经旧约里的女异端。) |
正文38 镇子上除议事会之外,还会有一个酒馆和几个商店,当然还有学校。新英格兰各地一开始就强制命令各镇必需提供免费公立学校,最初学校教师资质差别很大,有剑桥大学培养的牧师,也有自学成才的农夫,有的家庭宁愿选择在家里教育子女。镇子外围会有一片平坦的公用绿地,这里是乡亲们举办庆祝欢庆的地方,也是民兵队的训练场地。除残疾人和老人之外,每个纳税人都必需自备武装参加民兵队。 如果和同期英格兰农村比较,清教徒的住房条件是很糟糕的,最初都是泥土和木材建的简陋房子,随着历史发展,新英格兰人发展出独特的木质建材为主的建筑技术和风格。 (麻省塞勒姆镇的考文家木屋Corwin House,这个木屋建成于1660年前后,美国发展出独特的木制建筑传统,一直到21世纪,木制房屋还是美国郊外乡间最常见的民居建筑。) 当镇子上人口增多或者有新移民到来的时候,他们会向政府请愿要求建立新的镇子,政府通常会分给他们四十平方英里土地让他们去建立新镇。 清教徒认为“生养众多”是生活的美德,因此清教徒结婚早,孩子也生的多,男子20出头,女子20岁一般就要结婚了。男子要到21岁才被看作是能够承担起家庭责任的人,这是一个瓶颈,否则我们有理由相信清教徒会更早结婚,更早生娃。 清教徒保留许多英格兰传统,他们非常看重“名分”,他们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辱没了家庭的名,一个家族的好名声是靠靠一代一代的品行建立起来的。一个夭折的婴儿名字会被传给他未来出生的弟弟,一个没有后裔就去世的人,他的兄弟姐妹往往会给自己的孩子起同样的名字以作纪念。当然,父子同名的事情就更常见,人们通常会称“小”和“老”以作区别。典型的例子,乔治-布什父子,就会被称作老布什和小布什。 清教徒还有一个奇特习俗,一个男孩子长到8岁之后就会被送去别人家里寄养。这和普通的学徒寄养不同,清教徒认为自己养自己的孩子容易宠坏孩子,因此他们希望把孩子交给他们信任的朋友寄养。 8岁也是一个男孩子开始学习作男人的开始,父母一般还会在这个时候要求他们成为基督徒。他长大到16岁就开始学习承担起男人责任,参加民兵队成为他的义务,而且在法律上,他开始独立承担刑事法律责任。到21岁,在理论上他就已经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成人,他可以正式独立处置自己继承的遗产,他还可以成为一个有全面公民权的纳税人。当然我们知道,前提是教会批准他成为教会的正式会员。 我们如果把“巫术”案子排除,清教徒社会的刑事案件非常稀少,1638年有个女人因为谋杀自己的女儿而被处死,当时的马萨诸塞法律并不区别对待精神失常者,就是把这个案件当作一起普通的谋杀案处置。 随着历史演变发展,新英格兰的农夫社区也开始出现社会分化,大地主拥有足够土地分配给孩子们,而小地主和自耕农却没有这么多土地可分配,他们的孩子许多就成为无地的雇工。 1702年,康奈狄克的温莎镇里无地男子已经达到男性纳税人口的30%,他们要积攒足够的金钱或者移民到外地建立新镇,才可能获得土地。尽管如此,对于下层社会的农夫来说,新英格兰还是一个很好的地方,这里有获得土地的机会,这里有欧洲无法得到的政治权利。当内森奈尔在1690年去世的时候,他是波士顿最穷的农夫之一,他拥有8英亩土地,一头耕牛,一头奶牛和两间居室的木屋,对他这一代人来说,新英格兰依旧是一个应许之地,一个充满机会的新世界。 塞勒姆审巫案和乌托邦结束 1692年到1693年的塞勒姆抓巫士是歇斯底里的全民狂热现象,如果把这个现象的起因简单地归结为非理性和错用科学,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后面美国历史上一再出现类似的歇斯底里现象。1918年到1920年的赤色恐慌red scare,1950年代初的麦卡锡主义,1973-1974年的水门歇斯底里,1980年代的伊朗门抓捕,这种一再发生的歇斯底里难道只是17世纪的现象么?我们再看看1980年代持续到1990年代的虐童歇斯底里和撒旦党抓捕,检控官甚至鼓励孩子们“回想”一下已经过去多年的往事,这种基于想象力的证据都出现在20世纪的美国法庭之上,我们难道还可以说,非理性的歇斯底里和错用科学只是17世纪的事情么? 非理性和科学的错用当然是我们应该从塞勒姆巫士抓捕案中应该学到的教训,但是要理解这个悲剧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要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理解几条线索交织在一起造成全民恐慌直至丧失理性。 自从1520年宗教改革运动崛起之后,宗教战争和冲突就一直不断,直到在17世纪中期爆发灾难性的三十年战争全面杀戮,1648年,精疲力竭的交战各国签署【维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这个和平条约不仅标志着国家主权原则的确定,现代国际法体系的开始,也标志着国际政治走向去宗教化,世俗化。但是世俗化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1680年代,太阳王路易十四在罗马公教极端人士压力之下废弃【南特敕令】,法国大规模迫害杀戮于格诺教徒,也在同一时期,泰特斯-奥兹Titus Oates捏造的“耶稣会阴谋”在英格兰引发暴民抓捕“教宗徒颠覆者”西斯底里。新英格兰地区则爆发伤亡惨重的菲利普国王战争,1689-1692年之间又爆发威廉国王战争,许多人遭到杀害,清教徒感受到强烈的生存危机,牧师和长老们更加强了破除迷信的教导和督促,清教徒相信要过圣洁的生活方能赢得上帝喜悦,进而得到上帝的供给和保护。清教徒认为自己正经历着一场“属灵的战争”,在1647年到1662年之间,马萨诸塞和康奈狄克吊死了14名巫士,据说他们有“邪灵”。清教徒使用的农历其实起源于日耳曼蛮族的异教徒时代,许多农夫根据农历来决定何时种植农作物,何时给子女们办婚事,他们原本就把这些当作是一个传统,就像圣诞节一样。牧师们洁净这些“迷信”,他们认为这些异教徒传统会带来和上帝关系疏远。虽然清教徒领袖尽力在制造一个“圣洁”的世界,尽力切断一切非基督教内容,但是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除了罗德岛之外,新英格兰各地都已经合法化奴隶制度,这里虽然奴隶不多,但是这些不多的原住民和非洲奴隶却带来异教徒文化。 |
正文39 案件起源于1692年的塞勒姆镇乡下的塞勒姆村,村子里牧师的9岁的女儿贝蒂和她11岁的表姐阿比盖尔都很喜欢听黑人奴隶提图芭Tituba讲神话故事,1692年2月,两个小女孩突然歇斯底里起来,满地打滚而且还会尖叫,她们说是提图芭把她们弄成这样的。黑奴提图芭在逼迫审问之下不但承认自己会巫术,还说这是她在巴巴多斯的情夫教给她的。提图芭承认她是撒旦的仆人,能召唤老鼠,还有一本“九个塞勒姆人签名的魔法书”,事情很快传到波士顿引起考腾-马瑟Cotton Mather(1663-1728)关注,马瑟的影响力使得这起事件越闹越大演变成塞勒姆巫师抓捕案。 毕业于哈佛学院的马瑟是新英格兰养成的第一批精英人士,他在美洲推广哥白尼体系天文学研究,并且开创玉米杂交化研究和天花疫苗研究道路,他不仅是格拉斯哥大学的荣誉神学博士,而且入选英格兰王家学会,这是那个年代世界上最顶级的科学家学会。当时许多人都相信他将像他父亲一样成为哈佛学院校长。父亲马瑟校长警告他说,这个巫师抓捕行动本身可能就是魔鬼的工作,这件事情表现出许多特质,像是大欺骗者(魔鬼)在引导愚蠢者进入邪恶。 1692年5月,总督下令成立特别法庭调查这个事件,这个作法显然是一个错误,一个普通法庭也许可能,也许不能公正地处理这种巫术案,可是特别法庭就注定要去找到罪犯来合法化它存在的正当性。案件调查过程就在展示这一点,遭到指控的人只要承认自己有巫术行为就会得到释放,这就“证明”魔鬼正在塞勒姆工作。接下来就是那些固执的被指控者,他们根本不承认犯下他们没有犯下的罪行,他们就被裁定为“有罪”。这股歇斯底里在整个夏天席卷新英格兰,至少14个女人和5个男人被吊死,还有两百多嫌疑人被关押起来等待接受审理。这里最可怕的一个问题是采用“幽灵证据”Spectral evidence,也就是说,一个人说他在梦里,或者在“异象”中看到一个人对他施加魔法,这样的证词也会被特别法庭采用。马瑟校长和几位牧师联名致信特别法庭,敦促法庭不能仅仅基于幽灵证据就给嫌疑人定罪,法庭采用这个意见之后,巫师抓捕歇斯底里趋向冷静。马瑟校长本人就是牧师,他在塞勒姆悲剧之前就反对采用幽灵证据,他在案后发表专门的文章反对幽灵证据,除了神学上的论证之外,马瑟校长分辨说“就算错放过十个巫师,总好过错杀一个无辜的人。” 清教徒的新英格兰乌托邦试验是建立在“自由的共识”之上的神权社会,农夫和工匠们顺服于牧师长老们的权柄,这种模式成功运行的关键是会众对领袖们的信任。在17世纪下半期,英国政府已经废除马萨诸塞等地的自治,在新英格兰人民支持下,教会领袖一直在和王冠抗争,争取恢复宪章。但是这起丑闻牵扯太多在农夫中间享有崇高声望的教会领袖,一但领袖们丧失人民的信任,恢复神权统治的乌托邦试验也就无法进行下去。新英格兰的神权乌托邦社会就这样结束了。 考腾-马瑟本人也是美国历史的一位悲剧人物,当他1663年出生的时候,新英格兰还是朝圣者诸父们当初所设想的那样的神权乌托邦社会。虽然世俗化趋势已经明显-乡亲们到礼拜三和礼拜天只花三个小时在教会里作礼拜了,但是新英格兰还是一个稳定的神权社会。马瑟出生于清教徒“蓝血”家庭,他的名字就来自于他母系的祖父,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另一个建立者约翰-考腾John Cotton。他12岁就考入哈佛学院,是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学生。他似乎不仅要继承父亲成为哈佛校长,还将成为新英格兰宗教和学术界领袖。但是这件丑闻完全改变人生道路,他在哈佛学院的校长选举中落选,他后来向耶鲁总督融资建立了耶鲁学院(1701),但是他却没有出任耶鲁学院的校长。 1702年,考腾-马瑟在伦敦出版【基督在美国的光荣工作,一部新英格兰的教会历史】Magnalia Christi Americana,这是第一部美国出产的伟大文学作品。在这本书里,马瑟指出清教徒使命的内在矛盾,他们的抗罗宗伦理和他们的宗教热情是他们遵纪守法,辛勤工作的源泉,而这里面就包涵了融化当初建立山巅国度愿景的因子。他伤感地写到,“宗教生出繁荣,这个女儿却毁灭了她的母亲。” 1728年,马瑟在波士顿离开这个世界。这一年,一个叫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年青人已经年满21岁成为一个男人,他在费城明确了人生方向。马瑟一生专注于拯救一个人的灵魂,那是下一个世界的概念。富兰克林则和这个时代的许多美国人一样,专注于眼下这个世界的事情。从天国到人间,清教徒的宗教热潮已经消退,在这股热潮消退之后,经过清教徒精神洗礼的美国文明就要日渐长大成人。 原住民的新世界 东海岸原住民也生活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但是对他们来说,这个新世界似乎并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这个新世界充满危险和令人炫目的新事物。有些人用武力和带来这个新世界的入侵者搏斗,有些人变成像白人一样融入白人文明,也有一些人则退入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保留他们的传统,或者融入了别的部族。 清教徒和原住民 西班牙征服者用剑和火炮夺取原住民土地,荷兰和英格兰殖民者则靠是贸易手段购买原住民土地进入美国的。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兴起之前,英格兰人并没有人种歧视概念。清教徒看原住民作“异教徒和野蛮人”,但是没有基因概念,他们认为原住民低等并不是因为人种和肤色,而是因为他们的“罪”。抗罗宗相信种什么,收获什么。考腾-马瑟这样写道,“也许是魔鬼把这些可怜的野蛮人带到这里,魔鬼希望用这些可怜的野蛮人抵挡耶稣基督的福音。他的这个想法并不是独创,清教徒朝圣者诸父就是这样的理解。 1633年,新英格兰原住民又爆发一次灾难性天花,人口从13,000锐减到3000人。约翰-文思乐普说,“如果上帝不是乐于让我们继承这片土地,为什么上帝会减少他们,而为我们生养众多提供空间?”他接下来引用圣经【创世纪】说,原住民根本没有驯服脚下的土地,因此对这批土地根本不拥有正当权利。清教徒相信他们是上帝的选民,他们热衷于过圣洁的生活以获得上帝喜悦,上帝会用“供给”带来他们一步一步向前走,这就是清教徒的“供给神学”。当他们认定原住民是“罪恶的人民”的时候,他们杀戮原住民的冷酷程度和培根造反的佛吉尼亚民兵是一样的。 和新尼德兰殖民的荷兰殖民者不同,新英格兰清教徒热衷于向原住民传教。约翰-艾略特John Eliot牧师(c.1604-1690)被称作“原住民使徒”,他致力于向原住民传教,但是皈依基督之后的原住民还会遇到一个挑战,清教徒非常注重神学考核,他们往往无法通过考核成为镇上教会会员。清教徒于是在各地建立14个特别镇,原住民基督徒生活在这些镇子里生活和学习过渡。清教徒把这些镇子称作祷告镇,这些原住民也就被称作祷告的原住民,祷告的原住民经过过渡期就可能通过考核,他们渐渐完全融化在新英格兰社会里。 1689年,艾略特捐献30亩土地创办一所学校,他要求这所学校必需不歧视黑人和原住民,让不同肤色的孩子们都能接受免费教育。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可敬的长者把这所学校命名为艾略特学校,波士顿的这所艾略特学校一直营运到今天,艾略特的子孙发展生息就形成波士顿婆罗门艾略特家族。(注:随着历史的发展,没有贵族的美国发展出世家望族,美国出现一个特定的历史名词波士顿婆罗门Boston Brahmin,我们会在后面讲述艾略特家族这样的波士顿婆罗门。) 白人带来的皮毛贸易机会引发原住民之间战争,皮阔特人Pequot在混战中崛起成为康奈狄克地区的霸主。 1636年6月,皮毛商约翰-欧汉John Oldham遭到原住民杀害,杀人者不仅杀死船上所有五个水手劫掠货物,还绑架了欧化的两个小男孩,路过的捕鱼船搭救了这两个可怜的孩子,这起悲剧引发皮阔特战争。乐善好施的欧汉不仅是马萨诸塞民兵队军火管理员,而且还被选举为大公会代表,他是在当地广受尊敬的清教徒。白人联合原住民盟友对皮阔特人发动复仇打击,他们攻入皮阔特人村庄,放火烧死500多老人,妇女和儿童。一位民兵说,“上帝在嘲笑他的敌人”。 |
正文40 原本臣服于皮阔特统治的36个部族纷纷变节,皮阔特人的世仇莫西干人紧紧追杀战败逃亡的皮阔特人。皮阔特大酋长带领几十个战士远遁纽约长岛寻求莫霍克人庇护,莫霍克人杀死他并且割下他的头皮送给清教徒以示友好。两百个左右残余的皮阔特老人,妇女和儿童无处可逃,愿意作奴隶换取生命,他们被卖去西印度群岛。 1636年9月,获胜的原住民和清教徒签订【哈特福德条约】,原住民瓜分皮阔特人战俘,康奈狄克镇则获得皮阔特人土地。但是皮阔特人其实没有完全消亡,1651年,文思乐普的儿子小文思乐普说服康奈狄克殖民地为他们圈定500英亩自治区,残余的皮阔特人就生活在康州境内的自治区里。1986年,皮阔特人得到一位马来华人富商注资,在自治区开设狐狸林大赌场foxwoods casino,康州虽然禁赌,但是康州法律却无法管辖原住民自治区,快活林大赌场吸引很多三州地区赌徒和游客,生意兴旺。(注:地理相连,关联度很高的新泽西,纽约和康奈狄克会被称作三州tristate,通常说的三州地区其实就是纽约大都市区的辐射范围。) 皮阔特战争胜利给新英格兰带来几十年的和平,一直到菲利普国王战争爆发。 经过多年战争,新英格兰地区原住民部落逐步走向集中,当年帮助朝圣者建立普利斯茅斯殖民地的万帕诺亚格部族崛起为霸主,马萨索一特大酋长去世后,他的儿子麦特康Metacom继任大酋长。万帕诺亚格人向白人购买火枪,战斧,衣服,家具,从作战方式到生活方式都已经非常西化,白人们把麦特康称作“菲利普国王”。 自从朝圣者登陆新英格兰以来,白人人口从1620年的50人开始不断发展扩张,到1675年,新英格兰白人人口已经突破80,000,清教徒建立起110个镇子,向北扩展到缅因境内。经过内部战争和欧洲疾病打击,在同样一个时间段里,原住民人口则从70,000下降到1675年的10,000人左右,其中包括罗德岛的4,000拿让根赛特人,而菲利普国王的万帕诺亚部族人口则只有1000人左右。白人不断增长扩张,原住民不断萎缩,这是一个许多人都能看到的历史事实。就像佛吉尼亚的白灵魂酋长一样,菲利普国王认为应该联合所有原住民发动战争,用武力把白人驱逐出去是阻止白人不断增长扩张的唯一解决方案。 1675年6月20日,原住民联盟向新英格兰白人殖民地发动全面进攻,菲利普国王战争就这样爆发。遭到攻击的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罗德岛,康奈狄克,新罕布什尔和缅因组成“新英格兰殖民地联邦”United Colonies of New England,统一协调组织各殖民地的军事资源进行战争。 原住民已经掌握火枪和战斧这些现代化作战武器,原住民战士又常年在战争和狩猎中磨练游击战战术,原住民联盟在战斗力对比方面占有优势。骁勇善战的皮阔特人和莫西干人没有背弃他们的誓言,他们和清教徒一起对抗侵略者,1000名左右皮阔特,莫西干和“祷告的原住民”战士成为新英格兰联邦的特殊力量。“美国游骑兵之父”本杰明-丘奇Benjamin Church上校(c.1639-1718)组织一只特殊的游骑兵部队,这只部队由原住民和白人边疆人组成,他们摆脱西方世界传统,学习原住民战术,以潜伏,突袭和远距离射击为主要作战手段,这个美国独有的战术日后发展演变形成陆军游骑兵战术,也就是许多人说的特种突击部队。清教徒获得最后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是资源消耗,原住民的枪支和火药得不到补充供给,在耗尽火药之后,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改变。 1676年4月,拿让根赛特人大酋长战败身亡,菲利普国王战争已经失去悬念。清教徒发出大赦令,投降者不以战俘处置,既往不咎,原住民纷纷变节归顺清教徒。已知无力回天的菲利普国王逃往罗德岛希望岭地区,这里是万帕诺亚祖先发家起源的地方,丘奇上校率领的游骑兵进入希望岭山区追捕残余的万帕诺亚人。 1676年8月12日,“祷告的原住民”约翰-爱德曼John Elderman在希望岭下射杀菲利普国王,他割下了菲利普国王的头颅,菲利普国王的妻子和他九岁的儿子被卖去西印度群岛作奴隶。清教徒按照中世纪传统将菲利普国王的尸体肢解传送各地以显示战争已经结束,因为发动战争的元凶已经伏法,菲利普国王的头颅被插在朴次茅斯港口示众长达二十年。 菲利普国王战争之后,清教徒在各地圈定原住民自治区,残余的万帕诺亚格人和其余原住民要么移入各自治区,要么被迫离开新英格兰,散布在新英格兰各地的原住民自治区一直保留到21世纪,里面居住着万帕诺亚格人等原住民。 这场血腥残酷的全面战争给原住民和白人带来灾难性伤害,如果按照人口比例作标准,这是美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争。在白人方面,20%罗德岛和马萨诸塞镇子遭到毁灭,1000左右的白人被杀死,这个数字占到成人总数5%。 原住民更是遭到毁灭性打击,3000左右原住民被杀死,1500左右被卖去西印度作奴隶。一度强大的万帕诺亚格人和拿让根赛特人完全丧失部族和氏族结构,他们分散成人数稀少的零星群体band散落在各地自治区。就连获胜的莫西干人也遭到沉重打击,他们是白人忠实盟友,因此和白人殖民者一直保持友好关系和彼此信任。清教徒没有给莫西干人圈定自治区强迫他们生活在里面,这反而使得他们没有固定领土,随着他们和白人交往增多,许多莫西干人融入了西方人世界,这只曾经强大的部族渐渐也就走向消亡。 这场战争给清教徒带来一个好后果和一个坏后果,好后果是从此新英格兰地区全面对清教徒开放,他们可以在原住民自治区之外遵循清教徒体系拓荒定居。坏后果则是,在没有得到任何王家军队帮助的情况下,新英格兰赢得这场战争,这使得这片长期遭到忽视的地方引起关注,英格兰开始加强对这里的管理和统治力度,并且最终等待到1684年宪章期满之后不再续约,往这里派驻圣公会和总督,打破清教徒教会的垄断局面。 内陆原住民和皮毛贸易 1700年之前,白人殖民者沿着海岸生活拓荒,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的内陆原住民并没有和新来的白人殖民者发生冲突,但是内陆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也已经发生变化。 对原住民文化最大的威胁是皮毛贸易商带来的瘟疫和战争,但是原住民却很欢迎这些皮毛贸易,他们喜欢获得欧洲火枪和其他商品。纽约中部地区的伊洛魁人迅速崛起强大起来,他们和同样强大的莫霍克人控制东北部地区皮毛供应,他们向荷兰和英格兰人购买到更多军火,然后向内陆方向侵略扩张。 伊洛魁人和莫霍克人组成的“五族联邦”日渐发展强大,1633年爆发的天花瘟疫灭绝了五族联邦三分之一人口,但是这样的灾难性打击并没有遏制他们的征服扩张步伐。五族联邦在1649,1650,1651,1657和1680年先后取得一系列“河狸战争”胜利,控制五大湖周边地区。河狸战争胜利不仅使得五族联邦夺取向法国和荷兰商人供应皮毛的专营权利,而且补充大量人口。1667年,莫霍克人口中一半是被俘虏的异族原住民。1680年最后一场河狸战争是一场惨胜,伊洛魁2200战士中有一半在战争中遭到灭绝,他们将领土拓展到威斯康辛境内。 河狸战争之后,五族联邦和世敌法国人取得和平,魁北克的法国人向他们购买皮毛,他们则允许耶稣会传教士在领土内传教,很快五族联邦中20%人口就变成基督徒。 皮毛战争改变战胜和战败的原住民社会,大多数部族的人数变得很少。欧洲人带来的不仅有可怕的欧洲疾病,还有酒精。烈酒让原住民体质下降,甚至还带来一系列死亡案例。许多原住民部族丧失他们的经济和文化独立性,他们向欧洲人购买铁器,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品替代固有的石器,兽皮服装和陶器,许多传统手工技艺就这样失传了。曾经有位切诺基酋长抱怨说,“现在我们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要从白人里那里购买。”耶稣会传教士带来的基督教,也使得休伦人,伊洛魁人和其他内陆原住民之间出现宗教冲突。 长期的皮毛战争还带来社会结构变化,政治权力从谨慎的老一辈领袖手里转到好战的年青战士手里。一群塞纳卡Seneca战士充满不屑地说“那些大酋长都是一些没用的老人,他们说的太多,做的却太少。”原本妇女在美东原住民社会里地位很高,她们是粮食和手工生活用品的主要供应者,可是随着生活方式转变,她们在部族事务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小。 皮毛行业本身也改变自然生态环境,大批的河狸,水獭,鹿和其他皮毛动物遭到捕杀,河流的水流速度加快,因为河狸水坝变少了;冬天打猎获得的食物也越来越少,因为夏天的过度捕杀已经改变生态链,就像战争和欧洲疾病灭绝大批原住民一样,猎枪和捕兽夹灭绝了大批动物。 荷兰和法国皮毛商,法国耶稣会传教士,西班牙征服者和英格兰殖民定居者,这些欧洲来到北美洲的入侵者,不论他们的动机是否良善,不论他们的手段是否公正,他们都毁灭性地动摇了北美洲原住民文化基础,原住民被迫在新的历史大潮下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清教徒们有意识地来到这里基于抗罗宗基督教教义建立一个“新”英格兰,切萨皮克湾殖民地的绅士冒险家们为积累财富也建立一起新的社会模式,一种剥削广大契约奴隶和非洲契约奴隶的大种植园社会,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所有人来说,不论是原住民,还是种植园主,白人契约奴隶,黑人契约奴隶,白人自耕农,清教徒,这里都是一个新世界。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27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