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春秋乱局---春秋时期各国乱局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春秋乱局---春秋时期各国乱局[第4页] |
作者:牛应举2020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刘焦惠 2020-06-09 22:53:01 楼主不要灰心,懂的人才知道欣赏。 ----------------------------- 谢谢。 |
3.尉止叛乱,杀死子驷 公元前563年,郑简公三年。 春季,晋国把目光盯向了东方,率领诸侯联军去攻打偪阳(今山东省枣庄市境内),暂时顾不上郑国。 六月,楚国的令尹子囊、郑国的公孙辄(字子耳,子良之子)率军攻打宋国,两国军队驻扎在訾毋(今河南省鹿邑县)。六月十四日,两国联军包围宋国都城,攻打宋国都城的北门---桐门。 卫国国君卫献公根据晋国的命令率军救援宋国,驻扎在襄牛(今河南省范县)。郑国的子展(亦称公孙舍之,子罕之子)在朝堂上建议说:“一定要攻打卫国。不这样,就是不亲附楚国。得罪了晋国,又得罪了楚国,国家怎么办?” 公子騑(子驷)说:“国家已经很困乏。” 子展说:“得罪了两个大国,一定会灭亡。困乏,总比灭亡强些!”大夫们都认为子展的话说得对,所以郑国派大臣皇耳入侵卫国,这是根据楚国的命令。 郑国军队在卫国境内骚扰一番后退兵。卫国大臣孙林父(孙文子)犹豫要不要追赶郑军。占卜,把卜兆的结果拿给定姜(卫定公夫人,现任国君卫献公名义上的嫡母)看。定姜问繇辞怎么说。孙文子说:“繇辞是:‘兆纹如同山陵,有人出国征伐,丧失他们的首领。’”(原文: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定姜说:“征伐而丧失首领,这是有利于抵御敌人的。大夫们考虑一下!”卫国人追逐郑国军队,孙林父的儿子孙蒯在犬丘(今河南省永城县)追赶上郑国军队,大败郑军,俘虏了郑国的大臣皇耳。 七月,楚国的子囊、郑国的公孙辄(子耳)从宋国退兵后,率领军队攻打了鲁国的西部边境。从鲁国回国途中,又包围了宋国的萧地(今安徽省萧县)。八月十一日,两军攻克萧邑。 九月,公孙辄(子耳)又率军入侵宋国北部边境。 鲁国大臣孟献子对郑国最近疯狂的军事行为评论说:“郑国恐怕有灾祸吧!军队作战太频繁了。周天子还经不起常年用兵,何况郑国呢?有灾祸,恐怕会在执政的三位大夫身上吧!” 孟献子指的是郑国的三位执政大臣公子騑(子驷)、公子发(子国)、公孙辄(子耳)三人。 七月,晋国又组织十二国诸侯联军攻打郑国,对郑国攻打宋、鲁、卫三国进行报复。七月二十五日,联军驻扎在牛首(今河南省通许县)。 郑国这两年频繁用兵,三位执政大臣成为矛盾的焦点。冬天,终于有大臣对三人发难。 公子騑(子驷)和郑国大臣尉止(尉,是当时诸侯国内主管司法工作的法官,止,是此人的名字)有矛盾,在这次将要抵御诸侯联军时,子驷裁减尉止应指挥的兵车。尉止俘虏了敌人,子驷又和他争夺功劳,子驷欺负尉止,说:“你手下的战车太多不合礼制。”于是就不让他献俘虏。这是子驷得罪的第一个家族。 当初,子驷以修理水利工程为名,侵占了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四家的土地。这是子驷得罪的其他四个家族。五个家族聚集在一起,联合一伙不得志的人,依靠二年前被子驷杀死的群公子的族党,发动叛乱。 这时候子驷掌握国政,公子发(子国)做司马,公孙辄(子耳)做司空,公子嘉(子孔)做司徒。 十月十四日,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五人率领叛乱分子攻入郑国国君的宫殿,早晨,杀入西宫,在大臣办公的朝廷上杀死了子驷、子国、子耳三人,劫持了郑国国君简公,退守到北宫。 公子嘉(子孔)事先知道这伙人要叛乱,所以没有上朝,躲过了一劫。 鲁国的《春秋》经记载说“冬,盗杀郑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这是说没有大夫参预这次叛乱。叛乱分子在郑国朝堂上地位较低,他们的名字没有资格被记入史书中,所以《春秋》经把他们称做“盗”。 公子騑(子驷)的儿子公孙夏(字子西)听说有叛乱,家里不设警戒就带领私兵赶赴到王宫,收了他父亲子驷的尸骨就去追赶叛乱分子。叛乱分子进入北宫据守后,子西又回到家中,召集甲兵,但是家臣和妾婢多数已经逃走,器物也已经大多丢失。说明 子西做事鲁莽,虑事不周。 公子发(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听说有叛乱,先在家中设置守门的警卫,把家族中的所有官员召集到一起,关闭仓库,把财物慎重地收藏好,完成防守措施,把士兵排成行列,然后才赶赴王 宫,组织十七辆战车。子产先收取他父亲子国的尸骨,然后率领家兵在北宫攻打叛乱分子,公孙虿(子蟜)率领国内的人们帮助他,最终攻破北宫,杀死了叛乱分子尉止、子师仆,其他的叛乱分子也全部被杀死。只有个别叛乱分子逃跑,侯晋(侯宣多之子)逃亡去了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尉止之子)、司齐(司臣子)四人逃亡去了宋国。 经过这次动乱,郑国朝堂上的权力格局发生变化,亲楚派的代表人物子驷被杀死,对郑国将来彻底服从晋国埋下了伏笔。 |
4.公子嘉(子孔)当国 三位执政大臣被杀死后,郑国的朝政大权,顺位由司徒公子嘉(字子孔,郑穆公之子)掌握。子孔欲专郑国的国政,制作盟书(实际上是要各级官员签下忠于自己的保证书),要求官员各守其位、听取自己的命令。由于公子嘉威信不足,大夫、各级官员们、卿的嫡子等众多大臣不肯顺从,不愿签所谓的盟书,子孔准备大开杀戒,树立自己的权威。 子产劝谏他,请求烧掉盟书。 公子嘉(子孔)不同意,说:“制作盟书的目的是用来安定国家,大家不愿意签就烧了它,这是众人当政,如此治理国家不也是很难吗?” 子产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把两件难办的事(指众怒、专欲)合在一起来安定国家,这是危险的办法。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大家的情绪,您继续执政当国,大臣们也能够安心,不也是可以的吗?专权的愿望不能成功,触犯大伙会发生祸乱,请您一定要听我的建议。”最终子孔听了子产的建议,在郑国的东南门---仓门外烧掉了盟书,大臣们这才安定下来。 诸侯的军队在虎牢(今河南省荥阳县境)筑城并且戍守,晋国军队又在梧地和制地(二地距虎牢城不远)筑城,晋国派大臣士鲂(下军副元帅)、魏绛(新军副元帅)分别戍守。虎牢、梧、制三个城邑在地理位置上成三角形,在军事上叫“互成犄角之势”。《春秋》经记载说“戍郑虎牢”,是说虎牢此时不属于郑国的领土,被晋国暂时占据;这样写还有一层含义是:虎牢城将来要归还给郑国。郑国新的执政大臣上台,向晋国发出和谈信号。 楚国的大臣令尹子囊(公子贞)率军救援郑国。 十一月,诸侯联军环绕郑国都城示威,然后往南到达阳陵(今河南省许昌市北),威胁楚军,楚军没有撤退。 晋国中军元帅荀罃(知武子)不想和楚国军队发生正面作战,想要退兵,说:“现在我们避开楚军,楚军必然骄傲,等他们骄傲以后再找机会和他们作战就可以打败他们。”晋国下军元帅栾黡不同意荀罃的意见,说:“逃避和楚军作战,这是晋国的耻辱。集合诸侯伐郑,反而增加我们的耻辱,不如一死。我打算单独进军。”晋国下军在栾黡率领下往前推进。 十一月十六日,晋军和楚军隔着颍水相对而驻扎下来,两军形成对恃局面。 郑国大臣公孙虿(字子蟜,七穆之公子偃子游之子)对郑国大臣建议说:“诸侯联军已经完成了退兵准备,一定不会和楚军作战。顺从他们要退兵,不顺从他们也要退兵。联军退兵,楚军必然包围我们。诸侯联军反正是要退兵的,不如顺从楚国,用这样的办法让楚国也退兵。”郑国派人趁夜晚偷偷渡过颍水,和楚国人结盟。 栾黡想要攻打郑国军队,中军元帅荀罃不同意,说:“我们实在不能抵抗楚军,又不能保护郑国,郑国有什么罪?不如把怨恨奉送给楚国,我们撤兵而回。现在攻打郑国的军队,楚国必然救援他们。作战如果不能取得胜利,就会被各诸侯国笑话。胜利与否不能肯定,不如不战。”二十四日,诸侯的军队撤退,攻打了郑国的北部边境然后回国。楚国人也退兵回国。 这一年,郑国经历了一场内部危机,又遭受了诸侯联军的攻打,郑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左右摇摆,真的需要一次理念的革新。 |
十五:公子嘉(子孔)被杀 1.郑国彻底归顺晋国 公元前562年,郑简公四年。 郑国这几年连续被晋、楚交相攻打,郑国大地成为大国争霸的主战场,被晋国和楚国来回折腾,不堪其扰,急需改变外交策略。 根据十一年后(公元前551年)的传文记载,这年三月,郑国大臣公孙虿(子蟜)带着郑简公到楚国朝聘,“以观釁于楚”。此年郑简公九岁左右,还是个孩子。 郑国的大臣们又一次在朝堂上讨论当前局势和郑国的出路。 一个主流的意见是:“不顺从晋国,国家几乎要灭亡。楚国比晋国要弱那么一点,晋国对我国是否归附也并不那么着急。如果晋国急于得到我国,楚国是不会和晋国死磕的,必然会逃避。怎么才能让晋国出死力攻打我们,让楚国不敢抵挡,最后我们才能够坚定的依附晋国,摆脱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 郑国的大臣们已经意识到,跟着楚国是没有出路的。毕竟晋国距离近,在北方诸国中有号召力,国力也强于楚国,对郑国的威胁很大,必须想办法让楚国知难而退,不再来争取郑国,这样郑国就可以坚定的跟着晋国了。让楚国不再来找麻烦,主动放弃郑国,成为当务之急。 子展(公孙舍之,子罕之子)提出意见说:“我们主动向宋国挑衅,诸侯联军必然来攻打我们,我们跟他们结盟。楚军来到,我们又屈服于楚国,这样晋国就会更生气。晋国如果能不断地前来攻打,楚国将不能抵挡,必然会放弃我们,我们就可以坚决地依附晋国。”郑国的大夫们对子展的主意表示同意,派边境的官吏向宋国挑衅。 宋国受到挑衅,派大臣向戌(职务为左师)入侵郑国,俘获甚多。 子展说:“可以出兵攻打宋国了。如果我们进攻宋国,诸侯联军必然会努力攻击我们。我们就向联军投降,同时报告楚国。楚军来到,我们又和楚国结盟,再重重地贿赂晋国,这样就可以免于祸患了。”夏季,子展率军入侵宋国。 四月,诸侯联军进攻郑国。十九日,齐国太子光、宋国向戌先到达郑国,驻军在郑国的都城东门外。当天晚上,晋国中军元帅荀罃到达郑国都城西郊,向东攻打原来许国的旧地(旧许)。卫国的大臣孙林父率军攻打郑国的北部边境。 六月,诸侯联军在北林(今河南省新郑市北)会合,然后联军攻打向地(今河南省尉氏县西南)。又转向西北,驻扎在琐地(今新郑市北)。包围了郑国都城,联军在郑都城南门外举行大检阅。又有军队从西边渡过济隧。郑国人畏惧,按计划向晋国求和。七月,各诸侯国和郑国在毫地(今河南省郑州市境)结盟。 晋国中军副元帅士匄(范宣子)说:“这次的盟辞如果再不谨慎认真,必然会失去诸侯。诸侯来往疲乏而没有得到成果,能够没有二心吗?”于是就结盟。 盟书说:“凡是我们同盟国家,不要囤积粮食,不要垄断利益,不要庇护罪人,不要收留坏人。救济灾荒,安定祸患,统一好恶,辅助王室。有人触犯这些命令,司慎、司盟的神,名山、名川的神,各种天神,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的祖宗,明察的神灵诛戮他,使他失去百姓,丧君灭族,灭国亡家。” 郑国向晋国投降,楚国当然不高兴,楚国的令尹子囊请秦国一起出兵,共同攻打郑国。秦国的大臣右大夫詹率领军队跟随楚共王,由楚王率领攻打郑国。郑国国君郑简公前去迎接楚军,对楚国表示顺服。 楚、秦联军威服郑国后,转而去攻打宋国。七月二十七日,郑国跟着楚、秦联军攻打宋国。 九月,晋国又带领各诸侯国(十二国)的全部兵力再次进攻郑国。 郑简公派大臣良霄(字伯有,子耳之子,子良之孙)、太宰石毚(一种似兔而大的青色小兽)到楚国,告诉他们,郑国准备对晋国顺服。良霄以郑简公的名义对楚国人说:“孤由于国家的缘故,不能再紧跟着楚王。君王如果能够用玉帛安抚晋国,和晋国和好,这当然是我国希望看到的。不然,那就用武力对他们加以威慑,这也是我的愿望。”郑国终于和楚国摊牌,要么和晋国和谈,要么武力屈服晋国,否则,我们郑国要向晋国投降,彻底的投向晋国。郑国把皮球踢给了楚国。 楚国人对郑国的背叛很生气,囚禁了二人。《春秋》记载此事说“楚人执郑行人良霄”,把二人称作“行人”,表示他们是外交人员,楚国不应该把他们抓起来。这是春秋笔法之一,是讽刺楚国的意思。 诸侯联军在郑国都城东门外又举行了一次大阅兵,向郑国示威。郑简公派大臣王子伯骈到诸侯联军中求和。九月二十六日,晋国的大臣赵武(新军元帅)进入郑国都城和郑简公结盟。十月初九日,郑国的子展出城和晋国国君晋悼公结盟。 十二月初一日,各诸侯国国君在萧鱼(今河南省许昌市)会见。郑国和各国言和。初三日,晋国释放了郑国的俘虏,给以礼遇遣回。晋国收回侦察兵,下令禁止掠夺。晋悼公派大臣叔肸(叔向)通告各诸侯军队,结束和郑国的敌对状态。 和平盟约签订后,郑国人贿赂给晋悼公三位著名的乐师---师悝、师触、师蠲;又送给晋国广车、軘车各十五辆,成套的盔甲武器,和其他战车一共一百辆;歌钟两架以及和它相配的鎛和磬;女乐两佾十六人。 自此,郑国结束了长达七十年(半个多世纪)左右摇摆的对外政策,始终如一地视晋国为霸主国家,不再犹豫,紧跟晋国,直到春秋末期晋国霸权衰落。郑国从此基本上没有了兵灾,也很少有大的军事行动,郑国终于找到了“组织”。 |
《郑世家》云:“(郑简公)四年,晋怒郑与楚盟,伐郑,郑与盟。楚共王救郑,败晋兵。简公欲与晋平,楚又囚郑使者。” |
2.良霄(伯有)回国 公元前560年,郑简公六年。 这年,郑国的良霄(伯有,七穆之子良之孙,子耳之子)、石毚二人还在楚国做人质,继续被楚国人软禁。 太宰石毚对楚国的令尹子囊说:“古代的先王在征伐动武前,要连续占卜五年,每年重复出现吉兆,才会出兵。如果有一年卜征不吉利,那就更加努力于修养道德而重新占卜。现在楚国自己实在不能自强,无法与晋国对抗,我们郑国的外交人员有什么罪过呢?扣留郑国的一个卿(指伯有),这就等于是去掉了一个对郑国君臣有威胁的人,让他们上下和睦而怨恨楚国,因而更加坚决地顺从晋国,这对楚国有什么好处呢?不如让他回去,他回国后一定会在朝堂上有一个位置,他会埋怨郑国国君和大夫,因而互相牵制,这不是对楚国更有利一些吗?”子囊听从了石毚的建议,把良霄、石毚二人释放回国。 公元前559年,郑简公七年。 春季,郑简公派大臣公孙趸(子蟜,当时的职务是司马)参加了晋国在向地(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召开的诸侯大会。 四月,郑简公又派公孙虿(子蟜、七穆之子游之子)参加了晋国组织的诸侯联军攻打秦国。 在这次伐秦的战役中,各诸侯国的军队不肯涉过泾水西进,公孙虿进见卫国的大臣北宫懿子(北宫括),对他说:“亲附别人而不坚定,取恶之道也,莫此为甚,不考虑国家利益怎么行呢?”北宫懿子听了公孙虿的话很高兴。两个人一起去见诸侯的军队而劝说他们渡河,军队渡过泾水驻扎下来。 秦国人在泾水上游放置毒物,污染水源,诸侯联军的士兵死了很多。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使用毒物用于作战的先例。当然不知道秦国人在泾水的上游放置了什么毒物,是粪便之类的东西污染水源还是什么,无从考究。 公孙虿率领郑国的军队带头前进,其他国家的军队也都跟上,到达棫林(今陕西省泾阳县境内)。由于公孙虿在这次伐秦战役中的表现,晋国人对他很感谢,在五年后公孙虿去世时,晋国国君亲自出面请周天子赏赐给他陪葬的马车,褒奖他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此是后话。 冬季,公孙虿又代表郑国参加晋国在戚地组织的诸侯大会。一年之中,公孙虿三次代表郑国参加晋国组织的国际活动,为郑国争得了荣誉,巩固了郑、晋之间的关系。 |
此年郑简公九岁。 |
四年时郑简公九岁。 |
3.郑、宋和谈 公元前558年,郑简公八年。 五年前,郑国尉氏、司氏叛乱时,部分叛乱分子逃跑到了宋国。叛乱中被杀死的子驷、子耳、子国三人的儿子子西、伯有、子产现在都做了郑国卿位的大臣,所以郑国人要把叛乱分子抓回来为他们报仇。郑国用一百六十匹马(四十乘)和二名乐师---师茷、师慧作为礼物送给宋国来交换叛乱分子。 三月,郑国派大臣公孙黑(字子晳,子驷之子,子西之兄弟)到宋国作为人质。宋国执政大臣司城子罕(乐喜,字子罕,职务为宋国的司城)把堵女父、尉翩、司齐三个叛乱分子送回给郑国,认为司臣(司齐之子)有才能而放走了他,把他送到鲁国,托付给了鲁国的执政大臣季武子(季孙宿),季武子把司臣安置在卞地(今山东省泗水县)保护起来。 郑国人把送回郑国的三个人用了醢刑,剁成肉酱(醢,肉酱,古代一种残酷的刑罚)。 被作为礼物送人的郑国乐师师慧经过宋国朝堂时,打算小便。古代的乐师一般都是盲人,扶他的人说:“这里是朝廷办公的地方,不能在此处小便。”师慧说:“没有人啊。”扶他的人说:“朝堂上,怎么会没有人?”师慧说:“一定是没有人啊。宋国朝堂上如果还有人,难道不去接交、讨好拥有千乘战车国家的相国(指子西等三人),反而去交换一个演唱淫乐的瞎子?一定是由于没有人的缘故。”师慧的意思是说,宋国人目光短浅,应该主动的交好郑国,主动将没有什么背景的几个叛乱分子送回郑国,以交好郑国的执政大臣子西、伯有、子产等人,不必待赂以马匹、矇人而后才归之。 宋国的执政大臣子罕事后听到师慧的话,坚决向宋国国君宋平公请求,让师慧二人回国,不敢接受郑国的贿赂。 这年,晋国国君晋悼公去世,郑国为讨好晋国,派大臣公孙夏(子西)去到晋国奔丧吊唁,又派公孙虿(子蟜)前去参加葬礼。按当时一般的礼节,霸主国家的国君去世,大夫吊丧,卿位的大臣送葬,所谓“大夫吊,卿共葬事”,现在郑国派两位卿位的大臣去晋国,足以表明对晋国的尊重与巴结。 十二月,郑国的执政大臣们强行让堵狗休掉自己的妻子,让她回娘家晋国范氏去。堵狗是叛乱分子堵女父一族的人,他娶的夫人是晋国的权臣范氏(士匄、范宣子)家族的女儿,郑国怕他利用范氏家族的势力作乱,所以,夺其妻归范氏,以绝后患。 |
4.公子嘉(子孔)被杀 公元前557年,郑简公九年。 此年晋国新国君晋平公即位,在湨梁(今河南省济源市西)举行诸侯大会,准备攻打齐国,郑简公参加了这次会议。 此年,许国国君许灵公向晋国请求,让晋国帮助迁都,想从新回到北方阵营。各诸侯国帮助许国迁都,但许国的大夫不同意,晋国人让各国诸侯回国而准备单独出兵进攻许国。郑国的大臣公孙虿(子蟜)听到晋国将要攻打许国,辅佐郑简公加入诸侯联军。 六月,诸侯军队驻扎在棫林(今河南省叶县)。初九日,攻进许国,驻扎在函氏(今河南省叶县北)。 公元前555年,郑简公十一年。 冬季,郑简公率军参加了晋国攻打齐国的平阴之战。 郑国的执政大臣公子嘉(子孔)一直想要除掉那些不听话的大夫们,又准备背叛晋国投靠楚国,然后利用楚国军队来达到目的。子孔派人把自己的计划告诉楚国令尹子庚(字子午),子庚不答应。 楚国国君楚康王听说了这件事,派大臣扬豚尹宜(职务为扬豚尹,名宜)告诉子庚说:“国内的人们认为我继位国君后没有对外用兵,死后就不能用规定的礼仪安葬祭祀。我即位后,到现在五年,军队不出动,人们恐怕认为我只顾自己安逸而忘了先君的霸业了。大夫考虑一下,到底该怎么办?” 子庚叹气说:“君王恐怕认为午(子庚自称)是贪图安逸吧!我这样做是为了有利于国家啊。”子庚见了楚康王派来的使者,叩头,回答说:“北方各诸侯国和晋国关系很和睦,下臣先带领军队试探一下。如果能够取胜,君王就跟着来。如果不行,收兵而回,这样对我们楚国无害,君王也不会受到羞辱。” 子庚率领军队攻打郑国,在汾地(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南)驻扎,大搞军事演习,等着和公子嘉(子孔)派出的军队汇合。 当时公孙虿(子蟜)、伯有(良霄)、公孙黑肱(子张)跟从郑简公攻打齐国,没在国内。公子嘉(子孔)、公孙舍之(子展)、公孙夏(子西)在国内留守。子展、子西两人知道子孔的阴谋,加强守备。公子嘉(子孔)不敢带兵和楚军会合。 楚军等不到公子嘉汇合的军队,单独进攻郑国,驻扎在鱼陵(地阙)。楚军兵分两路,右翼部队在上棘(今河南省禹州市南)筑城,就渡过颍水,驻扎在旃然(今河南省荥阳县)索水边。左翼精锐部队由大臣蒍子冯、公子格二人率领,攻打费滑、胥靡、献于、雍梁(今河南省禹州地区),向右绕过梅山(今郑州市西南),入侵郑国东北部,到达虫牢(今河南省封丘县北)然后撤军。 楚令尹子庚攻打郑国都城外郭门---纯门,在城下住了两晚然后也撤兵回国。楚军渡过鱼齿山下的滍水,遇到大雨,楚军大多被冻坏,服杂役的人几乎死光。楚军这次出动,没能和子孔汇合,子孔的阴谋也没能实现。 公元前554年,郑简公十二年。 四月十三日,郑国的大臣公孙虿(子蟜)去世,向晋国的大夫们发出讣告。晋国大臣士匄(范宣子)向晋国国君晋平公建议认真对待公孙虿的丧事,因为他在五年前攻打秦国的那次战役中,对秦军很有帮助。六月,晋平公向周灵王请求封赏公孙虿,周灵王以天子名义追赐给他大路(陪葬的车辆),这是合于礼的。周天子的褒奖,对各国的大臣来说是极大的荣耀。 公子嘉(子孔)执政独断专行,国内的人们很担心,追究九年前西宫那次祸难和上年楚国攻打纯门的责任,子孔应该抵罪。公子嘉(子孔)的罪行被揭露,负隅顽抗,带领他的私人武装和子革(公子然之子,字子丹)、子良(士子孔之子)两家的甲士来保卫自己,做最后的挣扎。 十一日,子展、子西率领军队攻打子孔,杀了子孔,瓜分了他的家财采邑。《春秋》经记载说“郑杀其大夫公子嘉”,根据春秋笔法,这样记录是因为子孔独断专行,本人有罪,称国以杀,以国讨为文。 公子然、公子嘉(子孔)二人,都是郑穆公的儿子,两人是一母所生,他们的母亲叫宋子;公子志(士子孔),也是郑穆公的儿子,母亲是圭妫。在后宫中,圭妫的位置在宋子之下,但是两个女人关系很要好,互相亲近,所以她们的两个儿子(子孔、士子孔)也互相亲近。十四年前(郑僖公四年,公元前567),公子然去世;十二年前(郑简公元年,公元前565年),公子志(士子孔)去世。公子嘉(子孔)照顾他们两人的后代,公子然的儿子叫子革(一名然丹),公子志(士子孔)的儿子叫子良,三家像一家一样亲密,关系很好,所以这次都跟着一起遭难。 子革、子良二人逃亡到了楚国。子革做了楚国的右尹,称右尹子革,亦称然丹、郑丹。 杀死子孔后,由子展(公孙舍之,七穆之公子喜子罕之子,罕氏)主持国事,子西(公孙夏,七穆之子驷之子,驷氏)主持政事,把子产(公孙侨,七穆之子国之子,国氏)提拔为卿位的大臣。此时郑国排名前四位的大臣分别是子展、伯有(良霄,子耳之子,公子去疾子良之孙,良氏)、子西、子产。 《史记。郑世家》说“十二年,简公怒相子孔专国权,诛之,而以子产为卿。”子产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公元前553年,郑简公十三年。 夏季,郑简公参加了晋国在澶渊组织的诸侯盟会。 |
郑国春秋期间的历史已经过半。春秋后期郑国历史的亮点在外交。 |
十六:子产初登国际舞台 1.子产给晋国书信 公元前552年,郑简公十四年。 春季,郑简公参加了晋国在商任(今河北省任县东南)召开的诸侯大会。 公元前551年,郑简公十五年。 夏季,晋国派人到郑国传话,让郑国派人前去朝见。 郑国派排名第四位的大臣少正公孙侨(子产)回答晋国人,子产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外交才能。子产回答晋国人说: “在晋国先君晋悼公九年(公元前565年),我寡君在那年即位。即位八个月,我国的先大夫公子騑(子驷)带着寡君到贵国朝见,贵国对寡君不加礼遇,寡君深为此事担忧。由于你们对我国国君不礼貌,我国国君于第二年六月(公元前564年)去楚国朝见,贵国率诸侯联军攻打我国,因此才有戏(今河南省登封县北)之盟。 楚国也很强大,数次出兵救援我国,对我国表现出了足够的善意。敝邑想要跟从贵国,而又害怕得不到贵国的谅解,一些大臣说,‘晋国恐怕认为我们不尊敬他们’,因此不敢背叛楚国。寡君即位四年三月(公元前562年),先大夫公孙虿(子蟜)带着寡君到楚国访问,观察他们有没有空子可钻,贵国因此又率诸侯联军攻打我国,于是有了萧鱼之役。 我国在地理上与贵国为邻,譬如草木,我们不过是散发出来的气味,哪里敢不和贵国保持一致?楚国也逐渐衰弱,寡君拿出了我国土地上的全部出产,加上宗庙的礼器,在萧鱼接受盟约。盟约签订后,寡君率领臣下们到贵国访问,参加贵国的‘岁终’之会。 敝邑偏向楚国的大臣,是子侯和石盂二人,访问贵国后,我国就处死了这二人。 湨梁会盟的第二年(公元前556年,郑简公十年),我国大夫公孙虿(子蟜)已经告老退休。公孙夏(子西)带着寡君到贵国朝见,在贵国举行‘尝祭’的时候,我国君臣参与了祭祀的相关活动,祭祀后曾分到了贵国的祭肉。隔了两年,听说贵国要安定东方(指准备攻打齐国),四月,我国国君又到贵国朝见,听取结盟的日期。 寡君没有前往贵国朝见的时候,我国的大臣没有一年不到贵国聘问,没有一次事情不积极跟从(无岁不聘,无役不从)。贵国的政令没有定准,我们郑国已经很困乏,国内也不平静,意外的事情不断发生,没有一天不处于恐惧之中,但也不敢忘掉自己的职责(指朝于晋)。贵国如果肯替我国着想,安定敝邑,我们自会主动前往朝见,哪里用得着贵国催促呢?如果不体恤敝邑的困难和忧患,反而以此为借口找我们的麻烦,我国恐怕不能忍受贵国的命令,只好冒着被大国抛弃的危险而成为仇敌。我们害怕这样的后果,岂敢忘记贵国的命令?情况就是这样,我们把一切都给贵国说清楚,请贵国深思。” 子产的这通说辞不知是给晋国执政大臣的书信,或是对晋国外交人员当面的谈话。从字面的意思看,应该是子产写给晋国执政大臣的信件。在这封信中,子产有理有据的说出了郑国自简公上台后,两国关系发展的过程,重点是说萧鱼之盟后,郑国投靠晋国,对晋国忠心耿耿,“无岁不聘,无役不从”,郑国已经不堪重负,而晋国还不满足,还派人来催促郑国到晋国去朝聘,实在是太过份。逼急了郑国还是可以投靠楚国继续与晋国为敌的。 当时诸侯国家朝见霸主国家,要向霸主上交贡赋。类似今天的美国的小跟班韩、日之流的国家,每年要向美国交纳大笔军费。晋国催促郑国去访问,本质上是要求郑国上交贡赋,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上交保护费。子产对晋国的批驳,是说他们的吃相太难看,让他们想一想,不要把人逼急了,后果是很严重的。这封书信是子产做为郑国外交家的开始,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子产做为外交家,为了郑国的国家利益,和晋国、楚国两个大国在外交占线上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此是后话。 九月,郑国的大臣公孙黑肱(字子张,亦称伯张,七穆之公子印之子)得了重病,把封邑归还给国家,交还给郑国国君郑简公。在病床前召来家中的管家、宗人(掌管家族中宗室礼义的官员)等人立了儿子段(即后来的印段,亦称公孙段,七穆“印氏”家族的继承人)为后嗣,嘱咐他减省家臣、厉行节约、祭祀从简。普通的祭祀用羊一只(特羊),盛祭用少牢(羊和猪各一只),留下足以供给祭祀的土地,其余的全部归还给了国家,告诫公孙段说:“我听说,生在乱世,最宝贵的品德是能够守贫(贵而能贫),不向百姓求取什么,这就能够在别人之后灭亡。恭敬地事奉国君和朝堂上的大夫们。一个家族的长久兴旺,在于时时刻刻保持警戒、谨慎,不在于富有(生在敬戒,不在富也)。” 二十五日,公孙黑肱去世。《左传》的作者评论说:“公孙黑肱善于保持敬戒。《诗经》中有诗句说:‘谨守法度莫任性。以防祸事突然生。’(《诗经。大雅。抑》,原诗‘谨尔侯度,用戒不虞’),郑国的公孙黑肱恐怕是做到了吧!”印氏家族能够在郑国保持长久不衰,与他们谨慎的行事作风是分不开的。 冬季,郑简公参加了晋国在沙随(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北)组织召开的诸侯大会。 十二月,郑国的大臣游眅(公孙虿之子,字子明,七穆之子游之孙,郑国大臣游吉之兄)将要到晋国去访问,没有出国境时,在路上遇到一户人家结婚娶妻。游眅抢夺了人家的妻子,在那个城邑里住了下来,把去晋国访问的事丢在一边。十二月丁巳日,那个女人的丈夫攻打游眅并杀死了他,带着他的妻子逃走了。 对游眅的恶霸行径,执政大臣子展做主,对游氏家族进行了处罚,废掉了游眅的儿子子良,让游眅的弟弟游吉(亦称子太叔,公孙虿之子,游眅之弟)做了游氏家族的继承人,并告诫郑国的君臣说:“国卿,是君主的副手,百姓的主人,选择不能不慎重。请舍弃游眅之流的人。”派人找到被抢了妻子的那个人,让他回到他原来的家乡,让游氏家族的人不要怨恨他,说:“不要报复,否则,游眅的邪恶更广为人知。” 七穆之印氏家族和游氏家族都新立了继承人,进行了更新换代,这两个家族在郑国都保持兴旺,左传特意给予记载。 |
子产的事迹开始了。 |
2.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公元前549,简公十七年。 这一年,晋国经历了大臣栾盈的叛乱,晋国的执政大臣中军元帅士匄(范宣子)对各诸侯国征收的贡品很重,郑国人对这件事感到担忧。二月,郑简公到晋国朝聘,子产托公孙夏(子西)带 给范宣子。这是子产第二次给晋国的大臣写信,信中说: “您治理晋国,四邻的诸侯没有听说您的美德,而是听说您征收很重的贡赋,侨(子产名公孙侨,自称)对这种情况感到很迷惑。 侨听说君子治理国家,并不担心没有财货,而是害怕没有好名声。 一个诸侯国家的财货,聚集在国君那里,内部就会分裂。如果您把这个作为利己之物,晋国的内部就不和。诸侯国家的内部不和,晋国作为盟主也会受到损害。晋国内部不和,您的家族就会受到损害。为什么那么糊涂呢!治理国家哪能依靠聚敛财货?好名声,是装载德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立国的基础。有基础才不至于毁坏,您不应该把全部精力放到这上面吗?有德行就快乐,快乐就能长久。《诗经》中有诗说,‘快乐啊君子,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句,原诗‘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说的就是有美德吧!‘天帝在你的上面,须一心一德’,(《诗经。大雅。大明》句,原诗‘上帝临女,无贰尔心。’)这说的就是有好名声吧! 用‘恕’道来发扬德行,那么好的名声就会自然传布天下,因此远方的人会因仰慕而来,近处的人也会获得安宁。您是让人说您‘您确实养活了我’,还是让人说您‘您靠剥削我养活自己’呢?大象正是因为有了象牙而毁了自己,这是由于象牙值钱的缘故。” 左传记载书信的往来都是发生在晋国和郑国的大臣之间。一是郑国的公子归生写给赵盾(赵宣子),一是子产给范宣子此封信,一是后来晋国的叔向写给子产。 范宣子看了子产的信之后很高兴,就减轻了各诸侯国上交的贡赋。这一趟,郑简公朝见晋国,一是为了贡品太重的缘故,二是请求霸主晋国允许,准备攻打陈国。 郑简公向晋国国君晋平公行叩首礼,范宣子辞谢敢当。子西(公孙夏,七穆之驷氏)相礼,说:“由于陈国仗恃大国而欺凌侵害敝邑,寡君因此请求向陈国问罪,岂敢不叩头?”晋国人此时并没有明确答应郑国去攻打陈国。 冬天,郑简公参加了晋国在夷仪(今河北省邢台市西)举行的诸侯大会,准备带领诸侯联军攻打齐国。 |
3. 张骼、辅跞致楚师 这年冬季,楚康王率军攻打郑国,救援齐国。楚军先是攻打郑国都城东门,随后驻扎在棘泽(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南)。晋国率领攻打齐国的诸侯联军回军救援郑国,双方军队在棘泽相持。 晋国派遣勇士张骼、辅跞二人向楚军单车挑战(叫做“致师”),由于郑国人熟悉地形,要求郑国派一个向导驾驶战车。 郑国人通过占卜,选定了一个叫宛射犬(郑国公族,名射犬,宛为地名,为其封邑,今河南省许昌市西)的人,吉利。 临行前,子太叔(游吉)告诫宛射犬说:“你要谦虚些,对大国的人要尊重,不能和他们平行抗礼。”宛射犬不服气,回答说:“不论大国小国,御者的地位在一辆战车上,是在车左、车右之上的。”当时战车上一般有三人,御者的地位最高,所以宛射犬才这么说。 子太叔(游吉)说:“不然。小土山上松柏长不大。”原文是:“部娄无松柏”,小土丘上松柏树长不大。子太叔的意思是小国不可与大国同日而语,还是告诫的意思。 宛射犬到晋国军营后,张骼、辅跞两人在帐篷里,让宛射犬坐在帐篷外;两人吃完饭,才让射犬吃,两人从内心里是有点瞧不起郑国派来的这个御者。出发后,二人让射犬驾驶冲锋的战车,张、辅二人却坐着自己平时乘座的战车。将要到达楚军营垒时,二人才从自己的战车上下来,登上射犬的冲锋车,二人蹲在车后边的横木上优闲的弹琴。 二人对宛射犬浑不在意,射犬对二人有点怀恨在心。车子驶近楚国军营,宛射犬事先不打招呼,疾驰而进,将战车驶进楚军营垒;进入楚军营垒,二人从容不迫,从武器袋子里拿出头盔戴上,下车,与楚兵搏斗,把楚兵抓起来当武器向其他楚兵投掷,或者挟在腋下。二人搏斗正酣,宛射犬不给二人打招呼,独自驱车出楚军营垒,存了一个小小的坏心思。两人见战车出营垒,停止搏斗,赶紧跳上战车,抽出弓箭射向后面赶来的追兵。 脱险以后,张、辅二人又蹲在车后边横木上弹琴,说:“公孙!同坐一辆战车,就是兄弟,为什么两次都不招呼一下?”射犬回答说:“第一次一心想着冲入敌营,来不及打招呼,后一次是心里害怕敌军人多,顾不上打招呼。”二人知道射犬心里有气,不以为意,笑说:“公孙真是个急性子的人啊!” 有关“致师”的详细解释请参看晋国篇。左传记录这么一个小故事,意在说明大国将士底气很足,勇敢而又有度量,不把小国之人放在眼里。小国之人心胸狭窄,与大国将士之军事素养甚有差别。 除子产外,郑国外交人才还有子太叔(游吉)和公孙挥(字子羽)。 晋国国君晋平公宠信大臣程郑,任命他为下军副元帅,排名在六卿之末。郑国的行人(外交官员)公孙挥到晋国访问,程郑向他请教,说:“请问通过什么办法才能降级?”程郑的意思是,自己在晋国根底浅薄,下军副元帅在晋国是卿位的大臣,晋国六卿历来由几大家族把持,现在自己跻身卿位大臣,有点坐立不安,想让出这个位置以求自保。 公孙挥不知怎么回答,回国后将此事告诉了郑国的大臣然明(亦称鬷蔑,此时在郑国名声不显,地位不高)。然明说:“这个人大概快要死了。否则,就必将逃亡。地位尊贵而知道害怕,害怕而想到降级,得到适合他身份的职位。欲降阶,把位置让给别人,在别人下面就是了,又有什么好问的?既己登上高位自感难保而要求降级的,是聪明人。程郑不像是这样的人。恐怕有逃亡的迹象吧!否则,就是有心病,疑神疑鬼,这是自知命不长久而忧虑啊!”晋国的程郑果然于明年去世,然明对此事的准确预测,使他在郑国名声大噪,脱颖而出,得到子产的信任与重用,此是后话。 |
宛射犬是后代宛氏的祖宗之一。 |
休息几天。 |
不会的。 |
很快更新 |
快了快了。 |
马上就回来了。 |
鲁襄公二十五年。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