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南北朝之北朝那些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南北朝之北朝那些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第7页] |
作者:旧时艳阳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公元473年四月,吐谷浑(在今青海省境内)可汗慕容拾寅率军攻击北魏的浇河郡(今青海省贵德县),北魏朝廷任命司空长孙观为大都督,率军征讨。长孙观深入吐谷浑境内,抢收将要成熟的庄稼,慕容拾寅军缺粮,请求投降,并派他的儿子慕容斤到北魏作为人质。从此吐谷浑每年都要向北魏进贡。 原枋头镇(今河南省浚县南)镇将薛虎子,长相威武,为人正直,冯太后临朝听政的时候,被近臣嫉妒,因为犯了一个小错误,被冯太后免官,被罚去看守城门。十一月,拓跋弘南巡到山阳(今焦作市),薛虎子在路旁跪倒哭泣喊冤,拓跋弘问明原因,又让薛虎子官复原职,重新被任命为枋头镇将。 公元474年七月,柔然大军联合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的两个敕勒部落南下攻击北魏的敦煌镇(今敦煌市),被敦煌镇将尉多侯击退。这时候尚书上奏说:“敦煌地处偏远,介于西方、北方(西方指吐谷浑,北方指柔然)之间,容易受到夹击,恐怕难以自保,不如放弃敦煌镇,把军队和人民迁入凉州镇。”讨论的时候,文武百官除韩秀外,全都同意。韩秀说:“敦煌设置由来已久,虽然受到敌寇的攻击,但人民已经习以为常,即便有草寇攻击,也不能造成致命伤害,驻军足以应付。敦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把西方和北方的贼寇分割开来,使他们不能沆瀣一气。如果把百姓迁徙到凉州,不但有损名誉,而且,姑藏(凉州首府)距离敦煌有千里之遥,巡逻起来非常不容易,两方贼寇结盟进犯凉州,则关中百姓无法安枕。如果强行迁徙百姓,就会使得不愿意迁徙的百姓和贼寇联合,内外呼应,是国家大的隐患,不能不予以考虑。” |
北魏朝廷采纳韩秀意见,不再考虑放弃敦煌镇。 这时候,北魏的汉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拓跋宏(冯太后诏)下诏:“凶恶之徒,不顾及家属亲戚,一人为恶,祸及全家。朕身为人民父母,深感痛惜。从今天起,除了谋反、大逆不道、叛变以外,其他违法犯罪,只处罚罪犯一人。”于是北魏废除了灭门、灭房的刑罚。拓跋宏又下诏,禁止屠杀牛马。杀牛宰马,是游牧民族的传统,如今禁止,是个大事情。 冯太后对于自己深爱的情夫李奕被拓跋弘杀害,耿耿于怀,随着时间的推移,心里的怨恨越积越深,他派人秘密向拓跋弘的饮食里下毒。 公元476年六月十三日,拓跋弘突然死亡,年二十三岁,后被安葬在了旧都金陵。谥号献文皇帝,庙号显祖。 冯太后又相继把拓跋弘亲近的京兆王拓跋子推、大司马、大将军万安国、中山王李惠、司空李?以及韩颓等人除掉。 |
三十五岁的冯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再度临朝听政。冯太后天性聪明,心思缜密,之前讲过他受到过教育,懂政治。她衣着朴实,生活简朴,但善于权谋,工于心计。拓跋宏才年方十岁,对祖母冯太后非常孝顺,大小事情,都由冯太后决断。冯太后独断专行,事前事后并不和拓跋宏通气。 冯太后崇信的太监张佑、杞嶷、王遇、苻承祖、王质等人,倚仗权势,干预朝政。冯太后任命宦官张祐为尚书左仆射,封新平王;宦官王琚为征南将军,封高平王;宦官杞嶷为侍中、吏部尚书、刺史。对他们赏赐金钱数万,并赐予免死铁券。 冯太后的情夫、太卜令王叡被越级提拔到吏部尚书的高位,封太原王。有次,冯太后和拓跋宏去动物园看老虎,一只老虎突然冲出围栏,冲向了冯太后和拓跋宏,侍卫瞬间被惊呆,吓得冯太后惊叫连连,这时候王叡拿起长矛刺向了老虎,护住冯太后。冯太后从此对他更加宠爱有加。 秘书令李冲,也是冯太后的情夫,同样被提拔为高官。 冯太后任命拓跋丕为司徒。冯太后又对著名学者游明根予以褒奖。 |
第二十二节 法秀叛乱 北魏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拓跋目辰和长安镇将陈提被告发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尉洛侯和拓跋目辰被杀,陈提被发配边疆。 拓跋宏下诏(冯太后诏书):“候官(侦察百官,刺探民情,太祖拓跋珪置。)多达千人,犯了重罪的人,候官接受他们的贿赂,不去检举揭发;犯了轻微罪行的却又吹毛求疵,今天把候官统统罢免。”又设置了数百个谨慎正直的人,在平城负责巡逻,只管吵架、打架斗殴。从此,官员、百姓才能够安心生活。 这时候从南方传过来消息,萧道成篡南朝宋,称帝,建立了南齐。趁着南齐立足未稳之际,北魏对南齐发起了大战,命徐州刺史拓跋嘉率军攻击淮阴;陇西公拓跋琛率军攻击广陵;河东公薛虎子率军攻击寿阳。但这场战斗稀稀拉拉的打了将近两年(公元479年十一月—公元481年二月),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 |
冯太后和孝文帝拓跋宏外出巡视,留下河东王、征北大将军、司空、元老苟颓镇守平城。和尚法秀有些妖术,身边聚集了一些信徒,他利用冯太后和拓跋宏这次外出的机会,准备在平城发动叛乱,占领平城。苟颓听到了风声,他率领禁卫军立即抓捕了法秀等人,平城内外安定了下来。 冯太后和拓跋宏回到京城后,庆祝抓获了法秀等人,冯太后对苟颓说:“千钧一发之时,如果爱卿迟疑不肯立即抓捕,处置不当,必将酿成不测之祸。而今京畿平安,宗庙平静,爱卿立下了大功啊。” 为了防止法秀逃脱,特别给他戴上了“笼头”,但不知怎么的笼头上的铁锁自动打开了。看守牢房的官员准备用铁链穿过法秀的颈骨,就对他说:“如果你真的有神仙庇佑,铁链应该穿不进肉里。”结果铁链穿了进去,法秀在痛苦中煎熬了三天才去世。 有官员建议处死所有的和尚,冯太后制止。法秀事件牵连出了兰台御史张求等一百多人,谋反乃是重罪,按律该诛灭全族。尚书令王叡(冯太后情人)建议说:“与其杀死无辜之人,不如赦免他们,建议把首恶杀死,其余释放,这是善举。”冯太后同意。于是下诏说:“应该诛灭五族的,降为三族;应该诛灭三族的,只诛灭一门;应该诛灭一门的,只杀死本人。”此诏书一出,一千多人得到赦免。 |
荆州的巴、氐发动骚乱,朝廷命镇西大将军李崇为荆州刺史,前去镇抚,朝廷准备拨付李崇大军,李崇拒绝,他只带了十几个亲兵护卫,前去安抚。巴、氐折服,荆州境内宣告安定。李崇又命释放了抓获的南齐边民,南齐也释放了抓获的北魏边民,两国边境遂得以安宁。 秦州刺史于洛侯为人残忍,每当处决死刑犯的时候,都命人先砍掉犯人的手,然后再拔掉舌头,砍头后,又要斩下四肢,最后再悬挂起来示众。全州百姓深感恐惧,有个叫王元寿的百姓挑头反抗,大家纷纷加入反抗队伍。冯太后得到消息,派钦差大臣来到秦州,斩于洛侯,并对人民进行安抚,秦州安定了下来。 |
第二十三节 始发俸禄 公元483年五月五日,拓跋宏(本年17岁)的后宫林氏生下了个男孩,后来冯太后为这个曾孙子起名叫拓跋恂,现在还没有名字。 林氏的父亲林胜曾经任平凉太守,她的叔叔就是常太后宠信的宦官林金闾,不过兄弟二人都被乙浑杀害。林氏以罪犯家属的身份进入了皇宫为奴婢,因为美貌,受到拓跋宏的宠幸,怀上了拓跋恂。因为拓跋恂是嫡长子,以后要做皇太子,所以冯太后依照旧制,准备赐死林氏。拓跋宏非常喜欢林氏,想改变这种“子贵母死”的残忍制度,向冯太后求情,冯太后自然不会答应,留下林氏这个未来的隐患,还是赐死了林氏。冯太后又亲自抚养拓跋恂,但这次她没有交出政权。 北魏在之前禁止不同门第之间通婚的基础上,又下诏说:“夏殷不嫌一族之婚,周世始绝同姓之娶。斯皆教随时设,治因事改者也。”于是禁止同姓结婚,主要是禁止近亲繁殖,防止乱了纲常,也有优生优育的意思在内。 北魏旧的税收制度是:每户绸缎二匹、棉絮二斤,丝一斤,谷二十斛。此外,又额外增收绸缎一匹二丈,放入州府的库房之中。公元484年六月二十六日,拓跋宏下诏:“设置官吏,发放俸禄,是早就施行的制度,但中原丧乱以来,才不再施行。朕现在遵照旧制,开始发放俸禄,每户增加至税收绸缎三匹、谷二斛九斗,作为官员的俸禄。州府再额外增加绸缎二匹,存入州府库房。俸禄制度施行以后,贪赃布一匹的,判处死刑。”十月,俸禄制度开始在北魏国内施行,每个季度,也就是三个月发放一次。 |
秦州和益州刺史李洪之,是拓跋宏舅舅家的人,地位显赫,目无法纪。北魏始行俸禄制度之后,他是第一个被举报贪污的大员,为了严肃法纪,杀一儆百,拓跋宏亲自作为主审,判处了李洪之死刑,命令他自尽。其他被揭发贪污的太守、县令共四十多人,全部处死。看到朝廷动真格的了,各级官员受到极大震撼,贪污贿赂之事呈直线下降。 为了教育一天天长大的拓跋宏,冯太后亲自编写了《皇诰》,共十八篇,《皇诰》初稿完成后,冯太后专门请已经九十岁高龄的高允亲自审定。公元485年正月《皇诰》正式定稿,冯太后在太华殿大宴群臣,正式颁布《皇诰》。遗憾的是,这部《皇诰》已经遗失了,我们不能知道是什么具体内容。 冯太后又命令在皇宫设立学校,遴选优秀教师,教育诸位王爷。拓跋宏的六弟拓跋勰敏而好学,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得拓跋宏的喜爱。 |
公元485年十月,北魏发布了“均田制”: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配给不栽种树木的田地(露田)四十亩,女子二十亩,奴婢参照执行。有一头牛者,再配给农田三十亩,最多允许四头牛,即一百二十亩。一年只能收获一次的田地,加倍配给,三年才能收获一次的田地,三倍配给。百姓到了法定年龄,就配给土地,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土地收回。对于第一次配给田地的,男子每二十亩,需要种植桑树五十棵;中了桑树的田地,可以累世经营,政府不收回。政府不定期调查户口,对于满足自身需要而且还有盈余的人家,不再配给田地,也不收回田地;对于无法满足家庭需要的,再配给田地,有了盈余可以自由买卖。对于地方长官,按照等级就近配置公田,官员离任的时候就交给下一任耕种,不准私下买卖,违令者治罪。 |
北魏之前只有县以上的政府组织,没有乡党之法,百姓依附们在族长(宗主)的带领下结寨自保,聚族而居,族长兼领导武装力量,这就是所谓的宗主督护制。百姓隐匿冒充的比较多,甚至有的三五十家才一个户口。为了能更准确的掌握国家人口数量,配合均田制的实施,内密书令(秘书省在禁中)李冲上书说:“古代五家立一个邻长,五邻里一个里长,五里设置一个村长,让百姓中有威望、又谨慎办事的人担任。邻长家免去一个人的差役,里长家免去两个,村长家免除三个。任职三年内,如果没有差错,擢升一级。” 如果实行“三长制”,将改变过去那种庇荫、隐匿成风的情况,但这也直接影响到权贵的利益。因此当拓跋宏命众大臣讨论李冲的奏章时,中书令郑羲等表示反对。他们纷纷说:“分九个等级征收税赋的制度,由来已久(公元469年制定),一旦改变,恐怕引起社会骚乱。” 最后,还是冯太后一锤定音,她说:“设立三长,按标准征收税赋,被包庇隐藏的户口可以普查清楚,使那些侥幸之人再也不能得逞,有什么不可!” 于是公元486年二月十三日,北魏开始建立三长(邻长、里长、村长)制度,核定百姓户籍。刚开始的时候,老百姓觉得麻烦,后来发现能省下十几倍的税赋,顿时欢喜雀跃,积极支持三长的工作。 四月,北魏开始定制五等官服(朱紫绯绿青),拓跋宏也像汉族皇帝一样穿上衮龙袍和冕旒帽,乘御辇祭祀天神。 又按照儒家的传统,兴建了明堂和辟雍。又把中书学改为国子学。 公元486年年底的时候,北魏重新设置了州郡,共三十八个州,其中二十五个州(青、南青、兖、齐、济、光、豫、洛、徐、东徐、雍、秦、南秦、梁、益、荆、凉、河、沙、华、陕、夏、岐、班、郢)在黄河以南,十三个州(司、并、肆、定、相、冀、幽、燕、营、平、安、瀛、汾)在黄河以北。 |
第二十四节 冯太后去世 公元487年从春季道夏季,北魏境内几乎没有降下一滴雨,大地干裂,牛瘟流行,很多人饿死、病死,平城尤其严重。拓跋宏命令开仓赈粮,准许百姓出平城四周关口逃生,命人制作了花名册。流浪百姓经过之处,郡县供应吃喝,留下当地不肯走的,三长(邻长、里长、村长)负责安置。 拓跋宏命令撤销起部(主管建造)等和人民生活无关的部门,把宫中不会纺织的宫女放了出去。又撤销了锦绣绫罗制作部门,百姓需要的时候,可以自由制作。北魏有些年没有大的战事了,国库中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等堆积如山,拓跋宏命拿出多半赏赐给文武大臣,还惠及了边防六镇(怀荒镇、御夷镇、柔玄镇、武川镇、抚冥镇、怀朔镇)的军队及孤寡贫困者。 尽管拓跋宏事事都向祖母冯太皇太后请示,由冯太后决断,但冯太后对他并不放心,在他周围安插眼线,并命令这些眼线十天内必须密报拓跋宏一事,不报者冯太后便大为恼怒。有的宦官等眼线诬陷拓跋宏对冯太后有怨言,冯太后闻听后大怒,命令仗责拓跋宏数十下,拓跋宏默默承受,并不申辩。 |
冯太后是看着拓跋宏长大的,对他的聪慧,很不放心,恐怕日后不利于冯氏一门,因此她准备废掉拓跋宏,另立咸阳王拓跋禧(拓跋宏二弟)为帝。因此在一个冬天,冯太后命人把拓跋宏关在一间密闭的房间内,只让他穿单衣,不给饮食,长达三天。冯太后召来拓跋禧,准备立他为帝,但拓跋丕、穆泰、李冲等人苦苦相劝,冯太后这才作罢。 冯太后的性格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拓跋宏,比如有次御膳房送给冯太后的粥里面有一条虫子,当时拓跋宏在侧,大怒,准备惩罚这位送来御膳的官员,但冯太后笑着制止了。后来送膳的官员曾经把热饭烫着了拓跋宏的手,也曾在饭菜中发现了虫子,拓跋宏都笑着宽恕了他们。 冯太后特别注重对拓跋宏的汉文化教育,拓跋宏也非常喜欢学习汉文化,史载拓跋宏:“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经奥。师传百家,无不该涉。” |
冯太后曾经和拓跋宏游览平城北部的方山,登上山顶,冯太后环顾四周秀丽的山川,脚下的平城也尽收眼底,认为这是以后理想的丧葬之地,于是她对拓跋宏和群臣说道:“舜埋葬在苍梧山,两个妃子并没有葬在那里。难道必须要远远的合葬在陵园(指的是旧都盛乐金陵),方能显得尊贵吗?我百年之后,就埋葬在这里。” 冯太后理直气壮的语气,显然也蔑视了拓跋家族。拓跋宏当即就指示有关官员,在方山为冯太后修建寿陵,在山上另建“永固石室”,作为祭庙。 公元490年九月十八日,冯太后去世,年四十九岁。拓跋宏一连五天,不吃不喝,极度悲痛,身体变得消瘦。中部曹杨椿劝阻道:“陛下承载祖宗之基业,君临万国,哪能和普通百姓一样,为了小节伤害龙体。陛下如果想在万世中创造纪录,又把宗庙置于何地呢!”拓跋宏听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开始吃些稀粥。 十月九日,依照冯太后的遗愿,把她安葬在了方山永固陵。一个月之内,拓跋宏四次到永固陵祭拜。 1976年,冯太后的永固陵被发掘出来,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北25公里的西寺村梁山南麓。 |
第二十五节 迁都之议 公元491年正月二十四日,孝文帝拓跋宏开始在皇信堂的东室处理国政,这一天距离冯太后去世已经四个月出头了。拓跋宏对把自己从襁褓之中养大成人的嫡祖母冯太后非常有感情,又多次哭祭,我们不再过多交代。 拓跋宏决心进一步汉化,他研究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比如:制造了玉车、金车、象车、革车、木车五种皇室车辆;制定了官员品级制度;设置了乐官;废除了从部落时代开始每到寒食节祭祖的习俗;祭祀尧舜禹,把孔子的谥号改为“文圣尼父”;任命元老尉元为“三老”,游明根为“五更”,并向他们施礼请教国家大事等等。 拓跋宏又针对王爵的封赏比较泛滥的情况,规定:除非是拓跋珪(北魏的第一任皇帝)的后裔,其他所有人的王爵改封为公爵(只有祖先立有大功的上党王长孙观除外),公爵改封为侯爵,但品级并不降低,俸禄也不减少。这项改革并不影响公侯的实际利益。 当年,冯太后为了冯家日后着想,把哥哥冯熙的两个女儿送入了宫中,嫁给了拓跋宏。但不幸其中一个女儿早死,另一个女儿的名字,正史中没有记载,我们采用野史的叫法,称她的这个女儿为冯润。冯润的母亲常氏出身低贱,因为被冯熙看上,生下了她。冯润入宫的时候是十四岁,冯润很漂亮,深得拓跋宏的宠爱。但之后冯润得了皮疹,这个病很不雅观,还容易传染,冯太后就把她打发回家作了尼姑。但拓跋宏对冯润却念念不忘。冯太后去世后,拓跋宏又迎娶了冯润同父异母的妹妹冯清(这个名字也是野史叫法)。 |
第二十五节 迁都之议 公元491年正月二十四日,孝文帝拓跋宏开始在皇信堂的东室处理国政,这一天距离冯太后去世已经四个月出头了。拓跋宏对把自己从襁褓之中养大成人的嫡祖母冯太后非常有感情,又多次哭祭,我们不再过多交代。 拓跋宏决心进一步汉化,他研究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比如:制造了玉车、金车、象车、革车、木车五种皇室车辆;制定了官员品级制度;设置了乐官;废除了从部落时代开始每到寒食节祭祖的习俗;祭祀尧舜禹,把孔子的谥号改为“文圣尼父”;任命元老尉元为“三老”,游明根为“五更”,并向他们施礼请教国家大事等等。 拓跋宏又针对王爵的封赏比较泛滥的情况,规定:除非是拓跋珪(北魏的第一任皇帝)的后裔,其他所有人的王爵改封为公爵(只有祖先立有大功的上党王长孙观除外),公爵改封为侯爵,但品级并不降低,俸禄也不减少。这项改革并不影响公侯的实际利益。 当年,冯太后为了冯家日后着想,把哥哥冯熙的两个女儿送入了宫中,嫁给了拓跋宏。但不幸其中一个女儿早死,另一个女儿的名字,正史中没有记载,我们采用野史的叫法,称她的这个女儿为冯润。冯润的母亲常氏出身低贱,因为被冯熙看上,生下了她。冯润入宫的时候是十四岁,冯润很漂亮,深得拓跋宏的宠爱。但之后冯润得了皮疹,这个病很不雅观,还容易传染,冯太后就把她打发回家作了尼姑。但拓跋宏对冯润却念念不忘。冯太后去世后,拓跋宏又迎娶了冯润同父异母的妹妹冯清(这个名字也是野史叫法)。 |
公元493年四月,太尉拓跋丕请求册立皇后。为了报答冯太后,四月十八日,拓跋宏册封冯清为皇后。 拓跋宏认为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气候寒冷,六月的时候还有雨雪,风沙也多,且远离中原,不利于统一天下,他准备迁都洛阳。但迁都之事非同小可,他担心文武百官不答应,于是召集群臣讨论大举伐齐事宜,准备以此裹挟众人南下。会议在明堂的东偏房召开。 拓跋宏命太常卿王谌卜卦,得到了《革卦》(《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九卦,儒学大师郑玄解释说:革,改也。)拓跋宏兴奋的说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卦》中的原话,汤武革命,指商汤和周武王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这是大吉啊!”感觉这是拓跋宏和王谌事先预演好的这出席。群臣不知道拓跋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面面相觑,不敢发言。 尚书、任城王拓跋澄是拓跋宏的皇叔,他说道:“如果说革君臣之命,汤武得到它是吉祥的。陛下承几世基业,拥有了中原之地,今天占卜征伐的吉凶,只能说可以讨伐叛逆,不能说是革命。这不是人君之卦,不能说是全吉。” |
拓跋宏一听,厉声道:“‘大人虎变’,为什么说不是吉卦!” 拓跋澄并没有被吓到,他接着说:“陛下是真龙天子,兴起已经够久,今天怎么说要像老虎一样改革!” 拓跋宏勃然变色道:“社稷是我之社稷,任城王难道要使众人沮丧吗?” 拓跋澄继续说:“社稷虽然为陛下所有,臣作为社稷之臣,怎么能看到危险而不言语呢?” 过了好一会,拓跋宏才消气,他说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这没有什么!” 拓跋宏回到宫里,宣召拓跋澄,拓跋澄赶快赶来,还正在上台阶的时候,拓跋宏就老大远对他大声说道:“我们再来探讨一下《革卦》的事,刚才在明堂上发怒,是担心众文武竞相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说话严厉了些,是为了吓阻他们,想来你也明白朕的心意。” 这时候拓跋澄也来到了拓跋宏的旁边,拓跋宏命左右退下,接着说:“作出今天的这个决定,实在很不容易,我国兴起于北方大地,后来才迁到了现在的平城,此地是用武之地,不是推行文治的地方。我要移风易俗,但非常困难,崤山函谷关是帝王居所,黄河洛水是君王故里,朕因此才决定大举兴兵,准备迁都中原,卿以为如何?” |
拓跋澄是个非常有见识的人,之前就深受冯太后的欣赏,所以拓跋宏才会找他谈。当他听到拓跋宏推心置腹的这一番话的时候,拓跋澄建议说:“伊川洛水处于中原腹地,为天下的中央地区,陛下准备迁都中原用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 拓跋宏听到拓跋澄这么说,非常高兴,他问拓跋澄道:“北方人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有恋旧情愫,因此听到消息后必定骚动不安,该如何应对?” 拓跋澄回答道:“非常之事,是由非常之人来完成的,陛下一锤定音,他们又能怎么样!” 拓跋宏大喜,说道;“任城王,是我的张子房啊!”(张良,字子房。张良曾经劝刘邦迁都长安。) 公元493年六月七日,拓跋宏命令在黄河上修建大桥,准备供大军通过的时候使用。这时候,秘书监卢渊上书说:“魏晋以前,太平时期没有君王亲自统帅六军,亲临前线决一胜负的。因为这样胜了并不能显威,输了反而有损德望。昔日魏武帝以一万疲惫之卒而使袁绍土崩,谢玄用三千步兵而使苻坚瓦解。胜负不在于兵将的多少,成败在于须臾之间。” 拓跋宏下诏批驳道:“太平之世的君王不亲临一线,也是有原因的。或者是因为天下混一,已经无敌于天下;或者是怯弱偷安。如今天下并没有统一,比之怯弱偷安之主,我觉得羞耻。如果说天子不应该亲临一线指挥,那么周朝制造辂车做什么?曹操之所以胜利,是因为顺应了民心;苻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内政混乱。哪里会是寡必能胜众,弱必能胜强!” 拓跋宏命令军队集结操练,并命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勇武之士担任军职。 公元493年七月五日,拓跋宏立十一岁的拓跋恂为太子。 |
|
|
|
感谢天涯:本人(本名张玮杰,笔名旧时艳阳)新作《大汉荣耀:西汉王朝二百年》已经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