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大宋八卦旧闻——讲述宋朝有趣儿的人和事儿(段子形式,长期连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大宋八卦旧闻——讲述宋朝有趣儿的人和事儿(段子形式,长期连载)[第2页] |
作者:丘也山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南唐大臣徐铉以博才多学而闻名天下,连宋朝朝廷上下也都知道他。有一次,南唐派徐铉前来进贡,按照惯例,需派官员陪同,朝中大臣都以自己的口才不如徐铉而胆怯。宰相赵普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去应对徐铉,只好向赵匡胤请示。 赵匡胤说:“你别管了,我来安排。”一会儿,太监传殿前司听旨,要他报上十个不识字的殿前侍卫的名单,赵匡胤看完名单,御笔一挥,点中其中一个,说:“就他了(此人可)。” 朝中上下都惊诧不已。赵普也不敢再请示,就催促被点之人立刻动身。这哥们儿不知所以,又没人给他解释怎么回事儿,只好渡江去接应徐铉。 刚开始的时候,徐铉词锋如云,旁观者惊愕不已,被赵匡胤派去的这哥们儿更是无以应付,只是哼哼哈哈,偶尔点点头,也不说话。徐铉这一看,自己滔滔不绝,对方一言不发,完全不知道对方深浅,说着说着,就有点尬聊了。之后几天,他们一起住了几天,这哥们儿还是不搭理徐铉,然后徐铉自己也说得无聊、倦怠了,之后就再也不吭声了。 |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的“斧声烛影”是千古谜案,历史记述多有不同,笔者不做分析评判,引相关记述原文,以供读者自辨: 《续湘山野录》(北宋·文莹)记载: 上(太祖)谓生(一道士)曰:“我久欲见汝,决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多?”生曰:“但今十月二十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至所期之夕,(上)御太清阁以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地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门,召开封尹,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下雪已数寸。太祖引柱斧翟懓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太祖已崩矣。太宗受遗诏,於柩前即位。 《涑水纪闻》(北宋·司马光)记载: 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赵匡胤老婆宋皇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而以亲事一人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程德玄之误)先坐于府门,问其故,德玄曰:“去夜二鼓,有呼我门者,曰‘晋王召’,出视则无人,如是者三。吾恐晋王有疾,故来。”继隆异之,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趣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矣。”遂与王雪中步行至宫门,呼而入。继隆使王且止其直庐,曰:“王且待于此,继隆当先入言之。”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问曰:“德芳来邪?”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宋史·太祖本纪》(元·脱脱)记载: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 《宋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记载: 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见晋王愕然。连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甲寅,晋王光义既皇帝位,改名炅。 |
《湘山野录》(北宋僧人文莹著)说:赵匡胤和赵匡胤年轻时,曾与一个道士游于边塞,道士没有姓名,自称“混沌”或“真无”。没钱的时候,挥一挥随身的皮囊,就能有金子,哥俩和道士三人每次都巨饮烂醉。道士善于用步虚(道士的一种唱诵形式)唱歌,极为高远之处都能听到他的歌喉,唱到清微之声,偶尔会有一两句随天风飘下来,只有赵匡胤、赵匡义能听到:“金猴虎头四,真龙得其位。”酒醒以后,赵匡胤问道士这是何意,道士说:“梦话,梦话,有啥可信的。” 后来,赵匡胤于960年正月初四登基,用天干地支纪年法,这一年是庚申年寅月初四,庚为金,申猴、寅虎,正应了道士的“梦话”: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 赵匡胤当皇帝后,就没再见过这个道士,于是下诏在全国遍访之。十六年后,赵匡胤西幸洛阳,三月初三上巳节时,赵匡胤在水边举行“除恶之祭”,这个道士就坐在水边的树荫下,笑着向赵匡胤作揖说:“别来喜安。”赵匡胤见到道士大喜,马上命令太监秘密地把道士带到行宫。赵匡胤担心道士又离开,急忙结束仪式,回来见他。 赵匡胤再次见到道士,“一如平时,扺掌浩饮”,两人一如当年,痛快喝了起来。赵匡胤说:“我一直想着你,想请你帮我决断一件事情。不是别的,我的寿命还有几年?”道士说:“如果今年十月二十日晚上是晴天,则可以延续一纪(十二年)。如果不是晴天,那就得准备后事了。” 到了那天,赵匡胤记着道士的话,观察天气,当晚果然是晴天,星斗明灿。赵匡胤内心正欢喜,突然阴霾四起,天地陡变,降下雪雹。赵匡胤移仗下阁回到殿内,急忙命人拿了钥匙打开端门,传召赵光义来。赵光义来到皇宫后,哥俩酌酒对饮,把太监、宫女一干人等都赶了出去。只远远地看见竹影下,赵光义不时地离开酒席,有不胜之状。酒席散时,已是半夜三更,殿外的雪已经有数寸之厚。赵匡胤到门口送赵光义,用斧子戳着雪,对他说:“好做好做。”然后回去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 当晚,赵光义也睡在了皇宫里。到五更天的时候,“寂无所闻”,赵匡胤已经驾崩了。赵光义受遗诏,于赵匡胤灵柩前即位。天亮后,赵光义带领近臣环绕着屏风,瞻仰赵匡胤的遗体,“玉色温莹,如出汤沐”。 |
赵德昭是赵匡胤的长子,赵德芳是赵匡胤的四子。 赵匡胤驾崩后,宋皇后为什么让王继恩去接赵德芳? 宋皇后比赵匡胤小25岁,是赵匡胤的第三位皇后,她一直没有给赵匡胤生过孩子。虽然宋皇后没自己的孩子,但因为是皇后,所以赵德昭、赵德芳都算她儿子,但是呢,赵德芳比她还大1岁。赵德芳好一些,比她小7岁。 名义上的儿子比自己还大1岁,这种关系有够尴尬的,因此宋皇后似乎更偏爱德芳一些,所以赵匡胤驾崩后,宋皇后肯定要扶持和自己亲近的德芳当皇帝,好给自己的地位多一个保障,哪想到王继恩跑到赵光义家,把赵老三拉来做了皇帝。 太宗赵炅即位后并没有多待见自己的嫂子,宋皇后19年后去世,有关部门为她上谥号“孝章皇后”,但是赵炅却不为皇嫂成服,也不准群臣临丧,完全不合宋氏身为先帝皇后应享有的礼仪。翰林学士王禹偁对宾客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他竟因此遭诽谤被贬,出知滁州。 之后,宋皇后的梓宫(棺材)迁于故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妹)第,权殡(暂时放置,形制简单)普济佛舍,既不与太祖合葬,神主(牌位)亦不祔(配享、附祭)庙。至道三年(997年,赵炅是年三月驾崩)正月,乃祔葬太祖永昌陵之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册文,神主享于别庙。至赵炅的玄孙神宗时,方才升祔太庙。 明朝史家如李贽等据此痛责赵炅,认为他的薄情之举与宋后在“烛影斧声”当夜的行动有关。 |
《宋史》记载,宋太祖、宋太宗都是天生的皇帝命。为啥这么说呢,有证据啊。 赵匡胤、赵匡义是一个妈生的,就是杜氏。赵匡胤出生的时候,“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赵匡义那更神奇,他妈梦见神人捧着太阳送给她,然后就怀孕了,就生了赵匡义,他出生的时候也不一般,跟他二哥一样,“赤光上腾如火,吕巷闻有异香。”不同的是,没有金色,应该是黄疸(dǎn 新生儿常见病,多能自行消退)没他哥严重。 这哥俩年轻的时候也有种种异象表现出来是天命所归。比如性格,赵匡胤长大了以后,容貌雄伟、气度豁达,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不是一般人。赵匡义呢,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不合群,跟别的小孩玩,别人都畏惧、服从他。这有点像鲁迅先生说的,“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总之,哥儿俩都不一般。 再长大,他俩的个性表现得更明显,差异也显现出来了,这似乎也是对赵匡胤武功、赵匡义文治的印证。说赵匡胤年轻的时候,曾经尝试骑烈马,然后还不给马套上笼头,结果烈马跑到了城墙的斜道上,只见赵匡胤大脑瓜子Duang 的一下撞到了门楣上,摔了下来,看见的人认为他脑袋肯定得撞碎了,结果赵匡胤从地上爬起来,追上烈马又骑上了马背,啥事儿没有。 你说他是不是虎,当然,要不是赵匡胤这股虎劲儿,他也不可能在柴荣部下快速升为高级军官,建立军功,获得信任。 赵匡义的性格跟他哥就有点相反了,赵匡胤喜欢武的,赵匡义喜欢文的,说他“性嗜学”,他们的爸爸赵弘殷做淮南总兵的时候,一旦攻破了州县,财物什么的都看不上,也不要,只找古书,带回来给赵匡义,于是赵匡义眼界大开,对文化产生兴趣,“多艺能”。 |
赵匡胤做皇帝的第三年,秘密雕刻了一个石碑,叫做“誓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内,用销金黄幔遮蔽,门也锁得死死的。他命令有关部门,自后,新天子即位,祭祀完宗庙,必须“恭读”其上的誓词。皇帝进入时,只允许跟着一个不识字的小太监,其他群臣近侍都不知道上边写的是什么。 靖康之变后,皇室南逃,门洞大开,人们才看到这个“誓碑”,碑高七八尺,宽四尺左右,有誓词三行: (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初入皇宫时,见一个宫女抱着一个小孩,问她是谁,宫女说:“是世宗的儿子。” 当时范质、赵普、潘美等在赵匡胤旁边,赵匡胤问赵普等人怎么处理,赵普等人说:“除掉他(去之)。”而潘美却没吱声。 赵匡胤问潘美,潘美不敢回答。赵匡胤问:“你以为不可以吗?”潘美说:“臣岂敢以为不可,但于理未安。” 赵匡胤醒悟过来,说:“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潘美说:“臣和陛下您都是世宗的臣下,如果我劝陛下杀了他,是背负了世宗;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然会怀疑我。” 赵匡胤说:“你把他带走吧,让他做你的侄子。他毕竟是世宗的儿子,不可以做你的儿子。”于是潘美把孩子带回家养育。 对于这个孩子,之后赵匡胤也没问过,潘美也没提过。 |
柴荣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和契丹打仗,还没打到幽州,到固安这边时,遇见一个老头儿,柴荣问他:“大爷,这是啥地方啊?”老头说:“这地儿叫病龙台。”柴荣一听,心想,芭比Q了,老子是龙啊,病龙台这地儿不好。结果柴荣当晚就病倒了,第二天病情加重,然后打道回京了,一个月以后就死了。年仅39岁。 193天之后,柴荣的亲信、得力干将赵匡胤抢了他儿子的江山,建立宋朝。 |
赵匡胤年轻时投靠过王彦超,王彦超没收留他,给他了十贯钱打发走了。 赵匡胤即位后,召集藩镇将领来皇宫觐见,纵酒为乐,喝到兴头上,这些将帅开始吹牛逼,互相争论当年的战功,唯独王彦超寡言,对赵匡胤说,我忝着脸在地方上工作,也没啥功绩,愿意交出权力来给您当个侍卫。赵匡胤高兴地说:“都是前朝的事儿了,没啥可说的了。不过你这番话说得挺好。” 赵匡胤还是提了十贯钱这件旧事儿,问王彦超:“我当年主动去投靠你,你没有收留我,咋回事儿啊?”王彦超说:“我那小水塘里的浅水,怎么能藏得住神龙啊?我万一把您留下了,还能有今天吗?”赵匡胤更高兴了,说:“冲你这句话,给你个奖励,你不用来给我当侍卫,还是回到藩镇吧。”意思是这事儿过去了,该咋地咋地。 |
赵匡胤的跟班太监有几十人都有很好的武艺。泗州(今河南南阳市)献上了一只用囚笼装着的老虎,赵匡胤命人扔给老虎一整只羊腿。老虎可能也是饿急了,把羊腿整个吃到嘴里,“气甚猛悍”,但一会儿,嘴就合不上了,原来是一根骨头横着顶住了上下颚。赵匡胤看了看身边的人,有一个叫李承训的太监上前去,伸手把骨头从虎嘴里取了出来,“无所伤”。 |
林仁肇是南唐大将,后主李煜命他镇守武昌。赵匡胤想攻取武昌,作为收复江南的桥头堡,但是忌惮林仁肇,不敢攻打。 开宝四年(971年)春,郑王李从善到汴京朝贡,赵匡胤想到一个主意。赵匡胤命人从武昌偷来林仁肇的画像,挂在宫殿,李从善到来后,赵匡胤让他来看,问他:“你认识这个人吗?”李从善看了看,说:“臣不认识,但有点像我们江南的林仁肇。”赵匡胤说:“你说对了,就是他。最近他给我上表,进奉了这个画像,约好了来投降,我即将遣使迎接他去。” 李从善不知道这是赵匡胤的计谋,让人赶紧回南唐告诉了李煜。于是“君臣猜忌,仁肇不期而卒”,就这样,林仁肇被李煜弄死了。 |
赵匡胤有一次组织宴会,翰林学士王著喝多了,当众喧哗,群臣大惊,很为他担心。赵匡胤知道他是前朝旧臣,“优容之”,也没责备他,只是命人把他扶出去。王著呢,死活不出去,跑到屏风旁边,用袖子捂着脸痛哭,旁边的人费老大劲才给他拽走了。第二天,有人上奏说,王著当众哭闹,是思念前朝皇帝世宗,应该严惩他。赵匡胤说:“他就是个酒腻子。以前在世宗幕府的时候,我就知道他这德行。况且,他一个书生,哭哭旧主,能咋地啊(何能为也)。” |
那个酒腻子王著,“少有俊才”,后周世宗柴荣以他是幕府旧僚,对他很优待,常召见他听他的意见。王著到来后,柴荣便把皇子叫出来拜见,每次都叫他“学士”而不直呼其名。柴荣多次想任命王著为宰相,但因为他“嗜酒”,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世宗病情恶化的时候,召赵匡胤、范质接受顾命,对范质说:“王著是我藩邸的旧人,我死以后,就让他做宰相吧。”世宗驾崩后,这事儿不了了之了。 |
吴越王钱俶原名钱弘俶,因避赵匡胤父亲赵弘殷名讳,入宋只称俶,小字“虎子”。钱俶进献了一条镶着宝石的犀牛皮带,赵匡胤说:“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钱俶请赵匡胤拿出来看看,赵匡胤笑着:“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愧服。 |
宋朝建立后,五代十国的五代已不复存在,十国也仅存后蜀、南唐、吴越、南汉、南平、北汉六国和残余的闽国割据势力(归属南唐)。 死在赵匡胤朝的有:后蜀孟昶(966年)、南平高继冲(973年)、后周柴宗训(973年); 死在赵炅朝的有:南唐李煜(978年)、南汉刘鋹(980年)、残闽陈洪进(985年)、吴越钱俶(988年)、北汉刘继元(992年)。 |
1 |
赵炅即位后,吴越王钱俶来汴梁朝贡,带了一个车队,装满了东西,共分为五十进(进贡的财物),包括犀角、象牙、锦缎、金、银、珠、贝、茶、丝绵以及服饰、御用之物等上万件。钱俶带这么多东西,意图是还要返回吴越国,特意多上贡,“以悦朝廷。” 宰相卢多逊劝赵炅,把钱俶扣留,不能让他回去。钱俶请求了三十多次表示回家,都没获准。此时,正赶上残闽的势力陈洪进纳土归降。钱俶一看形势,更加害怕了,于是把吴越国兵甲国防清单献给了赵炅。当天,又上表,祈求罢免吴越国王称号并解除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务,总之呢,还是想回老家,但赵炅就是不答应。 钱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吴越大臣崔仁冀说:“朝廷的意思很明显了,大王您如果不尽快奉上土地,祸害说到就到啊。”其他大臣则争吵说不可,崔仁冀厉声说:“我们现在已经在人家手掌心了,距离吴越国千里之远,只有长了翅膀才能飞回去!”钱俶也看明白了形势,“独与仁冀决策”,于是上表献上所管的十三州、一军的土地。赵炅在乾元殿接受了钱俶的朝贡。 因为是钱俶和崔仁冀两人决策的,直到钱俶退朝以后,吴越国的文武官员才得知这一消息,千余人“皆恸哭曰”:“我们的大王回不去了啊。” |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将伐北汉刘继元,在长春殿宴请潘美等将领。当时刘鋹和已经降宋的钱俶、陈洪进等都有参加,刘鋹说:“朝廷威灵远播,四方僭号窃位的君主,今天都在这儿了,不久平定太原后,刘继元也得来,臣是率先来朝的,希望可以手持棍棒啊,成为各国投降君王的老大。”赵炅大笑,对刘鋹“赏赐甚厚”,史书称刘鋹“诙谐类此”。 |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赵匡胤命王全斌攻伐后蜀,次年(965年)一月,王全斌攻打成都,成都十四万守兵不战而溃,孟昶自缚出城请降,后蜀灭亡,自王全斌由汴梁出发到攻灭成都,仅用时66天。孟昶本人以及爱妃花蕊夫人、大臣李昊等一行三十余人被押赴汴梁。到达汴梁七天后,孟昶暴毙。 花蕊夫人也被赵匡胤掠入后宫。赵匡胤知道她能作诗,便命其即席吟诗,以显才华。花蕊夫人作了两首诗,一首感慨世事难测,一首痛陈亡国之恨,短短百余字,才情节气一览无余。 一 首为: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 另一首为: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吴越王钱俶在太祖朝来朝贡的时候,情况和太宗对他完全不同。赵匡胤设宴接待他,“出内妓,弹琵琶”,钱俶趁机献词:“金凤欲飞遭掣搦,情脉脉,行即玉楼云雨隔。”这是钱俶思念江南,又担心赵匡胤将自己扣住不放,甚至趁机灭了吴越国。赵匡胤当然也听出了词意,于是起身来到钱俶身边,拍着钱俶的后背说:“誓不杀钱王。” 而赵匡胤的大臣们也和赵炅的大臣们一样,极力劝说皇帝扣留钱俶,但赵匡胤还是把他放回去了。钱俶辞行时,力陈愿意纳土称臣之意,赵匡胤说:“尽我一世,尽你一世。”言外之意是,只要赵匡胤在世,他不会打吴越国的主意。 |
《闻见近录》(北宋,王巩著)说花蕊夫人被赵匡胤临幸,俩人搞在了一起。一日,赵匡胤在后花园安排“宴射”,赵匡胤用“巨觥”劝赵光义饮酒,赵光义“固辞”,“上复劝之”,赵光义环顾庭下,指着一朵花说:“让花蕊夫人给我折下这支花来,我就喝。”好家伙,公然调戏嫂子啊。但是赵匡胤竟然答应了。于是花蕊夫人出来,给赵光义折花。 赵光义呢,你以为他会色眯眯地看着这位千娇百媚的嫂子吗?不,“太宗引弓射杀之”,赵光义拉弓射箭把她给射死了! 然后,赵光义“再拜而泣”,抱着赵匡胤的脚说:“陛下啊,二哥啊,你刚刚得到天下,不能贪恋美色,应当以社稷自重啊。” 结果呢,赵匡胤“饮射如故”。 |
《铁围山丛谈》(北宋,蔡京之子蔡绦流放途中著)说: 花蕊夫人随孟昶归宋,赵光义对赵匡胤数次劝谏,不要搞她,赵匡胤不听。一天,赵光义跟随赵匡胤在苑内狩猎,花蕊夫人在侧,赵光义拉满弓箭准备射猎野兽,突然调准箭头,射向花蕊夫人,“一箭而死”。 |
《烬馀录》(宋末元初,徐大焯)说:赵光义极力称赞花蕊夫人,孟昶死后,花蕊夫人进了赵匡胤的寝宫,“有盛宠”。一天,赵匡胤临生病睡了,半夜十分,赵光义来探望他,对赵匡胤“呼之不应”,正好花蕊夫人在旁服侍赵匡胤,于是赵光义趁着二哥昏睡,就挑逗花蕊夫人。这一折腾,赵匡胤醒了,用他的玉斧砍向赵光义,没砍到人,砍在了地上。听到动静后,皇后、太子都到了,而此时,赵匡胤“气属缕”,出的气多进的气少。赵光义一看不妙,吓得赶紧跑回了府邸。第二天晚上,“太祖崩”,赵匡胤死了。 |
赵炅刚即位时,对四弟、齐王赵廷美说:“太原我必取之。”于是把灭北汉提到了议事日程,召枢密使(掌管军事,权力与宰相相当)曹彬问他:“周世宗和我太祖都曾经亲征太原,以当时的兵力而不能攻克,为什么?是因为城墙坚固不能靠近吗?”曹彬说:“世宗时,史超败于石岭关(辽国助力北汉,在太原北部的石岭关击败后周大将史超,迅速切断后周军后路,柴荣不得不撤退),人情震恐,所以还师。太祖屯兵甘草地,士兵大多染上疾病,不得不中止用兵,不是因为城墙坚固不可靠近。”赵炅问:“我现在举兵攻伐,你以为如何?”曹彬说:“国家兵甲精锐,人心拥戴,如果吊伐北汉,如摧枯拉朽,有何不可!”于是赵炅决定出兵。 但宰相薛居正等不同意,薛居正说:“当年世宗起兵,太原既依仗了契丹的支援,又坚壁不战,所以军士疲敝而还。太祖当年破敌于雁门关南,把当地百姓迁到中原,北汉虽然巢穴尚存,但已经困顿的不行了。现在我们得到它不足以开辟疆土,舍弃他不足以为患啊,愿陛下三思啊。”赵炅说:“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事儿——打北汉,但形势不同了,现在是他弱我强。当年先帝破敌,把当地人民迁往内地,就是为了今天啊。朕意已决,卿等不用再说了。”于是开始向太原调动军队。 |
宋人笔记说,宋太祖赵匡胤是上仙,他驾崩那天的傍晚,天象变化异常,此后每逢他的忌日,天气必定出现雨雪寒风。这种怪异的天象持续到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165年岁岁如此,就像他的神威仍在。 |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金灭宋,金朝获取了北方土地。金朝末年,赵匡胤的永昌陵被河南盗墓贼朱漆脸给盗挖了。朱漆脸姓朱,是宋末、金末元初洛阳的盗墓贼中最为有名的一个,他本不是这个名字,但是因为一次意外,便有了这个外号。朱某挖掘陵墓后,取走了赵匡胤棺椁中陪葬的宝器,又想取下赵匡胤尸身上的玉带,因为赵匡胤尸身太重而拿不出来。于是朱某拿了一根绳子,用绳子穿过赵匡胤尸身,再把绳子套在自己身上,像提秤砣那样,把尸身抬了起来,这才解下了玉带。赵匡胤尸身这一动,口内的一股黑色液体喷在了朱某的脸上,怎么洗也洗不下去,人们便称呼朱某“朱漆脸”。后来朱漆脸的盗墓行为败露,被乱棍打死。 |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昭义节度使李筠叛乱。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命御弟赵光义为大内都点检镇守京城开封。京城民众都震惊道:“今年正月,点检才做了天子,现在又要出现点检做天子的事情了吗?” |
赵炅刚即位的时候,因得位不正,有点心虚,总琢磨弄点让内外贴服的主意。一天,赵炅微服私访,在街市上看到乞丐向一家店铺老板乞讨而不得。乞丐倚在店铺门口对老板大骂,老板不停劝说他高抬贵手,乞丐仍不甘休,越骂越凶。乞丐这么一闹,引来了众人围观,忽然间,一个人从人群中跳将出来,用刀刺死了乞丐,扔下刀就跑了,官兵也没追上。 第二天,开封府尹赵廷美上奏了此事,赵炅说,五代时期随意杀人的恶习在大宋朝竟仍然存在,凶手胆敢光天化日之下杀人!随即命令开封府严加搜捕,限期抓人。可是赵廷美毫无头绪,在限期内没有获得什么线索,眼看期限已到,赵廷美只好推说是店铺老板不胜其烦,愤而杀之,并把店铺老板逮捕下狱。赵炅说:“你挺用心啊,虽然如此,你还是再审审吧,不能冤枉无辜之人,重审后把审判结果和凶器一并拿来。” 没几天,赵廷美再次汇报此事,将狱词和刀一并奉上。赵炅问:“审乎?”曰:“审矣。”赵炅没有继续往下问,而是对旁边的太监说:“取我的刀鞘来(取吾鞘来)。”刀鞘拿来后,太监将刀插入鞘内,严丝合缝。原来,这件杀人凶器竟是皇帝的佩刀,群臣顿时傻眼。赵炅拂袖而起,说:“你们这么办案,怎能不冤杀好人?” 这件事,正是赵炅亲自导演的钓鱼执法,这一事件,直接让赵廷美社会性死亡。 |
太平兴国(宋太宗第一个年号)时,南唐、吴越等“诸降王”都死了,那些随降的旧臣有的开始有怨言,赵炅为了安抚人心,将他们收用,命其修书,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文苑英华》之类。修书的工作量大,卷帙浩繁,赵炅也给了他们丰厚的工资,让他们全心铺在修书的事业上,这些人也多卒老于文字之间。 成书后,赵炅阅览《太平御览》,每天读三卷,一年就读完了,每天从巳时(9:00-11:00)读到申时(15:00-17:00)。有苍鹳自赵炅开始读书,便飞到宫殿屋脊上鸱吻的尾上,一直到他读完掩卷才飞走。赵炅觉得很奇怪,就问大臣宋琪,宋琪说:“这是陛下好学产生的感应,吸引了苍鹳。” |
太平兴国年间,江东有个和尚奔赴朝堂,觐见赵炅,请旨修建天台国清寺(今浙江天台县),并且许愿,寺庙修缮完后,愿意自焚为报。赵炅答应了他的请求,命太监卫绍钦监督工程,赵炅对他说:“事儿办完再回来(了事了来)。”卫绍钦于是与和尚同往。工程完后,卫绍钦燃起了一堆柴火,赶着僧人进去,“僧哀鸣”,和尚害怕了,向卫绍钦祈求,说回京面见皇帝谢恩后再自焚,卫绍钦说:“向陛下辞行的当日,我已经得到陛下的命令了,不用麻烦再去致谢。”和尚更加害怕了,不想进火堆被烧死,向旁边看热闹的人求救。卫绍钦大怒,命人用叉子把他叉进了烈焰之中,和尚“宛转悲号而绝”,死了。卫绍钦回京复命,向赵炅汇报说:“臣办完事儿了(臣已了事)。”赵炅点了点头。 |
北宋名将党进是个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北宋建国后,党进统领禁军时,见禁军将官都把麾下人马器甲的相关数据写在木梃上,以备皇帝询问,便加以效仿。后来,赵匡胤果然询问党进,但他不识字,木梃上虽有数据也无法回答,他只得将自己的木梃呈给皇帝,说:“官家问的都在上面。”赵匡胤大笑,认为他为人朴直。党进巡视京师时,看见有百姓蓄养奇珍异兽,便命人将禽兽放走,还骂道:“买了肉不去奉养父母,反去喂养禽兽,什么玩意儿!”赵光义做晋王时,在府邸养有名贵的鹰,亲随特别仔细地照养,党进遇见后,责骂赵光义的亲随,让他把鹰放掉。亲随转身就跑说要向晋王告他的状,党进连忙阻止了亲随,还给他钱,让他给鹰买肉,说:“你好好看顾它,别让它受伤了。”一时在京师传为笑谈。党进原为后汉大将杜重威的家奴,杜重威被杀后,党进因膂力过人被编入军队,后来,杜重威的子孙贫贱,党进每月发工资后都会给他们一部分,人们因此而称赞党进。 |
太平兴国三年,遣蕃僧曼殊室利归其国。曼殊室利是印度的一位王子,按照天竺的法律,国王死后,太子世袭王位,国王其余的儿子都要出家为僧,不不得再居住在国中。曼殊室利于宋太祖开宝年间来到中国,赵匡胤诏令其在相国寺出家。曼殊室利善于持律,获得国都汴梁人民的信奉,财富堆满了屋子,相国寺的其他僧人因此非常嫉恨他。因曼殊室利不会汉语,众僧就伪造了一份以他的名义写的奏章,向太宗奏请回国。奏请批准下来后,曼殊室利大为吃惊,众僧骗他说是皇帝的旨意,曼殊室利也不得已,迟留了几个月后,不得不离开了。自言往南海去,搭乘商船离开,最后不知所终。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