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三国的前夜:党锢之祸(名士、外戚和宦官的“三角战”)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三国的前夜:党锢之祸(名士、外戚和宦官的“三角战”)[第15页] |
作者:ty_大汉羽林郎1 |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第六章 心狠手辣:宦官报复政敌 不成问题的问题 刘宏十五岁那年(171年)秋天,突然想起三年前窦武的政变,他顿时满脸愧色。 但刘宏惭愧,不是因为他没有救窦武一命,而是他感觉自己对不起窦妙。 窦武政变失败后,窦妙便被宦官集团迁往南宫云台,处于宦官们的监视之中,形同软禁。 刘宏突然发现窦妙很可怜,父亲窦武叛乱而亡,母亲及家人被流放日南郡,自己孤零零生活在南宫,没少受权阉们的气。宫人们见她失势,对她也不再像从前那般恭敬,偶尔还在背后说她的闲话。 同情心引导刘宏开始念及窦妙的好。想到自己是窦妙一手扶立,而且窦妙对他一直也不坏,可如今,他却仍让她孤零零生活在南宫,刘宏就觉得亏欠窦妙太多。 不管怎么说,窦妙毕竟是自己的嫡母,刘宏认为,他应该尽一个儿子最基本的义务。 这年十月,刘宏率领文武百官到南宫朝见窦妙,并亲自向她进食、祝寿,让窦妙感受了一次久违的亲情和风光。 自窦妙被迁往云台,黄门令董萌(宦官)就一直很同情她。见刘宏想和窦妙重修母子关系,他乘机向窦妙申冤,称窦妙绝对没有支持窦武叛乱。 |
(2) 如此一来,刘宏便更觉自己对不起窦妙,于是马上下令提高窦妙的生活待遇。 改善窦妙的处境,使董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没过多久,王甫和曹节便控告董萌诽谤刘宏的生母董太后。 刘宏不知是真糊涂,还是为了安抚宦官集团,最终下令将董萌处死。 宦官集团仍然具有左右刘宏的巨大能量。 由于宦官集团从中作梗,窦妙的生活并未因刘宏对她态度转变而改善太多,只不过能勉强维持一个太后的体面罢了。 可即使这样的生活,也没有持续多久。 半年后,熹平元年(172年)六月,窦妙的母亲病逝于流放地,窦妙悲痛不已,忧伤成疾,竟一病不起。 十日,冷清的南宫云台,脸色苍白泪迹未干的窦妙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无论宫人们如何呼唤,她也没有半点反应。 当天,云台传出噩耗,皇太后崩逝。 宦官集团闻讯而动,连忙派人前往云台——不是处理窦妙的丧事,而是运走窦妙的遗体。 宦官集团用衣车将窦妙的遗体运到雒阳城南市舍,停放了好几日。 这真是骇人听闻!堂堂太后,去世后遗体竟被宦官运走,停在市舍不日不发丧。宦官集团意欲何为? 他们想生米做成熟饭,迫使刘宏以贵人之礼下葬窦妙。 窦妙生时,他们使窦妙几乎沦为囚徒,让她活得委屈;窦妙死后,他们还想降低窦妙的葬礼规格,让她死得耻辱。 他们对窦妙到底有多大的仇恨! |
(3) 窦妙掌权时,对他们可一点不坏,还多次赏赐王甫等权阉。当初窦武决定诛杀宦官,若不是窦妙心慈手软,王甫他们恐怕早就人头落地。 刘宏实在看不下去,他愤怒地说:“你们怎能如此?朕是太后一手拥立,太后对朕有大恩,怎能用贵人的礼仪下葬?必须用太后的礼仪!” 由于刘宏的决心异常坚定,王甫、曹节等人只好妥协。 但是,窦妙的葬礼举行得并不顺利。 刘宏给窦妙发丧后,又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将窦妙葬在何处。 这原本不成问题,窦妙是皇太后、汉桓帝刘志的皇后,她死后理所应当葬在刘志的皇陵,与刘志合葬。可是,宦官集团却坚持要求将窦妙葬在别处,反而建议让已故的冯贵人和刘志合葬。 刘宏内心深处还是希望窦妙和刘志合葬,但碍于宦官集团的脸色,只好召集朝廷百官,隆重商议窦妙葬址的问题。 朝廷百官大多支持窦妙与刘志合葬,因为这样才符合礼制。不过,这场朝议对大臣们非常不利,因为负责监督朝议的是中常侍赵忠,他强烈反对窦妙和刘志合葬。 太尉李咸抱病参加了这场朝议。他当时病得不轻,卧病在床,挣扎着才登上入朝的马车。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参加朝议,就会让宦官集团得逞;他也知道,如果自己参加,据理力争,可能会得罪宦官集团,引来杀身之祸。 所以,李咸临行前,特意在身上藏了毒药,并告诉妻子:“如果皇太后不能和桓帝合葬,我绝不活着回家!” 然而,朝议开始后,现场一片肃静。过了好一会儿,才响起窸窸窣窣的声音,但不是说话的声音,而是身体挪动的声音。 原来,大臣们都在扭着脖子四处观望,无人率先发言,包括李咸在内。赵忠等得不耐烦了,催促道:“不能再拖了,此事应尽快决定!” 大臣们观望的动静反倒更大。廷尉陈球一见这状况,索性自己第一个发言,高声道:“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临天下,当与桓帝合葬,毋庸再议!” 此言一出,朝堂上霎时鸦雀无声。 |
(4) 赵忠皮笑肉不笑地说:“陈廷尉,那就烦请您马上执笔起草议案。” 陈球从容握笔,挥毫立就:皇太后自在椒房,有聪明母仪之德,援立 承继宗庙,功烈至重。太后之父窦武虽有罪,但叛乱之事与太后无关,若不让太后与桓帝合葬,恐失天下之望。冯贵人区区一贵人,且无功于国,岂配与桓帝合葬? 方才还端着的赵忠,看完陈球的议案后,登时脸色大变,浑身颤抖。陈球昂然挺立,直视赵忠,目光锐利如剑锋。 赵忠的眼神像鹰眼一样深邃而可怕,阴阳怪气地说:“陈廷尉,你说得可真好!” 陈球被激怒了,愤然道:“呵呵,陈蕃窦武真的有罪吗?你们已经让陈蕃窦武含冤而死,又幽禁太后,现在还想剥夺太后合葬桓帝的资格,不怕天下人指责吗?我话已说完,你们若想报复我,悉听尊便!” “陈廷尉说得好!” 朝堂上再次传出同样的话语,不过语气与此前的截然不同,说话者显然不是赵忠。大臣们循声而望,见李咸已经出列。 陈球的理直、气壮、无畏,让李咸由衷敬佩。陈球既已表态,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缩头乌龟,李咸马上附和道:“我完全同意陈廷尉的看法,太后必须与桓帝合葬。” “此事万不可行!” 朝堂上又传出一个尖细的声音。大臣们下意识朝赵忠望去,但赵忠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仿佛在说:看我干什么! |
(5) 这话确实不是赵忠所说,而是曹节。曹节说完,王甫跳起来附和,以壮声势。 陈球轻蔑地说:“为何不可?” 他以为曹节和王甫这两个不男不女的家伙根本没有反驳的理由,无非就是胡搅蛮缠。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两人深藏不露,居然对帝国的后宫史了如指掌,他们的反驳理由是:按后宫葬礼惯例,皇后家族有罪,皇后不得与皇帝合葬。窦太后父亲窦武叛乱,窦氏有罪,所以窦太后不能与桓帝合葬。 曹节和王甫所谓的惯例,并非凭空捏造,他们例举了两个先例。 其一:汉武帝的卫皇后,因卫太子刘据弄兵,死后没有与汉武帝合葬。反倒是李夫人,因深得汉武帝宠爱,死后得以配享武帝,并被追尊为皇后。 其二:汉桓帝的第一任皇后梁皇后,因兄长梁冀罪孽深重,也没有与汉桓帝合葬,而是别葬于懿陵。 陈球一时哑口无言。 |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