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南明战神李定国》(长篇连载,每日更新)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南明战神李定国》(长篇连载,每日更新)[第3页] |
作者:wmwm1989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杨嗣昌把襄阳定为自己的大本营,他去做的第一件事,是开会。 第一项议题,追究责任。上至熊文灿,下至各级军官,该砍头的砍头,该撤职的撤职。 坐在下面的左良玉内心十分紧张,放跑张献忠他也有责任。而且,他刚打了一场败仗,无论如何是逃不掉的。 逃不掉的左良玉,最终还是逃掉了。杨嗣昌不仅没有处理他,还送给他一样东西——平贼将军印。 这是杨嗣昌在出发之前,专门找到崇祯皇帝,给左良玉要的。 杨嗣昌是个明白人,自己毕竟是个文官,上阵杀敌实在有点勉强。虽说左良玉刚吃了败仗,但数了数手底下的人,最能打的也就是他了,所以别人可以上大棒,左良玉只能给胡萝卜。 吃了胡萝卜的左良玉很激动,立即表示,愿意跟着杨大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而此时的张献忠听说杨嗣昌来了,立即决定整顿兵马——跑路。他很清楚,熊大人是个熊人,杨大人却是来跟自己拼命的。 张献忠跑得快,左良玉追得更快。崇祯十三年(1640)二月,左良玉会同明将郑崇俭、张令在四川玛瑙山(今四川省万源市)包围了张献忠。 这可是彻底消灭张献忠的大好机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杨嗣昌命令之前投降的农民军头领闯塌天刘国能带领部队假扮成张献忠的运粮队,悄悄地靠近了张献忠的营寨,然后里应外合发动了进攻。 起义军寡不敌众,一场恶仗下来,张献忠惨败,丢失了随身带的大刀、金印和虎符,损失了十六员大将,连老婆孩子以及军师潘独鳌、徐以显都被俘虏了。张献忠带领主力奋力拼杀,总算是突出了重重包围。 形势一片大好,杨嗣昌下令:追! 左良玉没动弹。 没动弹的原因,据说是张献忠派人给左将军讲了一通“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左良玉联系了一下自身存在的问题(收受贿赂,纵容士兵抢劫),决定给张献忠一条生路,也给自己一条生路。 杨嗣昌一看左良玉不听指挥,急了:一举歼灭张献忠的好机会,怎么能轻易丢掉呢?他一怒之下,向崇祯皇帝建议,把“平贼将军”印收回,授予陕西总兵贺人龙。 崇祯皇帝批示同意,可是杨嗣昌这时候气消了,又犹豫了。临阵换将毕竟是兵家之大忌,更何况,贺人龙不论是水平还是战绩,都差左良玉一大截,很难服众,所以他赶紧又请求崇祯皇帝收回成命。 很不幸,这样一件本该保持低调的事情,却被两个不该知道的人知道了。 左良玉听说以后,对杨嗣昌怀恨在心。贺人龙原本很高兴,听说朝廷又收回了成命,对杨嗣昌也十分不满。从此这两个人开始出工不出力,决心把混日子进行到底。 杨嗣昌无奈,只好硬着头皮亲自上阵,开始领兵追击张献忠。 追击的结果是,杨嗣昌被张献忠玩得团团转。张献忠得意之余,还吟唱了打油诗一首:“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所谓邵巡抚,是指四川巡抚邵捷春,廖参军,是指接替邵捷春的廖大亨。也就是说,这两个人,一个只会围着张献忠转,一个只会当跟屁虫,杨嗣昌倒是在拼命追,可就是追不上。 追不上,张献忠的行踪就更难确定了。很快,杨嗣昌就发现,张献忠在他的视野里失踪了。 追着追着居然把人给追丢了,杨嗣昌急得满头大汗,赶紧四处寻找张献忠的踪迹。 |
2、攻破襄阳 那么,张献忠这个时候到底在哪儿呢? 他正带着自己的队伍,偷偷地往襄阳方向急行军呢。 张献忠之所以要去杨嗣昌的大本营襄阳,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第一,老婆孩子军师都被关在那里,不救回来实在说不过去;第二,杨嗣昌把大部分兵力用来追自己,襄阳的防守肯定十分空虚,此时如果能趁机拿下襄阳,绝对会给朝廷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张献忠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所以他亲自带着轻骑兵,以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里的速度,赶到了襄阳城下。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其地进可顺江而下直取武汉,退可凭借险要地形固守,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襄阳城始建于西汉,明洪武年间予以扩建,全城周长达到7322米,城墙最高处达到11米,最低处也有7米,又有汉江这一天然屏障,着实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杨嗣昌把大本营设在襄阳以后,又进一步加固城防,布置重兵,强攻是很难成功的。 张献忠并不迂腐,强行攻城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蠢事他是不会干的,还是智取比较合算。 刚巧,张献忠在来的路上遇到了杨嗣昌派往襄阳领取军饷的官员,缴获了相关文书和兵符,正好可以拿来利用,假扮明军混进城去。 按理说,伪装明军这一招张献忠以前没少用,可是这一次非比寻常,既不能引起城内明军的注意,又要在大军攻城时里应外合予以配合,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派谁去呢? 张献忠想到了李定国。 这两年,张献忠的几个义子成长得非常快,比如孙可望,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且屡次立功。李定国也不遑多让,他已经长成了一个眉清目秀、身高八尺的帅哥了,不仅举止得体,礼贤下士,而且熟通兵法,打仗勇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每次带着两万部下攻城拔寨之后,从不乱杀无辜,军中人称他为“小尉迟”,张献忠对他甚是喜爱。 这一次,张献忠相信,李定国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为确保万无一失,张献忠先是命令刘文秀率部伪装成过路的客商,潜入襄阳城作为内应。然后,李定国带着二十八名骑兵,伪装成明军的样子,拿着之前从杨嗣昌处缴获的文书和兵符,大摇大摆地要求入城。 当时天色已晚,驻守襄阳的明监军副使张克俭担心有诈,要求亲自检查李定国所带的印信。 印信是从杨嗣昌的部下手里缴获的,当然不可能有什么问题。张克俭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命令士兵打开城门,放李定国进城,并安排他们住在城内的承天寺。 |
进城以后,李定国第一时间找到了早前就已经潜伏进城的刘文秀。二人约定:大军一旦开始攻城,他们就在城内到处放火,并向守军发动突袭,配合城外的主力破城。 李定国还设法与被关在狱中的军师徐以显、潘独鳌以及张献忠的妻儿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稍安勿躁,大军很快就能攻破襄阳,救他们出去。 由于形势紧张,当天晚上,张克俭召集了部分襄阳官员开会,布置守城的相关安排。 在回家的路上,张克俭突然发现,承天寺方向燃起了熊熊大火,很快,南门、端礼门、襄王府也相继起火。一时间城内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百姓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顿时乱作一团。跟着乱作一团的,还有守城的明军官兵。 李定国和刘文秀抓住城内混乱的时机,带领早前潜伏入城的部下放下吊桥,迎大军入城。 号称“铁打的襄阳”,一夜之间就被张献忠攻破了。 襄阳城里除了有张献忠挂念的老婆孩子和军师,还有一个人他比较关心,这个人的名字叫朱翊铭。 朱翊铭是皇亲,受封襄王。我们知道,万历皇帝的名字叫朱翊钧,换句话说,这个人是崇祯皇帝爷爷辈的亲戚。 不过这位七十多岁的襄王完全没有其祖宗朱元璋的骨气,他被抓住之后,见到三十五岁的张献忠,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大喊:“求千岁爷爷饶命!” 张献忠觉得很好笑,他说:“你明明是千岁,怎么反倒叫我千岁?我也不要你别的,只是想借你项上人头一用。” 襄王吓坏了,赶紧说:“我家中的金银古玩,任由千岁爷爷搬用。”言下之意是,金银财宝您尽可全部拿走,只求您老人家饶我一命。 张献忠反问了一句:“你有办法让我不搬吗?” 仔细想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啊。 张献忠最后说了一句话,正式宣判了襄王的命运:“你不把你的人头给我,杨嗣昌是不会死的。” 襄阳作为杨嗣昌的大本营,城内储存了大量粮食和兵器,张献忠对此一一笑纳,襄王府里的金银财宝也全部被充作军饷。张献忠下令,拿出15万两银子,救济襄阳的贫苦百姓和饥民。 左良玉听说襄阳被张献忠攻陷,居然直接被吓得瘫倒在地。 崇祯皇帝的爷爷死了,他很伤心,很快,更让他伤心的消息又传来了。由于追张献忠追得过于拼命,杨嗣昌身患重病,于襄阳被攻陷一个月后,也病死了。 朱由检失去了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此后,一直到他在煤山自缢殉国,他再也没有给予任何人这样的信任。 然而我们不得不说,杨嗣昌忠则忠矣,水平确实很一般。他也与他父亲杨鹤一起,被查继佐列入了《罪惟录·庸误诸臣传》。 顺便说一下,在这个名单里,还有陈奇瑜和熊文灿。 |
3、进军武昌 杨嗣昌解脱了,崇祯皇帝却还得继续拼命。然而可悲的是,不论他怎么拼命工作,大明帝国仍然头也不回地往地狱里狂奔。 一年前,李自成从深山老林里走了出来。几年后,他将亲手终结这个帝国。 张献忠攻克襄阳后,并未在襄阳过久的停留。毕竟他这次算是奇袭得手,襄阳周围的明军数量仍然不少,这其中又以左良玉对他的威胁最大。所以,他很快就带领全军转战安徽,襄阳重新被左良玉领兵占领。 在攻克安徽桐城的时候,张献忠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人才”。 此人名叫汪兆麟,原本是桐城的一名秀才,家境富裕。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因为违反校规,被关进了大牢。他在狱中听说张献忠正在攻城,就煽动了狱中一百多名死囚发起暴动,杀掉狱卒,破狱而出,投奔了张献忠,“为忠指画攻取之策,陈说图王定霸之谋”。 张献忠虽然已经起兵十多年了,但军中一直缺少像样的谋士。汪兆麟的到来使张献忠大喜过望,两人朝夕相处,十分亲密。张献忠对汪兆麟提出的攻取之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此后,张献忠在安徽境内连续攻城略地,势如破竹,这里面自然少不了汪兆麟的功劳。 襄阳被张献忠攻破以后,左良玉十分害怕,他担心崇祯皇帝会拿他开刀,祭奠自己被张献忠杀了的爷爷。 然而朱由检却并没有这样做。毕竟,自己手底下能带兵打仗的没几个人了,把左良玉杀了,谁替他消灭李自成和张献忠呢? 所以崇祯皇帝只是削去了左良玉的官职,让他戴罪平敌,立功赎罪。之后,崇祯皇帝又从紧巴巴的国库里拿出十五万两银子犒劳左良玉部的将士们,激励他们奋勇作战。结果左良玉与李自成会战于河南开封的朱仙镇,左良玉再次大败,垂头丧气地退回了襄阳。 李自成此后继续向南进军,左良玉虽然坐拥二十万部队,却早已经被吓破了胆,赶紧带着部队逃到了武昌。 崇祯十六年(1643)初,李自成攻占了湖北境内的孝感、汉川等地,兵峰直指武昌,这让左良玉大惊失色,又带着兵马一口气逃到了江西九江。 左良玉的东逃使湖北境内的明军兵力十分空虚,张献忠决定,立即挥师攻取武昌。 武昌地处水陆交通要塞,长江和汉江在此交汇。如果占据此地,沿江而上可西取巴蜀,顺江而下可直捣南京,逆汉江北上可至河南、陕西,经洞庭湖南下可达河南、广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有“九省通衢”之称。 洪武年间,开国功臣周德兴受封江夏侯,着手扩建武昌城。经过扩建,武昌城共有九座城门,周长达到了二十里,只比当时的都城南京稍小一些。此后,武昌便成了明朝的湖广首府,设有三司衙门(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 如此战略要地,没有藩王镇守是不可能的。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封地即在武昌。第二年,武昌的楚王府开始正式营建,历时九年才宣告完工。 |
建成之后的楚王府,东西宽两里,南北长四里,王府内的宫殿楼阁、水榭庭院足足有八百多间,占地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相当于当时的半个武昌城。此后,楚王世代镇守武昌城,与秦王、蜀王、周王并称为明代富甲天下的四大藩王。 此时的楚王名叫朱华奎,是第九代亲王,因为他留着胡子,当地百姓就都叫他朱胡子。 李自成和张献忠两大农民军主力齐集湖北,虽然还没有直接威胁到武昌,但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武昌地区的明军数量很少,还严重缺乏军饷,军心涣散,根本没啥战斗力。武昌城里的很多地方官对此忧心忡忡,希望家缠万贯的楚王能捐银募兵,保护武昌。武昌城里住着一位退休高官,名叫贺逢圣,曾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亲自前往楚王府面见朱华奎,希望他能开恩助饷。 朱华奎是个惜财如命的铁公鸡,家里金银财宝堆积成山,他却一两银子都舍不得出。他命人搬出了朱元璋当年分封藩王时赐给楚王的一把包金椅子,说:“这把椅子可以拿来劳军,其他没有了!” 很明显,朱华奎根本就没有自掏腰包的觉悟。贺逢圣没想到富甲天下的楚王居然如此抠门,无可奈何,大哭着离开了楚王府。 形势危急,三司衙门的官员们也顾不得脸面了,他们齐集楚王府,跪在朱华奎面前,向楚王苦苦哀求,请求楚王出银募兵,保卫武昌,朱华奎也不为所动。 五月一日,张献忠率部一举攻克汉阳。 汉阳离武昌只有一水之隔,武昌大震。朱华奎这才知道着急,同意出资招募士兵守城。 这个时候,正好有从承天、德安逃过来的一批明军士兵,楚王把他们全部招募,号称“楚府兵”,由楚王府长史徐学颜统领。其实,这些人全是被起义军吓得魂飞魄散的乌合之众,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 五月二十三日,农民军渡过长江,逐渐完成了对武昌的包围。明军参将崔文荣率部出战,被农民军击败,狼狈逃回城内,再也不敢出城迎战了。 此时,楚府兵中有一位名叫张其在的募兵官,因为遭到了楚王朱华奎的责罚而愤愤不平。现在农民军攻城甚是猛烈,他就瞅准了机会,偷偷跑出了城,直奔农民军军营投诚,向张献忠提供了城内守军的配备和城防情况。 有了这么可靠的情报,张献忠决定,向武昌城发起总攻。 五月二十九日,农民军开始全面猛攻。很快,没什么战斗力的楚府兵就撑不住了,他们打开保安、文昌两座城门,恭迎农民军入城,武昌就此被张献忠所占据。 由于之前武昌被围得如同铁桶一般,张献忠破城又非常迅速,所以一干明朝宗室和官吏毫无逃跑的机会,基本上都被包了饺子。 楚王朱华奎被活捉,农民军士兵冲进楚王府,从楚王府的仓库里搜出了上百万两黄金白银,装了好几百车都没能装完。 看见此情此景,张献忠不由得感慨万千:“有这么多金银财宝,居然都不能设兵守备,朱胡子真是个庸人!”他下令把朱华奎带过来,由他亲自审问。 朱华奎被带来以后,张献忠笑嘻嘻地说:“我这次来,是打算扶持你当天子的。”说完,他就命人把朱华奎绑在他的金座椅上,装到一个竹笼子里,扔进了长江。 |
4、建立政权 攻克武昌以后,张献忠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有必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了。 张献忠这么突然想起这茬了呢? 原来,就在两个月以前,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自称“新顺王”,设丞相和六部,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张献忠岂能愿意久居人后?你李自成能做的,我张献忠也能做。 他宣布把自己用了十几年的“西营八大王”称号改为“西王”,并铸了一个自己的专属印章——“西王之宝”,军中将士以后都得叫他“大西王”。 他还把武昌改名为天授府,自己住进了楚王府,门前竖起了两面大旗,一面上书“天予人归”,一面上书“招贤纳士”。 政权机构上主要设置了六部和五府,六部自然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五府是五军都督府的简称,分别是中军、前军、后军、左军、右军。除此之外,他还安排了很多地方官,读书人不够用的,就开科考试。 这样一来,到崇祯十六年(1643)的夏天,湖广境内就出现了两个农民军建立的政权,一个是李自成建立的襄阳政府,一个是张献忠建立的武昌政府。 建立政权,标志着明末农民起义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两个政权都在湖广境内,这就不太好玩了。 首先,李自成和张献忠虽然号称明末农民起义的两大巨头,在此前的起义生涯里也不乏共同合作的经历,但是彼此之间一直都是相互独立的,现在的襄阳政府和武昌政府,自然也都是各自独立的政府。 其次,李自成三月份建立了襄阳政府,张献忠五月份建立了武昌政府,是个人都知道,张献忠摆明了就是要和李自成对着干。张献忠不愿意当李自成的小弟,李自成的卧榻之侧难道就能允许张献忠酣睡? 现如今的李自成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被洪承畴和孙传庭打得到处跑的丧家之犬了,他的翅膀已经硬了。就在前不久,李自成打算兼并曹操罗汝才和革里眼贺一龙的部队,二人不愿意,李自成二话不说,当即就摆了一个鸿门宴,杀了他们。 李自成用沾满双手的鲜血告诉世人,他不仅要当农民军的老大,以后还要夺取整个天下! 果不其然,李自成听说张献忠在离自己没多远的武昌建立了政权,恨得牙根痒痒。他马上发布了一条命令:“有能擒拿张献忠者,赏千金。”接着,他又派人给张献忠送去了 :“老回回(指马守应)已经投降我了,曹操、革里眼都被我杀了,马上就该轮到你了。” 这可以算得上是赤裸裸地威胁了,问题是,李自成真的有这个实力吗? 有。 论地盘,此时的李自成已经占领了河南省的绝大部分地盘以及湖北省一部,而张献忠的地盘只有武昌一隅。论兵力,李自成的兵力也要远远多于张献忠。 |
双方的实力差距之大,就连局外人也看得非常清楚。明朝政府在当时发布了擒杀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奖赏,能擒杀李自成者,赏万金,世袭侯爵;能擒杀张献忠者,赏五千金,赐官一品,世袭锦衣卫指挥使。李自成的身价比张献忠高,就说明他的实力远在张献忠之上。 双方的实力差距如此悬殊,一旦李自成与张献忠火并的话,那么吃亏的肯定是张献忠。 张献忠对这一现状有很清楚的认识,他不想与李自成开战,至少现在还不想。为了缓和双方的关系,张献忠派出三百骑兵,给李自成送去了很多金银财宝。 在李自成看来,这是张献忠认怂的表现,他理所当然地收下了张献忠的厚礼,至于那三百骑兵,当然也就没有回去的必要了,一起留下吧。 张献忠没有想到,自己的主动示好居然换来的是李自成更加目中无人、飞扬跋扈,他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打又打不过,归顺又不是自己的性格,为今之计,只能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 七月,张献忠留下一支为数不多的部队留守武昌,他自己亲自带领二十万主力部队,分水陆两路向湖南进军,先后攻破咸宁、蒲圻、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于八月二十三日抵达长沙城下。 慑于张献忠的威名,以及襄王朱翊铭、楚王朱华奎的悲惨结局,早在张献忠到达之前,长沙的一帮文武官员就簇拥着明朝宗室吉王朱慈煃、惠王朱常润望风而逃,投奔受封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的桂王朱常瀛去了,敢于守城的只有正七品的长沙推官蔡道宪。 蔡道宪素有忠义之名,张献忠围城以后,派人向他喊话:“军中久闻蔡推官的大名,望你速速归降,不要自讨苦吃!” 蔡道宪对此的回应很简单——下令守军放箭。 劝降不成,张献忠只好下令攻城。该跑的不该跑的全都跑了,兵力薄弱的长沙守军自然不是二十万农民军的对手。三天后,守城的明军副总兵尹先民、何一德率部投降,大西军顺利夺取了长沙。 蔡道宪被农民军俘虏,张献忠不死心,再次劝他投降,蔡道宪骂不绝口,不屈被杀。 攻克长沙以后,张献忠继续向衡州进军。好不容易逃到衡州的吉王朱慈煃、惠王朱常润和受封衡州的桂王朱常瀛只好再次跑路,张献忠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衡州。接着,他以长沙和衡州为基地,分兵几路攻占湖南的各个州县。 到十二月底,张献忠已经很稳固地占领了湖南全境和江西的部分地区。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张献忠在这些地方派驻官员,招揽人才,甚至还举办了几次科举考试,颇有点正式过日子的味道。 |
第三章 进取川蜀 1、转移 然而第二年,张献忠就带领主力进军四川,只在湖南和江西留下了很少的一点兵力,等于宣告自行放弃这些地方,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跟张献忠相比,李自成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底,李自成已经占领了湖北省西部、河南省大部和整个西北地区,在军事实力上已经远远超过了明朝和张献忠的队伍。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李自成正式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几天后,他亲自带领大顺军主力部队从西安出发,开始了他灭亡明朝的最后一战。 很明显,李自成灭亡明朝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时的张献忠不得不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李自成攻破了北京,灭掉了明朝,并开始着手统一全国的话,他张献忠该何去何从呢? 之前为了避开李自成的锋芒,他从湖北转战湖南和江西,可双方离得还是很近,并不十分安全。 为今之计,只能另寻出路了。 张献忠原本的打算是沿长江东下,攻占整个江南地区,以江南为基业。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谋臣汪兆麟,想听听汪兆麟的意见。 汪兆麟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江南不可图也。大王若想改号正位,养威蓄锐,最好的地方莫过于陕西和四川了。然而想要攻取陕西,必须先要得到四川作为根本。先固根本,然后北伐四征,天下不足定也。” 听汪兆麟这么一说,张献忠开始犹豫了,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汪兆麟又说:“大王既然疑而未决,不如就用占卜来决定吧。” 好吧,那就卜上一卦看看吧。 这一重要的使命由汪兆麟负责完成。他先占卜东下江南之事,不吉,然后又占卜西上四川之事,大吉。 这个占卜结果最终坚定了张献忠的决心:入蜀! 关于张献忠东下江南和西取巴蜀这两条路线哪一条更可取,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争议。 赞成东下江南的人认为:第一,江南经济发达,是明朝的经济重心,也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自明末以来,北方地区饱经战乱之苦,民不聊生,一片荒芜,而江南地区则未受到太大的波及,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实力,实乃开创基业的绝佳地区。 第二,崇祯皇帝在北京自缢身亡以后,南明弘光政权仓促建立,还未能完全得到江南人民的支持,弘光政权也是一片混乱,根本没有有效地组织起防御力量。如果抓住这个绝佳的机会顺江而下,必能所向披靡,易如反掌。 第三,农民军作战的长处是千里驰驱,流动迂回,这就需要有一个能大范围流动作战的广阔地域。一旦入蜀,虽然可以凭险固守,却也会被困于一隅,四面受敌,实际上是作茧自缚。 赞成西取巴蜀的人认为:第一,张献忠在江南没有什么群众基础。弘光政权建立以后,一直坚持与农民军为敌,广大民众受弘光政权的宣传,对农民军心存恐惧,恐怕很难在此收服民心。 第二,江南的气候地理、风俗习惯都与北方有非常大的差异,张献忠军中陕西人居多,恐怕很难适应这些差异。 第三,四川位居长江上游,虽然偏处西南,但是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盈,号称“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周围全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把四川作为根据地,既避开了李自成,又能保证张献忠的独立地位。 第四,在张献忠之前十几年的起义生涯里,曾经多次进军四川,对这一带的地理条件、风土人情都比较熟悉。 第五,四川北部和东部地区一直活动着农民起义的队伍,规模比较大的就有十三支(史称“摇黄十三家”),他们与四川明军长期作战,不断消耗着明军的力量,这对张献忠进军四川是极大的帮助。 第六,李自成当时正忙于应付清军的追击,弘光政权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此时西取巴蜀,基本不会受到任何外力的干扰。 汪兆麟究竟有没有操作占卜的结果,我们不得而知,总之最后的结果是,张献忠作出了西取巴蜀的决定。至于到底东下江南和西取巴蜀哪一个选项更好,就请诸位读者自行判别吧。 |
2、声东击西克重庆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张献忠正式向四川进军。他沿着长江,把40万部队兵分两路,水陆并进。 摆在入川农民军面前的第一个大目标,是川东重镇——重庆。 重庆古称巴郡。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张仪带兵灭掉巴国,修筑巴郡城,此乃重庆建成之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36郡之一。南宋景定二年(1261),蒙古军队大举进攻四川,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了增强重庆城的防御,他大规模重修了重庆城,城池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一倍,这奠定了明清时期重庆城的大致格局。重庆城周长达到了12里,光城门就有17个,城墙高达10丈,加上三面临江,易守难攻,号称天险。 除此之外,距重庆40里的铜锣峡,地势险峻,是水路进出重庆的唯一通道。距重庆10里的佛图关,两侧环水,三面悬崖,是陆路进出重庆的唯一通道。历史上,凡欲取重庆城,必先攻陷佛图关,无一例外。 张献忠深知,要想拿下重庆,绝非易事。所以当先头部队到达铜锣峡以后,张献忠并未下令强攻。此处不仅地势险要,还有明军重兵把守,强攻未必能够奏效,即便能够取胜,也会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 张献忠并不是一个死脑筋的人,此路不通,大不了换个思路,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嘛。 张献忠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 他命令水军摆出一副准备进攻铜锣峡的架势,吸引明军的注意力,自己则亲自带领精锐部队,从陆路翻山越岭,跳过重庆城区,一日一夜急行150里,迅速拿下了重庆上游的江津县。 在江津,农民军夺取了明军的船只,沿江顺流而下,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了重庆城与佛图关之间的菜园坝,拦腰截断了佛图关守军与重庆城的联系。 张献忠的战术完全出乎明军意料之外,佛图关和铜锣峡的守军听说张献忠的部队已经抵达了菜园坝,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大西军将士一鼓作气,很快就攻陷了佛图关和铜锣峡。 如此一来,进出重庆的水路和陆路通道都被农民军拿下了。六月十九日,大西军包围了重庆城。 虽然重庆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但毕竟是城高墙厚的大城市,要想轻易攻破也并不容易。 面对这样一块十分难啃的骨头,张献忠打算先劝降看看。他派出使者进城,劝说守军投降。 明朝此时在重庆城内最高级别的官员,是前四川巡抚陈士奇。 |
陈士奇,字平人,福建漳浦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 从陈士奇的履历来看,他应该算是一个读书人,考上进士以后,他也一直从事督学一类的工作。但此人生平有一个爱好——喜欢钻研兵书,谈论韬略。在朝廷里任职的时间太长,跟人吹牛吹得太多,以至于到后来,大家一致认为,这人是个将才。 既然是将才,那就去带兵吧。崇祯十五年(1642),陈士奇升任右佥都御史,代替廖大亨(就是张献忠打油诗里嘲笑的那个廖参军)担任四川巡抚。 当时张献忠已经开始向四川进军,明朝第一女将、石柱土司秦良玉把四川地形图呈给陈士奇,建议陈士奇依托地形优势,派兵把守十三个险要的关隘。 陈士奇自认为熟读兵书,怎肯听从一个女流之辈的建议?他以浪费朝廷银两为由,拒绝采纳。 这么正确的建议陈士奇都不用,可见其军事水平实在不怎么样。陈士奇在四川巡抚的岗位上干了一年多,四川又是兵变,又是农民起义,简直乱成了一锅粥。朝廷一看这人不过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水货,安排龙文光代替陈士奇担任四川巡抚。 龙文光接替陈士奇之后,陈士奇打算回京复命。此时却传来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殉国的消息。陈士奇愤恨不已,发誓必报此仇,他坚持留在重庆,要与张献忠决战。 张献忠的使者入城以后,一些明朝官员仍然心怀一些侥幸,问了一个非常关心的问题:“张献忠此次进川,意图何在?” 使者回答:“暂时收取巴蜀为根,然后兴师平定天下,投降就秋毫不犯,胆敢抵抗者,老弱不留。” 这样的回答自然不是陈士奇愿意听到的,他杀了入城劝降的使者,拒绝投降。 这种行为彻底惹怒了张献忠,他决定强行攻城,让这些不知死活的明朝官吏尝尝他八大王的厉害。 可是困难依旧还在他面前摆着:重庆城城高墙厚,怎样才能在尽可能避免伤亡的情况下破城呢? 张献忠想到了一个捷径——爆破。 他先是派部下仔细观察了地势,发现在通远门附近的土层比较疏松,适合挖掘地道。 发现了突破口,张献忠把攻城的重点立即转向通远门,农民军士兵冒着炮火,开始强行攻城,用生命为挖地道争取时间。 经过一昼夜不懈的努力,地道顺利挖成,士兵们在空心大圆木里填入了上千斤火药,安置在地道内,准备爆破。 一切准备就绪,张献忠发出了点火的命令,部下急忙点燃了火药引线。 只听“轰”的一声,重庆上空瞬间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通远门附近的城墙被上千斤火药的巨大威力炸开了一个十多丈的大口子,负责守卫此处的明将卞显爵被炸得粉身碎骨。 农民军士兵像潮水一般涌进通远门,号称天险的重庆城,就这样被张献忠攻破了,前后只用了6天时间。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