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南明战神李定国》(长篇连载,每日更新)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南明战神李定国》(长篇连载,每日更新)[第8页] |
作者:wmwm1989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再来说说李定国这路。李定国进兵的方向是向南,目的是彻底消灭沙定洲叛乱势力。他连续攻破呈贡、曲靖、晋宁等地,目标直指沙定洲的防御重镇临安。 负责镇守临安的是沙定洲的得力干将李阿楚,此人颇有一些守城的才能,李定国围城围了十天,还是没能拿下。 强攻不成,李定国决定换一下思路,看能不能利用大西军擅长的爆破战术。他发现临安城东南的土质比较疏松,适合挖掘,就挑选精兵暗中挖掘地道通向城墙。 士兵们一连挖了好几天,总算挖到了城墙下面。他们在此安放了大量的火药,只听“轰”的一声,临安的城墙被轰开了一个大缺口。大西军一拥而入,迅速攻占了全城。 临安距离沙定洲的老巢蒙自已经很近了,李定国原本计划乘胜进军,没想到刚刚平定的晋宁和昆阳却在这个时候发生了针对大西军的叛乱。李定国担心后方有失,不敢怠慢,迅速回军平定了这两州的叛乱,返回昆明休整,沙定洲才勉强得以苟延残喘。 至此,大西军平定云南之役暂时宣告结束。 接下来,孙可望等人开始对云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进行改革,希望把云南建设成为一个稳定的根据地,这里姑且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政治上,大西军废除了大西国号,改用干支纪年,为以后联明抗清减少了一定的政治障碍。孙可望等人重新任命了文武官员,并且严厉惩处贪官污吏,云南的官场风气得到了比较彻底的扭转。 经济上,大西军以前在四川实行的一些措施是比较极端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大西政权的稳定,比如打粮。孙可望等人以赋税政策取而代之,不仅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云南盛产铜矿,但却一直缺少铜钱,孙可望下令铸造“兴朝通宝”,云南人民才开始普遍使用铜钱作为货币。云南还是井盐的重要产区,孙可望把井盐业收归官府所有,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 军事上,大西军非常重视整顿军纪,尽可能做到兵不扰民,并积极加强军队的训练和兵器的制造,这就为以后大西军的抗清事业提供了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队伍。 文化上,孙可望亲自到文庙祭祀孔子,体现了他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后来,大西军还在云南各地组织了多次科举考试,选拔了不少治理地方的人才。 在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上,大西军也非常注意。云南的少数民族非常多,许多土司拥有对本地区的世袭统治权。孙可望等人的原则是,只要不对大西军保持敌对态度,能够提供一定的赋税和兵员,大西军就承认这些土司的统治权。 这样一来,大西军不仅稳定了对地方的统治,还增加了很多少数民族士兵。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少数民族士兵将为大西军的抗清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可以说,孙可望等大西军领导人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十分正确的,也比较贴合云南的实际情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后来大西军出滇抗清战果斐然,跟这一阶段正确统治策略的实施是有相当大关系的。 |
3、演武场事件 然而,在蒸蒸日上的繁荣表象背后,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我们擦亮眼睛予以关注。 这就是,伴随着自身权势的增强,孙可望的野心也在逐渐膨胀。 严格意义上来说,四将军的地位应该是相差不多的。只不过为了统一事权,大家才推举孙可望当了大西军的主要领导人。这个领导人,其实更像是一个武林盟主,并不能理解为孙可望和李定国、刘文秀等人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 但是孙可望似乎并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他想成为所有人的领导,包括李定国和刘文秀。 可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领导李定国。 李定国既有非凡的才能,又能做到与人和善,手里还掌握着并不逊色于孙可望的部队,这让孙可望如鲠在喉,非常不爽。他打算吞并李定国的队伍,可是并没有想到什么好法子,于是找来自己的心腹王尚礼商量对策。 王尚礼给出的办法是,约定一个日子,各营将士都到演武场,共同尊孙可望为主。李定国和刘文秀就算心里不乐意,当着众位兄弟的面,他们也不好反对。这样就能够造成既成事实,以后孙可望说话做事就好办了。 孙可望非常欣赏这个主意,他与王尚礼确定了计划的种种细节,并把日期通知给了所有人。 到了约定的日子,李定国按时赶到了演武场,孙可望却故意迟到。演武场的旗鼓官一看是定西将军到了,就放了号炮,升起了帅字旗。 这个操作并没有什么问题,四将军原本地位就差不多,不管谁先来,都可为帅。这是大西军的老传统,在此之前,旗鼓官一直都是这么干的。 孙可望要的就是这个惯例。 远远看见帅字旗升了起来,孙可望这才不紧不慢地进了演武场,张口就问:“我还没到,是谁升了帅字旗?” 众人回答:“是西府老爷(指李定国)先进的演武场,旗鼓官按照旧例,就升起了帅字旗。” 孙可望说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台词:“军中旧制,主将入营,才能升帅字旗,这种规定,全天下都一样。现在既然以我为主,应该等我来了,才能升旗放炮。西府入营,怎么能升旗呢?这明摆着是眼里没我,我还怎么当众人之主?” 刘文秀没看出这里面的端倪,急忙出来调解:“这是定国兄弟一时之误,希望大哥宽恕!” 孙可望仍然不肯善罢甘休,王尚礼提出追究旗鼓官的责任,孙可望还是不行。 李定国冷冷地看了半天,算是看明白了,今天这事,就是冲他来的。 堂堂七尺男儿,怎能忍得了这口气?他义正辞严地回击:“我跟你乃是兄弟,只因为现在军中无主,才尊你当个首领。你不愿做就不做,我何必非要靠你生活!” 孙可望恼羞成怒:“要想以我为主,就必须打定国一百棍!” 李定国怒了,你还想打人?他霸气外露地大吼一声:“我看谁敢打我!” 孙可望装模作样地摆出一副很无奈的样子,说:“定国不愿意受杖刑,军法就没办法施行,以后还如何约束诸将?”吵吵着就要走。 眼看今天就要不欢而散,白文选从身后一把抱住李定国,开始劝他:“请老爷勉强受罚,成全兄弟之情,否则今日如果决裂,我们大家肯定散伙,到时候一切就都完了。” 见李定国表情产生了犹豫,王尚礼、冯双礼等人马上一拥而上,把李定国按倒在地,开始用刑。 结结实实挨了五十军棍,李定国眼看就要撑不住了,其他人赶紧百般求情,孙可望找回了面子,这才罢休。 接下来,是影帝孙可望的封神表演时间。 据史书记载,孙可望一把抱住李定国,眼泪唰唰地往下淌,一边哭一边说着违心的台词:“我是为了国家大义才辱没你的,希望我们兄弟同心,你千万不要记恨我!” 这可真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了,李定国又不是三岁的小孩,你孙可望挤出几滴假惺惺的眼泪,就想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做梦呢? 为了顾全大局,李定国决定忍下这口气。他向孙可望提出,自己愿意和刘文秀一起带兵,彻底剿灭沙定洲的残余势力。 |
1648年(南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七月,李定国和刘文秀亲率大军从昆明出征。 大西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拿下了沙定洲老家阿迷州和蒙自。沙定洲和老婆万彩云、谋臣汤嘉宾败退到了佴革龙山,继续负隅顽抗。 作为沙定洲的老巢,佴革龙山地势绝对是非常险要。而且,沙定洲自从逃离昆明以后,倒有一些自知之明,知道大西军不会轻易放过他,所以这一年多没干别的,就忙着经营自己的老巢了。 据说,沙定洲在佴革龙山所有地势险要的地方全部扎下了营寨,加起来一共有三百多个,绵延一百多里。沙定洲和老婆万彩云、谋臣汤嘉宾各自占据了一座险山,相隔只有几十里,互为掎角之势。 这种情况让李定国和刘文秀很是棘手,一时间很难取得有效的进展,双方陷入了僵持局面。 知道大西军不能拿自己怎么样,沙定洲之前的紧张情绪逐渐放松了下来。一天,沙定洲大着胆子前往汤嘉宾所在的营寨赴宴,李定国得到消息,喜出望外,决心将他们一网打尽。 他带着部队迅速包围了汤嘉宾的营寨,在营寨之外围上木栅,开始和沙定洲耗时间。 前面说过,佴革龙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没水。想要水,就必须去山下的水泉里取水。 李定国安排部下把山下的水泉全部用土填平,在上面建起了营寨,有重兵把守。 就这么玩了三个月,彻底把沙定洲给玩残了。 沙定洲的部下渴得实在受不了了,纷纷选择下山投降。李定国出动全部精锐,一举攻破了沙定洲的老巢,活捉了三个主要的叛首:沙定洲、万彩云和汤嘉宾。 李定国派人把沙定洲等三个叛首押往昆明,其余从犯概不追究,各自回归本职。 十月,沙定洲等人在昆明被处死,云南百姓个个拍手称快,历时近三年的沙定洲之乱彻底宣告平定。 接下来,大西军该何去何从呢? 关于这个问题,李定国早就有自己的想法。他向孙可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闯、献两帝(指李自成和张献忠),辛苦二十年,转战天下,最后却没有一寸自己的土地,兵败身死,而清人却坐享渔翁之利,这是多么可悲啊!我们本是大明的臣民,现在大明沦陷于外寇,就应当严格区分夷夏之界,以中国为重。现在如果我们能够以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归于大明,诚心辅佐,恢复旧京,荡清海内,将来我等定能获得名垂史册的功绩。”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刘文秀、白文选等人的强烈支持。 至于在云南的明朝旧臣,就更希望能与南明小朝廷建立联系了。杨畏知对孙可望的心思比较了解,知道他想尽快提高在军中的地位,从而可以名正言顺地领导李定国和刘文秀。所以顺着孙可望的心思劝他:“您与三位将军乃是同时起事,如果没有封号和爵位,就不能真正地服众。当年曹操将汉献帝奉迎到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此成就大事,现在圣上在肇庆,您有没有这个想法?” 对于孙可望这种从来只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的人来说,你跟他讲民族大义,简直就是对牛弹琴,还不如来点现实的。所以杨畏知的一席话算是说到了孙可望的心坎里,他虽然通过演武场事件把劲敌李定国打了一顿板子,并顺势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但是他明白,这并非长久之计,李定国也断然不会心服口服。 现在如果能得到朝廷加封的爵位,并且使自己的爵位高于李定国和刘文秀,那就可以成为名正言顺的大西军一把手了。 所以他急忙于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二月派出了以杨畏知和龚彝为首的使团,前往广东肇庆,求赐封号。 杨畏知口中的圣上,就是南明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朱由榔。 |
4、永历政权的来历 让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南明此前的所有政权吧。 第一个,弘光皇帝朱由崧。万历皇帝朱翊钧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后,朱由崧于当年五月十五日在南京称帝,以第二年为弘光元年。 结果:弘光元年(1645)五月二十八日在芜湖被清军俘虏,第二年被杀。 评价:喜好酒色、宠幸奸臣、昏庸无能、贪生怕死。 第二个,隆武皇帝朱聿键。朱元璋第九世孙,唐裕王朱器墭长子。弘光皇帝被俘后,朱聿键于当年六月二十六日在福州称帝,以七月初一之后为隆武元年。 结果:隆武二年(1646)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在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俘虏,后绝食而死。 评价:锐意进取、关心百姓、严于律己、生不逢时、所托非人(郑芝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第三个,鲁监国朱以海。朱元璋第十世孙,鲁王朱寿镛之子。弘光元年(1645)七月十八日于绍兴监国,改第二年为监国元年。 结果:监国第二年,清军攻取浙东,鲁监国逃到舟山群岛,继续坚持抗清。1651年(南明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清军攻占舟山,鲁监国逃往厦门依附郑成功,康熙元年(1662)于金门病逝。 评价:与隆武政权互相对立,自我消耗,致使清朝渔翁得利,且缺乏治国之才;但是誓死不降清朝,难能可贵。 第四个,绍武皇帝朱聿??。朱元璋第九世孙,唐裕王朱器墭之子,隆武皇帝朱聿键之弟。隆武皇帝死后,于当年十一月五日在广州称帝,改第二年为绍武元年。 结果:绍武年号从未正式使用过,因为当年十二月清军李成栋部就攻破了广州,朱聿??自缢而死。 评价:绍武政权虽然只存在了四十天,却相当能折腾,与几乎同时称帝的永历政权争权夺利,甚至不惜兵戎相见、自相残杀,该政权的建立毫无积极意义。 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永历皇帝朱由榔。万历皇帝朱翊钧之孙,桂王朱常瀛之子,明光宗朱常洛之侄,天启皇帝朱由校、崇祯皇帝朱由检、弘光皇帝朱由崧之堂弟。 隆武皇帝在汀州遇难以后,消息传到两广地区,引起了当地南明官员的极大震动。他们在悲伤之余,也在抓紧时间思考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谁来继承皇帝之位? |
在当时,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选朱由榔。 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血统。 要知道,朱元璋的子孙后代是很多的,他老人家自己光儿子就生了26个,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生息,此时朱元璋的徒子徒孙已经达到了十多万。所以,并不是只要你姓朱,你祖宗是朱元璋,你就有资格当皇帝。 在当时,和崇祯皇帝血统比较亲的,应该是他爷爷万历皇帝的子孙。因为崇祯皇帝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只活了三十八岁,虽然生了七个儿子,但是只活下来两个,分别是天启皇帝朱由校和崇祯皇帝朱由检,所以论皇室血统,只能接着往上追溯。 所以当时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万历皇帝的四个儿子及其嫡系子孙,即福王朱常洵、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 福王朱常洵于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攻破洛阳时被杀,他的儿子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弘光皇帝朱由崧。瑞王朱常浩在张献忠攻破重庆时全家被杀。惠王朱常润在清军进军浙江的时候投降,之后连同朱由崧一起被清军杀害。 所以当时,和崇祯皇帝血统最亲的,就只剩下桂王一脉了。 桂王朱常瀛的封地原本是湖南衡州,这是一个说好没多好,说坏也不算坏的地方。 但是崇祯十六年(1643)肯定不是这样,因为张献忠去了。 张头领对明朝宗室向来不怎么客气,所以他一去,朱常瀛马上选择跑路。由于跑得比较匆忙,没顾得上带上所有子女,所以三儿子朱由榔不幸被大西军俘虏了。 不幸当中的万幸是,当时张献忠正忙着准备进军四川,估计没时间收拾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明朝皇亲,朱由榔才得以暂时捡回一条小命。 后来,朱由榔居然死里逃生,趁着大西军进军四川,逃了出来,后来被明军护送到他父亲暂时居住的梧州。崇祯十七年(1644)十一月,朱常瀛病死,第二年,朱由榔承袭父爵,被隆武皇帝正式册封为桂王。 隆武皇帝遇难以后,时任明广西巡抚的瞿式耜建议立即拥立朱由榔即位。 应该说,瞿式耜的意见代表了当时绝大部分拥明官员的态度,在这些人的支持下,朱由榔于1646年十月初十在广东肇庆就任监国。 |
5、四处漂泊 朱由榔此人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据说长得很像他的爷爷——万历皇帝朱翊钧,仅凭这一条就能为他在很多南明官员心里增加印象分。 不过,由于小的时候历经坎坷,朱由榔生性懦弱,而且没怎么正经读过书,文化水平十分有限。出任监国的时候对如何当皇帝一窍不通,幸好有身边崇祯皇帝以前的亲信太监王坤帮他指点,才不至于在众多臣子面前出糗。 这样一个无能的人,如何能担当得起复兴明朝的重任呢?朱由榔就任监国七天后,传来了江西赣州被清军攻占的消息。赣州远在肇庆千里之外,朱由榔却如风声鹤唳一般惊慌失措。太监王坤主张立即逃跑,朝堂之上一片附和之声。十月二十日,朱由榔不顾瞿式耜等大臣的阻拦,逃到了广西梧州。 朱由榔的出逃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从长远来看,这开了一个不太好的头,从此以后,朱由榔一听说有任何危险,不管这个危险是大是小,首先想到的主意就是逃跑。此后三十多年的皇帝生涯,他就是在无穷无尽的逃跑中度过的。 更直接的后果是,朱由榔一跑,广东全省人心惶惶,很多广东官员都觉得朱由榔这是只顾自己的安危,放弃了整个广东。 这就给某些别有用心的野心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前面提到的绍武政权就是在这个时候粉墨登场的。 朱聿??在广州即位的消息传到梧州,立即在朱由榔和他的拥护者里炸开了锅:天无二日,人无二君,现在弄出了两个小朝廷,到底谁说了算? 而且,朱由榔只是监国(代理),朱聿??却是一步到位,实实在在地称帝了,自己这边在名分上不占优势啊! 十分不利的局势终于让朱由榔认识到了自身犯下的严重错误。在一些大臣的劝说下,朱由榔终于在十一月十二日返回肇庆,并于随后正式即皇帝位,改第二年为永历元年,并开始着手收拾广东人心。 这样一来,广东一省之内就有了两个南明政权,势必要上演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至于什么抵抗清军、复兴大明之类的事情,早就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永历政权返回肇庆以后,派人前往广州,劝说朱聿??取消帝号。 绍武政权不仅严词拒绝,还把永历政权派去的使者处死,并悍然出兵向肇庆发动进攻。 永历政权无奈,也只好调兵遣将迎战,双方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在广东三水县以西正式爆发内战。永历政权的军队先胜后败,几乎全军覆没。不久,清军攻占了广州,绍武政权被灭,朱由榔不得不再次逃离广东,前往湖南依附军阀刘承胤。 在湖南的朱由榔,日子过得并不舒心。刘承胤此人飞扬跋扈,丝毫不把朱由榔当皇帝看待,只把他当作自己升官加爵、攫取大权的工具。 朱由榔在湖南忍气吞声待了几个月,不久之后,清廷派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领兵攻取湖北、湖南和两广地区。刘承胤向清军投降,朱由榔只好又逃到了广西。 照这么个跑法,估计不出一年,永历朝廷就会步前面几个南明小朝廷的后尘,被清军彻底扑灭。 就在永历朝廷在广西心惊胆颤、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清廷内部发生了剧变:清朝委任的镇守江西总兵官金声桓和两广提督李成栋宣布反清归明。 |
金声桓原来是左良玉的部将,左良玉死后,部下随左良玉之子左梦庚投降了清廷,金声桓被清廷委以攻取江西的重任。 金声桓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攻占了江西十三府中的十一个。原本以为清廷会给他加官进爵,没想到清廷不仅毫无此意,还命令新任命的江西巡抚和巡按严密监视金声桓的一举一动。金声桓一怒之下,于1648年(南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一月二十七日愤而起兵,宣布反清归明。 相比于金声桓,李成栋的人生经历要更复杂一些。 李成栋原来曾经参加过李自成的农民军,绰号“李诃子”。李自成死后,李成栋随李自成的部将高杰投降了南明弘光政权。不久清军南下,李成栋又投降了清朝。 在此后清军攻取南方各省的过程中,李成栋非常卖力,骇人听闻、臭名昭著的“嘉定三屠”,就是李成栋干的。除此之外,南明两任皇帝隆武帝朱聿键和绍武帝朱聿鐭都是被李成栋所杀。可以说,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李成栋的双手沾满了鲜血。 在消灭绍武政权并拿下广东全省和广西部分州县以后,李成栋很有些飘飘然,自认为两广总督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准备随时接受清廷的封赏。 没想到到嘴的鸭子又飞了,清廷任命了兵力和战功都不如自己的佟养甲为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佟养甲是辽东人),李成栋反而成了佟养甲的下属。 这让李成栋非常不满,加上广东一部分忠于明朝的官员反复劝说,爱妾赵氏又以死相激,李成栋终于下定了反清归明的决心。金声桓在江西起事以后,李成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于当年四月十五日发动兵变,以广东全省反清归明。 金声桓和李成栋的先后起兵可以说让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永历朝廷抓到了救命稻草。不久,朱由榔从广西出发,回到了李成栋控制下的肇庆。 可是永历朝廷的安稳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很快,金声桓在江西的起事就在清军的疯狂进攻下宣告失败,金声桓自尽。 之后,李成栋两次亲率大军攻取赣州,全部遭遇失败,他自己也在第二次攻打赣州失败撤军的途中落水淹死,结束了他反复无常的一生。 李成栋虽然死了,两广地区却仍然在永历朝廷的控制之下,湖南的部分地区也都听从永历朝廷的调遣。如果经营得当,把两广地区建设成为稳定的基地,接着收复湖南全省,抗清形势必将一片大好。 可惜永历朝廷根本没有全盘的复兴计划,反而继承了明末党争的不良传统,吴党和楚党在小朝廷里为了一己私利,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争斗得不可开交,持续不断地消耗己方的实力。 掌握湖南军政大权的南明督师何腾蛟虽然对永历朝廷忠心耿耿,但是能力和水平都很一般,而且嫉贤妒能,对大顺军出身的忠贞营仍然抱有非常大的偏见,一心想把恢复湖南的功劳据为己有,白白丧失了许多大好机会。 接着,清廷任命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定远大将军,带兵攻取湖南。明军各部听说清军已经进入湖南境内,犹如惊弓之鸟一般不战自溃,清军一路上甚至连一点像样的抵抗都没有遇到。很快,清军就攻下了何腾蛟所在的湘潭,何腾蛟被俘,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何腾蛟一死,湖南明军更加乱套,毫无死战到底的决心,被清军各个击破。湖南全省全部落入清军之手,永历朝廷眼看又要撑不住了。 也是朱由榔命不该绝,就在济尔哈朗肆无忌惮地向南进军的时候,清廷委任的大同总兵姜瓖又在山西举起了反清归明的大旗,而且声势浩大。清廷把几乎所有的八旗精锐全都用在了攻取地方,在北京附近的兵力非常有限,摄政王多尔衮非常担心北京的安危,急忙命令济尔哈朗班师回朝,永历朝廷才算躲过了一劫。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