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话说《竹书》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话说《竹书》[第2页] |
作者:夷齐风清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人和太阳 谁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伪《竹书》记述中,公元前1916年乙丑,寒浞乱政,夏帝相被杀。帝后出逃,生了遗腹子少康,但没生完,娘俩同体共同生活,等到少康39岁自纶归于夏邑(乙巳年)的下一年,帝后缗才完成了生子任务。你看,《竹书》有载:少康39岁自纶归于夏邑的“明年,后缗生少康。” 太阳一看有些气愤,心想“你帝后缗生孩子怎么拖拖拉拉?”你看我“姜子牙发兵——壹猛齐冲”,这不,在《古本竹书纪年》中“胤甲八年十日并出。” |
天人感应 在《竹书纪年》中天人感应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明君即位天见其瑞,万物呈祥。 黄帝即位时麒麟在囿,神鸟来仪。 尧梦攀天而上,元年丙子,帝即位凤皇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厨中自生肉,其薄如箑(shà扇子)。语出《宋书?符瑞志》。 禹即帝位,百兽率舞,景星出于房,使行天子事。于是和气普应,庆云兴焉,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庆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懿王元年丙寅春正月,王即位。天再旦于郑。其禹即帝位天“旦复旦”与懿王即位“天再旦”何异耶?“旦复旦”与“天再旦”你以为是日食吗? 黑名单 | 举报 | 4230楼 | 埋红包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夷齐风清5Lv 10 时间:2020-04-24 07:30:13 “日有食之” 在《古本竹书纪年》中称日食为“日有食之”。如:帝仲康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天文界的朋友,且不可按其记载推断发生日食的具体年份,更不能与“仲康五年”联系起来,因为凡《竹书纪年》系列的纪年都是作伪者杜撰的任意数。 |
颠覆历史伪《竹书》 《古本竹书纪年》经考证其表象着实令人失望。 由前2697年——前842年有1856个干支纪年符号,而《竹书纪年》的积年则是490+431+508+209=1638年。明显差了218年。这一纪年盲区出在帝颛顼之前。 编撰人(清嘉靖、道光间)不谙干支纪年推算法。夏商纪年明写起止干支,无意识地错写积年。夏多40年,商少写13年。明写商29王,文内却记30王。不难想象夏、商两朝的帝王在位年都是虚构数。 如此编年,必然造成夏、商、周存史年代的下压、三代帝王即位、在位年份全部失实。 宣传暴力,否定上古帝王禅让制,谣传太甲杀伊尹,变神话传说为史实,如:尧帝即位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厨中自生肉,其薄如箑(shà扇子)。 诸版《竹书纪年》无一是“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都是明、清及1981年杜撰的虚伪之作,欺骗性的宣传,《古本》的美名诱惑,国人陈逢衡辈的盲目崇信,其后果是有预期的。 |
考证之后的诸版《竹书纪年》颠覆历史,杜撰虚假,纲目不合、表里不一,欺骗世人,引发恶果(指《简表》之夏积年取《竹书》的471年)。在昏昏受骗人的助力下夏积年之471年“前2070年——前1600年”荣登大雅之堂,人们可视其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任何存史、阅读、疏证、参考价值。荒诞至极,置信度等于0。学子若见以伪《竹书》及《简表》为据所写的文章大可掩卷熄灯,闭目养神,为其投入时间和精力没有任何意义。 |
各版本《竹书》“约案”下压纪年的具体表象 明《今本竹书》、清嘉道年间《古本竹书》、1981年版《古本竹书》的核心基本内容完全一致,其文字内容多取自古代诸籍,如《太平御览》《符瑞志》等。其纪年多杜撰。 |
夏代有5名帝王的在位年数相同,有12位帝王的在位年数《竹书》均少于《通鉴》的纪年,起止岁次完全不一; |
商代有8名帝王的在位年数相同,其余帝王的在位年数《竹书》少于《通鉴》的纪年,起止岁次完全不一; |
周代(至共和)有5名帝王的在位年数相同,有5位帝王的在位年数《竹书》少于《通鉴》的纪年,起止岁次完全不一。 各版本《竹书》以“约案”为由整体下压纪年218年,均以减少各位帝王的在位年分担化解。尽人皆知的周厉王于37年出逃,始共和行政。《竹书》厉王在位却是12年。 王国维先生在《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中指出太康在位年:“四年陟。(《帝王世紀》、《通鑑外紀》皆云「在位二十九年」。《路史?後紀》十三云「在位蓋十有九歲,失政,又十歲而死」。並與此異。” |
《话说竹书》揭示了各版本《竹书》之伪。 盲目吹捧《今本竹书》《古本竹书》,皆为浅尝辄止,崇尚空谈,人云亦云,误谬相承,未作求真务实之考证者。 对各版本《竹书》的虚假宣传,如: “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 著名学者某某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其目的明确——为维护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阶段性“成果”而瞒天过海,误导视听,欺骗世俗。 |
晋代出土的《汲冢纪年》将熠熠生辉 前文介绍凡《竹书》者有四: 一、轶失前的《汲冢竹书》、二、明《 今本竹书》、三、清儒版《古本竹书纪年》、四、1981年通行版《古本竹书纪年?全文》、1999年版《古本竹书纪年》。 其各版本今本、古本《竹书》的基本核心内容完全一致,被考证为伪书。 盛传《竹书纪年》是我国唯一一部未过秦火的史书,《竹书纪年》原竹简于晋武帝太康二年(282年)从魏王墓中出土,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后被整理成册。据《晋书?卷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据传到唐末五代、宋,传抄本逐渐散佚。如能获得原《竹书》有价值的只言片语,当属国宝。那么在存世史籍中是否仍保留有原版《竹书》的蛛丝马迹呢? |
笔者在阅读《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卷一》时,于2017年10月16日6时48分发现了原《竹书》的芳踪。《前编?举要》编年记事,“列《举要》为纲,以经传子史为目”,对其所记均注出处,“以存其真焉。” 该书有十七处的纪年及史实注明“用《竹书》修”的字样。即其出自轶失前的《竹书纪年》。 |
将其与《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所记相比照,不难发现后者除缺失三个纪年外,其余十四个纪年两籍完全一致! 轶失前的《汲冢竹书》17个纪年是: 尧七十载,(癸丑)举舜登庸。 乙亥后相元岁征畎夷。 二岁征黄夷。 七岁(辛巳)于夷来宾。 少康四十岁(壬午),方夷来宾。 甲辰后杼元岁。 五岁(戊申)征东海。 乙巳后泄元岁,命东夷西羗。 甲申后发元岁,诸夷宾于王门。 丁卯太丁元祀。 二祀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 庚午帝乙元祀周公季历伐翳徙之戎。 壬申(壬辰)二十三祀周西伯生子发。 丁未纣辛元祀。 六祀西伯初禴(同礿)于毕。 庚辰穆王元年,十三年王西征; 十七年(丙申)王西征。 |
既然轶失前的《汲冢竹书》的17个干支纪年与《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所记完全一致,就可以按干支排列顺序排出数百个相关的纪年。如用“尧七十载,(癸丑)举舜登庸”,可轻松获取尧元载——尧七十载的所有干支纪年,同理,已知“穆王元年庚辰”依《史记》又知道穆王在位55年,穆王元年——穆王55年的干支稍加排列就会呈现在我们的桌面上。 加之各版本《竹书》有18位帝王的在位年与《通鉴》一致,轶失前的原本《汲冢竹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呼之欲出! |
@夷齐风清 2020-04-23 10:45 ------------------------------ |
复 作者:mengzizou7Lv 11 时间:2020-09-21 17:34:09 ———————————————————————————————— 历史要有质疑,这是对的,不过现在的文人莫名其妙质疑,把真的质疑成假冒的,把假的说成真的,这类事情比比皆是。 -—————————————————————————————————— 个人有何观点? 轶失前的《汲冢竹书》的17个干支纪年与《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所记完全一致。可信吗? |
有《殷代史》一书即将出炉。其《卷六》推定“商汤十八年”为前1618年。“牧野之战”发生在前1044年1月9日。而无可置疑的史实是“商汤乙未十有八祀,王即位于亳。国号商。”这一年是前1766年。“牧野之战”发生在周武王十三年己卯,二月甲子朝是前1122年2月28日早晨。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