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洪水、大禹、古蜀、夏、三星堆与华夏文明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洪水、大禹、古蜀、夏、三星堆与华夏文明[第2页] |
作者:字水一滴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很多朋友说起上古史必提到三皇五帝。三皇五帝到底是什么来历呢?以前的概念模模糊糊。最近稍微认真查看了一下,实在是太有玄机 上面说到商末周初的人没有大禹之前还有人王的概念。甲骨文和早期金文中只有禹而没有尧舜炎黄。第一个把尧舜捧上台面的是夫子。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如此,尧舜在夫子眼中是最顶级的人王 。夫子自己说他连夏都搞不清楚,可是为何又 言之凿凿把尧舜抬那么高呢?我猜想大约与他的姓有关。可能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夫子并不姓孔。他姓子,与一个姓子的名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商纣王,是本家。子家的天下是被周武王搞翻了。夫子身在周天子治下,心里堵得慌啊。可又不好直接发牢骚。周人不是老说自己是继了夏统吗?于是夫子就弄出尧舜来压周人的偶像一头。如此总可以出口怨气。夫子徒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人就心领神会,先给尧舜补齐了东夷族群首领的身份证(与商纣王是一伙),然后在笔记本上写下子曰广为散布: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意思是虽然现在我不如你,但你们的老祖宗禹是被我的老祖宗舜训过话的。嚯嚯,这是不是有一丝“时运不济老子居然被儿子打了”的意思呢? 话虽然有些隐晦,但周天子的门下也不都是吃白饭。紧接着也抬出两位至尊(说不准就是三星堆几位青铜力士抬着的),炎黄二帝。一个以姬水成,一个一姜水成。姬水姜水都在西羌地域,自然是我周的先人。妥妥地又压了有商一朝的先人一头。 嘿嘿,以为抬出炎黄二帝就可以让至圣先师的门人认怂?太幼稚了!他们的脑洞大着呢!没几日,鸿儒们又推出东夷族的大神。这次是谁呢?是太昊,也就是伏羲!这下子你们这些大禹子孙西羌戎狄没辙了吧? 这不是我胡编。这是自幼饱读《六经》的人士翻遍古籍得出的结果。不要以为上面已到了极顶。比泰山高的多着呢!且听下回分解。 |
上回说到东西两家的儒孙打笔墨官司,东夷族搬出了“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以为从此大局笃定。殊不知在东西两家打得一塌糊涂时,南方诸蛮早有人摩拳擦掌,楸准时机一击定乾坤。“莫说谁是谁儿,谁是谁孙,我们家的女娲才是你们所有人的老母亲!”(注:女娲出自南方神话,最早见于楚辞,比前几位现身晚)。 河洛两家遭此来自云梦大泽的重拳哑了许久。过了不知几许年,终于两家中有人喃喃道“女娲炼石补天,她用的火是我们燧人氏给的”。此语一出两家中另外一家中马上就有人伉声而起“没有我有巢氏做的窝你燧人氏与鸟兽有何区别?” 眼看两家又没个完,南方有人站出来,手持一柄大斧头,“没有老子盘古开天辟地,你们连铲铲都不是!” 到此,这场鸡生蛋蛋生鸡的公案终于被盘古一斧子砍翻。 大约两千年后,总算有人搞明白了这场文字争斗的内涵,写了一本《封神演义》,内中阐教截教门人轮番上阵,混战一场。任一方每临绝境总会柳暗花明,不可收拾之时,鸿钧一现,一了百了。可谓得道家真传哪!。 |
继续来看看三皇五帝是些什么大神。他们现身之后华夏文化的一些流向。 如前所说三皇五帝不是一次现身的。因此都不止一个版本。前面有朋友就给出过一个版本。先来看三皇的版本 三皇 天皇,地皇,人皇 天皇,地皇,泰皇 燧人、伏羲、神农 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祝融、神农 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女娲、神农 出自《春秋运斗枢》 这是几个影响较大的版本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出自《大戴礼记》 黄帝 少昊、颛顼、帝喾、尧 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白帝、青帝、黄帝、炎帝, 黑帝 还有若干其他三皇五帝的排名。其中常客至少还有五六个。但是无论哪种排名都没有大禹。从前几楼和这楼中的信息可知,这些三皇五帝都是春秋战国甚至秦汉才出现。是王朝制度逐渐成熟时期形成的概念。而且都是以人祖或人王的面目出现。这与大禹作为一个与大自然搏斗亲力亲为的组织者行动者很不一样。在两千多年的王朝历史中,大禹的榜样作用远不及炎黄,受到的祭祀也不及三皇五帝。而且还是在被虚加了杀防风氏和征三苗,有了点帝王气象之后。 |
有趣的是,明知道三皇五帝不过是春秋战国秦汉时人的玄幻作品,反映的是那时人的一些社会和心理述求,还总有现代人为他们寻找真实的存在依据。总想在现代考古发现的历史遗址中为他们觅得一块存身之地。不成想如此一来,有巢氏之巢前些年就出了七八处。炎帝陵也有三个。搞得每年的大祭还得三地轮流转转会。 |
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敬上高香”环节,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作为主祭团成员之一,向轩辕黄帝献上了第一炷香。 王巍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首席专家,自2004年起,探源工程探寻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根脉,并贡献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 大典之际,记者对王巍进行了专访。他从考古学家的角度,与我们分享了他对黄帝文化考证、挖掘与弘扬的见解。 问:今天我们祭祀黄帝,但黄帝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您多年从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考古的角度来看,黄帝时代的社会图景是怎样的? 答:中国人都熟知黄帝是人文始祖,我们是炎黄子孙。《史记·五帝本纪》就是从黄帝开始讲起的。但这些都属于古史传说。考古目前能够证实的是,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也就是五六千年前左右,黄河、长江中下游确实发生着文化大发展、社会大变化、相互大交流的情况。 比如,在相传黄帝诞生和主要活动的黄河中游地区,考古发现了仰韶文化,社会分化加剧、阶级社会萌芽,最终诞生了王权和国家。仰韶文化中晚期彩陶上的图样,对整个黄河上中下游、河套、辽西甚至长江流域都有影响,说明这一时期中原文化急剧扩张,各区域文化间存在交流互动,这也符合黄帝的传说。 我认为,这个时期正是中华文明从“起源”向“形成”转化的关键时刻。考古学家所能做的,是从时间、空间、文化的规模、辐射力等角度勾勒出历史的图景,而目前这个图景正好是和古史传说相呼应的。 来源:浙江日报 显然,对于一个严肃的考古工作者,黄帝是一个文化传说,最早记载于2100年前西汉初年的《史记》。是统一王朝从出现到成熟时期的产物。以现代的认识来看,明显不存在的黄帝和符合古典文献且现代科学逻辑无法证伪的大禹谁更能代表华夏民族我觉得可以商榷。 |
回过头来说一说三星堆青铜人物形象 这个大立人大家都很熟悉。也是三星堆青铜人物形象中得到关注和讨论最多的。由于其体量是单个人物形象中最大的,一般都认为是人王或神王。但是在三星堆新出土了一尊神兽之后,这个看法可能会改变。就是这个 注意神兽头顶上的立人与大立人几乎同样。身形都是瘦长、服饰、头冠,连脚下的底座几乎完全一样。因此可以认为是同一个或同一类人。神兽顶上的人物前面分析过,是仙不是神。能从下界向上飞升。联系另一尊新出土的神像,就是这一尊。也是瘦长的身形 可以合理地推测,大立人手中确实什么都没有,他是在等待握住带他飞升的凤鸟。 |
三星堆青铜人像全身的并不罕见。但是目前发现的瘦身、戴冠、手势相同的就这三件。这三个铜像在当时三星堆心目中明显可归为一类。从较小两个铜像所处位置和形态,沒有威严感,手势形状也不可能与那条金杖有什么联系。而且最小的是处于飞行状态。持鸟的那个应该是待飞升状态。因此逆推青铜大立人不是神王也不是人王。如果要很牵强地联想的话,从有个神坛上四方面向手持向上生长藤茎的小人,可以想到西方神话中有个神奇的豆茎。人可以顺豆茎爬上天宫。不管藤茎也好,神树也好,凤鸟也好,都是成仙上天的工具。这除了说明当时的信仰之外,也可以充分说明三星堆是个信仰祭祀朝拜中心而不是社会权利中心。 |
今天再来说说三星堆黄金杖 一号祭器坑的这支金杖。它全长1.42米,直径为2.3厘米,用捶打好的金箔,包卷在一根木杆上,净重约500克。木杆早已碳化,只剩完整的金箔。金杖的一端,刻有图案,共分三组。靠近端头的是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坠,面带微笑的人头像。另两种图案相同,上方是两支两头相对的鸟,下方是两条两背相对的鱼。它们的颈部,都叠压着一根似箭翎的图案。 前面在62楼说过,三星堆不是神权王国,这条金杖也不是权杖。还有一个理由可以说明它不是权杖。因为如果是权力的象征,接任的掌权者可以继承,就像传国玉玺一样。这条金杖显然没有这种象征性。它也不是法老权杖可以作为陪葬品。因为三星堆几个器物坑并不是陪葬坑。这条金杖的具体用途可能永远不能确定,但是有些线索可以帮助合理推测。 三星堆发现的金器不少,但除一件块状不明金器之外,全部都是金箔。这些有各种形状和图案的金箔根据观察都不是独立的。而且也不是手持使用。而是要依附于其他器物。金杖的金箔也是包卷在一根木芯上的。从尺寸大小看如果是手持使用会显得有些可笑。请看下图 这跟峨眉山报国寺前面耍猴的没多大区别。所以这根金杖当时并不是由人手持。照三星堆其他金器的情况,这根金杖很可能是插在某个青铜器物上的。 那它是什么呢? |
三星堆文化现象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一直未看见有人评说。三星堆出土了那么多稀奇古怪充满奇思妙想的铜、石、金、玉器物,其表现的内容相当丰富。天上地下,动植人物三界齐备,场景也不少。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件与历法有关的东西。至少是在公开的已修复和新发现的重要器物上看不到任何可能与历法有关的信息。现在考古研究证明三星堆几个器物坑产生的年代在商晚期。此时由甲骨文知干支纪日已相当成熟。干支纪日由十与十二两个数字组合而成,提示当时对天时的认识和历法使用已经从以太阳位置为基础的十月历过渡到了以月亮周期为基础的十二月历。 众所周知,在华夏地区,从古至今各个地方文化和政权机构都特别关注天象和历法。前面讲过由于四川盆地在古蜀时期的大洪水,大禹联合受洪水影响的部落共同治水以及洪水期间古蜀民的大量外迁,造成了古蜀族群与中原族群的深度接触。三星堆的部分青铜器及妇好墓青铜盘上的纹饰证明了文化的双向交流。因此,既然殷商已有了成熟的历法,古蜀地区生活的族群没有理由对历法毫无概念。事实上在离三星堆不远且时代有重合的成都金沙遗址就出土了与历法相关的重要器物。一件是太阳神鸟金饰。一件是戴太阳芒头冠青铜立人。 太阳神鸟金饰整体看与天象相关。上面飞翔的四只三足金乌神鸟显然可以代表四季。而十二道金芒恰好与一年的十二个月相合。青铜小立人的头冠上有十三道光芒。与太阳神鸟金饰上的光芒极为类似。十三这个数字相信熟悉华夏本土历法的朋友都不会陌生。这个数字有一个特殊的指向。就是在有闰月时一年的月份数。这就很清楚地证明三星堆时的古蜀人是有历法概念的。而且蜀人在历史上一贯以出天文星占家著名。三星堆一些青铜器也反映出当时三星堆人拥有远超中原地区的测量技术。那么为何三星堆器物中没有与历法有关的内容呢? 如果结合前面对三星堆性质的分析,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根据华夏地区的传统,与历法的制定和颁布等内容有关的权利一直是掌握在政权核心手中。与天象观测和历法有关的实物出现的位置只能是在国都。金沙遗址出土有钺、实用兵器等与权力有关的器物。而且金沙遗址离同时期的羊子山大型祭祀台不远。因此三星堆时期古蜀地的权力中心应该是在金沙遗址附近。三星堆只是一个祭祀朝拜中心。所以三星堆的器物不会有与历法有关的内容。 |
@床破 2022-10-21 10:26:14 大洪水引起的古蜀人向中原的大迁徙——如果是躲避洪水,反向的横断山区比中原可靠!如果洪水过后,还有比四川盆地更优越的农耕天国吗?所以,古蜀人向中原迁移不合逻辑。 ----------------------------- 古蜀人向中原迁移相对概率更大。考古研究显示古蜀人是从甘青一带沿岷江嘉陵江河谷进入盆地的。古蜀人避水外迁时沿原路返回较易实行。外迁时人口数远大于以前来时,陇山一带容纳不下。于是顺渭水下到河洛地区就是自然的结果。观察盆地周边地形地貌,这条迁徙路线比向南中转移近,而且自然条件没有那么艰难崎岖。另外前面也说过古蜀人也非全部外迁。仍有部分人留守未被水淹的高地。 |
还有人认为如果长江三峡堵塞淹了四川盆地,大禹挖垮了堰塞坝,那么淹没盆地的巨量洪水会将长江中下游扫荡成一片白地。会不会呢?还是用数据说话。 长江三峡段年径流量为4500亿立方。现在三峡水库防洪时最大下泄流量为5万方每秒。这个流量可以保证下游不会出现水灾。换算成年流量是15768亿立方,是实际年径流量的三倍半。前面有算过,三峡堵塞不到二十年大水就可以淹到龙泉山,大禹就该去治水了。史籍记载大禹治水用了十三年。前面卫星图能看到那个堰塞坝长宽高都有几百米。即使有人力开挖和水力冲刷也不会一两天就消失。这意味四川盆地这个大堰塞湖的放水过程绝不是一两年。根据上面数据,以不产生下游洪灾的速率放水,不到六年就可以放完。因此若是大禹治水时是疏通三峡,那么是不可能产生扫荡长江中下游的大洪水。 另外还应该注意,古时在三峡出口下方荆州一带,主要在长江北岸有一个巨大的云梦泽。云梦泽从有记载以来一直是在不断萎缩直至完全消失。查地理资料,宜昌以下武汉以上长江北岸并无大的来水。云梦泽只能是三峡堰塞湖某个强放水时段形成的。在堰塞湖水放完后,云梦泽失去来水补充自然就逐渐消失。现在的荆江分洪区就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起的作用仍然是缓冲上游来水。 |
既然提到古蜀人的历法问题,关于历法必须多说几句。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历法有三种,太阳历,简称阳历;太阴历,又叫阴历或月亮历;第三种是阴阳历。 阳历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确定。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因此农耕民族中最早产生的历法都是阳历。由于人手十指,以十为计数基础最方便,所以早期的太阳历都是以十为基数。华夏地区古代绝大部分族群是农耕民族,田野考古和文献考古能看到的早期历法基本都是以是十为基数的太阳历。比如陶寺观象台有二十个时间特征点,《管子》记载有一个三十个节气的历法。根据物候和天象分析,最早的历法《夏小正》和周人《豳历》都是十月太阳历。 纯粹的阴历是严格按月亮运行周期确定。与太阳运行无关。早期华夏地区没有这种历法,只是在大约一千多年前才有部分信仰人群使用这种历法。 第三种是阴阳历。这种历法以太阳周期定年,以月亮运行周期确定月或周这样较短的时间单位。中华农历和罗马历都是阴阳历。这种历法的特征数字是十二,都是一年十二个月。但是中华阴阳历是直接用十二个月亮周期作为一年,然后用闰月协调历法年和太阳回归年的差异。罗马历经过了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才从十月历过渡到十二月历但是一直保留了七日周这样一个体现月亮周期的时间单位。对于古人,七日是一个月亮周期的四分之一。作为一个历法单位,从古巴比伦到古埃及一直延续到罗马。 查古代各国历法变迁,有从使用阳历改为使用阴阳历的,但没有从使用阴阳历改为使用阳历的。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没有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的年代,使用阳历很不好确定一个具体的日期。阳历的时间是由测定太阳在星空中的位置确定。普通民众都知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但是要知道某日是春日具体哪一天就很难。对农耕来讲,季节差一两天问题不大。因此早期使用定位精度不高的阳历就可以了。当人类社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扩大后,阳历就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当长途贸易、大型工程、战争出现,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统一时间尺度就非常必要。而且这个时间尺度的统一要能为普通民众容易掌握。符合这个要求的只有唯一一个。就是利用月象。就是利用月亮朔上弦望下弦四个大范围内同一的天象来确定日期。西亚和欧洲的游牧和航海民族最早采用阴历或阴阳历就是这个原因。在华夏,也是最早从事贸易和喜欢征战的商族人率先使用阴阳历。 从这点出发,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从古蜀人分离出的彝人一直保留使用古老的十月太阳历,而金沙人则有极大可能已经使用十二月阴阳历了。 |
43楼提到根据历法可以知道大禹不可能号令诸侯去征三苗,也不可能召开万国大会杀防风氏。有了前面几楼的准备,现在可以说明原因了。 根据上面所说,夏人还没有使用阴历或阴阳历,夏人和与夏有关的分散居住的部落只能依靠斗柄指向或太阳位置大致判断日期。这样对日期的掌握就非常不准确。要想在一个确定的日子集合分布在一个较大范围内的多个部落人群根本做不到。所以大禹集合诸侯征三苗完全是后世人编造的的神话。同样,因无法确定准确的集合日期,防风氏因参加万国大会失期被大禹所杀也显然是鬼话。都是服务于帝王统治的形象工程。这与《诗经》和早期青铜器上亲力亲为带领百姓众人治水的领袖完全不一样。 根据田野考古文献考古以及前人的研究,大禹是可能确定的最早的真实历史人物。从华夏文明多源汇流一体多元的格局,大禹的形象更能代表中华民族。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