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第2页]

作者:酒鬼醉客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酒鬼醉客:
    2016-03-24 19:43:38 评论
    应该是吧,不然象一万二千年前的,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是怎么建起来的~~~
    -----------------------------------------------------------
    @逰鹏 2016-03-24 21:14:46
    中国昆仑三江源附近有个‘积石山县’是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的起源地。
    -----------------------------
    兄弟:怎讲?
    酒鬼醉客:
    2016-03-24 19:43:38 评论
    应该是吧,不然象一万二千年前的,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是怎么建起来的~~~
    -----------------------------------------------------------
    @逰鹏 2016-03-24 21:14:46
    中国昆仑三江源附近有个‘积石山县’是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的起源地。
    -----------------------------
    @酒鬼醉客 2016-03-24 22:11:43
    兄弟:怎讲?
    -----------------------------
    @逰鹏 2016-03-25 10:04:43
    哈。那里的积石是女锅补天留下的石头。
    -----------------------------
    哦,原来是这样,后来又被大禹发现,就地取材拿将过来用来治水,嗯,貌似还说得过去,不过貌似女娲炼五彩石的地点,应该是在古华夏大地上,哥贝克力却在土耳其,难不成土耳其哥贝克力石阵的石头,也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石头?是从甘肃的“积石山县”运过去的?酒鬼此时晕都都的,脑水不夠用,望兄台指点迷津,谢谢!哈哈哈~~~
    酒鬼的第六个观点:《山海经》原来的三十二篇,有可能是出于禹益、夏、商、周、秦汉时的五个版本。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言:“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也就是说《山海经》原来的三十二篇,是在刘邦得天下后,在建立大汉王朝初期时所得到的,到了汉武帝时,这些书简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以至于“书缺简脱”, 再到汉成帝时,有些书己经散脱凌乱啦,于是才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编那些经传诸子诗赋,此时刘向面对的《山海经》三十二篇,应该是凌乱不堪的一大堆,于是经过刘向父子的整理,后刘秀才定格为十八篇。后东晋郭璞对《山海经》进行了整理,故现存《山海经》均为郭璞注本,所以才有了《海内东经》中“岷三江,首~~~”那段只言水流经行,不言其他,与经文无关的文字。清代学者毕沅认为这段文字并非《海内东经》原文,疑是《水经》的经文,可能是在郭璞注《山海经》时添增上去的。
    这就给酒鬼有点提示啦,我们现今读的《山海经》,便有可能被郭璞添增文字的可能,那么在夏商周秦汉这段时间内,有没有由于政权的改朝换代的需要,而将禹益时作的《山海经》,在不同的朝代传承时,各代都添增上了一些东西呢?从现今所存的《山海经》来看,完全有这种可能,比如说在《五臧山经?南次二经》中,多次出现“郡县”与“县”的字样,而在其它各经中,均是以天下、国与邑,或者直接不用名称来形容的,例在《西次三经》《西次四经》《北次三经》《中次二经》《中次十一经》这些都是用的见则其邑有某某的字,这岂不怪哉?独独在《南次二经》中连续出现三个“县”的字,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酒鬼思来想去,最后可能的是这篇《南次二经》可能与其它各经不是一个版本,那个与其它各经描写手法相同的“南次二经”,可能在刘向看到时己经散亡,故刘向父子只能从另外的版本中的《南次二经》拿来补上,或许就是拿的秦汉时的版本,也未可知也。
    再就是《五臧山经》除了有禹以前的人名外,并未曾见有夏商周三代的人名出现,也没有一曰的字样,然而在《海外南经》却出现啦“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这样的字样,从《海外南经》开始,一曰字样,便时而频频出现,时而又偶然出现,夏后启也随之在《海外西经》与《海内南经》中出现,但商代人物却没出现,在《海内东经》中又出现“郡县”字样,好为复杂。
    最让人拿闷的是《大荒四经》与《海内经》,比如《大荒西经》中的“有五釆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鹙,一名少鹙,一名曰青鸟。”,成汤与夏桀的人名也是出现在此经中,最让人不解的是夏后开也是出现在此经中,总之在大荒四经中出现了很多与商代与周代有相关的人物出现,《海内经》更是出现啦“长沙零陵界中”的字样,出现了国名为朝鲜、巴国的字样,使人好生疑问,这是禹益时代该出现的字样么?
    酒鬼对此也是疑问了好几年,直到最近才重读《山海经》和有关它的资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现今读的是刘向、刘秀父子整理过的《山海经》,《山海经》在刘向父子整理时,应该至少有五个版本,这五个版本应该是出在不同时期内的版本,第一个版本就是成书于禹益时的《山海经》,它只有两篇,就是最早的版本,即《山经》与《海经》,第二个版本就是成书于夏时的《山海经》,它只有三篇,就是《山经》与《海外经》《海内经》,第三个版本就是成书于商时的《山海经》,它只有四篇,就是《山经》与《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第四的个版本,就是成书于周代的《山海经》,它就有了八篇,就是《山经》与《海外经》《海内经》《大荒东经》《大荒西经》《大荒南经》《大荒北经》,第五个版本,就是成书于秦汉时的《山海经》,它就变成了十五篇,就是《五藏山经》一篇与《海内外经八经》八篇,《大荒四经》四篇《海外经》一篇,《海内经》一篇。这不正好是三十二篇么?
    设想一下,当刘后父子面对这么一大堆凌乱不堪的三十二篇《山海经》,他们该怎么处理,按当时古人的思维,一一对照,舍重取孤、取整填残、添有补缺的原则,刘向父子只能将它们重新组合,编辑成一本能承前继后的新的《山海经》,故以最古老的《山海经》为蓝本的基础上,相互对照,有重复的就舍去,差简的就用不差简的增补,有不同说法的,就用一曰所注,就这样,一个综合体的《山海经》就以十八篇的形态,编辑完成啦,出于对此成果负责,故,刘秀还特作《上山海经表》物此说明,《山海经》是出自于唐虞,并敢以性命担保。
    这就对啦,海鬼说嘛,为什么刘向父子整理的《山海经》,莫名其妙的钻出来个孤单单的《海内经》,且内容除了增添了许多帝王世谱外,并没有新的内容,按理说有《海内经》,必该有其相对应的《海外经》,原来是,《海外经》因没有新增内容,可能就是记的《海外四经》的内容,故被刘向父子舍去也~~~
    没人感兴趣?那些对《山海经》感兴趣的大侠们,都隐居啦?罢,酒鬼就唱独角戏吧,,,研究《山海经》,不先将“古四海”找出来,怎么研究?《山海经》中的“东海”“南海”真是现今的东海和南海么?为什么河姆渡文化为什么会宊然消失???在《山海经》中能找到点线索么?算啦,酒鬼还是自儿去找“古四海”去也,,,
    @南山大爱无边 2016-03-25 18:38:00
    一直重点关注啊!别弃楼啊!
    -----------------------------
    谢兄弟!至于弃楼,难说也,伯牙,又作伯雅。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生卒年已不可考。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战国·郑·列御寇《列子问》: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图传不上来,试试能回复否?提!
    还能回复?且速度也蛮快,为什么图传不上来呢?拿闷也?难道非要加入会员不成?
    酒鬼方才试了一下,酒鬼想上传的图,在凯迪猫眼都能传得起,为什么在天涯煮酒便传不起,还老提示要开通某某会员,享特权,酒鬼不要这个“特权”,行不行?遇闷,唉,难怪煮酒成冷酒也,罢,酒鬼且到他地玩去,您奈何?哈哈哈~~~
    @nickknight 2016-03-26 14:31:25
    楼主的论点有理有据,学术性很强。真要考证准确,恐怕得皓首穷经,行千里路。这恐怕得专业国家机关才能做好。楼主希望您能排除艰难做出阶段性成果发表。
    -----------------------------
    谢仁兄抬举,现今要想考证《山海经》得十分准确,酒鬼认为已无可能,在禹益后的这四千多年来,由于地质、地名、水名、气候、地震、洪水、有些动殖物己灭绝等等的诸多因素,如能还原其中之一都很不错啦,酒鬼只是一时兴起,见《山海经》在煮酒,众人言得甚是热闹,酒鬼只是酒足饭饱后,来凑个热闹罢,谢谢!
    @pusu0802 2016-03-26 11:02:27
    大禹时代没有文字,是靠记忆口传或者结绳记事,所以有些名词只有音而没有字,比如昆仑二字字面没什么意思,就是靠音的记忆而记录的。
    -----------------------------
    嗯,确实现今中国考古界还没发现夏时文字的实物,这是事实。但并不代表着大禹时就没有文字,从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器上刻画的符号,从在马家窑、良渚、大汶口等文化的陶器上发现的符号和图画符号。从在山东省莒县陵阳河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字图像。从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小河沿类型文化遗址中的文字符号,从四川三星堆文化的文字符号,以及湖北宜昌杨家湾象形文字符号等等考古实物,综合殷墟的甲骨文的文字成熟度来分析,夏代文字肯定是有的,只是现今还没被发掘出来罢,故,酒鬼不赞同你这一观点也~~~
    酒鬼醉客:
    2016-03-24 19:43:38 评论
    应该是吧,不然象一万二千年前的,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是怎么建起来的~~~
    -----------------------------------------------------------
    @逰鹏 2016-03-24 21:14:46
    中国昆仑三江源附近有个‘积石山县’是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的起源地。
    -----------------------------
    @酒鬼醉客 2016-03-24 22:11:43
    兄弟:怎讲?
    -----------------------------
    @逰鹏 2016-03-25 10:04:43
    哈。那里的积石是女锅补天留下的石头。
    -----------------------------
    @酒鬼醉客 2016-03-25 11:27:09
    哦,原来是这样,后来又被大禹发现,就地取材拿将过来用来治水,嗯,貌似还说得过去,不过貌似女娲炼五彩石的地点,应该是在古华夏大地上,哥贝克力却在土耳其,难不成土耳其哥贝克力石阵的石头,也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石头?是从甘肃的“积石山县”运过去的?酒鬼此时晕都都的,脑水不夠用,望兄台指点迷津,谢谢!哈哈哈~~~
    -----------------------------
    @逰鹏 2016-03-26 10:24:48
    一万二千年前的东方有几拨人往西了走。其中部分人留在土耳其哥贝克力,另一部分去了芬兰。
    -----------------------------
    是说的,《史记·补三皇本纪》曰: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这件事么?
    @续得来生缘 2016-03-26 09:15:45
    学术论文啊
    -----------------------------
    非也,茶余饭后之酒谈也。
    @酒鬼醉客 2016-03-25 16:05:30
    没人感兴趣?那些对《山海经》感兴趣的大侠们,都隐居啦?罢,酒鬼就唱独角戏吧,,,研究《山海经》,不先将“古四海”找出来,怎么研究?《山海经》中的“东海”“南海”真是现今的东海和南海么?为什么河姆渡文化为什么会宊然消失???在《山海经》中能找到点线索么?算啦,酒鬼还是自儿去找“古四海”去也,,,
    -----------------------------
    @昆巭勥 2016-03-26 09:16:43
    不知道沙海算不算海?例如罗布泊或者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好像曾经看过在塔克沙漠发现海鱼的化石~~~~不过那都是以千万年为单位计算的了……静听解惑
    -----------------------------
    罗布泊或者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古地中海”时代,确对属于古特提斯洋范畴,但古特提斯洋,在晚三叠世或侏罗纪时,这一可能自前寒武纪晚期(震旦纪)即已出现的古洋区已经消失。到距今 4000 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青藏高原就出露海面。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青藏高原的构造岩浆事件划分为三大阶段:碰撞前(早于65 Ma) ,同碰撞(65~45/ 40a) ,后碰撞(晚于45/ 40 Ma) 。青藏高原的显著隆升,主要发生在后碰撞阶段,多数人比较接受幕式隆升模型,认为现今青藏高原的高度主要是由18 Ma 左右、8 Ma 左右、3.6 Ma 左右三次大隆升造成的。 李吉均(1999) 根据青藏高原的夷平面将3. 6Ma 以来青藏高原的构造运动划分为青藏运动(A 幕: 3. 6Ma ,B 幕: 2. 6Ma ,C 幕: 1. 7Ma) 、昆仑黄河运动(1. 2Ma ,0. 8Ma 和0. 6Ma) 以及共和运动(0. 15Ma)。在这些造山构造运动中,青藏高原在才变成了世界屋脊,当海水被逼走时,有的被四周的高山环绕起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盆地型湖泊。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应该是在1800万年前那次隆生时的产生的大大型盆地湖泊,到了800万年时,由于再一次隆升,这个大型湖泊随之因地理和气侯的变化慢慢消失成沙漠。罗布泊的形成应该是,在800万年前,那一次隆升时形成的塔里木盆地,这个大大型盆地湖泊的继承者,在其后的360万年那次隆升后,原中间地势较低的塔里木盆地也变成了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地势。这种变化使东部的罗布泊洼地成了塔里木盆地最低部分和积水的中心地带。再一次缩小了塔里木盆地那个大型盆地的载水面积,过后又经过青藏运动、昆仑黄河运动以及共和运动,洼地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湖盆有自南向北逐渐抬升,被切割成几块洼地。湖盆也渐渐消失,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罗布泊洼地的大小湖泊还有百余个,最后一滴水于一九七二年彻底干掉。
    所以酒鬼认为这两处应该不是《山海经》中所记“西海”范围,或许罗布泊有一部分跟“西海”有点关糸,酒鬼是这样认为的:《山海经》中所记的“西海”, 或许是在一个特殊的全球气温极度变暖期,出现的短暂特大面积湖泊,在那段时期内,阿尔金山、昆仑山、祁连山、和唐古拉山脉等冰雪极大量地融化后,产生的一段全新的小型盆地湖泊连通的现象,它的范围可能只是绕着昆仑山脉中东段的可可西里、罗布泊、柴达木、青海湖等的众多湖泊的一部分连得串联的地方。或许只存在了几百千吧年,随后,由于全球气温又变于寒冷,海洋平面下降,阿尔金山、昆仑山、祁连山、和唐古拉山脉等山脉又重新形成新的冰川,故,《山海经》中的“西海”便名存实亡啦,又变为了大大小小的小型湖泊啦,但“西海”这个名却保留在《山海经》中,最后演变成一个地理概念名词了罢~~~

    
    这便是酒鬼想象中的“西海”~~~~
    酒鬼第六的个观点,《山海经》中的“古四海”,在几千年前应该真实成在过。
    在现今古籍中,可能最早出现“四海”概念的书籍,应该是《尚书》,《大禹谟》云:“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禹贡》中云:“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生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这分明说大禹等人的足迹在唐虞时,往东面,只走到了东海,向西面,也只走到了有流沙的地方,最后在南方宣告治水功成,大禹的名声也只播及在四海之内。何为“四海之内”?《礼记?王制》曰:“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而遥。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
    那么,那个古“四海”真的成在过么?酒鬼的答案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酒鬼最近查有关“古四海”的资料时,偶见一篇由江苏地质调查研究院网页上的一篇文章,标题叫《江苏第四纪海侵及近代海岸变迁》,发表日期为2008-2-2。
    其中:
    “1、新石器时期古海岸线
    冰后期,海面迅速上升,大约在距今8500年前后,江苏东部发生大规模海侵,距今7000年前后海侵达最盛,此后海面波动下降,岸线开始后退,大约在距今6000年前后,海面波动微弱,岸线基本稳定,沿岸发育沙坝泻湖,并发育一条古贝壳砂堤,断续分布于赣榆、阜宁羊寨、盐城龙岗、大岗、东台及梅李、太仓一线,构成新石器时期的古海岸线。海安以西、泰县、泰州一带发育长江口沙坝,相当于黄桥期。据阜宁施庄古砂堤下部牡蛎壳、大岗西岗中部贝壳以及海沙冈青墩新石器遗址等C14测年资料,该海岸形成年代距今6500年~5600年。
    2、新石器时代晚期海岸线
    距今6000年前后,海面在稳定一段时间之后,又开始逐渐东移。大约至距今4000年前后,海面又相对稳定,沿岸又发育一道新的古贝壳砂堤和长江河口两侧沙坝。构成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海岸线。岸线大致位于赣榆、连云港、灌南、阜宁沟墩、东台、海安东,然后折向西,沿通扬运河至镇江,再向东南经扬中油坊至靖江、张家港、锦丰、常熟徐市、太仓陆渡一线。北部赣榆至灌南一带岸线基本处于原来岸线位置,向南岸线则东移5㎞~20㎞。建湖上冈东冈砂堤中部贝壳碎片C14测年为3800年±70年,可见该条海岸线形成年代为距今4000年左右,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3、秦汉时期(约距今2000年)海岸线
    海州湾赣榆头坨桥和坝头桥之间贝壳砂堤C14测年为2640年±105年,汉时期盐城为一片沙洲,盐城南三洋墩出土汉墓。由此可推测当时海岸位于赣榆海头、头坨桥、连云港市、灌南、阜宁、盐城、东台至如皋东南与古长江口北岸线相连。
    此时岸线索较以前变化不大,只东移了数千米。但南部古长江口变化较大,北岸岸线向南推移30㎞左右,河口缩狭并向下移动超过10㎞。”
    这段研究资料引起了酒鬼的注意。也就是说在《山海经》成经时(距今4000年左右)其位于东面的江苏一带的海岸线是在位于赣榆、连云港、灌南、阜宁沟墩、东台、海安东,然后折向西,沿通扬运河至镇江,再向东南经扬中油坊至靖江、张家港、锦丰、常熟徐市、太仓陆渡一线。,那么在《山海经》中所称的“东海”,就不应是现今的黄海一代,它的海平面应该比现今高,故,酒鬼又在网上搜了一下“5000年前的海岸”,搜到一张中国国家地理上的一图,如下: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当海岸线上移后,在粉红色区域的地形肯定会有影响,这就是说在禹益时的华夏古海岸与现今肯定不同,在当时的古海岸与气候环境中,华夏大地形成“四面环水”的情形,应该有可能,从下面的地形图中,完全隐约能看出古“四海” 的真容:
    
    哈哈,今宵晚也,明儿再聊~~~
    @酒鬼醉客 2016-03-26 19:59:53
    酒鬼第六的个观点,《山海经》中的“古四海”,在几千年前应该真实成在过。
    在现今古籍中,可能最早出现“四海”概念的书籍,应该是《尚书》,《大禹谟》云:“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禹贡》中云:“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生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这分明说大禹等人的足迹在唐虞时,往东面......
    -----------------------------
    @stonestarok 2016-03-26 22:00:24
    这个靠谱,非孤证。详见下图(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大禹治水恐怕非大禹之功,老天之力也。夏朝如《竹书纪年》所载之年代,正好处在4000年前那次海退末期,地壳变动接近停止。
    
    -----------------------------
    先谢仁兄的理论支持!再说大禹,大禹治水,禹益稷等还是有功劳滴,正如《尚书·益稷》篇: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所言那样,如没他们率领的疏导四渎行为,和领导黎民们播种谷物从而安居乐业的活动,就算地壳变动接近停止,是老天之力也,但将因海侵事件所形成的内陆众多堰塞湖,疏导入江河四水,再将江河四水引导入海,却是他们的功劳。故,这些功劳还是得记在他们身上的,不是么?酒鬼这厢有礼啦~~~
    @pusu0802 2016-03-26 11:02:27
    大禹时代没有文字,是靠记忆口传或者结绳记事,所以有些名词只有音而没有字,比如昆仑二字字面没什么意思,就是靠音的记忆而记录的。
    -----------------------------
    @酒鬼醉客 2016-03-26 16:49:46
    嗯,确实现今中国考古界还没发现夏时文字的实物,这是事实。但并不代表着大禹时就没有文字,从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器上刻画的符号,从在马家窑、良渚、大汶口等文化的陶器上发现的符号和图画符号。从在山东省莒县陵阳河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字图像。从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小河沿类型文化遗址中的文字符号,从四川三星堆文化的文字符号,以及湖北宜昌杨家湾象形文字符号等等考古实物,综合殷墟的甲骨文的文字成......
    -----------------------------
    @pusu0802 2016-03-26 22:55:16
    这么多遗址,尤其是三星堆遗址,都没发现系统的文字,以后还会发掘出来吗?
    -----------------------------
    兄弟,还是多点信心吧,下图是湖北宜昌杨家湾象形文字符号,您现看看再说~~~
    
    @南山大爱无边 2016-03-27 10:25:53
    上古时代那么辉煌,文字应该还是有的吧。没找到不是没有。
    -----------------------------

    
    嗯,从这个宜昌杨家湾遗址,出土的6000年前大溪文化的陶器符号来看,完全看得出文字符号已经很成熟,没有可能在经历二千年后,它还没有变化成文字,只是现今还没找到而己。
    与顾颉刚老先生为代表的“疑古派”,认为《禹贡》和《山海经》都是战国时的著作这一结论,乃是"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理念的结果,他们在当时那个特定的“民国”环境中也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但他们在那断时期内,却犯了剑走偏锋的极端思维错误,他们只注重研究关于古代历史传说的变化,而对历史文献持一味怀疑的态度,造成了中国史学界对古文献的研究在那一段时间内极其混乱。然而,随着近百年来地下发掘物的大规模的增多,随着考古学的新发现,大家又觉得疑古学派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了。到现今人们已从“疑古”中走出来啦,故,现今人们读史典,往往要靠考古文物来支持,这就是个进步,哈哈,酒鬼也扯远啦,我们还是接着说《山海经》吧,,,
    君吾都对4000年前的海平面比现今高几米的认识,己达成共识,那么君对古四海怎么看?
    @酒鬼醉客 2016-03-26 19:59:53
    酒鬼第六的个观点,《山海经》中的“古四海”,在几千年前应该真实成在过。
    在现今古籍中,可能最早出现“四海”概念的书籍,应该是《尚书》,《大禹谟》云:“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禹贡》中云:“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生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这分明说大禹等人的足迹在唐虞时,往东面......
    -----------------------------
    @stonestarok 2016-03-26 22:00:24
    这个靠谱,非孤证。详见下图(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大禹治水恐怕非大禹之功,老天之力也。夏朝如《竹书纪年》所载之年代,正好处在4000年前那次海退末期,地壳变动接近停止。
    
    -----------------------------
    @酒鬼醉客 2016-03-27 08:10:44
    先谢仁兄的理论支持!再说大禹,大禹治水,禹益稷等还是有功劳滴,正如《尚书·益稷》篇: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所言那样,如没他们率领的疏导四渎行为,和领导黎民们播种谷物从而安居乐业的活动,就算地壳变动接近停止,是老天之力也,但将因海侵事件所形成的内陆众......
    ---------------------------
    @stonestarok 2016-03-27 13:58:58
    酒鬼兄太客气了。你说的很有道理,只是年代久远,我们也很难分清他们当时作为了。《尚书。皋陶谟》,顾颉刚认为成篇不早于战国(《古史辨自序》),虽然这不意味着其内容为编造,毕竟须有所戒。“尧幽囚,舜野死”便是警句。
    哈哈,扯远了。我们还是接着说山海经吧。老兄写的很好。
    -----------------------------
    哈哈,忘了按回复键,对不起,再回复一次。
    以顾颉刚老先生为代表的“疑古派”,认为《禹贡》和《山海经》都是战国时的著作这一结论,乃是"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理念的结果,他们在当时那个特定的“民国”环境中也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但他们在那断时期内,却犯了剑走偏锋的极端思维错误,他们只注重研究关于古代历史传说的变化,而对历史文献持一味怀疑的态度,造成了中国史学界对古文献的研究在那一段时间内极其混乱。然而,随着近百年来地下发掘物的大规模的增多,随着考古学的新发现,大家又觉得疑古学派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了。到现今人们已从“疑古”中走出来啦,故,现今人们读史典,往往要靠考古文物来支持,这就是个进步,哈哈,酒鬼也扯远啦,我们还是接着说《山海经》吧,,,
    君吾都对4000年前的海平面比现今高几米的认识,己达成共识,那么君对古四海怎么看?
    @酒鬼醉客 2016-03-26 19:59:53
    酒鬼第六的个观点,《山海经》中的“古四海”,在几千年前应该真实成在过。
    在现今古籍中,可能最早出现“四海”概念的书籍,应该是《尚书》,《大禹谟》云:“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禹贡》中云:“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生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这分明说大禹等人的足迹在唐虞时,往东面......
    -----------------------------
    @stonestarok 2016-03-26 22:00:24
    这个靠谱,非孤证。详见下图(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大禹治水恐怕非大禹之功,老天之力也。夏朝如《竹书纪年》所载之年代,正好处在4000年前那次海退末期,地壳变动接近停止。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酒鬼醉客 2016-03-27 08:10:44
    先谢仁兄的理论支持!再说大禹,大禹治水,禹益稷等还是有功劳滴,正如《尚书·益稷》篇: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所言那样,如没他们率领的疏导四渎行为,和领导黎民们播种谷物从而安居乐业的活动,就算地壳变动接近停止,是老天之力也,但将因海侵事件所形成的内陆众......
    ---------------------------
    @stonestarok 2016-03-27 13:58:58
    酒鬼兄太客气了。你说的很有道理,只是年代久远,我们也很难分清他们当时作为了。《尚书。皋陶谟》,顾颉刚认为成篇不早于战国(《古史辨自序》),虽然这不意味着其内容为编造,毕竟须有所戒。“尧幽囚,舜野死”便是警句。
    哈哈,扯远了。我们还是接着说山海经吧。老兄写的很好。
    -----------------------------
    @酒鬼醉客 2016-03-27 16:24:06
    哈哈,忘了按回复键,对不起,再回复一次。
    以顾颉刚老先生为代表的“疑古派”,认为《禹贡》和《山海经》都是战国时的著作这一结论,乃是"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理念的结果,他们在当时那个特定的“民国”环境中也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但他们在那断时期内,却犯了剑走偏锋的极端思维错误,他们只注重研究关于古代 历史 传说的变化,而对 历史 文献持一味怀疑的态度,造成了中国史学界对古文献的研......
    -----------------------------
    @stonestarok 2016-03-27 19:37:43
    关于古四海,个人认为你前面说的更有道理。我们现在见到的山海经是日积月累不断修改的产物,这里就有个问题,会否不存在一个中心?也就是说有几个不同部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以各自为中心建立地理知识,随着文明的迁移和融合,最后总结到了一起。根据考古学(网上资料),中国地区在4-10万年间人类化石存在断层(网上当然有好多反驳的说法。但是我认为这是从意识形态出发做出的结论,不是学术结论。尽管有零星的反例,......
    -----------------------------
    再一次感谢仁兄,在百忙之中,抽空回复酒鬼,谢谢!嗯,古西海是最难论证的,因为现今我们对青藏高原的人文地理研究起步太晚,可用于研究《山海经·西次三经》及《海外西经》的资料太少,故想论证古西海是否在青藏高原上曾经成在过,确实太难。不过,酒鬼还是认为《山海经》中的古西海,最有可能还是在青藏高原上,因为无论是从《南山经》中的“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还是从《西山经》中的“騩山,是錞于西海”,的记录来看,《山海经》中的古西海隐约都是指向青海去的,故,酒鬼认为缅甸海的位置太偏南,在古人眼中,他们是不会将它形容为西海的。
    至于您说到中国地区在4-10万年间人类化石存在断层的问题上,貌似在前不久在湖南已经取得突破,在湖南永州道县乐福堂镇塘碑村福岩洞内发现了47枚人类牙齿化石,经测定其年代在8万至12万年前。加上2010年在河南许昌发现的距今8万至10万年的“许昌人”头盖骨化石,1976年发现于湖北省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化石为两枚完整的牙齿的郧西人,这些化石都在推翻中国地区在4-10万年间人类化石存在断层这一论点,所以酒鬼认为“中国人种起源非洲说”,或许真的只是一种假说。
    @Intercalaryland 2016-03-28 11:54:17
    快点更新阿
    -----------------------------
    哈哈,哥们,稍安勿燥,锅儿得要米来下,见谅见谅!酒鬼争取今儿下午能将酒鬼的第七个观点:《山海经》中的“东海”就在现今的江淮平原一带,写出来,谢谢关注!
    酒鬼第七个观点:《山海经》中的“东海”,就是现今的“江淮平原” 和“黄淮平原中东部”。
    
    从上图中可明白地看岀在5000年前,黄河的入海口在济南一带,长江的入海口在镇江一代,也就是说现今的唐山、天津、济南、连云港、秦州、苏州、绍兴一带均在海中,可不可以理解为,这就是《山海经?五臧山经》中所记的“东海”? 酒鬼想来应该没问题吧。但这只是海岸线古贝壳砂堤和长江河口两侧沙坝的示意图,完全可能当时的海水面还应高一些,只有那样才能形成古贝壳砂堤和长江河口两侧沙坝,于是,酒鬼再想到,如果当时的海水比古贝壳砂堤,再高2至5米会怎样?也就是说当时的海平面在现今海平面10米以上,“东海”的范围不就出来了么?
    酒鬼便又去查地图,见济南至镇江这一线,就是江淮平原和黄淮平原。其地形甚低,这又引起了酒鬼的注意,酒鬼便又去查了一下“江淮平原” 和“黄淮平原”的地理释意,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地理释意是这样说的:
    江淮平原位于中国江苏省、安徽省的淮河以南、长江下游一带 。主要由长江、淮河冲积而成。地势低洼,海拔一般在10米以下,水网交织,湖泊众多。受地质构造和上升运动的影响 ,沿江一带平原形成了2~3级阶地,分布着众多的低山、丘陵和冈地。
    黄淮平原(也称华北平原)位于中国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部黄河以南及安徽省、江苏省淮河以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下游泥沙冲积而成。地形平坦,仅徐州地区略见小丘。西部和南部山麓平原,海拔大多在80米左右;中部平原,海拔多在35~80米之间;东部滨海一带,海拔仅2~3米。平原中多低洼区,湖泊众多,分布在淮河中下游一带。
    酒鬼注意到了一个定义,就是整个江淮平原的海拨一般在10米己下,酒鬼又去查了一下扬州、泰州、南通、镇江的现今海拨,扬州平地海拨为4至8米,泰州南边沿江地区真高一般在2~5米,中部高沙地区真高一般在5~7米,北边里下河地区真高在1.5~5米。南通除狼山低丘群外,都为海拔五、六米以下的平原,平均海拔为四米左右。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平原,大部分地区海拔不到10米。
    各位看官,那么整个江淮平原的海拨都在10米以下,有的地方还在5米以下,可以设想一下,在5000年前这一带该是什么情形,我的个妈呀,整个江苏省基本都在海中,黄淮平原中部也只是30至70几米高的小丘,再联想到,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百年来,黄河在这里填海造陆面积2300平方公里。平原还不断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均每年2~3千米。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也不知从禹时到现今它长高了多少米也,如果这几千年来长高了10米的话,就可以说整个华北平原就是“东海”的海滨,故,酒鬼认为这一带应该才是《五臧山经》中的“东海”海面,所以这个“东海”是真实存在过的。
    @南山大爱无边 2016-03-28 16:21:13
    顶顶更和谐!
    -----------------------------
    哈哈,谢了哟,不过,兄弟呀,您还是得多少提点疑问三,此帖全是酒鬼一人之识,万一酒鬼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酒鬼要怪您哟,那时便和谐不起来也,多提点意见,可好?
    @酒鬼醉客 2016-03-28 16:17:39
    酒鬼第七个观点:《山海经》中的“东海”,就是现今的“江淮平原” 和“黄淮平原中东部”。
    
    从上图中可明白地看岀在5000年前,黄河的入海口在济南一带,长江的入海口在镇江一代,也就是说现今的唐山、天津、济南、连云港、秦州、苏州、绍兴一带均在海中,可不可以理解为,这就是《山海经?五臧山经》中所记的“东海”? 酒鬼想来应该没问题吧。但这只是海岸线古贝壳砂......
    -----------------------------
    @pusu0802 2016-03-28 21:37:47
    黄河 历史 上还改过两次道,记得是注入了淮河,所以那一带没改道之前海拔还要低些。
    -----------------------------
    嗯,酒鬼也有同感,《禹贡》曰:“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其意就是大禹治水后名的“徐州”当时还是一片荒野,东边的平原的土底很平,地土的颜色是红色的一些小山丘,草木才渐渐在长成。这就说明禹时的古“徐州”应该是海平面下降后的产物,故,古“东海”在最盛期时可能侵入内陆远。起码最少也侵到了现今徐州市与合肥市这一线区域~~~
    酒鬼的第八个观点:《山海经》中的“南海”就是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好,“东海”己考定,那咱们再将目光投向南边。前面已说啦5000年前的海岸线在唐山、天津、济南、连云港、秦州、苏州、绍兴一带,长江的入海口在扬州镇江一带,也就是说有可能南京在当时也应该是被长江淹没着的,咱们再来看一张地形图:

    
    从此图中,不难看出从江苏南京到湖北宜昌,有一连串的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这些平原的海拨大部分在50米以下,南京海拨为9米左右,武汉海拨为23.3米、宜昌东部平原位于江汉平原西缘,海拔在100米以下,枝江市的杨林湖海拔35.1米,为全市的最低点。洞庭湖平均海拔33.5米,洪湖段海拨大多在23—28米之间,, 鄱阳湖九江段平均海拔32米,市区平均海拔20米。咱们又来试想一下,5000年前当海岸线上升到镇江一带,长江的入海口也在镇江一带,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将会有什么变化?答案是肯定的,这一带的江平面也将抬升,至于抬升到什么位置,据钻孔资料,在距今5000—6000年的全新世中期高海面时期,长江河口在扬州、镇江一带。直到西汉(距今2000年左右),河口仍在扬州、镇江附近,当时河口附近的江面宽达20多公里,海潮可上溯至此,形成汹涌的涌潮,即历史上所称“广陵潮”,今扬州以南瓜洲古渡口的高岗上尚有观潮阁。当时潮波影响范围可上溯到九江,在今潮区界大通的上游直线距离200多公里。我国历史上最早描写大潮的,可追溯到2200年前西汉大文学家枚乘的《七发》:"春秋朔望辄有大涛,声势骇壮,至江北,激赤岸,尤为迅猛。",这也就是说当时长江河口,古代扬州和镇江一带的地理位置却与现在有很大不同,几千年前,扬州位于长江和大海的交汇处,"襟江带海",地理位置有些类似于今天的上海。长江入海口也是"喇叭口"形,扬州与江对面的镇江焦山形若双阙,亦称"海门山",江面比较狭窄,形成"陵山触岸,从直赴曲"的地理态势。扬州以下骤然开阔,散布沙洲,海潮上溯到此处,江的宽度和深度都向上游急骤减小,成为漏斗状,能量与水量聚集,水体急速上涨,于是形成奔腾澎湃的潮涌。
    可想而知,在西汉时的“广陵潮”,潮波能影响到九江,证明当时长江的水面应该比现在宽很多,就连魏文帝曹丕看到广陵潮时,也不得不惊叹曰: “嗟呼!天所以限南北也。”,说到九江,这就又扯到“彭蠡泽”也,现今一提到“彭蠡泽”,就有人会认为是今天的鄱阳湖,非也,鄱阳湖的形成,是长江和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水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且主要取决于海面上升所导致的长江南迁,五河来水受强烈顶托,流水不畅,聚集成湖。长江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鄱阳湖湖面大小。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长江出武穴后,摆脱了两江挟持,进入望江凹陷而分为九派,大约在公元400年前后,长江主泓道移至湖口一带,长江水直接阻碍了赣江水系的泄水,于是湖水迅速向南扩张。此时由江湖作用形成的梅家洲的不断伸长,缩小了泄水断面,也加速了湖泊向南扩张,最终形成鄱阳湖。,
    酒鬼的第八个观点:《山海经》中的“南海”就是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好,“东海”己考定,那咱们再将目光投向南边。前面已说啦5000年前的海岸线在唐山、天津、济南、连云港、秦州、苏州、绍兴一带,长江的入海口在扬州镇江一带,也就是说有可能南京在当时也应该是被长江淹没着的,咱们再来看一张地形图:

    
    从此图中,不难看出从江苏南京到湖北宜昌,有一连串的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这些平原的海拨大部分在50米以下,南京海拨为9米左右,武汉海拨为23.3米、宜昌东部平原位于江汉平原西缘,海拔在100米以下,枝江市的杨林湖海拔35.1米,为全市的最低点。洞庭湖平均海拔33.5米,洪湖段海拨大多在23—28米之间,, 鄱阳湖九江段平均海拔32米,市区平均海拔20米。咱们又来试想一下,5000年前当海岸线上升到镇江一带,长江的入海口也在镇江一带,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将会有什么变化?答案是肯定的,这一带的江平面也将抬升,至于抬升到什么位置,据钻孔资料,在距今5000—6000年的全新世中期高海面时期,长江河口在扬州、镇江一带。直到西汉(距今2000年左右),河口仍在扬州、镇江附近,当时河口附近的江面宽达20多公里,海潮可上溯至此,形成汹涌的涌潮,即历史上所称“广陵潮”,今扬州以南瓜洲古渡口的高岗上尚有观潮阁。当时潮波影响范围可上溯到九江,在今潮区界大通的上游直线距离200多公里。我国历史上最早描写大潮的,可追溯到2200年前西汉大文学家枚乘的《七发》:"春秋朔望辄有大涛,声势骇壮,至江北,激赤岸,尤为迅猛。",这也就是说当时长江河口,古代扬州和镇江一带的地理位置却与现在有很大不同,几千年前,扬州位于长江和大海的交汇处,"襟江带海",地理位置有些类似于今天的上海。长江入海口也是"喇叭口"形,扬州与江对面的镇江焦山形若双阙,亦称"海门山",江面比较狭窄,形成"陵山触岸,从直赴曲"的地理态势。扬州以下骤然开阔,散布沙洲,海潮上溯到此处,江的宽度和深度都向上游急骤减小,成为漏斗状,能量与水量聚集,水体急速上涨,于是形成奔腾澎湃的潮涌。
    可想而知,在西汉时的“广陵潮”,潮波能影响到九江,证明当时长江的水面应该比现在宽很多,就连魏文帝曹丕看到广陵潮时,也不得不惊叹曰: “嗟呼!天所以限南北也。”,说到九江,这就又扯到“彭蠡泽”也,现今一提到“彭蠡泽”,就有人会认为是今天的鄱阳湖,非也,鄱阳湖的形成,是长江和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水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且主要取决于海面上升所导致的长江南迁,五河来水受强烈顶托,流水不畅,聚集成湖。长江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鄱阳湖湖面大小。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长江出武穴后,摆脱了两江挟持,进入望江凹陷而分为九派,大约在公元400年前后,长江主泓道移至湖口一带,长江水直接阻碍了赣江水系的泄水,于是湖水迅速向南扩张。此时由江湖作用形成的梅家洲的不断伸长,缩小了泄水断面,也加速了湖泊向南扩张,最终形成鄱阳湖。
    也就是说,鄱阳湖只是承袭了古彭蠡泽之名,实际上,古彭蠡泽和鄱阳湖并不能等同。古彭蠡泽是在武穴以下的九江、宿松、黄海和望江一带的望江凹陷中,全新世中期,长江中下游一带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加上海平面上升,潮流界的范围大幅度向上游伸展,低洼处积水成湖,古彭蠡泽就是这样形成的。故《禹贡》中就有关于彭蠡泽的记载。而随后的《史记》《水经》中关于彭蠡泽的记载则说明古彭蠡泽应在长江北岸,此时的鄱阳湖盆地内并不存在大水体,而湖口地堑内的季节性水域或许仅仅是彭蠡泽的尾闾。两千年以来长江河道不断迁徙,古彭蠡泽的主体逐步萎缩并演化成今日的龙感湖和大官湖等湖泊,而湖口地堑内的水域则逐步向南扩展,所以鄱阳湖最终承袭了彭蠡之名。
    由此可知,古彭蠡泽该有多大,湖面上起武穴,下至安庆,东西绵延两百多公里、南北纵深最宽超过五十公里。江北湖群,以及上游的武山湖、太白湖,下游的望江武昌湖、安庆石门湖(七里湖),都是古彭蠡泽的组成部分;而这一带湖滨江岸的大片冲积平原,则在它们尚未形成的年代,也都属于茫茫彭蠡泽。而水域最宽最深的中央,就是从黄梅县东侧到望江县西侧,包括宿松县凿山以南到长江以北的整片县域。想象当年的辽阔水面,茫茫水泽,或为深湖、或为沼泽、或为岛屿。秋水长天、落霞孤鹜,所以《禹贡》纵观九州,还是认为彭蠡最宜“阳鸟悠居”。
    湖面上起武穴,下至安庆,东西绵延两百多公里、南北纵深最宽超过五十公里。前面提到过的江北湖群,以及上游的武山湖、太白湖,下游的望江武昌湖、安庆石门湖(七里湖),都是古彭蠡泽的组成部分;而这一带湖滨江岸的大片冲积平原,则在它们尚未形成的年代,也都属于茫茫彭蠡泽。而水域最宽最深的中央,就是从黄梅县东侧到望江县西侧,包括宿松县凿山以南到长江以北的整片县域。想象当年的辽阔水面,茫茫水泽,或为深湖、或为沼泽、或为岛屿。秋水长天、落霞孤鹜,所以《禹贡》纵观九州,还是认为彭蠡最宜“阳鸟悠居”。
    湖面上起武穴,下至安庆,东西绵延两百多公里、南北纵深最宽超过五十公里。前面提到过的江北湖群,以及上游的武山湖、太白湖,下游的望江武昌湖、安庆石门湖(七里湖),都是古彭蠡泽的组成部分;而这一带湖滨江岸的大片冲积平原,则在它们尚未形成的年代,也都属于茫茫彭蠡泽。而水域最宽最深的中央,就是从黄梅县东侧到望江县西侧,包括宿松县凿山以南到长江以北的整片县域。想象当年的辽阔水面,茫茫水泽,或为深湖、或为沼泽、或为岛屿。秋水长天、落霞孤鹜,所以《禹贡》纵观九州,还是认为彭蠡最宜“阳鸟悠居”。
    提到“古彭蠡泽”,不说“古云梦泽”也不行,因为“古彭蠡泽”再上溯点的地方就是“古云梦泽”,提到“古云梦泽”,又会涉及现今的洞庭湖,很多人也认为现今的洞庭湖就是“古云梦泽”,其实也不解,“古云梦泽”比现今洞庭湖大多也,它东部在今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以至长江江岸一带,西部当指今宜昌、宜都一线以东,包括江南的松滋、公安县一带,北面大致到进随州市、钟祥、京山一带、南面以大江长江为缘。其中有山林、川泽等各种地理形态,并有一名为"云梦泽"的湖泊。"云梦泽"因"云梦"而得名,二者并非指同一概念。春秋时,梦在楚方言中为"湖泽"之意,与漭相通,由于长江泥沙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分,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着浩瀚的水面,称之为洞庭湖,洞庭湖亦古称云梦。
    各位看官看明白了么?如果将“广陵潮”“古彭蠡泽”“古云梦泽” 这三个地方连在一起来看,它该是多大的水域面积,且在安微与江苏一线又能与华北平面连成一起,包括今天的福建全部、广东东部潮汕梅一带、浙江旧温州、台州、处州三府属等地,就是现在的福建省、浙江省东部宁海县及以南一带,包括温州地区、台州地区、丽水地区、衢州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梅州一带。这些地方真还全海中也,故《海内南经》中的: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瓯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这些记载都是真实的。
    这一点现今都被考古遗址所证实也,比如广州佛山南海松岗石碣“海蚀遗迹” ,广州中山黄圃石岭山海蚀遗迹,广州海珠区的七星岗古海岸遗址,浙江石帆山卷转虫海侵遗迹,福建的“海中森林”等等,这些遗迹的年头均指向5000年至7000年前也,难怪左传《齐桓公霸业》中才会有:“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这样的言语也。所以这个“南海” 也是真实的成在过的!
    酒鬼的第九观点:《山海经》中的“古北河” 可能就是现今贝尔加湖,但它应该比现在要大得多;或许包括外蒙的乌布苏湖,以及我国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的呼伦湖和贝尔湖一带。
    贝加尔湖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南部,最早栖居这里的通古斯人叫它“拉姆”,即“海”的意思,我国汉代称它为“北海”。突厥人叫它“达赖”,也是“海”之意,贝加尔湖是世界最古老的湖泊之一,位于欧亚板块内部,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贝加尔湖深处特有的动物残遗种约形成于三千万年前到两千万年前。贝加尔湖的产生据说是因为亚洲地壳沿着一条断层慢慢拉开,出现了一条地沟。起初,这条地沟深八公里,但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被淤泥填塞,从淤泥中的微生物化石可以显示其形成年代。 绝大多数的湖泊,特别是冰河时期的湖泊,都形成于一万五千年前到一万年前。然后这些湖泊渐渐被沉积物填满,变成季节性沼泽、沼泽,最后彻底干涸。最近的研究表明贝加尔湖不是一个即将消失的湖泊,而是一个出于初始期的海洋。和非洲洲东部的红海一样,贝加尔湖的湖岸每年以两厘米的速度向两边拉开。贝加尔湖拥有作为许多海洋的典型特征——深不可测、巨大的库容、暗流、潮汐、强风暴、大浪、不断变大的裂谷、地磁异常等等。贝加尔洼地是不对称的,西部的坡面比东部更加陡峭。
    在贝加尔湖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 年均流量仅为1870立方米/秒。湖水注入安加拉河的地方,宽约1000米以上,白浪滔天。这条河流经伊尔库茨克以后在叶尼塞斯克上游不远处汇入叶尼塞河。叶尼塞河起源于蒙古国,朝北流向喀拉海,其流域范围包含了西伯利亚中部大部分地区。若以色楞格河-安加拉河为源头计算,全长5539千米,是世界第五长河。是西伯利亚河流中水量最丰盈的河流以及流入北冰洋的最大的河流。
    在我国古籍中,《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曰;: 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孤洐,登临翰海。"集解张晏曰:“登海边山以望海也。”○司马贞索隐按:崔浩云“北海名,群鸟之所解羽,故云翰海”。广异志云“在沙漠北”",《汉书?李广苏建传》云:“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有关于“北海” 的这些记录。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述,秦末汉初,中原战乱。正是在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匈奴似乎成为一支统一的、强大的民族,他们由一位名叫单于的首领统帅着,单于的全名汉文译音是撑犁孤涂单于,中国人把这些词解释为"像天子一样广大的首领"。匈奴杰出的军事家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各部,东灭东胡(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西驱大月氏(游牧于今河西走廊一带),南并白羊王、楼烦王, 北服浑庾(又作窳)、屈射、丁令、鬲昆、薪荤等部族。匈奴军事力量强大,有“控弦之士”(骑射部队)30余万,不断袭掠西汉北部边郡。西汉初,由于长期战乱,中原地区经济残破,人口锐减,百姓贫困,国库空虚,军力衰弱。又有异姓诸王的心腹隐患,急需一个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时间。故西汉初期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和防御战略。直到,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决然放弃和亲和防御战略,对匈奴实施战略反击。武帝采取集中兵力,主动出击的方针,使用大骑兵集团深入大漠,以大纵深迂回、远程奔袭等战法,对匈奴发动了10余次反击作战,并取得大多数胜利。最后,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武帝于四年春令卫青和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发起漠北之战,并以“私负从马”(运输私人行李的马匹)4万匹(一说“万匹)随军行动,步 兵数十万转运辎重。卫青率部出定襄。北进千余至漠北,击败单于军,追击至阗颜山(今蒙占杭爱山南面一支)。霍去病率部出代郡 2000里,至漠北遇左贤王,大破之,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一说今内蒙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大胜而归。从中记载了卫青等八十几人登上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眺望翰海(贝尔加湖)的记载。
    据班固的《汉书》记载,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位故人来到了北海边,苏武一看是自己的好友——李陵。此时的李陵已经投降了匈奴,被封为右校王。李陵设宴款待了苏武,席间李陵对苏武说:“你出使的第二年,圣上对匈奴开战,我率领5000精兵做前锋,可惜孤军深入,被匈奴数万大军包围,战败被俘,本来我是想有机会再报效国家的,谁知圣上不问青红皂白,杀了我全家,我只得真投降了匈奴。皇上现在年纪大了,喜怒无常,大臣中无罪而被灭门的就有几十家,你的兄弟也因为小过,而被迫自杀了。你的老母亲已经去世了,妻子也已经改嫁了,至于你的孩子们,现在也是杳无音讯!苏兄啊,人生若白驹过隙,何必这么苦自己呢?” 苏武对李陵说:“我苏家父子本没有什么功德,是皇上成就了我们,才得以位列将相,爵至通侯。我们早就立誓为国尽忠,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现在我苏武可以以死报答国家,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你不用再说什么了!如果非要逼我投降,那就只当我已经死了吧!”李陵见苏武如此的坚定,遂仰天长叹道:“壮哉子卿,真义士也,我和卫律的叛国之罪真是大过天啊!”说罢,不禁泪如雨下连衣服都哭湿了。酒宴罢,李、苏二人洒泪分别。几年之后,李陵又来到北海,告诉苏武汉武帝驾崩的消息,苏武听后,向着南方汉朝的方向顿首号哭,口里喃喃的说道:“陛下,苏武没能报陛下的大恩,没能为国尽忠啊!”一连数月,苏武直哭到吐血。就这样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
    看来,在汉时,汉人对贝尔加湖的称谓就是“北海”, 已知单于住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山区,以后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都城哈拉和林就建在这儿。贝加尔湖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很熟悉的地方,不然就不会将苏武流放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去牧羊啦,而且卫青一行还登上过肯特山去遥望过贝加尔湖,李陵也到过贝加尔湖去看过苏武,这些记载足以证明《山海经》中的“古北海” 应该就是贝加尔湖,那酒鬼又怎么还要将外蒙的乌布苏湖,以及我国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的呼伦湖和贝尔湖一带都加进去呢?且听酒鬼慢慢细说:
    前面说啦,贝加尓湖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而最大的色楞格河发源于蒙古境内库苏古尔湖以南,由伊德尔河和木伦河汇合而成。该河流向东北,与鄂尔浑河汇合于苏赫巴托尔;以下才称为色楞格河,
    鄂尔浑河则是蒙古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后杭爱省的杭爱山脉(中国古代称为燕然山),向北经过1124公里后注入蒙俄边界的色楞格河。色楞格河流经蒙古和俄罗斯中东部河流后继续北流,进入俄国境内转向东,到达布里亚特首府乌兰乌德。河水从此处向北流到塔陶罗沃,再向西弯转,流经一片三角洲,注入贝加尔湖。
    咱们再来看张图:
    
    此图上那个标有铁勒诸部的那个湖,就是库苏古尔湖,它离贝尔加湖并不远,在标有漠北东区处的那两个小湖,就是呼伦湖和贝尔湖。它们离贝尔加湖也不远,而且它们还是黑龙江的源头之一克鲁伦河的中转站,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共和国肯特山东麓,自西而东到佐修奴勒庙附近进入中国境内,向东流经阿敦础鲁苏木、阿拉坦额莫勒镇注入呼伦湖。呼伦湖(达赉湖)支流,因湖水通过以达兰鄂罗木河同额尔古纳河上源海拉尔河相联进入黑龙江,所以克鲁伦河属于黑龙江水系。
    如果5000年至7000前全球真有个温暖期,能够让中国东南两个方向的海平面,上升5至10米的话,肯定北极与天山山脉的冰川也有多变化,才有那么多的水,使海平面上升到5至10米,同样北冰洋的海平面,也肯定得上升5至10米,或许更高,因为要想引起北半球海平面上升的因素,必然会牵扯到北极大范围融冰,只有那个条件才能办得到使海平面上升的可能。咱们来设想一下,假设当时北冰洋的海水上升了5至10米的话,或许更高的话,那么贝尔加湖的唯一出湖河安加拉河的流程也必将缩短,河面也必将抬升扩大,流速必将放缓,东欧平原由此可能也会受到海侵,或许整个东欧平原便变成了个北冰洋的大海湾,也有这个可能。
    东欧平原位于欧洲东部,世界上第二平原,其范围北起北冰洋,南至黑海、里海之滨;东起乌拉尔山脉,西至波罗的海,近400万平方公里广大区域,平均海拔约170米。东欧平原大部分在俄罗斯境内,因此又称为俄罗斯平原。东欧平原在构造上属于俄罗斯陆台的一部分,在前寒武纪基底上覆盖了厚薄不一的自古生代至今的地层,基本上呈水平分布。在地形上是一个广大平缓而稍有微波起伏的丘陵性大平原,丘陵性高地与面积不大的低地相互交错。平均海拔高度175米,最高463米(提曼山),但大部在200米以下,只有东南部里海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为海积平原。在第四纪冰期时,东欧平原曾遭到四次冰川侵袭,冰川活动是形成东欧平原现代地貌的主要原因之一。北部和西北部以冰川侵蚀地貌为主,地表起伏不平,多湖沼;中部为主要冰碛区,冰碛丘陵间夹有沼泽低地;南部为冰水沉积区,多泥沙质平原,地势较平坦,冲沟、坳沟、阶地较发育。 看来东欧平原现代地貌的形成中既有侵蚀也有沉积。
    扯远啦,酒鬼的脑水不够用也,还是扯回贝尔加湖来,由于受温暖期气温的影响,注入贝尔加湖的大大小小的336条河流,因天山山脉以及其他山脉的融雪影响,必将增加入湖量,而贝尔加湖由于安加拉河受海侵的影响,是必泄流量肯定减少,必然也会抬升湖面,同样道理,库苏古尔湖也有可能也抬升湖面,再来看黑龙江这面,也是同等道理,呼伦湖和贝尔湖同样会抬生湖面,而呼伦贝尔两湖又是呼伦贝尔盆地的中心点,且蒙古高原又是其地势起伏微缓,是一个可千里驰骋的高平原,主要由东部的呼伦贝尔高原、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等构成,阴山横亘中部,您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三个高原的湖泊都与北部的贝加尔湖连成了一体,这样的大湖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海了么?
    提到贝加尔湖,有一点,酒鬼至今迷惑不解,那就是贝加尔湖中生活着许多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鲨鱼、海螺、奥木尔鱼等。世界上只有贝加尔湖湖底长着浓密的丛林?D?D海绵,海绵中还生长着外形奇特的龙虾。可是贝加尔湖的湖水一点也不咸,为什么会生活着如此众多的“海洋生物”呢?
    贝加尔海豹是唯一的一种淡水海豹,夏天分布于贝加尔湖内,冬天迁移到贝加尔湖北部。科学界普遍认为,贝加尔湖海豹应该来自于北冰洋,因为它们与那里的海豹在血缘关系上最为接近。体形肥胖而圆的海豹在水中颇为灵巧,它们的游泳速度达到每小时20公里。海豹的四肢为鳍状,后肢与尾部相连,永远向后,不能步行,所以它们在陆地上就非常笨拙了。由此,科学家认为,环斑海豹的祖先应该是经叶尼塞河及其支流安加拉河来到这里的。海豹来到贝加尔湖的准确时间至今仍是个未解的谜。不过,科学家推测,海豹来到这里最可能发生在冰期。当时,叶尼赛河和安加拉河流域长期被冰雪覆盖,河床变深,生活在北冰洋地区的海豹活动范围向南部不断扩大,它们经过几千公里的长途旅行而来到贝加尔湖。而当冰期结束,河水流量大减,河床变浅,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只好滞留此处,并逐渐演变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淡水海豹了。
    50年代随着钻探技术的进步,在贝加尔湖滨打了几个很深的钻井。在取上来的岩芯样品中,没有发现任何中生代的沉积层,只有新生代的沉积岩层。从而否定了湖中海洋生物是海退遗种的说法。那么,湖中的海洋生物到底从何而来呢?它们又是怎样进入湖中的呢? 苏联的贝尔格院士等人认为,只有海豹和奥木尔鱼是真正的海洋生物,它们可能是从北冰洋沿着江河来到贝加尔湖的。 那么,如何解释海绵、龙虾、海螺、鲨鱼等生物的生存呢?萨尔基襄认为,贝加尔湖有类似海洋的一些自然条件,如贝加尔湖非常像海洋盆地,所以在许多淡水动物的身上,产生了像海洋动物一样的标志。  海豹、全世界海域都有分布,贝加尔湖有海豹,且贝加尔海豹明显具有高纬度海区海豹特征。那是因为贝尔加湖本身就是高纬度湖、是海豹长期进化适应的结果。海豹作为哺乳动物本来就是因为气候变冷变迁进入海洋的。这类斑海豹属在我国渤海、黄海也有分布、说明海豹当时从太平洋进入贝尔加湖也完全有可能。
    我们可以假设,在一个冰期,因为融冰导致河流水量充沛、河道变深,一些生活在北冰洋的环斑海豹为了追逐猎物而进入了叶尼塞河,经过许多代的繁育,它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接近河流的上游,我们可以认为,当时的叶尼塞河全流域内都有环斑海豹生存,终于,其中的一支通过叶尼塞河的支流——安加拉河来到了贝加尔湖。后来冰期结束,叶尼塞河河道变浅,生活在河流中的海豹们发现自己被困住了。生活在下游的环斑海豹可能还来得及重返北冰洋,而生活在中上游的环斑海豹则没这么幸运,大部分因为环境的变化没有存活下来。
    可这一切,发生在什么时侯呢?难不成真发生在7000至5000年前这段时间么?唉,这一末解之迷,酒鬼难解也,只能留有一丝怀疑也~~~~
    @酒鬼醉客 2016-03-29 22:05:14
    也就是说,鄱阳湖只是承袭了古彭蠡泽之名,实际上,古彭蠡泽和鄱阳湖并不能等同。古彭蠡泽是在武穴以下的九江、宿松、黄海和望江一带的望江凹陷中,全新世中期,长江中下游一带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加上海平面上升,潮流界的范围大幅度向上游伸展,低洼处积水成湖,古彭蠡泽就是这样形成的。故《禹贡》中就有关于彭蠡泽的记载。而随后的《史记》《水经》中关于彭蠡泽的记载则说明古彭蠡泽应在长江北岸,此时的鄱阳湖盆地内并......
    -----------------------------
    @pusu0802 2016-04-01 00:09:37
    古彭蠡泽与海平面上升有关还是早就有的呢?
    -----------------------------
    当然应该是与海平面上升有关,古彭蠡泽是在武穴以下的九江、宿松、黄海和望江一带的望江凹陷中,全新世中期,长江中下游一带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加上海平面上升,潮流界的范围大幅度向上游伸展,低洼处积水成湖,古彭蠡泽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是早就有的,那么在安徽长江下游巢湖流域,就不应出现含山凌家滩原始部落遗址了。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距今已经有约6000年历史,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凌家滩遗址所表现出的文化证明它具有深厚的城市内涵,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城市。
    @酒鬼醉客 2016-03-29 22:05:14
    也就是说,鄱阳湖只是承袭了古彭蠡泽之名,实际上,古彭蠡泽和鄱阳湖并不能等同。古彭蠡泽是在武穴以下的九江、宿松、黄海和望江一带的望江凹陷中,全新世中期,长江中下游一带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加上海平面上升,潮流界的范围大幅度向上游伸展,低洼处积水成湖,古彭蠡泽就是这样形成的。故《禹贡》中就有关于彭蠡泽的记载。而随后的《史记》《水经》中关于彭蠡泽的记载则说明古彭蠡泽应在长江北岸,此时的鄱阳湖盆地内并......
    -----------------------------
    @pusu0802 2016-04-01 00:09:37
    古彭蠡泽与海平面上升有关还是早就有的呢?
    -----------------------------
    @酒鬼醉客 2016-04-01 07:52:07
    当然应该是与海平面上升有关,古彭蠡泽是在武穴以下的九江、宿松、黄海和望江一带的望江凹陷中,全新世中期,长江中下游一带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加上海平面上升,潮流界的范围大幅度向上游伸展,低洼处积水成湖,古彭蠡泽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是早就有的,那么在安徽长江下游巢湖流域,就不应出现含山凌家滩原始部落遗址了。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距今已经有约6000年 历史 ,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发现......
    --------------------------
    @pusu0802 2016-04-01 10:53:52
    就是说海侵是在凌家滩遗址时期以后的事了?凌家滩遗址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 历史 ,海侵大概是五千年左右之前的事?
    -----------------------------
    也不能这么说,至于“全新纪”中叶的海侵事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个漫长的过程,海平面也不是一下子就提升起来的,按现代科学推测,那次海侵事件的可能发生在7000年至5000年前,最盛期在大概是五千年左右,凌家滩遗址最有可能是在这个时侯,因洪水原因被古人放弃的。
    酒鬼的第十个观点:《山海经》中的“古西海”, 可能就是包括现今新彊和青藏高原上的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柴达木盆地、可可西里盆地那些平地区域。
    酒鬼知道,《山海经》中的“古西海”是最难推断考证的,但酒鬼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无非也是想得知这个“古西海”, 它究竟有没有?它到底在那儿,故酒鬼得先定个“目标”,这个“目标”如下图:

    
    那些被酒鬼涂上黄色的区域,就是酒鬼的“目标”也。
    其实酒鬼对于这个早已消失得无踪无影的“古西海”,也拿不出半点证据,但为了探索“目标”,总得拿出点观点来,不是么?故酒鬼又得拿出传奇兵法来摸索喽,各位,见谅哈。。。
    咱们还是先来认识认识罗布泊吧~~~
    @南山大爱无边 2016-04-01 16:00:25
    对于地球来说,人类是不是“外星人”呢?呵呵
    -----------------------------
    哈哈,,,这个问题你只有去问盘古真人去了哈,因为是他老老老老老人家开辟的天地哟,酒鬼实属不知也,见谅~~~哈哈哈~~~
    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罗布泊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nào)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18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被分割成几块洼地。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曾经形成了巨大的湖泊。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先秦时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汉书?西域传上》:“﹝ 西域 ﹞其河北流,与 葱岭 河合,东注 蒲昌海 。 蒲昌海 ,一名 盐泽 者也。”《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历史上著名的水乡泽国为何滴水全无,成为中国最干旱的一隅?罗布泊的气候环境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个号称“死亡之海”的盐漠里,是否还有生物群落存在?2010年10 月17日,“重走彭加木之探险路”罗布泊科考活动首批科研人员抵达罗布泊腹地。此后的3周多时间里,来自中科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数十位专家,在罗布泊地区开展了地理地貌、自然资源、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环境考古、动植物及微生物等多领域的野外考察。结合近年研究成果——    经过持续数年的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分析,通过采取罗布泊湖心的岩样标本,分析其中的碳14测年、粒度、磁化率、有机质含量、pH值和化学成分、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测定等方法,我国科学家在罗布泊地区晚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变及古人类文明兴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结果显示,在近万年的时间尺度上,罗布泊曾经气候湿润,湖面达数千至近万平方公里,地面植被丰富。湖水一直处于咸水和半咸水交替状态:距今9800-15300年间,成层石膏的出现表明当时气候干燥;距今5900-8150年间(中全新世),岩性指标显示当时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径流丰富;距今3400-5900年距间,罗布泊有较多来水汇入,为半咸水湖。当地发现的小河-古墓沟(太阳墓)文化,年代为距今约3500年到3900年,遗迹中显示当时该处胡杨成林、动物种类丰富,牧业发达;距今1150年-2200年,相当于楼兰文化兴盛前后,罗布泊地区气候相对温和湿润,河流水量相对较大,绿洲面积较大,地面植被种类丰富且覆盖度较高;距今350-1150年,罗布泊西湖及西岸地区进入环境最佳时期。历史记载中的唐代“边屯如云”,屯戍的田卒多达10万,人们又回到了早已荒芜的楼兰古城;距今700年后,风暴作用加强,气候干旱,罗布泊进入现代环境的变迁;1958年以后,由于孔雀河修建了两个水库,截留了上游来水,因此罗布泊在1962年完全干涸,形成现在的罗布泊盐漠。
    有3点,酒鬼注意到啦,1,距今5900-8150年间(中全新世),岩性指标显示当时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径流丰富;2,距今3400-5900年距间,罗布泊有较多来水汇入,为半咸水湖。当地发现的小河-古墓沟(太阳墓)文化,年代为距今约3500年到3900年,遗迹中显示当时该处胡杨成林、动物种类丰富,牧业发达;3,3500年—2200年出现段层。
    这也就是说,在距今3400——8150年前,罗布泊应该是水源充足的时代,它的水域面积应该很大,且还是半咸水湖,3400年至2200年前,应该是相对平稳的年代,故才出现段层,楼兰古国才有可能在那时出现,楼兰,西域古国名。(英文为:Kroraina)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楼兰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充。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古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汉书?匈奴列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管辖。
    对于这点,酒鬼先将此疑为它是“西海”组成的一部分,先存之。咱们再来看看柴达木盆地的情况,再从长计议。
    草泥马!凡在酒鬼帖中打广告骗人者,出门被车撞!!哈哈哈~~~
    嗯,有这么一种说法,黄帝出生于公元前4428年2月8日,辞世于公元前4335年9月14 日。迪心的《黄帝纪年考》,就是依据《史记》等史书记载: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区对曰: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此既是黄帝迎日推策时间为该年的冬至日同时也是朔日,其日干支为己酉。
    在公元前2000年前,冬至和朔日是同一天的日期,并且该日的干支为己酉的年份有:公元前4375年1月22日(丙寅年戊子月己酉日)公元前3574年1月17日(丁亥年庚子月己酉日);公元前 2773年1月12日(戊申年壬子月己酉日)。这三个年份,他依据推算,颛顼晚于黄帝年代,颛顼生于约公元前2840年,公元前2773年与颛顼的年代相重合,因此黄帝迎日推策在公元前4375年和公元前3574年两者之间。他又根据,元?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载:黄帝三十八年,命风后定甲子。  宋?刘恕《资治通鉴外纪》云:黄帝元年丁亥。经过对黄帝调历时间的分析,得出黄帝即位于公元前4414年丁亥年。
    但,为什么黄帝,炎帝,蚩尤他们会干大架呢?这就得好好思考啰,哈哈哈~~~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盐泽"。盆地西高东低,西宽东窄。四周高山环绕,南面是昆仑山脉,北面是祁连山脉,西北是阿尔金山脉,东为日月山,为封闭的内陆盆地。处于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山脉和高原形成的月牙形山谷中,盆地内有盐水湖5000多个,最大的要数面积1600平方千米的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中,地势最高的盆地。
    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纪结晶变质岩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3000米渐降至2600米左右。地貌呈同心环状分布,自边缘至中心,洪积砾石扇形地(戈壁)、冲积一洪积粉砂质平原、湖积一冲积粉砂粘土质平原、湖积淤泥盐土平原有规律地依次递变。地势低洼处盐湖与沼泽广布。盆地西北部戈壁带内缘,比高百米以下的垅岗丘陵成群成束。盆地东南沉降剧烈,冲积与湖积平原广阔,主要湖泊如南、北霍鲁逊湖和达布逊湖等都分布于此。柴达木河、素林郭勒河与格尔木河等下游沿岸及湖泊周围分布有大片沼泽。盆地东北部因有一系列变质岩系低山断块隆起,在盆地与祁连山脉间形成次一级小型山间盆地,自西而东有花海子,大、小柴旦,德令哈与乌兰等盆地,这些盆地中的河流分别注入其低洼中心的湖泊中。河流大部为间歇性,总计100条河流中常流河仅10余条,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西部水网极为稀疏。盆地内湖泊水质多已咸化,共有大小盐湖20余个。
    有二则消息,酒鬼很感兴趣,这就是,2010年07月09日03:56 北京日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8日通报,受降雨和融雪共同影响,青海格尔木河流域发生大洪水,其中支流雪水河发生特大洪水,位于雪水河干流上的温泉水库(大型水库)7月6日入库洪峰流量达789立方米每秒,超过水库2000年一遇的校核标准。水库下游格尔木河干流7月6日洪峰流量达486立方米每秒,为20年一遇的大洪水。和2011-02-11 10:32:27 来源:新华网 作者:吕雪莉的《柴达木盆地发现两处巨型地下水》的通讯:通过地质工作者初步探明,柴达木盆地内的格尔木、德令哈山前平原区埋藏有调蓄能力极强的巨型地下水,经勘查可提交一批大型、特大型供水水源地。 据悉,在格尔木发现的巨型地下水供水量可达100万立方米/日,在德令哈发现的巨型地下水供水量可达30万立方米/日。
    @隐龙先生 2016-04-02 14:33:12
    附表:黄帝大事年表
    年份             相关事件                         在位    年龄      置信度
    公元前4428年   2月8日癸酉年二月初二戊子日 黄帝出生      1               ★★★
    公元前4414年   丁亥年 黄帝即位于有熊国                  1        15      ★★★
    公元前4395年   丙午年 景云见                           20       34      ★★
    公元前4394年   丁未年 蚩尤起兵             ......
    -----------------------------
    先生,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啦,酒鬼请教一下,“黄帝”之称谓,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囯,还是一个氏族?
    为什么这两则消息引起了酒鬼的兴趣呢?因为格尔木河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内陆河流之一,它位于中国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部。上源分2支:左支奈金河(奈齐格勒河,亦称昆仑河。),发源于昆仑山脉的博卡雷克塔克山的冰川,是格尔木河的主源。右支修沟郭勒河(舒尔干河),发源于唐格乌拉山。东支干流叫舒尔干河(又叫秀沟或修沟,亦称雪水河。)。舒尔干河在格涌格白起尔之上又分东西两支,东支叫加尕日曲(又叫灭根滩根郭勒),西支叫霍兰郭勒(又叫多囊冬在曲)。两河在纳赤台以下汇合后始称格尔木河,经格尔木市,北流分支注入达布逊湖。干流长215千米,落差1440米。多年平均径流量(格尔木站)2.42立方米/秒。由于地下水补给量占66%以上,径流的年内分配比较均匀,径流年际变化较小,是一条水量变化小而稳定的河流。在格尔木洪积扇下游,自东向西的格尔木东河、红旗河、金水河、巴水河、清水河,均为地下水溢出而形成的泉集河。酒鬼从这两则消息中读懂了,原来格尔木河,这条被视为“是一条水量变化小而稳定的河流”,当在受降雨和融雪共同影响时,支流雪水河也会发生“超过水库2000年一遇的校核标准。”的特大洪水,然而象雪水河这样的格尔木东河,主要是由于融雪后,地下水溢出而形成的泉集河,如果在一个特定的地球气温温暖期中,在格尔木发现的巨型地下水供水量可达100万立方米/日,在德令哈发现的巨型地下水供水量可达30万立方米/日。这样的数据面前,酒鬼认为柴达木盆地有些地方完全有可能积成一个“大湖”,“青海湖” 的面积也将大大扩大,会不会形成“小海”? 酒鬼成疑也。
    @隐龙先生 2016-04-02 14:33:12
    附表:黄帝大事年表
    年份             相关事件                         在位    年龄      置信度
    公元前4428年   2月8日癸酉年二月初二戊子日 黄帝出生      1               ★★★
    公元前4414年   丁亥年 黄帝即位于有熊国                  1        15      ★★★
    公元前4395年   丙午年 景云见                           20       34      ★★
    公元前4394年   丁未年 蚩尤起兵             ......
    -----------------------------
    @酒鬼醉客 2016-04-02 20:35:56
    先生,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啦,酒鬼请教一下,“黄帝”之称谓,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囯,还是一个氏族?
    -----------------------------
    @隐龙先生 2016-04-02 23:28:45
    以东汉时期流传的纬书为代表的,认为五帝相当于后期不同朝代的开国皇帝。例如,《春秋命历序》认为:炎帝传八世,五百二十岁;黄帝传十世,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传八世,五百岁;颛顼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帝喾传十世,四百岁;尧治九十八年;重华(舜)治五十三年。
    《易纬稽览图》认为:神农五百四十年,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尧一百年,舜五十年。从这些记述可以看出,对五......
    -----------------------------
    酒鬼还是信这个,,,不过,貌似,《春秋纬命历序》是说黄帝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年哟,,,,如果真是这样,黄帝年代就有能还在前4428年的基数上再加1600年,即黄帝生于前6028年,传十世2520年,少昊继之,即前3508年,少昊传400年,再高阳继之,即前3108年,高阳传350年,再高辛继之,即前2758年,传400年,帝尧继之,即前2358年,传100年,帝舜继之,即前2258年,传53年,大禹继之,即前2205年,这个数最接近“断代工程”,也符合“海侵时间”,故,酒鬼信这个。
    先将此疑摆在一边去,再来看看这条消息:青海地理系列报道之贝壳梁:瀚海深处的史前怪鱼。西海都市报 2007-06-24 07:56,从中提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青海都兰贝壳梁”,“贝壳梁”位于柴达木盆地都兰县诺木洪乡境内的努尔河附近,有一道长约2公里左右,宽约70米的小丘陵,当地人称贝壳梁。揭开贝壳梁表面薄薄的盐碱土盖,下面竟是厚达20多米的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壳堆积层。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是迄今为止我国内陆盆地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生物地层。贝壳梁的贝壳最大的如铜钱般大小,而多数只有指甲盖大,纹理较浅,同含有盐碱的泥沙凝结在一起,层层叠叠,千姿百态。见下图:
    
    对于贝壳梁的成因,人们有着许多猜测。很多人认为远古的柴达木盆地是一片汪洋,在造山运动中,海水消失,而海洋中的贝壳在死亡之后堆积在了这里,成为青藏高原沧海变桑田的见证。关于贝壳梁的形成,地质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贝壳梁是海水退却时大海中最后的生物。也有的学者认为,贝壳梁漫山遍野的贝壳并不是海洋化石,而是距今只有数千年的湖泊消失留下的湖底沉积物。但是,为什么戈壁滩中只有这么一个地方存在贝壳,而其他地方却没有贝壳的踪迹呢?按理说,在地理位置比较低洼的地方才是贝壳最后生命的场所,可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贝壳梁却是比较规则的一个山梁,在它附近的湖水中为什么没有贝壳的踪迹呢?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高级咨询委员会委员王秉贤说,从初步研究来看,贝壳梁不可能是由于海洋的消失而产生的。根据古地磁磁性年龄来看,贝壳梁的形成距今约15万年前,而造山运动是在1亿年以前。如果是1亿年前的贝壳,现在应该早成为化石了,但这些贝壳与现代的贝壳没有很大区别,还没有石化? 王秉贤这样描绘了贝壳梁的形成过程:柴达木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由海变成了湖,在无数次旱风与干燥的交替演变中,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泱泱大湖渐渐干涸露底,旱风挟着飞沙威胁水族。贝类为求得生存转向中心水洼。诺木洪北面一带是盆地最低洼处,贝类们熙熙攘攘、拥拥挤挤地涌来,在古河道上越积越多。不知何时,河水改道,旱象加剧,贝壳们全部灭绝,只留下贝壳的堤墙,诉说着远去的历史。漫山遍野的贝壳并不是海洋化石,而是距今只有数千年的湖泊消失留下的湖底沉积物,这些凝固着远古气息的贝壳究竟来自何方?柴达木盆地有没可能在5000年曾经有过“海”?再存疑之。
    @酒鬼醉客 2016-04-03 11:44:11
    对于贝壳梁的成因,人们有着许多猜测。很多人认为远古的柴达木盆地是一片汪洋,在造山运动中,海水消失,而海洋中的贝壳在死亡之后堆积在了这里,成为青藏高原沧海变桑田的见证。关于贝壳梁的形成,地质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贝壳梁是海水退却时大海中最后的生物。也有的学者认为,贝壳梁漫山遍野的贝壳并不是海洋化石,而是距今只有数千年的湖泊消失留下的湖底沉积物。但是,为什么戈壁滩中只有这么一个地方存在......
    -----------------------------
    @pusu0802 2016-04-03 12:47:00
    贝壳可不可以用科学方法测定形成年代呢?
    -----------------------------
    不晓得,或许用碳十四测量法也得行,这个,酒鬼真的不知~~~
    @隐龙先生 2016-04-02 14:33:12
    附表:黄帝大事年表
    年份             相关事件                         在位    年龄      置信度
    公元前4428年   2月8日癸酉年二月初二戊子日 黄帝出生      1               ★★★
    公元前4414年   丁亥年 黄帝即位于有熊国                  1        15      ★★★
    公元前4395年   丙午年 景云见                           20       34      ★★
    公元前4394年   丁未年 蚩尤起兵             ......
    -----------------------------
    @酒鬼醉客 2016-04-02 20:35:56
    先生,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啦,酒鬼请教一下,“黄帝”之称谓,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囯,还是一个氏族?
    -----------------------------
    @隐龙先生 2016-04-02 23:28:45
    以东汉时期流传的纬书为代表的,认为五帝相当于后期不同朝代的开国皇帝。例如,《春秋命历序》认为:炎帝传八世,五百二十岁;黄帝传十世,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传八世,五百岁;颛顼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帝喾传十世,四百岁;尧治九十八年;重华(舜)治五十三年。
    《易纬稽览图》认为:神农五百四十年,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尧一百年,舜五十年。从这些记述可以看出,对五......
    -----------------------------
    @酒鬼醉客 2016-04-03 09:36:00
    酒鬼还是信这个,,,不过,貌似,《春秋纬命历序》是说黄帝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年哟,,,,如果真是这样,黄帝年代就有能还在前4428年的基数上再加1600年,即黄帝生于前6028年,传十世2520年,少昊继之,即前3508年,少昊传400年,再高阳继之,即前3108年,高阳传350年,再高辛继之,即前2758年,传400年,帝尧继之,即前2358年,传100年,帝舜继之,即前2258年,传53年,大禹继之,即前2205年,这个数最接近“断代工程”......
    -----------------------------
    @隐龙先生 2016-04-03 13:15:51
    其实还有一个说法:黄帝传十世十八代,换句话说有两个可能:
    1.黄帝十世,是指是十个朝代,就如同古埃及的第一王朝,第二王朝。
    2.黄帝十世,也有可能是父子相承为世,同辈相传为代,也就是说黄帝时代经历了十世十八个黄帝。如同明朝明景帝应该算一代,但是很难算一世,明英宗的儿子明宪宗可以算一世,他是明英宗的儿子。
    3.黄帝十世,每世的时间都超过百年,从寿命来说不可能,古人平均寿命35岁不到,因此古代......
    -----------------------------
    “黄帝”为540年,最多是1520年的话,那个1520年跟现今地理考证出的“海侵”事件,就对不上号啦,按1520年算,“黄帝朝”在前4414年立代,历1520年后就是少昊时,即前2894年。少昊又传八世,五百岁;即前2484年。颛顼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即前2134年。帝喾传十世,四百岁;即前1734年。这个明显不符。按540年算,前4414年立代,少昊时即前3874年,高阳时即3374年,高辛时即前3024年,帝尧时即前2524年,帝舜时前2424年,这个还比较靠谱。
    @酒鬼醉客 2016-03-14 20:43:37
    哈哈哈,酒鬼今宵没时间来养贴也,先上二张卫星三维截图来养贴也: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1,象开明兽否?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2,是九门么?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
    3,象巫彭么?开明东有巫彭。
    4,是神陆吾么?其神壮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
    5,哈哈哈,此像不是窫窳之尸,又是什么......
    -----------------------------
    @pusu0802 2016-03-17 00:01:36
    卫星图像是什么地方?什么山?
    -----------------------------
    @酒鬼醉客 2016-03-17 20:38:52
    哈哈哈,兄弟,这是酒鬼的小秘密也,酒鬼只能告诉您,它来自谷歌卫星地图也,在谷歌地球软件中,它还是这个样,它就是海内昆仑之虚也,地方在河之出地也~~~
    -----------------------------
    @隐龙先生 2016-04-03 13:32:08
    说实话,没有看明白这张图。
    -----------------------------

    

    
    这是酒鬼前几年在玩谷歌地图读《山海经》时,偶而在一座万年冰峰上发现的三维成像截图,酒鬼还从来没有这么傻眼过,找遍青藏高原所有冰峰,都没见到这个传奇的影像,故而联想到《海内西经》,顿时臆想立生,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那个么?哈哈哈~~~
    @nickknight 2016-03-26 14:31:25
    楼主的论点有理有据,学术性很强。真要考证准确,恐怕得皓首穷经,行千里路。这恐怕得专业国家机关才能做好。楼主希望您能排除艰难做出阶段性成果发表。
    -----------------------------
    @酒鬼醉客 2016-03-26 16:28:27
    谢仁兄抬举,现今要想考证《山海经》得十分准确,酒鬼认为已无可能,在禹益后的这四千多年来,由于地质、地名、水名、气候、地震、洪水、有些动殖物己灭绝等等的诸多因素,如能还原其中之一都很不错啦,酒鬼只是一时兴起,见《山海经》在煮酒,众人言得甚是热闹,酒鬼只是酒足饭饱后,来凑个热闹罢,谢谢!
    -----------------------------
    @隐龙先生 2016-04-03 13:41:23
    《山海经》是前9000年至前3000年之间,层层积累的地理百科书,不是一代完成,也不是一代整理的,年代久远,好多已不可考。
    -----------------------------
    非也,《山海经》中主要神话内容以炎黄蚩尤颛顼为主,其中颛顼的内容不亚于黄帝,连其墓葬在“附禺之山”都记得清清楚楚,特别是将帝舜之葬各经全部记在南经中,说明这不可能是在前9000年就开始写的,且《五臧山经》中所记的内容,跟4000多年前的海侵时的地理高度的相似,故,酒鬼认为《山海经》母本,应该只有在那时才有需要记录那些山川河流,刘向父子所言非虚也,能够考点就算点,也是一件乐事,不是么?
    @pusu0802 2016-03-26 11:02:27
    大禹时代没有文字,是靠记忆口传或者结绳记事,所以有些名词只有音而没有字,比如昆仑二字字面没什么意思,就是靠音的记忆而记录的。
    -----------------------------
    @酒鬼醉客 2016-03-26 16:49:46
    嗯,确实现今中国考古界还没发现夏时文字的实物,这是事实。但并不代表着大禹时就没有文字,从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器上刻画的符号,从在马家窑、良渚、大汶口等文化的陶器上发现的符号和图画符号。从在山东省莒县陵阳河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字图像。从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小河沿类型文化遗址中的文字符号,从四川三星堆文化的文字符号,以及湖北宜昌杨家湾象形文字符号等等考古实物,综合殷墟的甲骨文的文字成......
    -----------------------------
    @隐龙先生 2016-04-03 13:52:44
    距今9000年左右的舞阳贾湖遗址,就出现了刻画符,很接近甲骨文,如图片:
    
    
    
    
    
    具体说:燧人氏中早期和以前是结绳记事,燧人氏晚期出现岩画记事,伏羲氏开始使......
    -----------------------------
    谢先生提供这么多资料,谢谢!
    @隐龙先生 2016-04-02 14:33:12
    附表:黄帝大事年表
    年份             相关事件                         在位    年龄      置信度
    公元前4428年   2月8日癸酉年二月初二戊子日 黄帝出生      1               ★★★
    公元前4414年   丁亥年 黄帝即位于有熊国                  1        15      ★★★
    公元前4395年   丙午年 景云见                           20       34      ★★
    公元前4394年   丁未年 蚩尤起兵             ......
    -----------------------------
    @酒鬼醉客 2016-04-02 20:35:56
    先生,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啦,酒鬼请教一下,“黄帝”之称谓,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囯,还是一个氏族?
    -----------------------------
    @隐龙先生 2016-04-02 23:28:45
    以东汉时期流传的纬书为代表的,认为五帝相当于后期不同朝代的开国皇帝。例如,《春秋命历序》认为:炎帝传八世,五百二十岁;黄帝传十世,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传八世,五百岁;颛顼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帝喾传十世,四百岁;尧治九十八年;重华(舜)治五十三年。
    《易纬稽览图》认为:神农五百四十年,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尧一百年,舜五十年。从这些记述可以看出,对五......
    -----------------------------
    @隐龙先生 2016-04-03 13:20:12
    另外指出:炎帝和神农不是一个人。
    -----------------------------
    嗯,神农氏是神农氏,有的说他们发源于大巴山神龙架一带,大渓文化是他们后代所创造的,炎帝则是跟黄帝是一支,发源于青藏高原,伏羲时的大洪水灭世后,当大洪水退去时,他们的祖先才渐渐由青藏高原而下,在炎黄时,一个沿古长江而下到南方,一个沿黄河而下到中原,,,
    @u_110796641 2016-04-03 18:04:33
    天帝之下都,昆仑之墟。三代之前,神主与人主为一,故名天帝或天子,总理百神,下御万民,天帝本带有神性,天帝之下都也带有一丝神性,所以帝之下都应是上古神系,就像阿尔卑斯山一样,自东汉起,魏晋之间,当时本土道教以整理六天故气为名,大肆伐山破庙,号称清气当兴,道教的三清神系,便起于此时,这里的六天故气,又称六天故鬼,应该指的是东汉以前的上古神系,  故在“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
    -----------------------------
    兄弟,哈哈,,酒鬼为什么要将“昆仑之虚”往宗教神话上靠一些?《山海经·西次三经》,记得清清楚:“是实惟帝之下都”,而且在《山海经·海内西经》中,言明啦羿曾经攀爬上八隅之岩,《山海经·大荒西经》又言明啦它的位置,《淮南子·坠地训》更是点明,大禹在治水时曾经发现过那里有曾经曾在过的古城遗迹,往宗教神话上去靠,只能得出那儿是“元始天尊”的道场也,酒鬼何需读《山海经》也,随便点一个三山五岳,不就行啦,不是么?那又有什么好玩的,不干,不干,,,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11-05 01:13:35  更:2022-11-05 02:20:56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