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第4页] |
作者:红薯面窝窝头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凯旋的场景令我们非常激动,一年的征尘,在边民热情的欢呼声中洗去,什么也不用说,值了. |
6月28日,部队在昆明东郊临时驻扎。 7月2日,我和战友王国良、徐志宝、孟玉根(战后读军校升至营长)、刘九斤、颜峰一起去昆明动物园、翠湖、滇池参观并照了相,玩的很开心。 7月4日,部队在昆明北站上火车。还是闷罐车,途经贵阳、怀化、宜昌、南阳、徐州、南京,沿途受到各兵站及所在省市人民群众的热情款待和隆重欢迎。 在南阳车站,列车停站三分钟,这里离我家只有55公里,我现在还不能回家。我跳下火车车厢,在站口小商店买了两盒南阳产的“白河桥”牌香烟,每盒二毛钱,上车后向战友们敬了一圈烟。告诉他们,这里是河南南阳,我的家乡。连长不抽烟,我帮他点上一根,他抽了几口,呛得他直咳嗽,他还是坚持抽完了。 |
7月9日早晨,部队铁路输送至无锡火车东站。上午摩托化行军抵达营区,车队缓缓驶过凯旋门。 姚湾路口至团大门口,站满了欢迎的人群。有工人、农民、教师和学生。学生们都着一色的白上衣,扎红领巾,高呼:欢迎!欢迎!英雄归来!欢迎!欢迎!英雄归来!…… 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阵阵,还有一班子舞狮表演。我团从离开营区到今天凯旋归建,整整一年,有四位战友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老山,留在了祖国的南疆。部队带回了四位烈士的骨灰。 我们排乘坐的指挥车,是全团最后一辆。负责收拢掉队的士兵,但一路没有人掉队。汽车驶进团大门已是下午13点多了,刚进大门口左转,就看到我母亲坐在花坛边的地上在哭,我大哥和小侄女红霞在她身边站着。我看到母亲的瞬间,泪水哗哗的淌下来。一点也没有看错,那是我白发苍苍的妈妈,我日夜思念的妈妈,你为何哭坐在地上啊?儿子从战场上凯旋归来了,儿子回来了!妈妈你为何那么伤心的哭啊?高兴才对呀!我赶快跳下车,淌着泪水,奔向妈妈。 母亲也看到我了。大哥搀起她,母亲向前踉跄几步,张开双臂把我搂在怀里。母亲满面泪水,我也满面泪水。我的泪水顺着已经成熟的脸颊滴洒在母亲的布衫上,母亲的泪淌过她那布满沧桑、刻满邹纹的脸颊滴浸进我的军装上。大哥在一旁也已经是满面泪水,四岁的小侄女红霞仰着幼稚的小脸看着我们,不停的仰着脸问:“奶,别哭。爸,别哭。小达(河南话:小叔之意)你们哭啥?别哭,都别哭……” 母亲看着我,看着我,用她那粗茧的手爱抚着为我抹去脸上的泪花。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儿啦,你瘦了……儿啦,你瘦了……让妈看看,我儿瘦了……” 团大门内花坛旁站有很多迎接我们归来的上级首长。有几个军报记者举着相机,抢拍镜头。闪光灯不停的闪着白光,为我们母子拍下这难忘的一刻。 在走往宿舍的绿荫小道上,路两旁的冬青树还是那样深绿。平坦、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比646高地的天梯小路,走起来舒坦许多。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个安全的和平环境,不再担心越军的炮火偷袭。我挽着母亲的胳膊,不停的为母亲擦泪。能感到母亲在轻微的颤抖,母亲的心情已不象刚才那样激动,但情绪还是不能平静。 母亲说:“儿啦,你知道妈这一年是咋熬过来哩。常常梦见你受伤了,一身的血,妈醒来不知哭过多少回。大年初一,妈坐在厨房里烧火下饺子。妈还是忍不住哭,你哥看见了,说妈你咋又哭了?过年呢,不兴哭。我说,妈没哭,是烟眼了……” 我说:“妈,你刚才为啥坐在地上哭?那么多领导,人家看着你哭会笑话。” 走在一旁的大哥插话说:“上午,我和咱妈就在团门口等。军车开进来一辆,开进来一辆,看看都没有你。以为你在后边。铁成、焕坡,我们都看见了,就没有你,咱妈就哭开了,说你肯定没回来,是我哄她了,呜呜呜地哭,劝都没用……” 母亲说:“眼看着车都进来完了,只剩一个车了,妈心都碎了。你哥劝我说不碍事,可能在后边呢。我说别人都回来了,我儿肯定没回来,没回来,妈伤心那……腿软哩一点也站不着了。” 母亲说着说着,又呜呜呜的哭泣起来。我依偎着母亲,轻轻为她擦去眼泪,自已的眼里早已饱含泪水。 母亲的爱,伟大的爱!母亲的爱,仁慈的爱! 由于部队亲属来队太多,团招待所早住满了人。无锡梅园、荣巷一带的旅馆都住满了来队亲属,团里尽量把招待所留给烈士家属们住。 晚上,我母亲还有同村战友杨焕坡的母亲就临时休息在连俱乐部的乒乓球案板上。天热蚊子又多,也睡不着,只有小侄女红霞呼呼的在梦乡中。母亲为她扇着扇子,驱赶着蚊子。母亲说:“接到你的信,说不让我来部队。怕没地方住,我当时给你哥嫂们说,没地方住我站在大路上都中。就催你哥去订火车票,妈在家一天也熬不下去了,就赶来了。谁知来的太早了,在这住了三天才等到你们回来……” 我轻声告诉母亲:“妈,我这次打仗……没立上功。” 母亲看着我,温情的说:“儿啦,活着回来比啥都强,受这么大罪,妈回家看有合适的女娃,挑个贤慧的。就给你先定一个……”母亲看着我黑瘦的面孔,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母亲又落泪了。 团大礼堂通宵在放电影,为没地方住的家属们提供个休息的地方,大哥也去看电影了。 7月10日上午,计伟烈士和王跃进烈士的亲属来队,我们营就少了这两位好兄弟。计伟的母亲年轻一些,陪同的还有几位亲友。计伟的母亲躺在水泥路上哀嚎,悲惨的哭声,撕心裂肺。很多人劝,抬都抬不起来,人人泪流满面。我母亲看到后不忍,走过去相劝,劝了很久也没用。计伟母亲揪心的用手拍打着路面,挣脱别人的搀抚,头使劲的往水泥地上嗑。她疯了似的在极度绝望中发出阵阵悲嚎。母亲劝了一会,抹着泪走回来。 我说:“妈,别去劝了。你说河南话人家又听不懂,让她哭吧,哭出声比憋在肚子里好受一些,谁失去儿子都会伤心……” 母亲长叹一口气说:“唉!哪个儿子妈不疼……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听大哥说,和我一起参军的杨东也从前线回来了,他在前线一直给团长当警卫员,没有受伤,也没有立功。杨东早些天回了趟老家,和他一起参军的邻村战友王小龙在前线不幸被炮弹炸成了重伤,人残废了,部队让杨东送王小龙先回老家。 (注:杨东退伍后在家务农,后来去外省打工,现从事个体运输。杨东是我入伍前在建筑队干小工时的好朋友,我们是一个县,不同乡镇,参军都在南京军区,他是12军36师,我在一军炮九师。在战场上都知道对方消息,但没相遇过。杨东的战友王小龙的事迹,85年《解放军报》做过专题报道。王小龙现在唐河县民政部门工作。) 7月15日,母亲在大哥的陪同下,带着小侄女红霞,去风景秀丽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杭州玩了几天后,返回河南老家。 1986年11月3日,我三年服役期满,退伍返乡。在无锡火车站乘上187次列车,当火车启动,望着远去的无锡,告别难忘的军营,从此结束了我的军旅生涯。我心中很平静,没有眼泪,也没有不安,没有遗撼,也没有依恋。 退伍二十多年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如今已到不惑之年的我,历经世道苍桑,感叹人生如梦。虽早已淡泊名利,目睹祖国经济高速发展给人民带来的富裕生活,使我感概万千,常常回想起在老山的战斗岁月。 |
1984,云南麻栗坡老山。是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场。曾经血流成河,青山变成焦土的地方。在那里,留下了我青春的脚印。 十八岁,难忘的十八岁! 十八岁,永远的十八岁!! 2008本文作者重返老山646观察所 2008重返老山和主峰守军战士合影 |
2010.0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九师16团六连侦察班新老战士合影. 英雄六连,英雄侦察班. |
2010.0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九师16团六连新老战士合影. 光荣集体,英雄六连. |
作者:lb0326 回复日期:2011-01-12 20:43:14 你是一军的?那太好了!你告诉我,79年参战的1军58师师侦察连最后结局如何?为什么你讳败言胜? ------------------------------------------------------------------- 一军没有58师,79年参战的陆军没有第1军. 一军有3个步兵师,分别是1师,2师,3师. 中国陆军的师编制是1x3,如:1军,1x3=3,从3向后数3,2,1.即1军的师级编制为3师,2师,1师. 你说的58师,属于20军,20x3=60,即60师,59师,58师.20军79年没有参战. 79年参战的陆军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 84年后参战的有14军、11军、1军、67军、21军、47军、27军、13军、云南省军区. |
作者:lb0326 回复日期:2011-01-12 20:47:57 1军的特点是军官全是浙江人,士兵全是河南人,战斗力在中国排前10,因忠诚于林副 倍遭排遣。其官兵构成就与所受歧视密切相关。79年1军58师就是这样走上战场的。79年58师转战越南北部,除了谅山战役,大战、恶战都经历过了。实际上虽然打赢了大部分战役,但伤亡数字也非常惊人。这些你都没讲。 -------------------------------------------------------------- 1军原驻河南,后驻军江浙.军官多为江苏,安微人.士兵多为浙江,江苏,河南,安微. |
作者:张蛋蛋123456789 回复日期:2011-01-12 08:46:11 我看到图片上的老山主峰,那里怎么能去到?我想明年去云南麻栗坡 ----------------------------------------------------- 平民老百姓和老外还不让上老山主峰. |
作者:张蛋蛋123456789 回复日期:2011-01-13 13:52:37 只有军人可以吗?如果有军人证件。 ------------------------------------------------------------ 有士兵证大概可以,我08年去时因是参战老兵,还算顺利.对于参战老兵战地寻迹,很受守山的兵们欢迎. |
人到中年,怀旧的情结为何这般浓.而且一年强烈过一年. 打开网页,读到有关老山的贴子,我就不能平静.虽然网上能查到有关介绍老山的各种文章,图片,视频.从中分享些战友们战场寻迹的喜悦,但感觉总没有亲自体验一下来得更真实.心里牵念着老山,回忆着那马村,还有我们战斗过的646高地,我果断的决定:立即定飞往昆明的机票!心动不如立即行动. 翻开日历,我选择了3月16日.这一天是农历2月初9.机票就订这一天的下午2:30分.初9代表炮九师.16日代表炮十六团.农历2月,就代表2营.下午2:30分是24年前我们向前线出发的时间. 3月15日上午,我拿到深圳航空公司的机票.是波音737,ZH9633次航班,广州白云新机场.我第一时间拔通老连长许正楼的手机,告诉他我已订好去昆明机票,希望他能同行,老连长在电话里告诉我:"记住去房东家里看看,再去观察所看看........"他让我先行一步,摸摸路,他过几天就去.我又拔通老班长汪如申的电话,他要到5月1日才有时间.老班长告诉我:"记着去房东家看看,还有房东的女儿......."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忘记房东家的那个漂亮女孩,还记得年龄和我差不多,瘦瘦高高的模样.真没想到,平日不善言语的老班长,也在惦记着.哈. 我做些行前准备,到一家军用品店购买了一条迷彩裤,一顶老军帽,又要一双3515兵工厂生产的深腰军用皮鞋,这鞋虽笨重一些,比较抓地,适应爬山,还能防毒蛇咬脚.还选了一支俄罗斯产红外线军用望远镜,侦察兵回老山,可不能少了望远镜,这可是咱的贴身武器.吃饭家伙. 3月16日上午,我乘座深圳至广州的"和谐号"866次列车.抵达广州火车东站,然后坐的士直奔广州白云机场.开始我的老山之行. 去敌后侦察出发前,老班长汪如申在茨竹坝进行特训.84年他24岁 |
[原创]<<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2) 豪华整洁的"和谐号"列车,和当年我们开赴前线时乘坐的闷罐列车相比,真乃天地之别. 1984年6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这是一列闷罐货运列车,我爬上车厢时感觉到气味不太好闻,车厢下边角有不少己经干了的牛粪粘贴在厢壁和地板上,大家稍作清扫,开始习地而坐,各车厢分发了一个尿桶,供大家应急. " "和谐号"列车,是香港九龙经深圳至广州火车站的对发列车.每间隔约30分钟一班.列车上超一流的服务和华丽设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以及先进的科技水平.列车高速运行中,静的几乎听不到燥音.只能看到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绿山碧水,楼宇厂房和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车流. 时隔24年,当今祖国日新月异的崭新面貌.已不能和1984年相提并论.做为在战场上幸存下来的参战老兵,目睹祖国强盛,人民幸福安康,我万分自豪. 出了火车东站广场,便可以看到洁净宽阔的街道和穿梭如织的车流,美丽壮观的中信大厦是广州市的标致性建筑之一. 新机场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比原来的老机场壮观许多.看起来十分气派,它是国内最先进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办好了行李托运,在高大宽阔的候机大厅里闲转.看到几个乘客在拍照留影. "先生,能帮我按一下快门吗?"我请一位小伙子帮忙,他很爽快的点头同意.小伙子是武汉大学的学生.随父母一起在香港旅游,在此转机. 因带液体不能登机,我提包里四盒酸奶被充公.安检员提醒说:"你可以站旁边把牛奶当场喝掉."这不是废话吗?我吃的饱饱的,这一会哪能喝得下四盒酸奶.算了算了,充公算了.都是本.拉登惹的祸. 一位女土也是单独去云南旅行,我们相互拍照.并留下QQ号和联系电话.也许在旅途中会再相遇. 乘客们有序的登机. 不少乘容登机前拍照留念.这架飞机是深圳航空公司的"东莞"号. 有三位空姐更是美若天仙,秀色可餐.三次试图为她们拍照,都被她们发现,用手遮着我的相机镜头,然后轻声细语,礼貌的拒绝.面对这可爱的美眉,我虽有不满,但一点也怒不起来. 心中好象有一种愿意被她们活捉了去的念头. 起飞前,一位最美丽又最年轻的空姐为我拍了这张照片,我身后传来男人们一片"嘘嘘"声,这些男人真没用,自己有机会却没胆量,又不去努力争取,还眼红别人,让他们去瞎"嘘嘘"吧. 还一脸坏笑.呵呵. 下午2:30分,飞机准点起飞,飞向灰雾茫茫的天空. 飞机开始向下滑行.并平稳的降落在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 当年我们开赴前线时,无锡至昆明,铁路运输走了五天四夜. 84年7月5日,日记中记载:"不大一会,又有兄弟部队抵达,这里已是兵的海洋,放眼望去,到处是头带钢盔,身背背包枪支全副武装的士兵,这种威武壮观的场面以前也只有在电影里见到过,心里有些激动,同时又有点头晕,问身边的战友,他们也有同感,这是长时间坐车的缘故,走起路来,大地好象在抖动,感觉还在火车上, " 走下飞机,毫无倦意.这里是一派和平而又繁荣的景象.走出机场,大街上车流如梭,路两旁商店林立.,环顾四周,楼宇层叠,找不到一丝战争的踪影. 我心情舒畅轻松.乘上的士,驶向昆明客运站. 进入安检通道. 飞行至云南上空时,天气晴朗,这张照片是那位广州的女士拍的,她坐在窗口. |
[原创]<<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3-4-5) 我让的士司机开车在市内转着看看,当年参战时有经过昆明,但早已没了印象.还记得在部队85年7月凯旋时也曾在效区住过几日,我和几个战友结伴去过动物园,翠湖,还有滇池玩过. 行驶在大街上,看到这座风格奇特的建筑,忍不住隔着汽车挡风玻璃按下相机快门. 在昆明汽车客运站,我买到了晚上9点发往文山州的卧铺客车票.票价94元,我找到这辆车的个体老板,他说晚上9点准时发车,走高速公路.中途不停车.他提醒我晚上8点半来就行. 我看时间尚早,想去探访一位当年参过战的老山女兵. |
"老山女兵"是她的网名,真名叫谢楠,河南人,从贵州入伍,84年参战时是一位护士兵,我是在网上看到过她的<<老山纪行>>以及介绍她的文章,留下深刻印象,既然是战友又是河南老乡,我便对这位善良的“老山女兵”产生了浓厚兴趣. "师傅,去新迎格林美广场."我拦下一辆的士,司机问:"是新迎路吗?"我说是.但心里没底,我不知道新迎路和新迎格林美广场是否在同一条路,心想不对再找吗,反正我记有女兵的手机号,找不着地方时再联系不迟.找对了更好,如果她很忙,我只需远远的看一眼就悄悄地离开,免得给人家添麻烦.反正她也没见过我. 还真的找对了地方,远远的看见"老兵之家"四个红字,还有"木南驿栈"的横幅招牌,感到挺亲切. 茶楼里不太忙,老山女兵正在门外打手机,不知和什么人通话,看得出她很开心.我走过去,她抬头看见了我的衣着:白上衣,迷彩裤和军用皮鞋. 已到中年的老山女兵已没有兵时的稚气,但显得老练成熟.她笑着说:"看你的穿着打伴,我就猜到是战友来了." 落座,上茶.没有任何客套. 女兵说:"我已知道你要来昆明,早有消息传到我这里,你应该打电话来,我开车去接你.下次来可别再搞突然袭击."虽然大家初次见面,因为是战友,网友又是老乡的关系,并不感到陌生拘谨.我们年龄相仿,都经历了太多太多.言谈之中,没有废话.只谈一些共同关心的话题. 老山女兵的人缘不错,在我小座的一个小时时间里,她的手机有不少电话打进来,其中有"老山兰论坛"的网友寒江雪,长相思,拿下140.这三个网友我较熟悉. 女兵的茶楼装簧得有点战争纪念馆的味道.二楼有不少战场留下来的遗物,弹壳,炮弹筒,手雷,炸坏的钢盔及越军腰带军帽等.这女兵真有意思,墙壁上还整了个大幅作战地图,象是一个对越作战指挥部.另一面墙上是"穿过硝烟,走过战争"这封图画. 临别时,女兵赠我一块茶饼,我选了个编码:916号.意为炮九师十六团. 照片上右边这位是“老山女兵”谢楠。 木南驿栈 |
茶饼的外包装上印有老山女兵撰写的诗文<<老山情>>: 驰聘疆场劫后生, 南国硝烟记犹存. 时光不忘老山梦, 与君同品木南饼. 细读诗文,能感受到老山女兵对老山战友的浓浓情怀和对那场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的怀念. 收下这块不普通的茶饼,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当今世界,有一种情,平淡清纯,越久越浓.那就是铁血战友情.这句话是40师战友李建国(丛林猛虎)在08年春节用手机短信发给我的.我记在了心里,此时,我感觉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我回赠给女兵一条从深圳特意带来的醇烟:好日子. 我真诚的希望老山女兵和所有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参战老兵及烈士亲属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我们的国家已日益强盛,人民理应过上好日子.我们热爱和平,不要战争.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祖国的安宁而血战沙场,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有一点我们要时刻铭记在心.还要让子孙后代都记着: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忘记过去,等于背判.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 这是我们的责任. 返回客运站时,的士司机是文山人,我问他可否听说过老山?他笑了:"在文山,没有多少人不知道老山,我当年就是往前线运送炮弹的.那时我21岁."真的是巧了.一路上,他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这个司机师傅,竟也有如此浓厚的老山情结啊. |
客车在晚上9点从昆明客运站准时发车,一路高速行驶,于3月17日凌晨5点抵达文山州南桥客运站. 此时天还没亮,我下车想找个厕所方便一下,看到有WC的字样,就跑步前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至厕所门前,厕所门前有个旧三斗桌,桌上放一呈三角形的告示牌:入厕收费3角.但厕所门是用钢管焊的,一把拳头大的铁锁紧紧的锁着大门.天那,一个大活人能让尿憋死吗?这个如此简陋的文山州汽车站,竟然和全国不少汽车站及公共场所收费WC一样犯着相同的错误:夜间紧锁厕所! 经常出差在外,这种尴尬局面我已缕见不鲜, 不就一个破厕所吗?干吗象锁珠宝店一样锁着.一个让人方便的地方,又不是食堂怕人进去偷吃东西,干嘛锁上呀?不就是三毛钱吗?放我进去,快放我进去,我这会出一百元行了吧.!任你怎么急,厕所卖票的大爷还没上班呢. 中国的卫生局长真该枪毖,毖了才解恨.这些混蛋拿着国家的奉禄,象这种自私损人又缺德的事难道这些官员看不见吗?! 有多少文人墨客,官员,学者.大讲特讲,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要讲文明,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不乱丢拉圾,不乱吐啖.就这么个每次三毛钱小小的收费厕所,夜间还要紧锁,而且是全国普遍性的上锁.就象文革时期的政治运动一样,这种恶习已席卷了大江南北多年. 早晨5点50分,终于有人打开厕所门,收费三角,我急忙拉着行李箱,火急火急的入了厕. 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厕所却越来越不开放!哎.这种事,找谁说去........骂几句出口气. 如果能让全国的公共厕所夜间不上锁,我愿意让那些卫生局长们天天骂我.骂了我一个,方便出差人. 早晨6点,我坐上文山至麻栗坡的首班车,票价16元.向麻栗坡进发. |
文山到麻栗坡,约两个小时行程. 当客车驶入县城前,映入我眼帘的是麻栗坡烈士陵园那层层叠叠的碑林.那里有我熟悉的战友. 84年和85年,我曾先后来陵园两次,一次是和侦察员周宾,还有吴英来副营长三人一起,另一次是在部队凯旋前全连集体来的.陵园比以前整洁许多.树也比以前长绿了,长高了. 别离二十四年了,战友,我来看你们来了,虽然来得迟,来得晚,但这二十多年来,我没有忘记你们.没有忘,一直没有忘. 老山作战纪念馆建在离陵园不远的山坡上.远远望去,巍巍壮观. 客车驶入城区,我几乎认不出来了.县城变化很大,楼房林立.记忆中的小山城,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在"永辉宾馆"登记一个套间.先洗刷一下,等一会就去陵园扫墓. 我拔通了麻栗坡嘉艺相馆"老山之眸"(朱孝敏)的电话.行前我在广东已和他取得联系,让他帮忙去花圈铺定制五个大花圈.不一会,小朱驾车前来.在花圈店,我告诉店老板挽联如何写,因为其中的四个是代战友和网友敬献的. 原67军199师参战老兵"199LB"代表199师战友献一个.<<中越战争大全>>圈子里的河南籍女兵"寻语嫣"代表河南籍全体老兵献一个.网易圈子<<花香满径>>的"尘世.兰墨"代表圈友献一个."情系南疆"群的"怡冰"代表四川宜宾市战友,网友,市民献一个.我本人代表陆一军炮九师参战老兵献一个.五个花圈要在中午12点完工.店老板说没问题. |
我在广东省东莞市"红方格"广告公司定制的纪念条幅 这种不怕风吹雨打的特制条幅,可以在烈土陵园多放些时日,以慰长眠在这里战友们的在天之灵. |
我想休息一会,但怎么也睡不着,等花圈这功夫,我漫步街头,寻找记忆中的老街. 1984年9月10日,我的日记写道:"临近中午,街上越来越热闹了,街道两旁有很多少数民族群众蹲在路边摆卖各类水果,有香樵,巴樵,梨子,苹果,甘蔗等,有些水果我见过但叫不上名字,这些群众穿着民族服装,见有人近前问价,便会热情的答话,拿起水果说好吃,递着让你尝,你尝,你尝.........尝过不买也没关系,也不恼怒,我'尝"了两家,第三家吃后觉得再不买不好意思,二毛钱一公斤梨子,花六毛钱买了三公斤. " 现在的香蕉可不是2毛钱一公斤了.为了寻找当年的感觉,我买了2斤多香蕉,11元零5角.每市斤3.5元.当我拍下这张照片留下纪念时,第一档刚才卖我香蕉的女孩退给我2元5角,她说刚才算错账了 麻栗坡干净卫生的街道. 不停的向行人打听.这里是当年的老街口?梯形的街道还在,但街道两边都是新建的楼房. |
作者:huikaico 回复日期:2011-01-13 20:41:23 謝謝千千萬萬個想樓主這樣的人。 -------------------------------------------------------------------- 謝謝你,祝您全家平安,万事如意. |
老街窄窄的街道,仍有摆卖录音带,DVD碟,烧烤,水果摊等档位.老一辈的麻栗坡人和当年来到过这里"赶街"的参战老兵们对这条老街仍有深厚感情. 1984年9月10日的日记写道:"路边还有一排档位卖录音磁带的商贩,录音机里放着很流行很好听的歌曲,我比较喜欢听邓丽君唱的歌.由于我们观察所的人都没有录音机,因此我只看磁带封面上的MM和歌词,顶多问问价钱并不购买,我在一家档位上看的太久,就买了十二张名信片,花了一元钱. " 今天的老街,仍能找到当年的感觉.只是,这里已不是麻栗坡县城最繁华的中心街道. 老照相馆已经拆了.现在这里是县文化馆. 我向街坊打听当年的相馆老板可好,街坊回答:"老照相馆老板己不在世了,他的女儿还在县城住."我站在这里凝视许久,有些伤怀,这里当年是县城唯一的相馆. 1984年9月10日日记载:"这个小像馆生意不错,有很多士兵在这里照像,取照片,洗照片。临走,相馆老板和气的说,记住来取照片呀。听栾加利说,这家像馆老板人很善良,有不少士兵在此洗像照像后,再没来取像片,有的几个月没来了,老板仍为他们保存着照片,期待着他们能回来取照片........... 虽然有些士兵可能永远不会来了. " 我托人打听相馆老板的女儿,想让她帮助寻找当年相馆遗留下来的老相片.虽然有些相片的主人在当年战斗中牺牲了.但有更多是幸存下来的老兵的相片,种种原因没来取走.我们侦察分队就有十几张没来取. 老相馆对面以前有一个文化用品商店,我们写信用的笔墨纸都是在这里买的.老的文化用品店已拆.现在是一座庞大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有一排金字竖写:上海援建项目. 当年的邮电局门面还在.它象是一个历经沧嗓的老人,安静的,无言无语的蹲在街边回忆着往事. 当年,数十万大军的书信邮件就是从这里分发向全国各地.又分发到战区各个阵地. 邮递工作人员辛苦了!老兵向你们致敬! 我部当年的邮扯是:云南老山前线.十支局.XX号信箱. 1984年9月10日日记写道:"县城座落在山凹里,一周有好高的大山,上午十点多,街上就热闹了,我去邮局寄了几封信,又到照像馆洗几张照片,那老板给了个收条,说过几天才能洗出来." 新的邮局已经开业了,这里不久就会拆掉. 听到孩子们阵阵喝彩声,寻声而去,原来"青少年活动中心"右隔壁是一所学校.能看到教学楼顶部三层的学生们快乐的拍手喝彩.因围墙太高,铁大门上锁.这天真纯纯的阵阵喝彩声,把我带回学生时代.为何而乐?决定一探究竟. 我走过去,顺着门缝把相机伸进门里,按下快门.学生们在打兰球.呵呵.每进一个球,便会响起一阵欢快的鼓掌喝彩声.一阵又一阵. 有孩子的地方,总会带来无尽的欢乐.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麻栗坡中学的学生有着光荣的拥军爱国传统.战时,他们积极的给前线将士写慰问信,我们阵地曾收到过近百封慰问信,有不少是当年这里的学生写的.大一点的学生也曾去烈士陵园植树,帮民工为烈士挖墓坑,修路.他们的行为,激励着前方的将士. 麻栗坡中学 |
[原创]<<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6-7-8) 从这里出城,就可以通往老山. |
1984年11月25日日记写道:"上午在县城办完了事后,时间尚早,五连连长宋健说,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下午3点30分大家在出城的这个路口集合,让大家记准时间,别误点了. " 记得当年的出城路口两侧只有几间破房子,还有两排白杨树.而如今早已是鸟枪换炮了. 卦红幅标语处,就是当年的菜市场入口.早已拆迁. |
1984年9月10日日记写道:"战时的麻栗坡县城菜市场生意兴隆,这里驻有十万大军,来买菜的多是军人,蔬菜品种很齐全,人声糟杂,来来往往." "在菜市场的入口,我找到了一个补鞋的摊档,这个女师傅三十来岁,浙江温州人,她来麻栗坡做这行生意有一年了,说在这里比内地生意好做一些,我的一双解放鞋修补的很满意,付钱时她说需二毛钱,看我人好就只收一毛五." 停警车处应该是当年温州女师傅的补鞋摊.时隔二十多年,当初那个精明能干的女师傅不知现在何处谋生. 我穿过大路,寻找当年所经历的种种.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记忆. 在路口的左边二十米处,有三家补鞋,擦油的摊位. "师傅,给我的皮鞋擦擦油".我座下来,鞋子已落有很多灰尘.给鞋擦油的大嫂是本地人,老公正用手动补鞋机补鞋,大嫂说:"擦一双你这种大皮鞋得一元五角." 鞋子擦得很好,还打了洋腊,油光发亮的,我给了她二元,说不用找了,她再三说谢谢.谢谢.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确很艰辛. 师傅,给我的皮鞋擦擦油 麻栗坡县政府大楼建造得很漂亮. |
从全国角度来看各地的政府大楼.几乎所有城市的政府办公大楼已成为所在城市的标致性建筑之一. 政府大楼建的好一些高一些无可非议.但千万不可以和人民群众脱离的太远. 1984年11月10日日记写道:"晚上住在麻栗坡县政府招待所,一间房四个床位,每床每天七毛钱,听营部司机说,县城有私人开的高档旅馆.每人每晚二元." 现在找不到每晚七毛钱的客房了.每晚2元的私人高档旅馆也早己不复存在. 麻栗坡"永辉宾馆"的房价和全国县级城市相比,仍是较低的.套间也才每天50元. 1984年12月4日日记写道:"中午,在麻栗坡县政府招待所吃饭,红米饭.南瓜汤.米饭装在一个直径一米宽,30公分高的大木盆里,热气腾腾的冒着烟.今天食堂吃饭的人很多,人来人往,有点拥挤,菜谱很丰富,有十来种菜,...............我们五个人坐一个方桌.有两位是麻栗坡县的两位乡长,听他俩介绍,今天是全县乡长和部分民兵营长开会,文山州也来了领导,布置民兵支前的工作.我猜想可能又有重大军事行动了.吃饭的时候,我们慢慢的吃,乡长们埋头吃饭的速度很快,以为他们有急事,看见不少乡长添饭时把饭往碗里加的很满,用木勺把饭往下按按,加的尖尖一大碗,看到后我很心酸,乡长们尚切如此,群众的生活可想而知,住落水洞时,房东夫妇和他的孩子们总是背着我们吃饭,怕让看见,他们去田间干活时,我掀开他家的锅盖,见锅里蒸了一个好大的玉米饼,已经吃了一少半,没有菜,没有油盐,这生活是何等的艰难,令我心酸难受," 今天的麻栗坡和1984年的麻栗坡相比,无论是生活水平还是居住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984年的中秋节,我从这里买菜返回战区,多么想看到麻栗坡的月亮啊.但那一夜,灰雾茫茫,我和战友们都没看到月亮.只看到昆明军区慰问的月饼盒上印有一轮精美的圆月. 1984年9月10日(农历8月15中秋节)日记写道:"这个中秋节过的忙忙碌碌,大家吃上饭吃上月饼时,己是深夜九点了.远远望去,老山主峰的背面,有两顶军用账篷里闪着两盏灯光,今夜战场平静,天空没有星星,更看不见月亮.昆明军区慰问的月饼盒上印有一个精致的月亮,还配有一句不错的诗文:中秋佳节犒将士,既祝慰问又祝捷.我吃了两个月饼,也没品出什么馅的. " 我诚心的祝愿这个边陲拥军模范城越建越美,人民越来越富.军民一家亲. (据报道,麻栗坡某县领导贪污数百万元已被批逋,中国的贪官之多,分布之广令人啧舌) 中午12点,向麻栗坡县政府办公大楼方向望去,意外的发现了天空中有一轮圆月, |
下午一点钟,花圈还没完工。电话里告知嘉艺相馆的网友"老山之眸",我先去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在那里等候,让他帮买些祭品,弄好后直接送过来就成,拜托了。 "老山作战纪念馆"建在烈士陵园相邻的山坡上,据说耗资400多万元,是很多首长和热心人多方奔走数年才批下来的。真不易啊,自我感觉耗资四个亿也不过分。 纪念馆的落成,是对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烈士的纪念。也是对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数十万参战老兵的安慰。 这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来的太早,工作人员尚末上班,在台阶上拍下这张照片。 |
老山精神是中国的三大精神之一: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老山精神! 走进烈士陵园,当年曾一起并肩战斗,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年轻士兵,如今静静的躺在这里。身躯早已和巍峨的群山化为一体,他们静静的,静静的躺在这里,一躺就是二十多年。 轻轻的脚步声是否惊醒了他们的好梦?我心里好沉。鼻子酸酸,有意识的停下脚步,凝视密布山野的碑林,泪水悄然而下。 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末到伤心时 ! .睛朗的天空,突然落下豆大的雨滴,劈劈啪啪落打在地面上,落打在墓碑上,持续有一分钟时间。一分钟后,天空依旧。 我在墓丛中轻步,寻找熟悉的面孔。 |
1984年11月11日日记记载:"我们乘车去了麻栗坡烈士陵园,陵园建在一个山坡上,象大寨的梯田一样一层层的埋满了烈士。往山上面望去,好象还在往山顶扩建,底层的平坦处,有几个大坟墓,是战斗英雄的。最左边一个大墓,是李海欣烈士的,河南临颖县人,我的河南老乡。往上走一层,坟墓就不那么大了,石碑上刻有烈士的生平,第四层,有一个大婶正坐在坟前抱着烈士石碑在嚎声大哭,悲惨凄凉的哀嚎声令我刺心的痛。我噙着泪轻轻走过去,看一眼墓碑上的文字。知道她来自昆明,看穿着打扮应该是富裕家庭,也或是领导。从动情的程度看,坟莹里躺的是她儿子无凝。因为只有母亲才会流露出如此大的悲伤,她的头不停的磕打着冰冷的墓碑,墓碑前的地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火纸、茅台酒和巧克力。这些非一般群众所能及。 " 那位来自昆明的大婶,您老人家现在何处?生活可好?近几年是否来看过儿子?.......... 如今的陵园,环境已大大改观,没有了当年的泥泞。 那位来自昆明的大婶,您老人家现在何处 |
他是14军40师战友,河南省临颖县王孟乡坟台村人。 1984年7.12大战中,在前沿142高地牺牲的。比我大3岁,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1岁。李海欣壮烈牺牲后,他所坚守的阵地,被命名为"李海欣高地"。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于"战斗英雄"称号。 他家乡坟台村的学校更名为"李海欣小学"。他的墓位于英雄台左边第一位。 40师战友李建国在文章中有这样的描述:"1984年7月12日凌晨5时左右,越军316A师174团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在督战队的督战下,疯狂扑向142高地,防守该高地的是我军40师119团8连3排代理排长李海欣等15勇土..........敌人冲上来了,被战土们用冲锋枪,手榴弹摞倒一大片..........在阵地后面,几十个敌人突进了堑壕。排长命令杨国跃带四个人去对付他们,战士们一阵猛扫,干掉十几个敌人。其余的见势不妙退下去了..........硝烟中,从阵地的另一面,又上来了一大群敌人,幸好排长李海欣事先在这里安好了定向地雷。李海欣一按,炸得敌人鬼哭狼嚎,敌人倒下几具尸体.........两发高射机枪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胸,血流不止,杨国跃赶快为他包扎,解开衣扣一看,子弹进口不大,两处出口较大,鲜红的热血呼呼喷出..........敌人还是扑了上来..........他忍着剧痛,向另一颗定向地雷压火点爬去,轰的一声巨响,敌人留下几具尸体、其余的连滚带爬逃走了........血已止不住,一个劲的往外冒着,李海欣靠战壕壁坐定,对杨国跃说:九班长,我不行了。阵地交给你了,剩下一个人也不能退........." 听墓地管理人员讲,李海欣的父母已很多年没有来云南看儿子了。一般情况下,云南本地的条件好些的烈士亲属每三、四年来看一次。远一些的烈士亲属,有十多年不曾来过。可能是经济不富余,也可能路途太远不方便,也或是早已哭干了眼泪而不愿再回首那幕幕往事。 据40师河南籍战友李建国(网名:丛林猛虎)透露,前年和几个战友一起去河南临颖县李海欣的家里去探望英雄的父母。年迈体弱多病的二佬生活很不宽余,靠政府每月发放的260元抚血金勉强度日。两位老人现居住在王孟乡敬老院。 我这次在昆明时,曾和老山女兵商议,发动战友们自愿捐出些路费。给英雄的父母做盘缠.圆了二位老人的心愿。 海欣战友,我看你来了。 战斗英雄李海欣烈士之墓 40师河南籍战友李建国等人探望英雄的父母 |
烈士塔前这个花圈,是昆明陆军学院的学员集体敬献的。 陵园里不断有三三二二的人们前来吊唁。 我迈着沉重的脚步,向墓丛高处漫行,走一走,停一停,细读着碑铭,思绪万千,那炮火纷飞的战斗场面一幕幕在我脑海中浮现。 走渴了,走累了,扶着战友的墓碑坐下来。坐在战友的坟前,喝口水,点支烟。我想和战友们说说话,聊聊天,说说落水洞,说说三转弯,说说盘龙江,还有小青山,.........眼前又出现猫耳洞的情形,敌人又向1175.4高地发射了导弹,老山主峰的迷雾,那拉口升起的硝烟。那一幕幕往事又在眼前浮现,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双眼,遮挡了我的视线。 战友,我看你们来了 虽然来得有点晚 有些迟 二十多年来 我没有忘记你们 没有忘记 一直没有忘记 战友啊 当年如果我们一起倒下 我将和你们为伍 与群山作伴 和山水相连 用血肉固我边防线 墓碑上 刻进士兵的威严 墓碑上 书写对祖国的忠诚 当年你们如果能活着 和我年龄相差不远 尽孝在父母身边 品尝人间的苦乐 给家庭带来幸福温暖 咱们相约一起回老山看看 种几棵树美化边关 战友啊 是战争把我们分开 是战争让咱们的父母寸肠肝断 你们静静的躺在这里 可知道爹娘是多么的伤感心酸 爹爹沧桑的脸上把思念刻满 娘亲无数次撕心裂肺的哭喊 年迈的爹爹累弯了腰 疼儿的娘亲哭干了泪泉 可怜的白发老人啊 忍受着丧子断代的熬煎 没有了你们在老人身边 谁来撑起这个天 战友,我看你们来了 虽然来得有点晚 有些迟 二十多年来 我没有忘记你们 没有忘记 一直没有忘记 战友啊 我带来了特酿的“老山魂”美酒 带来了深圳的“好日子”醇烟 带来了战友们亲切的问候 带来了朋友们敬献的花环 这些年我在商海中拼博 几乎把汗水流干 几乎把双腿跑断 为了父母不再受穷 为了让孩子常有幸福笑脸 早说来看看你们 可总抽不出时间 早起晚归忙昏了头 常记不得初八还是初九 但我忘不了对老山的情怀 忘不了对你们的思念 战友啊 起来运动一下吧 起来刷刷牙洗把脸 整理一下军容风纪 咱们把队列排整齐 唱一首咱那威震四海八方 令敌人胆寒的军歌 再一齐 把激昂的口号呼喊 请喝一杯美酒 再点上一支香烟 起来 咱一起搭车回家 爹娘他们 站在村口早把双眼望穿 战友,我看你们来了 虽然来得有点晚 有些迟 二十多年来 我没有忘记你们 没有忘记 一直没有忘记 ......... |
下午1点50分,"老山之眸"带着车把花圈和祭品送到了。 1984年8月13日日记写道:"他头顶着这张床板,身上又背几十公斤重的装备,下山路滑走的慢慢的。目标太大又显眼,被越军侦察兵发现。打来三发炮弹,其中一发命中床板,另两发在他身边爆炸,这孩子被炸地粉碎,尸体只找回一脸盆。" 这个四川籍小侦察员不知叫什么名字。 1984年11月2日日记写道:"村口的一个隐敝处,停了一辆披着伪装网的解放牌军车,车旁地上躺着几个疆硬的士兵,浑身血污,有几个满身泥血的士兵正举着担架往车厢装人,车厢内辅着带血的军被和床单,车厢前边并排放着三具遗体。有两人只穿短裤和背心。听驾驶员说,这是昨夜8号阵地牺牲的烈士。一个副连长,两个排长,八名战士。我看到地上的烈士双目紧闭,嘴唇乌黑,有一个年小一点的拳头紧攒着几根杂草。几个士兵麻利的往车上装,一个穿四个兜的军官崔大家快点,他们血红的眼丝,表情肃目,我俩不敢帮忙也不敢多看。离开时我俩都在抹泪,我们虽不相识,但大家是战友,是兄弟,此情此景让我心伤肠断。悲痛万分。" 我在网上公布的烈土名单里,没有找到84年11月2日在8号阵地牺牲的这11名烈土。 1985年1月15日日记写道:"刘世界所属的部队一师,打的更是激烈。敌人一群群的炮弹倾泻在一团的阵地上,142高地、116高地、662.6高地和小尖山等成了主要攻击目标。炮弹爆炸后翻起几丈高的土浪,爆炸升起的浓烟不等散尽又升起滚滚浓烟,我们眼睁睁看着有增援部队上去时有好多士兵倒下再没起来。我们不停的搜索敌人目标,报告给指挥部,又不停的看到我方的弹群将敌人的目标覆盖。下午,404高地和649高地的战斗更加激烈。入夜,那垃口上空不停的打照明弹,把大地照的雪亮。" 在我的视线里,看到了太多牺牲的战友。他们有躺在这里的,有被部队凯旋时带回内地的。还有一部分被父母把骨灰盒里装的爱子抱回老家的,花圈和祭品就放在烈士主塔前,以祭奠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
[原创]<<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9-10-11-12) 女兵"寻语嫣"代表河南籍全体老兵敬献的花圈 67军199师596团二炮连梁大勤老兵(网名:199LB)代表199师安微安庆籍参战战友敬献的花圈.梁老兵当年战斗在松毛岭阵地 四川男孩怡冰代表四川宜宾市籍参战老兵,网友,市民敬献的花圈. 女孩"尘世.兰墨"代表网易圈子<<花香满径>>敬献的花圈 我代表陆一军炮九师参战老兵敬献的花圈. 我从几千里远的广东来到麻栗坡,不单单是为了献一个花圈. 重返老山,来烈士陵园看望长眠在此的957位战友,是我二十多年来的心愿. 战友啊,祖国没有忘记你们,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你们在祖国心中. 你们是真正英雄. 我和"老山之眸"为烈士们点香敬酒. "老山之眸"兄弟今天辛苦了.老兵感谢你的无私奉献.烈士们在天有灵,也会被你的行为感动. |
突然刮起了大风,将几个花圈吹翻 重新摆好后,把两个眶架条幅靠在两边. 风好大,花圈又被吹翻几次 |
风太大,忙碌好大一阵,才把纸钱,香火点燃.花圈又被风几次吹翻. 战友啊, 我知道自已来的有点晚, 请接受我对你们的吊唁 档着风吧 别让花圈再吹翻 档着风吧 让我把纸钱檀香点燃 我知道自己来的有点晚 请接受我对你们的吊唁 |
敬礼!你们是真正英雄.你们在祖国心中. 鸣炮! 敬酒! |
向战友敬礼! 海欣,俺代表河南老乡,向您问好! |
站在陵圆烈士的墓前 遥望远方美丽的群山 轻轻发出心的呼唤 谢谢您 美丽的群山 感谢您长年和我长眠在此的战友们为伴 让这些远离家乡 远离父母的孩子 不再孤单 我就要离开陵园 突然想起"好日子"醇烟 从深圳特意带来 竟忘了摆放在主塔碑前 赶忙拆开香烟 怎能让"好日子"和烈士无缘 请愿谅我的忙乱 真诚的祈祷烈士们来世平安 战友啊 如果还有来世 咱们还做战斗伙伴 冲锋陷阵咱在前 英勇杀敌斗敌顽 战友啊 如果还有来世 我愿意和你们交换 我躺在里边 让你们回到父母跟前 战友啊 我这就要去老山 那里是咱战斗过的地方 现在是繁荣的口岸 当年有好多民兵支前 不知他们现在是否平安 我要去寻找昔日的战场 咱们约定明年再见 明年再见 |
在佛教文化里,有一种说法,说是用最美丽的莲花,可以让死去的人重生.我没有试过,但我希望真的可以. |
扫墓完毕,我吩附陵园工作人员,希望把那两块条幅"你们在祖国心中"和"你们是真正英雄"保存到清明节那一天. |
在"老山作战纪念馆"大厅"母亲送儿上前线"铜雕前留影. |
纪念馆里有一个大沙盘,战区的各个高地一目了然. 我一眼就看见了那马646高地.那是我战斗过的地方.老山主峰,662.6高地.小尖山.1175.4高地.东山等等熟悉的地方清楚的标注在沙盘上. |
二十多年没敬过礼了.不知道像不像军礼. 已到中年的我,发福了,有点笨了,下山时,老山之眸为我拍下此照片,感觉军礼不够标准,行前操练一下就好了。 返回县城后,我和两位朋友一起来到一个小区街道办公室。这里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听说是当年的老兵回来了,忙着倒茶递烟。 我送给老山之眸一顶老军帽,他忙着将相机的图片输入电脑,就顺手把军帽随意放在办公桌上。 一个女孩上班来了,看见了那顶军帽,兴高彩烈的样子,她拿在手上,手摸着帽子上的红五星,笑嘻嘻的大声说:“好漂亮的黄帽子咯........” 听见女孩的嘻笑,心想这么大的姑娘了,还分不清黄绿。我回答她说:“那是绿帽子。”话一说出口,感觉别扭。大家却哄堂大笑,认识到自已的语法失误,也笑了。 唉,看我这个大老粗,心直口快,弄出了笑话。 人家女孩并非不知黄色绿色,女孩子心细,故意避开敏感字眼,这才叫语言艺术,女人的精明之处,俺在这里又领教了。 返回宾馆前,我悄悄递给老山之眸三百元钱,一来是帮忙跑腿受累,二来是出工照像。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不接我的钱。 “我为你帮忙不是为了钱,要为钱,我就不帮你了。”老山之眸的一句话,让我对面前的这个年轻人肃然起敬。他是一个正直的青年,这种高尚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既少见又难得。 我经商二十多年,走遍大江南北,接触大小商客无计其数,物有所值,劳有所报,我信奉一条真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面前这个年轻人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他到底为了什么? 老山之眸,眸,眼也;老山之眼。他的网名,给了我一个响亮的答案。他在用老山的眼睛去看世界。 当年老山战场,数十万参战官兵欲血疆场,无私奉献,才使“老山精神”响彻大江南北,响彻宇宙。 有些事,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 老山英烈不死,老山精神万岁。 |
[原创]<<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13--17) 在那马646高地观察所看老山。 我们在山上看过去,老山是这个样子。 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山的地形地貌象烙印在我脑海里一样,图案十分清淅,怎么都忘不掉。明天一早,就要回老山了,再见到老山时,我不知道自已到时候能否承受得住那份激动,二十多年的感情了,比我和爱人婚后的时间还长。 有一点能让自已的家人和朋友放心的是:我没有心脏病,没有因情绪失控晕倒而被送往医院急救的记录。 |
在一家牛肉馆门前,我停下了脚步,里边食客挺多,牛肉锅里冒着大烟。我想起了老山之眸,他为我忙碌了一天,不收我的酬金,令我心中不安。我拔通了他家电话,希望能请老山之眸全家吃顿晚餐。他的回答令我遗撼:“不用客气啦,我们已吃过了晚饭。” 晚上十点,我回到宾馆,洗了个澡,又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妻子反复交待,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一直笑呵呵:你老公福大命大造化大,请一百个放心,就是踩着地雷,那地雷也不敢响..........哈哈。 迷迷糊糊要睡着时,手机响了,是麻栗坡驻军一位老乡打来的,他姓陈,担任营长职务,中午时接到他几个电话,催我过去吃饭,被我找理由推了。我这人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给人添麻烦。他已派人开车在宾馆大门前等候。我只好下楼,军用三凌越野军把我接到餐馆。呵,好多人,有一位是守在老山主峰的士兵;两位昆明陆军学校毕业的连长;两位年龄只有30岁的营级军官,也是河南老乡;另三位是从文山州过来的朋友,其中一位是文山国家安全局的王局长,另两位是边防团的转业老兵,也在文山国安系统工作。 席间我和王局长临座,谈起老山,他竟比我知道的还全面。 84年老山作战时,他住在曼棍,负责反敌特工作,战区各村的人事情况全有掌握。我提到那马村,这个村是战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村庄,而且位置处于正面暴露地段,网上传的较多说法是那马村有姑娘嫁到越南,其夫婿在军中任高官。王局长立即否定,他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现在的中越边境包括文山境内和外国接壤的地方村寨,我们都有详细掌握。”我问他能否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那马村为什么能免遭炮击,而战区的其它村寨几乎被越军轰炸成废墟一片?他没有直接回答我这个问题,而是斟上两杯酒,先和我碰一杯,然后反问道:“请你告诉我你的疑点所在。” 我说: “第一,在轮战期间,该村虽有零星落弹,村里房屋基本保持完整,而其它村则成废墟。 第二,在战争期间,越南军队也时常轮换,是什么人有如此大的能耐,能让各战斗部队不向那马村炮击,而且从头至尾保持不炮击记录?我们的很多士兵因太大意而在村里走动时并不善于隐蔽,而在其它地方,敌人发现一两个人就开炮的。 第三,1984年7月19日晚上21:00至1985年1月30日早上6:30分,我就在那马观察所。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战斗较激烈的一段时间,村里共落弹五发。这期间我部有三个电话兵住村里,房后被人埋过一颗地雷,炸伤一头牛,没造成人员伤亡。我们也无数次在那马通往芭蕉坪的小山路上遇到可疑村民打扮的人,但并末盘查。 第四,怀疑这里可能成为越军持工的落脚点或秘密联络点。” 我们的谈话数次被敬酒的朋友们热情的打断。我虽不善饮酒,但大家都在军中干过,性情直爽,每敬必喝。王局长让他的随从,一个参加国安工作不久的转业老兵记下我的话,日后给我确切答复。我们互留联系电话,供日后联络。 |
早上8点,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出租车昨天下午已联系好,是个姓楼的女司机,三十来岁。行进路线是先落水洞,跤趾城,三转弯,曼棍洞,老山主峰。终点到达船头口岸,每到一景点需等我拍照游玩,租金150元。 其余的地方,我想步行,去寻找当年感觉,体验一下战时的点滴。 步行比坐车更有意义。 昨晚和朋友一起喝酒时,在老山主峰驻守的那个士兵约好要搭乘我的车,8点钟在永辉宾馆门口见。我拨通了这个土兵的手机,通了,没人接;再拔,提示音:您拨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我想可能是他的手机双向收费,人在路上快到,.想节省这个话费。 我当过兵,知道当兵的津贴费不太多,得学会过日子。 我拔通了司机楼女士的电话,五分钟后,楼女士把车开到我跟前。我告诉她,少等几分钟,有个士兵要搭车去老山主峰。 十分钟后,仍不见士兵影子。拨打他的手机,仍是提示音,暂时无法接通。楼女士怕停久了警察逮着罚款,开车离去。 8:30分,我不想再等了,这个士兵时间观念太差。 我也曾是士兵,现在是商人,我的时间观念很强,和人约定的时间常常可以精确到分钟。 我站在路边观察往来的的士,一辆深蓝色的崭新"杜其"车进入了我的视线。我改变了主意,要用这个新的士车,老山太高。我怕用旧车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万一坏了误事。 当这辆深蓝色新车再次转回来时,我拦着了。 司机是个女的,带着一幅近视镜。说明情况,问价,她说需200元。我同意了,新车贵50元合理。 她把车开回家,换他老公驾驶。我心里踏实多了。我实在有点担心她那近视眼把我开进山沟里。 女司机的老公姓王,30多岁,理个小平头,精神十足。家就住在县城,离老山之眸的相馆不远。 王师傅很健谈,他的祖籍是河南人,父亲当年随部队南下时,留在了麻栗坡。他从小在天保农场长大,对这条路相当熟悉,已有二十年驾龄。 我听了很开心,没想到这次老山之行,又遇上了老乡,呵呵。 |
落水洞驻军营地。 我下车拍几张照片,被站岗的土兵阻档,他向我敬了个礼,说这里是军事重地,不准拍照。 我解释说就拍几张,我是当年的参战老兵,回来看看。 他不说什么了。 |
看到落水洞村路边这几间民房,我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 记得当年是从落水洞的一条山路把车开进去,有三里地的样子,我们就住在那个村庄。 1984年7月10日日记记述:“部队到达落水洞,住在群众家里。这里人很穷,村里好多成年男女赤着脚,衣不遮体,我们排住的这家主人生有四个子女,男孩女孩全部光着屁股。我把一个文具盒和二只钢笔送给了那个大一点的男孩,其它战友也都把多余的衣物鞋袜送给了主人。我们的想法是,上了战场,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把衣物尽量的留给有需要的人。夜里,下起了大雨,侦察班负责全连警戒,流动哨之外,我是喑哨,伏在一个岩石后边的草丛里,密切注视着周围的动静,子弹推上了膛,三棵手榴弹都打开了盖。连排干部每隔半小时查一次哨,.统一了口令,回令。部队进入临战状态。这个夜晚,是部队开赴前线以来最为紧张。” 到底是什么村庄,我不知道,那时候为什么不问一下呢? 我只记得那时心里特紧张,感觉死亡正在向我一步步逼近。当年我们的军车在村口停下时,有很多孩子和村民围在一旁看热闹,他们好奇的看着军车,并不说话。有胆大一点的孩子近前摸一下汽车的大灯,又慌忙的跑开,惊叫着:“我摸到汽车了。我摸到汽车了........”其它孩子则笑着投去羡幕的眼神,我递给一个光着屁股的小女孩一个面包,她望着我的脸却不敢接,,塞进她脏兮兮的手里。旁边的孩子们好象都没穿衣服,赤着脚,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我摸了一下夸包,包里没有食物了。我不愿看到孩子们用这种眼神可怜巴巴的看着我,.我转开身子,挎包里真的没有吃里了,真的没了。 路边的中英文警示牌 谨严的营区 |
美丽的落水洞风光 这里有一条通往山里的山道,不知道当年是不是从这里进去的。 记忆里,村子旁有一个好大的山。到村里不大一会,侦察分队就带上方向盘去山上校正磁偏,由副营长带队,确定坐标点. |
跤趾城村,现在更名为新城村。 当年我们营各连队的厨房就设在村子里,做好饭时,饮事班就用铁桶把饭菜挑到炮阵地。 有一天,五连炊事班长和驾驶班长一起往阵地送饭,刚到阵地,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就在往猫耳洞里钻时,一块弹片把他俩的腿炸伤,是同一个弹片穿透了两人的腿,住院一个月后,两人都返回了阵地。 |
我们六连的炮阵地就在这个山凹里。 130加农炮和152加榴炮统称重炮,威力它哥俩差不多。每当重炮开火时,我们在观察所能看到这一带的大片强烈闪光。 靠山脚可以看到的两个U形工事,就是大炮的工事了。那两个炮工事可不是我们部队的,那是边防炮连的152加榴炮工事,山脚边有两个白水泥块,那是两个山洞,用于住人,洞口现在已被封闭。 这个小山周围,有好几个山洞,一师炮团的野战医院就住在其中一个洞里。85年1月17日,我去看过病,那次我发高烧,差点病死。部队撤下时,我在天保农场砍了一捆甘蔗,经过跤趾城时,军车停在路边,我和付指导员王松山一起,抬着这捆甘蔗去洞里报答他们的救治之恩。 给我看病打针的军医姓任,我们成了好朋友,到现在还有往来。 战时,这一带布置了约二十门远程重型火炮 |
1984年9月10日日记写道:“下午,我们返回时在跤趾城炮阵地停留约三十分钟,我同村的两个同学赵铁成、杨焕坡在炮阵地。快两个月没见面了,好亲啊,有说不完的话。还有几个老乡战友也都见了,我把在县城买的梨子分给大家吃。他们问我前边的情况,和越南女兵长什么样子。我把自已望远镜里见到的情况告诉他们,夸他们炮打的特准。他们听了很高兴,开罐头请我吃。哎,炮手们真不容易,打炮累死累活的,连敌人长的啥样都看不到.。” “听说有我两封信,我很兴奋。在战场上家书抵千金啊!我去连部帐篷找,没找到。三个空炮弹箱叠成的桌面上放有几张过期报纸和信件,但没我的信。问了好多人,都说几天前见过,现在没注意。卫生员李克清悄悄告诉我,前天去厕所,见茅坑里有我的信封,估计信已被人当纸巾擦屁股了。我心中暗骂:他妈D,是哪个缺德的龟儿子,把老子的家书当卫生纸了!” 1984年10月,我的几个战友在跤趾城炮阵地山坡上合影。 我连炮四班在跤趾城炮阵地全班合照。前排左一为瞄准手赵铁成,前排右一为四班长。 |
这五个兵都是我的老乡,大家一起参军,同上战场。 前边第一位,名叫李克清,,六连卫生员,参战时15周岁。 左边第一个,是和我一个村的同学杨焕坡,当年19岁的二炮手。 中间穿白背心的这个兵,名叫仝强,参战时15周岁,家庭条件较好,有一个照相机,他是三营的,从夭六炮阵地拿着相机来跤趾城找老乡玩,85年3月8日战斗,他累晕在炮位上,救护队的女兵紧急把他抬到野战医院,抢救一夜才保了他的命。 右边第一位是五连的三炮手郭长海,3.8战斗时,战友王跃进牺牲在他身边,他一个人干俩人的活,累得吐血。 最后一为是六连二炮手邱喜发,当年19岁。 |
拿手枪的这个兵名叫赵铁城,我的同村战友,参战时20岁,二等功臣。他和杨焕坡我们三个人是同村,同学,同时当兵,同在六连,同上战场,同时凯旋。 我们村共有六人参加过对越作战,79年参战三人,一人负伤。84年是我们三个参战。 1984年11月28日日记写道:“下午,连长接到屈健排长从营指挥所打来的电话。屈排长说,我营跤扯城炮阵地遭敌152毫米加榴炮袭击,落弹数十发,四连阵地落弹17发,,一发炮弹在一炮位三米处爆炸,有一发在二炮和三炮之间爆炸。炮弹威力很大,弹片飞到弹药所的马袋上着火,在场人员立即进行抢救,用水灭火,大衣烧坏一件,报话机天线炸坏一个,人员无伤亡。我连阵地落弹一枚,没有爆炸,哑弹挖出后在山谷深埋。战斗中,有士兵发现跤扯城北边山顶有两民妇,凝似敌特工,兄弟部队派一个班上山包抄。到山顶后,两民妇已无踪影。附近林中搜查末果。” 两个疑似敌特工的妇女,就在这个山顶上. 1985年的跤趾城大山 |
四连的炮阵地靠前布置,五连,六连的阵地紧随其后,在作战期间,我团阵亡四人,伤多人。 1984年10月15日,四连侦察班计算员计伟在偏马阵亡,安微怀远县人,追记二等功,现安葬在烈士家乡。 1985年3月8日,五连炮三班一炮手王跃进在锰洞阵亡,浙江湖州人,追记一等功,现安葬在烈士家乡。 1984年8月1日.,指挥连电话班刘晓在偏马阵亡,浙江镇海人.追记二等功,现安葬在烈士家乡。 1984年7月28日,三连电话班长许松元在猫猫跳阵亡,江苏兴化人,追记二等功,现安葬在烈士家乡。 旧地重返,睹物思人泪纷纷,凝望群山,烈土英魂可知返? 漫步在跤趾城公路边,寻找当年的记忆,思绪万千,我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山水依旧,人却老了。 四连获"模范炮阵地"称号,军委命名的 |
当年的130加农炮在跤趾城射程可达33公里。炮弹运来时,炮兵们要快速卸下炮弹,点好多少箱炮弹后,要给汽车兵签收到条,并让他们快把车开走,汽车和炮弹离炮位太近不是啥好事。 130加农炮 |
三转弯公路,战时整个路段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 战时的三转弯公路,并没有这么平整,也不是水泥路面,坑坑凹凹的黄士路,布满了弹坑,路边的树木早已被炮弹炸断炸碎。山坡上的植被不知被炮弹耕翻过多少遍,远远看去,找不到碧绿的迹象,只是一片黄土高坡。 汽车行驶在这光秃秃的山路上,没有任何用来可以隐蔽的地方,这里是考验司机的生死线。夜间闭灯行驶时尚可安全,白天能见度良好时从此经过,司机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不幸被炮弹命中,死也就死了,侥幸闯过,就阿弥陀佛。 记得第一次从这里通过时,我们紧张极了,那颗激烈跳动的心脏,心速加快到几乎令人窒息的地步。在即将要过三转弯之前,连长许正楼命令司机刘志刚把车停下来,让他把车再仔细检察一次车况,并绕到车后,告诉我们翻过这个山坡,就是三转弯,可以看到越南的小青山了。一旦遭到炮击,请大家迅速疏散隐敝。我已经紧张到了极限,听到连长那紧张得有点变音的语调,还再反复交代,我本能的握紧了冲锋枪,手心和脚心似乎已开始冒汗。 三转弯 三转弯 |
驶上三转弯公路,就可以看见越南的小青山了,盘龙江弯弯曲曲的河道在峡谷底清淅可见。 王师傅的驾驶技术不错,他稳稳当当的驾驶着车辆,一点也不紧张。 1984年11月25日日记写道:“..........天黑下来时,我们返回观察所,汽车闭灯行驶,三转弯公路今天又被越军打中一辆解放牌车,我们驶过时汽车已经烧尽,只剩骨架,尚有余烟。有民工在用铁锹往路边推........” 呵,这里有人撞车了。 我的手机响起了“月亮之歌”,是那个要搭车的土兵打来的,他打着哈欠,问我现在在哪里?我说:“已到三转弯,很抱歉,没能等着你。” 他说:“对不起,大哥,我睡过头了,让你等那么久.......” 他可能昨晚喝多了,呵呵。 |
三转弯的急拐弯 战争期间与和平时期从这里经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1984年7月18日日记写道:“在我们行进在三道弯公路时,右前车轮滑进一个弹坑,熄火了。事后刘志刚说,当时他紧张的要哭了,在这里熄火,不是要命吗?七八辆被炸毁的汽车歪倒在山坡上,他比谁都看的清楚。还好,天不绝人,当连长拔出手枪,准备喊我们下车跑步前进通过这道鬼门关时,车打着火了,一加油门,汽车嗷的一声竟然驶出弹坑。过了三道弯,汽车沿着盘龙江公路快速行驶,这时传来阵阵炮声。” |
今日的三转弯之行,我发现三转弯远远不止三次转弯,有很多个弯弯。 1984年11月23日日记写道:“下午2点,我们从曼棍出发,经过三转弯时,能见度良好。路边新增不少弹坑。陈排长我俩蹲在后车厢,每人蹲一车拐角,汽车轮子每驶过一个弹坑,车厢板便会激烈地像簸箕一样把我们簸起来,我两只手死死的扣紧后车帮,浑身的肌肉随着车子的颠簸而没有节奏地震动着。我反复提醒陈排长,注意路边大深一点的弹坑和凹地,如果敌人炮击这辆汽车,迅速跳车,卧倒在弹坑里。陈排长刚到战区,显得有些紧张,他说一切听我吩咐。汽车吼叫着爬过三转弯,驶过郊址城,向麻栗坡县城驶去.......” 战时,我从三转弯经过多次,从来也没有细心数过这里到底有多少道弯。每次都是糊里糊涂的从这里去去来来。记得较清楚的是三转弯公路上和路两侧那数不清的炮弹坑,还有那每次经过时紧张的心情。 还记得36师的-辆运兵车夜间途经三转弯时,车灯没有控制好.被越军侦察兵发现,发射炮弹直接命中汽车,当场亡7人. |
驶往曼棍的道路,路面全是用小石头铺成的。 下了三转弯公路,司机把车子右转,然后过桥,就是通往曼棍和老山主峰的路。 战时这里是一座钢铁浮桥,驻有舟桥部队。战争结束后,这里才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士桥。.奔腾的江水从桥下湍急流过。桥的上游十几公里处正在修建水力发电站,据说国家投资数亿元资金,目前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经过曼棍路口时,路边有几家烧烤店。 车子没有停步,我希望先登老山主峰,返回时再去看曼棍。听说那里有将军洞,我们军长傅全友,还有其它几位后来当上将军的首长,曾在那个山洞里指挥过作战,所以命名为将军洞。 战时,我去过两次曼棍,那里是我们炮十六团的团指挥部所正地,山谷中记得有一条小溪,那里山势险要,是一个大峡谷。 |
这个地方叫响水 响水位于老山的半山腰,有一股泉水源源不断的从山上流下来,因落差较大,急流击打着石面会发山哗哗的响声,应该是水响才对,但当地人称此处为响水。 |
战时,这里是为烈士清洗遗体的地方。 阵地上牺性的士兵,通常满身血污,有些已四肢不全,在运往烈士转运站之前,要在这里进行清洗,然后换上新军装,装进裹尸袋,并做标号,登记在册。 这项工作多由老人们和军方派人完成。这里丰富清沏的甘泉水资源,成了这项善后工作的首选地。 |
老山第一村:小坪寨 虽然已是上午十一点多,但仍然迷雾重重。 我下车活动一下拳脚,让司机把这个牌坊拍下来。 战时,这里常有冷炮袭来。 飞来的炮弹,多是老山左右翼远方的敌人炮阵地交叉发射的。 因为老主峰海拔一千四百多米,正面之敌要想往这里发射炮弹,弧度怎么算都落不到这里。主峰可以为小坪寨遮挡不少炮弹。 |
我们在这里接受哨兵检查。 这里是边防连设在主峰的检查站,去主峰的人员和车辆都要接受登记。 我取出身份证接受登记。 看见我的装束,不用自我介绍,哨兵已能猜到八九不离十:肯定是老兵叔叔回来了。 哨兵向我敬礼,我回军礼。 一切都那么自然,看到整洁的军营,感到十分亲切,有回家的感觉。 |
知道我是当年在老山参过战的老兵后,几个士兵争相与我合影。 左边这两个穿迷彩服的,是刚到部队不久的08年新兵;右边这位穿冬装的值班哨兵,是06年兵,他竟然是我的河南小老乡,老家许昌市人。 再来一张。 把大门口这句“树老山兵形象”拍下来。 我们都为身穿这身军装而自豪,从这三位年轻的土兵身上,我找到了自已难忘的青春记忆。 |
现在的守卫士兵真的好幸福,那神气威武的军姿令人漾慕.我们当年,哪能和他们比啊. |
16团老照片 |
[原创]<<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18--23) 据值班哨兵介绍,老山主峰常有当年参过战的老首长和老兵们回来。有些是和家属子女一块来的,大多是战友结伴而来。 有些参战老兵难以控制自已的情绪,找到自已当年战斗过的阵地,呼唤着自已牺牲战友的名字而痛哭不止。 在这里,身份不明的人和外国游客是不准许上主峰的。 这里已成为爱国主文教育基地,能在这里当兵站岗,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 |
待续...... 各位晚安,并周未快乐. |
登上了老山主峰。 在这里还需要再次登记,值班士兵向我敬礼,并称:首长好。 我回军礼,并告诉他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参战老兵。 |
战斗英雄张大权的雕塑 他是在4.28收复老山的战斗中牺性的. 这张经典的照片,主人翁就是英雄张大权的战友。当他手握红旗插上主峰时,心脏己停止了跳动。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