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各位师友诚挚的道歉,这段时间在负责一个项目,中途又出了一些突发情况搞得精疲力尽,很少时间到坛子来,也没敢更新,怕思路不清晰不能给大家交待。 我尽量保持更新,待这阵子忙过,争取多更新和与师友们交流!
今日交作业! 不论是文化习俗,手工技艺抑或文字创生等行为它都不是独立成长的,中华远古文明交互式螺旋型的成长体现在主动型和被动两个方面。一曰主动型,就是比较文明的物物交换,部落联姻等行为,这个行为比较斯文;二曰被动型,就是以蛮横的手段进行暴力抢掠和杀戮吞并,后者虽说暴力了一点,但不得不说后者在民族大融合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前文也做了些关于文字创生的铺叙,这里便略过不再赘述,且预告下古蜀符文的变迁。 公元前秦始皇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六国文字是被统一了,但西南地区的“古蜀符文”却并未消失,它大概以三种形式存在着,一种是面向最底层古蜀民的“图画”,如尔苏图画文字,一种为萨玛或萨帕这样的祭师掌握的“图经”,如《释比图经》(羌语“剧勒日”),还有一种则为此时的古蜀知识分子保存的古蜀符文,后来慢慢衍化为了古彝文及古蜀国湮灭后的各种古彝文。随着后来时代变迁,解释乃至制作“图画”的行为慢慢在民间展开,这就是巫觋和巫用的“符文咒语”。巫觋或巫做法事的流程和方法完全是古蜀官方祭祀的简化版和跳脱版,这些民间的巫术行为或许不登大雅,但恰恰是这些巫的作为继承和保留了上古的一些讯息,此点后文会做相应的详述! 随着蜀地人口的增多,大家聚居在一起,既相互帮助也彼此争执,各种捕风捉影的信息传递的也快,比如哪户人家生小孩了,哪户人家有人升天了,很快就会被他人知道,喜怒哀乐家长里短的事自然也是不少。日子就这么吵吵嚷嚷的过着,好歹没有多少刀光剑影,除了精神上比较贫乏外,其他的倒还过得下去。生活,生活,就生下来活下去,所以生产和疾病一直是古蜀先民最难的问题。生产是万物繁衍的自然生理现象,不论哪个年代都是女性的生产都是极难的,截止今时今日女性生产时都有个说法叫:“滚鬼门关”。现代医学的进步,“剖腹产”技术的运用给“滚鬼门关”的万千伟大的妈妈提供了安全保障,在此对广大母亲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们辛苦了”!但此时的古蜀地哪来的 “剖腹产”技术,遇到难产那绝对是九死一生。大禹出生时遇到难产,要不是鲧的刚直果决,大禹和其母亲很可能同时命丧黄泉。羌巫借用锋锐的羊骨刀给有莘氏进行了“半剖”式接生,这种风险性极大的虽然给接生方法提供了研习的基础,不过在上古的医疗条件下都不太可能成功,所以还是得预防于未然,尽量排除难产的可能。古蜀地药师们(柏氏为主)对妇科类疾病预防治疗和生产方法经年累月的研究和探索,摸索出不少心得和方法。当时治疗妇科类的药材十分丰富,如:妇科用药,灌县川芎,川西干漆;云南当归、三七,贵州野党参、杜仲、白芍、何首乌、麦冬等等;安胎药材:白芍、当归、川芎、贝母、党参、杜仲、羌活、苎麻根、白术、何首乌等等;产后用药:当归、川芎、白芍、丹参、何首乌等等。妇科疾病在古蜀时期是很严肃的事,因为劳动力是第一生产力,女性是保证生产力的绝对主力,所以在对妇女的保护和尊重方面,古蜀地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这种传统后来在彝族一直保存了下来。 四川盆地北有秦岭巴山,西有横断山脉,东有巫山屏障,南有云贵高原,一年四季分明。春干旱、夏洪涝、秋绵雨、冬潮寒,总体气候表现为无酷暑,无严寒,日照少,潮气重。最大的气候特点是潮气重,尤其是冬春之交,夏秋之交是风寒高发期,极易感染风寒。《素问?玉机真脏论》载:“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风寒,现在看似很普通的小病,但在上古时期这是古蜀先民最为恐惧的一种疾病,风邪为百病之长,其可为其他外邪的诱因,易与他邪相合,出现各种并发症。风寒的辨证施治自然就成了柏氏及其他医人主要研习的对象,其主要做法为:温水擦身去外热降体温、辅药辛温解表治内热散风寒。药材有:花椒、生姜、羌活、川芎、白芷、防风、紫苏,桔梗等等,这时没有药材的用量概念,也没有药性温、平、辛之类的配合概念,遵循的是药材单独煎熬,药材用量由少到多的“试用”原则,如果这种药材吃了两三次不见效,就换下一种药材,不行再换……药材的药理药效在给病人服药,观察病人表现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这样的做法失手的情况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先人们对药材药性的认知就是这么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这便是远古时候的“试错”机制。 其他风邪疟疾诸如腹痛腹泻,咳嗽哮喘、生疥长疮,扭伤跌打等都有相应的原始处理方法,此处略过不表。今日任何一种看似简单的基础认知,都是古人摸索了许久许久才得到的,药材最开始是作为食材的,药出于食,药食同源,吃了许久后发现不同的药材吃了后身体有不同的反应,经过成百千年的试错、选择和归类,才将一些药材独立出食材,作为预防治病的专用药。现在我们说的五味:酸、甘、苦、辛、咸,最早是说食材味道的,随着五行理念融入中医药材,慢慢形成了中医里面的五味概念,现在“五味”几已成了中医药材的专属用词。吃过中药的会发现中药的味道是复合味,而复合的终极味道是辛,就是苦。古蜀地自柏岐开始探索药材到今日蜀地对药材的整理已愈千年,行医用药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