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古蜀史说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古蜀史说[第43页] |
作者:cdnwpu2019 |
首页 上一页[42] 本页[43] 下一页[44] 尾页[1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加班交作业! 古蜀普尼,卡普长子,其性谦和,身长九尺九寸,面如冠玉,声若渊流,于公元前845继任蜀主,此间中原诸侯相伐,楚熊渠称王后也与周朝时有征伐。姬姓巴子后裔部族先居今宜昌一带,为楚国打压和排挤后在巴务相的带领下沿青江往西到了今恩施一带,抵近江州。巴务相乃廪君之祖,廪君为巴人对历代首领的尊称,非一人耳,此处暂略过不议。 中原局势虽动荡不安,古蜀地还是相对安宁的,偶有眼红或饥饿异族的侵袭滋扰,但影响都不大。此时古蜀地实力执西南诸地之牛耳,百濮之地也是唯古蜀马首是瞻,是时西南这一片相比中原那是比较平和的。西南地区此等风貌也有古蜀地的区域影响力和行为理念的缘故,那古蜀地的行为理念究竟是什么呢?三星堆之状为何会如此?普尼时期,又是什么表现呢? 前文《鱼凫卷》有对三星堆的来由、器物和一些古蜀基础版的意识形态有一些描述,本文也坚持初衷认为三星堆时代并不是古蜀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候,而是下文要描述的蜀王和蜀帝时期。今人三星堆器物摸不着头脑并不是古蜀先人所为超越了我们的认知范围,而是他们的行为理念和水磨工夫。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应该谦虚一点,别说几千年前的很多器物我们看不懂,就是百年前的工匠器具和手工技艺我们也不一定搞得清楚,就算搞清楚了也不一定做得到他们那么好!传承不是那么容易的! 话头转回来看看古蜀地究竟是个什么行为理念。西周时期中原地区的学说理念是“天道伦常易数之变”,古蜀地没有学说但有理念,是为“五行之观天人之念”。中原的“易之变”大致经过了夏时“观天主变”的《连山易》和殷时“察地主藏”的《归藏易》,后人将前两种理念进行归纳总结,推陈出新,丰富完善,便是有了《易》,因成型于周时,故为后世称为《周易》。古蜀的“天人之念”自蚕丛时代的“五行之观”便已启蒙,经过柏灌时代的酝酿,到鱼凫时代“五行之观”和“天人之念”便已成型,到蜀主时代末期蜀王前期古蜀版的“天人之念”渐渐成为古蜀认知主流,其传承主体便是官方的祭师(萨玛、萨帕)和民间的巫人。古蜀版的“天人之念”主要思考的上天是什么?人是什么?人与上天是什么关系?人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会死?………………………。这些来自灵魂的思考不是今天的我们才开始,其实先人们早就在苦思冥想了。 对上天的思考:上天自然是有天神的,天神居于天河之间,天行常道,地行常数,星月随旋,日月交替,四时不绝,风雨博施皆由天神掌控; 对人的思考:阴阳交合,万物兴衰,人生而有性,饥求食,寒欲暖,劳而休,好声色,从人之性,顺人之情,无谓善恶! 对人与上天关系的思考:人虽生于母,但得命于天,受天命而生,绝天命而死,来于天,也归于天! ………………………………………… 行为理念也好,经济形态也罢,鱼凫神王以后开明时代以前的古蜀地大致处在一种无为而治和放任自流的状态,本文认为古蜀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奴隶制”的时代。 普尼继任蜀主后,便着手组织食官和诸族对水利,农学,天文,药材,舟楫、器物,建筑等等进行大汇总,并分设相应的事务所及食官,苦于没有系统文字无法形成典籍章册,但此时也有了原始的文符,好歹能对积累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描画!鉴于此,主管文符文字的食官和柏氏族人多次与蜀主提及此问题,但文字创作谈何容易,从图画-图符-文符-文字一路演变创生,其过程何其艰辛漫长。今天的我们对字体有足够多的认知,知道有象形、会意、形声等形式,觉着没多麻烦,但却忽略了文字的发音问题,远古时期连统一语言都是个天大的麻烦,遑论用统一的文字。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琢磨和总结,虽说典册无法用文字来描述,但是可以画图啊,文字虽然少,但是可以图画配合少量的文字说明啊!于是,最开始的章册根本不是一章一节的文字,而是看图说话的“连环画”。最开始用作告示的“连环画”和天文历法的观察记录大多是画在石板、陶片,竹片等容易获取的载体上,铜制器械上面倒有少许字符,主要是用来做标记,以表明身份和用途的。这便是古蜀地的情形,今天我们也许觉着看图说话的“连环画”好像一点都不高级,但华夏历史上这样的做法不仅时间长而且用的地方还很多,比如《河图》、《本草》、《山海图》、《天文》等等都是看图说话的典范,且看后文详述! 此间古蜀地工匠手工技艺的传承如纺织、铜器、金器、木工、建筑等等连看图说话的“连环画”都没有,其流传方式在官方以食官形式服务于蜀主,匠师领匠人传授技艺,而民间则以师徒的方式传承,一个带一个,一个传一个,这里面又按行业分类,形成了各行各业的规矩作为,难以详述!技艺都是面面相授口口相传,传承内容又加入了历代匠人的理解参悟,归纳总结,创新改进,等等,或增或减,或对或错,语焉不详。历史上,师傅教徒弟留一手的做法在各行各业不胜枚举,以致技艺传承在同一行业出现不同理念不同流派的现象,门派相争,各有优劣,或为取食,不必过度解读。这样的做法也为上古技艺的相互学习和进步设下了障碍,加上技艺多出自民间底层,政治地位比较低下,文字记载的图册更是无从谈起。 |
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经常来坛子里,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信息,还请师友们多多见谅。 今天交作业! 从此时古蜀地所处环境、社会形态和管理需求来看,文字创生其实没有太强烈的原动力,所以进展颇为缓慢。加之古蜀先民风粗鄙认知浅陋,除了春种秋收取食于地,小商小贩辗转兜售,其他的似乎并不在意,以致“古蜀礼教”的表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各大族束以秩工,民束民聚以祭祀,坊市规则以士工。食官的权限也是局限在几个大族约束和影响所辖范围,平原周边的平民或难民,抑或从四地迁徙而来的异族人,多是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此状在平原人少的时候大家似乎还能和平共处,但人一多麻烦就来了,为了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争执争斗是有发生。上古时期社会管理的主要特点是神权和人治,而人治最大的缺陷就是随意性。因为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料有限,人治的突出表现往往是护短和利己,这便是矛盾和冲突的根源。此间古蜀地面临的最大麻烦不是异族侵扰,而是族内的矛盾如何协调和族间的行为如何规范,相比与西周时期等级划分和礼教制定产生的“规矩”,古蜀地此时还真的是没什么“规矩”。 厉王三十六年,初春时节春寒料峭,又到古蜀地例行议会时。空旷的议事殿内众人是身形瑟瑟,卡普端坐首位,曰:“春始之日,当行春祭,祭工何在?” 祭工衍出列拱手一揖,曰:“春祭,拟定望川,主上以为如何?”普尼摆摆手,曰:“春祭定望川,尚有何事可议?” 大家要么闭口不言,要么面面相觑,皆是无言以对,每次的议会能议的议题来来回回都议了很多遍了,家族管理的闲杂事又不可能拿到议事殿来说,于是皆都眼观鼻鼻观心的禁声不言。 片刻后,柏老柏阿吾轻咳了一下,提议曰:“主上,如今我地农牧兴盛,坊市接踵,人遍四地。然礼教未立,行事由心随性,四地之民亦不服管束,时有斗殴滋事,士工不能禁也。长此以往,吾地乱矣!” 普尼愣了愣神,叹息曰:“为之奈何?” 柏阿吾对曰:“民设礼教管制,工设文节礼制,族设族氏束制,坊设典章规制,祭设章程祭制,水设涨退时制,稷设时令农制,军设三师兵制,余之工设,皆树典章,物尽其用,人尽其职。” 普尼闻言后倒也冷静,柏氏在古蜀地算是有见识一族,说的是有道理,奈何无法推广啊!遂叹声曰:“然,何以立?规制皆受于人,未有典章,为之奈何!” 其他族老皆是叹息摇头,柏阿吾亦是感慨不已,抚须轻言曰:“吾辈先祖致力符文多年,然符文之创难如开天,何其艰也!究陶文、甲骨之象,之意、之形,稍有心得,和我地之实以创我地之符文,或可用之各族识分、祭制标记、工器作注。其余工设召宣,亦可以符文示。” 普尼听言,顿时眼前一亮来了精神,急道:“符文何在?” 柏阿吾随即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拿出一块带着身体余温的麻布,叫人拿来一块石板,轻轻铺开,只见麻布上有用碳笔画的各种图形和符文,有面具,树形、手形、图章、花朵,水波、房屋、戈形、骨卜纹、人像、动物等等等等足足好上百种,而有的符文已经高度抽象化,开始有了文字的雏形。 普尼和诸位族老见状,赶忙围了上来仔细端详,有的频频点头,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抓耳挠腮,有的长吁短叹……… 普尼看了半天,实在看不懂有点蒙,憋不住了,问道:“柏老,这,这符文何解啊?”普尼话毕,其余族长顿时齐刷刷的盯着柏老。 柏阿吾见状,释曰:“商有刻于甲骨之符文,周有铭于铜鼎之符文,其意晦涩难懂。承先辈勠力释义或得其旨,合我地之需构我地之符文” 普尼沉思半晌,曰:“符文创之维艰,今无符文难立规章。前不有鱼凫神主假借他地之符文,我等何不借之以用?” 柏阿吾听后沉思良久,拱手肃然曰:“主上不可,商不假夏语,周不借商甲,字乃国之魂魄也,兹事体大。如用他文则为他臣,此背于先祖之志也,可借而形,非借以用!” 众人闻言皆是肃然,起身拱手呼曰:“柏老所言极是,望我主三思!” 普尼闻言背后顿冒虚汗,立即起身对着柏老拱手一揖,曰:“柏老所言极是,我失言也。” 待大家情绪稍平,柏阿吾接着给大家释曰:“诸位观之,形面之符为祭礼,树形之符为祭用,手形之符为司农司马,图章之符或为王令或为族令,花型之符为百谷圃囿,水波之符为水治用,房形之符或为器用或为筑用,戈形之符或为祭用或为军用………” 诸位听完似有所悟,羌老羌太贤曰:“柏老之意,如此符文或类人,或类事,或类术?” 夏老姒廉问曰:“符文泛指类事类人,亦可为诸业之识,以循其出?” 柏阿吾曰:“然也,符文可代百业之识,亦可意表类事,如百手之形可为匠人、陶人、铜人之所识;如类事杂,则以图符合,如祭制,则序之以形面之符,眼型之符、手形之符、心形之符、璋形之符,戈戟之符合为意之。” “何意?” “可解为:祭时,着形面之祭师,祈求上苍,双手合十于胸前以揖,辅以玉制、铜制之器以敬天神,此祭之礼也。” 普尼听后来了兴致,激动非常,曰:“妙哉!诸位以为如何?” 此时羌老喃喃曰:“符文释之则明,然我民粗鄙,何以解之?山民可识图画,难识符文也!” 夏老接曰:“何不示山民以图画,祭者存符文以述事?区民别之,如何?” 普尼颔首曰:“夏老所言有理,山民识图画,祭者存符文!据识之别,辨之以用!大善!” 诸老闻之颔首捻须,个个兴趣盎然,相互交流,不时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本以为这次例会会草草收场,没曾想却开启了古蜀造字运动的新篇章。 |
首页 上一页[42] 本页[43] 下一页[44] 尾页[1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