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第21页] |
作者:耿家强1 |
首页 上一页[20] 本页[21] 下一页[22] 尾页[3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2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96,1901,日本昭和天皇裕仁(1901-1989)88岁,日本第124代天皇,执政长达63年。 昭和天皇裕仁:军国主义 日本昭和天皇裕仁,是二战的头号战犯,却躲过了惩罚,这是美国包庇的结果,所以现在日本还是很嚣张。 家强在本章分4节:(1)裕仁简介和生平。(2)昭和天皇家庭成员。(3)昭和天皇轶事典故。(4)日本裕仁天皇为何对田中义一策划炸死张作霖表示震怒? (1)裕仁简介和生平 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本名裕仁 ,称号迪宫。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日本天皇,执政长达63年。 裕仁1901年生于东京,是大正天皇嘉仁的长子。1914年学习院初等科毕业,后在东宫学问所读书。1916年11月被立为皇太子。 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亲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摄政王。大正十五年(公元1926年)继位,以《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改元昭和。 在位期间,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1945年8月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因美国的干涉战后免除了审判 ,帝统得到保留,战后在位期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促成神武景气。他对生物分类学有研究,发表有《相模湾产后鳃类图谱》、《相模湾产海鞘类图谱》以及《那须植物志》等著作。 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肠癌死于东京,终年88岁,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落下帷幕。 人物关系 少年时代 尚武的太子 裕仁生于明治34年(1901)4月29日晚10点10分,父亲是皇太子明宫嘉仁亲王(后为大正天皇)。明治天皇对于这个小孙子宠爱有加,此日马上命令宫内的御用文人为皇孙取名与号。最初的名有三个,为裕仁、雍仁以及穆仁,号则是迪宫和谦宫。最后,老天皇亲自拍板,选择了裕仁与迪宫,分别作为其的名与号。 裕仁的父亲也就是大正天皇,从小多病,心身发育不佳,终生为病痛所困。而裕仁幼时也似乎了继承了其父的遗传缺点。日本皇室自孝明天皇之后,天皇的配偶都必须从皇族公卿的“五摄家”中选择。这种过于狭窄的婚配范围,往往也就造成了劣性遗传的可能。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了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明治41年(1908)裕仁6岁入学的时候,被发现其右手的手指活动不便,被怀疑是遗传的产物,其课程中的美术和音乐两门因此被迫被放弃。除了手指的问题外,裕仁也有着先天近视的毛病,虽然自小就进行校正,但是效果一直不佳。 作为一个充斥军国主义思想国家的准皇储,裕仁从小就被有意识地培养尚武的性格。其刚刚出生70天后,就被寄养在了海军中将川村纯义的家里长达四年。6岁的时候,裕仁进入了“皇室”学习院,而他的院长则是日俄战争中的"肉弹将军"乃木希典陆军大将,明治天皇亲自指示乃木要努力将裕仁培养为"质实刚健"之辈。如此教育之下,裕仁自小就被种下了崇尚武力的祸根,而且自己也对乃木极为尊敬,总是称其为“院长阁下”。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裕仁开始摆脱了给人的“病弱”印象而开始向他的祖父看齐。 明治45年(1912年)7月30日,明治“崩御”也就是所谓的驾崩,嘉仁亲王继位成为了大正天皇,裕仁成为了皇太子。也就是明治正式大葬的前两天,乃木希典突然拜见了裕仁。赠给了当日为陆海军少尉的裕仁,由山鹿素行所著的《中朝事实》和《日本帝国史》。两日后,乃木与其妻双双自裁于赤坂的家中为明治天皇殉死。这个事件给年幼的裕仁造成了极大的刺激。祖父的去世和“严师”的自裁,使其变得极为自闭孤寂,往往舍弃左右随从,而开始渐渐对无言的生物学感起了兴趣。当其去世的时候,在宫内的“生物学御研究所”里,还保存着裕仁幼年采集的5大箱各式各样的标本。大正三年(1914年),从学习院初等科毕业的裕仁,随即被送往了“东宫御学问所”继续学习了7年。而“东宫御学问所”的总裁则是另一位较乃木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物―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至此裕仁又被拉回了军国主义的道路之上。 大正七年(1918年)在“御学问院”度过了第四个春秋的,已经17岁的裕仁步入了青年期,他的婚姻大事也被理所当然地提了出来。久弥宫良子被内定为太子妃,计划于此年完婚。然而当日权倾朝野的元老级人物山县有朋却以良子母亲为色盲为由,反对这门婚事,认为良子的家族遗传不佳。结果这场婚事的骚动,互不相让的足足闹了一年半之久,结果裕仁力排众议还是决定良子为妻,而山县有朋却由于这次事件而被迫下野。不过,之后裕仁马上就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 大正10年(1921年),裕仁刚满20之时就开始其长达多年的欧洲之旅。当裕仁刚刚决定此事之时,皇后贞明害怕安全问题表示反对,裕仁费尽口舌这才将其说服。这次访问主要是访问英、法、比、荷、意5国。3月3日,裕仁一行搭乘“香取号”军舰启碇,途经香港、新加坡(在新加坡他还以皇室特权步行勘测了英军的防御工事,为二战日军突破要塞做准备)、科伦坡、雅典,地中海,5月7日抵达英国朴次茅斯港。一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选择君主立宪的老前辈英国为访问地,颇有些裕仁毕业旅行外加实地考察的味道。当日英王乔治五世亲自前往伦敦火车站迎接作为皇太子的裕仁。日后裕仁曾经如此回忆“当时英国王室中,大都与我同辈,处生其中。简直令我有‘第二家庭’的感觉。特别是英王乔治五世,亲自与我长谈指点有关君主立宪之下的君主概念。” 不过,裕仁在巴黎的时候却闹了一个笑话。其当时微服出行,有生以来第一次自己付钱买车票,独自搭乘巴黎地铁。晚年谈到这件事,其自己也还是不禁失笑“我当时第一次搭乘地铁,什么手续也不知道,手紧紧地握住车票,入闸的时候检票员要在票上打孔,结果我紧张地深怕被他夺取,握着车票不放,双方就这样来回拉扯了数分钟,结果惹得检票员大怒。这张车票也被我一直保存着。” 访问期间,裕仁不仅学习西方的政治结构,同时也对军事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数次访问了一战时期的历史遗迹。当时的法国将军们对这位年近20岁的太子,对于军事的精通程度表现出了极大的赞叹。裕仁自己还特地去了拿破仑墓地所在残废军人院访问,并带回了一个拿破仑的半身像,之后将其摆在自己书房内。(战后多摆了一个林肯像,后来又摆了达尔文像)也就是在这次出巡中,他接见了驻欧洲的十几个日本武官的参拜,获得了以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为首的日本青年军官来誓效忠,这样他以这些人为班底,开展了向军中元老夺权的行动。 访问凡尔登的时候,裕仁一身戎装骑在一尊大炮的炮管之上,一幅悠然自得的表情。其尚武之心可见一斑。虽然访问行程紧密,但裕仁却还是亲自为自己未来内定的妻子良子挑选了一条珍珠项链,打算返国就和其成婚。不过这件婚事还真是多灾多难。 欧行后两个月,大正天皇重病,裕仁开始了摄政,主持大局,婚礼被迫推迟。然而之后,皇族中最年长者东伏见宫依仁亲王去世,婚事再次被迫推迟到1921年底的12月1日。但随后又发生了“关东大地震”,如此国难,婚事又被迫推迟,结果到了大正13年(1924年1月26日),这才正式举行婚礼。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2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96,1901,日本昭和天皇裕仁(1901-1989)88岁,日本第124代天皇,执政长达63年。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2021.0902。星期四,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2 2就在这儿, ---------------------------------------------------------------------------------------------------------------- 111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3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军戎生涯 到了1926年,“病罐子”大正终于“崩御”,裕仁成为了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元昭和。继承大统的裕仁和良子先后诞下了照宫成子、久宫佑子等4个“内亲王”即所谓公主。由于没有男嗣成为继承人,朝中开始了劝解天皇另纳嫔妃,裕仁却对此很不以为然,“朕还有兄弟在,即使自己没有皇子,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到了昭和8年(1933年)12月23日,裕仁和良子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儿子继宫明仁,了确一桩皇室的麻烦。想来今日之日本皇室也是面对比当日更为严重的尴尬局面。 |
昭和3年(1928年),张作霖遭到关东军暗杀。同年6月,裕仁在出巡又遭遇激进分子的“预谋行刺未遂”。 结果,此两件事引发了当时在野的日本政党的极大反弹,纷纷就此攻击田中内阁,此年7月裕仁公开对此进行指责,结果导致田中义一内阁被迫引咎辞职。虽然炸死张作霖的事件上,裕仁斥责当时的内阁,不过在32年春天,溥仪被扶植为满洲国伪皇帝后,裕仁不再是不理“军略”的皇帝了,当年亲自为攻占东三省的将领授勋。当他得知关东军突破长城后,生怕引起列强干涉,命令关东军不得越界攻击。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立即收兵,只有在侍从长本庄繁和陆军大臣荒木贞夫保证不会扩大战线后他才批准第二次越过长城。 |
在1935年9月,裕仁大发雷霆”他命令在宫中开设大学寮,用大川周明的思想培训青年将校,力图把军队掌握在自己手里。 |
同样的在1936年的所谓皇道派和统制派的对立中,也显现出了裕仁的对于军部的控制能力。二?二六事件皇道派陆军军官以“打破体制”为号召,发动了军事政变。1400多名叛军在2月26日清晨,开始了行动,占领国会,袭击首相府等等重要地区。裕仁在事件爆发40分钟接到了报告,马上就换上军装,召见陆军大臣,命令镇压。 当时的陆军大臣川岛义之则回答“请陛下念在起事将校之行为,完全是为了精忠报国的赤诚,希望陛下谅解。”裕仁听后,拍着桌子,盛怒道:“先不管他们精神何在,这种胡作非为必须尽快镇压,尽快!”到了次日下午4时,海军第一舰队的“头牌”长门号战列舰接到裕仁的直接指令驶入东京湾,主炮对准了被叛军占领的国会。面对陆军镇压迟迟不动,裕仁结果对这武官大喊“难道要我亲自带着近卫师团去镇压他们么?!”结果这次叛乱终于在29日下午被平定,以叛军投降而告终。 |
东宫行启 1923年4月16日,应田健治郎邀请以皇太子身分搭乘军舰“金刚号”来台访问12天,以特造的台铁花车作为交通工具, 发动侵华战争 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长达8年的侵华战争由此开始。有人称裕仁为军部之傀儡,理由是他从来没有反对过军部的任何提议,但这完全是为其开脱,实际上军部的任何提议在送给他之前就经过内大臣木户幸一的审核,他不愿执行的决议,根本就不可能被送到天皇办公室来;而且他掌握了军部的人事大权,他不喜欢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当上陆军首脑,比如他讨厌皇道派的真崎甚三郎和少壮军官接触过密,裕仁左右曾暗示他辞职,但是真崎还想抵抗一下,结果下场就是被撤职,裕仁评论说,这家伙一点常识都没有。侵华战争爆发之际。日本时任陆军大臣杉山元自信十足地向裕仁表示“中国的战事一个月内即可结束”,可是中国军队在华北撤的太快,决战未遂后他指示,“在要塞地区集中大量兵力实施压倒性的打击不更好些吗?”于是日本开始转移兵力于上海附近,突破中国军队防御后,他放纵朝香宫鸠彦王血洗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4日,裕仁面谕:“中支那方面陆海军各部队,在上海附近作战持续勇猛果断,乘胜追击,使(中国)首都南京陷落,我很满意。此旨传达给全体将士们。”第二天的《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在攻克南京之际,天皇陛下考虑到陆海军将士的辛苦,特赐褒奖并下诏慰问。天皇专门召见了很久没见的(日军)总参谋长闲院,军令部总长伏见两官”。 14日下午一时。大本营陆海军部发出公告,将天皇的面谕通报全体侵华日军官兵。1938年,冈村宁次和东久迩宫稔彦王攻占汉口,深入到中国的腹地。当陷入中国泥潭的3年后,他不认为是自己判断错误,反而开始埋怨诸位臣僚低估了征服中国的难度。裕仁甚至暗自批评当时首相近卫文麿:近卫在任时,好像毫无准备便带领我们进入战争,他在阿部信行组阁的时候,亲自指令陆军大臣要从梅津美治郎或者侍从长畑俊六中挑选。1939年11月8日,在中国战事紧张期间,于富士山附近检阅近卫师团,借以激励士气。 太平洋战争 1941年2月3日,面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胜利,日本政府提出了《帝国对印度支那、泰国实施纲要》,裕仁的说法是:“我自己的原则是不喜欢乘人之危提出要求,干所谓乘火打劫的事,但面对今日世界的大变动,如果造成宋襄公之仁的后果也不好。”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特别是对美开战前夕,他的真实想法是:“日本拥有一支多年培养起来的陆海军精锐部队,如果关键时刻不允许它崛起,那么随着时间的流失,石油便会渐渐枯竭,舰队便会开起不起来,如果人造石油对此可以进行补给,那么日本的产业几乎全部都要毁掉的。那样的话,就要亡国,这样一来,如果被提出无理要求,就要无条件投降。国家就会灭亡。”这说明他是铁了心的准备开战的。但他又顾虑如果战争失败,将会累及皇室,让皇族担任的海陆军两总长辞职,换上杉山元和永野修身担任海陆军总长。杉山元保证“百日之内即可告捷”。裕仁却反问道:“中国战事不是还没有解决么?那太平洋岂不是比中国更大?”军令部长永野修身从帮旁辩解,只能像对待重病病人一样,开刀死中求活。 天皇还是顾虑风险太大,不同意组成皇族内阁,他准备万一战争失败才这么干,实际上也是失败后才组织东久迩稔彦皇族内阁收拾残局。他对换上东条英机接任总理表示满意,理由是东条做好了战争准备。东条后来在审判的时候说漏了嘴,东条说据他所知道的,整个日本军队,就没有人敢违抗天皇的意志,连出现这种想法都是荒唐的。人是不可能和神对抗的。天皇那怕一个微小的暗示,就足以让军部费尽心思猜测圣意如何了。在开战的最后一刻,裕仁吟颂他祖父在日俄开战前下决心的诗:“四海皆兄弟,何缘起风波。”批准了对美开战。 对珍珠港的袭击,裕仁也是亲自向海军军令部长永野质询。“海军决定何时出击?”“12月8日。”“那岂不是周一?”“夏威夷时间正好是周日。”“那朕就可安心了。” 在经过了初战重创珍珠港美国海军并侵占了东南亚后的辉煌胜利后,日军在中途岛惨败的消息震动了裕仁,其曾不安地表示“目前战局难以乐观,一旦丧失了制空权,就会有被切断各个击破的危险。我的陆海军,就是败在了对于美军的过于轻视。”昭和19年(1944年)新设军需省,对于飞机的产量以年产5万架为目标。不过,裕仁对于时局也有了些比较清醒的认识,“陆海军总是缺乏协调,万一有出什么意外,必然雪上加霜。5万架谈何容易?恐怕连一万架都很难吧?军部定这种目标真是有问题。”虽说如此,不过并不意味着裕仁可以如同一个“天使”一般对战争不用负责。西南太平洋溃败后,他不断敦促日军发动反攻以振作士气,结果日军就发动了一号作战以打通大陆交通线。菲律宾决战中,也是他不明实际,听信了海军台湾海空战大捷的假情报,命令参谋濑岛龙三把决战地点从菲律宾改到莱特岛,结果造成空前的惨败。当海军向其报告“神风攻击”的消息后,立即表示“非这样不可么?不过这样做很好。”1945年4月,在冲绳战役期间,输昏了头的裕仁问海军军令部长及川古志郎,海军难道没有军舰了吗?逼得海军赶快搞了个大和号自杀冲锋。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3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军戎生涯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2021.0903。星期五,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3 3很威武的样子。 ---------------------------------------------------------------------------------------------------------------------- 111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4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战败投降 随着战事的吃紧,而裕仁则开始更关心其自己的命运,也就是日本天皇制能不能得到保留。1945年3月18日,裕仁巡视了遭到美军大轰炸后的东京市区,不由感叹其惨象尤胜当年的“关东大地震”。在美军于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后,裕仁终于意识到了败局已定。在8月9日下午11点50分紧急于防空洞召开了御前会议,同意外务大臣的意见,投降。 裕仁和当时的首相铃木贯太郎主张日本投降。由于委员会中的政治和军事成员就是否投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首相要求天皇做出最后的决定。 8月14日,最后一次的御前会议上,裕仁特别穿上了陆军元帅服,左胸佩带象征皇室的菊花勋章,无可奈何地做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作为决心停战的理由,天皇在独白录中举出以下两条:第一,如果这样下去,日本民族就会以灭亡而告终,我就不能保护赤子了。第二,在捍卫国体这一点上,木户也与我的意见相同,如果敌人在伊势湾附近登陆,那么伊势、热田两神宫就会立即在敌人的控制下,来不及转移神器,也就没有确保它们的希望了,这样就很难捍卫国体了。所以,当时我想,即使牺牲,也一定要讲和。也就是说,估计住三种神器中的伊势神宫的八咫镜和热田神宫草剃剑无望是决心停战的理由。其中“无条件投降”暗含一个条件:不废除天皇。他对坚决反对投降的前侍从官,现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说,你放心,我有把握保持国体。结果阿南只能去自杀。 之后,NHK录制了裕仁的投降公告。整个录音为30分钟,地点是皇宫的进口大厅。结果裕仁期间念错或是念误多处,直到第三遍才勉强合格。次日,又发生了一幕极端分子抢夺录音 的闹剧。但是其所谓的“御音放送”的投降诏书录音还是得以播出。此段广播被称为“御音放送”,使用大量汉语文言的《终战诏书》使很多日本平民无法具体理解广播的内容。他只字未提投降或日本打输了这场战争,他只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要求臣民“要忍受难以忍受的现实。”由于首次听到"鹤声",许多人都放声哭了起来。 战后生活 战后,包括苏联在内的国家要求废除天皇,但是美国为稳定战后东亚形势,需要建立一个反共产主义的经济强国,如果没有天皇,日本国内秩序将难以协调,因为之前日本长期推行神话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经成为多数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因美国策略上需要,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和其他官员共同表示,裕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负主要责任。这一观点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极大欢迎。 1946年元旦,裕仁发布《人间宣言》,否定了天皇的神圣地位,承认自己与平民百姓一样也是人,而不是神。美国占领日本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实际上掌控有日本统治权的人。在他的干预下,1947年通过新的日本国宪法,确定天皇为国家的象征,提出最高统治权归人民所有,真正实行立宪民主。但是实际上日本“天皇”对日本政界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 1989年1月7日(昭和64年)上午7时55分,日本政府正式发布“天皇崩御”公告。 因患十二指肠癌死于东京,终年88岁。去世后由皇太子明仁继任天皇,定年号"平成"。 为政罪行 全面侵华 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长达8年的侵华战争由此开始。日军侵华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的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的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1936年奉裕仁天皇敕令建立731部队(化学和细菌战部队)。1940年裕仁天皇又颁布新的敕令,将部队扩充到3000人,并将主要基地由黑龙江肇东县、五常县移到哈尔滨南郊的平房镇。 靖国神社 1952年至1975年,昭和天皇曾八度参拜靖国神社。1978年,靖国神社合祀甲级战犯之后,就不再去参拜。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06年7月20日)从前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的遗物笔记中发现,昭和天皇曾向富田表示,他因为对合祀作法不悦,因此停止参拜。 前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遗物中,发现二十多本笔记留有昭和天皇语录,其中于昭和天皇逝世前一年,1988年4月28日笔记中,记载有关昭和对靖国神社看法。 昭和天皇当时曾说"靖国神社的筑波宫司(祭司)处理合祀问题很慎重,但是换上松平庆民宫内大臣长子松平永芳担任宫司之后,他完全不了解他父亲爱好和平的想法,随即决定合祀,所以从那之后就不再去靖国参拜,那是我的信念"。 笔记中也记载昭和天皇于当年4月29日生日记者会上,被询问到对大战看法,昭和说,怎么说大战都是最不好回忆。会后昭和对富田表示,被问到对战争感想时,我一心想表现出厌恶战争的心情。 但是资料统计,在战争时期昭和天皇18次参拜靖国神社。1944年4月25日,昭和天皇身穿军服率领东条英机等人前往靖国神社,军部将领列队迎接。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4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战败投降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2021.0904。星期六,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4 噢,对了, -------------------------------------------------------------------------------------- 111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5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2)昭和天皇家庭成员 父母 父:大正天皇 母:贞明皇后 妻儿 皇后香淳皇后 大正十三年(1924年)久迩宫邦彦王的长女良子女王(香淳皇后)结婚 子女 昭和天皇与香淳皇后先后生下五个女儿和两个儿子: 1925年12月6日长女东久迩成子(幼号照宫)出生,下嫁东久迩盛厚。 1927年9月10日次女久宫佑子内亲王出生,1928年去世。 1929年9月30日三女鹰司和子(幼号孝宫)出生,下嫁鹰司平通。 1931年3月7日四女池田厚子(幼号顺宫)出生,下嫁池田隆政。 1933年12月23日长子明仁天皇(幼号继宫)出生,娶正田美智子。 1935年11月28日次子常陆宫正仁亲王(幼号义宫)出生,娶尾张华子。 1939年3月2日五女岛津贵子(幼号清宫)出生,下嫁岛津久永。 兄弟 二弟淳宫雍仁亲王-秩父宫 三弟光宫宣仁亲王-高松宫 四弟澄宫崇仁亲王-三笠宫 折叠 编辑本段 人物评价 裕仁在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亲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摄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继位,以《尚书》中"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一句改元昭和。其在位期间经历第二次中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依照新宪法失去政治上的实权,以作为日本国家与国民象徵而存在。除了神话中的天皇之外,他是历代天皇中在位时间最长及享寿最高者,也是现时全球在位时间第三长的国家元首(仅次于泰王蒲美蓬?阿杜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6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4)日本裕仁天皇为何对田中义一策划炸死张作霖表示震怒 日本方面所说的“满洲事变”,就是令中国人刻骨铭心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 关于“九一八事变”因何爆发,中日双方历史学者的认识分歧明显:中国学者多认为日本觊觎中国东北已久,只是等待合适时机;不少日本学者却视其为偶发事件,是关东军不听指挥、独断专行的结果。 要说当年的日本军政高层在这场事变爆发前夕一点不知情,那是不可能的。 “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动者,是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参谋石原莞尔。他们计划要在1931年9月底在满洲(日本人对中国东北的称谓)“搞事”的消息,在日本军政高层圈内不胫而走。 9月15日,日本驻奉天(今沈阳)领事馆得知关东军正在集结军队、搬运粮草弹药,马上电告外相币原喜重郎,币原喜重郎急了,亲自跑到陆军省对陆军大臣南次郎表示抗议,南次郎则很无辜地表示,自己也不清楚这回事。恰好参谋本部第一部长建川美次要视察关东军,南次郎便嘱咐他出差时帮忙过问一下传闻是真是假。 9月17日晚,建川美次坐火车抵达奉天,板垣征四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在接风宴上把建川美次灌了个烂醉。第二天夜里10时许,就派人炸毁奉天北郊柳条湖一小段南满铁路,并嫁祸于中国军人,史称“柳条湖事件”。随后关东军突袭东北军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 很明显,野心不断膨胀的日本军国主义力量要全面侵略中国,必先控制东北三省,要控制东北三省,必先找到借口,挑起战端。但从事变发生后那几天日本军政高层的种种反应来分析,他们内部对此并没有“统一思想”,也没有足够的准备。 事变爆发后不到10小时,即9月19日早上7点,日本陆军中央开会,会上几乎没人主动发言表态,只有时任军务局长的好战派小矶国昭提议,要让驻朝鲜日军增援东北。其他与会者不反对,于是就这么决定了,但陆军方面没有派人通知内阁。到10点钟,日本政府内阁召开紧急会议,首相若礼次郎亲自拍板:事变不能扩大化。 下午1点,内阁将决议上奏昭和天皇裕仁(明仁的父亲)时,若礼次郎还特别强调:如果军队活动范围要扩大,必须得到内阁许可。 一小时后,陆军大臣南次郎、参谋总长金谷范三、陆军教育总监武藤信义等陆军三巨头开会,再次表示支持“不扩大”政策。但到了第二天,陆军次官杉山元、参谋次长二宫和教育本部长荒木贞夫三位“二把手”,却齐齐反对顶头上司的意见。 局面一时变得相当诡异:一方面要越境增援、扩大出兵,驻朝鲜军马上要坐火车出发了,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奉天的关东军,也急不及待打算直扑吉林;另一方面南次郎直接指示关东军司令本庄繁,要求“不扩大”事态,本庄繁则传令部属暂时按兵不动。 2015年元旦,日本明仁天皇发布新年致辞,其中一段话耐人寻味: “今年正值二战结束70周年。那场战争中很多人去世了。在各战场上去世的人们,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与以东京为主的各城市的轰炸中去世的人们都实为众多。值此机会,充分学习以‘满洲事变’为开端的这场战争的历史,思考今后日本的应有状态,我认为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以往明仁天皇的新年致辞,很少直接触及战争历史话题,但今年恰逢特殊的周年纪念,话题虽然敏感,却似乎又无法回避。那他重提“以满洲事变为开端”的那段历史,又有何深意呢? “满洲事变” 引发内讧 1934年,由母亲香淳皇后抱着的明仁亲王。天真童稚的他当然无从明白政情险恶与世事动荡,只有在日后的岁月里,才能慢慢品尝到军国主义给别的国家乃至日本自身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政党相争军人得利 陆军内部乱了,日本内阁也乱了。 9月21日早上10点,内阁再次开会,战与不战两派意见争执不下,若礼次郎希望能讨论出一个折中方案。但下午3点,前方传来消息:未经内阁同意,驻朝鲜军已擅自出兵东北了。 日本军法明文规定:不经天皇批准而向境外出兵是重罪,指挥官可判死刑。这下子军部首脑也慌了神,如果真按军法处置,主战派军官丢了脑袋,军部自身的权威和颜面何在?于是,军部直接向天皇申请:出兵。 天皇裕仁也不傻,不会主动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反而谕令政府继续执行“不扩大”政策。到了9月22日下午,内阁三度开会,这一次若礼次郎松了口,允许军部增兵中国东北。 若礼次郎不是坚持“不扩大”吗?怎么突然就服软了呢? 说穿了,他是担心如果在“满洲事变”上与军部彻底闹僵,陆军大臣南次郎很可能被迫辞职,陆军方面再一闹腾,他所领导的民政党本届内阁内阁将面临崩盘。 所谓为国出力,在政党时代,都是为党效力。当年日本有个说法,叫做“宪政常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政权应掌握在议会第一大党手中,二是第一大党无力执掌政权时,便移交给第二大党。看上去顺理成章,但隐含着一个重大“玄机”:不管选举能不能赢,只要看准时机设法把竞争对手拉下马,就能轮流坐庄! 在这种精神指引下,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大正民主”时期,日本各政党之间经常互揭老底,互曝丑闻,广大老百姓本来对政党政治还抱有些希望,结果一看,得,狗咬狗一嘴毛,谁也不支持了。 那支持谁呢?军部呗。 早在“满洲事变”四年多前,即1927年3月,议会第二大党政友会首脑、有军人背景的田中义一,与掌管政令审批权的枢密院合伙搞阴谋,否决了第一大党民政党(前身为宪政会)首脑、首相若礼次郎的一道重要金融命令。若礼次郎一气之下辞职,田中义一顺利上位。 田中义一背后有日本全国退役军人组织“在乡军人会”的大量选票支持,自然积极主张对华扩张,以强硬姿态面对欧美。1927年六七月间臭名昭著的“东方会议”(专门讨论对华政策,在日本外相官邸召开)上,兼任外相的田中义一公然表示,为维护日本在东北与山东权益,要“决心”应对世界范围内的诘责。第二年初春,国民革命军北伐途中占领徐州,逼近山东,日本关东军旋即出兵济南,到5月初酿成了中国军民死伤数千人的“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 6月份,关东军密谋在奉天皇姑屯火车站附近埋下炸弹,炸死“东北王”张作霖,惊动英美舆论和政界,连深宫中的裕仁也不得不指令田中义一彻查此事。 田中义一放出的好战之虎,最终咬伤了自己。关东军不给他面子,不配合调查,只草草写了份报告,说查不到谁是案犯。田中义一两头受气,想把两次事件的责任都推给关东军驻当地的司令官,却受到日本朝野更强烈的批判。最终裕仁震怒,勒令田中义一辞职回家。 田中义一走人,若礼次郎再次上岗。但尝到甜头的关东军激进派军官们意识到:我们不管怎么自作主张、先斩后奏,只要做了对大日本帝国扩张势力有好处的事,就不会受到真正的追究。 当“皇姑屯事件”主谋、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卸任之后,继任者板垣征四郎的胆子自然更大了。于是,就有了后来他一手导演的“满洲事变”。 以史为鉴何去何从 2012年年底,偏向保守及民族主义的自民党从民主党手中夺回执政权,安倍晋三以党总裁身份出任首相第二次组阁。自那以来,他先是高调参拜靖国神社,宣布解禁集体自卫权,再通过“秘密保护法案”,目标直指修改和平宪法,引起中、韩等邻国不安,日本国内及国际舆论也对此密切关注。他的所作所为,不难让人联想到大半个世纪之前的好战派田中义一的影子。 而明仁天皇生于1933年年底,那时候“满洲事变”爆发还不到30个月。如今已是八旬老者的他曾公开表示:“作为在战争中长大的人,对之前的世界大战有强烈的感受。” 尽管天皇在日本只是“虚君”,却依然有一定的舆论影响力。败战七十年之际,明仁天皇重提“满洲事变”,敦促国民“思考今后日本的应有状态”,是否也有某种特殊寄托,多大程度上能成为日本今后国内国际政治政策走势的风向标,我们或可拭目以待。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6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4)日本裕仁天皇为何对田中义一策划炸死张作霖表示震怒 日本方面所说的“满洲事变”,就是令中国人刻骨铭心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 关于“九一八事变”因何爆发,中日双方历史学者的认识分歧明显:中国学者多认为日本觊觎中国东北已久,只是等待合适时机;不少日本学者却视其为偶发事件,是关东军不听指挥、独断专行的结果。 要说当年的日本军政高层在这场事变爆发前夕一点不知情,那是不可能的。 “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动者,是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参谋石原莞尔。他们计划要在1931年9月底在满洲(日本人对中国东北的称谓)“搞事”的消息,在日本军政高层圈内不胫而走。 9月15日,日本驻奉天(今沈阳)领事馆得知关东军正在集结军队、搬运粮草弹药,马上电告外相币原喜重郎,币原喜重郎急了,亲自跑到陆军省对陆军大臣南次郎表示抗议,南次郎则很无辜地表示,自己也不清楚这回事。恰好参谋本部第一部长建川美次要视察关东军,南次郎便嘱咐他出差时帮忙过问一下传闻是真是假。 9月17日晚,建川美次坐火车抵达奉天,板垣征四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在接风宴上把建川美次灌了个烂醉。第二天夜里10时许,就派人炸毁奉天北郊柳条湖一小段南满铁路,并嫁祸于中国军人,史称“柳条湖事件”。随后关东军突袭东北军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 很明显,野心不断膨胀的日本军国主义力量要全面侵略中国,必先控制东北三省,要控制东北三省,必先找到借口,挑起战端。但从事变发生后那几天日本军政高层的种种反应来分析,他们内部对此并没有“统一思想”,也没有足够的准备。 事变爆发后不到10小时,即9月19日早上7点,日本陆军中央开会,会上几乎没人主动发言表态,只有时任军务局长的好战派小矶国昭提议,要让驻朝鲜日军增援东北。其他与会者不反对,于是就这么决定了,但陆军方面没有派人通知内阁。到10点钟,日本政府内阁召开紧急会议,首相若礼次郎亲自拍板:事变不能扩大化。 下午1点,内阁将决议上奏昭和天皇裕仁(明仁的父亲)时,若礼次郎还特别强调:如果军队活动范围要扩大,必须得到内阁许可。 一小时后,陆军大臣南次郎、参谋总长金谷范三、陆军教育总监武藤信义等陆军三巨头开会,再次表示支持“不扩大”政策。但到了第二天,陆军次官杉山元、参谋次长二宫和教育本部长荒木贞夫三位“二把手”,却齐齐反对顶头上司的意见。 局面一时变得相当诡异:一方面要越境增援、扩大出兵,驻朝鲜军马上要坐火车出发了,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奉天的关东军,也急不及待打算直扑吉林;另一方面南次郎直接指示关东军司令本庄繁,要求“不扩大”事态,本庄繁则传令部属暂时按兵不动。 2015年元旦,日本明仁天皇发布新年致辞,其中一段话耐人寻味: “今年正值二战结束70周年。那场战争中很多人去世了。在各战场上去世的人们,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与以东京为主的各城市的轰炸中去世的人们都实为众多。值此机会,充分学习以‘满洲事变’为开端的这场战争的历史,思考今后日本的应有状态,我认为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以往明仁天皇的新年致辞,很少直接触及战争历史话题,但今年恰逢特殊的周年纪念,话题虽然敏感,却似乎又无法回避。那他重提“以满洲事变为开端”的那段历史,又有何深意呢? “满洲事变” 引发内讧 1934年,由母亲香淳皇后抱着的明仁亲王。天真童稚的他当然无从明白政情险恶与世事动荡,只有在日后的岁月里,才能慢慢品尝到军国主义给别的国家乃至日本自身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政党相争军人得利 陆军内部乱了,日本内阁也乱了。 9月21日早上10点,内阁再次开会,战与不战两派意见争执不下,若礼次郎希望能讨论出一个折中方案。但下午3点,前方传来消息:未经内阁同意,驻朝鲜军已擅自出兵东北了。 日本军法明文规定:不经天皇批准而向境外出兵是重罪,指挥官可判死刑。这下子军部首脑也慌了神,如果真按军法处置,主战派军官丢了脑袋,军部自身的权威和颜面何在?于是,军部直接向天皇申请:出兵。 天皇裕仁也不傻,不会主动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反而谕令政府继续执行“不扩大”政策。到了9月22日下午,内阁三度开会,这一次若礼次郎松了口,允许军部增兵中国东北。 若礼次郎不是坚持“不扩大”吗?怎么突然就服软了呢? 说穿了,他是担心如果在“满洲事变”上与军部彻底闹僵,陆军大臣南次郎很可能被迫辞职,陆军方面再一闹腾,他所领导的民政党本届内阁内阁将面临崩盘。 所谓为国出力,在政党时代,都是为党效力。当年日本有个说法,叫做“宪政常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政权应掌握在议会第一大党手中,二是第一大党无力执掌政权时,便移交给第二大党。看上去顺理成章,但隐含着一个重大“玄机”:不管选举能不能赢,只要看准时机设法把竞争对手拉下马,就能轮流坐庄! 在这种精神指引下,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大正民主”时期,日本各政党之间经常互揭老底,互曝丑闻,广大老百姓本来对政党政治还抱有些希望,结果一看,得,狗咬狗一嘴毛,谁也不支持了。 那支持谁呢?军部呗。 早在“满洲事变”四年多前,即1927年3月,议会第二大党政友会首脑、有军人背景的田中义一,与掌管政令审批权的枢密院合伙搞阴谋,否决了第一大党民政党(前身为宪政会)首脑、首相若礼次郎的一道重要金融命令。若礼次郎一气之下辞职,田中义一顺利上位。 田中义一背后有日本全国退役军人组织“在乡军人会”的大量选票支持,自然积极主张对华扩张,以强硬姿态面对欧美。1927年六七月间臭名昭著的“东方会议”(专门讨论对华政策,在日本外相官邸召开)上,兼任外相的田中义一公然表示,为维护日本在东北与山东权益,要“决心”应对世界范围内的诘责。第二年初春,国民革命军北伐途中占领徐州,逼近山东,日本关东军旋即出兵济南,到5月初酿成了中国军民死伤数千人的“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 6月份,关东军密谋在奉天皇姑屯火车站附近埋下炸弹,炸死“东北王”张作霖,惊动英美舆论和政界,连深宫中的裕仁也不得不指令田中义一彻查此事。 田中义一放出的好战之虎,最终咬伤了自己。关东军不给他面子,不配合调查,只草草写了份报告,说查不到谁是案犯。田中义一两头受气,想把两次事件的责任都推给关东军驻当地的司令官,却受到日本朝野更强烈的批判。最终裕仁震怒,勒令田中义一辞职回家。 田中义一走人,若礼次郎再次上岗。但尝到甜头的关东军激进派军官们意识到:我们不管怎么自作主张、先斩后奏,只要做了对大日本帝国扩张势力有好处的事,就不会受到真正的追究。 当“皇姑屯事件”主谋、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卸任之后,继任者板垣征四郎的胆子自然更大了。于是,就有了后来他一手导演的“满洲事变”。 以史为鉴何去何从 2012年年底,偏向保守及民族主义的自民党从民主党手中夺回执政权,安倍晋三以党总裁身份出任首相第二次组阁。自那以来,他先是高调参拜靖国神社,宣布解禁集体自卫权,再通过“秘密保护法案”,目标直指修改和平宪法,引起中、韩等邻国不安,日本国内及国际舆论也对此密切关注。他的所作所为,不难让人联想到大半个世纪之前的好战派田中义一的影子。 而明仁天皇生于1933年年底,那时候“满洲事变”爆发还不到30个月。如今已是八旬老者的他曾公开表示:“作为在战争中长大的人,对之前的世界大战有强烈的感受。” 尽管天皇在日本只是“虚君”,却依然有一定的舆论影响力。败战七十年之际,明仁天皇重提“满洲事变”,敦促国民“思考今后日本的应有状态”,是否也有某种特殊寄托,多大程度上能成为日本今后国内国际政治政策走势的风向标,我们或可拭目以待。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7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97,1902,波普 1902---1994)92岁,犹太籍批判理论哲学家245 波普:信仰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走向资本主义,变成批判 主义 犹太籍批判理论哲学家波普,是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走向资本主义的,这很有意思。另外,讲一讲同名的“波普艺术”(和“波普”风马牛不相及)。 家强在本章分6节:(1)波普的简介和生平。(2)波普的代表作品。(3)波普其人。(4)波普的思想遗产。(5)波普艺术。(6)中国国内代表性油画家。 (1)波普的简介和生平 卡尔?波普(1902(壬寅年)-1994(甲戌)年)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原籍奥地利,父母都是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逃避纳粹迫害移居英国,入了英国籍。波普研究的范围甚广,涉及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社会哲学、逻辑学等。他1934年完成的《科学研究的逻辑》一书标志着西方科学哲学最重要的学派――批判理性主义的形成。他的另一部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年)是其社会哲学方面的代表作,出版后轰动了西方哲学界和政治学界。1950年,他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讲学时,结识了爱因斯坦,并深得爱因斯坦的赞扬。 卡尔?波普(1902年7月28日-1994年9月17日)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原籍奥地利,1902年7月28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父母都是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逃避纳粹迫害移居英国,入了英国籍。波普研究的范围甚广,涉及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社会哲学、逻辑学等。他1934年完成的《科学研究的逻辑》或称《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标志着西方科学哲学最重要的学派――批判理性主义的形成。他的另一部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年)是其社会哲学方面的代表作,出版后轰动了西方哲学界和政治学界。1950年,他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讲学时,结识了爱因斯坦,并深得爱因斯坦的赞扬。由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1965年被英国皇室授予爵士称号。他还是英国科学院和美国艺术科学院的院士,著名学生有索罗斯。 波普的对待科学证伪主义态度,使得他在科学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他的“三个世界”理论在多个学科得到新的诠释。波普的“第一世界”(“世界1”)是指包括地球在内的全部宇宙自然界,“第二世界”(“世界2”)是指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等,“第三世界”(“世界3”)又称为“客观知识世界”,包括人类所创造的语言、文艺作品、宗教、科学、技术等。他认为“第一世界”最先存在,而“第二世界”在新的层次上出现,“第三世界”又出现在更高的层次上。 一个人的一生,有时可以告诉人们整个世纪的历史,卡尔波普爵士就是这样的人物,他是20世纪批判 主义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这一科学空前发展世纪之最重要的科学哲学家。 (2)波普的代表作品 1945《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57《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959《科学发现的逻辑》、 1963《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1972《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1976《无尽的探索—思想自传》、1982《开放的宇宙》、1992《二十世纪的教训》 1989年柏林墙倒塌,使人们重又对波普主要的政治哲学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发生兴趣。该书1945年在英国出版的时候,波普还只是一位并不知名的生活在新英格兰的奥地利科学哲学家。该书曾被20多家出版社拒之门外,最后,才由哈耶克推荐给Routledge得以面世。波普称此书是他自己\"战果\",他试图批判隐藏在骇人听闻的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背后的意识形态。他所关心的是善良的人们是如何被诱惑信奉他认为是危险的错误思想。虽然他30年代由于犹太血统被迫离开了他的故国奥地利,不过引人注目的是,在书中他却一字未提个人的苦难与悲伤。那不是回忆录,而是从哲学上对乌托邦思想予以全面清算。在他写作之时,他所挑战的观念,似乎大有席卷全球的气势。当这些错误观念的源头被追到马克思、黑格尔,甚至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时,他丝毫没有退缩。当众多知识分子失去了对民主的信念之时,波普却英勇地捍卫了民主原则,勾勒了一种立基于民主改革的社会图景。 波普是位证伪家,他觉察到不管以何种名义宣称可以提供某种确定的真理的知识体系或政权所蕴涵的巨大错误和危险。在这样一种系统中,就毋须建立促进思想之交流和学习的社会和政治结构,因为真理已在手中了。打着历史进步的招牌,政权就可以宣称对个人自由的压制,甚至大规模的暴政,都是合法的。因此,波普反对一切宣称掌握了历史变化的规律的理论,他把这种错误学说称之为历史决定论。历史预言是对开放社会的威胁,事实上,纳粹主义和苏联式 主义都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惨剧。 虽然此书准确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威胁,但并未提及苏联,或为冷战内容。实际上,波普是在二战前发展起自己出思想的,当时的地缘政治景象是迥然不同的。不过此书一出版,就因其对柏拉图和马克思思想体系中所蕴涵的 主义倾向的毫不留情的揭露,而受到众多哲学界人士的攻击。另一些知识分子则不屑一顾,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很多人长期昧于苏联共产主义的失败前景,对任何人胆敢把马克思主义与纳粹主义相提并论都暴跳如雷。尽管如此,波普此书仍拥有广泛的读者,并对左右两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Isaiah Berlin在1963年写道:波普此书\"是当今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学说最细密、也是最大胆的批判\"。《国家评论》最近所列20世纪最重要非虚构类作品中,此书排第六位。乔治索罗斯曾在伦敦经济学院师从波普,读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爱国,目前他组建的阿道夫开放社会研究所则致力于传播波普的开放社会思想,特别是在东欧。看来,波普在冷战之初所揭示的政治哲学,如今仍在为世人重视,并在新近走出铁幕的国家付诸实践。 (3)波普其人 波普生于1902年,他的成长期在一战后狂暴的维也纳度过。16岁离开学校,开始到维也纳大学旁听讲座。年青时曾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抵制了1919由左派煽动的街头骚乱,这次骚乱中有示威者死亡。同年,他学习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并一度做精神病医生工作。他开始对哲学学习感上兴趣,并下决心要成为学校教师。1919年,波普成为A关系亲密的学生,这位先生曾成功地验证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注意到,爱因斯坦对待自己的理论的批判性态度,与马克思、弗洛伊德、阿德勒及其追随者的\"教条态度\"适成鲜明的对比。 1922年他被维也纳大学录取。为实现自立,他给一位家具工匠做学徒,并从事社会工作。为实现当学校教师的理想,他后来又重返校园。1928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29年获得教师资格证书。20年代晚期开始,他开始与维也纳著名的逻辑实证主义学派成员来往,这个杰出的知识分子群体试图表明科学对于哲学的重要性。1934年他出版了一本论述科学之逻辑基础的著作,当时几乎无人关注,但却相当经典。然后在纳粹反犹主义的危险下被迫离开奥地利。先到新西兰,并在那儿获得大学教职,二战后回到英国,出任伦敦经济学院科学哲学教授,一直到退休。 (4)波普的思想遗产 由于对政治和科学思想的贡献,波普将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哲学家而为人们铭记。他的很多洞见已成为常识,这也可能正是他名声不振的原因吧。我们常听人说\"证伪\"这一或那一理论,却不见人提起导入这一概念的人,科学已深深打上了证伪方法的烙印,而开放社会一词,也成了人们的日常用语。时至今日,正是由于波普,所有的哲学家或多或少都成了证伪家,他们都认识到了实证主义的失败。(有的学哲学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波普,那是因为波普的许多思想已经融入常识中了) 有些哲学专业不愿接受波普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哲学常能穿透常识的的蒙蔽,违反人的直觉。很多哲学家相信,实证基础可由理性的辩论提供,因而,也就毋须波普的推测及批评驱动的方法。他们认为,只要需要,实证就是可能的。而有些哲学家则相信,理性的辩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因而觉得波普未免太乐观了。也有人攻击他的科学哲学没有能解释科学是如何运作的。有批评者坚持,归纳是科学进步和我们就未来行为做决策的的关键。由于他的政治理论没有提供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世界观,持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对他的理论的解释可谓人人言殊,这也部分是因为他疏忽了某些细节。虽然这也可以视作他的著作的一个长处,体现了彻底的反教条主义的品格,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没能吸引更多门徒,引发更多讨论。 波普巧妙地批评了很多主流哲学观点。他朋友很少,学术界也鲜有人皈依他的思想。他甚至为他最出色的学生所背弃。他的一位同事曾开玩笑说,波普的书其实应该被他的敌人称为开放社会。波普的追随者很少成为著名大学有势力教授的。尽管有这些批评和挫折,不过波普仍将在世界各地普通读者中广受欢迎。他对开放的胸怀和观念自由交流的呼唤,将继续深得读者之心。波普也留下了一批论文和未出版著作在胡佛研究所。 他的著作总是充满洞见,从而使他成为二十世纪哲学家中,少数在未来仍广受读者关注的人物。 顺便说一句,卡尔波普的哲学和思考方式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大金融投机家-乔治索罗斯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7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97,1902,波普 1902---1994)92岁,犹太籍批判理论哲学家245 波普:信仰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走向资本主义,变成批判 主义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2021.0907。星期二,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7 7泛著轻轻的品色… -------------------------------------------------------------------------------------- 111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8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研究主题 大多处于专业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尤其反映在他那些不太著名的专门性研究中。例如,在 1958年威尼斯国际哲学大会上,波普尔提交的一篇论文,分析了莱布尼斯对勒内?笛卡尔的批判如何影响了物理学从原子论到“法拉第-麦克斯维尔场论”的发展。这篇论文在极小的圈子里获得盛赞,但大多数哲学家几乎不知所云。他与艾克里斯合作的《自我及其大脑》一书也有类似的命运。波普尔更像是莱布尼兹时代的学者,在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地带展开工作。在这个意义上,他在当代是没有多少同行的,也难以在专业哲学界获得承认。 对波普尔的思想有两个流行的误解,似乎又必要予以澄清。由于波普尔对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做了大量而细致的解释,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科学至上论”或“唯科学主义”的鼓吹者。这是一种非常初级的误解。 在波普尔看来,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在于经验上的可证伪性,但他坚决否认这是区分“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划界标准。在这个问题上,波普尔与逻辑实证主义者有着尖锐的冲突,后者认为,只有逻辑命题和科学(经验可检验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而波普尔则坚持,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划界标准绝不是“意义”的划界标准。相反,他认为宗教、神话和形而上学等命题,虽然不是科学陈述,但他们有自身丰富的意义和价值,有些可以成为科学猜想的源头。他甚至认为许多被他称作“伪科学”的理论,如弗洛伊德心理学,本身可能有深刻的洞察力,而且他们的学说有可能是正确的,只是不具有可证伪性,无法在经验上予以检测。 在波普尔的词典里,“科学”不是“有意义”或“有价值”的同义词,更不是“正确”或“真理”的同义词。科学知识也不是人类唯一有意义的智性事业。他强调,科学理论都只是暂时的、尚未被证伪的假设,更是否定了将科学等同于真理的迷信。所以,与那种流行的误解恰恰相反,波普尔实际上是一位科学至上论和唯科学主义的最强烈的批判者。 另一个对波普尔政治立场的误解值得更为认真的讨论。哈耶克被普遍看作 “右倾”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与波普尔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亲密关系是人所共知的,他甚至在给波普尔的书信中提及“我们的哲学”。另一位自由主义思想家伯林也曾对波普尔予以盛赞。伯林在他的《马克思传》1963年版的序言中,称波普尔的《开放社会》是“一部具有罕见创造性和强有力的著作”,并认为在所有在世的作者中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学说做出了“最谨慎、也是最摄人的批判”。而波普尔本人也的确自称是自由主义者。这些因素都会使人们很自然地推断,他会在政治上持“右翼立场”。这种观点虽然不是空穴来风,但仍然有严重的偏差。实际上,波普尔在政治立场上与他的自由主义同伴具有相当的距离。 首先有必要指出,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虽然怀有偏见,但并没有进行意识形态化的攻击。《开发社会》一书是从批判理性主义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做出的分析性批判。波普尔对马克思本人怀有很深的敬意,认为马克思是一位天才的哲学家,也敏锐地意识到,马克思将自己的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区别开来是正当的,而且他的理论在当时的确是科学的,因为提出了大量可以被经验事实检测的预言。只是在波普尔看来,其中许多重要的预言已经被历史证伪了。但他主要批判的对象是他所谓的“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不管社会实践中出现了多少与理论相悖的事实,仍然要坚持理论的教条并为此不懈地的辩解。这种教条主义的自圆其说恰恰违背了科学的一个基本品质,那就是理论要勇敢地面对实践的检验。这种庸俗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不再具有科学的品格。同时,波普尔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历史决定论,这将导致对社会实践做出整体的和长远的计划安排。虽然当时波普尔并没有触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弊端,但他所倡导的“渐进社会工程”理念,主张一种在不断尝试中修正错误的社会演进模式,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实践并不是没有启示意义的。 波普尔少年时期曾是一名共产主义者,虽然他后来放弃了这一信念,但此后许多年仍然信奉社会主义,而至今仍然对马克思关于人类平等与自由的道德理想抱有很深的认同。他在《无穷的探索》中写道: “如果社会主义有可能与个人自由相结合,那么我仍然是社会主义者。因为没有什么比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中过着一种朴素、简单而自由的生活更好了。”他后来意识到自由比平等更重要,因为力求实现平等可能危及自由,但在不自由的人们中间是不会拥有平等的。在这个意义上,波普尔的确强调自由对平等的优先性。但是由此并不能推断他持有右翼的政治立场。恰恰相反,他在很多重要问题上的观点似乎更具有“左翼”的政治倾向。 在《开放社会》第二卷中,波普尔明确反对极端自由主义,特别是经济放任自由主义;激烈批判市场原教旨主义论,认为这将使富有者无限度地剥削穷人,结果将使穷人丧生自由。因此,他强烈支持国家的经济干涉主义:“我们必须建立保护经济上的弱者不受强者侵犯的制度,并且通过国家权力对此加以巩固……,这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国家不干预的原则和经济体制不受约束的原则,如果我们希望自由得到维护,那么我必须要求国家用有计划的经济干预取代不受限制的经济自由政策,我们必须要求经济干预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段引言自身是极为明确的,如果说波普尔是一个自由主义者,那么一个要求取代经济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者,在我们这里至少称得上是 “自由左派”。 一个深刻而清澈的思想者,一个徘徊在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学者,一个反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者,一个以偏执的风格竭力宣扬审慎与开放的雄辩者,一个享有盛名又在流行中倍受误解的知识分子,这就是卓越而独特的卡尔?波普尔。他一生无穷的探索,最终将苏格拉底“我一无所知”的箴言作为自己思想的墓志铭。他以最有力的方式告诫人们知识的局限性,以警惕理性自负的危险。对于20世纪人类历经的灾难与恐怖来说,波普尔是一位诊断思想瘟疫的医生。如果他的告诫已经成为今天的常识,那么他被淡忘也正是他杰出的成就。倘若有一天,类似的瘟疫再度流行,人们才会重新想起他,并记起他的诊断。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8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研究主题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2021.0908。星期三,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8他笑起来的样子啊, ------------------------------------------------------------------------------------- 111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9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观点 波普一直关注知识的有限性和在这些限度下促进知识增长所需之各种结构。在科学和哲学两方面,波普都是主宰了20世纪的实证主义的批判者,因为实证主义假设,知识必须以经验运用归纳法所能验证的为限度。实证主义声称,有意义的陈述必得是可以验证的。而波普则主张,某种普泛的理论的验证,需要在每一可能的例证中都得到肯定的结论,未来的例证是永远也不能观察到的,因此它就永远不能作为一种确定的知识。在波普看来,一贯正确的知识基础或例证,感觉经验、直觉知识都是难以获得的。对这一点,波普特别地论证说,我们的知觉能力和思考能力只能受进化局限,只能是对我们周围世界的特定的和有限的理解。我们不是上帝。波普等人也注意到,实证主义的验证原则本身就不能接受验证,因而按它自己的标准也不能算是有意义的陈述。 而根据这种科学实证主义的主流观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弗洛伊德学说在其支持者看来,都是科学理论,这些追随者似乎在各种可能条件下都能自圆其说,从而不屑于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虽然这些验证根本不说明什么问题,但他们由此而获得了某种确然的信念。相反,波普则主张,科学理论之为科学,就在于其可错性,亦即有被驳倒的可能性。一种理论,唯其可能是错误的,在能在检验和批评中继续生存。波普据此试图通过比较爱因斯坦物理学一类的科学理论,与他所拒绝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心理分析学之类的伪科学之间的区别,来揭示支撑科学的哲学基础。可见,他的政治哲学和科学哲学与他早年所接触的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有很深的关联。 波普指出,进步所需要的是一种批评性的结构,在其间,彼此竞争的理论能够被检验。波普称他的哲学为容错或批判理性主义,他的格言是\"我可能错了,你可能是对的,经过一番努力,我们可能离真理就更近一步\"。波普主张,我们不要去试图徒劳地去检验或证明我们的理论是正确的,相反,我们应该努力去证伪他们,因为我们只需一个否定的例子,就可以推翻整个理论。因此,在理性的辩论中要紧的是,使不同的主张向批评开放,抛弃我们认为错误的理论,留下到目前为止最好的理论,这就构成了进步的动力。这一\"最好的\"理论并不会永远经得验证或被证明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它们也不能被证伪,所以,它们其实是更好的可供我们证伪的理论。如果你坚信某一特定观点是合理的,那么就应该最大限度地使这一观点向批评开放。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仅可以取得进步,也能使人类保持乐观主义,这在波普看来是一项道德责任。 在苏格拉底的启发下,波普的核心洞见是,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必然的,明白这一点,对于我们获致知识理论和一般的批评辩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波普指出,这一点能使我们保持谦卑,认识到我们的局限性。他写道:\"我们一无所知--这是第一点。因此我们应该非常谦逊--这是第二点。在不知道的时候我们不应声称知道--这是第三点。\" 零碎社会工程 他所担心的是,当我们以为自己掌握了确定无疑的知识时,我们就变得自大起来。而这种自大如果使我们觉得压制那些不同意的人也是正当的时候,就很危险了。如果某一政府整个被这种自大心态控制,危险就会急剧地放大了。由于此种确凿无疑的知识根本就是不可能得到,那种自大也根本就没有根据,波普则试图分析,在承认了我们知识的局限性后,何种政治结构最有利于社会进步。 波普把批判理性主义应用于政治领域,而鼓吹开放社会中的零碎社会工程。我们无法确定我们是否获得了真理,但经过努力,我们可以矫正那些可以被确认的种种问题,从而得以推动社会进步。在波普看来,哲学和政治学的出发点应该是解决具体的问题。改良方案和政策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推测和主体间的批评过程获得,这一过程要求我们展开论据,并使政策尽可能地明晰、清楚。为使此一过程很好发挥,我们就必须维系自由和批评性的制度,保持个人自由,我们也需要一套服膺和平改革的政府体制(即民主),我们之所以青睐这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乃是这套制度允许不同的观点在观念的市场上进行竞争。 波普和哈耶克都曾是胡佛研究所研究员,他们的著作都收藏在胡佛研究所档案。这两位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思想家,保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收藏于胡佛私人或学术交流的明信片、信函,见证了他们非同寻常的关系。他们二位都是奥地利人,都在英语世界度过其学术生涯。哈耶克帮助波普在英国出版了他早年的著作,并帮他伦敦经济学院谋到职位,当时哈耶克是那儿的教授。而在反对 主义上,他们携手并肩,其著作中有很多相近之处,哈耶克写给波普的信中甚至称之为\"我们的\"哲学。 虽然波普强烈地批判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和 主义的倾向,但他对马克思本人的道德动机却持同情态度,他写道:如果诸如社会主义这样的观念,如果能与个人自由结合起来,则我可能至今仍是社会主义者。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中,过一种适度的、简朴的、自由的的生活,当然是再好不过了。过了很长时间,我才认识到,这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自由比平等更重要;试图实现平等就可能危及自由;而如果失去自由,则在不自由的人们中间又何来平等?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 2021年09月09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观点 |
外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0、11、12卷)2021.0909。星期四,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21322-1.shtml 9好像春天里最明媚的一束阳光。 -------------------------------------------------------------------------------------- 111 |
首页 上一页[20] 本页[21] 下一页[22] 尾页[3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