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世族政治与魏晋风流 【正在连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世族政治与魏晋风流 【正在连载】[第14页] |
作者:tsenway |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7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
⑵老克勒见识了新时尚(续1) 他听到王子吩咐佣人为他打水洗澡。浴毕,又去化妆间,王子在那里搽粉、化妆。看样子,曹植一时半伙不会出来与邯郸淳见面。我们不妨扯开话题,猜测一下曹植王子往身上皮肤敷的是什麽粉。如果我们猜得不错的话,那是用来为皮肤美容的珍珠粉!珍珠粉不但可以用来敷在皮肤上,还可以冲奶饮用!如今这就叫做珍珠奶茶!可老克勒邯郸淳不这样认为。他认为那粉是全部知识产权归何晏的“五石散”!曹操收养了好多养子:比如曹真就是曹操收养的儿子。还比如,曹操抢了关羽梦中情人、秦宜禄妻子杜氏为妾,顺路收养了秦宜禄儿子秦朗为养子。这秦朗与曹真,后来都成了魏国的将军。而邯郸淳想到的何宴,又是曹操的另一个养子。何晏本是何进的孙子。七岁时他父亲死了,寡母改嫁曹操为妾,何晏成了拖油瓶,一度改姓曹。这样一来,何宴自小就很不情愿地跟着曹氏兄弟一起成长。小时候,因浑身皮肤粉嫩雪白而招致曹丕妒忌,阿丕哥就骂他“假子”!意思就是不承认他是曹家的兄弟。随母亲住在养父曹操家的何宴,心中苦闷难以为表,便独自一人苦心冥想。他在地上画个方框,然后站在里面,却不让别人进去。曹操看见了就问,那代表什麽意思?何晏说,我画的地方是何家的房子。我姓何,可以住在里面。别人不可以! 曹操觉得这孩子很有想法,同意他保留姓何! 长大后,曹操把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了他,于是养子成了女婿。何晏与后来成为军事将领的秦朗不同,因曹丕不肯任用他,何晏转而热衷于酒桌社交,喝酒、清谈、引领时尚。他与人交流的内容集中于老庄的易经,并由此开始了形而上的追索,深入到玄学。他从而成为后世研究玄学的鼻祖人物。同时,何晏又是那个年代时尚生活的倡导者。他推广使用的五石散的美容品风靡魏晋天下。何宴的自主意识蛮强的,所以构成五石散配方的知识产权如今是否对外开放?与风靡现今的珍珠粉有无关系?还有待证实。 到这里,讨论有关曹王子敷粉的问题先告一落。不过,敷过粉的曹王子,依然满头散发没加梳理。当年人人都留长发,又没有电动吹风机,洗浴之后,潮湿的头发只能让它在披头散发状态下自己收干。于是,王子按例行程序开始了他的晨练节目。只见他赤膊着上身,跳起胡舞,然后又耍了一套五禽戏,耍起了手技跳丸,最后是舞剑! 这分明是一整套规定的健身运动! 健身结束,曹植进入书房,高声朗诵诗文、台词与其它文学作品。估计文字总数长达上千字!这就是曹王子的晨课! 到此,早晨功课结束。王子这才衣冠整洁,仪容端庄,到客厅问候客人。与邯郸淳一番礼仪之后便轻松交谈。曹植健谈,一开话题,便先是天文地理、物种造化,然后再评今论古、英雄豪杰,接着又背诵古今名文、赋、诔以及讨论政治时事,随后再论述军情形势。畅论之后,才设宴款待邯郸先生。宴席上,又是王子一人滔滔不绝,无人可比。作陪的,不论丁氏兄弟还是快嘴杨修,几乎插不上嘴! 一付新贵族的做派,令老克勒邯郸淳眼花缭乱。出来后他逢人必赞曹王子的风度、他的才识堪比“天人”!这里我们用老克勒称呼邯郸淳,是尝试让现代人去理解古代的邯郸淳。老克勒那名词,是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上海人用来形容二、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十里洋场的那些引导时尚的时髦人士。他们往往是一副绅士相:皮鞋蹭亮、西装笔挺、衬衣领头雪白挺括!一上舞场就能挂起一阵翩翩起舞的旋风。一千八百年前的邯郸淳也曾拥过有自己的时髦与气派。邯郸淳为人风趣幽默,他不是古板的经学家、理学家,而热衷于娱乐与艺术;他的《笑林》,集那年代的许多笑话、噱头、善喻、讥讽、幽默趣事的大成;他的《艺经》纪录了当时流行的投壶、米夹、掷砖、马射、弹棋、棋局、食籁等各种娱乐游艺技巧;而那些正是古代上层人时髦与高尚生活方式的象征。 当这位老克勒发出一声惊叹“天人”的时候,意味着一种新的风度、新的时尚开始了。首次经历过这场面,邯郸淳以后注意掌握分寸,避开曹植早上洗浴、健身、晨练的时间上曹王子府邸。其实,曹植王子也有对酒的嗜好,醉酒也是一种风度啊,邯郸淳却隐匿不提。可见,老克勒纵究是老克勒,什麽该说,什麽不该说,他有分寸! 待续 |
⑵老克勒见识了新时尚(续2) 曹王子的这种做派、贵族风度,有人欣赏,有人不以为然。更有人冠以浮华的恶评予以贬低。当然,各人生活品味完全可以不同。愿模仿,是出于你自觉; 不喜欢、不看、不过问是你的权力。生活方式是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取舍的,哪有强求一律的道理? 其实,曹操身后的王子们,也是各有一套早晨功课的。文绉绉的何宴可能更接近曹植一些,也许他们同样爱酒酗酒,同样喜欢华丽服装,更爱敷粉甚至吸食五石散,特别喜欢广交同道,筹备清谈派对。但何宴清楚:他与其它曹姓王子不是一类人。何宴也想做官出出风头,但机会很少。既然如此,他就暂时把注意力放在玄学研究上。自桓灵以来,纲常伦理尽毁,从而他学习四书五经时,多有批判、多有思考。在思索中他感觉到,不是孔孟之道,而是老庄之说更能启发思维,而玄学正是试图把两者糅合在一起。于是他的玄学,是把老庄的“道”取值为“无”,以“无”为出发点解释儒学的教义,并将其人生追求归结成“无为”。响应的,其办事风格是以务虚为基本。因此时,玄学清谈成为一种时髦社交形式,何宴的玄学也就逐渐被竖为当年的一面旗帜。 玄学成了当年贵族最崇尚的话题。开清谈派对论玄,逐步演化为一种最高时尚。魏晋玄学时代从此开始。 把眼界从王府离开,我们可以发现,原来自桓灵时代以来,独尊儒术的旗帜被拔除了,官二代转向玄学研究的志士同仁还真不少。尤其是曹操一辈老人死后的十几年内,涌现了何宴、荀彧之子荀粲、夏侯尚之子夏侯玄、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以及诸葛诞、邓飏以及前文提到在魏讽案中得到曹操平反的文钦等等一大批风流人士,其中还有一位不能忘记的重要人物,那就是王弼。 黄初五年四月,曹丕恢复洛阳太学,恢复招收太学生,制定考试法,置春秋谷梁博士。自此之后,全国学子蜂拥而入,上述的这批官二代以自身优势,引导了舆论,树立了新风尚。太学内的论坛、讲堂应运而生,这些官二代、三代利用这里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他们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荡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他们无所顾忌滔滔而言的风格,与六、七十年前桓、灵实行党锢政策时代的清流官员李膺(元礼)、洛阳太学学生领袖郭泰等人举办学人聚会的清谈有类似之处,均颇受官场与民间的重视。洛阳太学再次成为学术中心与舆论中心。影响力比曾经的邺下文人集团更盛! 续完 |
③《洛神赋》 我们暂时放下魏帝登基后由谁来主导时尚与风气的话题,而继续把建安年代留下的曹丕与曹植两兄弟的事讲下去。 忙于当皇帝的曹丕,不再是普通诗人与文学评论家了。他中止了诗人与文学家的生活。建安年代的文学艺术代表人物的三曹与建安七子,此时,还继续在诗歌方面继续发挥的只剩下曹植一人了。其实曹植很想配合兄长曹丕,在政治上也多发挥一些作用,但遭到冷遇。他的政治地位一年不如一年,封地经常被改,而且越来越差。这些都可以不提,关键的是他处于被严格监控状态,行动没有一丝自由!监视曹植的正是曹丕委任的监国谒者灌均。这位监国谒者举报了曹植的诸多不是,其中就有酗酒一条。曹植因此屡遭贬遣。王粲养子王业身任谒者仆射,是管束谒者的副头领,不过王业没有麻烦到曹植,但也没替曹植说公道话。其实曹植酗酒误事的历史经历还真不少。典型就有:在曹操生前,他就因过量饮酒以致于在邺城专用于重大庆典仪式的驰道上“醉驾”,以至于严重影响了他竞选王储的优势。更糟糕的是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派他为主将率兵救援曹仁时,他醉汹汹的无法出征。这导致他失去一切机会。但好酒这事,不能全说到曹植身上,因为那是曹家的DNA。曹操就好酒,有酒才有诗嘛。曹操临江横槊吟出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中,就有“唯有杜康”这样崇拜的酒语言。导致出现祢衡“击鼓骂曹”那事的,也是曹操举办的酒宴。曹操因饥荒下戒酒令,导致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的愤慨,他破口大骂了曹操。其实建安文人几乎都离不开酒,“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的孔融,更是在强敌攻破城池的情况下,还迷恋酒席,迟迟不逃。可见他酒瘾之重。排除在建安七子之外的祢衡,也是酒后胡言攻击骂人,才被东家黄祖杀死。这样一说,醉酒也是建安时期文人的一种品性。所以,酒醉的曹植才更具有建安精神,更有建安风骨! 不过,就像浪漫再往前走一步就容易被骂为“浮华”一样,遍历坎坷的曹植因随性再往前走一步就容易变成任性。曹植恰恰是任性地往前走,而且走得有点离谱。史书中说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这些正是他的习惯。 一个被压抑的人,常常陷入忧郁与愤怒状态,也容易产生悲愤与激动情绪。愤怒与忧郁的天才、悲奋与激动的诗人如果不发出世纪之吼,不唱出绝世之歌,则一定失去写下最美的诗篇的机会。然而曹植没有失去机会。在建安年代已经远去,正始名仕还刚呱呱坠地之际,曹植的《洛神赋》诞生了。不过,由于王子的敦厚、诗人的文雅,《洛神赋》不是世纪之吼,也不是长歌当哭。而是一曲婉转绵延的旷世之音。它如歌如泣,倾诉心音,不知迷倒了多少后世的粉丝。 待续 |
|
③《洛神赋》(续1) 曹丕登基后,曹植被赶回陈留王的封地鄄城。每年一次来洛阳朝觐曹丕后都必须回鄄城。这年是黄初三年,曹植再次回家,途经洛水,他触景生情写成一赋,取名《感鄄赋》。见题思意,那就是曹植的回鄄城途中有感。这篇赋,当然也抄寄留给曹丕、曹叡父子欣赏。后来,曹丕驾崩,明帝曹叡登基。曹叡忽然为自己身世多愁善感了起来。从洛神身上想到了不幸死亡的母亲。他甚至发觉《感鄄赋》中的“鄄”与生母的姓“甄”字形相似,容易混肴,于是将《感鄄赋》改为《洛神赋》,说是为了避讳,更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联想。这点,或许只有曹睿自己才想得太多,别人自然没有异议。于是这篇诗文就用《洛神赋》的名号流传了。描写的大意是这样的:曹植乘车东出洛阳,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洛阳城越去越远。此时太阳西下,车马劳顿,于是在花草繁茂的洛水河滩高处下车,到芝草茂盛的田园边遛马,王子流连倘徉于阳林间,波光浩渺的洛水顺着王子的目光流逝于远方。王子头脑愰忽,精神迷离,眼下一片迷茫。忽然,他精移神骇,忽焉思散,双眼向上却看到洛河女神宓妃!《洛神赋》从此开始讲述人神之间一场邂逅、追求与交流。全文如次: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象,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
西洋河神的女儿与女婿 |
③《洛神赋》(续完) 其实,赋中的这句:“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是曹植借神女之口表达自己无时不刻不牢记对天子的忠心,只是彼此之间有如人神罔隔,要让天子理解自己太不容易了!分明是同父同母的骨肉兄弟,却被视为你死我活的仇家;分明是忠心一片,却无法彼此明白。这正是帝王家内部的悲剧!学者朱东润理解曹植的这种状态,他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到:《洛神赋》“或系假托洛神寄寓对君主的思慕,反映衷情不能相通的苦闷”,这结论或许说得在理。 然而,人们往往不满足于单一的理解。不少人把宓妃想象成曹丕的前夫人甄妃,并以曹叡把《感鄄赋》改为《洛神赋》为根据,说《洛神赋》是一场曹植与甑妃叔嫂之间的一场生死苦恋。这怎麽说呢?诗歌并非都是叙事诗,诗情与画意一样是含蓄而不直白的。想象丰富是好事,人们从这个或那个角度去发挥想象,都并无不可。 不知是否真的发生过曹叡将母亲的遗物玉镂金带枕向曹植出示的事?我们以为,那物品适合在女性间馈赠与观赏,但在男性之间出现那种物品授受关系,则是匪夷所思。好像只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刺激或侮辱敌方,而把女人服装送给司马懿。当曹叡还是小孩的时候,他是断然不敢把暗中保存的生母用品出示给任何人。他生怕父亲曹丕,更怕那位郭皇后。曹叡人小城府深,为争取自己能当上太子以便将来继承帝位,他是不惜牺牲人格,违心地喊陷害亲妈的郭皇后为妈!曹丕与郭皇后实在物色不出人物来替代曹叡!曹叡才有继承权。他当上太子,也是低调苦熬,直到曹丕就将入土的那一刻。但一开头他还照样敬郭妈为皇太后。他怎肯在连太子都没当上的时候,就泄露自己对生母的怀念?后来,曹叡的确是要为亲妈平反,给亲妈甑妃以荣誉,那正是他长年压抑在心头的真实感情。或许是到那时候,他才有可能向曹植暗示自己与父亲曹丕不一样,想让曹植放心自己。然而,曹叡最终还是与父亲一样,非常戒备皇叔曹植,从来都不放心曹植。 所以,把《洛神赋》想象成曹植与甄妃的一场苦恋,那美好的故事只适合深埋于各人心中。 诗归诗,赋归赋,故事归故事,想象归想象。有想象更美好,大家还是保留各自的想象力。说句扫兴的话,笔者不相信那所谓的叔嫂恋。理由很简单:如果有那层关系,甑妃就自我解放了,她绝不会去埋怨曹丕的寡情了,夫妻各做各人的美梦。没爱就没有恨,甑妃也就不至于遭横祸了。 曹丕肯定也看过《感鄄赋》,但不知他对此能发表什麽观点?当了皇帝的曹丕再也不是文学评论家了。从而没有第二篇典论发表。但是,《洛神赋》的确把典论中的“诗赋欲丽”这点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有人说曹丕的典论体现了建安文人的“文学自觉”,提倡了“为艺术而艺术”。还不如说是曹植的《洛神赋》是实现了曹丕想做却没做到的事。 《洛神赋》也反映出,建安风骨从前期的古朴、豪放、慷慨、悲凉发展到后期,就增加了华丽、婉约的风格,增添了更多的浪漫主义因素。人们赞扬曹王子“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这些话的确是真话,而非奉承拍马。这里,曹王子的姿容、神韵以及华丽好看的文彩词章都被我们看成建安风骨延伸,但我们又不妨把曹植想象成另一种的风格的开始。只曹植并不崇尚玄学,不参与民间的清谈,他的精神状态属于建安时代,只是随时间发展其风骨发生某些变化。对于这些,我们还是一边走,一边谈吧。 |
|
④为爱情而躺平的大将夏侯尚 黄初元年曹丕称帝,夏侯尚升迁为了荆州刺史、假节南部军事。他此时俨然成了曹魏南方的战区司令、封疆大臣。与当了十几年襄阳太守的前任曹仁比,夏侯尚的机遇显然要强多了。然而,荆州这个地方比较复杂,同时与吴、蜀两国接壤,是曹魏的战略要地。关羽兵败之后,与荆州毗邻的上庸郡继续由孟达与刘封占据。成为从汉中通往荆州的重要通道。初任荆州刺史的夏侯尚雄心勃勃,想建功立业夺回上庸,以证明自己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他认为,因分上庸地形险恶、易守难攻,蜀军一定会仗着地形优势而疏于防范,只要大胆地派奇兵突袭,一定可以马到成功。于是夏侯尚以大将徐晃为先锋,出兵奇袭上庸城!此时,正值孟达不服代表刘备的刘封凌驾于人,孟达与刘封发生矛盾。于是夏侯尚在孟达的里应外合下,果然击败了刘封,占据了上庸,平定了周边三郡九县的地面。这一战,夏侯尚威名大振,被加封为征南大将军,驻守宛城。作为一方将领,夏侯尚能夺取三郡九县,其功绩够抢眼了。一点也不逊色于夏侯惇、曹仁、曹洪这些曹家军的老前辈。 随后发生吴蜀夷陵之战,孙权为了避免陷入两条战线同时开战的不利局面,答应以儿子孙登为人质与曹魏议和,并同意孙登娶曹家公主并充当人质留住许都。但战胜刘备之后,孙权食言了,他的儿子留在建业迟迟不动。难道公主就因此嫁不出去?曹家虎女不配你孙家犬子?曹丕因此大怒。 黄初三年(222年)九月,曹丕决定兵发三路,全面伐吴! 第一路是驻寿春的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联合率军从当今安徽和县的长江渡口出发,入长江向南岸发起进攻。与东吴的建威将军吕范的五个兵团及江防舰队对抗; 第二路是驻合肥的大将军曹仁,率猛将常雕、王双及数万精兵军攻占由东吴小将朱桓五千士兵坚守的濡须口; 第三路由曹丕皇帝亲自坐镇宛城,联合上军大将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一道包围、进攻东吴左将军诸葛瑾把守的南郡。由于诸葛瑾兵力不足,东吴的平北将军潘璋、偏军将军杨粲只得匆忙率兵驰援南郡。 然而曹军的三路攻势并没有得到的发挥。 待续 |
说点话: 刘封是因为管不住孟达,还弄丢上庸而被追责杀头的,不是对关羽见死不救的问题。 上庸离麦城十分遥远。所谓求救的廖化根本就没能离开荆州地面,就被东吴俘虏,被迫编入东吴的军队。廖化是刘封死后,刘备以为关羽报仇出兵途中,廖化才逃离东吴归队。 孟达本是宜都太守,主要责任是看守刘璋。但在关羽北伐攻打襄阳时,孟达也北伐越过神农架北伐上庸、房州。这时,陆逊代替吕蒙挂帅,但主动与关羽套近乎,不与关羽交战(其实是麻痹关羽,让吕蒙立功)。但陆逊没闲着,而是初期不意,攻打湘西、鄂西广大区域。特别是抄孟达后路,攻占了宜都,俘虏了刘璋。然后继续追击孟达,占领了秭归等广大地区。此时孟达、刘封想抵抗陆逊都成了大问题,别说还想夺回宜都。回不到宜都,想去麦城救关羽,还不是空话? 所以,孟达、刘封尚且自身难保,哪能救关羽? 孙权得到刘璋,大喜!高调高礼节款待之外,还向汉献帝报功,并举荐刘璋恢复益州牧的地位,刘璋是真皇亲,与汉献帝血缘很近。刘璋恢复益州牧的身份,让刘备十分难堪! |
④为爱情而躺平(续1) 曹军的进攻优势并没有得到的发挥。 第一路,魏吴两军陷入苦战一时难分胜负。不过,长江突发大风浪,吕范水军的一些战船搁浅,被迫抛锚长江北岸。东吴水军冒险弃船上岸,正值曹休的骑兵赶来,捕杀了那些弃船上岸的吴军,沾了不少便宜。 第三路,夏侯尚率大军围攻东吴的重镇江陵,与东吴左将军诸葛瑾隔江对峙。夏侯尚命令军队在夜里悄悄从下游浅滩渡河,并且准备了装满油的船只,然后点火用火船去冲击东吴的战船,水陆两军并进,攻破吴军局部防线,诸葛瑾初战受挫。然而当曹军搭浮桥想继续过岸进击时,遭遇到潘璋援军。由于遭遇强敌,为避免与潘璋继续纠缠,魏军决定作战略转移回师北归。这次曹军没攻取城池地皮,但袭击了诸葛瑾的防线,多少是胜了一场。当发觉东吴援军进入战场时,果断退出战场,见好就收,算是搞了一场实战演习,达到练兵目的。 关键的战事是第二路。老将曹仁数万大军进攻濡须口,与东吴小将朱桓的五千兵相遇。然而战争中,曹仁老将完全失去水准。 原本,守备濡须口的东吴士兵因兵力悬殊而恐慌。然而,小将朱桓却信心满满地进行战地动员!他吹嘘己方有战胜强敌的巨大优势,言语之中泄漏着一股霸气!他仿佛丝毫也不把曹仁放在眼里。朱桓这种自信,大大地感染了手下将士,紧张情绪一扫而光! 战鼓一擂,双方开打。曹仁先派儿子曹泰进攻濡须城,以吸引住朱桓主力,然后暗中派猛将常雕率领诸葛虔等人,乘船袭击空虚的东吴后方基地中洲。曹仁自己率领万余精锐,留在后方,随时准备发动总攻。中洲正是安顿东吴将校妻子儿女的后勤基地。面对曹仁的攻势,朱桓先示弱后退,诱敌深入,曹军各支部队因此拉开了距离,从而各自孤立无援。见时期成熟,朱桓果断命令严圭、骆统率水军精锐大张旗鼓去增援中洲,让濡须口以‘空城’的形象显示給曹泰。曹泰中计,发动攻城。面对曹泰的攻势,朱桓弃防守,集中兵力主动反攻!终于以勇取胜,大破曹泰。就在同时,严圭、骆统的水军精锐攻势更是凶猛异常,大破曹魏水军,魏将常雕被斩杀。曹魏水军全军覆灭,战船或被抢、或被毁沉底。朱桓击败曹泰后,乘势追击,生擒勇将王双。朱桓把王双等战俘及战利品上报孙权请功。就这样,曹仁气势汹汹的进攻,被朱桓彻底粉碎。曹仁被迫撤退,途中又遭孙桓追杀,混战中,好不容易得到牛金的掩护逃出命来。还不知曹仁是否在混战中受重伤?两个月后,便是黄初四年,曹仁就死了!曹仁的长史蒋济收拾魏方兵马,暂为代管,然后转给了司马懿。曹仁的这支残军连同勇将牛金就这样易了主。 牛金曾在南郡城下遭周瑜围捕,是曹仁不顾一切,奋力抢救,才抢夺回来。据说这位牛金自落入司马懿之手后,为司马家族立下赫赫战功。只因司马懿得到一位牛鼻道人 的“牛继马后”谶语,心中暗急,担心牛金对己不利,就在宴会上哄牛金喝了毒酒而斩断牛根。却不知此牛非彼牛,篡夺司马天下的不是牛金,而是另有一个叫牛钦的小白脸。据说牛钦是以“隔壁老王”的身份,给司马家留下了“牛种”,最终抢了司马家的天下。这传闻是真还假,以后再讨论。 这次曹魏伐吴,还是吃大亏了。然而东吴方面考虑到内部不稳,湘西地区剿匪任务繁重。孙权从揽外必先安内的角度出发,再次主动提出停战和谈。既然三路中已经有一路大败,而另两路也没有抢到什么便宜,曹丕只能同意和谈。他悄然放弃了要求东吴孙登公子以驸马的名义入朝当人质的要求,日然也可以美其名曰:我曹家虎女岂肯嫁你孙家犬子?公主自然会有有佳婿! (待续) |
④为爱情而躺平(续2) 初战不利,但为鼓舞士气,曹丕还是给夏侯尚记了大功!庆功大会轰轰烈烈,胜利的气氛激动着每一个人。魏帝国的屁民也因此欢喜了好一阵。然而这喜庆却掩盖了没能从诸葛瑾身上捞了多少便宜的真相。特别与夏侯尚同属第三路军的张郃,刚遭遇东吴援军就奉命后撤。要知道:乘势进攻的兵好带,而撤离战场,那就非常困难,敌军难免会趁机追扰,人员物资损失总是难免的。掩护撤退的张郃白辛苦一场,结果有苦劳却没有功劳,内心好一阵的不愉快! 庆功会开了,还是有人不甘结果。那人还正就是皇上曹丕自己。他又组织了两次南征孙权的战斗,结果都不顺利。第三次战役也打得更是乏味。曹军不得已决定撤退。不曾料到,居然在途中遭遇到失联的东吴五百名游兵散勇!这些有点饥饿的吴兵冲过来要抢劫皇上了。好在这些乱兵因饥不择食看走了眼,错把天子的副车当真货,于是屠杀了车夫卫兵,把车辆、羽盖抢走,就是没抓到皇帝。而曹丕乘机收起御驾上华丽羽盖,以牺牲别驾为代价,从东吴游击队的鼻子下突围逃出险境。随便说一句,当年不止皇帝,就连州郡太守都设一个假身代替自己。那官名就叫“别驾”!汉代的别驾,正是官员的替身! 连续三次遭曹丕的军事进攻,导致孙权放弃和谈幻想,于是宣布成立东吴帝国与曹魏分庭抗礼。 这几次战争没有获得到什么战利。但如果说曹丕南征不过是用来演兵,并通过这过程在军队中培植自己亲信的话,那倒是达到了全部目的。 不过,刚被曹丕培养起来的一号亲信夏侯尚,却选择了自我躺平的结局,他自己淘汰了自己。 自我淘汰?养尊处优的夏侯尚怎麽会这样呢?这事大家肯定不相信。 天子曹丕是夏侯尚的后台,每次战争,不论功劳大小,都轮到夏侯尚记功受赏。几场战打下来,夏侯尚累计封赏,成为食禄达一千九百户的大侯爷。抵平、甚至超过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第一代曹家将的水准!这种好运气,谁能跟他比? 魏书记录下曹丕对心目中夏侯尚的评价,其中说:“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夏侯尚是曹丕的终身心腹,这是一点也不假的。他两人不仅是君臣关系还是私人至交。说是至交还不够,他们还亲上加亲:夏侯尚的老婆是曹魏的“公主”,就是说夏侯尚娶了御妹做老婆!当然,这御妹是认养的,与曹操、或夏侯家没有血缘关系,但恩情却更胜一层。像他与曹丕这样君臣关系这麽铁的还真不算多。然而正是因为这种亲上加亲的关系,他们互相得罪了。首先从曹丕的“御妹”德阳乡主谈起。 “御妹” 德阳乡主不是曹操亲生女儿,而是认养的。曹姓养子养女的话题,很容易想起曹操的养子曹真。的确,德阳乡主就是曹真的妹妹。这兄妹俩就是被曹操收养为养子养女,从小跟曹昂、曹丕等一起长大。曹真原本姓秦不姓曹,他父亲是秦邵,字博南。兴平年间,曹操散家财招兵聚义讨伐董卓时,得到秦邵的响应,于是共同起事。后来曹操遭官府追捕,情急之下躲进秦邵府内。秦邵忙跟曹操互换了衣冠。追兵追来推门要抓逃犯,秦邵迎上前去说,你们要抓的人就是我!于是秦邵死了,曹操活了下来。这样曹操就收养了秦邵的子女。男孩就是曹真,女孩就是德阳乡主。曹操做主把德阳乡主嫁给夏侯尚,就是为巩固与夏侯家亲上加亲的关系。同样,曹操为巩固与荀彧家族的关系,把亲生女儿安阳公主嫁给荀彧长子荀恽。荀恽后来成了虎蕡中郎将兼万岁亭侯,他与曹植更亲密,从而时不时地与夏侯尚闹矛盾,这事让曹丕很不高兴。然而,因汝南荀氏家族的影响力,曹丕也还是不能不出面平衡、调解夏侯尚与荀恽的关系,以巩固谯郡曹氏家族、夏侯氏族家与颖川荀氏家族的联盟关系。 黄初三年,荀恽去世,曹丕安排自己的外甥荀甝、荀霬分别出任散骑常侍、中领军等高官。而荀恽的弟弟荀俣、荀诜、荀顗等早已充任了朝廷官员。其中唯独荀顗长寿,当了魏朝的司空,晋朝的太尉,魏晋两朝均位列三公。貌似荀彧的后代也是乡原,那批荀氏官员普遍最终跟随了司马懿家族,而对曹魏的忠诚度不高,这点令人奇怪。因为绕不过豪门大族汝南荀氏。我们在此处插入几句。 待续 |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7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