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世族政治与魏晋风流 【正在连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世族政治与魏晋风流 【正在连载】[第6页] |
作者:tsenway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7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⑤接盘侠曹操(续) 由于河东郡安邑生存条件太差,献帝身边人的日子难过。同时,他们与那些以东迁英雄自居的白波军丘八们实在难以继续相处。 这年入夏,白波军分家,胡才和李乐继续留安邑 。 另一支由韩暹带队,与杨奉、张杨一道继续护送汉献帝还都洛阳。 张杨出资装修的杨安殿还没有竣工,而残破不堪的洛阳同样不是天堂,汉献帝也只能住在城西的一处已故太监的府邸中。那太监不是别人,恰就是灵帝刘宏称为“阿妈” 的赵忠 ! 就是说,赵忠在名义上是当今皇上的“奶奶”!当然赵忠与所有太监一样,都被袁绍、曹操、卢植等人在一天内杀了。那年,献帝刘协已经九岁,他与皇阿哥刘辩一道被太监绑架,亲眼看到太监被斩尽杀绝的全过程。往事历历在目,重归洛阳的汉献帝难免感慨万分! 七月,献帝入住杨安殿 一众在洛阳住下,张杨才发现自己日子不好过。张扬小小的河内郡除开养自己的军队外,其实负担不起汉献帝身边一帮人的开销!同时朝中大小官员也瞧不起自己,甚至包括自己掩护资助的董承、杨奉。而韩暹手下的白波军那批骄兵悍将更难服侍。于是,张扬表示不愿意参与朝政,而移师郊外。他说: “天子当与天下共之,朝廷自有公卿大臣,扬当出捍外难,何事京师?”于是他就还军野王,向自己的地盘靠拢。其实,他知难而退,要甩手不管了。杨奉或许看出一点苗头,自觉靠边,也把手下带出城外。但其它人哪有此等觉悟?他们反而开始了争权夺利,开了仗!最终是韩暹占了一点优势。董承也不吃亏,他女儿受到皇帝宠幸,成了贵妃。于是韩暹、董承两家成了小朝廷的支柱。但这支柱支持不了所有要吃饭的嘴。张扬一走,洛阳城即刻面临断粮!到此地步,杨彪与董承们才明白张扬自炒鱿鱼的苦衷。张太守临走时或许还吞下一句没出口的话:对不起,我养不起你们了! 这天下,能养得起这皇帝身边一大班子的有谁?朝廷官员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称霸中原的新贵族袁术、袁绍、曹操! 袁术是杨彪的丈人泰山,杨彪避讳,所以他提出要与袁绍联络联络而不提袁术。但袁绍对朝廷的不屑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杨彪的方案落空。倒是一位名叫旬攸的人从袁绍处来到了洛阳。董承本就不赞成杨彪方案,因为他看到袁家兄弟的人就头皮发麻!董承的姑妈董太后与高居彪骑将军之位亲兄董重,与其说是被何进整死的,还不如说袁绍、袁术才是最大仇家。两袁兄弟与董家有深仇大恨啊!万万不能接受袁家。于是董承力主投靠曹操这棵大树。加上此刻董承与白波帅韩暹的争权之中已经处于被动的局面,他需要借外力来铲除异己。董承的方案得到杨奉的一张支持票。杨奉为何投支持票?有人说杨奉是受了董昭的影响,而董昭与曹操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当然,最主要的是饥饿问题,众人都要吃饭。能给洛阳带来午餐的人,就只有曹操! 待续 |
订正:“倒是一位名叫旬攸的人从袁绍处来到了洛阳”==》错字了。荀,少了草头。 |
⑤接盘侠曹操(续2) 就这样,救星曹操率大军来了。老曹从此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生涯。不过他不是傻瓜,别人甩掉的黑锅不能轻易捡起来就用,而是改个名称。于是,他把那口锅改称为“奉天子以令不臣”。不过一千八百年来,天下人不依不饶,不肯卖账。你老曹想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黑锅?没门!“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口锅牢牢地扣在他老曹头上。 曹操那年一进洛阳,就甩出三招: 一是“诣阙贡献,禀公卿以下”。他当然是首先要拜天子。然后讨好众臣。这“禀公卿以下”这五个字解释起来就是“按功行赏”。奖赏人人有份。谁地位高,谁功劳大,给的赏就多!奖赏之物首先是米面粮食,也有丝绸绫罗。这其实是老曹普遍行贿,收买人心。朝廷当时最急需的就是吃穿!曹操成了大善人,成了洛阳一众的奶妈。 二是曹操露出了严厉的一手,他向众人表明:我老曹进城,另一手是握着刀把子的!他首先 “因奏韩暹、张杨之罪” ,就是剑指当时洛阳最强势的两大亨:韩暹、张杨!曹操与韩暹、张杨素无往来,凭什麽奏韩暹和张杨有罪?但两人到底有什么样的罪?曹操语嫣不详,我们至今也不知道。有人怀疑是董承在后面做了小动作,以为董承为了排挤打击了与自己一道的其它功臣。至于曹操为何依顺董承的意愿?那很简单:董承是这次联曹的主要推手。不过,曹操指控“韩暹、张杨之罪”,给汉献帝提供了当和事佬的机会。他以韩暹和张杨有护驾有功而宣布赦免。 然而韩暹和张杨的名声却因此坏了。韩暹对曹操十分恐惧,丢下军队单骑夜奔跟随杨奉。于是杨奉、韩暹一道投奔袁术。手下猛将徐晃不肯盲从,就脱离杨奉投奔曹操。 后来杨奉、韩暹这哥俩拉拢刘备对抗吕布时,被刘备设计杀死,手下兵马全归了刘备。 三是曹操“以洛阳残荒,遂移帝幸许”。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迁都许县”。 面对这样的结果,董承能有意见吗?老曹帮董承赶走强大的竞争对手张扬、韩暹与杨奉,他该感激得五体投地才对!他当然向汉献帝力陈迁都许昌的好处,然后他自己屁颠颠地跟随曹操大军前往许都。 不过,董承暗中对张扬、韩暹与杨奉出手,这过河拆桥的动机太明显了。这恐怕很难逃过老曹的法眼:这小子,将来会不会背后也对我老曹来一手? 话说得如此顺风顺水,好像曹操此行十分潇洒似的。但在曹操看来,此行却是他终身难忘的恐怖经历:他是统兵到帝都洛阳来见驾的。按传统规矩,只有三公、大将军才有资格领兵朝见皇帝。即使是带兵的三公,要是想觐见天子,那么上殿时,大殿两边排列的仪仗虎贲就同时将手执的斧、钺、戟、铩等兵器架在你的肩项两侧,寒光闪闪,吓得你不敢出口气!曹操不过是个小小兖州刺史,本是没有那种资格、也没见过大场面!大殿上,他左顾右盼,慌得汗流浃背!他好像只认得太尉杨彪,但此时杨彪面色冰冷,严肃得像阎王!曹操不禁打了一个冷颤!只要其中某人一声断喝,那斧那钺就可能砍断自己的脖子!曹操依稀记得:大殿上献帝封自己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他连忙谢恩。可是,这有意义吗?不论自己任什麽官,薪水是自己给发,皇上不但无银两发薪,就连皇帝自己与周边大臣、使女的各种开销,也是要由老曹提供的,谁养活谁呀?谁要谢谁的恩啊?想到这,曹操平和多了。自此以后,为免不测,曹操尽量回避汉献帝,更不想上朝见皇帝了。 不过,恐惧心理是双方都有的。经历过李傕、郭汜之乱的汉献帝,心理成熟多了。袁绍、袁术嫌弃自己,而曹操却接收了自己这一班子,名义上成了自己的臣子。难道曹操会是钱财多得无聊,自己刚死了爸就迫不及待地花钱买个爸来管管自己?不是的。汉献帝知道自己的几斤几两,眼下还是先将就将就吧。只要有人把自己当皇帝服侍,不再出李傕、郭汜,自己不再担心受怕,能吃好穿好,就先过它几年太平过日子再说。 于是汉献帝刘协在许都当了过家家的皇帝。事实上,没地皮、没军队,缺食少穿的皇帝是被迫投靠了有权有势的新兴贵族曹操。 从这天开始,开始了豪门大族与皇权互相PK的漫长道路,那就是魏晋时代!皇帝遭遇新贵族,他们之间,究竟是门阀新贵族支配皇权,还是新贵族分享皇权?我们慢慢地看下去。 待续 |
⑤接盘侠曹操(续3) 对于曹操来说,身边有个汉献帝,对于防止各路豪强觊觎自己的这点地盘,是有好处的。同时老曹也相信自己有一定的实力,不愁汉献帝身边人从内部夺走自己的军队与地盘。老曹不在乎出钱、出人、出力,提供条件,在自己地盘供养个皇帝与他的朝廷。他可以保障皇上和文武官员过上体面的生活。但老曹有底线:就是你们不能谋求剥夺我的三样东西:命、军队与地盘。 事实上,汉献帝还是给曹操带来了好运。光从吸引人才这点来看,老曹就占了大便宜。这年,曹操因为拥护皇帝,全国各地有许多人才来投奔自己。身边增加许多谋士良将,手下形成了侍中、尚书令荀彧、军师荀攸、司马祭酒郭嘉、东平相程昱、洛阳令董昭这样一支豪华队伍。知人善任的曹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终有可能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发展了一片新局面。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遇到了难啃的硬骨头张绣。此前我们提到过张济,但没提到张绣。张绣是张济的侄儿,此时张济死了,张绣继承了他的班子。原先投靠张济的贾诩,此时正继续辅佐张绣。说张绣难对付,难就难在贾诩身上!原本,张绣、贾诩已经归降曹操。但曹操有缺点: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曹操居然让张绣婶婶陪宿。对此张绣忍无可忍,于是发动叛乱,杀得曹操落荒而逃!猛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均战死。此后又多次与张绣交战,曹操均没占便宜。问题在于这贾诩真不好对付! 不过到后来,也就是建安四年十一月,曹操还是招降了他们。曹操的谋士队伍中,如愿以偿地添加了贾诩!至此。老曹手下著名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已经齐全,此外还有董昭、钟鳐、王朗、华歆等等。除郭嘉、荀氏叔侄去世较早外,贾诩、程昱、董昭、钟鳐、王朗、华歆都很长寿,到曹丕称帝时,均位列三公或享受三公待遇。贾诩与曹操有杀子之仇,但曹操父子善待他一生。这说明,老曹不是小气量的人。 同时老曹还是讲信用的人。他曾答应替汉献帝刘协消灭李傕、郭汜,他并没有食言。两年后,曹操以裴茂为传令官率中郎将段煨讨伐李傕,灭了李家三族。而郭汜则在早些时候被自己的部将斩杀。汉献帝出长安之辱,至此已经得到偿还。曹操的这位传令官裴茂原本就是郡守级别的地方大员,因功晋爵封侯,后来官至尚书令。他是河东裴氏之祖,河东裴氏是西晋时代的豪门大族。裴茂儿孙裴徽、裴楷、裴秀、裴頠都是魏晋时期玄学研究的传人,更是那年代重要的官僚集团成员。 同年曹操大军生擒并杀死吕布,占领徐州。不但有良将张辽归顺,连刘备也因此投奔了过来。 |
因战胜吕布,曹操顺便占有了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弃妻杜氏。其实此前,关二爷关羽曾以结婚多年没有儿子为由,向盟主曹操提出战后分红问题,那就是要求曹操把杜氏赏给自己。秦宜禄此前已经被袁术另外赐婚,弃妻杜氏留在吕布处。关爷希望老曹把杜氏战利品赏给自己的问题,老曹当时未置可否。不过听关羽说多了,老曹反倒想看看杜氏是什麽模样。不料,杀了吕布之后,老曹自己看上杜氏的姿色而收留,还收养了秦宜禄与杜氏之子秦朗,视同己出。这使关二爷气得七窍生烟!从而后来有次,曹操带刘关张及许多官员,到许田陪同汉献帝围猎时,关羽产生杀曹操的冲动。就在提刀即将出手之际被刘备制止。恰在旁边的董承留意了那一瞬。董承以为刘备、关羽对老曹有大仇,拟邀刘备为灭曹的盟友。但事实证明,董承只是一厢情愿。 刘备曾救援过前北海相孔融,他一到许都就得到了孔融的欢迎。提到孔融的前北海相,就联想到曹操当过的济南相,还有程昱的东平相。原来这相,是一个刘氏皇族诸侯王的“丞相”。但汉代律例规定,刘氏诸侯王只能享诸侯国的福利,却不能直接处理诸侯国的军政事务,而由中央指定的“相”来管理。所以这诸侯国的“相”实际权力与郡守太守同等。 |
⑥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孔融这名字有点久违了,我们好久没提到他。前面提到何进破格提拔了孔融,委以重任,但孔融还是暴露了能力不足的问题,印证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那句别人批评他的套话。 我们已经说过的《孔融让梨》和《望门投止》两个故事中都有孔融的事迹。“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则是《世说新语》中另一段有关孔融的鸡汤故事。说的是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帝都洛阳。当时正值党锢之祸前夕,而出任河南尹的人正就是极负盛名的李元礼。这李元礼就是“八俊”之首李膺。他是清流派首脑,又是洛阳太学三万太学生公认的领袖。作为帝都所在地军政第一把手的河南尹官邸门前自然是车水马龙,拜访的人极多。但他是太监集团的眼中钉,为警惕宦官集团的干扰,李府总有门卫挡驾,拦阻身份不明的人窜入。孔融十分羡慕李膺,想拜访,却在府门前遭拦阻。于是他对门卫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其实李元礼为人很随和,听说有小孩要见他,就马上出来。 谁家孩子?李府尹十分惊讶,他真的不认识眼前这孩子:"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说:"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有师资之尊,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这仲尼是孔融老祖宗孔子的字,伯阳则是老子李耳的字,他倆就是孔家与李家的老祖宗。曾涉及一桩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典故。 这回答令李元礼与满堂宾客惊呀不已! 李家贵宾陈韪迟一步进来,听众人说起这事后,他随口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听此话不顺耳,随口反讥:"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的!"陈韪一下蒙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小小年纪的孔融果然口齿伶俐!但事实却证明,成年之后的孔融,其办事能力不敢恭维,其政绩并不出色。比如,孔融在他的北海相这个岗位上就干得相当糊涂。 孔融任北海相时,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孔融于是将此人杀了。孔融如此宣传孝道,这方式方法着實值得反思。 自初平元年后,孔融在北海经营了六年。那时黄巾军遭各地官府镇压,溃败成定局。黄巾军残部张饶从冀州败退,孔融冒然率部迎击,结果不但没立功,反被张饶打得狼狈逃跑,连据点北海也弄丢。他只好收拾散兵退保朱虚县。即使到此时,孔融还是不重视军备。手下有太史慈那样的猛将,但他却浑然不知。孔融依然是热衷于设宴招待客人与喝酒,办学尚空谈,表显儒术,追求虚名。他的理想用诗句表达为: 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 孔融诗歌不多,但他留下的这诗句,却真实地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 然而,现实无情,高朋满座,酒杯喝不空的日子又哪能长长久久? 待续 |
⑥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续完) 然而,现实无情。高朋满座,酒杯喝不空的日子又哪能长长久久? 毫无戒备的情况下,黄巾军再次打来,孔融被迫仓促因对。他又被黄巾军的小头目管亥围在都昌小城内,无计可施。外地归来的太史慈,因感激孔融对母亲的照顾之恩,奋勇杀出城去向附近的县令刘备求救。总共千把兵马的刘备杀败管亥,救了孔融。张饶、管亥之辈在黄巾军中不过是无名小辈,可见孔融经营下的诸侯北海国的军力实在无法恭维。所以原本大名赫赫的孔北海跌下去了,无名小辈的刘备上升了。 到此地步孔融还没有吸取教训!建安元年春夏之交,袁绍儿子袁谭进攻北海。袁谭破城而入,城内已经进入短兵相接的巷战局面。此时孔融仍然摆虚架子,装出一副运筹帷幄的儒将风范:任凭火光冲天杀声阵阵,我犹凭几读书,谈笑自若。他真的以为老天就在头上,随时会来救他!结果,全城失陷,他慌忙只身逃奔出城,抛弃的妻儿都当了袁谭的战利品! 对照少年时期的口齿伶俐,孔融不幸印证了陈韪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那句话! 没了地盘的孔融怎么办?天无绝人之路,这条路就是投奔许昌拥护汉献帝。孔融究竟是名人,而且还是杨彪老爸杨赐一手培养的。他与太尉杨彪堪称世交。于是杨彪在汉献帝面前多有美言,孔融还是得到一个官位:将作大匠。这是一个不错的官职,相当于如今工业信息化部与住房建设部等等的综合体。不久,孔融又升任主管宫廷内部事务的少府。少府是六卿之一的核心官员。此时老曹恰当了司空,刚刚步入三公之列。由于太傅马日磾被袁术软禁致死后,没人接替。此时名列“三公”只有老曹与太尉杨彪。但杨彪无兵无将,吃饭穿衣还得看曹操脸色,其处境可想而知。杨彪尚且如此,中层孔融的处境更是可想而知。 |
⑦杨彪:袁绍借刀杀人? 但杨彪马上日子难过了。就在建安二年,鬼迷心窍的袁术在寿春称帝!许都震动,上下怒火燃烧!这不就是直接挑战汉献帝的权威?此事给太尉杨彪几乎带来灭顶之灾!按汉律,伪帝袁术罪大恶极,该灭九族!陷入这种关系的杨彪看来难逃一死。于是杨彪被拿下,归曹操处治! 这急坏了孔融,连忙找曹操求情。 前面说过,当年曹操首次觐见汉献帝时,遭遇大殿两旁的虎贲把斧钺交叉在颈项两旁的高级待遇,吓得几乎掉了魂。本指望御前的太尉杨彪能出面讲几句求情话,可不料,杨太尉自始至终沉着脸,令老曹担心受怕!而这次杨彪丈人泰山大逆不道,曹操正想利用机会多吓吓他。所以,哪怕孔融哭了,几乎就要跪地了,曹操也照样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官僚主义态度。孔融自己不知道,他面临的,不仅是杨彪能不能救,而是自己有没有救的问题。孔融虽说逃出袁谭的追杀,但依然没有消除袁绍对他的仇恨。此时袁绍正有秘密文件送到曹操手中。他要老曹替自己做掉杨彪、孔融! 袁绍的确发过一份文书给曹操。他的确要曹操收拾掉杨彪与孔融。目的也是为了撇清与袁家的关联。这事在《魏书?武帝纪》中有记载: 袁绍宿与故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过诛之。公曰:“当今天下土崩瓦解,雄豪并起,辅相君长,人怀怏怏,各有自为之心,此上下相疑之秋也,虽以无嫌待之,犹惧未信;如有所除,则谁不自危?且夫起布衣,在尘垢之间,为庸人之所陵陷,可胜怨乎!高祖赦雍齿之雠而群情以安,如何忘之?”绍以为公外讬公义,内实离异,深怀怨望。 文字中的“公”是史书作者对老曹的尊称,绍就是袁绍。这里,曹操表明了要保护这杨彪、梁绍与孔融这三人的态度。袁绍为此对曹操不满,认为曹操是故意讲大道理来推托,显然不再与自己同心了。 其实此事只是袁绍曹操两人间的表面文章。除不除杨彪、梁绍、孔融不是袁绍的目的,他不过是通过外交手段表达一下自己难以启齿的心态:亲兄弟袁术与自己不是同路人:你看,我让曹操杀掉杨彪!杨彪是多大的官不重要,关键的是:他是袁术的女婿!曹操不是糊涂人,他没必要假戏真做。他顶了袁绍,顺手捞了个既保了江山,又保护了杨彪、孔融这些人的好名声,何乐不为?这事或许大家一时摸不着头脑,但我们看当年事件的文字记录就清楚了: 虽然,此前汉献帝东归洛阳时面临囧境时,袁术、袁绍冷漠对待,只有曹操出面当接盘侠。但两袁之间还有不一致的地方。袁绍本就不认汉献帝的合法身份,然而也不强烈反对曹操接盘:你爱接不接,我不管,反正我不会承认你刘协有合法性,不会给刘协丝毫粮草银两,天下那么大不是你刘协的,我爱占多少,我就要多少。他乘曹操被张绣打得头破血流之际,向华北地区大发展,占领冀、幽、青、并四州,几乎控制了黄河北的全部地面,天下的一小半落入他手。 待续 |
曹操以公文形式婉拒了袁绍要收拾杨彪、孔融的要求。不过,曹操也不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给人留下话柄。清查伪帝袁术的流毒是头等大事啊,既然袁绍都能大义灭亲,点名举报侄女婿杨彪,老曹岂敢包庇?于是他上本参奏,坚决在全国范围内肃清袁术流毒,顺便对杨彪采取双规双开措施。 杨彪刚被双开。孔融急得连朝服都来不及穿就匆匆求见曹操,替杨彪辩解。曹操强辩:"这是陛下的意思。"孔融则回答:"如果让成王杀邵公,周公可以说自己不知道吗?如今天下士人之所以仰慕明公您,是因为您聪明仁智,辅弼汉朝,举荐正直之士,斥退邪妄之人,致使四方和乐。如今却要杀害无辜之人,那么海内旁观侧听之人,谁也不会再肃敬待您了!我孔融还是鲁国一男子,明天便拂袖而去,不再来朝。" 孔融口若悬河,吐出的正能量如滔滔洪水,恐怕老曹也难当其雄辩势。 不过,曹操听着暗笑,要是我听从袁绍的请求,把你孔融一并拿下,谁来替你说话? 杨彪既没死,也免了牢狱之灾。孔融照样当官,杨彪知道自己甩不掉岳父袁术这口黑锅,别说是太尉,就是最下层的芝麻官也断断不能当了。不过为名誉起见,杨彪复官时先接受太常之职,然后以“脚老是抽筋”为由辞官退养一旁,精心培养儿子杨修,自己则再也不问朝廷大事。 此事随后就清楚了:孔融知道,祸源是袁绍!曹操口头上对袁绍表示了不同意。而且除杨彪外,孔融的确没被抓捕。他对曹操态度变了,彼此之间也暂时建立了比较良好关系。不过,孔融清楚自己是献帝的臣子而不附属于你老曹。所以,他不因为老曹向他表示了什麽好意就盲从。 (本节完) |
孔融有权在自己管理的范围安插祢衡。可是皇室侍员是一个罗卜一个坑!没有新的用人指标,就没有薪水空额。孔融自己的腰包也开支不出那份薪水。他自己安排祢衡有困难。 知道当年许昌的薪水与空缺问题的严重性吗?其实,首先为薪水与用人指标问题头痛的人是执金吾伏完将军。伏完正就是汉献帝的丈人泰山。 定都许昌,就要新建一支御林军与虎贲军。虎贲军既是御前警卫,又是国家仪仗队!前面说过,曹阳一战,御林军与虎贲只剩下不到百人。过黄河,因没船,就连这百人也不要了。他们最后到底是被李傕、郭汜斩杀了,还是投河自尽了?就不得而知了。到了许昌,就只能把曹操驻守许昌的现有军队整建制地搬来,全部吃穿开销以及长官薪金由原来部队负责!想额外招人?哪来的银两?全国各郡县哪有过一个傻瓜向汉献帝的“中央”主动交纳过一厘银子、一粒大米?所以朝廷开销都得向老曹伸手去要。甚至天子与伏将军自己每日开销都由老曹提供。究竟,曹操控制的地面也不太大,粮草和银子是有限的。而且,曹操的财政开支的大头是养兵备战,这点所有军阀都一样!所以,伏完将军觉得既然御林军属于曹军编制,自己又没独立的银两养他们,他这个执金吾的差事就干不了。于是他请辞交出印绶,自降职务为中散大夫。国丈尚且如此,孔融就更加无计可施了。于是祢衡就一直留居驿站待分配。驿站呆长了,祢衡就感到自己受怠慢了,原本口无遮拦的他就管不住自己了。 总归还是有人来驿站搞面试,招个把人从业。当看到祢衡没落实岗位,就问他,为何不应聘陈群或司马朗门下的职务? 祢衡不屑地回答:我怎么能和杀猪卖肉的人结交呢?这表明,祢衡牢记,孔少府是把自己举荐给天子的,陈群、司马朗那种档次不在话下。 既然要竞聘最高层,那就涉及才能多高问题。于是有人要他评价荀彧、赵融。祢衡知道荀彧长得帅 ,而赵融发福得肚子都大了。于是说:"荀文若可以借他的小白脸去吊丧,赵稚长可以让他管理厨房膳食。”好像荀彧是凭面孔吃饭的,而赵融无非是个只会吃肉的大菜司傅。在祢衡眼中,天下有点才能的人是"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余的人平平庸庸,不值一提。"孔文举、杨德祖就是孔融和杨修。把孔融和杨修都说成儿子,祢衡这老牛不知吹得有多大! 当然,他说说大话,并非故意小瞧举荐自己的伯乐孔融,而仅是为了炫耀炫耀自己的语言艺术。 此时,曹操正想招个能说会道的人替自己把一封招降书信传达给刘表。老曹希望老刘能听从规劝,放弃割据、不要搞“荆独”、配合实现天下一统。当曹操听说这位嘴不饶人的祢衡时,就要召见。不料,祢衡发觉不是天子召见,就不去。他隐隐感到这位老曹与朋友孔融不对路,或许自己长期被怠慢就全因这老曹在作祟! 待续 |
⑧击鼓骂曹(续2) 接着,祢衡参加一场迎宾的大宴会。或许这是模仿军队庆功宴那样一种自娱自乐的热闹场合,没有专业乐队助兴,而由赴宴者自动出场表演。其中安排祢衡擅长的鼓曲节目,演出的要求是:所有参加鼓曲表演者必须服装整齐一律,哪怕是业余演员,上场前都要换上统一的专门服装。至于说让祢衡当表演者,是对他的轻蔑与侮辱,这点笔者不已为然:这种自娱自乐场合,往往是能者主动上场的,包括宴会的大东家。比如说前有鸿门宴的项伯、项庄、樊刽都是主动上场,没有被歧视的意思;后来群英会的周瑜自告奋勇舞剑献唱以助兴,谈不上自贬身份。所以祢衡上场表演,应是自觉行动。 轮到祢衡了。他一上场,不待更衣就演奏自己最拿手的《渔阳鼓曲》。其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悲壮富有节奏,听者无不感慨万分。祢衡俨然成了一颗红星。场上边走边表演的他正在兴头上,不觉来到曹操的席前。老曹身边的属员见状就呵斥道:"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 祢衡听了便回答说:"然也!" 只见他三下五除二,把自己衣服剥得一干二净,赤身裸体站在老曹面前。等别人送过专用衣服之后,才从头开始击鼓演奏,离开时脸色无一丝愧意。曹操笑着自我解嘲道:"本想羞辱一下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事后孔融数落祢衡,顺便提及曹操对他有诚意,正要让他完成一项重要使命。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孔融再次向曹操通融,说祢衡要亲自来谢罪。曹操大喜,命令营门守卫耐心等候:有客人来就通报。祢衡果然来了,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 曹操很生气,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真想杀他的话,就不过像杀死鸟雀、老鼠罢了。但这个人一向有虚名,远近的人会认为我不能容他,现在把他送给刘表,你认为怎么样。" 相比布衣屁民祢衡居然在大庭广众中高声辱骂曹操。曹操却忍气吞声,而只在祢衡的最知心朋友孔融面前数说几句。这是直到民国为止的两千年来,天朝大人物之中难得一见的。曹操不像其它人那样气量小,也不是那种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人物。或许也正因这样,就有人更加认为他奸诈、阴险和毒辣。对于这点,老曹自然不甘心。他要检验一下,给祢衡换个东家,他会怎样?前文提过,荆州刘表为人仗义疏财、乐于助人,在桓、灵两帝制造党锢之祸时,就被誉为“八厨”与 江表八俊的贤人之一,堪称当年天底下待人处事最为宽厚的谦谦君子。老曹知道,要让那老刘无条件投降自己不是容易的事,但利用这机会检验一下大善人刘表是否货真价實,倒是一个机会。那就是刘表将如何善待这位近乎疯狂祢衡才子? 让祢衡当朝廷特使给刘表下书!曹操给祢衡的这份差使还是蛮体面的。祢衡是否满意?事实上祢衡最终是接受了,也高高兴兴地去了荆州。 不出所料,刘表得到曹操公文后没对统一的问题明确表态,只以一句“有待从长计议”而结束了交涉。就是说。老刘不向老曹投降!这事情背后有其它原因:袁绍早就出面来拉拢刘表。祢衡果然是温良兼拱让的谦谦君子。他表示了对祢衡的佩服,并挽留祢衡长住荆州,委以重任。 (待续) |
订正: 刘表果然是温良兼拱让的谦谦君子。 |
⑧击鼓骂曹(续3) 然而没多久,祢衡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言语中多有轻慢刘表。甚至不乏冒犯、侮辱的言辞。渐渐地,刘表忍受不了,觉得羞耻。于是他找借口,要把祢衡支出去。刘表明知江夏太守黄祖脾气暴烈,却偏把祢衡送到黄祖那边去。或许其本意是想让祢衡见识见识市面、在黄祖那儿学点乖。然而想不到的是:祢衡此去就回不来了。 黄祖同样善待祢衡。祢衡替黄祖做文书方面的事,处理得很恰当。黄祖拉着祢衡的手说:"先生,这正合我的意,和我心中要说的话一样啊。"其实,祢衡经历了曹操、刘表之后,确实学乖了。他懂得克制自己,为了生存尽量不要得罪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竟然在粗人黄祖手下谨慎地过日子。 黄祖的长子黄射,此时为章陵太守。他和祢衡尤其友善。在黄射一次宴会上,祢衡一气呵成写了一篇《鹦鹉赋》!文字与构思之美令众人喝彩。其实,祢衡是借鹦鹉数说自己的不幸:闭以雕笼,剪其翅羽,每天只能"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全赋每一诗句,都表达祢衡对自由的渴望。《鹦鹉赋》寓意深刻, 写人状物惟妙惟肖,情感抒发,对后世影响深沉绵远。孔融举荐祢衡,果然不错啊! 但祢衡在江夏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遇大麻烦了。事情发生在黄祖主持的一次宴会上。那次黄祖在大船上宴请宾客,祢衡喝了些酒又出言不逊冒犯领导,竟然用"死老头"来称呼东家黄祖,这使得黄祖在众人面前很难堪。气急败坏的黄祖扬言要抽祢衡的耳光!还没动手,祢衡更是破口大骂。忍无可忍的黄祖下令杀祢衡。 黄祖儿子黄射闻讯急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就赤脚赶来救,却来迟了。祢衡这年二十六岁。他是建安年代最有才华的文艺家之一。虽然因某种原因,文艺批评家曹丕开列的建安七子中没有他,但他的文学成就却不亚于建安七子中的任何一位。黄祖事后反悔,于是厚葬祢衡。 待续 |
抱歉: 昨天打字质量成问题,错名、错词、错字不少,没能一一更正。 ⑧击鼓骂曹(续4) 祢衡在世,大家觉得他怪,容纳不下他!等他死了,人们又觉得可惜,怀念他。因他的名篇《鹦鹉赋》,武汉长江鹦鹉洲成了延续快两千年的名胜古迹。在那里,祢衡的坟墓也是修了又修,延续至今。 《鹦鹉赋》的全文如次: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 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 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觜,绿衣翠衿。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 跨昆仑而播弋,冠云霓而张罗。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 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惧,抚之不惊。 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故献全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 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翦其翅羽。流飘万里,崎岖重阻。 逾岷越障,载罹寒暑。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 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 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 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 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匪余年之足惜,愍众雏之无知。 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 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长吟远慕,哀鸣感类。 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 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 感平生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 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 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 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讬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 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 祢衡死了,对祢衡的评价除了他杰出的文艺才能外,别的方面差异颇大。 阅读<三国演义>小说或观看电视剧的朋友,习惯于把曹操看成国贼,感到击鼓骂贼或裸衣骂贼的祢衡很正义凛然、很解气,是个大英雄。 也有人以为祢衡性格怪异、太自恋、很不合群、不谙世道、顶撞上司、对抗威权,所以他在那个年代,当然会被上司、被威权整得头破血流,甚至丧失性命。所以他是人生的失败者,是悲剧。 还有人持另外一种看法。年轻率真的祢衡不像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看到的那样,他不是汉朝纲常伦理的捍卫者,他没有也没必要因曹操“欺君罔上”而去骂人。祢衡骂曹操,是因为曹操傲慢、自恃高人一等而不能平等待人。同样,祢衡也骂刘表,更骂黄祖,绝非因为他是纲常伦理的卫道士,而是他内心自发形成的那种不甘被驱使,不甘被奴役的反威权意识与平等意识。 (待续) |
⑧击鼓骂曹(续5) 说实在的话,祢衡是个很有才能、很有个性的年轻人。只因为他的自主意识,导致天下处处不能容忍他,而惨遭杀害。城府深的曹操把祢衡当烫手的山芋打发了出去;宽厚仁慈的刘表又把他弄到大恶人黄祖手下了;鲁莽的黄祖重用了祢衡,却又因一言不合就杀了他!关键是,那年代,人的生命如同一只蝼蚁,不论是眼界开阔的曹操、菩萨心肠的刘表,还是粗野鲁莽的黄祖,他们都一样有权力剥夺任何一条性命,就像伸个手指碾死一只蝼蚁那么简单! 但在祢衡心中,我是我,你是你。各人社会地位不同但人格尊严相等,从而我没有必要从属于你。祢衡是建安时代最早重视自我尊严的人,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者,自我价值、自我人格的意识者。正因为他有了自我意识,就有了追求平等的愿望。从而导致他自发地否定与拒绝大人物的权威。这些,在世俗的目光中,就变成“性格怪异、自恋、不合群、不谙世道、顶撞上司、对抗威权”的形象。 然而,正因为祢衡有了“自我意识”,就显得十分难得。 唐代诗人李白就是这样赞扬祢衡的: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学者指出,李白诗中兰蕙不忍生的芳洲,就是指因《鹦鹉赋》而闻名于世的鹦鹉洲。 本节续完 |
⑨未可折而折 建安四年,曹操的部属史涣、曹仁占领原先张扬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实现了与袁绍的亲密接触。其实,此前盘踞河内郡的势力已经历三次内部倾軋:先是建安三年十月,太守张杨欲出军救援吕布,却遭部下杨丑反对。于是,杨丑乘势夺权并杀死张扬 ;接着是张扬旧部眭固为主报仇而杀死杨丑;事成之后,眭固当心自己势单力孤,欲北投袁绍。虎视眈眈的曹操抓住机会,派史涣、曹仁击破眭固,夺取河内。因此事,曹操严重地得罪了袁绍! 但也充分说明,自开放许昌迎请汉献帝以来,曹操开创了大发展的局面。他当初听取荀攸、程昱的劝告,走对了路。走对路的人当然还有董承。他当初也是力主请曹操进洛阳。就护送天子东归这件事来说,当初有多少人要争这份护驾的功劳?其中就有人多势大的白波将军韩暹、胡才、李乐,还有与董承同时起步的杨奉以及朝廷任命的太守张杨和王邑,这些人拥有的势力都比董承强大。但自老曹进洛阳后,其他人都逃了,只有董承一人风景独好,全部东归长征的功劳几乎归董承独揽!迁都许昌后,董承不但没有失势,反而步步高升。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董承得到了仪同三司的车骑将军职务,与他的兄长董重当年的骠骑将军已不相上下!女儿董妃也是一步步上位最终取代宋贵人,成为宫中仅次于伏皇后的女二号。是董承能力超群?还是命运垂青?当然,建安四年董承谋得得车骑将军的具体时间还有待细分。 这下,董承可以想象着自己的万里鹏程:前面只有一座高山,那高山就是官居司空的曹操!董承是否继续凭借命运的垂青而再次弯道超车,取代或超越老曹?当然,此时许都还有一位名人,他就是刚投靠曹操的刘备。他被封为后将军。这后将军虽不够董承的车骑将军的级别,但刘备被汉献帝称为皇叔。所以董承觉得这皇叔招牌有用,就想拉为自己的盟友。 据说,就在建安四年三月,董承得到汉献帝密授的一份血写的衣带诏,授权他“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这奸党是谁?不言而喻。 为拉刘皇叔共图大业,董承找刘皇叔秘密谈过话。董承把一桩天大的秘密告诉了刘皇叔:那就是董承手中握有皇帝的“衣带密诏”。董承称:诏书是皇上用血在绸布上写的,皇后用针线把密诏缝入衣带,然后带出宫来。此事,董承表明自己可以提着脑袋担保:千真万确! 但其中有问题。明白人都知道,绸布上的血迹,几天之后就发黑了,黑得与碳、墨的黑色几乎没两样,肉眼难以区分。所以,被皇后用针线把绸诏书缝入衣带后,字迹可能已经发黑了。那时的人又不懂DNA技术,谁能证明这衣带上是血写的诏书没有猫腻?谁知道那上面是血,还是碳墨?油墨?即便是血,谁知道是皇上DNA,太监或奴仆DNA,鸡鸭猪狗DNA? 血书只适合在紧急状态下、或在狱中没有笔墨纸砚的场合才不得已采取的手段。所以,皇上真的要发秘诏,为何不能直接用笔在绢纺绸缎上书写,然后盖上玉玺或后玺?一桩正经事,就这样被“血书”两字戏剧化了。至于想缝在衣服内,血写的可用,笔墨写的与怎么就不可用了? 待续 |
⑨未可折而折(续1) 特别,董承还称,密诏是皇后用针线缝入衣带。这麽一说,皇后与皇上都是衣带诏的同谋人。可是,皇后是伏寿而非董贵人!皇后伏寿的父亲伏完原本是执金吾,是辅国将军,如今也是中散大夫。为何衣带诏传董承却回避真正的国丈伏完?所以这衣带血诏,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别样的噱头。在“衣带诏” 案发董承父女死后,伏皇后还是给老爸伏完去了一信,那信照样很顺利地寄了出去交到老爸手里。这说明,皇帝皇后还是可以避开曹操的耳目地向外传送明文书信的,没有必要搞成神神秘秘的血书。。 刘皇叔可称是盖世英雄。幸苦半生好不容易被曹操接纳,到了天子身边当后将军。如今却突然秘密听到董贵人老爸董承口述 “帝衣带中密诏”内容!刘皇叔即使不被吓出一身汗,他难免狐疑重重!只凭董承的一面之词就要卷入如此惊天大案,风险实在太大。从血雨腥风中冲杀出来的刘皇叔可不是鲁莽的彪子,皇叔当场空口诺诺不肯点破,但心中却是盘算着如何摆脱这场是非。于是“后园种菜,韬晦了好几天。正巧这时,传闻伪帝袁术难熬内乱与外患的严重打击,特别是江东小霸王孙策的反叛与灼灼逼人的进攻。他决定要向北逃避难。 机会难得!皇叔从中发现了机会,于是主动向曹操请缨,愿带兵拦截袁术!无巧不成书,老曹身边的超级智囊团成员荀彧、郭嘉和程昱都不在。曹操看到皇叔的一片恳切之情,就同意了。他当即拨给刘备五万兵马。自然,刘皇叔非找袁术拼命而是直奔徐州而去。等郭嘉、程昱回来要阻止出兵时,已经迟了。 忠实于老曹的车骑将军兼徐州刺史车胄没有得到警报,但他知道刘皇叔来者不善,于是设计,要利用宴请刘备时夺回兵马指挥权。不料,车胄身边的谋士陈珪、陈登父子是刘备的深喉。所以车胄计谋还未付诸行动,皇叔早已心中有数。被告密的车胄反而先被杀!徐州又被刘备夺取!曹操为此愤怒至极,后悔当初不接受程昱杀死刘备的主张。 此时“衣带诏案件”还没有暴露。车骑将军车胄被杀之后,帝都洛阳的董承正式接替车胄出任车骑将军。也就是说,董承拿到所谓的衣带诏之时还没正式荣任车骑将军。 一过年,就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初九。这天,董承拉拢起来的秘密小集团被破获,谋杀曹操的计划落空,一场美梦化为乌有。涉案的除董承外,偏将军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子兰被一锅端,惨遭砍头。根据当时家族连坐的律例,董承女儿董贵人也不能幸免,从而被抓捕处死。汉献帝少了一位身边的宠妃。不过,如果作为男人且十分爱自己的女人的话,他完全可以发布赦免令的,因为他是皇帝!然而他没有那样做。看来,这种男人很窝囊!堂堂的汉献帝只想证明,曹操一直是自己的爱卿,董承的那衣带诏与己毫无关联,而且自己此前根本就没听说过。 (待续) |
|
⑨未可折而折(续2) 在“衣带诏” 案发董承父女死后,伏皇后还是给老爸伏完去了一信,那信照样很顺利地寄了出去交到老爸手里。 据说,伏完得到密信后,不敢出气,而是暗中向好友荀彧及小舅子樊普商量过。樊普正就是爱妾樊氏之弟,董贵人亲舅舅。既然朝廷出了这种事,国丈伏完觉得还是远离宫廷、远离是非更好。他没与女儿商量,就要求改任屯骑校尉。屯骑校尉相当于农垦部长吧,他决定离京去开发军垦农场!或许,这正是老朋友荀彧提的建议。伏完因此得以善终。 真实历史中,董承并非善类,更不是大汉朝的忠臣良将。他只是工于数钱、买官鬻爵董太后的余脉旁支,前骠骑将军董重的兄弟。董承与宦官集团或董卓势力的渊源都很深。刘皇叔原本就没有真正卷入阴谋。他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找个借口逃回徐州。 说也巧,衣带诏案子发生前,有位宾客从江南来,他就是王朗。 王朗是东海王氏家族的。与东海王氏同宗的还有相邻的琅琊王氏。前文提到关东十八路诸侯结盟讨伐董卓时,孙坚出征时的第一刀就斩杀了荆州刺史王睿。王睿就是出自琅琊王氏。在王朗、王睿之前,不论东海王氏,还是琅琊王氏,他们的名气都不怎么出众。但我们即将看到,自王朗之后,东海王氏与琅琊王氏就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扮演重要角色了。 王朗年轻时出任县令。但没多久,他的老师杨赐就去世了。王朗弃官为杨赐服丧守孝,多年不肯出仕。后来,徐州陶谦征聘他为徐州治中从事。那时正值李傕、郭汜叛乱,王朗与赵煜作为使者到长安向汉献帝进贡,以表达徐州广大人民群众对皇室的爱戴。这记马屁拍得及时,龙颜大悦,王朗升迁为会稽太守。建安元年,面临江东孙策部下猛将太史慈的不断进攻,孤军奋战的王朗坚持抵抗了许多时间,他虽败而不降。后来从海路逃出会稽向南转移到东冶。东冶就是后来的福州城。没料到,江东名将贺齐随即攻占福建,王朗被俘。孙策非常尊重王朗,多次表明要重用他,但王朗不从,隐居曲阿(江苏丹阳)。这或许因当年孙坚斩杀琅琊王睿有关,都说东海王朗与琅琊王氏同宗。面对王朗的拒绝,孙策也只好任凭王朗来去自由。当时投降孙策的还有豫章太守华歆。曹操知道之后,上表皇上,要征召王朗、华歆回朝廷。王朗辗转数年才到达许都,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华歆受孙策挽留,一时没能脱身。说这么多,无非是说明,王朗、华歆是魏晋时代的重要人物,特别是在后来辅佐曹丕建立魏朝的关键阶段。 曹操处理完董承案,就宴请王朗等回归的官员。 酒喝多了,曹操也难免信口开河,他借醉意对着众人发了一通议论。意思是说我等好不容易在中原地区建立这一份家当,可"不能学你王朗当年在会稽那样,弄丢了自己的饭碗"啊!曹操意思是说,这年代,州郡、城池每一分地盘都非常重要,是赖以生存的饭碗!酒后的曹操,举王朗的例子讲自己体会,却没有想到王朗的感受。显然,言者无心,听着有意。这些虽系酒中之言,却令王朗十分难堪。 王朗深受忠君爱国教育,他认为自己当会稽太守是为天子保天下,不是为自己保饭碗。他丢失城池,既对不起皇上又十分狼狈。这种情况下,他投奔许昌实在是无奈之举。曹丞相是自己心目中的正人君子,君子本就该成人之美,而不该取笑落魄之人,更不该把受挫折来投奔自己的人看成落水狗,随意挖苦取笑。王朗闻言顿时变容,仰头长叹:"言行举止要表现得恰如其分真是太难了。"曹操奇怪:"为什么这么说?"王朗回答:"像我那样,当年既为汉吏,不能保境安民,所以'未可折而折'。而您在今天这个场合,原本当尽地主之谊,体现恭敬好客、折节求贤的气度,想不到却如此对待新来的客人。这就是'可折而不折'了"。 待续 |
⑨未可折而折(续3) 其实,刚解决董承案的曹操是利用醉酒的方式来暗示自己坚守的底线:不能轻易放弃自己一众兄弟打下来的任何州郡,不放弃自己建立的军队。否则,就要像王朗失去会稽一样无家可归。他的意思很清楚: 天子和文武百官可以在许昌设朝廷、当皇帝。我曹操保证皇上安全,不能再让新出的宦官赵忠、张让那样的野心家绑架朝廷;也不允许新的董卓威逼天子劫持天子与百官;更不让新的李榷、郭汜一路追杀围攻朝廷。老曹还可以向朝廷提供各种开销。但这地盘是我曹操一众兄弟拼命挣下来的,是赖以生存的饭碗!这就绝不容许董承这种白眼狼施展阴谋诡计,轻易抢走! 王朗听出了曹操的音头,所以先表明自己的初衷是保境安民。这本是不可折的使命。只因命途多舛,不该折的却折了。他批评曹操拿客人最难堪的经历当话题,这方式很不好!会使人误解为逐客令。此时曹操该做的,是该折身出迎,礼贤下士,而不该因傲慢,挺着腰包膀去得罪慕名投奔而来的人。从而他批评老曹的表现不是“恰如其分”。 只因为王朗能直面摆出不同观点,与曹操据理争辩。这反而让老曹放心:王朗是心怀坦荡之人。此后王朗得到了信任与重用。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与王朗之间讨论问题时能保持一种争而不破的气氛,这很难得。此时袁术死了;董承也自取灭亡了;杨彪也已经得到平反。王朗是杨赐的学生,与杨彪算是杨门的师兄弟。杨彪陪同王朗全程参加了这次曹操的宴会。大概是作为安慰,曹操保留杨彪三公待遇以颐养天年。杨彪儿子杨修也被曹操聘为司空府的瑑员。 不过就在这年,与杨修同龄的周瑜已经与美女小乔成亲了,而且成了东吴大军的男二号。 建安五年(200年)春季,曹操处理完董承案,就亲征刘备收复徐州。惊惶中的刘备求助著名学者郑玄作书向袁绍求救。前文说过,郑玄也是汉末清流陈球的门生,他虽不愿入仕,但在华北各路军阀头目中都拥有很高的声望。 出于不让曹操一家独大的战略考虑,袁绍知道刘皇叔处境之后,决定与刘备结盟,再拉拢刘表、孙策一道,发檄文向曹操宣战!只是孙策与刘表是世仇,结盟不易。孙策只是口头表态而一时没有出兵夹击老曹。 不料,徐州战局发展太快,刘备一战即溃,只身逃奔到离徐州最近的青州。他的家小与关羽一众均被曹操擒获。这不怪刘备无能,更不是关公、张飞武艺不精,只因为手下士兵全是从曹操的许昌那边拐骗来的,另一部分是用计谋杀徐州刺史车胄强行接管的。这些官兵遇到老东家曹操,就不战而被招了回去。刘、关、张顿时成了孤家寡人。老曹收回徐州,派遣臧霸、孙观、孙康等人驻军山东以牵制青州袁谭,自己率军回许昌。此时的青州刺史袁谭正是袁绍的大公子。袁大公子迎接刘皇叔到平原城。袁绍又迎皇叔到邺城,袁绍、刘备正式结为联盟。自刘皇叔成军以来,先后投靠了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等四军头。如今的袁绍成了刘备投靠的第五个东家。我们知道,刘备随后的历程,还将有刘表、孙权与刘璋三位东家可供继续投靠。 曹操与袁绍这对曾经的盟友就此撕开了面皮,决定彼此命运大战就此展开。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7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