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世族政治与魏晋风流 【正在连载】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世族政治与魏晋风流 【正在连载】[第8页]

作者:tsenway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7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④胡笳十八拍(续)

    曹操打胜官渡之战后,统一了华北,也从袁绍手中接管对匈奴的控制权。出于对文友蔡邕的怀念,他出高价从匈奴左贤王手中赎回蔡文姬。蔡文姬于建安十二年(207)归汉后,因一身的悲惨经历难以忘怀,又写下两首《悲愤诗》。一首乐府风格,另一首则是骚体风格。以下抄录的是骚体的《悲愤诗》:
    《悲愤诗》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
    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
    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蔡文姬唉叹自己福分浅薄偏逢乱丗,家势不旺无力庇佑自己,因而遭掳掠西过函谷关。从“身执略兮入西关”这句表明,蔡文姬是写自己先在中原被掠进函谷关,而不是写自己后来被匈奴掠走的事。对照另一首五言体的《悲愤诗》写同一事件时,就点明董卓西凉军“来兵皆胡羌”,掠夺关东之后,就火烧洛阳“长驱西入关”。就是说,蔡文姬先是被董卓西凉军绑架的,而西凉军主力是由胡羌组成。这事发生在初平元年(190年)。或许,蔡文姬入函谷关后,一度恢复自由,实现了父女团聚。但两年之后又发生了不幸,父亲蔡邕被杀,李榷、郭汜又发动暴乱,一度参与随同暴乱的匈奴在兴平二年还乘机抢劫。至于父亲之死以及蔡文姬何时被南匈奴抢掠成为左贤王刘豹的妻子?或许是因政治问题太敏感,蔡文姬有意曲笔回避。这,是否可作为我们的理解。
    悲愤诗更写到离开中原到朔方后,自然环境、人文风俗的巨大差异,生活遭遇的巨大困难,身心经历的巨大磨难。诗句“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生动表达了身在异域凄凉、孤单,以及有身不能还,有国不能归的幽怨。
    命运真作难人。当迎来机会,政府召唤自己回家回国时,却又因在异邦育儿生女,出现了骨肉难以分离切腹之痛。自己回国了,却要把骨肉留在异域!这生离死别再次折磨着这位不幸女人的身心!
    蔡琰《悲愤诗》对悲情的人生经历作了细致的描绘、渲染,淋漓尽致地哭诉内心的凄惶痛苦。
    孤雁归兮声嘤嘤,含哀咽兮涕沾颈。
    全诗堪称字字血泪。然而,优美细腻文笔又点得全诗处处闪亮。
    其实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歌曲也是典型的悲愤诗。但由于她与建安文人基本处于同一时代,又曾同到邺城共同交流的经历,从而她也被归入建安文人集团。然而蔡文姬悲愤的诗风与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既有联系,却又另别据一格,我们在此仅能简略介绍。
    由于政治上与军事上的顺利发展,曹操阵营人才济济。除了大家熟悉的文臣武将之外,有两个人还需要我们刮目相看。他们就是王朗与华歆。
    ⑤割席分坐
    建安五年官渡战争之际,汉献帝批复了引进东吴能臣华歆的奏折。华歆与卢植、郑玄、管宁四人都是清流领袖陈球的弟子。名师出高徒,所以在孙策统一江东之前,华歆与王朗一样,都是朝廷派驻州郡的一方大臣,年俸禄两千石。后来许昌的许多朝廷重臣甚至比不上他俩。就连曹操,首次当上太守的年月也与王朗、华歆大致相同。王朗曾以守境安民为号,与孙策部下两位猛将太史慈、贺齐打了快一年的战争。他的会稽保卫战从浙江一直打到福建的福州。福州当年以冶铁出名而成为冶城,并取名东冶。王朗被贺齐俘虏后,孙策优待王朗还要委以重用。只因为正统皇朝在许昌,王朗心无旁婺。孙策也觉得强扭的瓜不甜,只得任其自由。华歆出道与王朗一样早。他当年随太傅马日磾东巡时,被举荐为豫章太守。豫章郡正就在如今的南昌市以及周边,也正是孙策看上的要地。面对孙策的进攻,华歆主动整理衣冠迎接孙军进驻豫章,主动投诚。孙策待以上宾之礼,提升重用。于是华歆先后在孙策、孙权两兄弟殿前为谋臣。
    帝都许昌正因人才匮缺而召集原来朝廷的旧部,出身华贵且受名师栽培的华歆与王朗都成为首选。于是,拒绝与孙策合作的王朗首先过大江进入许都,拜为谏议大夫,逐步成为朝廷重臣。华歆却因孙策、孙权两兄弟的挽留,拖了不少日月。不过没多久孙策遭暗杀。孙权初立,东吴放弃北渡与袁绍夹击曹操的意图,曹孙关系得以缓和。华歆乘机劝告孙权:"您因为能遵奉皇帝之命,这才能与曹公结下友谊,但这份友谊还不牢固。让我去那边为您加深,岂不更好?今天您留我,是养一个无用之物,这不是好办法。"孙权听了很高兴,于是答应送他去许都。不过孙权没料到,送客没多久,华歆就摇身一变,当老曹的军师,率军四十万,攻打东吴水军要寨濡须口。这着实让孙权惊出一身冷汗。
    不过,当年孙权方面给华歆送行场面十分感人。
    听说华歆度进京赴任,亲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余人都赶来相送,并赠送了"数百金"的巨额钱物。华歆来者不拒,全部收下,暗中却在赠金上作了标记。临行之日,他又全部原物返还。他说:"我本来就不曾拒绝诸位好意,所以收了这么多的礼物。但想到,我这次本来是无罪之身单车远行,一路孤零零的。但如果怀藏壁玉,就有被杀的可能。望宾朋好友能为我想一个万全之策!"那年代,兵匪一家,没有法度,谁也无法保证这一路上如此重多的金银珍宝不被抢劫!于是众人只好收回礼品,并称赞他高尚的品德。但真正的心思只有华歆自己才明白:此去恩怨全消,一旦它日相遇,就各为其主,不通私情。
    华歆到许昌,就授任为议郎、尚书,再转升侍中。就接近了尚书令荀彧的地位,与王朗的谏议大夫持平。由于这俩的经历与出生,他们都成为当年的“网红”。虽然那时的人物不知因特网为何物,但网红那种角色,古代一样有。成了网红,就自然有各自的粉丝,也有各自的“水军”,以抹黑处于竞争状态的其它网红,古今中外没有例外。
    有人赞扬华歆,就有不服气的水军挖出《割席分坐》的一段历史故事,挖苦华歆。并引出如下结论:与管宁比,华歆实在难于启齿!
    故事说:管宁和华歆原本是好友,同席看书学习研究学问。虽同是陈球的学生,但志向不同。华歆是入世的,他一心想当大人物,办大事,内心向往的是花花绿绿的世界;管宁则不一样,他洁身自好,面对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毫不动色。他发奋研究学问、探索真理而不愿媚世从俗。有天,两人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拣在手中犹豫不决,瞥见管宁不屑的脸色,才扔下金子。
    他们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门前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有贵人乘豪车车经过。管宁像往常一样目不斜视,华歆却克制不住,丢下书外出凑热闹。管宁生气了,于是拔剑,把坐席一割为二,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这故事流传至今近两千年。结论都是管宁高尚,华歆浮躁。不排除这是水军故意贬低华歆的小动作。但在现代人目光下,反而感到华歆更像是正常人。不同时代的目光,结论总归是不一样的。
    针对有人企图通过水军来贬低华歆,另一支水军出头了。编故事贬王朗: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逃难,途中遇到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同走,华歆不同意。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怎么不行呢?"后来有兵马捕快追上来了要抓那人。王朗想推卸责任,要丢下搭船的人。华歆说:"最初我对带不带他表示犹豫,正是考虑到这个情况。既然已经接受了他的请求,怎么能够因为情况紧迫就把人家抛弃了呢?"于是继续带着那人一起逃跑。
    这个故事想说:王朗助人为乐,表面看上去心地善良。但是一旦发现触及他自身利害的时候,就不管新交的同路人了。而华歆虽然一开头也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但他一旦做出抉择之后,便不会轻易牺牲同路人。
    世人便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品行高于王朗。
    其实,同样的故事把王朗换成郑泰,把乘船改为在陕西武关的小路步行,其它情节照搬不误,则又变成另一则称赞华歆品行高于郑泰的事例。
    两千年不变!舆论场水军就总是那种水平。
    当然,不仅水军如此,如今“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正宗的电视大片也这样!
    我们讲这些,不是想对历史上的华歆、王朗定个什麽样的面谱。而只是说古今中外,历来都有许许多多的水军毛毛队伍,他们总想通过编造八卦故事来掩盖历史真相。演喜剧也好,演悲剧也罢,历史真实面貌往往不如水军的八卦故事那么精彩。
    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世说新话》这本著作,它收集了许许多多的名人轶事。收入其中的也不乏水军制作的鸡汤传奇。但由于来源广泛,内容不拘一格。《世说新话》倒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那年代人的精神面貌、行事风格。事实上,《世说新话》也为我们研究魏晋风流提供了许多鲜活的事例。
    从这角度来说,华歆与王朗的角色,一点也不比老曹的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差到哪里去。不信,接下去看看他们各人的最终结果如何。


    本节作了少量修改:

    ⑤割席分坐
    自官渡之战之前,曹操就注意就加强与东吴孙氏兄弟的联系。他首先通过扬州刺史严象,举十五岁的孙权为秀才,出任阳羡长,随后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步步上升。官渡之战前夕。曹操打听到孙策有一堂妹未嫁,就出派使节,为十五岁的儿子曹彰求婚,成功与孙坚亲弟孙贲结为儿女亲家。老曹家还打听到孙策四弟孙匡未娶,就让曹仁之女远嫁东吴,以巩固曹孙两家的关系。随着,曹操在北方政治上与军事上的顺利发展,而同时东吴孙策早逝,孙权初立,孙曹双方都有继续改善关系的动机。
    建安五年官渡战争之际,汉献帝批复了引进东吴能臣华歆的奏折。华歆与卢植、郑玄、管宁四人都是清流领袖陈球的弟子。名师出高徒,所以在孙策统一江东之前,华歆与王朗一样,都是朝廷派驻州郡的一方大臣,年俸禄两千石。后来许昌的许多朝廷重臣甚至比不上他俩。就连曹操,首次当上太守的年月也与王朗、华歆大致相同。王朗曾以守境安民为号,与孙策部下两位猛将太史慈、贺齐打了快一年的战争。他的会稽保卫战从浙江一直打到福建的福州。福州当年以冶铁出名而成为冶城,并取名东冶。王朗被贺齐俘虏后,孙策优待王朗还要委以重用。只因为正统皇朝在许昌,王朗心无旁婺。孙策也觉得强扭的瓜不甜,只得任其自由。华歆出道与王朗一样早。他当年随太傅马日磾东巡时,被举荐为豫章太守。豫章郡正就在如今的南昌市以及周边,也正是孙策看上的要地。面对孙策的进攻,华歆主动整理衣冠迎接孙军进驻豫章,主动投诚。孙策待以上宾之礼,提升重用。于是华歆先后在孙策、孙权两兄弟殿前为谋臣。
    帝都许昌正因人才匮缺而召集原来朝廷的旧部,出身华贵且受名师栽培的华歆与王朗都成为首选。于是,拒绝与孙策合作的王朗首先过大江进入许都,拜为谏议大夫,逐步成为朝廷重臣。华歆却因孙策、孙权两兄弟的挽留,拖了不少日月。不过没多久孙策遭暗杀。孙权初立,东吴放弃北渡与袁绍夹击曹操的意图,曹孙关系得以缓和。华歆乘机劝告孙权:"您因为能遵奉皇帝之命,这才能与曹公结下友谊,但这份友谊还不牢固。让我去那边为您加深,岂不更好?今天您留我,是养一个无用之物,这不是好办法。"孙权听了很高兴,于是答应送他去许都。不过孙权没料到,送客没多久,华歆就摇身一变,当老曹的军师,率军四十万,攻打东吴水军要寨濡须口。这着实让孙权惊出一身冷汗。
    不过,当年孙权方面给华歆送行场面十分感人。
    听说华歆度进京赴任,亲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余人都赶来相送,并赠送了"数百金"的巨额钱物。华歆来者不拒,全部收下,暗中却在赠金上作了标记。临行之日,他又全部原物返还。他说:"我本来就不曾拒绝诸位好意,所以收了这么多的礼物。但想到,我这次本来是无罪之身单车远行,一路孤零零的。但如果怀藏壁玉,就有被杀的可能。望宾朋好友能为我想一个万全之策!"那年代,兵匪一家,没有法度,谁也无法保证这一路上如此重多的金银珍宝不被抢劫!于是众人只好收回礼品,并称赞他高尚的品德。但真正的心思只有华歆自己才明白:此去恩怨全消,一旦它日相遇,就各为其主,不通私情。
    华歆到许昌,就授任为议郎、尚书,再转升侍中。甚至接近了尚书令荀彧的地位,与王朗的谏议大夫持平。由于这俩的经历与出生,他们都成为当年的“网红”。虽然那时的人物不知因特网为何物,但网红那种角色,古代一样有。成了网红,就自然有各自的粉丝,也有各自的“水军”,以抹黑处于竞争状态的其它网红,古今中外没有例外。
    有人赞扬华歆,就有不服气的水军挖出《割席分坐》的一段历史故事,挖苦华歆。并引出如下结论:与管宁比,华歆实在难于启齿!
    故事说:管宁和华歆原本是好友,同席看书学习研究学问。虽同是陈球的学生,但志向不同。华歆是入世的,他一心想当大人物,办大事,内心向往的是花花绿绿的世界;管宁则不一样,他洁身自好,面对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毫不动色。他发奋研究学问、探索真理而不愿媚世从俗。有天,两人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拣在手中犹豫不决,瞥见管宁不屑的脸色,才扔下金子。
    他们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门前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有贵人乘豪车车经过。管宁像往常一样目不斜视,华歆却克制不住,丢下书外出凑热闹。管宁生气了,于是拔剑,把坐席一割为二,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这故事流传至今近两千年。结论都是管宁高尚,华歆浮躁。不排除这是水军故意贬低华歆的小动作。但在现代人目光下,反而感到华歆更像是正常人。不同时代的目光,结论总归是不一样的。
    针对有人企图通过水军来贬低华歆,另一支水军出头了。编故事贬王朗: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逃难,途中遇到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同走,华歆不同意。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怎么不行呢?"后来有兵马捕快追上来了要抓那人。王朗想推卸责任,要丢下搭船的人。华歆说:"最初我对带不带他表示犹豫,正是考虑到这个情况。既然已经接受了他的请求,怎么能够因为情况紧迫就把人家抛弃了呢?"于是继续带着那人一起逃跑。
    这个故事想说:王朗助人为乐,表面看上去心地善良。但是一旦发现触及他自身利害的时候,就不管新交的同路人了。而华歆虽然一开头也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但他一旦做出抉择之后,便不会轻易牺牲同路人。
    世人便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品行高于王朗。
    其实,同样的故事把王朗换成郑泰,把乘船改为在陕西武关的小路步行,其它情节照搬不误,则又变成另一则称赞华歆品行高于郑泰的事例。
    两千年不变!舆论场水军就总是那种水平。不仅水军如此,如今“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正宗的电视大片也这样!
    当然,王朗的水军也不甘示弱。他们可以指出:王朗面对孙策,不怕硬,不吃软,应是孤军抵抗了近一年不投降!战败被俘,不怕杀头,更不吃孙策的高度礼遇而不投降!反而因此得到孙策的敬重。王朗回归许昌,之前没有丝毫变节与奴颜媚骨。那华歆就不一样了。华歆见孙策气势汹汹,就主动献城投降。然而,他既然投降又不忠心,随后依靠对双方说甜言蜜语,另择东家。华歆的风骨就比王朗差了一大截!其实,我们讲这些,不是想对历史上的华歆、王朗定个什麽样的面谱。而只是说古今中外,历来都有许许多多的水军毛毛队伍,他们总想通过编造八卦故事来掩盖历史真相。演喜剧也好,演悲剧也罢,历史真实面貌往往不如水军的八卦故事那么精彩。
    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世说新话》这本著作,它收集了许许多多的名人轶事。收入其中的也不乏水军制作的鸡汤传奇。但由于来源广泛,内容不拘一格。《世说新话》倒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那年代人的精神面貌、行事风格。事实上,《世说新话》也为我们研究魏晋风流提供了许多鲜活的事例。
    从这角度来说,华歆与王朗的角色,一点也不比老曹的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差到哪里去。不信,接下去看看他们各人的最终结果如何。
    ⑥孔融之死
    建安十三年六月,因前太傅马日磾已死,前太尉杨彪也已推病辞职,三公中只有司空曹操在职。曹操于是上书,要求撤销太傅、太尉与司空的三公编制,恢复丞相制,他改任汉朝丞相。另设御史大夫,负责司空的部分职责。谁适合当御史大夫?汉献帝刘协特别召见光禄勋郗虑和少府孔融,当面商议此事。刘协问孔融:"郗虑有什么特长?"孔融回答说:"他知道天下大道,但却不能让他掌握权柄。"对话中,献帝刘协很显然是想让孔融提名郗虑为御史候选人,而留一个谦虚大度的好名声给孔融。谁知孔融就是不知进退,直截了当地说郗虑不配掌握权柄!郗虑一听,不由地火冒三丈!扬起笏板反驳孔融:"孔融曾经当北海国宰相,却政事松散,人民流散,他哪里适合掌权啊!"郗虑与孔融两就这样不知恬耻地为争夺御史大夫的职位,而互相攻击对方。御前咨询会变成两人互骂山门的场所。汉献帝刘协无奈,下发文书命令郗虑和孔融和解。但还是把郗虑从光禄勋升迁为御史大夫,成为地位仅次于曹操的高级文官。孔融也升级为太中大夫,可惜这太中大夫名称好听,却连少府的那点实权也没了。因为这件事,郗虑与孔融还是结下深仇大恨。
    都传说,许都汉献帝面前的朝臣,都是曹操的私人部下,其实并不尽然。其时,能出任汉献帝御前三公九卿的,都是资历与曹操相同,或更老资格的原汉灵帝时期的官员。比如,马日磾、杨彪、伏完、董承、左灵、刘艾、杨众、郗虑、孔融、钟繇、荀彧、董昭、王朗、华歆、种辑、耿纪等等。老曹身边的高参程昱、荀攸、郭嘉、贾诩以及武将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史涣、韩浩、张辽等等都不进入朝臣的左文班、右武列之中。如果说,御前高官马日磾、杨彪、伏完、董承、郗虑、孔融、钟繇、荀彧、董昭、王朗、华歆以及次一级的官员伏德、路粹等人是在国有大型企业吃皇粮的高管,那曹操身边的高参与战将就都是曹家私营公司的雇员。问题是,汉献帝名下的所有国有大型企业都不过是依赖曹家私企喂奶的空架子。
    天子的国企与曹氏私人公司相比,哪边效益好?替谁干活收入多?那是一目了然的。能人高士都宁可选择私企曹操公司。高参荀彧,本在老曹手下干活,后来老曹把他举荐给朝廷,得到尚书令的职务。可是,薪水还得由老曹私企来提供。所以就连荀彧,也非常在意曹操给他的是什么样的食盒。
    就是说,汉献帝朝廷里的皇帝、皇后、所有朝臣的薪俸,完全在私营的曹氏公司开销!在这种状态下,难免国有大型企业成员会转而向曹老板输诚,董昭、郗虑、路粹就是其中代表。如果说,朝廷是“汉”,曹操私企叫“曹营”的话,曹操是挂名在汉,而全身心经营自留地曹营。程昱、郭嘉、夏侯惇、曹仁、韩浩、张辽等等是全身心在曹营而不在汉。马日磾、杨彪、伏完、孔融、耿纪才是真心忠于汉,荀彧、董昭、王朗、华歆、郗虑、路粹是心在曹营身在汉,董承、种辑虽身在汉而心不知在何处?荀彧、荀攸叔侄是力图使包括曹操大哥在内的整个私企国有化,实现曹营归汉。至于电视剧中把曹营中的刘皇叔的朋友说成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说法不妥当。因为此前刘皇叔投降曹操、而后脱离许都屈居袁绍或刘表手下时,他家的蜀汉,彼时的“八”字尚缺一撇一纳。况且,他的蜀汉与刘协的汉没啥关系。
    一开头,曹操是以兖州刺史身份当接盘侠的。朝廷想到老曹的重要性,让他出任首都的政法委书记---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算什麽,挡得住老曹手下五百轻骑兵吗?曹操虽接了这一职务,却多数时间留在自己的兵营中。曹操不入朝参与商议大事,结果就造成朝廷大政方针一出宫门就无效!没有曹操很不方便,于是晋升他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希望能发挥带头作用!贵为三公的曹司空总该与会众大臣一道商量大事了吧?但曹操依然以军务繁忙为由,难得入朝。迫切希望老曹参与共商大事的最终结果是,他提出体制改革,用丞相制取代三公制。其结果是私企董事长曹操兼任了国企的CEO!而曹氏私企总部却设在邺城。邺城原本是袁绍经营多年的大本营,如今归老曹所有。老曹不但把全部家眷移住邺城,更把自己幕府及曹军总指挥部设在那边。下一步,老曹还要在邺城建设三大中心:军事指挥中心、金融财政中心、还有一个是他一手缔造的“邺下文人”为代表的全国文化中心。
    老曹自己实际上已经脱离许都,转住邺城。他嘴里不说,但内心痒痒的就想当贵族的带头大哥齐桓公,把邺城办成相当于当年齐都淄博。那样一来,东汉末代朝廷就可能被冷在许昌,汉献帝是否变成另一个债台高筑的周敬王姬延?
    估计有不少人想到了那一步,就是没人敢说出口。

    待续
    ⑥孔融之死(续1)

    就是说,汉献帝在许昌的朝廷虽是表面“高大上”的大国企,命运却操在私企曹董事长手中。献帝朝廷的处境,远不如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代的周天子。倘若周天子与各诸侯各行其是的话,还好说。但要是天子身边的任何一位臣子想代表朝廷去挑战齐桓公或楚庄王的话,其后果就将很黄、很严重!那是贵族强于天子的必然结果。
    这不,汉献帝的太中大夫孔融就因言语上拿捏不住分寸,遭了殃。
    这年七月,投靠荆州刘表的刘皇叔在河南新野袭击了夏侯惇。曹操震怒,要出兵平定荆州刘表、刘备联盟。此时官任太中大夫的孔融就到大本营劝阻。曹操认为孔融是因与刘备的私人感情而企图阻扰军机大事,予是厉声叱责!并警告说:“如有再谏者,必斩。”孔融退出后,内心不服,逢人就口出怨言,说曹操出兵是“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公开给曹操扣上“至不仁”的帽子,反而奉承敌军刘表、刘备为“至仁”,还诅咒曹操必吃败仗。这话被郗虑的宾客听到,新科御史大夫郗虑素来与孔融不睦,于是就向老曹打小报告。郗虑原本不是曹操的属下,他讨好曹操的理由却又是明白的。曹操得到这份小报告时已经上路出征了。他回想到孔融也曾反对征讨袁绍,反对远征乌桓,甚至讽刺自己征乌桓是要去报丁零偷了苏武牛羊的仇,是劳民伤财。在其它事情上,孔融也不停向曹操抬杠!比如曹操因为歉收宣布戒酒的事,还比如曹丕娶妻结婚的事,孔融无不对老曹嬉笑谩骂。曹操因此认为孔融是有意处处与自己作对,还觉得老孔这人浮华不实,于是内心很不高兴。
    然而,要直接给孔融定罪,却又是一件很不干净的事,老曹不愿弄脏自己。
    孔融除了新接结的冤家郗虑外,还有其他人,比如老冤家路粹。此时路粹依然保留朝官编制,他留守许都而没有随曹操幕府去邺城。这年八月,他把收集到有关孔融的黑材料写成奏折,然后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罪名上疏弹劾。记得吗?前文我们曾暗示过:路粹是个记仇的人!孔融的祸根之一是他向皇上的《荐祢衡书》中狠狠地踩了路粹与严象一脚!朝廷受理路粹的弹劾书之后,孔融立即遭到双规。
    孔融本是一个热衷于清谈的狂放之士,是当朝著名的犀利哥。他自小崇拜清流人物李元礼,并以他为榜样。所以,他广交天下清谈朋友,常常聚集一块。聚众干什麽?喝酒清谈!谈什麽?御前人物、天下大事,无所不谈!前面对曹操的不逊言论,很多就出在酒座上。但孔融忽视了,眼下时代与李元礼时代的不同:当年是太监横行,宦官无道!李元礼是反太监腐败的英模!而如今早已没有太监宦官,那些人被斩尽杀绝了。全国各地的政治明星,就是与清流李元礼同道的曹操、袁绍、袁术与刘表。老孔言多必失,酒席间也难免鱼龙混杂。所以当孔融把清谈目标对准曹操时,就难免惹出了大麻烦,成了那时代的孔姥爷。
    首先是御史大夫郗虑出面弹劾孔融。原本孔融因与郗虑竞争失利,改任的太中大夫本就没有多少名堂。哪知,失利后的他"虽居家失势,而宾客日满其门",还"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依然我行我素。摆阔气、搞浮华、纠集同类、妄议皇家大事!这又招致路粹先生乘人之危,加上一本,参奏老孔,一开罪状就是四大罪行!
    原本对官员的弹劾案子,御史大夫郗虑是不能不接手的,丞相也可以过问,甚至可以插手。但自建安十年之后,曹操连同他的整个募府及军事指挥机构都迁往邺城,基本不去许昌。这次孔融发案时,曹操正出征荆州刘表。整个案子就全归郗虑主持。这样一来审判官郗虑与控方路粹均是被告孔融的仇敌,审判结果可想而知。
    事情弄糟到如今的地步,孔融也开始懂得发急了,此时唯一能救他的人只有曹操了。或许他因此给曹操去信求援:我孔融崇拜李元礼,难道当年你老曹不也一样把李元礼当偶像?
    据说孔融收到老曹回复。老曹复信称:我曹某人只会带兵打仗,杀身为国,孔融你与郗虑那种群小所构的糗事,老曹我不选边站队。
    事实上,老曹拒绝从中调停,言语中还影射孔融是浮华交合之徒。以下是《曹操与孔融书》的内容:
    孤与文举既非旧好,又与鸿豫亦无恩纪,然愿人之相美不乐人之相伤,是以区区思协欢好,又知二君群小所构,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道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斗有余矣!
    信中的文举、鸿豫就分别是孔融、郗虑的字。全文称孤道寡的,更像是后来当魏公的口气。但三国时期已是礼崩乐坏,称孤道寡成为各路军阀草头王的口头禅。

    待续

    
    自赏
    ⑥孔融之死(续2)

    老曹复信拒绝调停孔融与郗虑。他称:我曹某人只会带兵打仗,杀身为国,孔融你与郗虑那种群小所构的糗事,老曹我不选边站队。不但如此,老曹在言语中还影射孔融是浮华交合之徒。
    不过最后,孔融被定罪的却不在路粹所述的 “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等等诸多’浮华罪”指控之中。孔融被判决被罢免行刑后,官方布告的罪行是十六字:
    违天反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
    就是说,孔融没有以浮华交合定罪,而是涉及“不遵超仪”的罪行。据说那是挖掘出孔融曾说过一下一段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这是公然煽动“不孝”啊!“忠孝礼智信”所规范的意识形态准则中,排第二位的就是“孝”!
    但具体地来说,孔融没有不孝的任何具体罪证,他只是因言获罪。那就是言论离经叛道,严重违反了汉帝国的核心价值观。这恐怕是办案审问过程中不利言论累积的结果。孔融本性难移,审查过程依然口无遮拦,慷慨多言。究竟言多必失,自发冒出了一些致命的“新罪证”。这样处死孔融,不关曹操、郗虑、路粹与孔融之间的任何言行,也排除了任何冤家对孔融的构陷。
    钦差奉旨上门抓捕太中大夫孔融,引起朝廷内外一片惊恐。孔融有两个孩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他们照常在家玩琢钉游戏。看着无辜的孩子,知道自身难逃一死的孔融对钦差说:“希望罪责仅限于罪臣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八岁的那个孩子从容地说: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果然不一会,逮捕孩子的差人也接踵而至了。
    稚子不稚啊!孩子口中的”覆巢之下,复有完卵?“成了一千八百年来咱汉人的成语。这成语出自孔融那位过分早熟孩子之口,更令人加深对故事的悲剧感。
    五花八门的指控让豪爽直言的孔融难以招架,他注定没好果子吃了!最后建安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他被处死并抛尸于市,全家株连而死,两个孩子自然不免。一个以“孔融让梨”的鸡汤故事进入千年教科书的道德楷模,却因不道德的罪名被处死。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讽刺?难怪天下人因之感慨万分!孔融生前高朋好友无数,落难时,却几乎无人敢出面为他说句公道话,从而也没人上刑场告别与收尸。最后还好有位名叫脂习的人匆匆从外地赶来,冒险为他收了尸。

    待续
    ⑥孔融之死(续3)

    孔融一生从名震海内的道德楷模却沦为离经叛道的“不孝之徒”,他因此而死,却死得不甚明白。或许,他的《临终诗》道出了其中原委: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孔融人生中很有特色,也很典型。我们在他身上也花了最多的笔墨,无法把他写成顶天立地的英雄,却演绎成悲剧。这悲剧还在于,孔融认可了对他散布“不孝言论”的指控,自己心甘情愿认了死罪。为什麽会这样?得说说孔融自己曾经是如何捍卫孝道的。孔融曾经当过诸侯北海国的宰相,掌握北海国的军政大权。北海国领地内有个P民的父亲死了,那人安葬父亲之后抱着墓碑大哭。但是孔融觉得那人虽哭声很高,脸色却不够悲戚,于是以不孝的罪名把那可怜虫一刀给宰了。如今,人家是以孔融之道,还治孔融之身!他自然是百口莫辩!到这里,我们只好用他的《临终诗》来宣布他人生之末路。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诗文不少,《临终诗》最能体现那个世道无常的社会以及他个人的悲剧人生。
    但愿从今而后,像孔融那样因言获罪的悲剧不会再有了。
    孔融死后,大家知道所有控告孔融的罪证都出自路粹笔下。于是众人莫不赞叹他的艺术才华却时刻提防他的那只笔,自己的名字千万别让路粹写上去!但是,郗虑与路粹表面都投靠曹操,孔融对曹操的批评抱怨最多。从而也可以推测,曹操是借刀杀人,借郗虑、路粹之手,整死孔融。而他自己却落得两手干干净净。为何把控告的前三项罪名“去掉了”?那更可怀疑曹操遥控了案子。因为“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 这三项的“罪证”难免要提到孔融针对曹操的事。既然只要告孔融“不孝”这一项罪名能致孔融于死地就够了,何必累赘?除去三项指控,曹操就落得置身事外,与全案毫无关联。这对曹操岂不更好?
    顺便把路粹的下场提前到此处讲完。六年后即建安十九年,路粹转为秘书令(秘书厅厅长)。他随曹操到汉中出兵讨伐西凉。这过程,他因涉及暗箱操作处置了军事物资而被杀头!唯一证据只是他贱卖一匹退役的驴子! 看来,这处罚偏重了。很明显,老曹不想赦免他!孔融案中另一双脏手是郗虑,他地位虽高,但还是过不了老曹一关:曹操摘了郗虑的乌纱帽。郗虑从此无声无息。直到东晋年间,出了一个名叫郗鉴的人,他招了东床坦腹的王羲之为婿。才有人猜到这王羲之的老泰山原来就是郗虑的曾孙。
    或许老曹事后想起了孔融,觉得有点可惜。少了他,就没人能经常跟自己拌嘴,老曹太寂寞了。用军法整了路粹,又借机罢了郗虑的官,曹操以为自己提孔融出了一口气。
    孔融死后那年的冬至,曹操收拾好襄阳的刘表儿子刘综之后,就继续南下到长江边。在赤壁那个地方,他的八十三万大军挨了东吴大都督周瑜的一把大火,从华容道败回许昌。
    本节续完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①《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来自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据说是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前夕成文的。苏东坡称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那诗指的就是曹操的《短歌行》。对此诗,考究颇多,结论自然也多。但,不论那天是秋高气爽而明月当空还是因冬至回暖而薄雾弥漫江面;也不论面对长江横槊船头,还是在南征路上快马扬鞭,曹操的确是吟唱了自己的新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这头四八句:我老曹不过是平庸之辈啊,不管人生几何,也总不忘”把酒当歌”。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婉如晨露那麽闪亮晶莹,却瞬即逝;去日的艰辛困苦却总是萦绕着自己,挥之不去。我老曹像凡夫俗子一样皇皇碌碌,不知所终。
    喝酒慨当以慷,浇愁却不解忧,想解忧又得喝酒。
    其实,这种对人生短促的感慨,源于魏晋时期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觉悟与珍惜,成为自那时以来的人生咏叹调。对生命与人生价值最早的觉悟者正是曹操与以他为中心的建安才子们。这酒文化以及这关于人生的感慨,也正是魏晋风流的共通特色。
    插入这几句闲话后返回正题,继续把诗的感觉说下去。诗中令老曹苦苦沉吟的青青子衿确有其人。广义来说,那就是与老曹密切合作的书生与能人。狭义说来,就是已逝世的郭嘉。如今郭公走了, 但愿有更多志士能人依然笙瑟一堂共图大业。真想掇取天上的明月与我同行,但何时能实现呢?真心希望的是,各地有识之士与新老朋友能越陌度阡,前来握手相会、共叙人生情谊。月光下南飞的鸟鹊啊,你们绕树三圈,何处是归宿?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求才心切啊,就在此礼贤下士。愿大家一道来啊,天下归心!
    此时曹操方得襄阳,又取樊城。他的五千铁骑追逐并遗弃刘备残军于长坂坡,抢先占领荆州。他踌躇满志、雄心勃勃,正欲顺流东下,问道金陵。面对更加辽阔的国土、更加神秘莫测世界,他更渴望天下的人才来合作共事。
    此时,虽然赤壁战败,统一的进程受挫,但曹操对人才的渴望始终不渝。

    刘表手下的和洽就被老曹聘为丞相掾。就人才问题,和洽发表了一番高论:“社会上的人才,才德各殊,谁能兼备?俭朴清廉的人自己居家过日子可能是把好手,治理国家未必过失会少。”这正是曹操的想法啊!于是在建安十五年春他发布了惊世骇俗的《求贤令》。
    《求贤令》说: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变得而用之。
    求贤令中,所谓“惊世骇俗”者,莫过于一反汉代把“礼义廉耻廉”作为一票否决的规矩,而强调能力与办事效果。所举 “陈平盗嫂”的例子,听起来的确是有些惊丗骇俗。但事实就是那样,汉代人又没有不知道陈平。而整个求贤令的中心内容是“唯才是举“,或者说成“不论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这麽说的话,也就无所谓“惊世骇俗”了。那位和洽先生本身却是一位至廉的清官。曹操把他培养成儿子曹丕的助手。曹丕称帝后,和洽贵为九卿之一,却因薪金不够开销,又不敢搞歪门邪道,只好出卖自己的部分住房以补贴日常开支。和洽显然认为自己不是能与陈平、郭嘉相比的人才,所以不敢离经叛道,不敢贪污腐化。
    不过,老曹就是老曹,虽然私企与国企他都有义务,但他屁股是坐在私企一边。他招兵买马,扩大人才队伍,完全是为了发展壮大曹氏私企集团,而不是为献帝的国有大集团公司着想。所以,他把人才中心与文化中心也设在邺城而不是许都。谁都知道,邺城、许都中间保持了一段多大的距离。
    然而,一切现象却只能心领而不便言谈。事实上,老曹的言论总是中轨中矩。他的态度是坚决拥护汉献帝的大忠臣而非乱臣贼子。
    就是发《求贤令》的这年,汉献帝增加对曹丞相的封赏,食邑四县,户三万。曹操立即让还封邑三县,只食武平县万户。他还写了《让县自明本志令》公布于众,表白自己忠于汉室,毫无异心。
    然而旁人还是有怀疑他不过是惺惺作态而已。

    


    ②铜雀台赋
    后人也把邺城称为邺都,那因为它是许都与洛阳之外的第三大政治、军事及文化中心。具备国都的各基本要素。说到曹操在邺城的文化中心,就会想到铜雀台。
    多数当代中国人听到铜雀台,就会想起诸葛孔明智激周瑜的故事,说曹操铜雀台用来迎娶天下两大美女大乔与小乔的。孔明甚至全文背诵曹植写的《铜雀台赋》来证明。当听到其中的诗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时,气得周公瑾拍案而起,指北大骂:“老贼欺吾太甚!”真是铁证如山,曹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曹操早在建安九年就占领邺城那不假。曹操由于担心再出现董承那样的事件,乘自己外出打仗杀掉自己家眷或是绑架家眷要挟自己,他不能把家眷放在许都,而最好的安置点就是袁绍大本营邺城。所以自建安九年开始他把妻小安顿在邺城也不假。也就说,除了打仗时曹家儿子要随军经历艰难困苦磨练外,其它多数时间都在邺城!
    但问题是,如果真的发生过孔明智激周瑜的故事的话,那曹植写的《铜雀台赋》的事一定发生在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之前。然而那时,铜雀台是否开建还不清楚,但曹植的肯定没有动笔写《铜雀台赋》。
    建安十五年冬天,也就是所谓孔明智激周瑜的事两年后,在邺城举行铜雀台竣工典礼。会上,除了举行将领们的比武盛典外,还让各文官写诗赋词道贺。曹操特地让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各自交出考卷让大家公开评比。
    曹丕文采奕奕,他的《登台赋》写得非常好,得到大家的好评。其中“飞间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语出惊人,堪称金句!
    然而,一打开曹植写的《铜雀台赋》,众人目瞪瞪地说不出话来。原来,大臣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原来所有赞美的言辞都说给曹丕了,好话已经超支使用光了。曹植这《铜雀台赋》文辞之华美,想像之瑰丽,的确难以形容。大臣们找不出更好的言辞来表达。就因曹植的这份文采,甚得老爸的欢心。曹丕、曹植兄弟竞技,小弟曹植先赢一分!
    曹植赋中的确没出现大乔、小乔的诗句。不知诸葛先生两年前是如何掐指头算出曹植的诗句?
    其实,此时曹公真的还仰慕大乔、小乔姿色的话,大可不必劳师动众,调动兵马去硬抢。而只要备足两份厚礼,雇两顶花轿与唢呐乐队,光明正大地去江南明媒正娶就是了。因为建安十五年,三十六岁的东吴周大都督从水路进军西川的途中逝世。当时应是夏秋长江水路通畅时,而非冬季枯水期。至于铜雀台竣工典礼,曹植、曹丕竞选相发表《铜雀台赋》时,已经是当年的冬天。那时小乔已经成了遗孀,大乔更是守寡多年,两美人均已名花无主。
    老曹送礼聘美女是好事,何必劳驾八十三万大军?
    避开这些虚假话题,曹植的铜雀台赋真的写得很美,不佩服?那不行!
    铜雀台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这版的《铜雀台赋》的确没有有“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那样的诗句。就是说,花钱建高台,不是玉为了讨好美女、金屋藏娇,不是为了喝酒取乐。而是为了实践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细品《铜雀台赋》可以发现,与其父辈朴实无华的风格相比,建安曹丕、曹植这辈人更讲究用词、用字的华丽。
    待续
    ②铜雀台赋(续)

    铜雀台及其东侧的铜雀园,是当时邺下文人集团创作活动的乐园。邺下文人集团就包含曹操、曹丕、曹植、曹彪及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还有杨修、吴质、邯郸淳、繁钦(丞相主簿)、丁仪与丁廙兄弟、女诗人蔡琰经常聚集于此。如果考虑到大人物的随车跟帮,邺下文人团体几乎有百人之众。这些人在此留下不少不朽的篇章。
    出于利益考虑,曹丕与曹植身边分别形成两个不同的朋友圈。其中,曹丕四友是:陈群,司马懿,吴质,朱铄;曹植四友是:杨修、邯郸淳、丁仪与丁廙兄弟。最早与曹丕、曹植一道到达邺城的丞相秘书阮瑀却因为不合群,没有出现在世子朋友圈中。
    同胞兄弟的曹丕与曹植的朋友圈难以融合。这事看似问题明了,却又复杂。为了争得父亲的欢心,兄弟俩勾心斗角,由来已久。儿童时代的手足之情到此时已经蜕尽。在他们的周围,各有一批人为其效力,出谋划策,集中到一点是赢得继承权。陈群、吴质是曹丕的智囊团;杨修、丁仪是曹植的拥护者。
    丁仪投向曹植,乃出于对曹丕的怨恨。原本,曹操听说丁仪才干非凡,准备把爱女清河公主嫁给他。征询曹丕意见时,曹丕说:“丁仪有只眼晴几乎瞎了,妹妹嫁他不会有幸福的。”于是作罢。清河公主嫁给了夏侯惇的公子夏侯琳。人家那是亲上加亲,丁仪哪能明白其中缘故? 他发觉自己被踢,就怀疑曹丕从中作梗。既然如此,丁仪自然倒向曹植一边。
    杨修也在邺城陪伴曹家诸公子在邺城谈文论道。之所以这样,是经衣带诏事件之后,杨彪与曹操的隔阂已经消除。杨彪原本就不看好董承,更为董承野心而不安。杨修成为世子伴读团成员的原因,是老曹看在杨彪的份上。曹操留杨公子杨修在身边办事,是想栽培重用他,以便延续杨家四代三公的辉煌。杨修也的确善解人意,对曹操的言行举动、思想感情最了解。样样公事办得称心如意。杨修深知曹植受到老曹尝识。曹植也知道杨修的地位和作用,并钦慕他的才智。因此,双方主动靠拢,建立起不同寻常的友谊。这事可以从曹植给杨修的信得到验证。曹植信中说:“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说明了关系非同一般。
    以上这些话有不少是重弹它人之老调了,我们少说也罢。
    待续

    
    ③释义“黄绢幼妇”
    出现在邺城的还有个称为邯郸淳的人。在大家心目中貌似比较眼生。不过大凡首批来到邺城铜雀园与铜雀台的人,总归是有几把刷子的,尤其是几个特别年长的。原本我们都以为邺下文人要数老曹是最老。其实不然,这位邯郸淳老哥才是最高寿的,他足足比曹操年长二十三岁。就是说,邯郸淳甚至比老曹要高一辈!就是说,这批邺下文人有爷爷级的长老!凭这点,就不禁令人肃然起敬!首先,这位邯郸淳是人人景仰的书法大师。他还是专著《笑林》的唯一作者与版权人。同时他又擅长诗赋文章。
    曹操因久闻其名,特地在刘表死后、次子刘琮投降之际亲自下襄阳,与邯郸淳会见,并将他请到邺城铜雀台,进入邺下文人集团。为了全面锻炼培养曹植,老曹特地把邯郸淳排给曹植。于是,曹植、杨修与丁仪兄弟就有了更多的接触与了解。
    前文提到了元嘉元年度尚竖曹娥碑,为全国树立了一位道德楷模。蔡邕在中平二年因仰慕曹娥碑文而特地去欣赏,并在曹娥碑的背面刻下“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这是什麽意思?好学多闻的曹操想必是多次阅读过碑文的手抄本。曹操在一次行军途中想起这个问题,于是就请问众人。只有杨修一人不假思索就说自己懂。曹操一愣,就让杨修暂时不揭穿谜底,容自己再想想。骑马走出三十里后,曹操才悟出那是在赞扬曹娥碑正面的碑文之妙,于是让杨修把“绝妙好辞“的谜底公开。曹操内心十分佩服,承认自己智力落后杨修足足三十里!
    天才杨修怎末做到不假思索就懂了?
    其实,蔡邕是反复读了曹娥碑文之后,才想出用这“八字谜”来表达自己的赞叹之意。曹操、杨修倘若没看到真实碑文,那是很难有真实体验的。没有内心对碑文的佩服之情,就很难产生绝妙好辞的意境。除非你是超人!

    
    看来不是邯郸淳手迹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7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6 18:10:13  更:2021-06-26 18:19:3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